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九上第13课之《水调歌头》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a003d1698b80ed3b0549620f6f1c6c/81a003d1698b80ed3b0549620f6f1c6c1.gif)
![部编语文九上第13课之《水调歌头》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a003d1698b80ed3b0549620f6f1c6c/81a003d1698b80ed3b0549620f6f1c6c2.gif)
![部编语文九上第13课之《水调歌头》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a003d1698b80ed3b0549620f6f1c6c/81a003d1698b80ed3b0549620f6f1c6c3.gif)
![部编语文九上第13课之《水调歌头》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a003d1698b80ed3b0549620f6f1c6c/81a003d1698b80ed3b0549620f6f1c6c4.gif)
![部编语文九上第13课之《水调歌头》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a003d1698b80ed3b0549620f6f1c6c/81a003d1698b80ed3b0549620f6f1c6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进古诗世界,我们惊讶地发现,这里处处有月亮的影子。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开个月饼店不成问题。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
你知道哪些有关“月”的诗词?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这些有关"月"的诗词都寄托了怎样的情思呢?
李白《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思乡孤寂怀人
陶渊明《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安适
在中国众多文人中,苏轼是比较喜欢写月亮的,而且也写了许多和月亮有关的名篇。今天,我们就走进苏轼笔下的月亮,学习他的《水调歌头》。看一看大文豪苏轼在那个中秋之夜对着那轮明月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水调歌头苏轼
学习目标:1、感受词人月下情怀,学习他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2、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文体知识1.词:词是诗歌的一种,又叫长短句,也有的又叫"曲子词"、“乐府”、"诗余"等。词是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
词远在梁代时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
词,从风格上大体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婉约、曲尽情态;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助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像苏轼“大江东去”,辛弃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词从字数上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每一阕是音乐唱完一遍之后的意思,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阙(片)以上的。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有词牌。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来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牌与题目用“·”隔开,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2、词的小序:是交待写作时间、背景,写作的缘由等这类说明性的文字。文体知识走近苏东坡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学识广博,多才多艺,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法,“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诗文有《东坡文集》等。苏轼是宋仁宗朝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一生历尽仕途坎坷,几经浮沉,起伏不断。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他虽不能得志,多次被贬。然而此人生性豁达、乐观,不论处于何种逆境总能以积极的态度勉励自己,只这一点便足以令人敬服。“三苏”“唐宋八大家”“宋四家”
苏轼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与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题解:水调歌头,是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写作背景1.思乡:
苏轼原是四川眉山人,此时被贬官至山东密州,远离家乡,相隔千里之遥,自然少不了对家乡家人的思念。
2.思人:苏轼与弟弟苏辙(子由)兄弟情深,苏辙在山东为官,苏轼为了能离弟弟近些,所以上书皇帝要求从杭州调任至密州,可即便相隔不远,但兄弟俩依然不能常相见,所以孤独之余东坡不免伤感嗟叹.3、仕途坎坷:苏轼由于朝庭党争,被排挤出中央政府,几经坎坷,仕途并不得意,在这中秋月夜,怎不勾起他的哀伤、思念。
在中秋月圆之夜,客居他乡,思念家乡和弟弟,举杯畅饮,浮想联翩,想到仕途坎坷,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篇文章。诵读诗歌检查字词预习:宫阙()琼楼()绮户()婵娟()不胜()丙辰()quèqióngqǐchán
juānshèng
bǐng
chén朗读字音、节奏指导:
水调歌头苏轼
丙bǐng辰chén/中秋,欢饮/达旦dàn,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è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gé
,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
听读全词一遍,注意朗读的速度、节奏、重音和感情基调。诗词朗读指导:1.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3.读出感情。疏通词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到天亮,到早晨译文参考:丙辰年的中秋节之夜,(我)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得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端起酒杯。把:持,端着。译文参考:明月什么时候才出现呢?(我)端着酒杯仰问青天。点明饮酒赏月;这两句化用唐代诗仙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简析: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这句表面上好象是赞美月夜,也有对当今朝廷上情况不知怎样的含义。宫殿译文参考: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殿里,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美玉砌成的楼宇,这里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经受不住.胜:承担,
承受
回到天上去译文参考:我想要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美玉砌成的月中仙宫太高,(我回到那里)经受不住那里的清寒。提示: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简析: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了。表明作者在出世和入世的矛盾中,他终于让入世的思想战胜了。哪里比得上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译文参考:那么,就让我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吧,我那清朗的身影也随着人在舞动,(与自己的清影为伴,玩赏此情此景),(在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呢。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朱红的楼阁雕花的窗户
动作名,难以成眠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译文参考:月儿转过【照过】朱红色的楼阁,(夜深时)又低低地挂在【透进】雕花的窗户上,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入睡的我。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为什么在人们分别时圆不该在译文参考:(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常常)偏在人们分离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译文参考:人有悲哀、欢乐、离别、团聚的时候,月亮也会有阴、睛、圆、缺的变化,想要使人永远团聚,月亮永远是圆的,这是自古以来都很难周全的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同欣赏美好的月光.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只是希望。但:只。数量词作名词,相隔千里的人译文参考:只希望人人健康长在,那么即便相隔千里(的亲人),也能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月色了。合作探究共享诗意本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交代写词的时间及缘由,总领全篇.时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①欢饮,大醉;②兼怀子由。缘由: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上下阕的内容。并指出两者间有何联系?下片:责月怀人(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抒发对离别之人的祝愿。(写景)(抒情)苏轼经受过政治上的挫折,面对朝廷激烈的斗争,只能将满腹的疑问借助“把酒问青天”,引起对人生的思考,发问“明月几时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苦闷的情感并未延续下去,“我欲乘风归去”“起舞弄清影”两句又表露出作者对人生不懈的追求。上片:对月饮酒。想象在天上、人间徘徊,叹人生的失意矛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后则表达了自己的美好祝愿。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句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的只是失意与别离的折磨。由于无法排解内心的困惑,词人便想乘风飞往月宫去,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但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含蓄地写了出来。也指政治遭遇,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这就流露出词人“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总之,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在吸引着他,使他处于矛盾之中。
此外,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这中间的转折以及矛盾抉择,一进一退,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的同时,也看出了苏轼的豁达,不如意的释然与自我解脱。4、“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怨恨。
“不应有恨”两句是用反诘的语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无可奈何地发问:明月不应有什么感情缺憾,为什么要在人间离别相思之时,又亮又圆,使人更加愁情难遣,真是有“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正是“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意思。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所以这里的“恨”似有对家乡的思念、亲人的离别、人生的孤独、仕途的坎坷等等的怨恨。5、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写了月亮的移动和行踪,暗示夜已经深沉。那么夜已深了,失意和离愁,自然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而“无眠”就准确生动地表现了那些离别之人因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难以入眠的情景。也主要表达了作者思念弟弟难以入眠的情景。甲事物想到乙事物存在(月圆)
存在(人圆)甲事物创造出丙事物
存在(明月)
不存在(天宫)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想像:在原有形象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6、词中哪些地方用了联想和想象?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实景虚景7、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并加以理解。
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是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是自然界的规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这几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悟出了人生难以十全十美的道理。也表现了作者对自己不顺境遇的释怀,超然解脱的心境。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作者由思念自己的弟弟推想到天下所有的离别之人,这句话表达对天下所有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词人希望分离的人们从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互相祝福,希望大家岁岁平安,表现了词人不计个人得失,祝愿天下人的博大旷达的胸襟和能够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情怀。也是点明主旨的句子。这首词开篇饮酒赏月,“明月几时有”的发问,表现出了作者在人生失意时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今夕是何年”的发问,作者想象月宫今夕的情景,“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回答含蓄地流露出作者在现实中苦闷难遣,欲求解脱,幻想超然物外的情绪;“何似在人间”则表现出作者回到现实,积极乐观的心态.8.《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但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读,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作者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课后3]
“照无眠”“何事长向别时圆”是作者在借月表达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其中暗含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叹自慰,点明这是人生和自然的规律,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豪迈的胸襟。末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词人把对兄弟的情感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词人乐观向上、积极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生态度。9.概括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先是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无法排遣而向青天发难,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进而自慰、释然,语气愈加旷达,感情也进一步升华为对天下之人的美好祝愿,对生活的信心也更坚定。表现了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精神。总结:上片:饮酒问月下片:对月怀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拓展延伸
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在那晚的中秋之夜站在东坡大师面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建议:中秋节是中国人的团圆节,与亲人多年不见,思念之情、思念之苦可想而知。你能从失意、孤独中走出,积极乐观,心胸开阔,你是好样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衷心地祝愿你和你弟弟能早日团圆!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婵娟”借指什么?月亮2、词中哪一句是问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3、词中哪一句是问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4、词中哪一句是问自己?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当堂检测⒈词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的句子:⒉隐含了作者弃绝人间,另觅家园的心曲的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影场景衍生品设计的美学价值探讨
- 研发团队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研究
- 开会时的发言稿
-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助力公共卫生事业
- 律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 电子病历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 冷链运输车协议书范本
- 长春市写字间租赁合同范本
- 服务合作合同范本
- 石墨产业的市场分析与投资机遇探讨
- 富血小板血浆(PRP)临床实践与病例分享课件
- 肿瘤性发热及护理
- 光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护理科研》课件
- DB4101-T 121-2024 类家庭社会工作服务规范
- 五年级上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100道及答案
-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开启科学探索之旅》教学设计
- 年产1万吨的二氧化碳捕集及资源化利用全流程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拿地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大单元作业设计
- 2024-2025学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新高考全国1卷第16题说题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