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领导关系与角色本章学习重点:领导关系的作用与影响、非正式群体与领导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与区别、冲突与调适的内在关系、领导角色学习的主要内容等。第一节领导关系的基本原理第二节领导关系与群体行为第三节领导关系的运动形态第四节领导角色与学习小结·案例分析·综合习题补充学习资料深入思考与网上讨论题第一节领导关系的基本原理一、领导关系的含义与属性二、领导关系的特点三、领导关系的分类四、领导关系的作用与影响一、领导关系的含义与属性(一)含义领导关系,是领导主体在领导活动中与组织系统中的其他成员发生的工作和非工作关系的总和。(二)属性领导关系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社会属性占主导地位。二、领导关系的特点(一)客观性(二)社会性(三)动态性(四)强制性(五)扩张性和渗透性(六)复杂性三、领导关系的分类1、从领导关系的历史形态划分:原始社会的领导关系;封建社会的领导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的领导关系;现代开放型社会领导关系。2、从领导活动的体制因素划分:权力集中与分散、中央与地方、条条与块块等。3、从领导活动的方式因素划分:表现为直接领导与间接领导、正式领导与非正式领导、指令性领导与非指导性领导关系、支持性领导与参与性领导等。4、从领导关系存在的空间结构划分:纵向---表现为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上。横向---表现为领导的层次结构的区别,如:宏观和微观上。5、从领导关系的方向性上划分:表现为上行、下行、平行的领导关系上。四、领导关系的作用与影响(一)领导关系的影响领导关系对领导活动的影响可分为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1、正面效应:积极、友好、和谐的领导关系,有助于调动领导集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领导集体的团结和活力,促进领导活动的顺利开展和领导效能的提高。2、负面效应:消极、庸俗、内耗的领导关系,严重干扰领导活动的正常开展,导致领导集体内耗丛生,降低了领导效能。
(二)领导关系的作用良好的领导关系,能够形成良好领导格局,使领导集体富有活力和创造力,从而创造出优秀的领导业绩。1、能使领导集体内部形成优势互补,激发领导活力,增强领导集体整体的适应能力,优化领导格局。2、有利于保证领导活动和领导事业的持续发展。3、有助于提高领导效能。
第二节领导关系与群体行为一、群体的含义与特征二、群体的分类三、非正式群体与领导关系
一、群体的含义与特征(一)群体的含义1、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群体的形成原因有个体和组织两个方面:1、满足个体需要(人所具有的一切需要不可能离开群体而得到满足)2、实现组织目标(为完成繁多复杂的目标而建立起相应的专业化群体)(二)群体的特征:1、特征:(1)各成员之间相互依存,彼此意识到对方的存在,行为上相互作用和影响;(2)有自己结构、规范和首领;(3)有共同的兴趣与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活动;(4)成员有群体意识和归属感,扮演一定角色,执行一定任务。2、认识群体应划清的界限:(1)群体不是个体;(2)群体不是组织;(3)群体不是群众;(4)群体不是社会分类(三)群体行为与领导关系领导者应该使群体形成比较强的凝聚力,创造良好的领导关系状态。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程度和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领导在实际工作中应辩证地看待以下情形:1、群体凝聚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2、群体凝聚力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3、群体凝聚力与员工成长。领导在工作中应注意对凝聚力的定量分析与正确引导:1、运用调查、图表等数据进行定量分析;2、对群体凝聚力的正确引导。
二、群体的分类(一)规模分类一般情况,工作群体在胜任工作的前提下,应尽量小一些。1、规模越大,沟通越困难。2、规模较大时会出现一些非正式群体,是情况复杂。(二)关系分类群体成员因某种关系而组成的群体叫关系群体。在关系群体中,可分为:1、合作群体:指任务必须由群体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群体。(如:你出钱,我出地,他出技术共搞一个项目等行为)2、协作群体:指群体成员工作相对独立,但为完成某项任务还需相互配合。(如:机关中的科室关系)3、协调群体:指成员的工作是独立的,群体存在意义在于协调人际关系,而不是为完成工作。(如:各种协会、联宜会等)
(三)成因分类指群体形成的原因不同,群体可以分为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美国。梅奥。霍桑实验。正式群体,是指那些为了达成有组织的任务、有明确关联的特定目的,以及执行组织的特定工作而产生的正式组织机构。其形成有4个前提:正式文件明文规定;固定正式编制;明确职责分工;特定权利义务。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由于有共同的兴趣、关系、感情、目标等等而自发形成组织起来的群体。其形成有6个基础:利益一致;价值观一致;兴趣爱好一致;个性相似;个体互补;背景相似。非正式群体有7个特征:成员自发形成;心理认同为基础,情感为纽带;较强的凝聚力和行为的一致性;一套有效但不不成文的规范;一条比较灵活的信息传递渠道;首领自然形成,靠个人影响力来领导;比较强的自卫性和排他性。(四)功能分类指其性质是为完成工作而建立起来的工作群体,或为满足社会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群体。
(五)实效分类指群体存在时间长短的不同而分为永久性群体或临时性群体。(六)参考样本群体也叫理想化群体,其作用主要不是完成任务,而是提供一个比较的标准或一种模仿的规范(如:模范班组、先进班组标准等)
三、非正式群体与领导关系
(一)非正式群体的含义与类型1、含义:是指以成员的感情、兴趣、价值观、信息沟通等非工作性因素为主要联系纽带的,满足成员个人需要为主要目的的,无固定成员和明确职责分工的群体。2、特点:(1)是自发性的;(2)是不稳定性的;(3)有自发的领袖人物且作用突出;(4)是群体意识与归属感。3、美国学者李维斯把非正式群体概括为五种类型:(1)友谊型;(2)工作型;(3)同好型;(4)互利型;(5)自卫型。4、此外,按形成原因分利益型、情感型、信仰型、亲缘型、爱好型等;按影响结果分积极型、中间型、消极型、破坏型。按构成情况分横向型、纵向型、混合型。5、与领导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非正式群体中的纵向寄生型群体、纵向共栖型群体、横向进取型群体、横向防守型群体4种类型。(1)纵向寄生型群体;(在上级权力保护下享有利益)(2)纵向共栖型群体;(上级利用权力关照下级,下级尽量维护上级权力)(3)横向进取型群体;(成员多来自同一阶层,对不合理现象有改革要求)(4)横向防守型群体;(成员为了对付面对的威胁和挑战)(二)非正式组织在领导关系中的作用1、积极作用:(1)协调人际关系,缓和、改善领导关系中存在的问题。(2)调节成员的心理情绪,保持组织内和谐的领导关系。(3)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提高领导效能。2、消极作用:(1)破坏良好的领导关系。(2)使已经出现的矛盾进一步恶化。(3)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3、对待非正式群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承认:承认其作用和能量对工作的影响。(2)分析:找出实现目标时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3)利用:因势利导,将被动变成主动。(4)控制: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和强度不能超过正式群体,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总之:区别对待,因势利导,合理规范,有效引导。第三节领导关系的运动形态竞争与合作、冲突与调适是领导关系的两种基本运动形态一、竞争与合作二、冲突与调适一、竞争与合作(一)竞争与合作的客观性1、一切生物间的生存都存在着竞争,这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竞争。竞争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人与人发生竞争的原因:一是人有各种需要;二是资源有限,不可能平均分配。追逐利益和目标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竞争。差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竞争的客观性。在领导关系中,既存在同级中,也存在上下级间。2、与竞争相对立的是领导关系各组成部分的合作。合作是指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为达到共同目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一种互动方式。统一性和共同性决定了合作的客观性。(二)竞争与合作的矛盾性
竞争一方面使系统不断变化,但有时变化也有破坏性。合作可以克服内耗,保持系统的稳定性,但有时又不同角度地限制了竞争,影响活力。(三)竞争与合作的统一性1、竞争与合作都能促进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合作可以保持系统稳定,竞争可以使系统保持活力)2、竞争与合作都能推动系统有序化。(合作推动有序,竞争使无序到有序。)3、竞争与合作的对立统一,反映了领导关系运动的基本规律。(良好的竞争是必要的,有序的合作是应发展的。)领导者要积极采取措施,规范竞争规则,采用正当的合法手段,对竞争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控制,大力提倡自由竞争、公平竞争、有序竞争。同时,还应建立一定的保护机制,对竞争行为中的弱者和失败者提供必要而及时的关怀和帮助。
二、冲突与调适
(一)冲突的基本含义1、什么是冲突?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之间,由于目标、各自的特点和利益的不同,所产生的对立态度或行为。其中包含三个要点:(1)冲突可能发生在个人或群体之间。(2)冲突是目标或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发生的。(3)冲突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单方面不能构成。冲突一般表现为对抗和目标受挫。冲突属于高对抗性行为。2、冲突的性质冲突不同于竞争,它的特殊性质在于目标的不相容性。即:双方的目标是不可调和的。一方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另一方目标的实现,是竞争与冲突的区别。要防止竞争演化为冲突,领导者必须注意设法消除目标中的不相容因素。现代观点看,冲突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有积极与消极作用的产生。正常、健康的群体行为不在于没有冲突,或一味地消灭所有的冲突苗头,而在于巧妙得当地处理冲突,并把冲突维持在一个最佳水平上。3、冲突的类型(1)从冲突的规模看有:个人冲突(个人自身冲突——个人的角色冲突、个人目标冲突;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冲突)、群体冲突。规模较大的冲突是发生在个人与群体之间或群体与群体之间的。(2)从冲突的表现形式看有:目标冲突;认识冲突;情感冲突;行为冲突。(二)产生冲突的原因1、个人冲突产生的原因(1)个人目标冲突。当个人在选择或实现个人目标中出现问题时,就会发生个人目标冲突。(2)个人角色冲突。在不同关系情景中,角色扮演者出现问题时的一种表现。角色冲突有3种表现形式:角色外冲突;角色间冲突;角色内冲突。个人角色冲突包括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3)个体之间冲突。人们的知觉方式、性格、气质、行为趋势都是个性化的,这些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冲突。如:“代沟”。(4)个体与群体冲突。当个体与群体在利益和要求上出现不平衡时,冲突便容易发生了。如:(1)组织期望过高,个人无法实现。(2)个人过于自信,目无组织目标时。(3)组织和组织成员的期望都过高。2、群体产生冲突的原因(1)目标因素(医院的管理者强调先交钱后看病,医生强调救死扶伤精神。)(2)资源因素(由于资源的有限,所以冲突是难免的)(3)责权因素(如:责权不清,管辖权不清;权力不均;责权逆转)(4)信息沟通因素(信息沟通不畅或错误信息的误导,是误解的直接原因。应警惕人为制造的虚假信息。)(5)结构因素(群体规模越大,层次越多,信息渠道越复杂,发生冲突的机会越多。扩大参与性,可能增加或减少冲突。)(三)调适和冲突的解决
1、调适的含义调适是以不同的方式调节或缓和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冲突的一种互动方式。如:和解、妥协、容忍、调节、仲裁等。在冲突的调适处理中包含有两种因素:合作意向、固执意向。两种因素不同组合,构成了调适处理冲突的5种行为模式:回避型;争斗型;克制型;妥协型;协作型。2、调适的原则与方法(1)孔子原则:追求稳定,注重维持现状,注意“和”。具体方法:理顺法;增加接触法;协议法;扩大资源法;缓冲法;更高目标法。(2)老子原则:“无为无不为”的无为原则,遇事“早服”,做事“不盈”。具体方法:不干涉法;避开法;预防法。(3)孙子原则:面对问题迎难而上,主动出击,但讲究策略,实质是一种竞争原则。具体方法:比较;选拔好的领导;上下同心;选好人,搞好授权工作;战略上打击敌人,出奇制胜;谨慎,稳扎稳打;主动出击;速战;迂回。3、领导关系中解决冲突的基本方法与过程(1)整合群体目标群体的目标的几种情况:各成员间无统一目标;各成员间目标相似,但群体目标很不一致;各成员与群体目标基本一致,但不完全重合;各成员与群体目标完全重合;群体与组织目标完全重合。先进行分析和归类,再找出异同,尽量使目标不冲突或基本一致。(2)合理确立群体行为的规范,限制冲突。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所确立成员的行为标准。一致性是群体存在的重要条件,具体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金融机构最高额担保个人借款合同
- 北京燃油车报废标准
- 2025年资阳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
- 2025标准的汽车销售合同范本
- 2025年铜陵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库下载
- 中职养成教育班会
- 儿童失神癫痫的健康宣教
- 急救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检查计划
- 2025【国际贸易】跨国销售合同范本
-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及防护方案
- 2020湖南对口升学英语真题(附答案)
- GB/T 26278-2010轮胎规格替换指南
- GB 16246-1996车间空气中硫酸二甲酯卫生标准
- 幽门螺杆菌检测-课件
- 儿童抑郁量表CDI
- 心电监护操作评分标准
- GB∕T 37244-2018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 氢气
- JJG 700 -2016气相色谱仪检定规程-(高清现行)
- API SPEC 5DP-2020钻杆规范
- (完整版)有机太阳能电池课件2
- 电梯使用单位电梯使用和运行安全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