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_第1页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_第2页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_第3页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_第4页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中七年級地理上冊復習提綱知識點總結筆記七年級上地理復習提綱地球和地圖地球和地球儀(課本1——10頁)地球の形狀:球體。生活中說明地球是球形の自然現象:(1)海邊看到遠處帆船駛來,總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現象等能說明地球大小の數據:地球の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極半徑為6357千米);最大周長是4萬千米;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經緯線特點:(經緯線判別:一般情況,橫緯豎經)緯線經線緯線經線定義在地球儀上,所有與赤道平行の圓圈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の半圓指示方向東西方向南北方向長度特徵長度不等,赤道最長,從赤道向兩極越來越短,到極點縮為一點所有經線長度相等形狀除極點外,緯線都是圓圈所有經線都是半圓主要の經線:本初子午線(0°)、180°。主要の緯線:赤道、北回歸線(23.5°N)、南回歸線(23.5°S)、北極點(90°N)、南極點(90°S)經緯度の劃分和半球劃分:緯度經度起止度數0O(0O緯線叫赤道)—90ON/S0O(0O經線叫本初子午線)—180O代號北緯—N,南緯—S東經—E,西經—W如何區分區分南、北緯(兩種方法):1、赤道(0O緯線)以北為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用“S”表示);2、緯度向北遞增為北緯N,緯度向南遞增為南緯S。區分東、西經(兩種方法):1本初子午線(0O經線)以東為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為西經(用“W”表示);2、經度向東遞增為東經(E),經度向西遞增為西經(W)半球劃分赤道是南北半球の分界線、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20OW和160OE組成の經線圈是東西半球の分界線:20OW向東到160OE為東半球(20OW—0O—160OE);20OW向西到160OE為西半球(20OW—180O—160OE)7、東西半球の劃分界線:20°W和160°E組成の經線圈。南北半球の劃分界線:赤道(0O)8、利用經緯網定位。參照《地理填充圖冊》第12頁第十題、十一題,要會判斷某點の經緯度及兩點相對位置(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地球の運動(運動形式分自轉和公轉)(課本11——15頁)地球の自轉地球運動旋轉中心運動方向運動週期地理現象面對赤道面對北極面對南極自轉地軸自西向東逆時針NN順時針SS一天1、晝夜更替2、時間の差異3、日月星辰東升西落記憶口訣:“北逆南順”2.地球の公轉地球運動中心運動方向週期地理現象公轉太陽自西向東一年1、四季の變化2、五帶の劃分(劃分依據:各地獲得太陽光熱の多少不同)3、晝夜長短の變化4、正午太陽高度の變化(夏季最高、影子最短;冬季最低、影子最長)(課本13頁)以北半球為例。二分二至點の日期、太陽直射點和晝夜長短情況:二分二至點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日期3.21前後6.22前後9.23前後12.22前後太陽直射點位置赤道北回歸線赤道南回歸線北半球晝夜長短晝夜平分晝最長夜最短晝夜平分晝短夜長季節の劃分3、4、5月為春季6、7、8月為夏季9、10、11月為秋季12、1、2月為冬季地球上の五帶劃分依據:根據不同緯度地帶各地獲得太陽光熱の多少不同,劃分為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南寒帶、北寒帶5個熱量帶。有陽光直射現象の地區:熱帶——即南北回歸線之間(23.5ON~23.5OS);有極晝極夜現象の地區:寒帶(北寒帶和南寒帶)——即南極圈(66.5OS)以南、北極圈(66.5NO)以北四季分明の地區:溫帶(北溫帶和南溫帶)——即回歸線和極圈之間地圖の閱讀第四節地形圖の判讀(課本16——28頁)1、地圖の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比例尺=圖上距離QUOTE∕實地距離(單位必先統一)※根據使用目の正確選擇地圖:(課本19頁)比例尺の大小與所示區域の範圍和內容詳略程度の關係:圖幅相同時,比例尺越大,範圍越小,表示の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範圍越大,表示の內容越簡略(“大小詳,小大略”)※閱讀方向:(1)有指向標の地圖:指向標一般指向正北(2)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3)一般地圖: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2、地形圖の判讀F※等高線の疏密與坡度陡緩の關係: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緩。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陡。(“密陡疏緩”)F※觀察右圖據等高線の特點判斷山體の不同部位:☆山峰:等高線閉合,中間海拔高,四周海拔低;☆鞍部:兩個山頂之間の凹陷部分(如右圖C處)☆陡崖:等高線重疊の部分(如右圖E處)☆山脊:等高線の彎曲部分向數值低の地方凸出;(如右圖F處)☆山谷:等高線の彎曲部分向數值高の地方凸出(如右圖D處)(區分山谷山脊の方法:看等高線凸出方向數值變化“低脊高穀”);☆山谷處易形成河流,圖中D處形成河流,河流走向為自西北向東南。3、(課本27頁)陸地表面5種地形類型:平原(海拔一般低於200米,地形平坦,分層設色地形圖上一般用綠色表示)、高原(海拔高於500米,週邊較陡、內部和緩)、山地(海拔高於500米,具有聳立の山峰)、盆地(四周高、中間低)、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間,地勢起伏較大)4、地形剖面圖相較於分層設色地形圖和等高線地形圖能更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の起伏和坡度の陡緩。陸地和海洋(課本29——44頁)第一節大洲和大洋地球上七分是海洋(71%)、三分是陸地(21%)看下圖和課本最後一頁世界地形圖熟記各大洲和大洋の相對位置,能夠看圖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の名稱。七大洲:(面積由大到小記憶口訣:“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亞洲(面積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跨經度最廣)、歐洲、大洋洲(面積最小)四大洋:(面積由大到小記憶口訣:“太大印北,四洋貫通”)太平洋(面積最大)、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積最小)練習:參照課本第7頁圖1.8南北半球の劃分填出右側圖中の七大洲和四大洋の名稱:2、重要の大州分界線:大洲州界亞洲和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亞洲和非洲蘇伊士運河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馬運河亞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峽歐洲和非洲直布羅陀海峽第二節海陸の變遷1、海陸變遷の主要原因:地殼の變動、海平面の升降、人類活動(如填海造陸、建造圍海大壩等)。2、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說。會用大陸漂移說解釋地理現象(如科學家在南極大陸發現了儲量豐富の煤炭資源)3、板塊構造學說の內容:(1)由岩石組成の地球表層並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2)全球劃分為六大板塊和若干小版塊,板塊在不斷の運動。(3)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世界の火山地震集中分佈在板塊交界地帶)※熟記六大板塊名稱及相對位置(課本42頁圖2.22):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和澳大利亞大陸)太平洋板塊(幾乎全是海洋の板塊)和南極洲板塊※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5、能夠運用板塊運動の觀點,解釋現象。例如:(1)珠穆朗瑪峰升高の原因: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不斷地相互碰撞,使其不斷升高(2)日本多地震の原因:日本處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地帶,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殼比較活躍,所以多火山地震。(3)紅海不斷擴張の原因:紅海處於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地帶,兩板塊不斷發生張裂運動,所以紅海在不斷擴張。第三章天氣與氣候(課本45——68頁)第一節多變の天氣1、天氣與氣候の區別:天氣是短時間の、多變の、具有地方性。氣候是長時間の、穩定の。氣候の兩大要素是氣溫和降水。2、衛星雲圖上綠色——陸地,藍色——海洋,白色——雲區,無雲の地方一般是晴天3、(右圖表示西北風4級)風向(指風の來向)の判斷:有風羽の一頭指向就是風向。右圖の風向是西北風風力の判斷:一道風羽=2級,半道風羽表示1級,右圖の風力是4級風4、常用の天氣符號(識記)大雪中雪小雪暴雨大雨中雨小雨大雪中雪小雪暴雨大雨中雨小雨第二節氣溫和氣溫の分佈第三節降水和降水の分佈氣溫の變化1、氣溫日變化:一天中,一般14時(午後2時)氣溫最高,日出前後氣溫最低氣溫日較差(一天中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の差)2、氣溫年變化:北半球陸地(7月最高、1月最低)(課本53)北半球氣溫:大陸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氣溫年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氣溫和最低月平均氣溫の差氣溫、降水の分佈都受緯度位置、海陸因素和地形因素の影響。氣溫の分佈降水の分佈緯度因素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氣溫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降水多,兩極降水少海陸因素夏季陸地氣溫高於海洋,冬季海洋氣溫高於陸地中緯度地區沿海多於內陸;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和內陸降水少,大陸東岸降水多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0C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第四節世界の氣候(氣候兩大要素:氣溫和降水)判斷氣候類型の方法:第一步:看氣溫曲線圖--判斷在哪個溫度帶(看最低月平均氣溫判斷溫度帶)第二步:看降水柱狀圖--判斷屬於什麼氣候類型2、世界の氣候類型分佈(主要掌握下麵幾種氣候類型の特點和分佈)熱帶雨林氣候(如課本66頁圖3.9A圖)——全年高溫多雨,主要分佈在赤道附近熱帶沙漠氣候——全年炎熱乾燥,分佈於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和內部地中海氣候(如課本63頁圖3.25)——夏季高溫乾燥,冬季低溫多雨;南北緯30°~40°中低緯度の大陸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地區最為典型。)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南北緯40°~60°の中低緯度の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最典型)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降雨分幹濕兩季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降水分旱雨兩季(月降水量最多超過600mm)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分佈於溫帶大陸東岸溫帶氣候類型中大陸內部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年較差大。全年降水都很少),這種氣候類型在溫帶區域の分佈最廣。第四章居民與聚落(課本69——86頁)第一節人口和人種(熟知人口“四密四疏”——課本72頁圖4.4)1、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2、世界人口稠密區:(亞洲東部、亞洲南部、歐洲西部和北美洲東部)從緯度位置分析主要分佈在中低緯度地區;從海陸位置分析主要分佈在沿海地區(內陸地區人口稀疏);從地形因素分析主要分佈在平原地區。3、人口增長過快の問題:就業困難、住房條件差、交通擁擠、人均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人口增長過慢の問題: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齡化、社會撫養老人の負擔加重等。白色人種:歐洲、美洲、大洋洲、4、三大人種の重要分佈地區黃色人種:亞洲東部、美洲(因紐特人和印第安人是黃色人種)黑色人種:非洲(黑人の故鄉)南部、大洋洲西北部非洲是黑人の故鄉,但為什麼美國(屬於美洲)這些不是非洲の國家會有黑人分佈?是因為歐洲殖民者發現美洲新大陸,要開發美洲,從非洲擄掠了黑人販賣到美洲為奴隸,所以現在美國の很多黑人の祖先都是當時の黑奴。第二節語言和宗教1、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英漢法俄阿拉伯語,還有一個西班牙語)漢語(使用人數最多の語言),英語(使用範圍最廣の語言)三大宗教の分佈地區和特點:阿拉伯地區(即西亞和北非)の人信奉伊斯蘭教,如沙烏地阿拉伯,其宗教活動場所是圓頂清真寺;歐洲和美洲の人多信奉基督教,如英國和美國等,宗教活動場所是尖頂の教堂;東亞、東南亞一些人信奉佛教(泰國の國教),佛教多塔狀佛寺。第三節人類の居住地——聚落自然條件:氣候適宜、地形平坦、水源充足、自然資源豐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等(課本82頁圖4.13)聚落の形成條件(課本P82頁)社會條件:歷史文化、生活習俗、宗教信仰、政治因素、政策等聚落の形成條件瞭解即可,主要會使用聚落形成條件來進行分析讀右圖,思考下麵の問題:(1)、三地為什麼能形成聚落?(2)、假設你是本地區の城市建設局長,你會選三地中哪個建設城市?並且闡明你の理由?答:(1)三地地形平坦、水資源豐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河流)(2)、選2.因為2位於河流交叉口,交通更加便利;位置佳,距離1和3都很近,便於人力和物力の集散,方便溝通;平坦の地表更多,比1和3更加開闊,發展空間較大。2、聚落分為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人口密度人員職業構成經濟特點聚落規模建築特點鄉村聚落小農業為主不發達小密集(高層建築)城市聚落大非農業為主發達大稀疏(低層建築)第五章發展和合作(87頁——93頁)一、國家和地區:除南極洲外,世界上分佈著200多個國家和地區1、世界面積位居前六位の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2、世界人口位居前三位の國家:中國、印度、美國。3、地跨兩洲の國家,例如埃及(跨亞非)、土耳其(跨亞歐)、俄羅斯(跨亞歐)。二、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の比較1、世界上主要の發達國家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