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教育理论必备考点_第1页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必备考点_第2页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必备考点_第3页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必备考点_第4页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必备考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的定义广义的定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定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肯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进展规律,有目的、有计戈IJ、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进展变化的活动。更狭义的定义:是指德育。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2、教育的功能定义: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共性进展和社会进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进展功能和社会进展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3、教育的起源⑴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朱熹。〔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斐西.能。⑶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马克思,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4、现代教育的特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特征。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5、学习教育学的意义①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②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③有利于把握学生思想品德进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④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学问构造,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⑤有利于培育创精神,乐观投身教育改革。6、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培育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肯定的政治经济制度。③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7、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学问。8、个体身心进展的动因遗传打算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环境打算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多因素共同作用论。9、影响个体身心进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10、学校教育在人身心进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缘由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戈I、有组织的培育人的活动。②学校有特地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调控影响学生进展的各种因素。11、教育万能论的代表:洛克、康德、华生、爱尔修理。12、个体身心进展规律及其教育要求13、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动身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14、教育目的的作用①对教育工作者具有导向作用。②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鼓励作用。③对教育效果具有评价作用。15、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②人的身心进展特点和需要。③人们的教育抱负。④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进展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育全面进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16、有关教育目确实立的理论个体本位论它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目的是培育健全进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马斯洛〕社会本位论它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进展必需听从社会需要。〔代表人物: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杜威〕生活本位论〔代表人物:斯宾塞〕1957年我国公布了第一个教育方针。17、素养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分①教育目的的不同:应试教育着眼于分数和选拔,素养教育旨在提高国民素养。②教育对象不同: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无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素养教育面对全体学生。③教育内容不同: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素养教育立足于学生全面素养。育评价标准不同: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教师水平的唯一尺度,素养教育则立足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教育使全体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18、什么是素养教育?以培育创精神和实践力量为重点的教育。素养教育的理论依据:全面进展教育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素养教育的三大根本任务:培育学生的身体素养、心理素养和社会任务。19、素养教育的意义①它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养,提高综合国。②它是抑制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定趋势。③它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进展的落实。20、实施素养教育的措施①转变教育观念。②转变学生观。③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④建立素养教育的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21、学校教育制度及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由三个根本要素构成: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和学校的构造。我国公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我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壬子癸丑学制。1922年公布壬成学制又称为六三三学制。22、现代教育制度的进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连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中等教育中一般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进展。④高等教育的规模的扩展、群众化及类型日益多样化。⑤教育的国际沟通加强。⑥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⑦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⑧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的界限渐渐淡化。23、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①学会共同生活②学会认知③学会做事④学会生存。24、教师的作用①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进展和人类的连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德中起着关键性作用。③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进展起促进作用。25、教师的职业角色①传道者角色②授业、解惑者角色③示范者角色④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治理者角色⑤家长代理人、父母、朋友角色⑥争论者、学习者、学者角色。26、教师劳动的特点①教师劳动的简单性和制造性②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③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④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⑤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27、教师的职业素养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①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②对待学生,宠爱学生。〔核心〕③对待集体,团结协作。④对待自己,为人师表。教师的学问素养①政治理论修养②精深的学科专业学问③广博的科学文化学问④必备的教育科学学问⑤丰富的实践学问教师的力量素养:①语言表达力量②组织治理力量③组织教育和教学的力量④较高的教育灵巧职业心理安康①高尚的师德②愉悦的情感③良好的人际关系④安康的人格28、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分类:权力威信和信服威信构造:包括人格威信、学识威信和情感威信29、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①培育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②培育良好的认知力量和性格特征③留意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④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⑤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30、教师专业进展的途径①师范教育②教师的入职培训③教师的在职培训④教师的自我教育31、学生的特点①学生是教育的对象。②学生是自我教育和进展的主体。③学生是进展中的人。32、现代学生观学生是进展中的人,要用进展的观点生疏学生。①学生的身心进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的进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进展过程中的人。④学生的进展是全面的进展。学生是独特的人。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学生是责权主体。33、师生关系的内容①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②师生在人格上是公平的关系。③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34、师生关系的根本类型①专制型②放任型③民主型师生关系的作用: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当进展的保障。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底。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④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35、怎样建立型师生关系教师方面:①了解和争论学生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③提高教师自身素养④宠爱和敬重学生,公正对待学生⑤发扬教育民主⑥主动与学生沟通,擅长与学生交往⑦正确处理师生冲突⑧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学生方面:①正确生疏自己②正确生疏教师环境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36、课程的意义:①是学校培育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②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根本依据。③是学生吸取学问的主要来源。④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进展起着打算作用。⑤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37、课程的类型:①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看,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②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看,可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③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来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④从课程的呈现方式来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⑤从课程任务来看,可分为根底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争论性课程。⑥从课程设计、开发和治理主体来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38、三维课程目标①学问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是一个整体〕39、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治理和评价课程的根底。40、教科书编写应当遵循的根本原则与要求: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②强调内容的根底性和适用性③学问的内在规律和教学法要求的统一④理论与实践统一⑤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⑥留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⑦传授学问与培育力量相结合41、课程构造的主要内容:①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②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③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④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进展效劳。42、三级课程治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43、课程资源的分类:①依据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②依据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③依据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44、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与方法:①进展社会调查②审查学生活动③开发实施条件④争论学生状况⑤鉴别利用校外资源⑥建立资源数据库45、教学的本质与特点:本质:它是一种特别的生疏、交往和实践活动。特点:①教学以培育全面进展的人为根本目的。②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③学生的生疏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局部。④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46、教学的作用与意义:①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进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②教学是传播系统学问,促进学生进展的最有效形式,是社会阅历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进展的有力手段。③教学是进展全面进展教育、实现培育目标的根本途径,为个人全面进展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