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1页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2页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3页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4页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了解和掌握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及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斯大林模式的确立。2.把握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和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学习目标十月革命后的俄国社会国内战乱迭起。俄毅然退出“一战”,协约国对俄发动了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也掀起叛乱。全国饥荒降临在前线作战的红军饥肠辘辘;多数工人每天只能领到两片薄薄的面包;有时一个星期领不到一粒粮食。“余粮收集制”政府向农民征收余粮,付给农民的货币且急速贬值,引起农民的不满,他们无心种地,大片土地撂荒。工人收粮队“余粮收集制”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在战争时期有什么作用?“余粮收集制”是战争时期的非常措施,它的实施为苏维埃政权赢得军事上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1921年时的列宁针对某些水兵中爆发的不满情绪列宁在深思着酝酿着实行新经济政策

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缓和政治危机(直接目的)。1921年3月8~16日,俄共(布)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于3月15日通过决议,决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思考: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历史意义:①它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②新经济政策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巩固了工农联盟,苏维埃俄国的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什么?(创新性)直接作用创新意义“新经济政策”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扩大生产发展商品经济市场规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如果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在经济上的第一个重大举措,那么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上采取的另一个重大举措。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示意图

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四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以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达维亚等加入。苏联共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声望,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合作,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事业的发展。

1924年列宁逝世列宁与斯大林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斯大林成就二:斯大林的探索——“斯大林模式”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经过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20世纪20、30年代,苏联逐渐形成了新的体制。(“斯大林模式”)满足工业化的需求海报《完成五年计划》

1928年~1932年(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为宣传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而绘制)苏联“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水力发电站(始建于1932年当时欧洲最大的水电站)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只用了4年零3个月便提前完成。到1932年,苏联已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70%,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差距大大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优越性。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总产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电力15107432煤664343钢555433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所占地位

1933年~1937年,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产量比十月革命前的1913年几乎增长5倍,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苏联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提高。“二五”计划也以四年零三个月提前完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成就(1921年~1940年)①提前完成两个“五年计划”;②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③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参考课本P37-38,概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俄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丘吉尔经济政治体制的严重弊端3、思考:结合图片参考P39页内容说说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哪些危害?笑话: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没有油啊。”“那就煮!”“没锅。”“烤鱼!”“没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表现:经济上高度集中

政治上高度集权红场阅兵(1939年绘制)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特点:斯大林模式以国家为核心高度集中的体制红场阅兵(1939年绘制)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评价历史人物——斯大林使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列宁的社会主义探索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巩固了政权)苏联建立五年计划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斯大林模式形成国家为核心,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的严重弊端1、2、3、1、苏联成立的时间是()。

A.1918年B.1921年C.1922年D.1924年5.1932年,已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俄国D.苏联6.最早在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在()。

A.戈尔巴乔夫B.列宁C.斯大林D.赫鲁晓夫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象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摘自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1)苏俄农民对什么政策感到气愤和不满?为此,列宁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材料二社会主义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