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文言文阅读

广东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黑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忙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

害,与长沙接境。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疲,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

太史公曰:尉佗之王,本由任嚣。遭汉初定,列为诸侯。隆虑离湿疫,佗得以益骄。瓯骆相攻,南越动摇。汉兵临境,婴齐入朝。其后亡国,征自樛女;吕嘉小忠,令佗无后。楼船从欲,怠傲失惑;伏波困穷,智虑愈殖,因祸为福。成败之转,譬若纠墨。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仍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且番禺负山A险B阻C南海D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E相辅F此G亦H一州之主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并,合在一起,文中指兼并。与“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中的“并"意思相同,与“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中的“并"意思也相同。

B.畔,同“叛”,背叛,背离。与“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畔”意思相同,与“被发行吟泽畔"中的“畔”意思不同。

C.假守,指权宜派遣而非正式任命的地方官。宋代文献有“太祖罢节度,立‘权发遣’与‘权知’之类,故士大夫作郡,皆自称曰‘假守’,谓非真节度也"。

D.伏波,意为降伏波涛。伏波将军是古代认可将军个人能力的一种封号,历史上曾出现多位被授予此封号的人,著名的是东汉光武帝时的马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国兼并了六国,攻取并平定了杨越,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郡,真定人赵佗被任命为南海郡的龙川县令。

B.赵佗根据任嚣的临终嘱托以及自己对局势的判断做了一系列安排,杀了汉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换上自己的亲信。

C.汉高祖十一年,汉高祖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接受汉王朝的封号,归顺中央政权,赵佗臣服汉王朝。

D.吕后驾崩后,汉朝罢兵。赵佗凭借抗击汉朝的名声扬威于岭南一带,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与汉朝等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

(2)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

14.赵佗与汉朝交恶的原因是什么(3分)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4届高三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臣闻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威而倾其国。是以奸臣蕃息,主道衰亡。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将相之管主而隆家,此君人者所外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此四美者不求诸外不请于人议之而得之矣。故曰:人主不能用其富,则终于外也。此君人者之所识也。

昔者纣之亡,周之卑,皆从诸侯之博大也;晋也分也,齐之夺也,皆以群臣之太富也。夫燕、宋之所以弑其君者,皆此类也。故上比之殷、周,中比之燕、宋,莫不从此术也。是故明君之蓄其臣也,尽之以法,质之以备。故不赦死.不宥刑;赦死宥刑,是谓威淫。社稷将危,国家偏威。是故大臣之禄虽大,不得藉威城市;党与虽众,不得臣士卒。故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其府库不得私贷于家。此明君之所以禁其邪。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非传非遽,载奇兵革,罪死不赦。此明君之所以备不虞者也。

——《韩非子爱臣》

材料二: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黒,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此四美者A不求B诸外C不请D于E人F议之G而H得之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乘,指兵车,文中的“千乘"“万乘”代指不同的军事实力、政治地位。

B.弑,文中指臣下杀死君主,有以下犯上之意,和“杀"字含义不完全相同。

C.所以,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与其所以失之者”的“所以"词义相同。

D.耳目,指耳、眼,与成语“耳目众多”“耳目心腹"中“耳目”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非子认为,君主不能太亲近大臣,让大臣地位太尊贵,不能赦免大臣死罪,

减轻大臣刑罚,否则一定会危及自身。

B.韩非子提出“四美",魏征提出“十思”,分别反映法家和儒家的思想,但都是出于巩固君主王权统治的目的。

C.韩非子指出,君主要严防大臣拥有丰厚的俸禄和众多的党羽,以免大臣势力过大,君去威权旁落,影响政权。

D.魏征提出的“十思"是“积其德义”的具体措施,唐太宗做到“十思",期能开拓“垂拱而治”的理想境界。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故明君之蓄其臣也,尽之以法,质之以备。

(2)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14.同为写给“君人者"的建议,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3分)

广东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凡谷:成熟有早晚,苗杆有高下,收实有多少,质性有强弱,米味有美恶,粒实有息耗。地势有良薄,良田宜种晚,薄田宜种早。良地,非独宜晚,早亦无害:薄地宜早,晚必不成实也。山泽有异宜。山田,种强苗以避风霜:泽田,种弱苗以求华实也。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违道,劳而无获。入泉伐木,登山求鱼,手必虚:迎风散水,逆坂走九,其势难。

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胡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良地一亩用子五升薄地三升谷田必须岁易。凡春种欲深,宜曳重挞,夏种欲浅,直置自生。凡种谷雨后为佳,遇小雨,宜接湿种,遇大雨,待藏生。春若遇早,秋耕之地,得仰垄待雨。夏若仰垄,匪直荡汰不生,兼与草藏俱出。凡田欲早晚相杂,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然大率欲早,早田倍多于晚。早田净而易治,晚者芜藏难治。其收任多少,从岁所宜。早谷皮薄,米实而多;晚谷皮厚,米少而虚也。

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国者,君之本。是故人君上因天时,下尽地利,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殖。为治之本,务在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欲:节欲之本,在于反性。反其所受于天之正性也。未有能摇其本而清其末,浊其源而清其流者也。

(节选自《齐民要术》卷一、卷三)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良地A一亩B用子C五升D薄地E三升F谷G田H必须岁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树,文中指种植,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树之以桑”的“树"意思相同。

B.宜,文中指适合,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所宜深慎”的“宜"意思不同。

C.匪直,指不只,其中的“匪”与成语“获益匪浅"的“匪”意思相同。

D.率,文中指都,与《六国论》中“率赂秦耶"的“率”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稷教百姓生产劳动之法,栽培的谷物成熟了,百姓便得到养育。在百姓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后,需对他们进行教育。

B.种植庄稼时,百姓需据情况而定。田地肥沃或贫瘠,需选择相应的秧苗种植;山田或泽田,需选择相应的时间种植。

C.种植庄稼要顺应四季变化,如果听凭主观情感去做,如同潜人水中砍树,只会空手而归;就像逆风泼水,形势艰难。

D.如果国君能顺应四季的气候条件,开发地理上的有利形势,利用人的力量,那么一切生物顺遂生长,各种谷物繁殖。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4分)

(2)早田净而易治,晚者芜藏难治。其收任多少,从岁所宜。(4分)

14.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历代重视稼穑的好处。(3分)

广东省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缪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明年秦饥,请籴于晋。晋君谋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材料二:

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公曰:“何故?”简曰:“以君之出也处己,入也烦己,饥食其籴,三施而无报,故来。今又击之,秦莫不愠,晋莫不怠,斗士是故众。"公曰:“然今我不击,归必狃。一夫不可狃,而况国乎!”晋师溃,戎马泞而止。公号庆郑曰:“载我!"亦不克救,遂止于秦。缪公归,至于王城,合大夫而谋曰:“杀晋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公子絷曰:“杀之利。"公孙枝曰:“不可。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

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仇,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公子絷曰:“吾岂将徒杀之?吾将以公子重耳①代之。"公孙枝曰:“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若不可,必为诸侯笑。战而取笑诸侯,不可谓武。杀其弟而立其兄,兄德我而忘其亲,不可谓仁。若弗忘,是再施不遂也,不可谓智。”君曰:“然则若何?"公孙枝曰:“不若以归,以要晋国之成,复其君而质其嫡子,使子父代处秦,国可以无害。”是故归惠公而质子圉,秦始知河东之政。

(节选自《国语·晋语三》)

材料三:

晋又饥,秦伯又饩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且吾闻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晋其庸可冀乎!姑树德焉,以待能者。"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

(节选自《左传》)

【注】①重耳,晋惠公的哥哥,有贤名。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四A年B晋C饥D乞E籴F于G秦H缪I公J问K百里L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徒,白白地,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徒留无所施”的“徒"意思相同。

B.质,使……做人质,用诸侯的儿子做人质,是源于春秋时期的外交方式。

C.矜,指怜悯,与李密的《陈情表》中的“不矜名节”的“矜"意思不同。

D.“置官司焉”的“官司"指的是官衙,现在是指在人民法院进行的诉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国发生饥荒,向秦国买粮食,秦缪公把粮食卖给了晋国;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不但不卖粮食,还乘机攻打秦国。

B.秦晋交战,秦国将士怨恨晋国,打败了晋国军队,惠公的马车陷入泥泞中停了下来,惠公请求庆郑救他,但还是被俘虏。

C.秦国大臣对如何处置惠公意见不一,公子絷认为杀死惠公对秦国最有利,并建议让惠公的哥哥重耳接替惠公做晋国国君。

D.秦缪公权衡利弊后,为了不被诸侯嘲笑,决定放惠公回国,让惠公的儿子到秦国当人质,秦国还得到了河东郡的大片土地。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

(2)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

14.秦缪公是春秋五霸之一,请根据文本说说他能成为霸主的原因。(3分)

广东省台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本题共4小题,16分)

初,安史之乱,数年间,天下户口十亡八九,州县多为藩镇所据,贡赋不入,朝廷府库耗竭,中国多故,戎狄每岁犯边,所在宿重兵,仰给县官,所费不赀,皆倚办于晏。

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常以为:“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至于句检簿书、出纳钱谷,必委之士类。"然惟晏能行之,他人效者终莫能逮。其属官虽居数千里外,奉教令如在目前,起居语言,无敢欺绐。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晏专用榷盐法充军国之用。晏以为官多则民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其江岭间去盐乡远者,转官盐于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篱之,谓之常平盐。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

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晏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宿,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

(选自《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六)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B.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C.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D.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人效者终莫能逮”中的“逮"与“逮奉圣朝”(《陈情表》)中的“逮"含义不同。

B.文中“户口蕃息”中的“蕃"和“可爱者甚蕃”(《爱莲说》)中的“蕃"含义相同。

C.“率一斛得八斗至者”中的“率"与“率赂秦耶”(《六国论》)中的“率"含义不同。

D.“斛”,计算粮食的容器,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为一斛。

8.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本题共5小题,20分)

兴平二年,公孙瓒既杀刘虞,尽有幽州之地,志气益盛,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衣冠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有材秀者,必抑困使在穷苦之地。或问其故,瓒曰:“衣冠皆自以职分当贵,不谢人惠。"故所宠爱,类多商贩、庸儿,与为兄弟,或结婚姻,所在侵暴,百姓怨之。

先是,有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瓒自谓易地当之,遂徙镇易,为围堑十重,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为楼其上。或问其故,瓒曰:“兵法,百楼不攻。今吾诸营楼橹数十重,积谷三百万斛,食尽此谷,足以待天下之事矣。"

建安三年冬十二月,袁绍连年攻公孙瓒不能克,以书谕之,欲相与释憾连和。瓒不答,而增修守备。先是,瓒别将有为敌所围者,瓒不救,曰:“救一人,使后将恃救,不肯力战。”及绍来攻,瓒南界别营,自度守则不能自固,又知必不见救,或降或溃。绍军径至其门,瓒遣子续请救于黑山诸帅,而欲自将突骑出傍西山,拥黑山之众侵掠冀州,横断绍后。关靖谏曰:“今将士莫不怀瓦解之心,所以犹能相守者,顾恋其居处老小,而恃将军为主故耳。坚守旷日或可使绍自退若舍之而出后无镇重,易京之危,可立待也。"瓒乃止。绍渐相攻逼,瓒众日蹙。

四年春三月,黑山帅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三道救之,未至,瓒密使行人赍书告续,使引五千铁骑于北隰之中,起火为应,瓒欲自内出战。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出战,绍设伏击之,瓒大败,复还自守。绍为地道,穿其楼下,便烧之,楼辄倾倒。瓒自计必无全,乃悉缢其姊妹、妻子,然后引火自焚。关靖叹曰:“前若不止将军自行,未必不济。吾闻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策马赴绍军而死。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八·袁绍讨公孙瓒》,有删改)

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上。(3分)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右,指“在……之上"。古人常以右为贵、为上,如右戚、右族、无出其右。

B.楼橹,古代供守兵燎望敌军动静的无顶盖高台,用于侦查,亦可配合进攻。

C.蹙,指“窘迫”,与《红楼梦》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的“蹙”字意思不同。

D.赍,指“携带",与《谏逐客书》中“藉寇兵而赍盗粮”的“赍"字意思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孙瓒因听童谣说唯有易县可以避世,于是把军队迁到易县驻扎,挖掘壕沟,修建土丘、楼宇,以守代攻。

B.公孙瓒不去援救被敌人包围的别将,是因为他担心一旦援救,以后其他将领便都会依靠援救,消极怠战。

C.公孙瓒想亲率突骑出奔西山,集结黑山兵众攻冀州,切断袁绍后路,但关靖认为此时军心不稳,将军不宜离开易京。

D.公孙瓒与儿子的密信被袁绍的巡逻兵截获,导致计划失败,后虽回城继续坚守,终难逃身死兵败的结局。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衣冠皆自以职分当贵,不谢人惠。(4分)

吾闻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4分)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公孙瓒最终被袁绍攻克的原因。(3分)

文言文阅读

广东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黑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忙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

害,与长沙接境。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疲,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

太史公曰:尉佗之王,本由任嚣。遭汉初定,列为诸侯。隆虑离湿疫,佗得以益骄。瓯骆相攻,南越动摇。汉兵临境,婴齐入朝。其后亡国,征自樛女;吕嘉小忠,令佗无后。楼船从欲,怠傲失惑;伏波困穷,智虑愈殖,因祸为福。成败之转,譬若纠墨。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仍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且番禺负山A险B阻C南海D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E相辅F此G亦H一州之主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并,合在一起,文中指兼并。与“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中的“并”意思相同,与“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中的“并”意思也相同。

B.畔,同“叛",背叛,背离。与“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畔"意思相同,与“被发行吟泽畔”中的“畔"意思不同。

C.假守,指权宜派遣而非正式任命的地方官。宋代文献有“太祖罢节度,立‘权发遣’与‘权知’之类,故士大夫作郡,皆自称曰‘假守’,谓非真节度也"。

D.伏波,意为降伏波涛。伏波将军是古代认可将军个人能力的一种封号,历史上曾出现多位被授予此封号的人,著名的是东汉光武帝时的马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国兼并了六国,攻取并平定了杨越,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郡,真定人赵佗被任命为南海郡的龙川县令。

B.赵佗根据任嚣的临终嘱托以及自己对局势的判断做了一系列安排,杀了汉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换上自己的亲信。

C.汉高祖十一年,汉高祖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接受汉王朝的封号,归顺中央政权,赵佗臣服汉王朝。

D.吕后驾崩后,汉朝罢兵。赵佗凭借抗击汉朝的名声扬威于岭南一带,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与汉朝等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

(2)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

14.赵佗与汉朝交恶的原因是什么(3分)

10.【参考答案】BDF(3分)

【试题分析】正确断句为: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

辅,此亦一州之主也。

11.【参考答案】A(3分)

【试题分析】“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中的“并"是副词,意思是“一并,一起,

一齐”。

12.【参考答案】B(3分)

【试题分析】赵佗杀的是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

13.【参考答案】

(1)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赵佗就

向横浦、阳山、湟溪关发布文告晓示。(“被"“行”“移檄",每字1分,大意1分,

共4分)

(2)高帝立我为南越王,互通使者和物资,如今高后听信馋臣的意见,把蛮夷视

为异类,断绝我们所需要的器物的来源,这一定是长沙王的主张。(“使物”“别异"

各1分,判断句1分,大意1分,共4分)

14.【参考答案】高(吕)后时,有官吏请求禁止南越边境市场买卖铁器;(1分)赵

佗认为长沙王想依靠中原王朝吞并南越。(2分)

[3分。分点赋分,答出第①点得1分,答出第②点得2分。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当时秦国兼并了六国,攻取并平定了杨越,设置了

桂林、南海和象郡,把因犯罪而被迁徙的百姓安置到这些地方,同越人杂居了十三年。

赵佗,秦朝时被任命做了南海郡的龙川县令。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

把龙川令赵佗召来对他说:“听说陈胜等发动了叛乱,秦朝推行暴虐无道的政策,天下

百姓对此感到怨恨。项羽、刘邦、陈胜、吴广等都在各自的州郡同时兴兵聚众,像猛

虎般地争夺天下,中原地区扰攘动乱,不知何时方得安宁,豪杰们背叛秦朝,各自独

立。南海郡偏僻遥远,我怕强盗的队伍侵夺土地,打到这里,我想发动军队切断通往

中原的大路,自己早作防备,等待诸侯的变化,恰巧我的病重了。再说番禺这个地方,

背后有险要的山势可以依靠,南有大海作屏障,东西几千里,有些中原人辅助我们,

这也能当一州之王,可以建立国家。南海郡的长官中没有谁值得我同他研究这些事,

所以把你召来告诉你这些事。”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

务。任嚣死后,赵佗就向横浦、阳山、湟溪关发布文告晓示,说:“强盗的队伍将要到

来,要疾速断绝道路,集合队伍,保卫自己。"赵佗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设置的官吏,

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

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

佗,没有杀他。汉高祖十一年,派遣陆贾出使南越,命令赵佗沿袭他的南越王的称号,

同他剖符定约,互通使者,让他协调百越,使其和睦相处,不要成为汉朝南边的祸害,

南越边界与北方的长沙接壤。高后时代,有官吏请求禁止南越在边境市场上买卖铁器。

赵佗说:“高帝立我为南越王,互通使者和物资,如今高后听信馋臣的意见,把蛮夷视

为异类,断绝我们所需要的器物的来源,这一定是长沙王的主张,他想依靠中原的汉

王朝,消灭南越,兼作南越王,自己建立功劳。”于是赵佗就自加尊号,自称南越武

帝,出兵攻打长沙国的边境城邑,打败了几个县才离去。高后派遣大将隆虑侯周灶前

去攻打赵佗。正遇上暑热潮湿的气候,士卒中的多数人都得了重病,致使大军无法越

过阳山岭。又过了一年多,高后死去,汉朝就停止了进攻。赵佗因此凭借他的军队扬

威于边境,用财物赠送给闽越、西瓯和骆越,使他们都归属南越,使南越的领地从东

到西长达一万余里。赵佗乘坐黄屋左纛之车,以皇帝身份发号施令,同中原汉朝地位

相等。

太史公说:“赵佗当上南越王,本是由于任嚣的提拔和劝说。正赶上汉朝初步安

定,他被封为诸侯。隆虑侯领兵攻伐南越,碰上酷暑潮湿的气候(士卒多染上疾病,

无法进军),致使赵佗越发骄傲。由于同瓯、骆互相攻击,南越国势动摇。汉朝的大军

压境,南越太子婴齐只得前往长安(当宿卫)。后来南越亡国,征兆就在婴齐娶了賬氏

女;吕嘉小小的忠诚,致使赵佗断绝了王位的继承人。楼船将军放纵欲望,变得怠惰

傲慢,放荡惑乱。伏波将军大志不顺,智谋思虑越来越丰富,因祸得福。可见成败的

转换,就同绳索纠结一样,难以预料。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4届高三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臣闻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威而倾其国。是以奸臣蕃息,主道衰亡。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将相之管主而隆家,此君人者所外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此四美者不求诸外不请于人议之而得之矣。故曰:人主不能用其富,则终于外也。此君人者之所识也。

昔者纣之亡,周之卑,皆从诸侯之博大也;晋也分也,齐之夺也,皆以群臣之太富也。夫燕、宋之所以弑其君者,皆此类也。故上比之殷、周,中比之燕、宋,莫不从此术也。是故明君之蓄其臣也,尽之以法,质之以备。故不赦死.不宥刑;赦死宥刑,是谓威淫。社稷将危,国家偏威。是故大臣之禄虽大,不得藉威城市;党与虽众,不得臣士卒。故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其府库不得私贷于家。此明君之所以禁其邪。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非传非遽,载奇兵革,罪死不赦。此明君之所以备不虞者也。

——《韩非子爱臣》

材料二: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黒,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此四美者A不求B诸外C不请D于E人F议之G而H得之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乘,指兵车,文中的“千乘"“万乘”代指不同的军事实力、政治地位。

B.弑,文中指臣下杀死君主,有以下犯上之意,和“杀"字含义不完全相同。

C.所以,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与其所以失之者”的“所以"词义相同。

D.耳目,指耳、眼,与成语“耳目众多”“耳目心腹"中“耳目”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非子认为,君主不能太亲近大臣,让大臣地位太尊贵,不能赦免大臣死罪,

减轻大臣刑罚,否则一定会危及自身。

B.韩非子提出“四美",魏征提出“十思”,分别反映法家和儒家的思想,但都是出于巩固君主王权统治的目的。

C.韩非子指出,君主要严防大臣拥有丰厚的俸禄和众多的党羽,以免大臣势力过大,君去威权旁落,影响政权。

D.魏征提出的“十思"是“积其德义”的具体措施,唐太宗做到“十思",期能开拓“垂拱而治”的理想境界。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故明君之蓄其臣也,尽之以法,质之以备。

(2)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14.同为写给“君人者"的建议,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3分)

101112

ACFCC

13.(1)所以明智的君主蓄养他的臣子,用法律来规范他们的一切,用各种措施来督责他们。(得分点:“蓄”1分,“质"1分,大意2分。共4分。)

(2)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得分点:“兹”1分,“简"1分,大意2分。共4分。)

14.①材料一侧重于君臣关系的角度,反对君主过于宠爱臣下,提醒君主注意收权。②材料二侧重于君主自身的角度,提倡君主从十个方面加强个人道德修养。(1点1分,2点3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宠爱的大臣过于亲近,一定危及君主本身;大臣的地位太尊贵,一定会改变君主的权位;王后和妃子没有了主次等级,一定会危及正妻所生的嫡子;王子之间弟弟不服从兄长,一定会危及国家的安定。我听说千乘之君没有戒备,一定会有百乘之臣在他的旁边窥视,准备夺走他的百姓颠覆他的国家;万乘之君没有戒备,一定会有千乘的私家大夫在他身边窥视,以便夺走他的权势倾覆他的国家。因此奸臣繁衍滋长,君主的统治就会衰亡。所以诸侯强大,是天子的祸害;群臣过于富有,君主就会衰败。将相控制君主而使私家兴盛起来,这是做君主的所要加以排除的。在万事万物中,没有比君主自身更高贵的,没有比君位更尊贵的,没有比君主的威力更强大的,没有比君主的权势更隆盛的。这四种美好的东西,不需向外面去寻求,不用向他人请求赐予,措置适宜就可以得到。所以说:人主如果不能利用自己的财富,终会被奸臣所窃取。这是一个统治天下的君主所要记住的。

从前商纣王灭亡,东周走向卑弱,都是源于诸侯的强大;晋国被瓜分,齐国被他人夺取,都因为大臣们太富有了。燕国、宋国之所以国君被人劫杀,都是因为这种缘故。所以远处对照商、周亡国,近世对照燕、宋弑君,都是走的这条道路。所以明智的君主蓄养他的臣子,用法律来规范他们的一切,用各种措施来督责他们。所以君主不赦免死罪,不减轻刑罚;赦免死罪而减轻刑罚,这就叫做散失威权,国家将会危急,国家的大权就会旁落。国家将要倾覆,君权先旁落于大臣之手。因此大臣的俸禄虽然丰厚,也不能凭借威势在城中炫耀;大臣的党羽虽然很多,也不能将士兵作为自己的私属。所以作为人臣在国都中不能有私家的朝会,在军队任职时跟他国没有私下的交往,他们仓库里的财物不能私自借给私家。这是英明的君主用来禁止大臣奸邪的方法。因此大臣不能有四匹马拉的车子相随,车上不能带任何兵器;不是递送紧急公文的车马,如果私自带了一件武器,也要判处死刑而不予赦免。这是英明的君主所用来防止不测的措施。

材料二:

作为君主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想到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君王大臣之间没有什么事情(烦心),可以尽享游玩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松、乔两位神仙那样长寿。(皇上)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不必多说,老百姓就可以被教化。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劳损聪明的耳目,违背无为而治的方针呢?

广东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凡谷:成熟有早晚,苗杆有高下,收实有多少,质性有强弱,米味有美恶,粒实有息耗。地势有良薄,良田宜种晚,薄田宜种早。良地,非独宜晚,早亦无害:薄地宜早,晚必不成实也。山泽有异宜。山田,种强苗以避风霜:泽田,种弱苗以求华实也。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违道,劳而无获。入泉伐木,登山求鱼,手必虚:迎风散水,逆坂走九,其势难。

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胡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良地一亩用子五升薄地三升谷田必须岁易。凡春种欲深,宜曳重挞,夏种欲浅,直置自生。凡种谷雨后为佳,遇小雨,宜接湿种,遇大雨,待藏生。春若遇早,秋耕之地,得仰垄待雨。夏若仰垄,匪直荡汰不生,兼与草藏俱出。凡田欲早晚相杂,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然大率欲早,早田倍多于晚。早田净而易治,晚者芜藏难治。其收任多少,从岁所宜。早谷皮薄,米实而多;晚谷皮厚,米少而虚也。

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国者,君之本。是故人君上因天时,下尽地利,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殖。为治之本,务在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欲:节欲之本,在于反性。反其所受于天之正性也。未有能摇其本而清其末,浊其源而清其流者也。

(节选自《齐民要术》卷一、卷三)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良地A一亩B用子C五升D薄地E三升F谷G田H必须岁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树,文中指种植,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树之以桑”的“树"意思相同。

B.宜,文中指适合,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所宜深慎”的“宜"意思不同。

C.匪直,指不只,其中的“匪”与成语“获益匪浅"的“匪”意思相同。

D.率,文中指都,与《六国论》中“率赂秦耶"的“率”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稷教百姓生产劳动之法,栽培的谷物成熟了,百姓便得到养育。在百姓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后,需对他们进行教育。

B.种植庄稼时,百姓需据情况而定。田地肥沃或贫瘠,需选择相应的秧苗种植;山田或泽田,需选择相应的时间种植。

C.种植庄稼要顺应四季变化,如果听凭主观情感去做,如同潜人水中砍树,只会空手而归;就像逆风泼水,形势艰难。

D.如果国君能顺应四季的气候条件,开发地理上的有利形势,利用人的力量,那么一切生物顺遂生长,各种谷物繁殖。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4分)

(2)早田净而易治,晚者芜藏难治。其收任多少,从岁所宜。(4分)

14.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历代重视稼穑的好处。(3分)

10.BDF【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一亩肥沃的土地,用五升的种子;一亩贫瘠的土地用三升的种子。种谷的田地一定要年年更换。"良地一亩",“一亩"是“良地”的后置定语,其后断开;"用子五升",“子"作"用"的宾语,“五升”是"子"的后置定语,其后断开;“谷田必须岁易”,“谷田"本句主语,其前断开。故应在BDF三处断句。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树之以桑”的“树",种植。句意:在那里种植桑树。

B.“所宜深慎”的“宜",应该。句意: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

C."获益匪浅”的“匪",不。词义:获得的益处不少。

D.“然大率欲早"的“率”,都。句意:然而种田大都要早一些。“率赂秦耶"的“率”,全都。句意:全都是由于割地贿赂秦国吗两个“率"字意思相同。

1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田地肥沃或贫瘠,需选择相应的秧苗种植;山田或泽田,需选择相应的时间种植”说法错误。从文中“良田宜种晚,薄田宜种早""山田,种强苗以避风霜;泽田,种弱苗以求华实也”等内容可知,应将“秧苗"和“时间”位置互换。

13.(1)顺应播种的气候条件,估量地理上的有利形势,那么使用人力少却收获多。(“天时""量”"力"各1分,句意1分)

(2)早种的田地干净容易整治,晚种的田地杂草丛生难以整治。田地收成能有多少,取决于当年是否适宜

(田地的种植收割)。(“治"“芜蔑”"任"各1分,句意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天时:播种的气候条件。量:估量。力:人力。

(2)治:整治。芜蔑:杂草丛生。任:能够。

14.①使百姓丰衣足食。②便于教化百姓懂得人伦。③使社会安定。(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五谷熟而民人育”可知,重视稼穑能使百姓丰衣足食。

根据材料一“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

可知,重视稼穑便于教化百姓懂得人伦。

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反其所受于天之正性也。未有能摇其本而清其末,浊其源而清其流者也”可知,重视稼穑能使社会安定。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后稷教导百姓种庄稼,栽培五谷;五谷成熟了,百姓就得到了养育。人类的生活是需要规范的,吃得饱了、穿得暖了、居住得安逸了,却没有教养,那么就跟禽兽差不多。圣人又为此忧虑,就派契做掌管教育的司徒,用尊卑长幼之间的等级关系来教导百姓: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之别,长幼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材料二:

大凡谷子:成熟得有早有晚,谷苗茎秆有高有矮,果实有多有少,植株质地性状有坚强有软弱,米粒的味道有好有不好,谷粒舂成米的时候有的耗折多有的耗折少。种谷的土地有的肥沃有的贫瘠,肥沃的田地适合种植得晚点儿,贫瘠的田地适合种植得早点儿。肥沃的田地,不仅适合晚点种,种早了也不会有妨害;贫瘠的田地适合早种,种晚了一定不能结成果实。不同的地形条件,有不同适合的作物。山地,(适合)种坚强的苗,来避免风霜;低而多水的地,(适合)种较软弱的苗来求得较高的收获。顺应播种的气候条件,估量地理上的有利形势,那么使用人力少却收获多。如果放任主观感情,违反天然法则,便会辛劳却没有收获。潜入泉水中砍伐树木,攀登山峰去捉鱼,只能空手回来;逆着风向波水,从平地往坡头滚球,形势上就困难。

凡是种谷的田地:前作是绿豆小豆的地最好;麻、黍、胡麻就差些;芜菁、大豆的最不好。一亩肥沃的土地,用五升的种子;一亩贫瘠的土地用三升的种子。种谷的田地一定要年年更换。凡是春天下种的,要种得深些,(而且)应当用重的“挞"拖过压下去;夏天下种,就要种得浅些,撒下去便可以出芽了。凡是种谷子,都以雨后下种为好:遇到小雨,应该趁湿时种;遇到大雨,等杂草发芽后再种。春天如果遇到干旱,(去年)秋天耕过的地,可以敞开垄沟等待下雨。夏天如果敞开垄沟,不只大雨会把种子冲走不能发芽,而且发芽时庄稼和杂草一起都长出来了。大凡谷田,要早种晚种相错杂。有闰月的年份,节气落后于日期,适合晚一些种田;然而种田大都要早一些,早种的田比晚种的田加一倍。早种的田地干净容易整治,晚种的田地杂草丛生难以整治。田地收成能有多少,取决于当年是否适宜(田地的种植收割)。早谷皮壳薄,米粒充实而且数量多;晚谷皮壳厚,米粒少而且不饱满。

食物,是百姓生活的根本;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国家,是君主的根本。所以国君向上顺应四季的气候条件,向下开发地理上的有利形势,中间利用人的力量;因此一切生物顺遂生长,各种谷物繁殖。治理国家的根本,一定在于使百姓安居乐业;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根本,一定在于使大家财用富足;财用富足的根本,一定在于不侵占生产活动的时间;不侵占生产活动时间的根本,在于减少(官府要求完成的)事务;减少事务的根本,在于节制贪欲;节制贪欲的根本,在于返回天性。返回从自然接受的纯正的天性。不会有摇动了根本却能使末端安定的事,不会有弄浑浊了水源却让水流清澈的事。

广东省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缪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明年秦饥,请籴于晋。晋君谋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材料二:

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公曰:“何故?"简曰:“以君之出也处己,入也烦己,饥食其籴,三施而无报,故来。今又击之,秦莫不愠,晋莫不怠,斗士是故众。”公曰:“然今我不击,归必狃。一夫不可狃,而况国乎!"晋师溃,戎马泞而止。公号庆郑曰:“载我!”亦不克救,遂止于秦。缪公归,至于王城,合大夫而谋曰:“杀晋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公子絷曰:“杀之利。”公孙枝曰:“不可。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

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仇,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公子絷曰:“吾岂将徒杀之?吾将以公子重耳①代之。”公孙枝曰:“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若不可,必为诸侯笑。战而取笑诸侯,不可谓武。杀其弟而立其兄,兄德我而忘其亲,不可谓仁。若弗忘,是再施不遂也,不可谓智。"君曰:“然则若何?”公孙枝曰:“不若以归,以要晋国之成,复其君而质其嫡子,使子父代处秦,国可以无害。"是故归惠公而质子圉,秦始知河东之政。

(节选自《国语·晋语三》)

材料三:

晋又饥,秦伯又饩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且吾闻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晋其庸可冀乎!姑树德焉,以待能者。”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

(节选自《左传》)

【注】①重耳,晋惠公的哥哥,有贤名。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四A年B晋C饥D乞E籴F于G秦H缪I公J问K百里L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徒,白白地,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徒留无所施"的“徒”意思相同。

B.质,使……做人质,用诸侯的儿子做人质,是源于春秋时期的外交方式。

C.矜,指怜悯,与李密的《陈情表》中的“不矜名节"的“矜”意思不同。

D.“置官司焉"的“官司”指的是官衙,现在是指在人民法院进行的诉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国发生饥荒,向秦国买粮食,秦缪公把粮食卖给了晋国;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不但不卖粮食,还乘机攻打秦国。

B.秦晋交战,秦国将士怨恨晋国,打败了晋国军队,惠公的马车陷入泥泞中停了下来,惠公请求庆郑救他,但还是被俘虏。

C.秦国大臣对如何处置惠公意见不一,公子絷认为杀死惠公对秦国最有利,并建议让惠公的哥哥重耳接替惠公做晋国国君。

D.秦缪公权衡利弊后,为了不被诸侯嘲笑,决定放惠公回国,让惠公的儿子到秦国当人质,秦国还得到了河东郡的大片土地。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

(2)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

14.秦缪公是春秋五霸之一,请根据文本说说他能成为霸主的原因。(3分)

10.BDH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四年(前647),晋国发生饥荒,向秦乞求买粮食。缪公问百里奚。

“四年”是句外时间状语,其后停顿,即B处;

“晋饥"是主谓结构,结构完整,其后停顿,即D处;

“于秦”是“乞籴"的后置状语,“于秦”后停顿,即H处。

D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句意:我难道只白白地杀晋君就算完了/白白地留下来也没有什么用处无法再驱驰。

B.正确。

C.正确。怜悯;夸耀。两句的“矜"意思不同。句意:我怨恨他们的君王,但怜悯他的百姓/不夸耀名节。

D.错误。这里指官员管理。句意:设置官吏,负责管理。

12.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为了不被诸侯嘲笑”错误,由原文“杀晋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可知,应是为了秦国的利益;“河东郡”错误,由原文“秦始知河东之政"可知,应是河东。

13.(1)惠公迎战秦国军队,派韩简去探视秦军情况,韩简回来报告说:“秦军人数比我们少,但斗士众多。”

【评分参考】“御",迎战;“视”,探视;“师少于我",状语后置,秦军人数比我们少。三个知识点各1分,句意1分。

羞辱了一国的士大夫,又说我立有道的国君来统治你们,恐怕不可以吧?

【评分参考】“耻”,羞辱;“临女",统治你们;“无乃……乎”,恐怕……吧。三个知识点各1分,句意1分。

14.①秦缪公体恤百姓,心怀仁爱。②秦缪公广开言路,虚心纳谏。③秦缪公不计前嫌,宽容大度。④秦缪公冷静谨慎,沉着隐忍。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可知,秦缪公体恤百姓,心怀仁爱。

②由原文“合大夫而谋曰:……公子絷曰:……公孙枝曰:……是故归惠公而质子圉”可知,秦缪公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③由原文“晋又饥,秦伯又饩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可知,秦缪公不计前嫌,宽容大度

④由原文“晋其庸可冀乎!姑树德焉,以待能者”可知,秦缪公冷静谨慎,沉着隐忍。

【评分参考】答对3点即满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四年(前647),晋国发生饥荒,向秦乞求买粮食。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说:“天灾流行,各国都会更替发生,救援灾难体恤邻国,是国家的道义。应该卖给它。"邳郑的儿子豹说:“应攻打晋国。”缪公说:“憎恨它的国君,它的百姓有什么罪!"秦国终于卖给晋国粮食,运粮车从雍地一直接连到绛地。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请求向晋国买粮食。晋君与大臣们商量这件事,虢射说:“去年上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秦国不知道夺取晋国,反而卖给了我们粮食。现在上天把秦国赐给了晋国,晋国难道可以违背天意吗?应该攻打秦国。”惠公便采纳了虢射的计谋,没有卖给秦国粮食,并派军队攻打秦国。秦国非常生气,也派军队攻打晋国。

材料二:

惠公迎战秦国军队,派韩简去探视秦军情况,韩简回来报告说:“秦军人数比我们少,但斗士众多。"惠公问:“什么原因?”韩简回答说:“因为你出奔逃亡时依靠过秦国,回国继承君位时烦劳过秦国,饥荒时又吃过秦国卖给我们的粮食,秦国对我们有三大恩惠而我们都没有报答,所以他们才来入侵。如今你又出兵出击,秦军没有人不愤怒,晋军没有人不懈怠,所以秦军斗士众多。"惠公说:“但如今我不出击,回去后晋国一定会受到轻侮。一介匹夫尚且不可轻侮,何况一个国家呢!”晋军溃败,惠公驾车的马陷入泥泞之中不能行进。惠公呼叫庆郑说:“快用车来载我逃命!"但也未能救出惠公,于是晋惠公被秦军俘获。秦缪公班师回朝,到达王城,召集大夫们谋划,说:“杀死晋君,与将晋君放逐出晋国,与把他带回秦国,与放他回国恢复他的君位,哪个处理方法对我们秦国更有利?”公子絷说:“杀死他对秦国有利。"公孙枝说:“不可以。我们已经让大国的卿士在战场战败蒙耻,又杀他们的国君来加重这种耻辱,这样晋君的儿子就会想着为父报仇,臣子就会想着为国君报仇,这种事即使不是秦国干的,天下人谁不憎恨呢?”公子絷说:“我难道只白白地杀晋君就算完了?我将用公子重耳来代替他为国君。"公孙枝说:“羞辱了一国的士大夫,又说我立有道的国君来统治你们,恐怕不可以吧?倘若行不通,必定被诸侯取笑。战胜大国却被诸侯取笑,不可以说是威武。杀弟弟而立他的哥哥,哥哥假如感激我却忘记了他的亲人,不可以说是仁义。如果没有忘记,这是秦国第二次施恩而没有成功,不可以说是明智。”缪公问:“那么该怎么办呢?"公孙枝说:“不如放他回去,和晋国缔结和约,恢复他的君位,但让他的嫡子做人质,使他们父子交替住在秦国,这样秦国就可以不受祸害了。”因此让惠公回晋国,让子圉到秦国为人质,秦国开始管理黄河以东的政务。

材料三:

晋国又发生了饥荒,秦缪公又送给他们粮食,说:“我怨恨他们的君王,但怜悯他的百姓。况且我听说唐叔受封的时候,箕子曾说过:‘唐叔的后代必定会强大。’晋国难道是可以随便打主意的吗?我姑且多树立德行,以等待有才能的人。"从这时起,秦国开始在黄河以东征收赋税,设置官吏,负责管理。

广东省台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本题共4小题,16分)

初,安史之乱,数年间,天下户口十亡八九,州县多为藩镇所据,贡赋不入,朝廷府库耗竭,中国多故,戎狄每岁犯边,所在宿重兵,仰给县官,所费不赀,皆倚办于晏。

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常以为:“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至于句检簿书、出纳钱谷,必委之士类。”然惟晏能行之,他人效者终莫能逮。其属官虽居数千里外,奉教令如在目前,起居语言,无敢欺绐。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晏专用榷盐法充军国之用。晏以为官多则民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其江岭间去盐乡远者,转官盐于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篱之,谓之常平盐。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

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晏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宿,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

(选自《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六)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B.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C.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D.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人效者终莫能逮"中的“逮”与“逮奉圣朝"(《陈情表》)中的“逮”含义不同。

B.文中“户口蕃息"中的“蕃”和“可爱者甚蕃"(《爱莲说》)中的“蕃”含义相同。

C.“率一斛得八斗至者"中的“率”与“率赂秦耶"(《六国论》)中的“率”含义不同。

D.“斛",计算粮食的容器,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为一斛。

8.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本题共5小题,20分)

兴平二年,公孙瓒既杀刘虞,尽有幽州之地,志气益盛,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衣冠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有材秀者,必抑困使在穷苦之地。或问其故,瓒曰:“衣冠皆自以职分当贵,不谢人惠。”故所宠爱,类多商贩、庸儿,与为兄弟,或结婚姻,所在侵暴,百姓怨之。

先是,有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瓒自谓易地当之,遂徙镇易,为围堑十重,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为楼其上。或问其故,瓒曰:“兵法,百楼不攻。今吾诸营楼橹数十重,积谷三百万斛,食尽此谷,足以待天下之事矣。”

建安三年冬十二月,袁绍连年攻公孙瓒不能克,以书谕之,欲相与释憾连和。瓒不答,而增修守备。先是,瓒别将有为敌所围者,瓒不救,曰:“救一人,使后将恃救,不肯力战。"及绍来攻,瓒南界别营,自度守则不能自固,又知必不见救,或降或溃。绍军径至其门,瓒遣子续请救于黑山诸帅,而欲自将突骑出傍西山,拥黑山之众侵掠冀州,横断绍后。关靖谏曰:“今将士莫不怀瓦解之心,所以犹能相守者,顾恋其居处老小,而恃将军为主故耳。坚守旷日或可使绍自退若舍之而出后无镇重,易京之危,可立待也。”瓒乃止。绍渐相攻逼,瓒众日蹙。

四年春三月,黑山帅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三道救之,未至,瓒密使行人赍书告续,使引五千铁骑于北隰之中,起火为应,瓒欲自内出战。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出战,绍设伏击之,瓒大败,复还自守。绍为地道,穿其楼下,便烧之,楼辄倾倒。瓒自计必无全,乃悉缢其姊妹、妻子,然后引火自焚。关靖叹曰:“前若不止将军自行,未必不济。吾闻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策马赴绍军而死。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八·袁绍讨公孙瓒》,有删改)

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上。(3分)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右,指“在……之上”。古人常以右为贵、为上,如右戚、右族、无出其右。

B.楼橹,古代供守兵燎望敌军动静的无顶盖高台,用于侦查,亦可配合进攻。

C.蹙,指“窘迫",与《红楼梦》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的“蹙"字意思不同。

D.赍,指“携带”,与《谏逐客书》中“藉寇兵而赍盗粮"的“赍”字意思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孙瓒因听童谣说唯有易县可以避世,于是把军队迁到易县驻扎,挖掘壕沟,修建土丘、楼宇,以守代攻。

B.公孙瓒不去援救被敌人包围的别将,是因为他担心一旦援救,以后其他将领便都会依靠援救,消极怠战。

C.公孙瓒想亲率突骑出奔西山,集结黑山兵众攻冀州,切断袁绍后路,但关靖认为此时军心不稳,将军不宜离开易京。

D.公孙瓒与儿子的密信被袁绍的巡逻兵截获,导致计划失败,后虽回城继续坚守,终难逃身死兵败的结局。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衣冠皆自以职分当贵,不谢人惠。(4分)

吾闻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4分)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公孙瓒最终被袁绍攻克的原因。(3分)

6.C【解析】句意:到时候,刘晏不等州县申请,就奏请朝廷核准执行,救助民间的危急,从未错过适当的时机。因此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人口繁殖增多。“州县申请"是主谓短语,作“俟”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安其居业"意为“安居乐业”,是“民"的谓语,不能断开;“户口”是“蕃息"的主语,故应在“户口”前断开,排除D。故选C。

7.B【解析】A项正确,“他人效者终莫能逮"的“逮”是“赶得上"的意思,“逮奉圣朝”的“逮"是“等到”的意思,含义不同。B项,“含义相同"说法错误。“户口蕃息”中的“蕃"为“繁殖”;“可爱者甚蕃"的“蕃”为“多"。C项正确,“率一斛得八斗至者”的“率"是“大致”的意思,而“率赂秦耶"中的“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