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3讲-脊神经1脊神经
一、概
述
(一)脊神经的构成纤维成分
脊神经共31对,每对脊神经连于一种脊髓节段,每对脊神经借前根连于脊髓前外侧沟;借后根连于脊髓后外侧沟。前、后根都有许多根丝构成,普通前根属运动性的,后根属感觉性的,两者在椎间孔处合成一条脊神经。因此,脊神经既含感觉神经纤维,又含运动神经纤维,为混合性的。脊神经后根在椎间孔附近有椭圆形的膨大,称脊神经节,其中内含假单极的感觉神经元,其中枢突构成了脊神经后根,其周边突随脊神经分布至感受器。
31对脊神经分5部分,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和1对尾神经。
第1颈神经干经寰椎与枕骨之间穿出椎管,第2~7颈神经干均经同序数颈椎上方的椎间孔穿出,而第8颈神经干经第7颈椎下方的椎间孔穿出,12对胸神经干和5对腰神经干都经同序数椎骨下方的椎间孔穿出,第1~4骶神经前、后支由同序数的骶前孔、骶后孔穿出,第5骶神经和尾神经则经骶管裂孔穿出。由于椎管比脊髓长,各部椎体高度和椎间盘厚度不同,因此,脊神经前、后根在椎管内走行的方向和长度也各异。颈神经根最短,行程近水平位,胸神经根则较长,斜行向下,而腰、骶神经根更长,近似垂直下行,构成了马尾。
(二)脊神经的典型分支
脊神经干很短,出椎间孔后立刻分为4支: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
1.脊膜支。每条脊膜支都接受来自邻近的灰交通支或来自胸交感干的分支,然后再经椎间孔返入椎管,分成横支、升支和降支分布于脊髓被膜、血管壁、骨膜、韧带、椎间盘等处。上3对颈神经的脊膜支的升支较大,还分布于颅后窝的硬脑膜。
2.交通支为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其中发自脊神经连于交感干的为白交通支,多由有髓纤维构成。而发自交感干连于脊神经的称为灰交通支,多由无髓纤维构成。
3.后支为混合性,较细,经相邻椎骨横突之间或骶后孔向后走行,除骶神经外,普通脊神经后支绕上关节突外侧向后行至相邻横突之间再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它们又都分成肌支分布于项、背、腰、骶部深层肌;皮支分布于枕、项、背、腰、骶、臀部的皮肤。其中第1颈神经后支较粗大称枕下神经分布于椎枕肌。第2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粗大称枕大神经,分布枕项部皮肤。第3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也穿过斜方肌称为第3枕神经分布于枕下区皮肤。第1~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较粗大,其皮支分布于臀上部皮肤,后者称为臀上皮神经。第1~3骶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于臀中区皮肤,称为臀中皮神经。
4.前支粗大,为混合性,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即四肢的肌肉和皮肤等。人类胸神经前支保持原有的节段性走行和分布,其它各部脊神经前支分别交错成丛,形成了4个脊神经丛,即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由各丛再发出分支分布。
(三)纤维成分
脊神经中含有四种纤维成分:
1.躯体感觉纤维
来自脊神经节中的假单极神经元,其中枢突构成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周边突进入脊神经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肌腱和关节。将皮肤的浅感觉(痛、温觉等)和肌、腱、关节的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等)冲动传入中枢。
2.内脏感觉纤维
来自脊神经节的假单极神经元,其中枢突构成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其周边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将这些构造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
3.躯体运动纤维
发自脊髓前角,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随意运动。
4.内脏运动纤维
发自胸腰段脊髓侧角(交感神经低档中枢)或骶副交感核(副交感神经低档中枢),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支配心肌、平滑肌的运动,控制腺体的分泌(图18-5)。
二、脊神经的前支
(一)颈丛
1.颈丛的构成和位置
颈丛由第1~4颈神经前支交错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端的前方。
2.颈丛的分支
颈丛的分支涉及行向表浅的皮支,分布至深层肌肉的肌支和膈神经及与其它神经的交通支(图18-7)。皮支较集中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浅出,再辐射状分布,其浅出位置,是颈部浅层构造浸润麻醉的一种阻滞点。
膈神经(C3~C5)是颈丛中最重要的分支,经前斜角肌前面降至该肌内侧,在锁骨下动、静脉之间经胸廓上口进入胸腔,此后,有心包膈血管伴行经肺根前方,在纵隔胸膜与心包之间下行,于膈中心腱附近穿入膈肌。膈神经中的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心包及膈下面的部分腹膜。普通认为右膈神经的感觉纤维尚分布到肝、胆囊和肝外胆道的浆膜。
膈神经损伤的重要体现是同侧半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削弱或消失,严重者可有窒息感。膈神经受刺激时可产生呃逆。
(二)臂丛
臂丛的构成和位置
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大部分纤维构成,经斜角肌间隙穿出,位于锁骨下动脉的后上方,继而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臂丛的5个来源(也称神经根)重复分支、组合后,最后形成3个束。在腋窝内,3个束分别从内侧、后方、外侧包围腋动脉中段,因而分别称为臂丛内侧束、后束和外侧束。
臂丛的分支
臂丛的分支可根据其发出的局部位置分为锁骨上部分支和锁骨下部分支。锁骨上部分支多为短肌支,分布于颈深肌、背浅肌(斜方肌除外)、部分胸上肢肌及上肢带肌。锁骨下部分支分别发自三个束,多为长支,分布于肩部、胸部、臂部、前臂部及手部的肌肉、骨、关节和皮肤。
1.腋神经(C5~C6)发自臂丛后束,与旋肱后血管伴行向后外,穿过腋窝后壁的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发出的肌支分布于三角肌和小圆肌;而其皮支称为臂外侧上皮神经,自三角肌后缘穿出,分布于肩部、臂外侧区上部的皮肤。
2.肌皮神经(C5~C7)自臂丛外侧束发出后,向外侧斜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与肱肌间下行,发出的肌支分布于这3块肌。而其皮支在肘关节稍上方,经肱二头肌下端外侧穿出深筋膜,称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正中神经(C6~T1)分别发自臂丛内、外侧束的内、外侧两根,两根夹持腋动脉于其前方或外侧向下呈锐角汇合成正中神经干,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并由外侧向内侧跨过肱动脉,与该血管一起行至肘窝。继而向下穿旋前圆肌及指浅屈肌腱弓,在前臂正中下行,于指浅、深屈肌间达腕部。在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的深部进入腕管,在掌腱膜深面达到手掌。正中神经在臂部普通无分支。在肘部及前臂部发出许多肌支及沿前臂骨间膜前面下行的骨间前神经,分布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全部前臂前群肌以及附近关节等。在手的屈肌支持带下缘桡侧由正中神经外侧缘发出一粗短的正中神经掌支(返支),在桡动脉掌浅支的外侧进入鱼际,分布于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在手掌区,正中神经发出数支指掌侧总神经,每一指掌侧总神经下行至掌骨头附近再分成两支指掌侧固有神经沿手指的相对缘行至指尖。手区正中神经分布第1、2蚓状肌及鱼际肌(拇收肌除外),掌心、桡侧3½指掌面及其中节和远节指背面的皮肤。
正中神经的体表投影:可从肱二头肌内侧沟上端肱动脉搏动点开始,向下至肱骨前面内、外上髁间连线的中点稍内侧,继而循前臂正中向下,达腕部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的连线来表达。4.尺神经(C8,T1)发自臂丛内侧束,在腋动、静脉之间出腋窝后,沿肱动脉内侧、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臂中分,穿内侧肌间隔至肱骨内上髁后方的尺神经沟,继而向下穿过尺侧腕屈肌起端又转至前臂前内侧,在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间、尺动脉内侧下行,至桡腕关节上方发出手背支,本干在豌豆骨桡侧,经屈肌支持带浅面分浅、深两支,经掌腱膜深面腕管浅面进入手掌。
尺神经在臂部未发分支,在前臂上部分支分布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在桡腕关节上方,尺神经发出手背支转向手背侧,分布于手背尺侧半和尺侧2½手指背侧皮肤。浅支分布于小鱼际、小指和环指尺侧半掌面皮肤。深支分布于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及第3、4蚓状肌。
尺神经的表面投影:自胸大肌下缘肱动脉始端搏动点开始,向下内侧到肱骨内上髁与鹰嘴之间,继续经前臂尺侧达豌豆骨桡侧的连线为尺神经投影线。肱骨内上髁后方尺神经位置表浅,是惯用检查尺神经部位。
桡神经(C5~T1)是臂丛后束发出的最粗大神经。在腋窝内位于腋动脉后方,并伴肱深动脉向下外行。经肱三头肌与肱骨背面的桡神经沟之间,旋向下外行,在肱骨外上髁上方穿过外侧肌间隔至肱桡肌与肱肌之间,在肱骨外上髁前方分为浅、深两终支。桡神经在臂部发出3个皮支:臂后皮神经,分布于臂后区皮肤;臂外侧下皮神经,分布于臂下外侧部皮肤;前臂后皮神经,分布于前臂背面皮肤。肌支:分布于肱三头肌、肘肌、肱桡肌和桡侧腕长伸肌。关节支分布于肘关节。
桡神经浅支为终支之一,属于皮支,自肱骨外上髁前外侧向下沿桡动脉外侧下行,在前臂中、下1/3交界处转向背侧,至手背区,分成4~5支指背神经分布于手背桡侧半和桡侧2½手指近节背面的皮肤及关节(图18-14)。另一终支为桡神经深支较粗大,重要为肌支,经桡骨颈外侧穿过旋后肌至前臂背面,在前臂浅、深层伸肌之间下行,继之沿前臂骨间膜背面下行达腕关节背面,因此深支也称骨间后神经,沿途发出分支分布于前臂伸肌、桡尺远侧关节、腕关节和掌骨间关节。
桡神经表面投影:自腋后襞下缘与臂交点处,斜过肱骨后方,至肱骨外上髁的连线为桡神经干投影第54讲-脊神经2脊神经
(三)胸神经前支
胸神经前支共12对,第1~第11对各自位于对应肋间隙中,称肋间神经,第12对胸神经前支位于第12肋下方,故名肋下神经。
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皮肤的节段性分布最为明显,由上向下按次序依次排列。如T2分布区相称胸骨角平面,T4相称乳头平面,T6相称剑胸结合平面,T8相称肋弓平面,T10相称脐平面,T12则分布于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平面。临床常以节段性分布区的感觉障碍来推断损伤平面位置。
(四)腰丛
1.腰丛的构成和位置:
腰丛是由第12胸神经前支一部分、第1至第3腰神经前支及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构成,腰丛位于腰大肌深面腰椎横突前方,除发出支配髂腰肌和腰方肌的肌支外,还发出许多分支分布于腹股沟区、大腿前部和内侧部。
2.腰丛的分支
股神经(L2~L4)是腰丛最大分支,初自腰大肌外缘穿出,继而在腰大肌与髂肌之间下行,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外侧经韧带深面、股动脉外侧进入股三角区,随即分为数支。①肌支:分布于髂肌、耻骨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②皮支,有数条前皮支分布于大腿及膝关节前面的皮肤。最长的皮支为隐神经,随着股动脉入收肌管下行,穿出此管后至膝关节内侧下行,于缝匠肌下段后方浅出至皮下后,随着大隐静脉沿小腿内侧面下行至足内侧缘,沿途分布于髌下、小腿内侧面及足内侧缘皮肤。另外,股神经也发支分布于膝关节和股动脉及其分支。
股神经损伤后体现为:屈髋无力,坐位时不能伸膝,行走困难,膝跳反射消失,大腿前面和小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
(五)骶
丛
骶丛的构成和位置
骶丛由第4腰神经前支余部和第5腰神经前支合成的腰骶干及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前支构成,是全身最大的脊神经丛。
骶丛位于盆腔内,骶骨和梨状肌的前面,髂血管后方,左侧骶丛前方有乙状结肠,右侧者前方有回肠襻。
骶丛的损伤较多见,常由于盆腔器官如子宫、直肠的恶性肿瘤浸润或扩散造成,可出现疼痛及多个神经根明显受累及的现象。
骶丛的分支
骶丛发出分支分布盆壁、臀部、会阴、股后部、小腿和足部的肌肉及皮肤。骶丛直接发出短支分布于梨状肌、闭孔内肌、股方肌等。
1.坐骨神经(L4L5S1~S3)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最长的神经,起始段最宽可达2cm,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后,位于臀大肌深面,在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下行至股后区,继而在股二头肌长头深面下行,普通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大终支。坐骨神经干在股后区发出肌支分布于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同时发出分支分布于髋关节。
坐骨神经干的表面投影:自坐骨结节和大转子之间连线的中点,向下至股骨内、外侧髁之间中点连线,此线上2/3段,为其投影。坐骨神经痛时,常在此连线上出现压痛。
胫神经(L4,L5,S1~S3)
为坐骨神经本干的直接延续,于股后区下部沿中线下行入腘窝,与其深面的腘血管随着下行,继而在小腿后区,比目鱼肌深面伴胫后血管下行,经内踝后方屈肌支持带深面的踝管处分成两终支即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进入足底区。胫神经分布范畴涉及小腿后群和足底肌,小腿背面和足底的皮肤。
胫神经在腘窝及小腿后区发出分支:分布于小腿后群诸肌,小腿背面皮肤和膝关节、踝关节。胫神经的终支足底内侧神经分布于足底内侧群肌,足底内侧半及内侧3½趾跖面皮肤;足底外侧神经分支分布于足底中间群和外侧群肌,以及足底外侧半和外侧1½趾跖侧的皮肤。可自股骨内、外侧髁之间中点向下至内踝后方连线画出胫神经的体表投影。腓总神经(L4,L5,S1,S2)腓总神经由坐骨神经分出后,沿腘窝上外侧界的股二头肌腱内侧向外下走行,继而绕过腓骨颈向前,穿过腓骨长肌,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腓总神经分布范畴涉及小腿前、外侧群肌、足背肌和小腿外侧、足背、趾背的皮肤,膝关节前外侧部及胫腓关节。
腓浅神经分出后,在腓骨长、短肌与趾长伸肌之间下行,沿途发支分布于腓骨长、短肌,在小腿中下1/3交界处浅出成为皮支,分布于小腿外侧、足背和第2~5趾背的皮肤。
腓深神经分出后斜向前下行,随着胫前血管下行于小腿前群肌之间,经踝关节前方达足背。分布于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和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
腓总神经绕行腓骨颈处位置表浅,易受损伤。受损伤后,足不能背屈,趾不能伸,足下垂且内翻,呈“马蹄”内翻足畸形。行走时呈“跨阈步态”。小腿前外侧及足背感觉障碍明显。
第55讲-脑神经1脑神经
脑神经也属于周边神经系统,它将脑与头颈及胸腹部器官的感受器和效应器联系起来。脑神经共12对。
一、脑神经的纤维成分
较脊神经复杂,重要根据胚胎发生、功效等诸方面的特点划分为7种纤维成分:
1.普通躯体感觉纤维
分布于皮肤、肌、肌腱和眶内、口、鼻大部分粘膜。
2.特殊躯体感觉纤维
分布于外胚层衍化来的特殊感觉器官即视器和前庭蜗器。
3.普通内脏感觉纤维
分布于头、颈、胸、腹的脏器。
4.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分布于味蕾和嗅器。即使这些感受器是由外胚层衍化而来,但与进食等内脏机能有关,故将与它们联系的纤维称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5.普通躯体运动纤维
分布于中胚层衍化来的眼球外肌、舌肌等横纹肌。
6.普通内脏运动纤维
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7.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分布于咀嚼肌、表情肌和咽喉肌等。
这些肌即使都是横纹肌,但却是由于消化管前端亲密有关的鳃弓衍化而来,因此称分布到这些横纹肌的神经纤维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二、十二对脑神经
(一)动眼、滑车、展神经(运动性)
动眼神经为运动性神经,含有普通躯体运动和普通内脏运动两种纤维。普通躯体运动纤维起于中脑上丘平面的动眼神经核,普通内脏运动纤维起于中脑的动眼神经副核(E-W核)。两种纤维合并成动眼神经后,自中脑腹侧脚间窝出脑,紧贴小脑幕切迹缘和蝶鞍后床突侧面前行,穿行于海绵窦外侧壁上部,再经眶上裂入眶,分成上、下两支。上支较细小,分布于上睑提肌和上直肌;下支粗大,分布于下直肌、内直肌和下斜肌。动眼神经中的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由下斜肌支单独以小支分出,称睫状神经节短根,进入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进入眼球,分布于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参加调节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
睫状神经节为扁平椭圆形的副交感神经节,位于视神经后外侧与外直肌之间,约2×2mm大小,普通习惯将外形上与神经节相连的某些神经小支称作此神经节的根。睫状神经节有感觉、交感、副交感3种根。①副交感根即睫状神经节短根,来自动眼神经中的内脏运动纤维在此节交换神经元。自节内神经细胞发出的节后纤维加入睫状短神经进入眼球。②交感根来自颈内动脉丛,穿过神经节加入睫状短神经,进入眼球后支配瞳孔开大肌和眼球血管。③感觉根来自三叉神经第1支眼神经的鼻睫神经,穿过神经节随睫状短神经入眼球,传导眼球的普通感觉。睫状短神经普通6~10条,自睫状神经节发出,经眼球后极,视神经周边进入眼球。由于随动脉而来的交感神经纤维和鼻睫神经的感觉神经纤维都穿过此节而达眼球,因此,阻滞麻醉此节及其附近的神经根,就可阻断结膜、角膜、眼球中膜各部的感觉;同时可使眼内血管收缩减少眼内压,因此眼科常作此神经节麻醉以达上述目的,称球后麻醉。普通自眶下缘外、中1/3交界处进针,向鼻侧30°方向,深达约3.5cm即可达此节附近(图18-31)。动眼神经损伤后,可致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下斜肌瘫痪;出现上睑下垂、瞳孔斜向外下方及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等症状。
滑车神经为运动性脑神经,起于中脑下丘平面对侧的滑车神经核,自中脑背侧下丘下方出脑,是脑神经中最细者,自脑发出后,绕过大脑脚外侧前行,也穿经海绵窦外侧壁向前,经眶上裂入眶,越过上直肌和上睑提肌向前内侧行,进入并支配上斜肌。
展神经属躯体运动神经,起于脑桥的展神经核,纤维向腹侧自延髓脑桥沟中线两侧出脑,前行至颞骨岩部尖端,穿入海绵窦,在窦内沿颈内动脉外下方前行,经眶上裂入眶,分布于外直肌。展神经损伤可引发外直肌瘫痪,产生内斜视。
(二)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为最粗大的混合性脑神经,含普通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其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脑桥中段的三叉神经运动核,纤维构成三叉神经运动根,由脑桥基底部与小脑中脚交界处出脑,位于感觉根下内侧,最后进入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中,经卵圆孔出颅,随下颌神经分支分布于咀嚼肌等。运动根内尚含有来自三叉神经中脑核的纤维,重要传导咀嚼肌的本体感觉。三叉神经内以躯体感觉神经纤维为主,这些纤维的细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半月节)内,该神经节位于颅中窝颞骨岩部尖端前面的三叉神经压迹处,为硬脑膜形成的美克尔腔包裹。三叉神经节由假单极神经元构成,其中枢突集中构成了粗大的三叉神经感觉根,由脑桥基底部与小脑中脚交界处入脑,止于三叉神经诸感觉核,其中传导疼温觉的纤维重要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传导触觉的纤维重要终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节细胞的周边突构成三叉神经三大分支,即第1支眼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从3大分支不停分支分布于面部皮肤、眼及眶内、口腔、鼻腔、鼻旁窦的粘膜、牙齿、脑膜等,传导痛、温、触等多个感觉。
1眼神经
眼神经仅含躯体感觉纤维,自三叉神经节发出后,穿行海绵窦外侧壁,位于伴行的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的下方,继而经眶上裂入眶,分支分布于眶内、眼球、泪器、结膜、硬脑膜、部分鼻和鼻旁窦粘膜、额顶部及上睑和鼻背部的皮肤。
2上颌神经
上颌神经上颌神经仅含躯体感觉纤维,自三叉神经节发出后,进入海绵窦外侧壁,沿其下部向前经圆孔出颅,进入翼腭窝上部、继续前行经眶下裂入眶,延续为眶下神经。上颌神经重要分布于上颌牙齿和牙龈、口腔顶和鼻腔及上颌窦粘膜、部分硬脑膜及睑裂与口裂之间的皮肤,接受其感觉。
3下颌神经
下颌神经是三叉神经3大分支中最粗大的一支,是既含普通躯体感觉纤维又含特殊躯体运动纤维的混合性神经。自卵圆孔出颅后,在翼外肌深面分为前、后两干,前干细小,除发出肌支分布于咀嚼肌、鼓膜张肌和腭帆张肌外,还发出一支颊神经。后干粗大,除分支分布于硬脑膜、下颌牙齿及牙龈、舌前2/3及口腔底的粘膜、耳颞区和口裂下列的皮肤外,还发分支支配下颌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
(四)面神经
面神经为混合性脑神经,含有4种纤维成分:①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脑桥被盖部的面神经核,重要支配表情肌的运动。②普通内脏运动纤维起于脑桥的上泌涎核,属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在对应的副交感神经节换元后的节后纤维分布于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及鼻、腭的粘膜腺,控制其分泌。③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即味觉纤维,其胞体位于颞骨岩部内、面神经管起始部弯曲处的膝神经节,周边突分布于舌前2/3粘膜的味蕾,中枢突终止于脑干内的孤束核上部。④普通躯体感觉纤维,传导耳部皮肤的躯体感觉和面部肌的本体感觉。
面神经由两个根构成,较大的运动根自脑桥小脑三角,延髓脑桥沟外侧部出脑;较小的混合根,也称中间神经自运动根的外侧出脑,两根进入内耳门合成一干,穿内耳道底进入与鼓室相邻的面神经管,先水平走行,后垂直下行由茎乳孔出颅,向前穿过腮腺达到面部。在面神经管的起始部有膨大的膝神经节。
面神经管内的分支:
1.鼓索在面神经管内距茎乳孔约6mm处发出,经鼓室,穿岩鼓裂至颞下窝,向前下并入三叉神经的分支舌神经中,并随其分布。鼓索含两种纤维:味觉纤维随舌神经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传导味觉冲动;副交感神经纤维进入舌神经下方的下颌下神经节,换元后节后纤维分布于下颌下腺和舌下腺,支配腺体分泌。
2.岩大神经也称岩浅大神经,含有副交感的分泌纤维,于面神经管起始部自面神经分出,经颞骨岩部前面的岩大神经裂孔穿出前行,穿破裂孔至颅底,与来自颈内动脉丛的岩深神经合成翼管神经,穿翼管前行至翼腭窝,进入翼腭神经节,副交感纤维在此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随神经节的某些分支及三叉神经的分支达到泪腺、腭及鼻粘膜的腺体,支配其分泌。
3.镫骨肌神经支配鼓室内的镫骨肌。
面神经的颅外分支
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即发出数小支,支配枕额肌枕腹、耳周边肌、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面神经主干前行进入腮腺实质,在腺内分支构成腮腺内丛,由丛发分支至腮腺边沿,呈辐射状穿出,分布于面部诸表情肌
翼腭神经节也称蝶腭神经节,位于翼腭窝上部,上颌神经的下方,为一不规则扁平小结,有3个根:①副交感根,来自面神经的岩大神经,在节内换元;②交感根,来自颈内动脉丛随岩深神经而来;③感觉根,来自上颌神经向下的几条短的翼腭神经。由翼腭神经节发出某些分支分布于泪腺、腭和鼻的粘膜,传导粘膜的普通感觉和控制腺体的分泌。
下颌下神经节位于下颌下腺与舌神经之间,也有3个根:①副交感根,来自面神经鼓索的副交感纤维伴舌神经达到此节内交换神经元;②交感根来自面动脉的交感丛;③感觉根,来自下颌神经分出的舌神经。自节发出分支分布于下颌下腺和舌下腺,传导普通感觉和控制腺体分泌。第56讲-脑神经2脑神经
(四)舌咽神经
舌咽神经为混合性脑神经。
1.纤维成分:含有5种纤维成分:①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疑核,支配茎突咽肌;②普通内脏运动纤维,起于下泌涎核,在耳神经节内交换神经元后分布于腮腺,支配腮腺分泌;③普通内脏感觉纤维,其神经元胞体位于颈静脉孔处的舌咽神经的下神经节,周边突分布于咽、舌后1/3、咽鼓管和鼓室等处粘膜,以及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中枢突终于孤束核下部,传导普通内脏感觉。④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其神经元胞体位于颈静脉孔处的舌咽神经的下神经节,周边突分布于舌后1/3的味蕾,中枢突终止于孤束核上部;⑤普通躯体感觉纤维极少,其神经元胞体位于舌咽神经上神经节内,周边突分布于耳后皮肤,中枢突入脑后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
2.出入颅的部位:舌咽神经的根丝,在橄榄后沟上部连于延髓,与迷走神经、副神经同穿颈静脉孔前部出颅,在孔内神经干上有膨大的上神经节,出孔时又形成稍大的下神经节。舌咽神经出颅后先在颈内动、静脉间下降,继而弓形向前,经舌骨舌肌内侧达舌根。
3.分支及分布区
(五)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为混合性脑神经,是行程最长、分布最广的脑神经。
1.纤维成分:含有4种纤维成分:①普通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属于副交感节前纤维,随迷走神经分支分布于颈、胸、腹部多个器官,并在器官旁或器官壁内的副交感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其节后纤维控制这些器官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②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延髓的疑核,随迷走神经分支支配咽喉部肌;③普通内脏感觉纤维,其神经元胞体位于颈静脉孔下方的迷走神经下神经节(结状神经节)内,中枢突终于孤束核,周边突随迷走神经分支分布于颈、胸、腹部的多个器官,传导普通内脏感觉冲动;④普通躯体感觉纤维,其感觉神经元胞体位于迷走神经的上神经节内,其中枢突入脑后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周边突随迷走神经分支分布于硬脑膜、耳郭及外耳道皮肤,传导普通感觉。
2.出入颅的部位:迷走神经以多条根丝自橄榄后沟的中部出延髓,在舌咽神经偏后方经颈静脉孔出颅,在此处有膨大的迷走神经上、下神经节。
3.分支与分布区:迷走神经干出颅后在颈部下行于颈动脉鞘内,位于颈内静脉与颈内动脉或颈总动脉之间的后方至颈根部,向下左、右迷走神经的行程略有不同。左迷走神经在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下行,越过主动脉弓的前方,经左肺根的后方下行至食管前面分成许多细支,构成左肺丛和食管前丛,行于食管下段又逐步集中延续为迷走神经前干。右迷走神经越过右锁骨下动脉前方,沿气管右侧下行,经右肺根后方达食管背面,分支构成右肺丛和食管后丛,继续下行又集中构成迷走神经后干。迷走神经前、后干伴食管一起穿膈肌食管裂孔进入腹腔,分布于胃前、后壁,其终支参加重要由内脏运动神经构成的腹腔丛。
迷走神经分布到硬脑膜、耳郭、外耳道、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心、肺、肝、胆、胰、脾、肾及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等众多器官,是副交感神经的重要构成部分。
第57讲-内脏神经系统内脏神经系统
内脏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构成部分,按照分布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中枢部和周边部。周边部重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故名内脏神经。内脏神经和躯体神经同样,按照纤维的性质,可分为感觉和运动两种纤维成分。
一、内脏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调节内脏、心血管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普通不受人的意志控制,是不随意的,故有人又称之为自主神经系统;又因它重要是控制和调节动、植物共有的物质代谢活动,并不支配动物所特有的骨骼肌的运动,因此也称之为植物神经系统。显然,这两个名词都指的是内脏运动神经,并不涉及内脏感觉神经。
根据形态、机能和药理学的特点,内脏运动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分别介绍以下。
(一)交感神经
1交感神经其低档中枢:位于脊髓胸1~腰3节段的灰质侧柱的中间外侧核。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此核的细胞。交感神经的周边部涉及交感干、交感神经节,以及由节发出的分支和交感神经丛等,根据交感神经节所在位置不同,又可分为椎旁节和椎前节。
2椎旁神经节即交感干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借节间支连成左右两条交感干。两侧交感干沿脊柱两侧走行,上至颅底;下至尾骨,于尾骨的前面两干合并。交感干全长可分颈、胸、腰、骶、尾5部。每侧有19~24个交感干的神经节,其中颈部有3~4个,胸部10~12个,腰部4个,骶部2~3个,尾部两侧合成1个奇节。交感干神经节由多极神经元构成,大小不等,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即起自这些细胞,余部则起自椎前神经节。
3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有3种去向:①发自交感干神经节的节后纤维经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至头颈部、躯干和四肢的血管、汗腺和竖毛肌等。31对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都有灰交通支联系,脊神经的分支普通都含有交感神经节后纤维。②攀附动脉走行,在动脉外膜形成对应的神经丛(如颈内、外动脉丛,腹腔丛,肠系膜上丛等),并随动脉分布到所支配的器官。③由交感神经节直接分布到所支配的脏器。
分布:
(1)颈部:颈交感干位于颈血管鞘后方,颈椎横突的前方。普通每侧有3~4个交感神经节,多者达6个,分别称颈上、中、下神经节。
颈上神经节最大,呈梭形,位于第1~3颈椎横突前方,颈内动脉后方。颈中神经节最小,有时缺如,多者达3个,位于第6颈椎横突处。颈下神经节位于第7颈椎横突根部的前方,在椎动脉的始部后方,常与第1胸神经节合并成颈胸神经节(亦称星状神经节)。颈部交感干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神经纤维的分布,可概括以下:①经灰交通支连于8对颈神经,并随颈神经分支分布至头颈和上肢的血管、汗腺、竖毛肌等。②直接至邻近的动脉,形成颈内动脉丛、颈外动脉丛、锁骨下动脉丛和椎动脉丛等,随着动脉的分支至头颈部的腺体(泪腺、唾液腺、口腔和鼻腔粘膜内腺体、甲状腺等)、竖毛肌、血管、瞳孔开大肌。③发出的咽支,直接进入咽壁,与迷走神经、舌咽神经的咽支共同构成咽丛。④3对颈交感干神经节分别发出颈上、中、下心神经,下行进入胸腔,加入心丛。胸部:胸交感干位于肋骨小头的前方,每侧有10~12个(以11个最为多见)胸神经节。胸交感干发出下列分支:①经灰交通支连接12对胸神经,并随其分布于胸腹壁的血管、汗腺、竖毛肌等。②从上5对胸神经节发出许多分支,参加胸主动脉丛、食管丛、肺丛及心丛等。③内脏大神经由穿过第5或第6~9胸交感干神经节的节前纤维构成,向前下方行走中合成一干,并沿椎体前面倾斜下降,穿过膈脚,重要终于腹腔神经节。④内脏小神经,由穿过第10~12胸交感干神经节的节前纤维构成,下行穿过膈脚,重要终于主动脉肾神经节。由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神经节等发出的节后纤维,分布至肝、脾、肾等实质性脏器和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⑤内脏最小神经
不经常存在,自最末胸神经节发出,与交感干伴行,穿过膈入腹腔,加入肾神经丛。
(3)腰部:约有4对腰神经节,位于腰椎体前外侧与腰大肌内侧缘之间。腰交感干发出分支有:①灰交通支连接5对腰神经,并随腰神经分布。②腰内脏神经由穿过腰神经节的节前纤维构成,终于腹主动脉丛和肠系膜下丛内的椎前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节后纤维分布至结肠左曲下列的消化道及盆腔脏器,并有纤维随着血管分布至下肢。当下肢血管痉挛时,可手术切除腰交感干以获得缓和。
(4)盆部:盆交感干位于骶骨前面,骶前孔内侧,有2~3对骶神经节。和一种奇神经节节后纤维的分支有:①灰交通支,连接骶尾神经,分布于下肢及会阴部的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不锈钢护栏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合同
- 中国布比卡因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
- 工程总包管理、配合服务措施
- 2025年金卤灯筒灯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度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借款合同范本
- 《8 学做美味汤》(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皖教版
- 2024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年铁材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15《番茄与番茄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一年级下册青岛版
- 中国镜片框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全国乡村医生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共360题)
- 汉语言文学论文8000字范文
- 乒乓球课程教学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建设项目使用草原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
- 物业保安接管入场方案
- 《职业道德与法治》开学第一课(导言)(教案)-【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治》教案(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SYT 6968-2021 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水平定向钻穿越设计规范-PDF解密
- IBM咨询-中粮生化ERP项目业务蓝图设计报告
- 《跨境供应链管理》教学大纲(含课程思政)
- 如果国宝会说话中国历史文物介绍
- 2 祖父的园子(生字)-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