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9月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_第1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9月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_第2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9月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_第3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9月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_第4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9月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9月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写作专题

四川省南充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获得201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把800万元奖金全额捐献给自己设立在家乡的“瑾晖慈善基金",重点资助边远贫困地区的贫困学生。在回答相关提问时,钱院士说:“我做这些只有一个目的回馈我的国家和人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钱院士的言行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川省南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晚清名臣张之洞平生有三不争,不与俗人争利,不与文人争名,不与无谓人争气。

材料二:毕加索,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他9岁时画出了第一幅油画,未满14岁就开了个人画展,一生画法多样、风格迭变。他在60岁时还学习版画,70岁学习陶工……在事业和艺术上,他从未放弃“争”。

材料三:“神州"和“万家乐”是旗鼓相当的两家大型热水器生产厂家。“神州"的广告语为“款款神州,万家追求”,而“万家乐"的广告语为“万家乐崛起于神州”。他们各自的广告语中都包含了对方的产品品牌。后来两种热水器迅速走进千家万户,为两家企业带来丰厚利润。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及你的学习生活经历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陆九渊《象山集·卷三十五》

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朱光潜《咬文嚼字》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文学类文本中写了林子深处的青春的声音,人们对声音有很多思考,如老子说“大音希声",孟子说“耳不听恶声”,刘慈欣的科幻小说还描述了外星文明对人类利用声音便创造出璀璨文明的震撼。

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呢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明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四川省德阳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里高津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说时,讲到了“懒蚂蚁"现象。在蚂蚁世界里,不管蚁群数量有多少,在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的蚂蚁背后,总有一批固定比例的蚂蚁不是窝着不动,就是在巢穴附近随意闲逛,人们称它们为“懒蚂蚁”。有意思的是,一旦整个蚂蚁王国即将陷入食物来源消失危机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观察到了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勤者与‘懒’者”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川省眉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品,指事物的品类或等级,也指人的品质、品行,还可以指对人、物或事件的品评或辨别。品,体现出人们对周围生活的积极关注,也包含着人们对自己内心的潜在诉求。

请以“说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生活需求、社会发展等方面,任选角度谈自己的思考。

四川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曾说过:“早成者未必有成,晚成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2023年6月29日,我国两架搭载国产涡扇-15发动机的歼-20首飞当天,航空工业官方微博账号就引用了上面的话。歼-20的发动机以2011年的俄制发动机到2023年国产发动机,历经了12年。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专题

四川省南充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获得201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把800万元奖金全额捐献给自己设立在家乡的“瑾晖慈善基金",重点资助边远贫困地区的贫困学生。在回答相关提问时,钱院士说:“我做这些只有一个目的回馈我的国家和人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钱院士的言行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2.作文评分参考

材料分析材料叙述了钱七虎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把800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慈善机构用于资助边远贫困地区学生的事实,学生可以据此联想对比当今时代一般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思考面对金钱的正确态度以及个人、他入、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材料中钱七虎院士说,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回馈国家和人民。这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做事(求学)的目的、态度、结果的内在关系。

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现实人生的真问题,思考所处时代社会的真问题。写自己的真切体验和真实思考。

立意提示①所持者大,所行者远:②社会成就个人,个人当同馈社会;③人应有社会担当:④正确对待金钱,让它效益最大化。

四川省南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晚清名臣张之洞平生有三不争,不与俗人争利,不与文人争名,不与无谓人争气。

材料二:毕加索,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他9岁时画出了第一幅油画,未满14岁就开了个人画展,一生画法多样、风格迭变。他在60岁时还学习版画,70岁学习陶工……在事业和艺术上,他从未放弃“争”。

材料三:“神州"和“万家乐”是旗鼓相当的两家大型热水器生产厂家。“神州"的广告语为“款款神州,万家追求”,而“万家乐"的广告语为“万家乐崛起于神州”。他们各自的广告语中都包含了对方的产品品牌。后来两种热水器迅速走进千家万户,为两家企业带来丰厚利润。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及你的学习生活经历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写作

22.【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以“争与不争"为主题,内容上聚焦生活态度,引导学生们对于“争与不争”进行深入思考,思维训练上具有思想性、思辨性、哲理性。审题时要分析三则材料的内涵,找到其中的区别与联系。材料一强调张之洞有“三不争",材料二则强调了毕加索对艺术境界、对事业的“争”;材料三则将重心放到了“怎么争"上,“神州”和“万家乐"两个厂家在竞争中合作,实现了双赢。学生写作能结合材料表明自己的观点,体现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即可。

【参考立意】

1.在争中做事,在不争中做人

2.宁静淡泊,不争名利;在专业和事业领域要“争”得更优,力争卓越

3.争时争事,砥砺自我

4.不争小利,不争虚名,不争闲气

5.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陆九渊《象山集·卷三十五》

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朱光潜《咬文嚼字》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该咬则咬,当略就略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指出,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咬文嚼字,甚至锱铢必较,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陆九渊却提出了相反的见解,说读书“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就如陶渊明“不求甚解",像诸葛亮“观其大略”。

两位大师的见解,到底谁的见解是正确的呢?在我看来,他们都有失偏颇。读书时是“咬文嚼字"还是“不必太滞”,是由不同的阅读目的决定的。

阅读根据其不同的目的,可以分为钻研学问的阅读和增长见识的阅读以及消闲解闷的阅读这三大类。

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钻研学问,那么,你在阅读过程中就必须字斟句酌,不仅要了解字面的表层意义,而且要了解字面的深层意义;不仅要了解文句的言内之意,而且要了解文句的言外之意。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深刻领悟的基础上写出鉴赏文章、做出学问来。从这个目的出发,该咬文嚼字时还得咬文嚼字。否则就会像猪八戒吃人参果那样,即使是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人参果,你也咀嚼不出它的美味,吸收不了它的营养。

如果你是抱着增长见识的目的来阅读的,那么你就没有必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去仔细推敲,你完全可以一目十行地去看,甚至有的只要看一下它的标题就足够了。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博采众长",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这个目的出发,当观其大略时还得观其大略。否则,捧起一本书,对其中的某一个词语、某一个句子揣摩上老半天,那么你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把这本书看完?这样你一年的阅读量肯定少得可怜,吸收到的知识自然十分有限。

如果你是出于消闲解闷的目的来进行阅读的,那么只要能从阅读中得到心情的放松,就算达到目的了。你可以不加任何思索地一口气读下去,也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品着香茗。如果你对其中的某些内容不感兴趣,你也可以大段大段地跳过去不读它。只有这样,你才能从阅读中体会到休闲与乐趣。从这个目的出发,当观其大略时还得观其大略。否则,一捧起书本就进入“咬文嚼字”的境界,你还会把读书看成一种休闲,还能从阅读中领悟到读书的乐趣吗?

如今是网络时代,各种信息纷繁复杂,阅读时是“咬文嚼字"还是“不必太滞”,更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第一则材料,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陆九渊的语录,意思是读书时不必强求处处清清楚楚,不懂的且先放过,看完后可能就能融会贯通,或者将来某个时候想起来豁然开朗。看到这句,我们不难想起来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喜欢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也就是说读书会意即可,不用求甚解。而第二则材料中,朱光潜却认为读书要严谨。严谨到什么程度呢?一个字都不能放过。可见,此处是一对矛盾的说法,怎么读书?是咬文嚼字还是会意即可?是揪住不放还是适当放过?需要辩证地去看。什么时候需要我们咬文嚼字,什么时候会意即可。在追求细节把握和重点概念的时候,我们咬文嚼字。在追求整体全面的理解时,我们会意即可。

对此,在行文时,可先引用陆九渊和朱光潜的话,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写咬文嚼字的概念,适用的阅读场景为一些重要的经典著作、学术论文或法律文件。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把握其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这种阅读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随后,写会意即可的概念,适用的阅读场景是报纸,杂志和小说,需保持阅读的流畅和轻松。接着进行辩证的分析,对正在读书求学的我们,就像在做阅读理解的题目时,有的题目需要我们咬文嚼字地深刻分析,有的题目需要我们总结全文,把握中心,会意即可。我们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时间的限定,合理的安排两种不同的方式。总而言之,咬文嚼字和意即可都是读书的有效方法,它们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以达到全面理解和有效阅读的目标。两者都是我们读书的重要工具。

立意:

1.读书之法在于咀嚼、品味;

2.观其大略,开阔视野。

3.辩证看待“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文学类文本中写了林子深处的青春的声音,人们对声音有很多思考,如老子说“大音希声”,孟子说“耳不听恶声",刘慈欣的科幻小说还描述了外星文明对人类利用声音便创造出璀璨文明的震撼。

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呢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明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有这样一种声音

时光若无其事地走着,已走过万水千山。大音希声,文字是历史的声音,悄然静默而又振聋发聩,轻轻浅浅却气象万千,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种声音……

甲骨是上古之声。原始的文明中,史前的洪荒里,片片甲骨,用形状记录着时光,日圆而月弯,不尽规则的图形诉说着千年万年的往事,刻在龟甲上的文字是先祖精神的流传。字里行间都书写着遥远的记忆,真实而又充满磁性。史前的文章是瓷实的声音。

《诗经》是战国的声音。“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向我们诉说了远古的爱情;“野有蔓草,寒露溥兮",向我们讲述着清新悠长的回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向我们吟唱着缠绵的怅惘。战国的声音里更有“岂曰无衣"的热血与“坎坎伐檀兮”的辛劳。战国的诗篇是深沉的声音。

乐府是汉朝的声音。“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唱出了生离死别的哀伤,那是一种不可忘却的教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学堂里的诵读,向我们传达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诫言。汉朝乐府是真挚的声音。

散曲是魏晋的声音。那是一个怎样的风流恣肆的年代!张狂而又不羁,魏晋之人的风骨简直比石块更坚硬,嵇康一曲《广陵散》,啸于刑场之上,感天动地,一曲慰藉天下苍生,狂啸狂歌之后,生命凋零,从此遂成绝响。风流魏晋,是铿锵的声音。

诗是唐朝的声音。大唐盛世,歌舞升平,这是诗人的天下。他们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欲上九天揽明月”,展示了诗仙李白的豪情;“愁坐正书空",表现了诗圣杜甫的忧虑;“甲光向日金鳞开”,倾注着诗鬼李贺的热血;“空山新雨后",展现了诗佛王维的安恬。大唐的绮丽繁华就在诗歌里。唐诗是热情的声音。

词是宋朝的声音。婉约之宋,词风盛兴。徽宗赵佶的瘦金体记录的是兴衰之变,易安的锦心绣口容纳了半个宋代,“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词是哀伤的,又是精致的,情深意切,感人肺腑。宋词是微婉的声音。

五千年的天光云影,五千年的历史变迁,我们无法见证,却可以聆听。文字记载历史,历史造就文字;历史是文字的背景,文字是历史的声音。

已走过万水千山,有这样一种声音。

四川省德阳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里高津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说时,讲到了“懒蚂蚁"现象。在蚂蚁世界里,不管蚁群数量有多少,在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的蚂蚁背后,总有一批固定比例的蚂蚁不是窝着不动,就是在巢穴附近随意闲逛,人们称它们为“懒蚂蚁”。有意思的是,一旦整个蚂蚁王国即将陷入食物来源消失危机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观察到了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勤者与‘懒’者”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7.【答案】寻路者与行路人

每当人们折服于某人独具一格的思想时,往往拱手作揖,尊一声“大师",而当不满于一件因循守旧的作品时,总斥其有“匠气”。勤劳的蚂蚁与“懒蚂蚁"之间,莫不是匠人与大师的区别,是行路人与寻路者的差异?

寻路者与行路人之间,差的不过是一种探索的精神。经验丰富的木匠总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造出桌椅板凳甚至一些更精巧的活计,然而就算他们的手艺再快、再精、再绝,也还是个木匠,因为他们总在制造已千百次重复过的东西;而制造,却总是在创造之下的。

同样是木匠的鲁班,在厌倦了日复一日简单重复的斧锯作业后,更深一步地探索工程设计、建筑构造时,他便从平凡的行路人变成了寻路者,成了后世木匠的“祖师爷”。同样的,爱因斯坦不甘于经典力学的局限,探索出了相对论,至此成为物理界的领跑者;梵高不拘泥于千篇一律的传统画风,另辟新径,终被敬作印象派的领头羊。

研究与探索是寻路者最有力的武器,也是一代代先驱区别于茫茫众生的根本。

当普通的商品被贴上“限量"“定制”的标签时,其价格往往翻上几番,即便如此,也从不缺竞相抢购的消费者。无疑,没有人真正甘愿无休止的重复与相似。拾人牙慧往往嚼之无味。所有人都沿着先人的路,运用已证实的定理,如一群群勤劳的蚂蚁,不知疲倦的奔走以维持生计。这个时代需要寻路者,时代欲发展推进,更需要寻路者,正如游客总需要导游,航行离不开灯塔。有人寻路,才可筑路、铺路,直至踏入人生的伊甸园。

如果说行路人是可贵的铺路石,那寻路者就是道路上树立的丰碑。世界需要行路人,也需要寻路者,需要实干家,更需要思想者;需要工匠的劳作,更离不开大师的图纸;需要士兵的拼杀,更不可缺少将军的谋略。总有人要做勤劳的蚂蚁,有了这些蚂蚁的忙碌,蚁群才得以生存;必须有人做蚂蚁中的“懒者",否则整个蚁群都可能陷入覆灭的危机。

“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去做一个寻路者,哪怕终究难脱匠气,也能于细微处,为自己添上闪光的一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介绍了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里高津在演讲时提到的“懒蚂蚁效应"。大部分蚂蚁是勤劳的,整天勤快地搬运食物,但是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可是正是这些“懒蚂蚁”,当蚁群没有食物来源时,勤劳的蚂蚁一筹莫展时,却能够带领众蚂蚁,找到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它们并不是真的“懒",而是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从材料来看,“勤蚂蚁”不是作者批判的对象,当然也不是讴歌的对象,而是指出踏实勤奋还需要正确思想指导,也就是说,不仅要埋头赶路,也要抬头看路;既要苦干也需要巧干。

毫无疑问,“懒蚂蚁"是材料中的重点对象,它们的“懒”只是懒于杂物却勤于动脑,而并非真的“懒"。同样,一个人或一个集体的成功都离不开这种“懒”人。所以,如果把这两个写作对象结合起来立意也是可以的:“勤蚂蚁"和“懒蚂蚁”合作分工,更有利于做成事。因此,一个团队要合理分工,每个人发挥特长才会使团队有更好的发展等。论述时要注意结合“勤"与“懒”进行辩证分析:“懒"不是不劳而获,不是少劳多得,“勤”不是知识短浅,不是死板,不是缺陷,而是需要完善。“懒"与“勤”的关系不是主角与配角,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它是取得成功的两个要素。注意写作时不要理解错误,如探索创新、实现个人价值等都属于写作偏题。

参考立意:

1.既要埋头赶路,也要抬头看路。

2.勤劳可贵,探索更难。

3.懒是表象,探索才是真谛。

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练,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四川省眉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品,指事物的品类或等级,也指人的品质、品行,还可以指对人、物或事件的品评或辨别。品,体现出人们对周围生活的积极关注,也包含着人们对自己内心的潜在诉求。

请以“说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生活需求、社会发展等方面,任选角度谈自己的思考。

【答案】例文:

说品

假若你是一只雄鹰,高贵的品质是助你展翅高飞腾空万里的翼;假若你是一棵参天大树,高贵的品质是助你身材伟岸坚韧挺拔的根;假若你是一艘巨轮,高贵的品质是助你远渡重洋叱咤于茫茫大海之间的舵。拥有高贵品质,才能不受外界影响,摆正人生的正确方向。

纵眼望去,遥遥的历史长河,无数的英雄伟人无不是因为他们拥有高贵的品质而名垂千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用他那炽热的人格魅力换来了流芳千古受万人景仰的美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他的人格魅力是用他手中那杆爱国的笔,和他那颗爱国的心谱写出来的,千千万万的人们因他而振奋而高昂斗志的迎接切的挑战战胜一切的困难,他的佳作会永远流传下去,他的名字会永远被人们铭记在心中!

拥有高贵的品质才能做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只有拥有高贵品质,才能于万千世界中不迷失自我,追求属于自己的方向,不受为外界环境所的影响。陶渊明坚守“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清高,拥有高贵的品质,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乐;屈原坚守“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的原则,拥有高贵的品质,得到流芳千古的美名;文天祥坚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誓言,拥有高贵的品质,最终以身殉国名留青史。不论是古代的迁客骚人,还是当代拥有万千的名人,都要有独立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闯出一番天地,得到公众的敬仰。莫言荣获诺奖,当地的企业、电视台觉得这是个绝佳的机会,可以借此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纷纷邀请莫言出席各种活动,于是便有了“莫言春晚”这个话题,“莫言醉"等品牌酒。对此,莫言一直持否认态度,并坚持表态自己只是一个作家,只想以后能够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莫言的行为正式对高贵品质的最好诠释。

品质的拥有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不仅仅是英雄伟人可以拥有高贵的品质,平凡百姓也可以拥有高贵的品质。只有拥有了高贵的品质,从在不幸中生活依然善良厚道的人力车夫老王到诚实敬业宁愿饿死也不降低靴子质量的鞋匠格斯拉,无不是拥有高贵品质的平民百姓。拥有高贵品质的人,才能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彰显人生的价值。

品质是一个人精神的境界和高度。尤其在如今这个浮躁、功利的社会,越是要做-个有高贵品质的人。因为,高贵品质够让你的头脑保持清醒,能让你的心灵保持纯净,能让你躁动的心保持平静。所以,培养高贵的品质能够让你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也能助你取得成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全命题类材料作文题。审读材料时,要注意寻找这些文字所给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一段文字总共两句话。第一句话给了“品”的三种解释:指……也指……还可以指……。第二句话更加概括抽象,一说的是对外界生活,二说的是对自我内心;同时还有两个限定词“积极关注"“潜在诉求”,说明:是积极的而非消极的,是潜在的而非浮现的。思考的重点就在如何组建这些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可以思考:这个字或这个词,为什么要用这几个意思去思考解读?比如,针对第一种释义“指事物的品类或等级",可以思考:究竟谁才能判定事物的品类或等级呢?究竟如何才能在众多“品评”中更加准确地理解事物的品类或等级呢?而结合第二句话中的两个分句可知,唯有分清“外在"与“内在”的区别,并有效结合。而经过了以上两步,我们才能更加准确地定义品类、品评事物。而对于第二种释义“也指人的品质、品行",用这句话的意思给“品”组词,能组出“品德"“品格”等词语。它们都表示人对自我的内在要求,说明人在进行自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是有要求、有目标的,这就表明这个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有一番历练。针对第三种释义“还可以指对人、物或事件的品评或辨别":用这句话的意思给“品”组词,能组出“品评"“品味”等词语。它们都表现出人们在观察世界中有一个体验、回味的过程,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不是冲动的,不是主要依靠直觉的,而是要有理性的逻辑思考的。试题要求以“说品"为标题写一篇议论文。对此要注意,标题“说品”只是文章的论题,而并非确切的论点,因此,写作时可以围绕“品"畅谈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但必须注意要有明确的论点,比如,试题提示可以围绕“生活需求、社会发展”等角度展开思考,对此可以围绕“品类"“等级”等名词角度或品评等动词角度分析怎样才是全面客观的评价,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事物,或者如何提升个人的鉴赏力等;也可以围绕个人的思维品德等角度,探讨人品之问题,比如,对于作家来说,文品与人品是否可以一以概之等。

立意:

1.学习品鉴,学会生活。

2.文品与人品不可混淆为一。

3.物有多品,应全面客观看待。

四川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曾说过:“早成者未必有成,晚成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2023年6月29日,我国两架搭载国产涡扇-15发动机的歼-20首飞当天,航空工业官方微博账号就引用了上面的话。歼-20的发动机以2011年的俄制发动机到2023年国产发动机,历经了12年。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第一段材料引用冯梦龙《警世通言》的两句话。前两句话的意思是:早成熟的人不一定有成就,晚通达的人不一定不显达。这里体现了对于成名早晚的思辨性分析。后两句意思是不可因年纪小而懈怠轻慢,不可因为年纪大而自暴自弃。这里则体现了我们对此应有的态度与应对方式。早熟的人可能会在早期阶段表现出色,但他们的成功并不一定可持续或者能够持续到成年期;晚熟的人可能在早期阶段表现平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他们可能会变得更加成功。这提醒我们不要轻易地根据一个人的早期表现来下定论,也不要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过于武断。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节奏和路径,而这些路径不应该被简单地标签化或者过早地定义。

第二段材料写的是我国国产战斗机歼-20搭载以2011年的俄制发动机到2023年国产发动机,历经了12年,最终完成自主开发研制的事例。这个材料拓展了写作空间,从个人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强调了持之以恒的力量。

写作要求是写出从以上材料引发的联想与思考,启迪学生应结合自身与社会,谈成功的启示。对此,首先应对材料中成功早晚的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不论早晚,只要成功,都值得肯定。此后,则针对成功因素进一步展开分析,说明一个人真正衰老的标志,从来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丧失了对自我的要求。这世上最好的保养品,是你的自律和不将就。最后,则可结合自身与国家因素展开分析,表明态度:无论个人或国家,不应妄自菲薄,而是认清方向,矢志不渝,直至成功。

立意提示:

1.成事不在早晚,贵在持之以恒。

2.早成而不努力,最终“未必有成”。

3.无论年龄大小,都要保持正确心态,才可以成就事业。

4.每个人或者集体都有自己的节奏,要认清自己,保持定力,才能成功。

【解答】成事不关早与晚,笃行不怠稳致远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是出自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的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