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计量学第一章_第1页
文献计量学第一章_第2页
文献计量学第一章_第3页
文献计量学第一章_第4页
文献计量学第一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献计量学

教师:左雪梅

E-mail:zm7103@

时间:2008年1月电话:5108690参考文献邱均平.文献计量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罗式胜.文献计量学概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王崇德.文献计量学引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邱均平.信息计量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3本章主要内容1文献计量学的由来和发展2文献计量学的概念和内容体系3文献计量的工具和方法4文献计量学与相关学科

41文献计量学的由来和发展1.1文献计量学的由来1.2文献计量学的产生背景1.3文献计量学的发展1.1信息计量学的由来1.1.1.文献计量化的前期实践

文献计量化的前期实践最早要追溯到1917由动物学教授科尔和博物馆馆长伊尔斯对比较解学刊物的统计并用做国别的分析工作。1.1.2统计书目学—文献计量学的前身文献计量学的正式诞生可追溯到1923年,不过当时并不叫文献计量学,而称统计书目学。1923年,英国文献学家胡尔姆(Hulme,E.W.)在其编著《统计目录学与现代文明增长的关系》中首次提出了“统计书目学”(StatisticalBibliography)这一术语。

1938年,国外学者亨克利在论文《生物化学的期刊文献》中使用了“统计书目学”的术语。

1943年美国学者戈斯内尔的学位论文《文学图书馆藏书的老化率》中使用了“统计书目学”术语,该文用数学方法表示了藏书的老化率,并以此揭示藏书老化的发展趋势。1944年戈斯内尔在其发表于《大学与研究图书馆》第5卷的题为《大学图书馆中图书老化》论文中再次使用了“统计书目学”术语。

1948年,美国学者富斯勒在芝加哥大学毕业时的学位论文《美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利用研究文献的特征》中进一步使用了“统计书目学”术语。1962年,雷西在其发表于《医学图书馆协会通报》第50卷的题为《卫生科学中的统计书目学》论文中论述了统计书目学的潜在作用,他认为,统计书目学在实践中已受到应有的重视,其主要原因、最它能定量揭示过去的某些科学规律,尤其是期科论文的引证统讨分析更能握示学科文献的内在关系。

1966年,巴克尔在伊利诺斯大学的学位论文《苏联化学家引证科学文献的特征》中,除使用了“统计书目学”术语外,还正式论述和使用了引证统计方法。1.1.2统计书目学易名为文献计量学

文献计量学(Bibliometrics)这一术语是1969年由英国学者普里查德(Pritchard,A.)在其发表于当年《文献工作杂志》第25卷上的题为《是统计书目学还是文献计量学》论文中首先提出的。1969年,费尔桑在《文献计量描述和预测的经验双曲线分布》的论文中采用普里查德提出的“文献计量学”术语对文献规律的定量描述进行了研究.1970年,普里查德在其发表在当年《图书馆学研究》中的题为《计算机、文献计量学与文摘服务》论文中,再次使用“文献计量学”术语并对有关文献做了定量研究。121.2文献计量学的产生背景

1.2.1学科发展的需要任何一门学科的最高境界是构造科学理论,这时定量化的概念性语言是不可或缺的。

1.2.2社会的需求进入20世纪以来,信息量剧增,定量化在区分、辨别信息方面是无与伦比的。

1.2.3基础研究的进展

1.3文献计量学的发展

1.3

.1文献计量学在国外的发展

1926年,洛特卡第一次揭示了著者和论文量之间关系,这就是著名的洛特卡定律。1943年著名的英国文献情报学家布拉德福开拓了布拉德福分布理论。

1935年以后,美国语言学家齐普夫,宣告了齐普夫定律的正式诞生。

40年代,著名的美国科学计量学家普赖斯建立了著名的普赖斯指数增长理论。

50年代后期,著名的美国情报学家加菲尔德开始了关于科学论文引证方面的分析研究。1960年,美国巴尔顿和凯普勒提出了文献老化的巴尔顿一凯普勒方程。70年代和80年代.英国科学家布鲁克斯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文献计量学研究佳作,加菲尔德在1979年又推出其专著《引证分析理论及其在科技与人文学科中的应用》。1.3

.2文献计量学在国内的发展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始于70年代末。1979年在《科技情报工作》第6期刊载了刘植惠的《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对象和应用》一文,该文第一次初步论述了文献计量学研究领域的有关方面。情报专业杂志不断涌现。《情报科学》和《情报学刊》《情报学报》也相继问世论文和著作增长较快。仅1986--1989年3年成间内就发表了文献计量学方面论文328篇,与先进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并驾齐驱。成立了学术组织。确立了学科地位。专业教育起步很大,并获得迅速发展。形成了一支重要的研究队伍。1.3.3文献计量学的纵向发展文献计量学的纵向发展逻辑过程如下:统计书目学→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网络计量学科学计量学1969年前苏联学者纳利莫夫和穆利钦科提出了“科学计量学”名称。1978年,匈牙利学者蒂博尔.布劳温创办的《科学计量学》杂志。信息计量学“信息计量学”(原称“情报计量学”)名称最早出自德文Informetrie,是由德国学者昂托·纳克教授(OttoNacke)最先提出来的。在其后的文献中很快就出现了与之对应的英文术语Informetrics。1980年信息科学家说服国际文献联合会FID)设立了“信息计量学委员会(CommitteeOnInformetrics)”,并拟定了一个长期信息计量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计划;1985年7月在印度出版了非正式的《信息计量学研究通讯》InformerticsNewsletter)杂志;1987年在比利时召开由国际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ScientometricsandInformatrics,ISSI)发起的第一届国际性学术会议“文献计量学和信息检索的理论问题国际研讨会”,会后又出版了引起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界巨大关注的“信息计量学”会议论文集,并且从1987年以后举办的各届会议的主题中无不将“Informetrics”作为核心主题之一,从1995年开始,会议名称正式定为“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theInternationalSocietyforScientometricsandInformetrics),可以说这个时候“信息计量学”已经逐渐被大部分学者接受,其影响也在逐步扩大。网络计量学首先提出网络信息计量学概念的T.C.lmind.网络信息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分析方法,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存贮、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242文献计量学的概念和内容体系2.1文献计量学的概念2.2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对象2.3文献计量学的内容体系2.4文献计量学的研究目的2.1文献计量学的概念2.1.1国内外有关文献计量学定义的述评“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应用子图书和其它文字交流载体的一门科学。”《英国文献工作术语标准汇编》把文献计量学术语定义为应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对文献利用和出版的研究。兰沃尼1969年著文把文献计量学定义为采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通过计算和分析书面交流的各个方面,以便更清楚地表达书面交流过程、科学发展特点和进程的学科。

《图书馆趋势》杂志主编波特认为,文献计量学是所有各种书面交流出版物及其作者的计量研究,范索尼在其论文中把文献计量学定义为对有关被记录下的论文以及其行为特征进行定量处理的科学。拉维昌德拉在1972年的论文中,把文献计量学定义为通过文献、图书馆工作者、用户行为和特性的定量分析,实现图书馆和情报中心的情报加工和情报处理的科学。南开大学王崇德在其发表于《情报科学))1980年第3期上《计量文献与预测情报》论文中把文献计量学定义为:以文献数量为基础,论述与预测科学技术规律与现象的学问。中山大学罗式胜定义为:以各类文献为基础,采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等方法,对文献规律、文献科学管理及科学技术动态征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邱均平定义为: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研究文献情报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并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定义: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对各类文献的诸计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揭录和研究文献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而探讨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的分支科学。2.2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2.2.1与文献相关的个体与集体1.论文著者2.读者2.2

.2出版物1.一次引文2.二次引文3.三次引文4.期刊2.2

.3词汇2.2.4动态的某些指标2.3文献计量学的内容体系其内容体系一般包括:(1)理论(2)方法(3)应用1文献计量学在学科核心期刊测定中的应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