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区位选择》7(76张)(人教版)_第1页
《农业的区位选择》7(76张)(人教版)_第2页
《农业的区位选择》7(76张)(人教版)_第3页
《农业的区位选择》7(76张)(人教版)_第4页
《农业的区位选择》7(76张)(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和硕县位于天山南麓,焉耆盆地东北部,年总日照时数为2990小时,无霜期平均210天,年均温11.4℃,年均降水量为58.6毫米。近年来和硕县开始实施“减白增红”策略,即减少棉花播种面积,增加西红柿、辣椒等红色农业经济作物,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材料二2009年5月30日中新网新疆报道:新疆和硕县农民马玉民种了十多年棉花,他也许没有想到,原来怎么种植,棉花亩产量也只能达到150公斤左右,可是2008年,他的棉花亩产竟翻了一番,其法宝就是实施了滴灌……(1)试分析新疆和硕县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及主要的制约因素。(2)近几年新疆和硕的特色农业种植规模日益扩大,试分析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3)和硕县农民的增产增收,主要得益于(双选)()A.种植品种的改良B.种植技术的改良C.耕地规模的扩大D.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E.化肥农药的使用F.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解析】本题主要借助新疆和硕县农业的发展状况,考查影响某地农业区位因素等的相关知识。解答时应结合材料把握以下几点:(1)明确和硕县所处的地理位置,确定其自然地理特征。(2)结合材料明确近几年其农业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其社会经济条件。(3)结合和硕县的发展实际,逐一分析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其农业发展的影响。答案:(1)有利自然条件: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的制约因素:气候干旱,降水少。(2)交通运输条件逐步改善,市场需求量扩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品种的改良,灌溉技术的改进。(3)AB

(2009·海南地理·T19、20·6分)1979~2000年,我国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地区分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表1.表2,完成1、2题。1.1979~2000年我国蔬菜()A.种植面积2000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B.单位面积产量经历了高—低—高的变化C.单位面积产量下降D.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减少2.从1980~1999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分布的变化,可以推断出()A.沿交通干线出现一批蔬菜种植基地B.农村地区蔬菜的商品率降低C.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D.通过大规模垦荒,增加了耕地面积【命题立意】该题组以我国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地区分布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图表解读、分析和相应的计算能力。【精析精讲】利用表中数据准确计算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1题,结合表1各年份的种植面积可知:1979~1980年增加342.6万hm2,1999~2000年增加188.7万hm2;根据表中各年份的总产量与种植面积的比值,可计算出每个年份的单位面积产量,进而可得出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化;结合表1、表2中1980年与1999年的数据,可以判断出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有所增加。第2题,蔬菜的种植要依赖于市场,产品需及时运往市场;便利的交通可以使蔬菜种植区位从城市郊区向其他农区扩展。【参考答案】1.C2.A3.(2009·广东地理·T3·2分)1980年以来,黑龙江省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1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土壤肥力B.热量条件C.河流汛期D.降水总量【命题立意】本题以我国水稻种植区域的变化为背景,表面上是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的变化,实际上是考查全球气候的变化。【精析精讲】水稻生长对气候,尤其是热量条件要求较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引起黑龙江省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条件的改善。【参考答案】B(2008·山东文综·T3、4·8分)下表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据表回答4、5题。4.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A.30°N~40°N西海岸B.30°N~40°N东海岸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D.五大湖区5.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④劳动力成本较低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命题立意】本题以数字表格为载体,体现了对图表的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立意,主要考查了对区域自然条件的推理判断和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精析精讲】第4题,从表中看出美国苹果生产区的1月平均气温为6℃~8℃,应为亚热带气候,即可排除B、D两项(温带大陆性气候),该地年降水量少于600毫米,不可能位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美国30°N~40°N西海岸为地中海气候,表中的气候要素都与之相符合。第5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有效信息:(1)年均温、年降水量:中国产区接近最适宜区(2)生产成本:中国产区更低(3)美国产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照更强(4)气温日较差大,利于糖分积累【参考答案】4.A5.C(2008·海南地理·T15、16·6分)下图示意我国南、北农牧交错带的位置。读图回答1、2题。1.制约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A.降水B.温度C.地形D.光照2.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A.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B.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C.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D.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命题立意】本题以我国南、北农牧交错带的位置图为载体,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和对农牧交错带位置特征的判断。【精析精讲】结合图示地区调动所学知识判断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结合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可知图中北方农牧交错地带位于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降水不足限制了农业生产;南方农牧交错地带位于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亚热带与高山气候的过渡地带。【参考答案】1.A2.B3.(2008·江苏地理·T13·2分)《中国国家地理》根据富饶的程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评出我国10大“新天府”,苏北平原名列其中。下列叙述中,属于其入选条件的有()①灌溉与泄洪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条件②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了粮食产量③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开采利用地下水④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生产力⑤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①④⑤【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国国家地理》评选出的十大“新天府”之一——苏北平原为切入点,考查其入选的有利条件。【精析精讲】该题较容易,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会导致环境污染;海平面上升导致地下水变咸和土壤盐碱化,因而②、③是错误的。【参考答案】D4.(2008·海南地理·T22·10分)兰州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白兰瓜的不利影响,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使白兰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下图)。说明砂砾层对白兰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国区域地理中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为载体,主要考查人类通过对自然条件的改造来影响农业生产。【精析精讲】兰州气候较干旱,农业需要灌溉;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既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增加了土壤日温差,还能减少风沙的影响,有利于白兰瓜的生长。【参考答案】砂砾层减少了水分的蒸发;白天增温快,夜晚冷却快,增大土壤日温差,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可以有效减少(风沙等造成的)土壤养分流失。5.(2008·江苏地理·T28(2)、(3)·7分)图1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__________;不利影响:_________。(2)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命题立意】本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我国的粮食问题,体现了地理命题对重大社会问题的关注。【精析精讲】第(1)题,结合图1可判断出甲地的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年降水量丰富,但季节分配差别很大。全年高温,降水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但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容易引发旱涝灾害。第(2)题,乙地位于人口大国——中国,粮食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问题。为提高我国的粮食产量,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切实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并要兴修水利工程,防治水旱灾害。【参考答案】(1)全年高温,作物生长期长;降水丰富,利于作物生长易受干旱、洪涝灾害影响(2)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6.(2007·广东地理·T30·3分)我国南方某省北部山区自高速公路通车后,在政府引导下,由原来粮油产地转变为鲜活农副产品基地。促使这种转变的区位因素是(双选)()A.资金力量雄厚,机械化程度高B.劳动者素养高,生产集聚条件好C.劳动力充足,政策扶持D.运输条件改善,缩短了产品运达市场的时间【命题立意】本题以南方某省农业生产的变化为背景,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精析精讲】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干中显性信息“政府引导”说明有政策扶持;“高速公路通车”,说明了交通条件的改善。【参考答案】CD

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当年1月平均温度是3℃,完成1、2题。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解析】1选B,2选A。第1题,由题意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1月均温为3℃,应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排除C、D两项;而珠三角地区的1月均温在10℃以上。该地有油菜的种植,可选B项。第2题,由图可知,该地种植结构由原来的以水稻为主转变为以蔬菜、花卉为主,而决定作物种类和规模的是市场需求量的变化。

结合图2-3-2,回答3、4题。3.图中②地和①地相比,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C.科技发达D.热量充足4.图中③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A.劳动力短缺B.交通不便C.水土流失D.环境污染【解析】3选D,4选C。第3题,②地位于长江下游平原地区,①地位于淮河以北,两地相比,②地热量条件更好。第4题,③地位于东南丘陵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合理利用丘陵地形,防止水土流失。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材料二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从北纬58°到南纬35°~40°之间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下表为美国和我国玉米带的比较。(1)由材料一分析两个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所有粮食作物中,玉米的发展是最快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畜牧业的发展对玉米的需求量增大B.玉米育种技术进步,单产提高C.国际贸易中玉米供大于求,播种面积应该扩大D.玉米种植的机械化程度提高(5)由材料二表中数据看出,美国玉米带的玉米单产高于我国玉米带,试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解析】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商品谷物生产基地,我国东北地区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两地自然条件相似,农业生产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由于两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较大,故农业生产也有较大差异。要注意从不同角度比较两地的异同及其成因。答案:(1)都有大面积的小麦和玉米种植美国东北部除有小麦和玉米生产外,还有大面积的乳畜业分布;我国东北地区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2)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均为黑土分布区;夏季温暖多雨;水源充足(3)热量不足,水源不足(4)C(5)自然条件:美国玉米带纬度位置比我国玉米带稍低,热量条件优于我国东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无霜期长,降水略多。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科技水平高于我国。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四个农业生产地区,读图完成1~3题。1.图中①地区适宜生产的农作物是()A.苹果B.甜菜C.棉花D.天然橡胶2.④地与②地相比,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土壤贫瘠B.热量条件不足C.降水少D.地形起伏3.③④两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共同特点是()A.以家庭经营为主B.属于粗放经营C.机械化水平都较高D.商品率都较低【解析】1选D,2选B,3选C。由图中经纬度可知,①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属热带地区,只能种植热带农作物;②地区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④地区位于我国东北的松嫩平原,两地区相比,④地区因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③地区位于美国的棉花带,与我国的松嫩平原相比,两者的机械化水平都较高,但我国的松嫩平原以国营农场经营为主,属于粗放经营,商品率较美国低。

(2010·福州模拟)在佛山顺德陈村农业生产中,“彩色农业”(花卉业)一直独树一帜。2008年春节期间,连新疆、西藏、黑龙江等省区都有陈村的鲜花销售。据此回答4、5题。4.陈村花卉种植的有利条件是()A.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沛B.地势平坦,黑土广布C.土地价格低廉,劳动力资源丰富D.靠近台湾与日本,鲜花销售市场广大5.与荷兰的花卉业相比,陈村花卉种植还有一定差距。要使陈村花卉具有国际竞争的优势,目前适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大量引进其他国家的花卉品种进行移植,并取代原有的本地品种B.将鲜花种植技术向各大洲推广,在相关国家建立鲜花种植基地C.积极研究保鲜方法,改进运输工具上的设备,研制新的保鲜容器及营养液D.在世界各主要国家新闻媒介上进行广泛宣传,提高顺德陈村花卉的知名度【解析】4选A,5选C。第4题,陈村种植花卉的优势是气候条件温暖湿润,降水丰沛;其产品销售主要在新疆、西藏、黑龙江等国内省区,而与台湾、日本等市场无关。第5题,陈村花卉要想增强国际竞争力,应加大科技投入,研究花卉在运输途中的冷藏、保鲜技术。

下图是某地农业土地地租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6.影响X、Y、Z三地农作物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市场B.劳动力C.水源D.气候7.如果在X、Y、Z三地发展花卉种植、乳牛饲养、小麦生产,最合理的是()A.X地种植小麦的经济效益最高B.距城市20千米~60千米远的地方适合饲养乳牛C.Z地应发展花卉种植D.小麦生产应位于距城市80千米~100千米处【解析】6选A,7选B。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与市中心距离的增大,地租价格显著下降,这说明市场是影响三地农作物分布的最主要农业区位因素。第7题,从单位面积产值来看,花卉最高,乳牛其次,小麦最低,因此距离市中心最近的0~20千米处适宜种植花卉,20千米~60千米处可以饲养乳牛,60千米~100千米处可以种植小麦。

读下图,回答8、9题。8.有关图中各地发展特色农业的描述,正确的是()A.A地区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光照不足B.B地区农业发展引河流水灌溉最容易导致水土流失问题C.C地区发展河谷农业是因该地热量不足D.相比D地,F地农业发展的优势为土壤肥沃,光热充足9.图中耕作方式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该地区()A.水利设施不足B.环境污染严重C.人口密度过大D.干旱少雨【解析】8选C,9选A。第8题,由图可知,A、B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区,光照充足,但B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不突出。C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为弥补热量不足而在河谷中发展农业生产。F地土壤肥沃,但纬度比D地高,光热条件没有优势。第9题,由题图可知,该耕作方式出现于华北地区,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该地水利设施不足,垄槽可起到完善水利设施的作用。

读下图,回答10、11题。10.图中显示的“十五”时期我国粮食产需之间的变化情况,说明()A.我国存在粮食安全问题B.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应努力扩大粮食种植面积C.我国国内粮食消费量存在波动上升趋势D.我国的粮食产量呈持续上升趋势11.今后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应主要依靠()A.扩大耕地面积B.提高粮食单产C.大规模使用化肥、农药D.停止城市化进程【解析】10选A,11选B。图中显示“十五”期间,我国国内粮食消费量始终大于产量,说明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从图上看,我国的粮食需求是持续上升的,而粮食产量则存在波动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将逐步减少,因此今后粮食的增产应主要依靠提高粮食单产。二、非选择题(共45分)12.读安徽省和河南省地图,结合相关材料,回答问题。(45分)材料一安徽省是我国农业大省,2008年粮食产量突破600亿斤,成为继河南省、山东省、江苏省、黑龙江省之外的又一个粮食总产量超600亿斤的产粮大省,从自给不足到“中部粮仓”——安徽粮食30年增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