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人民币现金流通质量管理的思考_第1页
关于新形势下人民币现金流通质量管理的思考_第2页
关于新形势下人民币现金流通质量管理的思考_第3页
关于新形势下人民币现金流通质量管理的思考_第4页
关于新形势下人民币现金流通质量管理的思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新形势下人民币现金流通质量管理的思考

确保现金合理分配,提高流通中的货币质量,维护人民币的信用,是中央预算内货币发行的主要任务。了解近年来荆州中支辖区人民币现金流通质量和使用寿命变化情况、特点和原因,既能掌握现金运行状况,又能为履行货币发行职能提供决策参考。一、荆州支辖区的现金流通和现金使用寿命特征(一)区域内现金流通具特点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辖区金融机构现金投放回笼总量为381.9亿元,分别比2006年、2007年、2008年增加26.8亿元、9.4亿元、21.4亿元。为充分掌握辖区现金流通总量、券别质量和流通寿命变化情况和特点,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天门、仙桃、石首、松滋四县(市)居民个人和社会集团进行了现金持有情况的调查,总结了区域内现金流通具以下特点:一是金融机构现金投放总量不断增加,投放速度加快,表明市场现金流通速度加快,人民币现金残损程度同步加大;二是城镇地区现金持续净回笼,乡村地区现金持续净投放,现金向农村地区集中,据统计2009年四县(市)城关地区金融机构回笼现金56.3亿元,乡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则净投放现金17.5亿元;三是现金流通呈现季节性变化规律,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前和农副产品收购旺季现金投放较多,节假日和收购结束后现金集中回笼。(二)元的投放和回笼量100元、50元在现金投放量中由2005年的53.6%,上升到2009年58.9%,其中100元在主币中占比例日益突出,其投放和回笼量分别从2005年的51.41%和59.43%,上升到2009年55.63%和68.81%。由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物价水平上涨,使得大面额票币要求量不断上升,从而形成100元券现金流通量的增加。(三)人民币现券流通质量1.流通中现金质量呈整体下降趋势。一是流通中人民币现金整洁度普遍较低。城镇和农村调查对象手持的36943张现钞中,残损币达10257张,残损率达27.76%。二是城区人民币现金整洁度高于农村地区。农村居民现金残损率为35.02%,比城区流通现金残损率高12.04个百分点。2.流通中人民币现金券别不同,则流通质量不同。一是中等面额人民币20元、10元、5元整洁度低于大面额人民币(100元、50元),小面额票币残损伤率为21.68%,比大面票币额高8.41个百分点。二是1元(含1元)以下辅币中,金属硬币比纸币整洁度高,硬币残损率为2.79%,而纸币残损率高达21.68%。3.人民币现钞流通时间寿命呈下降趋势。从四个县(市)来看,2009年元旦、春节期间累计投放的原封新券为8900万元,春节后回笼时,这些原封新券基本上变成了“六成新”、甚至“五成新”的回笼券,其中100元、50元券残损率达47%,20元、10元、5元券残损率达85%。现阶段100元券、50元券、20元券、10元券、5元券、1元券(纸币)流通寿命分别为2年2个月、1年11个月、7个月、半年、半年。分别比2005年下降1年、10个月、半年、3个月、2个月,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现阶段人民币现钞流通寿命比2004年缩短了近半年。二、人民币流通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但制约因素仍突出尽管当前人民币现金流通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进一步加强,运作进一步规范,但从履行货币发行职能、确保现金合理有效供应的高度看,人民币现金流通质量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诸多制约问题。(一)行刑实践中的问题目前,我国现金流通管理的基本规章制度仍是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随着人民银行监管职能分离后服务职能加强,《条例》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日益凸现。虽然人民银行根据形势的发展又相继制定了一些规章,但是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规章的法律效力低。近期颁布的诸多规定从某种程度来说是部门规章,在全局性、法律性方面制约力度明显不足,而现金质量管理工作涉及面很广,比较复杂,需要制定具有较高法律效力的制度;二是规定不明确。比如处罚条款大多比较含糊,很难作为处罚依据,致使人民银行在现场监管中检查易、处理难;三是系统性不够。目前颁布的有关现金流通质量管理政策规定很多,但是存在规定不具体或口径不统一的问题,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现金管理法规制度,在实际执行中难以对照落实。(二)残损人民币回收的管理工作力度不大金融机构是现金流通的中心环节,处于现金流通管理第一线,但是从目前情况看,金融机构作为现金流通管理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各金融机构是现金投放与回笼的纽带,残损人民币要通过各金融机构回收。实际工作中有些金融机构对残损人民币回收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挑剔和回收残损券的工作力度不大。主要表现在:(1)残损币回收兑换工作制度不健全。残损币兑换工作不产生效益,多数金融机构不重视此项工作,没有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将此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之中,临柜人员即无压力又无动力,影响了此项工作开展的积极性;(2)服务意识淡薄。由于业务考核和工资与残损币兑换无关系,因而临柜现金收付人员不会主动地去学习《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及《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等规章制度,主观服务能动性不强;(3)残损币兑换风险制约着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现金残损后,真假鉴定的难度增大,临柜现金收付人员稍不留意,就有误收假币的可能,给残损币兑换工作增添了风险,加大了责任。(三)小额出口消费程度加剧一是现金流通速度和现金磨损程度加快。为达到流通中人民币“七成新”标准目标,残损人民币回笼量随之大幅度上升,给基层人民银行货币金银部门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从残损券复点的券别结构上分析,大面额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小面额的增长速度,主要原因是由于辖区加快小面额货币硬币化进程,硬币投放从2006年的300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12000万元,增长了近4倍,但硬币仍供不应求,导致纸辅币回笼大幅减少,残损程度加剧。二是地方经济总量与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长导致现金需求量和周转速度加快,流通中现金整洁度不断下降。由于农副产品收购实行现金结算及农村地区银行卡普及率低等原因,导致现金需求量与流通速度加快。(四)人民币全球破损情况一是由于农村居民爱护人民币意识相对较差。由于受文化教育程度相对较低、金融机构宣传力度相对较弱以及生产生活的客观因素制约,部分农村居民爱护人民币的意识较差。接受调查的86%的农村居民没有使用钱包的习惯,有的甚至将余钱放在家中储藏,现金霉烂、火烧及虫咬现象屡见不鲜,无形中增加了人民币现钞的毁损数量。此外有部分群众缺乏正确识别假币的知识,采用一些破坏人民币整洁度的方法进行鉴别,也造成了人民币现金破损加快。二是银联卡在农村推广使用滞后。受传统习惯影响,4县(市)农民手中持卡率只有8%至10%,农村居民对非现金结算手段应用不甚了解,不愿使用,在购买各种生产和生活物品时基本上采用现金交易,无形中加大了现金的使用量和流通频率,加重了流通人民币现金的残损程度。三、有关货币流通质量和长度的意见(一)建立和完善发挥现金管理职能的法律法规鉴于《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已滞后于经济、金融发展的客观实际与现金流通管理的需要,因此,修改制定新《条例》要列入立法决策的议事日程,力争尽早出台一部比较完善、系统、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一是明确当前现金管理的目标,即提高现金流通质量和使用寿命。二是明确金融机构在现金流通管理中的地位、职责和义务。三是明确人民银行在现金流通管理中的权力和责任。四是明确企业和居民在现金流通管理中的义务和责任。五是明确对违反现金管理行为的具体处罚措施。在当前新《条例》尚未出台之前,应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使之系统化、规范化,以便于基层人民银行开展工作。(二)企业对现金管理总体监控当前,现金流通状况的统计资料十分有限,人民银行现金投放回笼统计科目较粗略,深度和广度均不足,因此人民银行发行部门和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现金统计调查制度,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居民个人等作为样本,定期对其现金持有量、结算用现金等项目监测分析,综合反映现金投入回笼的变化情况,具体分析导致变化的主导因素、趋势和后果。通过经常性地广泛收集反映经济增长和商品流通对现金投入需求以及市场券别结构的数据与信息资料,并依据经济发展的变化,深入分析其增长对现金需求增长变量因素,广泛研究在现金券别结构中,各种票面所应占有的合理比重的规律,确定科学合理的货币投放方案。同时科学预测市场现金需求,制定发行基金投放回笼计划,前瞻性地做好现金投放回笼工作,保证现金投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三)合理设置券别结构一方面,央行要经常到基层进行调查研究,跟踪分析经济发展变化对小面额货币流通的影响,实时掌握辖区小面额货币的流通状况;另一方面,央行作为商业银行和小面额货币需求单位的桥梁和纽带,要主动地调剂地区之间小面额货币的不平衡,合理调剂市场上的券别结构。从提高防伪性能和现金使用寿命的角度考虑,可试点推广发行塑料钞票。同时加大20元券的投入力度,适当减轻部分10元券的流通压力。由于分币在目前的日常支付中作用较小,可适时使其退出流通领域。同时应增加硬币的投入和宣传力度,实现小额货币硬币化。人民银行还应认真研究硬币回笼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疏通硬币流通渠道,特别是硬币回笼渠道。(四)加大农村地区电子货币的利用力度。在加强改善金融服务,实行结算电子化和票据化。各商业银行系统内发行的银行卡以及银行卡联网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大中城市减少现金投放的作用非常明显,但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县域尤其是农村地区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要通过金融服务质量的提高使普通居民认识到电子化货币和个人支票结算方式的优越性,应积极加强电子货币的引进、开发和利用工作,扩大电子货币流通领域中的份额。一是启动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工程,并将之作为推进金融服务创新的重中之重。及时引导、组织金融机构在辖区范围内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ATM、POS机具在农村集镇的布放力度,大力宣传新型支付结算工具在农产品购销、商品交易、投资理财等方面的应用,组织推广“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项目,扩大农村地区银行卡服务的覆盖面。同时有步骤地促进农民和农民工用卡,减少现金在农村地区的流通;二是开发新型信用工具,疏通结算渠道,提高转账结算比例,控制大额现金的支付作用;三是大力发展代发工资业务。(五)加强柜面服务,提高人民币管理工作效率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大量现钞滞留在个人或单位手中,由于保管条件有限,方法不一,货币受损程度严重,因此银行要通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代理收费以及改进储蓄等多项措施扭转这种状况,既可减轻货币的致损程度,降低流通中货币成本,又可提高货币流通周转速度和人民币整洁度。其次各商业银行要加强柜面服务,提高现金归行率和抵用率。特别是做好开展调剂兑换大小票业务、兑换残损票业务,使大量留散在市场上的紧缺票币,及时回笼到银行。人民银行则就提高钞票清分处理效率,对商业银行回笼的票币进行及时清分,再行利用。要对金融机构下达人民币残损券的回收任务,迫使金融机构遇到损伤人民币必须收回,严禁对外支付损伤人民币。加强对金融机构《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对商业银行交存的残损人民币、回笼券质量进行检查,严把残损人民币回笼质量关,对于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钱捆要坚决退回,督促商业银行做好残损人民币的回收工作。(六)加大现状宣传的力度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通群众爱护人民币意识较弱,鉴别假币的能力相对较差,应当充分利用“点、线、面”的组织体系,综合运用广播、电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