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内容来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教学主题:历史传说故事课时:共1课时【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历史传说故事”,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本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四年级上学期最后一个单元,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特别是前面《精卫填海》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历史传说故事,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发人深省,能给予学生多方面的教益。【教学目标】1.会写“戎”字,会读“戎、诸、竞”等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难点: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说出对王戎的感受。【评价任务】1.老师范写强调让学生掌握难写易错生字。(目标1)2.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划自然停顿等方法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目标2)3.学生质疑、结合注释、画图理解等方法讲述故事内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目标3)【教学过程】环节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1.同学们读过历史故事吗?我来考考你,请看画面,(出示图片1:孔融让梨;图片2:司马光砸缸)你能说出故事的名字吗?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王戎,板书课题。(教学生写“戎”字)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2遍,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3.指名读题目,你知道课题的意思吗?指名说。师强调“取”的意思是“摘取”。检查预学,朗读课文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出示:(1)读准字音(2)读好停顿(3)读懂意思(4)熟读成诵2.读课文,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注意停顿。(1)师读第一句,学生听自然停顿在什么地方?标出来。(2)第二句,指名读,学生说停顿在课本上标出来。(3)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标出自然停顿。(4)出示课文,根据自然停顿再读一读。4.指名读,齐读。环节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理解内容,感情朗读。1.回想一下:《精卫填海》一课我们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呢?指名说,师总结出示:结合注释、同位交流、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看课文插图、遇到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2.用以上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小组长分配任务,组内合作理解每句话的意思。3.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吗?指名说。(1)预设一: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①指名说意思。②这句话出现的人物有哪些?师板书:王戎诸小儿(2)预设二:出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①多子折枝,画图理解。(强调:“折”是压弯的意思。)②竞走取之,表演理解。(强调:“走”是跑的意思。)③指名说意思。④诸儿和王戎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呢?板书:竞走取之不动⑤你看出了一个怎样的王戎?(善于思考、冷静推断)⑥指导朗读。(3)预设三:出示: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①指名说意思。②王戎为什么说“此必苦李”呢?指名回答。③师引导总结:因为李子树长在路边,结了这么多李子,路上行人来来往往,如果是甜的,早就被摘光了。④此时王戎什么心情?(非常自信)⑤指导朗读,读出王戎的自信。(4)预设四:师引:王戎说得对不对呢?刚才摘李子的小朋友呢?什么味道?可以用文中的哪句话来概括?①出示:取之,信然。②指导读出恍然大悟的心情。“之”字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师出示“之”所在的三句话: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理解本文中第一个和第三个“之”指代的是李子,第二个指代的是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四)多种方法,指导背诵师引导:这么短小的一片文言文,会背诵了吗?1.自由背诵。2.指名填空背诵。出示:王戎,尝与。看道边。诸儿,唯。人问之,答曰“,。”取之,。3.看图背诵。(五)讲述故事,感受人物形象1.指导讲故事。①师引导自由讲故事。②提出讲故事技巧:不仅要能将文言文转化为现代语言,还要能按一定顺序完整讲述,还可以补充想象故事的情节,如果再加上动作和表情,你讲的故事就更精彩了。2.创设情境讲故事。环节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六)运用方法,拓展延伸1.回顾刚才理解文言文内容的方法,指名说。2.总结出示:(1)结合课后注释;(2)同位交流;(3)联系上下文;(4)查阅资料;(5)询问老师;(6)遇到难懂的多读几遍。3.出示《曹冲称象》,运用以上方法试着理解故事内容。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1)学生自主理解故事。(2)指名说故事内容。(七)堂测练习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尽量把字写得正确美观。附:板书设计诸小儿竞走取之25.王戎不取道旁李善思、冷静、多识王戎唯戎不动学情分析1.基于识字写字四年级学生能通过课前预习,运用字典主动识字,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戎”字在书写时容易将“戈”写成“弋”,容易写错间架结构,不易把握。2.基于阅读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对如何读好文言文的停顿已经有初步了解,但根据语意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还需进一步学习。本文浅显易懂,学生通过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能够理解大部分意思,但一些难懂的字词理解还不是很到位,如“多子折枝”“走”的理解。3.基于口语交际学生能认真倾听,把握主要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但达到具体生动有一定难度。本班学生共32人,通过对学生的测试,结合上学期的学习表现,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有四分之一学生很喜欢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语文学习。班中发言比较积极的学生近一半,有的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若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发言积极,若知识有一定难度,学生发言则很少。部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比较淡溥,主动学习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其次是课堂自主学习效率不是很高,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无从下手,因而在相对时间里这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不好,影响全班的集体交流。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王戎不取道旁李》课堂教学效果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设定的教学目标有四个:1.会写“戎”字,会读“戎、诸、竞”等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针对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我们设计的评测练习包括以下内容:(一)正确认读字音,特别是“竞”字的读音。(二)按课文原文填空,考查学生背诵课文情况,巩固课文。(三)解释字词的意思,区别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中的字词意思。1.尝:2.走:3.唯:4.信然:(四)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感悟学习人物优秀品质。检测练习一旨在检查学生对生字字音掌握的情况。从实际情况来看,全班32个学生,全部选择正确,正确率达100%。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生字读音的指导是有效果的。检测练习二是为了检验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正确率达到了96.6%,有1个学生把“竞”字写错了。可见学生能够熟练背诵、正确书写。检测练习三旨在检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这一题的正确率达到了100%,可见学生对注释的字词掌握很好。检测练习四中检测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从检测的效果来看,学生能够写出“善于思考”、“聪明智慧”等词。可见,学生对人物的感受是比较深刻的。总的看来,这堂课达到了这样的效果:(一)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评测内容的设计都是针对教学目标而设定的,每一题的正确率都在优秀等级以上,由此可见,教学所预设的教学目标,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二)学生的语文能力明显增强。从评测练习可以看出,学生无论是对生字字形的掌握,还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重点词语的领悟,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很好地培养。(三)“背诵课文”的核心目标得到了体现。通过评测练习,可以清楚地看出学生已经熟练背诵课文,并能正确书写。《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篇小古文,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撰写,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王戎不取道旁李》被安排在了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开篇。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历史传说故事”,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故事”。课文非常简短,只有49字,叙事完整,生动有趣。课文第一句话交代了主人公王戎的年龄(戎七岁),以及事情的发生(尝与诸小儿游),接着讲了事情的发展(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之,惟戎不动),再讲故事的高潮(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最后讲了故事的结尾(取之,信然。)这篇课文课后有五条注释,第一条是对王戎的介绍,后四条是对文中难理解的字以及重点字的注释。如果让学生多诵读几遍根据注释能够大致了解意思,但是对于个别地方需要老师进行精讲点拨,如多音字“折”的读音,三个“之”的不同含义,以及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课后有三个要求认识的字,五个要求会写的字。要求认识的字中“诸”的意思,要求会写的字“戎”的字形是难点,教学时应该强调和“戒”的区别。课后习题有三道。一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道题目的是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中年级的目标“学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而设计的。第二道题目是“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让学生整体上、大致了解古诗文的意思,而不要纠结于某个字、某个词的意思,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读懂古诗文的能力。第三题是“说说为什么树在路旁而多子,此必苦李”。这句话有着很高的思维含量,是学生锻炼思维、培养语用能力的好素材。在设计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逆向思维,如“若甘,……”将思维的训练和语言文字的应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学这课,可以先让学生采用自由读、同桌对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师生对读,让学生熟读成诵。然后让学生尝试着根据注释来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老师不串讲意思,只对难点、易混点做必要的点拨。在学生基本上读懂了意思的基础上开展序列的说话和思维练习,如“诸儿竞走取之”会说些什么,“此必苦李”会怎样,诸儿尝过李子后会对王戎说什么等等,并且引导学生尽量用文言文来说。这样就将课后作业融入进了学习过程之中,达到无痕教育。讲故事和积累背诵环节,为了避免学生的畏难情绪,要注意给学生搭建脚手架,让学生有层次地学习,逐步背诵。如看着板书、借助插图讲故事,镂空的字数逐渐增多背诵等等。感悟人物形象这项教学内容,建议老师不要用演绎法,王戎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最后用归纳法,让学生找出诸小儿和王戎的不同表现,让学生演一演诸小儿,再组织学生评价演,评价的过程中体会诸小儿的形象。对于王戎的形象感悟,可以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王戎不取道旁李》评测练习一、给句子中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0分)1.王戎七岁,尝(cángcháng)与诸小儿游。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zhǔzhū)儿竞(jìnjìng)走取之,唯戎不动。二、按课文原文填空,注意把字写工整美观。(30分)王戎,尝与游。看道边李树。诸儿,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此必。”取之,信然。三、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20分)1.尝:2.走:3.唯:4.信然:四、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0分)《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反思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学生之前对文言文的题材已经有所了解,因此也不会有太大的畏难情绪。依据本单元学习目标的要求,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上。一是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习惯和能力;二是建立学生复述课文的意识,为后面文章的学习和复述做好铺垫。成功之处:本课教学难点在于理解王戎的分析,形成对王戎的人物形象的感知。教学时,我按照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展开学习,通过自由读、听范读、指名读等,结合学生互评,让学生把文章读熟读通,同时在读中帮助理解,结合注释,理解文意,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句疏通,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既把握了文意,又建立了复述的意识。在难点的解决上,主要是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对比分析,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带入体会,理解王戎的分析,得出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印象。过程全面,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在教学设计上,化繁为简,条理清晰,激发兴趣。归纳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以致用;设计形象新颖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创设情境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之处:反思这节课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第一个环节——朗读,朗读形式不够多样,学生读的较少,朗读的作用和意义也没有完全发挥;其二在于课文的讲解上,讲解过程中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不够,学生不够入情入境,在读上感受到的文言文的趣味不够;再次,教学不够生动,过于追求全面,忽视了学生的天性和感受。这是一篇以孩子为主人公的文章,故事还是发生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以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述他们玩耍中的发现,结合文章,得出结论等等。教学建议:一堂好课,不必滴水不漏,应留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没有遐想与深思,没有遐想与深思,也就少有个性与创新,有时留下空间就是留下期待,留下余韵,留下创造。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方法与知识能力并重,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时间不够,学生对文言文的诵读不够,指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就更好了,需要在阅读上多加练习,在读中感悟。《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标分析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当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语文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