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治胃脘痛的研究进展_第1页
中医辨治胃脘痛的研究进展_第2页
中医辨治胃脘痛的研究进展_第3页
中医辨治胃脘痛的研究进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辨治胃脘痛的研究进展

背痛也称为背痛,临床症状以背痛为主。疼痛与腰痛有关,甚至恶心、呕吐、吞酸、头晕、大便松弛、出血、止血等症状。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论述较多,但常把胃痛证误称为心痛证,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总结,后世医家予以二者明确的区分,如《医学正传》云:“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乎心也。”胃脘痛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男女老幼皆可罹患,以中青年居多,且男性多于女性,体力劳动者多于脑力劳动者,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结合现代医学,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当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时,均可参照胃脘痛辨证治疗。如何有效的防治本病引起了中、西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1胃不和则胃也不和胃胃脘痛的发生,主要由于情志失调,伤肝犯胃;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脾胃虚寒;外感寒邪,内客于胃等导致胃失和降、气机不利、胃失濡养而发生胃脘痛的一系列证候。其病变脏腑主要在胃,但与肝脾关系密切,胆肾也与之相关。若久病入络,瘀血阻滞胃络,络脉损伤,则会出现吐血、便血等症。2瘀血阻三、热,耗血消滞中医学将胃脘痛辨证分为虚实两类,且以实证居多。久病常出现由实转虚、因虚致实,故常虚实夹杂;由寒化热,寒热错杂;因气滞而血瘀所致;也可由瘀血阻遏气机而气滞发病。其气滞、热郁、湿阻、血瘀、寒邪、食滞等属实证,当以祛邪为急;而脾胃虚寒、胃阴亏虚、阳虚欲脱者属虚证,当以培本、救脱为先;虚实夹杂者,又应邪正兼顾。治疗应权衡虚实、寒热、缓急而灵活运用。病情严重者,应配合西医疗法,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2.1和胃痛苦的治疗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按喜暖,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舌苔白,脉细。治宜温中健脾、和胃止痛,常选用百合、乌药、黄芪、党参、炒白术、当归、砂仁、甘草、香附、高良姜等治疗。若泛吐清水多者,可加制半夏、陈皮、茯苓等以化饮降逆;若有腹部坠胀、小便频而清、大便后脱肛、形体消瘦等脾气下陷者,酌加升麻、柴胡等调补脾胃、升阳益气;若兼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形寒肢冷等肾阳虚者,可酌加附子、肉桂、巴戟天、仙茅等助肾阳以温脾和胃;若外寒客胃致痛者,可酌加苏梗、桂枝、陈皮等辛温疏散之品,并注意保暖,外寒祛则胃痛自除;若兼食滞者,加鸡内金、焦三仙、槟榔、炒莱菔子等消导除胀之品,并注意调整饮食习惯,可收良效。2.2疏肝理气之和胃胃脘胀满,攻撑作痛,痛连胁背,嗳气频作,大便不畅,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常选用百合、乌药、柴胡、香附、郁金、白芍、甘草、炒枳壳、青皮、陈皮、当归、蒲公英、川楝子、醋延胡索等治疗。此型慎用香燥之品,临床上若见肝火旺或舌质转红者,则理气药宜少用,并酌加牡丹皮、黄芩等清泄肝热之品。2.3疏肝泄火,和胃痛苦胃脘灼热,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苦口干,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此乃肝郁日久化火,火邪犯胃所致。治宜疏肝泄火、和胃止痛,常选用牡丹皮、栀子、黄芩、黄连、吴茱萸等治疗。此型更须避用香燥之品,“忌刚用柔”。如痛势已缓,肝脾未调者,可用逍遥散加减,疏肝养血、健脾和胃,以收肝脾双调之效。2.4泻热除湿,化湿以治胃胃脘胀痛痞闷,嘈杂灼热,口干口苦,渴不欲饮,纳呆恶心,吞酸吐酸,苔黄腻,脉滑数。此乃胃脘填塞,脾气不运,寒遏化热,湿热中阻之候。治宜清热化湿、理气和胃,常选用苍术、茯苓、黄连、黄芩、川厚朴、炒枳壳、藿香、佩兰、薏苡仁等治疗,并加用瓦楞子、乌贼骨抑酸和胃。若寒热互结,干噫食臭,心下痞硬者,可用制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党参、炙甘草、大枣等辛开苦降、寒温并用、阴阳并调,以达到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之功效。2.5胃痛案,胃热伤阴也以和胃胃痛隐隐,灼热不适,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心烦口干,大便干燥,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净或光剥,脉细数。此乃胃痛日久,郁热伤阴,阴虚津伤,胃络失于濡养所致。治宜滋阴润胃、和中止痛,常选用沙参、麦冬、玉竹、石斛、天花粉、白扁豆、莲子肉、白芍、乌梅、甘草等治疗,并酌加川楝子、佛手、白豆蔻理气和胃、静中寓动。若日久肝肾阴虚,酌加山茱萸、元参、牡丹皮等滋补肝肾。2.6清胃清胃,以苦中之法治疗胃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食后加剧,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常选用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姜黄、郁金、莪术、三棱、五灵脂、蒲黄等治疗。若血瘀胃痛伴见吐血、黑便时,当辨虚实寒热而治之:若肝火犯胃,吐血鲜红或紫暗,口苦胁痛,心烦易怒,寐少多梦,舌质红绛,脉弦数,当以泻肝清胃、凉血止血为主,选用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黄、车前子、泽泻、郁金、炒枳壳、藕节、旱莲草、茜草炭、大小蓟等治疗;若气虚血溢,症见吐血绵绵不止,血色暗淡,时轻时重,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当以健脾养心、益气摄血为主,选用黄芪、党参、炒白术、炙甘草、当归、龙眼肉、茯神、炒枣仁、广木香等治疗,并酌加仙鹤草、乌贼骨、白及、炮姜炭、三七粉(冲服)等温经固涩止血。临床上若出现吐血、便血量大难止,胃痛剧烈,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为出血过多、气随血脱之危候,急当益气回阳救脱,药用干姜、制附片、炙甘草、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等治疗,并同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抢救措施,积极救治。3中药构造示胃例1患者,女,42岁,农民。2006-03-20就诊。主诉:胃部时有隐痛,伴下坠感2年,加重10d。现病史:患者近2年内时有胃部隐痛,给予对症治疗后可缓解。10d前过劳后受凉感冒,出现胃痛及腹部沉坠感,纳寐差,头晕无力,大便稀溏,面色微黄,形体消瘦,舌质淡嫩,苔白,脉细弱。查胃肠钡餐造影示:胃下垂(7cm)。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属脾胃虚寒型、中气不足。治以温中健脾、补中益气升阳、和胃止痛。方用:百合20g,乌药10g,高良姜10g,香附10g,黄芪15g,党参15g,炒白术12g,炒山药12g,当归10g,砂仁5g(打碎),升麻6g,柴胡3g,炙甘草6g。水煎服,1d1剂,分2次服。10剂后,患者胃痛大减,食量大增。上方去当归,加炒枳壳10g,继服1个月后,患者体重增加,胃痛止,头晕停,胃腹沉坠感消失,纳寐及二便可,复查胃肠钡餐造影示胃已复位。嘱患者停服中药煎剂,改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口服,以巩固疗效。例2患者,男,61岁,农民。2008-01-10就诊。主诉:胃脘痛5年,加重3个月。现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胃脘部疼痛不适,给予止痛、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后症状可缓解。近3个月来,无明显诱因下病情加重,胃腹部剧痛,如锥刺、刀割,节律性发作,食后更甚,痛有定处,胃部坚硬、拒按,泛恶吞酸,大便硬而黑,舌质紫暗、边有瘀斑,苔薄,脉弦涩。大便潜血(+++);胃肠钡餐造影示胃溃疡及胃黏膜脱垂症。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属瘀阻胃络型。治以活血化瘀、和胃调肝、理气止痛。方用:丹参15g,当归15g,桃仁6g,红花10g,姜黄10g,郁金10g,莪术10g,生大黄9g(后下),全瓜蒌15g,五灵脂10g,蒲黄10g,三七粉2g(冲服)。水煎服,1d1剂,分2次服。7剂后,大便3次/d,胃痛明显减轻,胃部坚实感基本消失,大便由黑硬转为正常。复查大便潜血(-)。上方去大黄,加乌贼骨12g、大贝母10g,继服20d,诸症悉除。4兼证治疗以通利利益为目胃脘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近年来运用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诊治本病取得了颇为显著的疗效,但复发者较多。因此,深入探讨胃脘痛的病因病机,防患于未然,是防治本病的根本措施。调摄情志,劳逸结合,食饮有节,忌食生冷肥甘、辛辣煎炸,常食低脂食物及新鲜蔬菜,禁烟忌酒,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和复发。胃脘痛的临床证候复杂,笔者结合自身临床实践体会,认为将此病分为脾胃虚寒、肝胃气滞、肝胃郁热、湿热中阻、胃阴亏虚、瘀阻胃络六个证型较为合适。而寒邪、食滞、饮停多属一时性、单纯性病证,或见于病程的某个阶段,随证加减用药,即可取得满意疗效,因而可作为兼证处理。这样既可突出主证,又能执简驭繁。对于胃脘痛的治疗,古有“通者不痛”的治痛大法,但不能狭义地理解为通下之意,应从广义上去理解运用此治法。如理气、泄热、除湿、养阴、和胃、化瘀、散寒、消食等均是治痛之法,均能起到“通”的作用。临床上,脾贵“运”而不在“补”,故治疗时应掌握补脾与运脾的关系,益气与理气并重,补中寓通,以防胃气呆滞,反碍脾运。因而治疗虚寒型胃脘痛时,要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为法;治疗胃阴亏虚型胃脘痛时,则以滋阴润胃、和中止痛治法为宜,并于方中加入佛手、川楝子等药,运转胃气、调畅枢机,既无辛燥之弊,又可理气而不伤阴。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的病机在于肝胃气机失调,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法,从调畅肝胃气机入手,以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而达到治肝可以安胃之目的。但理气药多香燥,易伤胃阴,而致胃脘痛缠绵难愈。因而笔者在本型处方中采用百合、蒲公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