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豆的舞女》中的雨意象_第1页
《伊豆的舞女》中的雨意象_第2页
《伊豆的舞女》中的雨意象_第3页
《伊豆的舞女》中的雨意象_第4页
《伊豆的舞女》中的雨意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伊豆的舞女》中的雨意象

一女性情感的表达——“雨”的情感表达《伊豆的舞蹈》是川端康成早期文学创作中最成功的一部。它不仅深受大多数读者的喜爱,而且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小说分上下两部分,发表于1926年新感觉派代表刊物《文艺时代》,1927年结集出版,是川端康成登上日本文坛的奠基之作。小说一经发表就得到广泛关注,著名文学评论家中村光夫高度评价其为“昭和时代的青春之歌”。小说写了孤儿出身的主人公东京一高(东京大学)学生“我”,独自一人踏上了伊豆半岛的旅程,在旅途中邂逅了一群流浪艺人,与其中清纯、美丽的小舞女阿薰产生了朦胧情感。舞女对我的善意抚慰了“我”孤独、忧郁的心灵,作者对朦胧、悲哀的少女情愫的描写,“承继了平安王朝文学幽雅而纤细、颇具女性美感的传统,并透过雅而美反映内在的悲伤和伤痛的哀愁”(1),这种淡淡的哀愁融会于伊豆半岛美丽的自然风光中,构筑出一个诗意典雅、哀婉忧伤的唯美意境。正是这份哀婉、唯美,使得这部小说获得广泛的关注,奠定了川端康成在日本现代文坛的地位。小说《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1926年根据十年前作的《汤岛回忆》为蓝本创作的,1927年正式结集出版。此时的川端康成正致力于新感觉派文学运动,此后一段时期内一直致力于新感觉文学的创作实践,值得一提的是刊载《伊豆的舞女》的杂志《文艺时代》正是新感觉派文学的代表刊物。新感觉派作家主张根据主观感觉把握外部世界,使用新奇的文体和华丽的词藻表现主观想象构成的现实世界,通过大量使用感性的表达方式,描绘人物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心理活动。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发现,《伊豆的舞女》中到处可见新感觉派文学技法的运用,“我”与舞女之间的朦胧淡雅、哀伤的情感叙事与小说中多次出现的自然景物“雨”情景交融,“雨”这一古今中外文学中广为写意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自然现象不仅表达了“我”对舞女的情感发展历程,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中对“秋雨”精致、细腻的描写与人物敏感、纤细的情感发展相互交融,最终苦闷得到消解,灵魂得到慰藉,自然界的物象“雨”演化成主人公无声的泪水,心头清明如一泓泉水,淡然、宁静。本文通过解读小说中“秋雨”的意向,分析新感觉派文学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同时探讨“秋雨”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展示人物情感变化方面体现的重要线索意义。二我的期待和强化小说开头节奏紧密的“阵雨”描写是广为传诵的开篇名句:“道路蜿蜒曲折起来,终于要到天城岭了,阵雨的雨势把丛密的杉树林染成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以惊人的速度从山脚下向我追来。”(2)用词简洁、凝练,叙述紧凑,充满动感,像一张拉满的弓。看似漫不经心的平淡描写,却创造出一个韵味隽永、回味无穷的深山骤雨景象:蜿蜒曲折的山路、疲惫抑或急切的旅人、水杉茂盛的丛林、骤然而至的暴雨、一片白茫茫的雨中世界。前半句是客观描述,接着后半句作者用了“染”字,一反呆板、机械的客观描述,作者并没有直观强调阵雨之大,而是用“染”,雨势把密林“染”成白色的世界,色彩的观感与身心的直感相通;还有一个动感十足的“追”字,不仅表达了雨势之急,也暗示了骤然而至的急切的雨声。作者强调主观的感觉,以象征、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把“我”徒步走在崎岖的山路,阵雨突然而至的客观事实与阵雨追“我”的主观感受联系起来,具有鲜明的新感觉文学的特色。开篇点题的这一句话自成一段,描述了寂寥的深山、浓浓秋意的密林、蜿蜒的山路、骤然而至的秋雨,文体新奇、辞藻形象生动,充满了紧凑的节奏感,急切的雨不仅催赶着“我”的脚步,亦催促着下文情节的发展。“我”是东京一高(东京大学)的学生,独自来到伊豆徒步旅行已经是第四天了。虽然通过后文得知“我”因为孤儿的成长经历,有强烈的自我反省意识,内心极度苦闷,因此踏上了伊豆之旅,以期纾解内心的压抑和痛苦。伊豆诗情画意的美丽风景不仅能舒缓心情、慰藉心灵,亦能引起无限诗情,“我”确实也陶醉在层峦叠嶂的群山、茂密的原始丛林和秀丽的山谷秋色中。可是话锋一转,一个“期待”催促“我”匆忙赶路,因此无暇他顾四周魅力无限的自然风光。这个“期待”就是能追赶上巡回艺人,从山脚追赶着“我”的雨势与令“我”胸口悸动的期待重合,雨为“我”跑步登山做了最好注脚,掩盖了“我”内心隐秘的情感。与其说是秋雨追赶“我”的脚步,不如说是“我”内心在焦灼地追赶舞女一行人。及时而降的阵雨迫使我不得不跑步前进寻找避雨的场所,同时也迫使“我”前面的舞女一行不得不停下脚步避雨,“我的期望如愿以偿”。虽是情理之中,却明显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时的“我”与舞女一行只有两面之缘。一次是偶然相遇,注意到拿着大鼓的小舞女,“我”旅途漂泊之情陡然而生;第二次是看舞女跳舞,“我”内心已经盘算着何时与他们第三次相遇,这个期待“让我胸口悸动不已”。骤然而降的秋雨似乎知道“我”急切见到舞女一行人的心情,虽然“我”的愿望提早实现,却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秋雨总是让人产生悲凉之感,愈加深了一个人独自旅行的孤苦、寂寥。正是这场雨坚定了“我”追赶艺人一行的脚步,在此与其说“我”要去会见舞女的如火如焚的激动内心,不如说“我”急于摆脱孤身一人的旅愁,同时两次提起舞女也表达了“我”潜意识中对美丽女性向往的少年情怀。在茶馆中,舞女与“我”没有直接的言语交流,舞女把坐垫让给了从雨中奔跑而至的“我”。面对舞女善意的举动,“由于爬坡气喘和惊慌”,“我”竟然连致谢都没能,而与舞女相对而坐时,“我”企图用抽烟来掩盖内心的慌乱。虽然处于惊慌不安中,“我”也没有忘记欣赏舞女的古雅、匀称、美到极致的容颜,“我”骤然见到舞女时的惊慌和胸口的跳动不安正是少年情窦初开时的懵懂情感。作者把这种懵懂的情感写得极为含蓄,这种欲语还休、含羞带怯的情感表达与人迹罕至的原始深山里徒步旅行的孤独心境构筑出一个诗意典雅、哀婉忧伤的唯美意境。突然而至的阵雨不仅增加了孤独旅途的寂寥,而且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意料之外的提前相遇打断了“我”浮想联翩的与舞女再次偶遇的故事发展情节,因此内心颇为忐忑不安,被雨淋湿的窘迫、不善言辞的羞怯、能否同行的担忧等丰富的心理活动跃然纸上。因为被雨淋湿,热情的茶馆老婆婆把“我”引至内室烤火,虽使我免于窘迫尴尬的境地,却也失去了与艺人们进一步交流的机会。不到一个小时艺人们就出发了,“我”虽然坐立不安、心乱如麻,却没有追出去的勇气,少年单纯、羞怯的心理描写得真实、自然。等到雨点变小,山岭变得明亮起来后,“我”不顾老婆婆的再三挽留,踏出了追赶舞女们的脚步,“走进黑的隧道,冰凉的水滴滴答答地落了下来”(3)。作者用“黑”“冰凉”“滴滴答答”三个词简洁地勾画出隧道的阴暗、凄冷、潮湿,简单的三个词汇却是人的视觉、触觉、听觉对外部世界的直观感受,含蓄地表达了“我”低落、沉郁的心情。隧道前面露出的小小亮光不仅暗示雨过天晴和“我”明亮起来的心情,同时也寓意我与舞女一行再次相遇后结伴而行的可能。雨过天晴不仅使人的心情明亮,也成为舞女一行人与“我”搭讪的最好台词,“我如释重负”,自然而然地开始与他们结伴而行,心里的惶恐、忐忑、沉郁等心情一扫而空,一派秋高气爽。三夜以雨为魂,相对于日聚增的情感内容分析到了汤野舞女们留宿的旅馆后,舞女从楼下给我送茶水,给我倒茶时局促不安中泼洒了茶水。“我”惊愕于舞女的羞涩和柔媚,四十岁女人却蹙起眉头说:“哎呀,讨厌,这丫头知道害臊啦!瞧……”起先山中避雨时的老婆婆略带歧视的煽动性话语曾令“我”对舞女充满了色情意蕴的无边遐想,四十岁女人的一句话却令我的遐想戛然而止,对方仅仅是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我”原本对舞女的轻浮的情感有了明显的变化,并开始自我反省。四十岁女人随后转移话题说到衣服料子的问题,毫无疑问是暗示了“我”与她们之间的差距,并且随后“我”被艺人中的荣吉带到了另外一家温泉旅馆,这些暗示无疑是善意的。“我”对舞女的关心和喜爱却由最初的轻浮变得纯洁而真挚。因为没有同住一个旅馆,“我”只能等待舞女们走串到自己的旅馆表演。等待的焦躁不安在一场暴雨中得到宣泄。“从傍晚起下了一场大雨。群山的形象分不出远近,都染成白茫茫一片,前面的小河眼看着浑浊起来了,变成黄色,发出很响的声音。我想,雨这么大,舞女们不会串街卖艺了,可是我坐不住,又进了浴室两三次。”群山被暴雨“染”成白色,青色的群山分不出远近,全部被倾盆而降的大雨染成白茫茫一片,足以说明了雨势之大。与前面开头部分的“阵雨的雨势把丛密的杉树林染成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典型的新感觉文学的表现手法。作者通过刹那间的视觉感受,通过对夜晚暴雨的主观把握,表现了“我”在雨夜里的寂寥孤单、对舞女强烈的思念以及焦躁压抑的心理活动。为了宣泄等待舞女来自己旅馆演出的紧张不安,“我”反复去浴池洗澡,企图借以消磨时间,宣泄内心的不安,平复紧张的心情。此时,屋内昏暗的灯光正反映了“我”混乱和不安的心情。这时,在焦躁的等待中隐约听到暴雨声中传来了咚咚的鼓声,“我几乎要把挡雨板抓破似的打开了它,把身子探了出去。风雨敲打着我的头。我闭目侧耳聆听”,企图弄清楚舞女表演的具体位置。“抓破”厚厚的挡雨板不仅表达了“我”焦躁不安的等待中动作的急切,对舞女的关心思念之情,而且借用指甲划在木板上引起的尖锐的声音暗示“我”高度紧张的敏感内心。“我”任凭雨水敲打,闭上眼睛仔细倾听,热闹的宴会上“女人刺耳的尖叫声仿佛一道道闪电,不时划过黑漆漆的夜空”,把“叫声”比作“闪电”,划开夜晚暴雨中漆黑的夜空。作者通过听觉与视觉的通感,把客观世界延伸到主观世界,呈现出暴雨之夜中“我”烦躁焦灼、极度不安的心情,倾盆而至的秋夜暴雨正如“我”对舞女复杂、热烈的情感。这种情感既有对美丽舞女的喜爱之情,又有为舞女焦躁不安的担忧,担忧舞女会不会今晚就被玷污,可是除了心烦意乱、内心痛苦之外却毫无办法。于是只能再次去温泉里洗澡,通过来回暴躁地划着温泉水宣泄内心的痛苦和不安。雨过天晴后温暖的阳光撒满了美丽的伊豆半岛。第二天,远远看见从浴室冲出来向“我”挥手打招呼的舞女犹如小梧桐一样挺直的雪白胴体,作者寥寥几笔勾画出舞女的天真活泼,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把舞女修长、挺直的胴体比喻成小梧桐。舞女赤身裸体地从浴室里冲出来打招呼显示出小舞女只是个天真纯洁的孩子,她的纯真涤荡了“我”内心的不安和担忧,昨夜的暴雨推动了“我”对舞女情感的发展,“我”对舞女的爱恋由最初的轻浮演变成真挚的喜爱。此后,“我”与舞女之间的情感交流变得微妙、朦胧。作者用淡雅的笔触把舞女的活泼、纯真、情窦初开的娇羞融合于风光旖旎的伊豆秋景,把这种少年男女间的好感表现得委婉、典雅。舞女美丽的姿影、对我善意的体贴、少女的天真烂漫温暖了“我”孤寂的心灵。她天真纯朴地评价“我”为一个好人使“我”泪盈眼眶,纾解了“我”因扭曲性格产生的苦闷,正如一泓清泉流淌在“我”的心间。四设置背景和情感变化分别前的夜晚,在四十岁女人的强烈反对下我没能实现舞女的愿望———带她去看电影。原因是只有舞女一个人和“我”同去。“我”对这一理由的困惑暗示了“我”对舞女仅是纯洁的喜爱和感激,喜爱她少女的娇柔、活泼,感激她对“我”的信任和善意;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少年面对少女情窦初开反应的迟钝。但是舞女的纯真和善意感染、融化了“我”,“我”接受了矿工们的嘱托,一路照看老奶奶和孙子、孙女们回东京。早晨临别时,只有舞女和哥哥荣吉来码头送“我”,“刚走近停船场,蹲在海边的舞女的姿影就飞入我的胸膛”。“姿影飞入胸膛”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我”对舞女来送别感到意外,情感受到强烈冲击。虽然“我”试图与舞女说些什么,可是舞女一直紧闭双唇保持沉默,只是一味地点头,舞女一反常态的安静、沉默正是少女与喜欢的人分别时的无奈和悲伤,“此时无声胜有声”,言语交流的空缺充满了余白的韵味。直到船开后舞女才扬起一只白手绢,那只白手绢成为一道遥远的风景线,平淡却美丽,深刻而悲凉。“我”躺在船舱里,任凭泪水洒在枕着的书包上,甚至对同船的少年的疑问没有羞涩和避讳,非常坦率地说是与人分别后引起的感伤。对少年友好的表示也坦然接受,不仅狼吞虎咽少年的紫菜饭团,甚至钻进少年的斗篷。因为孤儿的成长经历形成了孤僻、执拗的性格,却被舞女纯洁、真挚的情感所慰藉,“我”不仅能对人表达善意,照顾回东京的老奶奶们,也能对陌生人坦诚自己的情感,感受对方的温暖。此时流下的眼泪与小说开头突然而至的阵雨相呼应,“我”被阵雨追赶时的慌乱、紧张、担忧,到小说最后统统化成无声的泪水,头脑也变成了一泓清澈的水,这泪水既有对与舞女分别的惆怅、哀伤,也有心灵得到净化的纯净、安详。文章开头突然而至的“阵雨”发展成文中的“暴雨”,最终演化成“我”的情感得以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后自然而然流下的无声泪水。自然界的雨演变成冲刷心灵、洗涤灵魂的感激的泪水,“雨”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是主人公情感变化的重要线索。“阵雨”和“暴雨”的情景描写中新奇的文体和词藻俯拾皆是,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