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_第1页
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_第2页
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_第3页
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_第4页
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中小企业是创新型一般来说,中小企业是指有员工2000人以上,或销售收入低于3亿元或总资产4亿元的公司。本文对“创新型”的界定是:有新技术发明和技术改进能力,有新产品、新工艺、新流程等开发、推广和应用能力,有新商业模式创造和实施能力。我国4200万家中小企业中,只有12万家是创新型的,约占中小企业总数的3%,但他们为国家贡献了超过50%的创新成果,涉及的产业包括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我国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很大程度上就是由这些创新型中小企业托举起来的。中小企业对于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早已得到各界的共识。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政府调动各方面力量帮助中小企业度过融资难的困境,无疑是及时和必要的。但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决不仅仅体现在融资方面,更体现在产业、税收、投资等各方面受到的政策歧视。中国经济走出危机的阴影,必须立足于经济转型,而转型则离不开民间投资的启动和中小企业的真正复苏。在此过程中,创新型中小企业应当受到特别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重点分析创新型中小企业对于我国赢得未来竞争优势的重要性,以及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及其根源,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一、企业具有创新活力通常认为,大企业是经济的主要贡献者,然而近30年世界经济发展表明,中小企业才是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数量多、效率高、周期短、成本低等优势。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更具创新活力。中小企业是最活跃、最有效率的组织,而许多大企业的创新更多地依靠技术集成和对中小企业的购并。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小企业的创新数量高于大企业2.5倍,将创新引入市场的速度比大企业快27%。在20世纪,大约有60%的重大创新都起源于中小企业(图1所示)。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虽然在规模和实力上处于劣势,但生存危机和竞争压力迫使中小企业更加关注市场机会,适应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创新活力。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后的技术创新成果约70%来自中小企业。小企业的人均发明是大企业的2倍。另外,在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参与的研发活动中,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回报率分别为30%和44%。近30年来,美国等发达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技术进步主要来源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图2所示)。根据我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数据,中国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6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50%以上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70%以上新增就业人员、70%以上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自主创新方面,中小企业拥有66%的专利发明、74%的技术创新和82%的新产品开发(图3所示)。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然而使用的金融资源仅占20%。可以说,对于每单元资金投入来说,中小企业创造的就业是大企业的8-10倍,创造的GDP是大企业的4-6倍。产业竞争优势源于企业竞争优势。中国要在全球化竞争中获胜,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创新型企业群。正是它们承载着中国优势产业崛起和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的重任,影响着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我国54个高新区已经成为这些创新型企业的重要聚集地。2007年,全国54个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工业增加值11288.5亿元,万元GDP能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6%,万人专利授权数30.7件,已经接近了硅谷的水平(每万人37件),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些高新区中95%以上的企业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是高新区的主体。如果没有这些最具创新活力的经济细胞,就没有这些高新区及其所在城市今天经济社会的繁荣。总之,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动力源泉。二、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障碍与问题最近,我们在上海、北京、深圳、苏州等地选择了42家有代表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进行了调研,并与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深度访谈,之后总结整理了来自外部、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和问题。其中,反映频率最高的有如下五大问题(图4所示)。(一)大企业和大品牌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中小企业的发展往往会受到大企业特别是垄断性企业的制约。因此,各国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反垄断方面都不遗余力,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加以规制。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法规和政策都不够完备,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行业准入等方面受到明显歧视。包括国有大企业和一些外资的垄断性企业不断强化自身的垄断地位,对中小企业形成了强烈的挤出效应。大企业、大品牌垄断市场,中小企业在竞争中遭排挤和歧视的现象,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软件、电子信息、创意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国有企业采购倾向于大公司、大品牌,中小企业的竞争环境恶劣。以汽车为例,尽管包括比亚迪、奇瑞、吉利在内的13个自主汽车品牌2007年就已入围政府采购目录,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比亚迪共销售50余万辆车,政府部门仅采购600辆,仅占1%。奇瑞的情况也是如此,2007年中央政府共采购奇瑞汽车100辆,此后便不再问津。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本土中小企业既得不到积累经验的机会,也得不到滚动发展的资金支持,难以保障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美国联邦政府每年的采购总额超过4000亿美元,国会要求联邦机构必须建立针对小企业采购的目标,至少每年有23%的订单给小企业。而且,《联邦政府采购法》还规定,如果本国供应商的报价比外国供应商的报价高出不超过6%的幅度,必须优先交由本国的供应商采购,而中小企业可以享受高达12%以上的优惠。正是这些政策使得硅谷很多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受益匪浅。(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在今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举措中,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金融九条”中也提出贷款要向中小企业倾斜,但2009上半年投放7.4万亿的信贷,只有20%左右流向了中小企业;在金融机构的授信额度中,中小企业得到的授信额度不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零头。目前,中小企业在国家银行的贷款比重只占22.5%,这与它们的实际贡献很不相称。国外企业的直接融资占70%,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债权融资占30%。而中国企业直接融资只占2%,98%靠银行贷款。因此,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适应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市场化金融体系不完善,融资渠道不畅通,而不在于中小企业自身。通过商业银行间接融资所面临的困难,是各国中小企业共同的难题。正因为如此,许多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在这一方面,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目前日本有五家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设备资金和周转金贷款等,利率和贷款期限都优于市场贷款。此外,日本政府还全部或部分出资成立为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提供担保的机构,增加中小企业从私人银行获得贷款的机会。(三)新兴产业政策环境恶化我国目前很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还存在缺位、难以“落地”的问题。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在制度层面上和可操作性法规层面上的政策措施依然不够。一方面,以制度化方式实施的政策法规较为缺乏;另一方面,支持中小企业的功能型政策仍然十分欠缺。而日本政府在20世纪下半叶的50年间,相继出台了30多部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力的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英国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始为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已出台了110多个法案。我国现行的一些政策,包括税收政策等,仍然是针对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制定的,一些新兴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走在了政策前面,政策环境出现“真空”。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对代工型、加工型企业有利,对知识密集型(IT、医药研发、创意文化等)产业不利,制约了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比如,有关无形资产(包括知识产权、版权、专利等)评估和抵押的政策仍然缺失,只有极个别地方政府开始尝试试行知识产权、版权抵押贷款,大多数地区还相当保守和滞后,对于软件、研发、文化创意等轻资产类产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又比如,动漫设计企业属于文化产业还是服务业,应该按照3%还是5%缴纳营业税?由谁来认定?再比如,新药审批时间太长的问题、研发费用按150%税前加计扣除的问题,在不同执行部门的具体执行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四)鼓励创新型中小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作用不显著《福布斯》杂志最新推出2009年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中,中国大陆排名全球第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大陆的税负太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痛苦指数”偏高,从长远来看,这十分不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目前部分企业享受的“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作用也不显著,因为对于创新型中小企业而言,前几年都是投入期,根本难以实现盈利。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芒德尔认为,高税率将打击民间的投资积极性,从而抑制经济发展。他指出,任何一个国家税率一旦超过30%,人们的注意力就会从如何创造更多收入转向如何避税。罗伯特·芒德尔的减税主张成为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的经济纲领,并且与其他政策一起共同造就了美国经济尤其是高技术经济的持续繁荣。(五)成立专门的小微企业机构中小企业缺乏了解和研究政策信息、建立关系网络的资源和能力,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综合性、指导性服务不到位,政企之间的政策供求信息不够透明。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的一项调查表明,2006年大中型企业创新经费中来源于政府拨款的资金占到政府总拨款的79.1%,而小型企业只占到20.9%。今年应对金融危机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措施,总体来看也还是以扶持大企业继续做大、兼并重组和进行产业升级为主要目标,中央投入的200亿技改项目绝大多数流向了大企业。在获得公共服务、公共政策和资源等方面,中小企业还缺乏与大企业进行公平博弈的能力。很多发达国家都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机构,值得我国借鉴和效仿。美国政府设立小企业管理局(SBA)专门为小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包括贷款担保、培训咨询、政府订单到救灾援助等等。到2008年底,超过2000万小企业通过SBA得到了政府的帮助。每年140万的小企业和企业家的发展受益于SBA及其合作伙伴。仅2008年,小企业顾问团(SCORE)就为1200家小公司解决实际问题,为小公司节约了105亿美元,并因即时提供数据和信息,节省了小公司约396万工作小时数。日本政府建立了技术顾问制度,在全国各地设立了200多个公立试验机构,聘用技术上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中小企业的技术顾问。韩国、英国也都有类似的机构。三、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尽管创新型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者,但它们往往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这里既有国家战略和政策方面的缺失,也有企业和企业家自身对于现代企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足,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制约,必须采取更为有力的举措加以解决。(一)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在许多国家,中小企业发展被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从规划布局到创业环境,从公共服务到配套政策,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全方位的鼓励和支持。比如,德国把中小企业称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日本认为“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日本的繁荣”,美国政府则把中小企业比作“美国经济的脊梁”。近年来,我国在推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也做出了许多积极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受传统工业经济“抓大放小”观念的影响,各级政府部门往往对中小企业重视不够,没有把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真正摆到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国家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使得中小企业对于政策的认同度明显低于大中型企业。小企业是大企业的摇篮,也是成就大企业的基石。今天世界500强中的企业,大都是大浪淘沙、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对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让千万中小企业之花竞相绽放,远比吸引少数大企业更为重要。深圳市之所以在短短二十多年间培养出了华为、中兴通信、腾讯这样一批标杆型创新企业,正是因为政府长期给予创新型中小企业公仆式的、细致入微的扶持和帮助。也正是因为有众多“蚂蚁雄兵”般的中小企业,这些大企业的产业链才能保持健康和持续发展。中国经济的未来,从根本上有赖于培育内生的经济增长动力,创新型中小企业正是这一动力的重要源泉。目前我国正处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在推进科技创新、增加社会就业等方面面临着关键和紧迫的需求,中小企业对此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使之摆脱长期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应当从国家战略层次上加以全面规划和重点部署。(二)聚焦产业链的高端发展多年来,在相关政策的影响和引导下,许多中小企业都极力追求尽快“做大”。一方面,只有做大了政府才会给予更多关注,企业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好处;另一方面,企业盲目求大,不专注于核心业务,往往公司资产盘子很大,核心竞争力却不升反降。一旦市场发生变化,企业的资金和业务风险极大。实际上,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的许多中小企业并不强求做大,但非常注重做强。很多企业往往默默无闻,在一个缝隙市场长期保持领袖地位,其产品甚至并不起眼,深深隐藏在价值链的“后方”,但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被称为“隐形冠军”。如贺利氏(Heraeus)公司专门生产水笔的笔头,占有98%的市场份额,在奢侈品的高端市场甚至达到了100%。博医来(Brainlab)公司专为外科手术提供定位系统,占有全球60%的市场份额。杰里茨(Gerriets)公司专门生产剧院幕布,在全世界市场占有率为100%。无论是科隆大教堂,还是北京国家大剧院,都能听到来自世界最优秀的管风琴制造商加勒斯(Klais)公司的管风琴旋律,然而这个活跃于全球市场的企业100年来员工数目一直保持65人不变。类似的企业不胜枚举,虽然它们的规模不大,但都在各自领域处于领袖地位。德国一直以来有着出口世界冠军的美誉,即使是人口15倍于德国的中国在最近几年跃居最大出口国,也没有让德国企业出色的出口显得逊色。然而,德国出口的持续强劲从根本上并不归因于大企业,而是中小企业。这些欧洲企业专注而稳定的发展,所传递的价值观不是“大”,而是“强”。长期以来,中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常常把进入“500强”作为梦想,有的通过不计代价的多元化扩张勉强进入门槛,有的历经多次惨痛教训早已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远。实际上,企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大”是市场选择和竞争的结果,是市场、技术、资本、政策、管理、企业家以及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那种靠简单规模扩张和政府资源“堆”起来的企业不可能有持久的生命力。只要拥有独特的客户价值,具备核心的竞争力,生产规模再小的企业也能够位居产业链的高端,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头雁”。对此我们需要有新的认识,更需要在体制和政策等方面进行新的调整,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致力于做“强”,在做强的基础上做大。(三)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体制机制问题我国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给予了高度重视。早在2000年,原国家经贸委就曾发布《关于培育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若干问题的意见》,强调要把培育服务体系、组建服务中心作为当前扶持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2004年,中央财政专门安排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开展培训服务、信息服务、创业服务和管理咨询服务等。2008年,财政部、中信部又联合发布《中小企业专项基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提出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支持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品牌建设、信用担保体系等。然而,广大中小企业仍然无法低成本地获得诸如投融资、技术孵化与熟化、管理咨询、法律、人才、商业情报等方面的有效服务。在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下,许多中小企业往往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要么在夹缝中求得生存,要么维持较短的存活期。不少极富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正是由于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只能坐等市场机遇的逐渐丧失。呼唤完善配套的社会化服务,这是千百万中小企业共同的呼声。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资源多少,而在于体制机制不顺。我们在调研中实际了解到,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大量中介服务机构,仍然只是作为依附于政府部门的事业单位,或主要依靠政府资助获得生存机会的服务型企业,能够以自身的服务质量、效率和品牌赢得市场的服务机构少之又少。也就是说,我国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离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政府在促进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研究认为,各级政府在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扩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应当首先回答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体制机制问题。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当把握以下几点:一是主要不是通过兴办新的机构,而是重点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二是主要不是通过直接的方式,而是重点支持专业化的服务机构;三是主要不是通过拨款的方式,而是重点制定相关政策和营造发展环境。(四)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为突破口,全面增强社会和家庭的服务能力很多人都已经看到,美国硅谷的成功,不仅仅只是技术创新的成功,更是风险投资的成功。微软、惠普、IBM、谷歌……,一个个好的创业团队之所以能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演绎出一幕幕神话般的成长大剧,与硅谷投融资体系立足知识和技术、人才和队伍、高风险性和高成长性等的现代发展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小企业最需要资金帮助的是创业期和成长早期,“死亡谷”的存在就源于这一期间的“市场失灵”。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在此过程中,往往很难获得金融资本市场的青睐,不得不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获得生存和成长的机会。许多创新型中小企业历经多年,尽管拥有市场前景好的技术和产品,但仍然是“长不大的小老头”,根本原因就在于此——无法与社会资源形成有效的对接。当前应当把解决融资问题作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突破口,使我国庞大的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与广大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支持风险投资是发展和壮大中小企业的有效政策工具。目前我国风险投资管理的资本总量已达数百亿元,但其中大量的投资都投向了相对成熟期的企业,与风险投资的本来涵义相去甚远。国家应当改进对国有风险投资机构的考核机制与管理方式,使其真正产生引导和撬动民间风险投资的效果。同时,要抓紧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对风险投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信用担保,特别是要通过规范化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私人风险投资,这对于风险投资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提供保险和担保,也是发达国家以及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的成功实践。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一项总金额达150亿美元的计划,旨在通过采取一系列促进信贷等措施,帮助美国小企业走出目前的困境,包括购买21家大银行的不良资产,以换取这些银行给小企业提供贷款;设立担保资金,降低小企业借贷成本,解决小企业担保难问题。目前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担保体系不够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