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仓具视与日本倒幕维新运动_第1页
岩仓具视与日本倒幕维新运动_第2页
岩仓具视与日本倒幕维新运动_第3页
岩仓具视与日本倒幕维新运动_第4页
岩仓具视与日本倒幕维新运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岩仓具视与日本倒幕维新运动

岩仓义彦是日本倒木维新运动中改革派的著名领袖。岩仓所代表的政治势力同下级武士改革派结成了牢固的政治联盟。他们活跃在朝廷与倒幕阵营之间,巧妙地维系着朝廷与倒幕阵营的政治联系,起到了任何阶层都不能代替的历史作用。对于这样一个从封建贵族分化出来的资产阶级改革家,史家们持有不同的评论。有的强调岩仓的保守性,有的又夸大其进步性。①1本文拟通过岩仓从封建贵族演变为资产阶级政治家过程的叙述,力图对岩仓的历史作用作出较为公正的评价。本文亦试图提出和论证这样一个观点,即在倒幕维新运动中如果没有改革派公卿同下级武士改革派这两个阶层的联盟,那么这场变革日本社会性质和决定日本历史命运的明治维新运动,将不能取得成功。岩仓的“列参运动”岩仓具视是以坚定的保皇主义者走上政治舞台的。他怀着内奉皇权、外拒列强的志愿投身于尊王攘夷运动。后来经过“公武合体”,②2进而转为主张武力讨幕。应该指出,岩仓参加倒幕的动机,并非由于自觉反对阻碍社会发展的封建制度,而是出于对幕府专制所导致的皇权旁落状况的强烈不满,他的最终目的是要夺回天皇大权,实现所谓“王政复古”。岩仓的主张客观上与其他阶层力主倒幕的大目标相一致,适应了幕末社会斗争形势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岩仓具视,1825年10月26日生于京都,是京都下级公卿中纳言堀川康亲的次子。1838年十四岁时过继给参议兼右近卫权中将正三位岩仓具庆为养子,改名为岩仓具视。岩仓自幼好文,兼习武技,夙感王室衰落,愤慨幕府不尊圣命。在前宰相中将岩仓具集的影响下,岩仓十六岁时就立志“王政复古”。维护皇权,成了岩仓的毕生信念。③31853年1月,岩仓投靠“五摄家”④4之一的鹰司政通后,经常获悉朝政内幕,蒙受了上层政治生活的薰陶。同年12月29日,岩仓针对美国培理率舰来浦贺威逼日本开国一事,提出了扩大学习院培养文武人才的建议,颇受鹰司赏识,曾赞誉他:“胆识过人,口如悬河,必成大器”。⑤5翌年,经鹰司推荐,不满三十岁的岩仓担任了宫廷侍从。1857年12月,岩仓又兼任宫廷近习,从此登上全国性的政治舞台。⑥岩仓步入政治生涯的年代,由于腐朽的幕府统治与欧美列强的侵扰,日本社会危机四伏。继1853年之后,1854年培理再次率舰队到日本逼迫开国。幕府在美国炮舰政策面前,虽然也讲“若终由彼方挑起战争,则我方亦应以小船对付,速决胜负。”但实际上却执行着“切勿酿成战争”的路线。⑦6在任命与美国谈判官吏时,事先就把接受培理的条件,作为会谈的方针。1854至1856年,幕府先后同美、英、荷等国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在全国激起了尊王攘夷的新浪潮。攘夷浪潮的兴起,在公卿贵族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久我建通、万里小路、广桥光成、东坊城聪长等朝廷公卿,曾专程访问江户幕府老中⑧7堀田正睦,提出不能同意美国的要求,但被拒绝。⑨5极力倡导攘夷论的公卿三条实万认为,缔结日美条约乃是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幕府无权独断专行,外交事宜应经朝议,最后由天皇发布敕谕。三条的意见受到近卫忠熙、鹰司辅熙等公卿的赞同,入道尊融亲王也加入了尊攘论者的行列。岩仓当时虽然只是宫廷的侍从兼近习,但他利用靠近天皇,容易了解政治消息的便利条件,在公卿贵族中积极进行阻止朝廷授权幕府签约的活动。1858年4月24日傍晚,岩仓紧急拜会久我建通,提议火速发动“列参”,自己愿为此而献身。久我深被岩仓的壮举所感动,立即召集中山忠能、三条实爱、大原重德密议,一致赞成岩仓的提议,并责成岩仓、大原二人连夜串通各家公卿,不顾朝廷的禁令,约定次日正午众多公家列集参候。4月25日,八十八名公卿在权大纳言中山忠能起草的阻止幕府签约的谏疏上签名。其中包括岩仓具视的父亲具庆。天皇在众多公卿的压力面前,自然不能轻易批准幕府签约。5月9日,久我、广桥等公卿便把天皇的敕谕面交了幕府老中堀田正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列参运动”。通过这次运动,三十四岁的岩仓具视在维护皇权,抵制幕府方面表现得很坚决,故而一跃成为公卿贵族的著名领袖。幕府的行径虽然受到朝廷以及公卿贵族中改革派的抵制,可是它更屈服于列强的武力。大老⑩8井伊直弼不顾朝廷与广大民众的反对,于1858年又擅自与美、英、荷、俄、法等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幕府的倒行逆施,越来越激起广大爱国志士的反抗。井伊的疯狂镇压,不但没有熄灭反而更加点燃了反幕的烈火。1860年3月24日水户、萨摩藩反幕志士暗杀了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列参运动”后的岩仓,颇受朝廷重用,皇权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维护皇权,抵制幕府几乎成为他一切行动的出发点。这时的岩仓与大原重德结为密友。他们同属激进的尊攘派,共同为反对幕府签约而奔忙于京都和大阪,力图实现朝廷自主外交。这正是岩仓在“列参”两天后所写《神州万岁坚策》中的主要内容。但是,几年的活动,收效甚少,内忧外患,有增无减。岩仓陷入了痛苦而审慎的思考之中。和宫东南角的岩仓与岩仓运动井伊被杀后,朝廷与幕府之间,呈现了暂时的相对均衡状态。“公武合体”论的兴起,就是统治阶级内部这种均衡状态的必然产物。主张公武合体的人们,各有不同的目的和动机,他们分别来自朝廷公卿、幕府官员以及某些藩主。岩仓认为,日本内外交困的根源在于内部分裂、对立,只有从调整内部入手,才能排除外来的欺辱,而调整内部的良策就是“公武合体”。岩仓主张公武合体的目的是发展朝廷势力,进而实现王政复古。岩仓并没有改变他的皇权主义立场,只是把公武合体作为实现王政复古的“应变”措施。幕府中的公武合体论者,则抱有完全不同的目的。他们基于幕府统治日益衰弱,企图借助皇权摆脱困境,以便巩固幕府的统治。真是同床异梦,各藏杀机。“和宫(孝明天皇之妹)下嫁”,是“公武合体”培育出的唯一花朵。岩仓曾亲手把这枝花朵从京都送到江户。1860年,幕府大老派家臣长野主膳同朝廷关白九条尚忠秘洽,奏请皇妹和宫下嫁将军德川家茂为妻,实行政治性联姻,以缓和幕府和朝廷的矛盾。当时和宫已同有栖川宫炽仁亲王订立婚约,不宜更改。幕府老中安滕信正又通过幕府派驻京都的代表酒井忠义继续同九条密谋,并把老中联署的书翰上奏天皇,强调“联婚一事,首先可使国内人心一致,于防御方面亦可渐有严格之守备”。119这时,朝廷上下纷纷反对和宫下嫁幕府,认为“和宫下嫁”意味着朝廷对幕府的妥协,天皇顿然失措。8月6日天皇单独召见岩仓,询问对策,岩仓独表赞同。他认为皇妹下嫁幕府有利于稳定国内形势,增强朝廷实力。天皇采纳了岩仓的建议,并令其护送和宫下嫁幕府。“和宫下嫁”事件,引起尊攘派的强烈不满,他们对岩仓从激进的尊攘派倒向公武合体很不理解,斥责岩仓和千种有文、久我建通、富小路敬直四人为“四奸”,其罪状是勾结幕府、出卖朝廷。岩仓于1862年被迫辞去左近卫权中将官职,剃发蛰居京都郊外的采邑岩仓村,直到1867年底被赦免。应当指出,在两大营垒激烈对立的形势面前,倒幕运动正向纵深发展的紧要关头,岩仓极力主张公武合体,支持和宫下嫁,起了极为恶劣的作用,表现了他在对幕府的态度上的妥协与动摇。蛰居的五年里,岩仓虽然过着幽囚生活,但从未停止过问政事。在此期间,他有幸广泛结交了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坂本龙马等倒幕派志士,秘密开展王政复古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岩仓清算了公武合体的政治路线,认识到不打倒幕府,就不可能实现王政复古。这是他转向倒幕派的重要思想基础。当他获得新的认识之后,便立刻全神贯注于未来的斗争。1210从此岩仓以及他所代表的改革派公卿便与下级武士改革派结成牢固的政治联盟,在倒幕维新运动中充分显示了它的威力。岩仓的改革幕政1863年,幕府在京都策动了一次宫廷政变。形势发生了不利于尊攘派的急剧变化,三条实美等七名改革派公卿以及长州藩尊攘派的志士,均被逐出京都。这样一来,幕府与长州藩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在这种形势下,已转向倒幕派的岩仓为了推动倒幕运动的发展,对幕府发动了政治攻势。1864年岩仓编录了幕末许多著名爱国志士的诗歌,题名《都气能雄久志》,岩仓借助这些人的诗歌,充分表达了忠君爱国的悲愤心情。1311岩仓蛰居的后期,在全国倒幕运动急剧发展的浪潮中,他的武力讨幕思想趋于成熟,并开始从一个封建贵族向资产阶级改革派转化。1866年,封建幕府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物价飞涨,沉重的军费负担,从大阪到江户不断发生以农民、手工业工人为主体的反幕斗争。幕府发动的征讨长州战争的失利,促成了萨摩藩与长州藩结成讨幕联盟,进而在西南强藩中实现了更为广泛的联合。蛰居中的岩仓极力传播强藩联合取胜的武力讨幕思想,对激发爱国志士奋起讨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水户藩小林彦林郎曾称赞:只要三条实美和岩仓具视共同协力,国家大事必成。岩仓通过小林又结交了萨摩藩的井上石见,井上也深为岩仓的精辟见解所打动。岩仓很快成为倒幕派颇有声望的重要人物,连坂本龙马也成了他的赞助者。从“四奸”之一,一跃而为倒幕派志士的领袖,其原因在于岩仓在此期间,经常分析形势,阐述自己的政治见解,广泛结交了新的有识之士。最能洗刷“四奸”恶名的著作,应首推1865年岩仓所写的《丛里鸣虫》及其续编。《丛里鸣虫》是岩仓解释1862年为大原重德奉敕东下而草拟的《三事策》草成的。当时,岩仓尚在朝廷任职,大原重德奉命为敕使,前往江户传达改革幕政的旨意,岛津久光随同东下。改革幕政的纲领共有三条:(1)将军进京议定国事;(2)以沿海五大藩——萨摩、长州、土佐、仙台、加贺的藩主为五大老,采取措施防御夷狄;(3)任命德川庆喜和松平庆永为将军的监护人和犬老。这个《三事策》是根据萨摩、长州两藩的要求和岩仓的建议制定的。孝明天皇改革幕政的目的是达到“皇国和谐一致,万民一心一德,共同致力于攘夷”,“毫无排除德川于事外之用意”,强调“与关东合为一体,以抗蛮夷”。1412岩仓的《丛里鸣虫》,通过解释《三事策》,系统地表述了他的政治主张,进一步阐发了“王政复古”的思想。岩仓认为萨长二藩的联合,如龙似虎,是讨幕必胜的可靠保证。岩仓的《丛里鸣虫》,可以说是他经过三年蛰居生活后所写的一部政治宣言。《丛里鸣虫》续编,断然提出了依靠萨摩藩和长州藩的军事力量,促进各藩联合,废除幕府的鲜明主张。1513继《丛里鸣虫》正续编之后,岩仓又撰写了《全国联合策》,主张天皇统一政令,以朝廷为中心实行国政一元化的国家体制。16141866年还撰写《极秘语》,主张废除将军制,依靠萨、长两藩武力,实现王政复古。17岩仓把撰写好的《丛里鸣虫》,通过井上转给大久保利通、小松带刀等倒幕派领袖,听取意见,以期引起共鸣。1867年,倒幕派领袖们,觉察到保守而趋于反动的孝明天皇已成为倒幕维新的阻力,若不搬倒这块“玉”,很难实现王政复古。有的史家记述就是这个岩仓具视,当机立断,使用了暗杀手段,毒死了孝明天皇。暂不论孝明天皇是否被毒死,但从总的形势分析,孝明天皇之死确实使形势发生了有利于倒幕派的根本转变。孝明天皇死后,年仅十四岁的第二皇子明治天皇继位。在幕末混乱局面下,“幼冲天子”登位,有利于倒幕派挟天子以令诸侯,共同打倒幕府,从而加速了王政复古的步伐。1867年11月8日岩仓等公卿借用天皇名义发出“讨幕密敕”,由于泄露了消息,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将计就计,向朝廷请求“奉还大政”。在幕府的烟幕面前,少数动摇分子认为倒幕任务已经完成,企图结束讨幕运动。然而足智多谋的岩仓及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等人识破了幕府的诡计,决定1868年1月3日发动政变,颁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可是“政变决不是倒幕的终局,而是真正的序幕”,倒幕派领袖“他们始终想诉诸内战,来夺取政权,把灌注在政变上的热诚,再灌注在准备起兵上”。18果然,在当天晚上的小御所会议上,决定德川庆喜“辞官纳地”,一场内战势在必行。在这个三职会议上,作为改革派公卿首领的岩仓,力驳以山内容堂和松平庆永为首的保守派诬指“政变”是“三、四个公卿”“虚拥幼年的天皇私自专权”19的论调,坚决主张德川庆喜必须辞去官职,交还土地给天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摧毁幕府的政治与经济实力,从而揭穿了庆喜只交还大政空名的骗术。大久保对岩仓的主张表示坚决赞同。双方经过争斗,最后决定庆喜“辞官纳地”,倒幕运动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岩仓的努力,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岩仓提出“废藩置县”的政治体制背景和主要特征讨幕运动的胜利,显示了以下级武士改革派和改革派公卿为代表的广泛倒幕统一战线的威力。这个政治联盟并没有因为幕府的垮台而瓦解,相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岩仓又同下级武士改革派一道继续发展和壮大了这个联盟。只是这个联盟的共同基础已从过去的“尊王攘夷”、“倒幕维新”,进而发展成为实现“富国强兵”和“与万邦对峙”,以便推进日本资本主义近代化。在明治初年,这两个口号最富有吸引力,最能够被一切爱国的政治势力所接受。随着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岩仓的政治观发生了重大变化。他已不单纯是一个皇权主义政治家,而是上述两个口号的积极倡导者之一。作为一个民族主义的爱国主义者的岩仓,在明治政权建立后,之所以又能顺应时代潮流而前进,是由于他从加强皇权和增强国力出发,觉得应该振兴日本经济,改变日本落后的状况。随着文明开化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出使欧美考察,岩仓才逐步增强了变封建的日本为资本主义日本的自觉性,从而他才能够同明治政府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人一起,领导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富国强兵”、“与万邦对峙”这两个口号,体现了当时日本民族的愿望。岩仓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加强中央集权。1869年身居大纳言要职的岩仓提出了《建国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实际上成了明治政府初年的施政方针。他特别强调一切权力统归天皇制政府,改藩制为郡县,全国“民治之规章”、“财源”、“兵制”、“刑罚及人民诉讼之法”以及教育等都必须隶属于天皇制政府各省统辖。2015明治政府建立伊始,虽然废除了幕府制,但各藩仍握有大权,实际上日本还处在封建割据状态。岩仓提出的《建国策》要求政权、兵权、财权、立法权等各种权力统统集权中央,这对于扫除列藩的分权局面,瓦解封建幕藩体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与封建割据相比,无疑是历史的一个进步。但在军阀、贵族手中则不可避免地形成寡头专制,残暴压迫人民,甚至妨碍资产阶级民主,成为军国主义、法西斯的支柱。当时岩仓曾召见参议木户孝允,共议新政。木户提出两大急务:(1)派遣使节到朝鲜,促其朝贡;(2)要明确大义名分,各藩主应将版图和户籍献给朝廷,即“版籍奉还”。在这之前,木户的建议已得到参议大久保利通的赞同,他们曾分别对各自的旧藩主进行说服工作,争取强藩带头奉还版籍。岩仓对木户的第一条建议暂且搁置不论,而把第二条建议视为当务之急。2115尽快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符合日本实现近代化的客观需要。“版籍奉还”后,旧的封建领主制并没有彻底废除。岩仓认为,必须依靠强藩势力,由他们带头实行改革。1871年岩仓作为敕使,同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一起赴萨摩、长州两藩。岩仓抱着集权中央的目的,在萨摩、长州藩中进行说服,并宣读“废藩置县”的敕书。由于岩仓等人的努力,取得了强藩对“废藩置县”的支持,并由萨摩、长州、土佐藩的藩兵组成亲兵,做为确保“废藩置县”顺利进行的武力后盾。1871年明治天皇宣布“废藩置县”诏书,并命令藩知事一律解职,留住东京。这就实现了岩仓令旧藩主“定居辇下”的设想。为了保证这项改革的顺利进行,明治政府决定保障藩知事的华族身份和家禄。这样一来,在日本终于建立起一个近代府县制政治体制。要想实现“富国强兵”、“与万邦对峙”的基本国策,岩仓认为还必须“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制定国家经纶之根本”。2216此时身为外务大臣的岩仓在1871年同外务大辅寺岛宗则、外务少辅山口尚芳等联名,通过太政大臣三条实美提出派遣赴欧美使节团的建议。岩仓的建议被采纳。1871年11月20日,岩仓被任命为右大臣,并任使节团的特命全权大使,参议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为全权副使,率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岩仓使团出使欧美各国,使明治当权者大开眼界,推动他们相继转化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家。这次欧美之行,对于促进日本实现近代化起了巨大作用。在一年又九个月中,岩仓不顾身患疾病,先后对欧美十几个国家进行了访问和考察,被欧美资本主义的新鲜事物所深深吸引。1873年9月13日回到东京。岩仓使团回国后,积极主张“内治优先”。岩仓认为,日本目前的状况是“国基不坚固”,“政治不完备”。2317解决办法是“努力整治政治,使民力臻于雄厚”。2417他们看到欧美各国虽然社会历史条件不同,但都十分重视发展经济。岩仓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印象最为深刻。他决心以英国为榜样,加速日本经济的近代化。在出访中,他又十分敬慕俄国和德国显赫的皇威,对各国皇室贵族地位和待遇问题尤为关注,并决心以普鲁士为模式,结合日本国情,改革日本的政体,把日本政治体制纳入皇权专制主义的轨道。岩仓的宪政改革如果说岩仓在经济改革问题上属于激进派,那么他在政治改革问题上则倾向于保守主义。一个公卿,能够在冲击封建羁绊、促进日本资本主义化的斗争中做出重要贡献,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他毕竟不能完全摆脱传统观念的局限。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前夕,明治政府巩固了自己的统治,经济改革也取得了进展。但是,正当日本进入政治体制改革时,岩仓身上的保守观念暴露无遗。从此,在岩仓的政治生活中开始了由上升线到下降线的转折。岩仓政治观和经济观上的这种相背性,恰好反映了日本社会改革中的复杂性。在岩仓的思想中,混杂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因素,尽管在不同问题上各有不同的比重。这种两重性的情况,并非岩仓一个人所独有,在日本近代的政治家中似乎是一个带普遍性的共同特征。岩仓在宪政观上所表现出来的封建保守因素,无非是他自幼形成的皇权主义合乎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可以说岩仓的宪政观严重阻碍了日本近代政治体制的民主化。岩仓政治主张的核心,是上定君权,下限民权。在自由民权运动蓬勃兴起时期,担任右大臣的岩仓对自由党党纲中倡导民权,利用民权限制君权的民主主义思想,十分恐惧。他曾上书太政大臣三条实美和左大臣有栖川宫炽仁亲王,要对来自民间的要求,采取妥善对策。他建议朝廷速定开设国会的期限,以日本国体为本起草宪法。岩仓宪政观中的要害,是舍弃欧美各先进国家的民主共和主义,极力鼓吹君主专制主义。不幸的是岩仓的建议得到了明治当权者的赞同,并成了日本宪政改革的指导思想。岩仓早在1869年提出的《政体建定》中就系统地阐明过“定君限民”论。他认为,日本的“国体”,应是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天子在上,诸臣在下,君臣之道,上下之分,万古不易。”2518政体的确立,必须充分适应“君主制”基本国体的总要求。随着资产阶级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文明开化”思想的广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和宪政观在日本不断深入人心。可是在1870年岩仓又提出《明确国体,确立政体》的意见书,再次强调“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是施政的基础。26191881年,岩仓坚决主张以普鲁士宪法为楷模来草拟日本宪法,并否决了元老院参照欧美各国宪法而草拟的宪法草案。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设国会,制定宪法,扩大民权的呼声日益高涨,形成了对明治政府的威胁。天皇命令政府参议上奏宪法意见,明治官僚立即分裂成两派。伊藤博文、岩仓具视等为一派,持渐进论;大隈重信等为另一派,主张立即开设国会,制定宪法。1881年(明治十四年)的政变,岩仓与伊藤博文把大隈及其追随者驱出明治政府。大隈等人并不甘心,他们联合了在“征韩论”政争中下台的板垣退助,形成政府的反对派,并组织了近代资产阶级的在野政党(“民党”),继续同政府较量。27191881年政变后,天皇于同年10月12日发布诏书,宣告1890年开设国会,由天皇主持制定宪法,即“钦定宪法”。这份诏书,是经伊藤博文策划,由岩仓的宪法学教师内阁书记官井上毅起草的。岩仓等人企图通过这份诏书,消除统治者内部的纷争,平息日益高涨的自由民权运动。上述诏书颁布后,岩仓对制定宪法提出了如下原则:(1)由天皇制定日本国宪法,然后向国民颁布,反对“民定宪法”。(2)明确规定天皇对国家的统治权,议会的权力缩小到最低限度。(3)否定政党内阁制。(4)实行大臣独立责任制。这些原则如若贯彻,就使日本宪法带上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1889年颁布的《明治宪法》,其主要内容均来源于此。1882年12月7日,岩仓在他最后一份致天皇制政府的意见书中,提出了“府县会中止论”,主张停止府县会(即地方议会)。他认为不这样就会危及天皇的统治,打开天皇权力下移的大门。281883年7月20日岩仓病逝后,天皇追赠他正一位太政大臣最高官位。岩仓在宪政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来自他根深蒂固的皇权观念。君有君道,父有父道,臣尽忠,子尽孝;尊卑贵贱犹如天地日月不可移等“朱子学”的教义,2920幼年的岩仓就信奉为座右铭。他终身为皇室效忠效力,得到的是皇封皇禄。他一生的命运,确实同皇权联结在一起。正是皇权保障他的利益,使得一个旧时公卿能够成为享有特权的显赫人物,并转化为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当然,也正是由于皇权才使他失去了晚年的政治光彩。岩仓煞费苦心为皇室效忠之事,数不胜数。除上面叙及的言行外,又如1882年2月,他曾向明治政府提出过建立皇室财产的建议,声称这是为了“巩固皇室之基础,以期在今天防止千秋万载之后大权发生动摇之弊。”⑩8可见岩仓为皇室考虑得多么周到,多么久远。根据岩仓的建议,使得天皇成了全国最大的地主和资本家,巩固和加强了天皇制的经济基础。为了维护皇权,自然也要维护天皇制统治的阶级基础的利益。岩仓在欧美考察期间,对英国政府采取优厚条件妥善安置贵族的一系列措施,感到极大的兴趣,他认为这样做可以协调和缓和上层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是关乎天皇地位能否巩固的大事。武士作为一个阶级已在维新改革中被消灭,但他们的上层人物迅速转化为华族、大军阀、大财阀和大官僚。这些人都是天皇统治的重要支柱,因此天皇及其政府必须充分照顾他们的利益,满足他们的要求。岩仓凭借他老练的政治经验,清醒地看到这一点,回国以后极积支持创立日本的华族会馆。1876年1月5日华族会馆正式建立。1877年10月7日又创立华族学校,取名学习院。此外,对士族也实行保护政策,在宫内省设劝业院,帮助士族谋生,以求“官民协调”,以便巩固天皇制政府的统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