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制度和技术服务规范_第1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制度和技术服务规范_第2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制度和技术服务规范_第3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制度和技术服务规范_第4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制度和技术服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d......wd......wd...工作制度和技术服务标准第一节人员职业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一、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道德标准1.以人为本,面向社区居民,关爱重点人群,提高人群安康水平。2.尊重服务对象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对待服务对象不分民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等,应一视同仁。3.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态度和蔼、文明用语。4.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职权谋私。5.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服务对象隐私和秘密。6.互学互尊,团结协作,谦虚慎重,互帮互助,共同进步。7.精益求精,发奋进取,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行为准则1、爱岗敬业、恪尽职守。2、勤于学习、精益求精。3、清廉正直、平等待人。4、互尊互助、团结协作。5、慎言守秘、取信病人。6、仪表端庄、行为文明。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承诺1、文明行医、礼貌待人,尊重病人人格,不与病人争吵。2、不购销假冒伪劣药品,确保群众用药安全有效。3、不推诿病人,做到首诊负责制。4、着装标准,挂牌上岗,文明用语,微笑服务,有问必答。5、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公开收费标准,不乱收费。6、免费测量血压,免费提供安康教育处方,免费举办安康教育讲座。7、对残疾人及老年人优先就诊,优先出诊,优先建设家庭病床。第二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岗位职责1.在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以保护、促进人民安康,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认真落实上级下达的各项卫生工作任务,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行政业务工作。2.组织制定中心(站)开展规划、工作方案,并贯彻实施,做好检查及总结工作,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3.开展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安康为中心,以老年、妇女、儿童和慢性病人为重点,关爱人的生命全过程,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安康教育、方案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4.根据可持续开展需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建设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做好中心(站)工作人员的聘任、奖惩、调动及晋升工作。5.负责本中心(站)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经费(资金)申报管理,检查催促财务收入及支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6.负责领导、制定本中心科研工作方案,努力创造条件推进本中心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7.负责组织、检查防保、医疗、护理等各项工作,催促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常规的执行,定期检查,不断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正常有序进展。8.加强后勤工作领导,审查物资供给方案,确保所需物资的供给。9.及时听取社区居民对中心(站)的工作意见,改良卫生服务。10.负责本单位行风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二、全科医师岗位职责1.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有关负责人员领导下和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门诊、巡诊、出诊、家庭病床、预防、保健、安康教育、康复等工作。2.经常深入社区居民住户,及时了解掌握社区人口动态、居民安康状况,建设安康档案,提供多种形式卫生服务,满足群众根本卫生需求。3.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对病人进展体格检查和相应辅助检查,并提出诊断和制定治疗、康复方案,负责病人的治疗,指导、帮助其康复。4.进展急、重、危病人的现场抢救,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确定病人的转诊,应按要求书写病历摘要,记录处理情况,协助转诊。5.认真、及时完成有关医疗文件书写。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展相应的检查和治疗,严防过失事故。6.开展流行病、传染病的预防、监测与处理。开展社区内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与老年保健。开展安康教育与心理卫生咨询。7.建设家庭卫生保健合同制及家庭病床,主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8.参加在职全科医学学习和社区专项技术服务培训,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技能。9.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各项登记、统计、分析总结工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三、公共卫生医师(士)岗位工作职责1、负责社区安康调查,协助全科医生完成社区诊断和安康档案的资料更新工作。了解本社区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分布特征,与全科医师共同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并组织实施。2、负责本区域内适龄儿童方案免疫工作,掌握方案免疫工作规程,及时完成接种补漏工作,并完成建卡建册建簿。3、认真执行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疫源地处理制度和漏报调查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4、掌握责任区孕产妇(包括高危孕妇)根本情况(妇女数、育龄妇女数、孕产妇死亡数),建设根本档案:建设新婚育龄妇女根本档案,按要求做好新婚保健随访工作:协助做好孕产妇死亡、儿童死亡入户调查。5、掌握责任区儿童根本情况,及时填写儿童系统管理册,按时做好儿童住院保险通知办理工作,加强幼托机构儿童的系统管理工作。提供育龄妇女方案生育技术的咨询和指导活动。6、协助责任区安康人群及特殊行业的体检工作,及时反响体检结果。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等卫生法规,负责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康教育,提高群策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和整体安康水平,并有效果评价。按照中心制定的工作标准负责本辖区7岁以下儿童方案免疫、死亡人口调查、传染病调查等项工作。7、主动执行和完成防疫机构和中心安排的临时性任务。8、定期向防疫机构和中心提供各类工作报表和工作总结。四、社区护士岗位职责1.参与社区防治工作,负责辖区内人群护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及统计分析。了解社区人群安康状况及分布情况,注意发现社区人群的安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参与对影响人群安康不良因素的监测工作。2.参与对社区人群的安康教育与咨询、行为干预和筛查、建设安康档案、高危人群监测和标准管理工作。3.参与社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参与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训,提供一般消毒、隔离技术等护理技术指导与咨询。4.参与完成社区儿童方案免疫任务。5.参与社区康复、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治与管理、营养指导工作。重点对老年病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婴幼儿、围产期妇女提供康复及护理服务。6.承当诊断明确的居家病人的访视、护理工作,提供根基或专科护理服务,配合医师进展病情观察与治疗,为病人与家属提供安康教育、护理指导与咨询服务。7.承当就诊病人的护理工作。8.为临终患者提供临终关心护理服务。9.参与方案生育技术服务的宣传教育与咨询。五、方案免疫工作人员岗位职责1.及时掌握本区儿童(包括外来儿童)情况,建设新生儿预防接种卡、证,按免疫程序的规定和预防接种工作标准要求,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实施预防接种的安全注射。2.提出疫苗需求方案,建设健全疫苗领发登记,做好疫苗管理。3.做好冷链设备的使用、保养工作,建设冷链运转记录。4.进展常规接种率报告,针对传染病和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响或事故进展报告。5.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康教育。6.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根基资料。7.定期对辖区内流动儿童进展调查摸底,建设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簿,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并按规定给予接种或补种,消除免疫空白点。外来儿童接种工作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相结合。对外来儿童家长进展方案免疫知识宣教。8.掌握辖区内托幼机构、小学学生预防接种情况,定期查漏补种,杜绝发生因漏种而引发相关传染病的爆发。9.参加区疾控中心组织的对外来流动儿童建卡、建证、接种情况的抽查。六、传染病管理人员职责1.负责传染病上报工作,对法定传染病,按规定时限上报,并按规定做好传报卡的保密工作。2.对各科室报来的传报卡,认真检查核实工程,防止缺项,杜绝错卡及死卡现象。及时与疾控机构交换疫情,使传报卡到达及时、正确。3.催促有关科室做好传报工作,每月底对各科室传报工作进展自查。4.对外单位报来的传报卡进展分类,认真逐项填写访视单,交访视人员,并催促其认真、及时进展访视,把好访视质量关。5.按时参加区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工作月会,并做好疫情的核对和分析工作。6.及时、准确上报月报表及其他报表。7.做好各种资料保存工作,并将各种资料装订成册。8开展安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人员职责1.熟悉并掌握责任社区各类慢性疾病的患、发病情况、患者的个人信息、资料以及变动情况,社区内主要慢性疾病的患、发病趋势。2.严格遵守慢性疾病相关的管理规定,负责制定并催促落实慢性疾病病人的随访、体检、康复治疗指导和安康教育的工作方案。3.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规定,做好社区居民慢性疾病相关的生活行为因素的监测工作。4.按照各类慢性疾病系统管理要求,做好资料的分析、统计工作,及时上报中心〔站〕信息资料室。5.加强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认真承受上级业务部门的业务指导。八、妇女保健工作人员岗位职责1.按照妇女保健工作制度要求,做好妇女保健各项工作;开展保健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2.认真做好辖区内妇女青春期保健、婚姻期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生殖安康、女职工保健等妇女保健工作。3.严格遵守妇女保健、方案生育技术工作标准,在执业范围内从事方案生育技术服务等工作,提供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咨询服务,发放避孕药具。4.按照孕产期保健工作制度要求,做好孕产期保健各项工作。认真进展孕期保健、产前检查、产后访视、营养咨询、医学指导等工作,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与管理。6.积极开展安康教育工作,进展青春期保健、婚姻保期健、孕产期保健、科学喂养和避孕节育知识的讲座和指导,普及优生优育、妇女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防治等卫生科普知识,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7.标准填写《母子保健手册》等医疗文书和台账,开展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监测等工作,做好报表的统计、分析和上报。进展科学、有效的妇女保健根本情况社区诊断,做出分析、评价,制定干预措施。8.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妇女保健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服务能力。9.承当上级下达的各项妇女保健工作任务。九、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岗位职责1.按照儿童保健工作制度要求,做好儿童保健门诊各项常规工作;开放保健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2.按照散居儿童管理要求,负责辖区内新生儿访视工作。3.建设本辖区0~6岁儿童安康档案,掌握本辖区儿童安康状况、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情况,进展动态管理。4.在社区开展儿童保健安康教育活动,宣传母乳喂养及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等卫生科普知识。5.做好辖区内儿童保健资料的收集、汇总、统计、分析、上报工作,及时反响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进展质量控制。6.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儿童保健专业技术水平。7.定期深入托儿所、幼儿园检查指导工作,催促基层单位做好各项儿童保健工作。8.承当上级下达的各项儿童保健工作任务。十、安康教育工作人员职责1.负责本中心〔站〕安康教育工作的方案制定、组织与实施、检查与评价、记录与总结等工作,并承受上级安康教育机构的业务指导、检查与考评等。2.负责组织与开展本辖区居民的主要卫生问题及行为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针对社区内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开展安康教育与安康促进工作,做好控烟限酒、合理营养、心理平衡、适量运动的指导与行为干预等工作。3.责组织与定期开展社区居民的安康教育讲座,普及疾病预防控制、安康与保健知识;开展居民安康知识与安康行为的检查与评估,提高社区居民安康知识知晓率和安康行为形成率。4.负责中心〔站〕医护人员安康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安排医护人员为社区居民讲授安康教育课,对中心〔站〕医护人员安康教育工作进展督导、检查考核。5.负责组织开展社会人群的精神卫生安康、残疾预防与康复的安康教育;特殊人群如儿童、妇女、青少年、老年等人群的安康教育工作。6.负责中心〔站〕安康教育宣传资料的编印与发放工作,提高安康教育资料的入户率和安康教育处方的利用率与针对性。7.负责中心〔站〕安康教育宣传栏或板报的定期更换与资料的留存工作。8.负责利用中心〔站〕安康教育咨询台与安康咨询热线,开展社会人群与居民的安康知识咨询服务工作。9.负责组织与参与各种卫生宣传日的社会人群安康教育宣传与咨询活动。10.负责中心〔站〕安康工作资料的收集与留存工作,建设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安康教育工作档案。十一、信息资料管理人员岗位职责1.负责收集社区人口信息,按规定及要求收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资料,并进展分类、归纳及计算机录入,每月有资料汇总、统计、分析。2.负责上报综合报表,催促专业人员按时上报专业报表。3.负责安康档案文本保管,资料微机输入,保持微机内的记录与文本记录一致,并做到同步更新及动态变更,管理有序。4.做好安康档案文本借阅工作,按规定手续办理借阅、归还工作。5.对各科室(站)查阅、使用电子版安康档案设置不同层级的使用权限,保证信息安全。6.指导各科(室)运用各种卫生服务管理软件,做好中心计算机档案资料保管和应用软件的管理工作。十二、感染管理人员职责1.根据国家和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拟定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感染控制规划、工作方案,组织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经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视和评价。2.负责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3.负责进展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展监视、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4.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爆发进展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5.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协助拟定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并参与监视实施。6.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展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展监视。十三、检验室人员岗位职责1.负责收集和采集检验标本,发送检验报告单。在主管检验师的指导下进展特殊检验。2.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核对检验结果,严防过失事故。做好社区入户服务和相关表格填写登记。3.负责检验药品、设备的申领、保管、使用和保养、检验试剂的配制、培养基的制备,做好登记、统计工作。4.担任一定的检验器材的洗刷,做好消毒隔离工作。5.开展技术革新和引进适宜技术,改良检验方法,不断开展新工程,提高检验质量。6.负责开展对本专业质量控制工作。十四、B超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了解仪器的性能和安全使用的方法。2.认真学习、使用国内外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技术素质。3.检查前要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检查部位及临床要求,认真仔细地进展检查。4.除熟悉超声技术外,对其他影像诊断知识亦应有所了解。5.报告单书写标准,做好登记工作。6.传染病病人检查后必须及时进展消毒,防止穿插感染。十五、心电图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了解仪器的性能和安全使用的方法。2.检查前要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及临床要求,认真仔细地进展检查。3.报告单书写整齐标准、工程齐全、符合要求、数据质量准确、主次顺序清楚,报告及时,并做好登记。4、传染病病人检查后必须及时进展消毒,防止穿插感染。十六、放射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了解仪器的性能和安全使用的方法。2.检查前要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检查部位及临床要求,认真仔细地进展检查。3.熟练掌握放射专业各类诊疗技术,做好防护工作,严防过失事故。4.学习国内外先进医学技术,做好重要医学资料的积累和保管。5.报告单书写标准,做好登记工作。十七、药房工作人员岗位职责1.认真执行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标准。2.负责药品的领用、分发、保管、登记、结算、统计和处方调配等工作。3.随时检查药品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报主管领导处理。4.对特殊管理药品严格按其管理规定执行,并监视临床安全使用,防止过失事故。5.经常检查、保养所用衡器、冰箱等设备,保持性能良好。6.做好用药咨询,结合临床搞好合理用药。主动深入科室征求意见,不断改良药品供给工作。7.做好新药临床观察及疗效评价工作,收集药品不良反响,及时上报,并提出需要改良和淘汰品种意见。8.收集国内外药物情报资料,向有关科室介绍推荐新药。十八、康复工作人员职责1.在中心(站)主任领导下,掌握本社区居民因急、慢性疾病、创伤、老年病及残疾等根本情况,并建设台账。2.负责组织和指导有关康复三级预防的宣传教育工作,降低病、伤、残的发生或减轻伤残后其功能障碍的程度。3.负责康复医疗的咨询、评定、转诊和支持工作,保存和整理康复医疗记录和病历档案。对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开展趋势、预后和转归进展客观、准确的评定。制定不同阶段与时期的康复目标。4.负责制定康复目标的实施方案、组织和指导病、伤、残者的康复治疗,采取各种措施治疗病、伤、残者,以改善其功能。5.对康复病人做好自我康复器械训练的宣传指导工作,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病人进展有方案治疗。同时对有需要康复的病人建设卫生保健合同。6.积极钻研全科医学与康复医学业务,不断更新康复知识,掌握新技术、新疗法,为社区居民及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十九、财务人员岗位职责1.根据《会计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财务规章制度的要求开展工作,发现有违反制度的应及时纠正,重大问题应及时向主任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2.负责中心(站)财务会计、本钱管理、绩效奖励、医保物价及收费结算工作。3.组织编制中心(站)年度预算并组织实施。按有关规定和权限加强管理。4.负责审核会计报告。负责审核对外提供的会计资料和会计报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5.加强对中心(站)的收费和医保工作管理,指导物价和医保工作。6.运用财务资料,进展科学分析,参与经济管理的全过程,审核各项经济合同、协议,对违反国家法律和规章制度、损害单位利益的经济合同和协议拒绝执行。7.承受财政、税务、审计、物价、社保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监视和检查,依法提供真实的会计凭证、帐册、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二十、收费员的职责1、收取患者的预交金、药费、治疗费等各项费用,办理各项退费。2、为病人打印结算单、费用明细单等。3、保管好备用金,不得挪用备用金。4、每天作出收支日报表,每天下班前对现金、支票等进展清点并交银行出纳,做到账款相符,5、收据领用要严格按照请领手续办理。个人领用收据后要妥善保管,不准丧失,不准借用或挪用他人收据,不准任意作废、涂改收据。6、严格执行物价收费标准,划价要做到准确无误。7、保管好金库钥匙,每天下班将现金、收据、印章等锁存金库;二十一、总务人员岗位职责1.负责物资、设备采购、供给、库房管理及固定资产、设备设施管理,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审核报废手续,保证中心(站)资产的保值和增值。2.负责安全保卫、布类收发洗涤、驾驶、供给室、食堂等的管理和工作质量,负责水电维修、设备维修等方面的任务落实。3.组织实施政府下达的环保任务,做好三废无害化处理,承受环保检查和检测。4.负责基建工程及维修管理,做好现场管理,检查工程质量和审核结算工作。5.负责清洁卫生,做好绿化、美化。第三节行政后勤管理制度一、行政管理制度1.在地方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为社区家庭和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根本医疗服务,认真落实各项卫生工作指标。2.承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视管理及各专业防治、保健机构的业务指导。3.每年第四季度完本钱年度工作总结及制定下一年度工作方案,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4.建设和完善规章制度,每年至少检查一次执行情况,并提出可持续改良措施。5.建设请示报告制度。遇各类重大事项及突发事件,及时向主管领导、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请示报告。6.建设例会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主任办公会、科主任会;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辖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协调会,及时传达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和精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部署具体工作。7.建设总值班制度。机构每日设专人负责处理医疗、行政事宜,并及时传达上级指令、处理紧急情况等。8.实行院务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开服务信息、服务标准、服务流程、服务价格;向职代会公开开展规划、年度工作方案、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人事任免、财务预、决算、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等。二、医德医风管理制度1.认真学习贯彻卫生部发布的医务人员医德标准,每年至少对医务人员开展一次医德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建设。2.将医德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纳入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和评价科室工作的重要标准。3.制定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核方法,建设医德医风档案,每年底进展考核评价。4.机构新成员必须进展医德医风岗前教育,未参加培训不得上岗。5.建设医德医风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科室考核和上级考核制度。经常听取患者和社会各界意见,承受社区群众监视。6.医务人员医德考核结果,应作为应聘、晋升评优的重要条件。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1.按服务人口合理配置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及一定比例的中医药人员,制定任职条件、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及工作标准。2.建设全员聘用聘任制度。通过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实行择优聘用、合同管理,签定聘用聘任合同。有法定执业资格要求的岗位,受聘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岗位合格证书和职称证书。3.建设健全岗位考核制度。岗位考核以专业水平、工作业绩和居民满意度为主要标准,实行月绩效考核和年终绩效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或者调整岗位的依据。4.建设健全人员退出机制,对于符合辞聘、解聘条件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对于考核不合格的聘用人员调整其岗位;对不同意调整岗位,或者虽然同意调整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与之解除聘用关系。5.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居民需求及机构内人员状况,制定5年人才培养、梯队建设规划及年度方案,并做好总结。6.有方案地安排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全科医学标准化培训及到上级医院进修提高,每年底对实施情况进展自查。对每年应聘到中心工作的大学本科及大中专毕业生,应按要求参加标准培训。四、安全管理制度1.做好治安防范工作,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每年签定一次安全责任书。2.从事电工、高压消毒、驾驶员和放射性物质等的工作人员,必须取得上岗证方能上岗。3.对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质和腐蚀性物品要设专人保管,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防止因管理不当出现意外情况。4.动用明火需书面申报,取得同意前方可使用,非医疗需要禁用电炉。5.加强消防器材和设备管理,定期检查,严防丧失损坏,严禁挪用。保持防火通道通畅,防止堵塞。6.严禁将个人现金及贵重物品存放在办公室或办公桌(柜)内,病房要加强病人的物品保管,防止丧失。7.各科室下班前应做好安全防范检查,切断水、电、火源,无人时应及时关窗锁门。8.贵重仪器、设备要登记造册,专人负责管理。9.发生治安案件和重大治安纠纷要及时报中心主任,并注意保护现场及做好登记。五、环境卫生管理制度1.中心(站)设立爱国卫生委员会,卫生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责任到科、到人,责任人要经常催促检查。2.认真搞好室内、环境和个人卫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照国家规定,对废水、废气、废渣进展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和穿插感染。3.坚持突击与经常相结合,建设每日清扫和每周大清扫的卫生制度。4.卫生工具要放到指定地点,不能乱摆放。5.有方案的植草、种树、栽花,美化环境。6.车辆定点存放,排列有序。7.爱国卫生委员会每月进展卫生检查、评比,定期公布检查结果,奖励和处分兑现。六、后勤管理制度1.建设健全房屋建筑设施的使用、维修和新建、扩建、改建等根基档案。2.严格操作流程,保证供水、供电、供气、供氧、电梯等设施的使用、维修和安全管理。3.严格医疗救护、办公用车的使用登记,做好车辆的保养和年检,保证车辆状态良好和安全行驶。4.加强防火、防盗、防爆、防中毒等防范措施,确保重点部门的安全,杜绝灾害事故和其他重大意外事故的发生。5.认真做好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工作,为病人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第四节继续教育与技术考核制度1.制定在职人员年度培训工作方案,把人员培训纳入继续教育管理,并认真组织实施。2.坚持“三基〞训练,不断提高医、护、药卫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切实抓好标准化、标准化、程序化管理,做到方案有安排、措施有落实、定期有检查。3.每月讲座不少于1次,业务学习活动每周不少于1次。医药护技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三基〞考核,每年不少于2次。必须做到人人达标。4.每年负责选派局部卫技人员到医院或疾控中心参加累计至少二个月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学习。5.负责组织人员参加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举办或认可的政策管理、法律法规、医德教育、诊疗护理标准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6.除参加标准化培训以外的卫技人员应参加各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并取得规定学分。附:社区卫生服务岗前培训和考核内容〔一〕社区卫生服务岗前培训内容1、全科医学理论概述。2、家庭理论及安康档案。3、社区医学理论及安康教育方法。4、儿童及妇女保健工作内容。5、老年保建及临终关心知识。6、家庭病床管理。7、全科/家庭医疗中的临床思维。8、常见传染病防治。9、慢性病管理。10、高血压病人管理。11、常见病急症处理。12、医学心理学概论。13、卫生经济知识。14、中医根基理论和适宜技术。15、医学法律知识。16、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学技术。〔二〕社区卫生服务医师考核内容1、全科医学理论知识。2、全科医疗相关知识。3、解决社区常见问题的技术能力。4、解决不同人群保健问题的能力,如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以及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5、分析和鉴定医疗方面的问题,对医疗问题采取预防措施的方法。6、医患关系和交谈方面的技巧。7、评价全科医生在医疗保健系统中的作用。8、全科医生在承当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中的作用。9、能掌握和开据安康处方。第五节服务过失及事故防范制度一、医疗过失事故防范与处理1.成立医疗质量监控组织,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中心(站)各科室负责人组成。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负责监视本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工作,检查医务人员执业情况,承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并做好相关的咨询服务以及医疗纠纷调查、核实工作。2.制定防范、处理预案,主要内容应是针对容易引发医疗过失事故的医疗质量、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态度等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进展目标管理。3.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医疗事故争议。4.严格执行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医疗事故争议的报告制度。实行医务人员、科室(站)、医疗质量监控组、中心主任报告制度,同时上报区卫生行政部门。5.实行医疗过失事故的责任分析、处分及整改(1)对已发生的医疗过失事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对医务人员、科室在医疗过失事故中的责任进展逐级分析,明确相关责任及程度。(2)根据责任程度,即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进展相应处分,并根据造成过失事故的原因,责成责任人、科室、机构进展整改。二、医疗安全管理制度1.加强医疗安全教育,提高医疗安全的意识和观念。2.围绕持续改良医疗质量,建设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制定医疗风险防范预案。3.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标准和操作常规。加强“三基三严〞和岗位技能培训。健全医疗事故、过失登记报告制度,制定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的预案。4.建设定期专题研究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工作的例会制度。按照质量控制标准,定期监控公共卫生和根本医疗工作,对监控结果提出整改意见并催促改正。5.制定医患纠纷管理规定,完善接待程序,发生纠纷,即时上报,妥善解决。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与所有工作人员签订医疗安全责任状,把医疗安全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与奖金挂钩,做到奖惩清楚。7.发生严重过失,科内首先组织讨论,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调查、分析,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认识。8.发生医疗纠纷时,科室负责人应主动解决,如有困难,及时报告中心领导。9对医患纠纷进展统计分析,定期通报,制定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情况进展监视检查。10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经事故鉴定组织鉴定,一旦事故结论成立,则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执行。第六节质量管理与考核评价制度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必须把预防、保健、安康教育、方案生育技术指导、医疗、康复工作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各项工作中。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为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3.要建设健全质量管理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并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工作的实际,建设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完善内部约束机制。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管理目标、指标、方案、措施和效果评价方法及信息反响等,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4.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标准及管理制度,交接班等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加强对全体人员进展质量管理教育,组织其参加质量管理活动,结实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良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标准和常规;医务人员“根基理论、根本知识、根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6.质量管理组织应定期对各项业务工作进展监视、检查、评价,提出改良意见并有文字记录,形成报告,定期〔每季度〕逐级上报。7.加强根基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要用《技术标准》、《诊疗常规》指导对居民的公共卫生和根本医疗服务工作,有条件的中心要逐步用《临床路径》标准对患者诊疗行为。8.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响等措施,持续改良医疗质量,质量的检查结果与评优、奖惩相结合,并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考核评估。第七节财务、物价、药品、固定资产、档案、信息管理制度一、财务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财务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准则,落实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2.严格执行会计内控制度和各项财会制度。按要求编制年度财务预算和财务决算。做好财务分析和会计核算、本钱核算、物资核算。3.根据国家统一的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合理收费,保证应收尽收。4.标准支出范围、支出标准,减少浪费,降低本钱,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5.严格现金管理。收费处、住院处等必须每日结账交款,所有业务收入的现金,一律于当日送交银行。6.严格执行支票领取、使用相关规定及程序。遗失支票,应立即报告。7.财会账目做到日清月结。记载清晰,数字准确,及时清理债权、债务。妥善保管各种账册、凭证、报表等。8.加强各级财政及有关部门下拨资金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擅自挪用或变更使用性质。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1.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独立法人机构,财务独立核算。中心和站实行一体化管理。2.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及其他收入等全部收入足额上缴区〔县〕财政专户。3.全部支出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包括经常性支出〔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工资及所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和专项支出〔设备购置、房屋修缮、房租、公共卫生工作、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等专项经费〕。4.药品每月盘点结算,按时上报区〔县〕财政,与中标企业统一结算药品费用。5.经财政部门批准,在银行开立一个一般帐户,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的资金收缴,此帐户不能发生支出业务;开立一个根本帐户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核算。6.实行收支两条线后不再进展结余分配,不再继续保存事业基金和提取专用基金〔包括修购基金、福利基金等〕。三、物价与计量管理制度1.应在显著位置公布常用药品价格及检查治疗工程收费标准。价格变动时,应及时调整、公布。2.严格价格管理,不得多收、乱收、漏收。开展新服务工程时必须办理相关申报手续,审批前方可开展。3.设专兼职物价员定期检查收费标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4.建设计量器具档案,由计量管理员统一管理。使用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检定并具有合格证,对无证的计量器具,使用人员有权拒绝使用。发现不合格的器具要及时修理,不可修复的器具应及时报残、更新。5.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应按照国家计量局发布的计量器具明细目录,周期检定。6.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计量器具,注意定期保养、维护。四、药品管理制度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暂行规定》,做好药品管理工作。2.购药方案应根据临床的用药需求,实行方案采购,方案供给,购进药品应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渠道采购,验明药品相关合格证书,并对药品进展进货检查验收,保证药品质量。遵循“定额管理、合理使用、加速周转、保证供给〞的原则,拟定购药方案,经主任批准方可从规定药品销售单位购置药品。3.临床要求的新药,需由中心药事委员会集体讨论后,填写首次购药审批表,由主任签字方可购入。使用新药时,要注意临床观察,收集、整理、分析、反响药物安全信息,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4.对购置药品的质量、数量、购入和领用,必须健全入库验收、出库手续,严格执行入库验收、核对等工作,每月必须将药品销售情况报送财务室进展核算。作好药品的期效、品种、帐目等工程登记工作。注意发现存放药品的变化,假设出现问题,及时与该药品销售单位进展联系,更换或退掉,并做好各项登记。5.药品应在符合环境要求的条件下放置,根据药品特性〔如避光、低温〕分别保管,注意药品的失效期,防止变质、损失和浪费。毒麻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应有安全贮存设施,实行专库、专柜、双人、双锁管理。6.建设进、销、存帐目管理,做到日清、日结、月盘存,每月对在库存的药品进展一次质量抽查,全年覆盖率在100%。7.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品种,应在指定的配送企业采购,按统一药品价格销售,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价销售。零差率药品与非零差率药品应分别采购、分别入账、分别管理。五、毒、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一〕医疗用毒性药品(简称毒性药品)1.毒性药品是指毒性剧烈、治疗量与中毒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2.毒性药品的管理,应做到专柜加锁、专人保管,并建设保管、验收、领发、核对登记制度,严禁与其他药品混放。其包装容器上必须印有毒药标志。3.毒性药品的处方应完整、清晰,每次处方不得超过2日极量。处方应当留存2年备查。4.毒性药品的供给、调配,必须有医生签全名的正式处方,并由配方人中员及具有药师以上技术职称的复核人员签名盖章前方可发出。配制含毒性药品的制剂,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展,准确投料,记录完整。对处方未注明“生用〞的毒性中药,应当付炮制品。不得非法使用、储存、转让、借用。〔二〕麻醉药品1.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2.麻醉药品实行“专人负责、专柜〔保险柜〕、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的管理。不得非法使用、储存、转让、借用,专柜实行双人双锁管理。麻醉药品由执业医师取得麻醉药品处方资格前方可使用。3.麻醉药品处方应书写完整,字迹清晰,签写开方医生姓名,配方应严格核对,配方和核对人员均应签名,并建设麻醉药品处方登记册。医务人员不得为自己开处方使用麻醉药品。4.麻醉药品的每张处方,注射剂不得超过2日常用量,片剂、酊剂、糖浆剂不超过3日用量,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处方实行专册登记应当留存至少3年备查。5.癌症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凭市卫生局核发的“晚期癌症病人麻醉药品专用卡〞,并指定本中心供给者,从第二次起交回上次取药空安瓿取药(安瓿上药名必须清晰可见),发药部门凭处方与空安瓿到库房换取药品。6.各病区存放的少量麻醉药品,应有专人负责、专柜〔保险柜〕保管登记。药剂科有权不定期检查。病房固定的麻醉药品换取时,必须凭处方和空安瓿(安瓿上药名必须清晰可见)换取。麻醉药品的采购,应持市卫生局核发的《麻醉药品购用印鉴卡》,按麻醉药品购用限量的规定,在指定的麻醉药品经营单位购置。7.麻醉药品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合成麻醉药类及其他易产生依赖性的药品、药用原植物及其制剂。〔三〕精神药品1.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2.依据精神药品使人体产生的依赖性和危害人体安康的程度,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3.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双人双锁专柜〔保险柜〕管理,建设精神药品收支帐目,按季节盘点,做到帐物相符,发现问题应当立即上报。4.第一类精神药品由执业医师取得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前方可使用。5.医师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严禁滥用。除特殊需要外,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每次不超过3日常用量,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每次不超过7日常用量。处方应当留存2年备查。6.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采购,应持卫生局核发的《精神药品购用卡》在指定的经营单位购置,不得使用现金交易。7.所购精神药品只准在本单位使用,不得转售。8.精神药品处方实行专册登记,保存至少2年。六、固定资产管理制度1.设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建设健全固定资产三账一卡。定期对固定资产进展清点、核实,作到账账、账卡、账物相符。保管人员变动时,应办理移交手续。2.固定资产的购置严格执行逐级审批制度,大型设备应根据机构的规模、任务、现状、开展规划和经费情况添置和更新。3.设备操作人员须培训合格前方能上岗,并掌握设备安全使用程序,标准操作。4.定期做好设备保养、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提高设备使用率。5.固定资产的报废、转让、变价处理,严格执行有关报废的程序和规定并及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6.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严防国有资产流失。七、设备管理制度1.负责设备管理的人员每年根据现行设备运行状况、储藏情况、使用年限,编制采购方案,报中心主任审批。2.凡属贵重仪器、大型设备的购置由中心主任批准,按政府集中招标采购手续办理;一般设备的购置由中心主任批准,会同有关科室及总务人员统一采购。3.购入、调入的贵重仪器、设备等,由中心主管主任和设备管理人员、使用科室有关人员参加验收,无误后入库上帐建卡并建设仪器设备技术档案,严格出入库手续。4.各科领取设备后,一般医疗器械,指定专人负责保管,每班要认真交接,专人负责检查、更换,保持性能良好;贵重仪器必须责任到人。应保持仪器的清洁、枯燥。用后经保管者检查性能并签字。各种仪器应按其性能不同,妥善保管。5.器械库房应按照器械的性质分类保管,并做到帐物相符。6.失去效能的设备、仪器的报废、报损、变价、转让或无价调拨,应由科室填写申请单,经设备管理人员审核后送中心主任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7.各科室需维修的仪器设备,应及时通知设备管理人员。联系厂家或专业人员进展维修。八、信息资料管理制度1.建设健全各种登记、统计制度,健全统计台账,及时准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管理公共卫生、根本医疗、科研及培训信息,做好统计汇编,遵守各种信息资料的保密制度。2.社区卫生档案的内容必须登记详细、真实,工程齐全,编写清楚标准,随工作开展及时收集、整理,并按类型归档。3.社区卫生档案必须进展严格管理,确定专〔兼〕职卫生档案管理人员,专柜保存,对卫生档案的编写、收集、归档实行专人负责制。4.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准确、标准上报有关信息,不得拒报、迟报、虚报、瞒报、伪造或篡改。5.根据统计指标,定期分析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时总结经历、发现问题、改良工作6.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卫生档案、文件的管理规定,对社区卫生档案进展管理和利用。在社区卫生档案的利用上,本着充分保护患者隐私的原则,严格档案的借入借出,对借出时间期限做出明确规定,责任者的签章手续必须齐全。7.对收集的社区卫生档案必须实行定期审查制度,要求收集齐全、完整,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一律退回责任人进展改正、补齐,问题严重者可令其重做,不符合要求者,不能验收归档。8.社区卫生档案资料必须真实地反映情况,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资料必须完整、准确、系统,责任者的签章手续必须齐全。9.对社区卫生档案资料涂改、伪造、随意抽撤或损毁、丧失等,应按有关规定予以处分,对因此触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造成损害患者权益的后果,由直接责任人承当。1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有专兼职专业人员作为系统的维护人员,负责日常维护工作,并有相关的管理制度。11.各系统工作站点,必须有明确的计算机操作规程、使用方法及本卷须知,使用人员必须熟知有关事项,切实掌握使用要领。九、工作站管理制度1.工作站作为信息系统专用设备,不得擅自在终端机上启用其它软件。2.工作站配置的计算机机、打印机等设备须指定专人使用、保管和维护,转交他人保管时需严格交接。3.操作人员要保证工作站计算机正常运行及数据及时录入和提取。4.操作人员须经培训合格前方能上岗。5.操作人员须经严格操作规程,不得随意扳动与操作无关的开关和改开工作程序。6.操作人员要熟练掌握用户入网口令,并注意保密。7.操作人员上机时,不得与无关人员闲谈,防止或减少操作错误。8.每次使用时须记录用机时间,工作内容和机器运转情况,机器运行期间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9.使用时,发现运行故障,及时向信息中心值班人员报告并做好记录。10.工作完毕时,必须切断电源,盖好机罩,锁盘。十、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建设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设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2.医疗废物的暂存场所要合理选址,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鼠、防蚊蝇、防盗等安全措施,定期消毒,保持环境整洁。3.产生医疗废物的科室,要有专人负责登记、分类收集、暂存、密闭运送。4.医务人员出诊治疗后,应将医疗废物带回,不得留在出诊地点与生活垃圾混放。5.医疗废物按类别分置于专用的包装物或密闭的容器内,进展交接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字等,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6.收集医疗废物的容器或收集袋要有统一标识,锐利废物和高度污染的医疗废物按规定分别放入密闭、防刺、防渗容器或收集袋内。7.使用专用运送工具,将分类分装的医疗废物按规定时间、路线,运送到指定的暂存场所,不得渗漏、遗撒、污染环境。医疗废物暂存时间不超过2天。8.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应进展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十一、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中心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必须由中心统一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2.中心采购时应注意对产品“六证一报告〞确认,并作好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采购、验收和记录工作。采购记录应包括:购进产品的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品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等。严格保管,上架存放,标记清楚。按照记录应能追查到每批无菌器械的进货来源。不得从非法渠道购进无菌器械。3.科室在领取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时,应填写“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领取单〞,并将标注有“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批号、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的产品说明书留存,依次粘贴于科室“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领取本〞中,同时详细记录产品数量、规格和领取日期。4.使用前,使用者应对器械仔细检查。不得使用过期、已淘汰、小包装已破损、标识不清的无菌器械。5.使用时注意观察,假设发生热原反响、感染或其他情况,必须停顿继续使用,同时保存样本,及时报告中心领导,并在科室“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领取本〞中详细记录。6.使用过的无菌器械,使用者必须及时初步销毁,使其零部件不再具有使用功能。科室每天集中、统计、记录“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毁型、处理登记本〞。7.有条件的供给室应对收集到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及时进展终末毁型处理,并记录“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毁型物品记录本〞。8.经毁型机处理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碎渣,用黄色特种垃圾代包装密封后,交市环卫部门处理。9.科室使用无菌器械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时,立刻报告中心领导,中心领导应在事件发生后及时报告市或区药品监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10.发现不合格无菌器械,应立即封存,及时报告区药品监视部门,不得擅自处理。经历证为不合格的无菌器械,在区药品监视部门的监视下予以销毁。11.中心领导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和回收处理的监视检查职责。第九节社区协作与民主监视制度一、公开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须实施以下公开制度:1.医务人员必须佩带规定胸牌。2.公开卫生部制订的医务人员医德标准。3.公开承诺服务内容。4.公开主要检查、治疗、手术、住院等收费工程及标准,公开常用药品价格。并根据物价部门的要求,随时将调整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药品价格等向社会公示。及时更新公示内容。5.对门诊和出院病人提供费用结算清单。6.公开工作时间、上岗工作人员、职称及从事专业。二、收费公示制度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各单位在其显著位置通过公示栏、公示牌、价目表或电子屏、电子触摸屏、出院费用结算清单、门诊结算清单等方式,对所提供的药品、医疗服务价格进展公示。2.价格公示是指对常用药品、医用材料和主要医疗服务工程、价格实行明码标价的方式。药品价格公示的内容包括:药品的通用名、商品名、剂型、规格、计价单位、价格、生产厂家,主要的中药饮片产地等。医用材料价格公示的内容包括:医用材料的品名、规格、价格等有关情况。医疗服务工程价格公示的内容包括:医疗服务工程名称、计价单位、价格、批准文号等。3.价格发生变动时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执行新价格前,应及时调整公示内容,并执行调整价格。4.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原执行价格公示范围的根基上有义务向患者提供药品、医用材料和医疗服务价格的费用查询。5.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价格公示应当同时公布价格监视,方便群众监视。6.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不按明码标价的规定进展价格公示的,或者利用标价进展价格欺诈的,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照《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分规定》等法规进展处分社会三、民主监视与评价制度l.成立由街道办事处、社区中心、居委会、社区居民等各代表组成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监视小组。制定评议管理方法。2.监视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展民主监视、评议,到达共同参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的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监视小组提出的问题应及时协调解决并及时向监视小组反响。3.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与所在地区联系制度,了解所在街道、社区群众的意见,公布通讯联络方式。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设立社会监视和意见簿、意见箱,有专人负责管理。5.聘请社会监视员,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社会民主监视员会议,征求意见,听取工作建议。至少每季度向社区居民发放“征求意见卡〞,“满意度调查表〞,进展满意度调查一次。6.对各项意见建议及时登记、汇总、分析,并进展调查处理、催促改正。7.监视结果与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挂钩。8.定期公示社会民主监视情况。第十节业务工作制度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制度1.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卫生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2.按时开诊,仪表整洁,文明用语,标准操作。并能及时提供家庭出诊、家庭病床等家庭卫生服务,有方便居民的通讯联络方式。3.深入社区,及时了解、掌握社区人口动态、居民安康状况和卫生需求,开展预防、保健、安康教育、方案生育技术服务、医疗、康复等项工作,满足群众的根本卫生需求。4.坚持以安康为中心,建设安康教育管理网络,制定社区安康教育方案,开展咨询、讲座等各种形式的安康教育,指导并帮助社区居民不断提高安康水平。5.认真执行会诊、转诊制度。根据病情指导、帮助病人转诊。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在指导病人转诊的同时,应严格执行传染病上报制度、隔离消毒制度。6.坚持岗位责任制度,做到因事设岗,因岗设人。7.建设并完善居民安康档案。执行登记、统计制度,建设、健全各项登记记录,分档管理,按期统计上报。二、安康管理团队工作制度1.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下,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组成社区卫生服务安康管理团队,推行家庭责任医师制,以家庭责任医生为组长,分片负责,覆盖社区全部家庭,落实管理责任制。。2.负责为片区居民建设家庭安康档案,熟悉并掌握管辖区域内根本情况和家庭安康状况,实现信息动态管理,实施致病行为干预和家庭的安康促进方案,为家庭提供防病保健、医疗康复咨询服务。3.按照政府规定的防保工程,根据各个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上门落实相应的防保工作,按规定开展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妇幼保健等各项工作。开展社区安康教育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卫生保健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4.认真做好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综合运用门诊、咨询、出诊、康复护理、家庭病床、双向转诊等多种形式,实行中心、站点和家庭“三站式〞服务,进展疾病筛查以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对不适宜在社区治疗的疾病,及时转往上级医院;对已诊断明确、病情相对稳定的慢性病,继续进展康复治疗等。5.根据居民的需求,本着自愿的原则,与社区居民签订《社区家庭安康服务合同》,明确服务工程和服务标准,规定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开展分类、分层的连续性安康管理和安康教育,提供主动上门服务、追踪随访。重点是社区弱势群体、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离休干部、慢病患者,重病重残对象等。公共卫生服务工程〔如社区安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除害防病〕,全科服务团队和居委会签约,共同承当疾病预防的责任。6.安康管理团队应实行五个统一:文明用语、着装胸卡、服务流程、服务要求、出诊装备〔出诊箱和出诊车〕统一。7.在所辖社区居委会向社区居民公示安康管理团队人员的姓名、服务工程、服务时间、联系方式等,承受监视,并应保证团队进入家庭实行安康管理的服务时间。8.积极开展社区卫生诊断,确定社区主要安康问题及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并对干预效果进展评价。社区卫生诊断至少每三年进展一次。准确收集、统计、分析、上报社区卫生服务相关信息。9.建设辖区内公式公共卫生网络,提高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遇到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10.对安康管理团队工作进展定期考核,结合管理户数、管理质量以及管理对象的满意度进展综合测评,考核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三、医源性感染管理制度1.建设医源性感染管理工作部门或设专兼职管理人员,落实岗位责任。2.建设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解决有关医源性感染方面的问题。3.制订医源性感染的工作标准,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4.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的监测管理。5.对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病例,组织流行病学分析及讨论,提出控制措施,防范医源性感染的爆发、流行,并及时上报。6.加强全员的医源性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工作标准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提高控制医源性感染的能力。7.根据预防医源性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机构的建筑设计、科室布局进展功能划分,防止医源性穿插感染。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内容〔一〕医院感染监测1.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压力灭菌器消毒效果监测: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使用中的消毒液的浓度监测、生物监测。2.环境卫生学监测。〔二〕医院感染控制1.感染病例报告与控制。2.消毒灭菌与隔离。3.消毒药、械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全过程管理。4.重点部门管理。5.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6.医疗废物管理。〔按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方法》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执行〕五、消毒管理制度1.设专兼职人员负责消毒工作,制定标准,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2.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用后必须消毒后毁形,进展无害化处理,制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3.运送传染病人及其污染品、车辆、工具必须随时进展消毒处理。4.使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用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用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5.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要有专用洗手设备,按手的清洗方法和消毒指征,正确操作。6.地面应及时清扫,保持清洁,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拖洗消毒。7.使用消毒灭菌药械应掌握使用范围、方法、本卷须知;消毒灭菌液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更换时间、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8.开展全员消毒知识和技能培训,掌握消毒知识,严格执行消毒标准。六、医院消毒、灭菌根本要求1.凡高度危险性物品(穿过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如穿刺针、输液器、注射器、导尿管、膀胱镜、活检钳等)必须采用灭菌方法。灭菌方法包括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等物理方法。戊二醛、环氧乙烷、甲醛、过氧乙酸等化学消毒剂进展灭菌的方法。对于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方法。2.凡中度危险性物品(仅和破损皮肤、黏膜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的器材和用品,如胃镜、压舌板、体温表、避孕环等)选择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法。对于内窥镜、体温表等要求严格的物品必须到达高水平消毒。高水平消毒方法包括热力、微波和紫外线;含氯、二氧化氯、过氧乙酸等消毒剂消毒方法。中水平消毒方法包括超声波、碘类消毒剂、醇类、醇与氯已定的复方、酚类消毒剂进展消毒。3.低度危险性物品(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安康无损的皮肤接触的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可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卫生处理。低水平消毒方法包括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等)。4.凡标有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5.必须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药、械,并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使用。6.凡被肝炎、爱滋病、结核等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医疗用品必须按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的原则处理。可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使用浓度为2000mg/L。7.连续使用的化学消毒剂应监测浓度,确保有效含量。8.常用消毒剂戊二醛在使用中应注意参加缓冲剂活化后只能存放28天,连续使用1-2周。戊二醛化学消毒剂浸泡过的医疗器械,必须用无菌蒸馏水彻底冲洗后,才能使用。七、治疗室、换药室感染管理制度1.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换药室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2.做各项治疗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前后应严格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工作人员手细菌总数≤10cfu/cm2。3.治疗室、换药室应保持整洁,有清洁区、无菌区和污染区之分,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消毒、供给、保管均由专人负责。治疗护士每天应检查各无菌包的消毒日期及治疗盘内物品是否整洁,并使物品呈备用状态。未使用过的无菌物品过期必须重新灭菌。无菌物品翻开后(包、盒、罐),存放不得超过24小时。4.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无菌物品的取用应在清洁台上进展,并用无菌持物钳取用,持物钳用后立即放回盛有消毒液的容器或枯燥罐内。杯钳液每周更换1-2次(使用前应用无菌水冲洗),枯燥罐按规定时间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单包装钳一用一灭菌。单个包装的无菌持物钳不得重复使用。5.治疗车上的用物应摆放有序,上层有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每班使用后清水抹布湿拭擦拭1次,有污染随时用0.05%含氯消毒液消毒。每周用0.05%含氯消毒液彻底擦拭一次。6.口表、氧气湿化瓶、止血带、火罐、刮痧板等物品用后分别浸泡在0.05%的含氯消毒液内30分钟,清水冲洗干净备用。其中,口表应再次用0.05%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冷开水冲洗后备用。换药碗、玻璃注射器使用后应彻底清洗后进展灭菌;接触感染性病人的应先浸泡在0.05%的含氯消毒液内30分钟,再清洗及灭菌处理。7.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8.碘酊(碘酒)、碘伏、乙醇(酒精)应按要求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日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翻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9.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使用后毁型并放入黄色垃圾袋,污染敷料放入黄垃圾袋内。10.治疗室、换药室每天上、下午各通风一次,做治疗时减少人员的走动。每日进展空气消毒。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静电吸附、臭氧及熏蒸等各种符合消毒技术标准的方法。每季做空气培养一次,空气中细菌总数≤500cfu/m3。11.地面、桌椅保持清洁,地面每日用清水拖地,如被血液、脓液及其它分泌物污染时,及时用0.05%含氯消毒液拖地。桌椅每日湿拭处理。有污染时随时消毒。治疗室、换药室的抹布、拖把等用具专用。抹布、拖把用0.05%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洗净、晒干备用。12.污物桶每日清洗,每周消毒一次,冲洗干净后备用,每日更换黄垃圾袋。第十一节预防工作制度一、安康档案管理制度1.建设家庭及个人安康档案,分文本类、电子类。安康档案包括家庭安康档案、个人安康档案。家庭安康档案每户一份,个人安康档案每人一份,以家庭为单位成册。2.安康档案的内容应包括根本人口信息,主要慢病患病现况,治疗康复情况,慢病相关生活行为因素,家庭社会经济状况。3.资料要记录真实、准确,档案中各类工程应有较高的利用率,须保持动态连续性,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至少随访记录四次。4.建设安康档案索引目录,安康档案要按照编号放置,便于取放。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肿瘤的病人,应在安康档案袋上用红、绿、橙、蓝、黑色标识区分。5.建设家庭安康档案,要画出三代家系图,并记录家庭中不同阶段的家庭主要安康问题,对家庭主要安康问题提出保健、治疗、指导建议,一年更新增补一次。6.有转、会诊病人时,一般要书写转、会诊单。可以把病人原始档案里的资料借给转诊的医生,应办理借阅登记手续,用完后及时归还。7.安康档案由全科医师负责填写,工程齐全、字迹清晰、表述准确、不得随意涂改。诊疗记录按SOAP〔主观治疗、客观检查、评价、方案〕要求书写。门诊SOAP记录要应及时归入安康档案。8.安康档案一般供主管的辖区全科医生阅览或借用,不得涂改、转借和丧失。确保病人的隐私不向外泄漏,严格保密。9.社区的全面资料由信息资料室的负责同志保管,必须注意清洁,无污损,无丧失。文本内容与电脑内信息始终保持一致。10.社区安康档案,每年更新增补一次(社区安康档案主要包括社区根本资料,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社区卫生服务状况,社区居民安康状况等)。二、方案免疫工作管理制度1.凡参加预防接种的工作人员须持有《预防接种上岗培训合格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的科学态度,掌握免疫程序、疫苗性质、接种方法、途径和禁忌症以及预防接种副反响的观察、处理方法;卡介苗接种者必须取得“卡介苗接种人员证〞。2.本地出生一个月的儿童和寄居本地三个月以上流动儿童中的适龄儿童均应建设儿童预防接种证,并标准登记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簿。建设儿童预防接种电子档案,及时做好信息登记和更新,上传至国家信息管理平台。档案应长期妥善保管。3.门诊开诊前,应对接种室进展消毒。门诊接种必须分室〔分桌〕接种,标志明显。4.接种前应详细询问儿童安康状况,必要时作安康检查,凡有禁忌症者一律不得接种。接种对象、部位、方法、剂量、次数、间隔时间应严格按有关说明或疾控中心规定执行。被接种的儿童应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方可离开。5.接种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使用后的针管要毁型消毒。喂服脊灰糖丸疫苗必须做到一人一勺〔一杯〕。6.接种现场应备有冷藏包,发现过期、变色、发霉、有摇不散的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安瓿开启后应在规定的时限内使用完,未使用完的应销毁。7.建设方案免疫门诊日志,对每名接种的儿童逐一登记门诊日志,并填写完整。8.认真、及时填报计免门诊报表,做到内容完整、数字准确。做好接种率监测与常规接种月报表统计,定期评价疫苗接种情况。9.疫苗专人管理,制定需求方案,从规定渠道购入。购入时须验收疫苗相关合格证件。做好疫苗的领发、登记、保管、报损的登记工作。疫苗的运输和保存应严格按照冷链要求执行。10.方案外疫苗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从疾控中心购置,按物价部门规定的价格收费,做到价格公示上墙,儿童家长本着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选择接种。11.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响做好登记、调查,并及时处理、上报。三、传染病管理制度1.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建设传染病报告、登记、传染病漏报自查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对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领导,定期检查,抓好工作质量。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所属街道范围内的传染病疫源地管理。发现传染病爆发疫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及时〔2小时内〕向区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报告,并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3.实行传染病首诊负责制。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及时转入传染病定点收治医疗机构。4.建设传染病个案登记卡,按照卡片登记工程填写齐全,不得漏项。掌握其动态情况,做好追踪随访。接到疫情报告后,凡甲类传染病应立即访视处理,乙类传染病24小时内完成初访与处理。。按照有关消毒技术标准要求,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必要时对病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进展预防性消毒;对病人接触者,实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预防性用药。5.做好方案免疫工作的管理、方案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现、报告和调查处理。6.加强对结核病传染源的发现与报告,配合疾控中心做好辖区内恢复期结核病病人的送药和访视工作。7.建设健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制度,开展防治知识宣传,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咨询、检测、转诊服务;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医学随访、医疗救助;妥善保管工作档案,严格遵守保密制度。8.针对各种传染病发病季节、传播途径等特点,积极在社区开展重点和多发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宣传。9.落实消毒和人员防护工作,有防止院内感染的各项措施。加强本单位职工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学习、培训,并做好培训与学习记录。10.做好所辖地段内的传染病疫情登记、统计、分析,每月和区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科核对疫情。重视疫情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和连续性,为本地段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1.配合疾控部门做好传染病流调、访视、疫点处理及密切接触者隔离等控制工作。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疾病相关因素的调查和防治干预研究工作。12.对传染病预防、治疗管理中,发生传染病疫情缓报、漏报、谎报、隐瞒不报,造成疫情扩大或传染病爆发流行的部门和责任人,应严格追究责任。四、疫源地处理制度1.严格执行《疫源地消毒技术标准》。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有专人(兼职)负责疫源地消毒工作。3.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内的传染病人活动场所进展终末消毒。4.各类传染病(包括非法定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部署下,在区疾病预防控制和监视机构指导下,对相关地点和人员及时进展消毒处理。5.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进展相关知识培训,并应持合格证上岗服务。6.完成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相关任务。五、腹泻病门诊工作制度1.每年按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时间开设腹泻病门诊。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设置相对独立的房间诊治腹泻病人,并由专人负责腹泻病门诊,备有抢救药品及消毒药品,厕所有供腹泻病人使用的专坑,并做好登记和报表的统计、上报工作。3.腹泻病门诊使用统一的腹泻病门诊登记本,登记工程标准、完整,字迹工整清楚,报表统计准确、上报及时。4.腹泻病人有以下情形之一,应及时采便送检:〔1〕疑似霍乱病人;〔2〕流行季节来自疫区的腹泻病人;〔3〕饮食服务行业人员及流动人员中的腹泻病人5.发现疑似霍乱病人,应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人就地隔离,观察治疗。6.严格执行消毒规定。〔1〕上班前工作人员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戴口罩、穿工作服、戴工作帽等)。〔2〕腹泻门诊使用压舌板后,先浸泡在2000mg/L含氯消毒液中2小时以上;然后,用肥皂水洗净后送高压消毒,注射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筒。血压表、听诊器等用含1000mg/L含氯消毒液湿巾拭揩。体温表均用2000mg/L含氯消毒溶液,横卧缸内消毒。〔3〕医生给病人做过腹部检查后,双手用1000mg/L消毒液消毒,病人离开座位后凳面用2000mg/L含氯消毒溶液湿揩。〔4〕病员的呕吐物用1:50含氯消毒液(5000mg/L含消毒溶液)搅拌消毒2小时。〔5〕门诊完毕后,进展总消毒1次。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制度1.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明确部门职责、监测、预警、报告、程序、应急处理等。2.定期对全员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并组织演练。3.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物资储藏,并进展动态管理。4.疫情报告。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的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发生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丧失的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告。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应听从政府统一指令,服从统一指挥,做好报警、人员疏散及现场抢险等各项工作。6.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控制、监测和医疗救治工作。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书写完整病历记录,协助转送病人。7.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穿插感染和污染。8.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展应急预案的修订和补充。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制度1.设专〔兼〕职人员管理慢性病工作,建设社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制定工作方案。2.建设社区社会人口学〔35周岁以上人口分年龄组构成、主要慢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肿瘤现患病人分年龄组构成〕登记,掌握社区居民的社会人口学分布状况。3.建设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的个人安康档案,实行标准管理,跟踪随访,详细记录,进展长期的动态管理。4.35周岁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