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2.远看浅浅的河水,一旦涉入其中后,会发现水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许多.造成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光的直线传播 B.光发生了折射C.光发生了反射 D.某些人的幻觉3.一个最多能装1kg水的瓶子,它一定不能装下1kg的(ρ水银>ρ硫酸>ρ盐水>ρ水>ρ酒精)()A.盐水 B.酒精 C.水银 D.硫酸4.下说法中,有明显的科学性错误的是A.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这是凝华现象B.冰冻的衣服晾干是汽化现象C.吃冰棍的时候把舌头粘住了,因为舌头上的水遇冷凝固了D.霜的形成过程需要放热5.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甲图中的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乙图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C.丙图中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D.丁图中,在铁道边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6.我们在利用工具测量物理量时难免会产生误差,在测量中误差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B.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C.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D.提高自己的估读能力,使读数更准确就会消灭误差7.关于欧姆定律表达式的几种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可得,表示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时,导体的电阻增大B.由可得,表示当通过导体的电流减小时,导体的电阻增大C.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也一定增大D.由可得,表示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很容易辨别出爸爸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爸爸声音的音调不同B.蒙上双眼仅凭声音也能大致确定声源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C.文明城市要求植树种草,树木和花草既能美化城市也具有减弱噪声的作用D.古代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大地传声比空气快9.根据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10.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线,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A.ρA>ρB>ρC,ρA>ρ水 B.ρA<ρB<ρC,ρC>ρ水C.ρA<ρB<ρC,ρA>ρ水 D.ρA>ρB>ρC,ρC>ρ水11.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12.下列估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乒乓球台高约为760cm B.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200gC.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42℃ D.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4.5km/h13.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凝华C.凝固和液化D.汽化和升华14.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军同学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A.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C.实像和虚像都可能与物体等大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15.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一个装满水后的质量是320g,另一个装满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后质量是280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瓶子的质量是40g B.水的体积是280cm3C.瓶子的质量是120g D.酒精的质量是200g16.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B.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C.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逐渐变小D.“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17.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传播环节进行防治的是()A.道路两旁植树B.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C.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18.在下面四幅图中,图文相符的是()A.电动机利用图示原理制成的B.电铃是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C.发电机是利用图示原理制成的D.扬声器是把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19.一氧气瓶,瓶内气体密度为ρ,用去的氧气后,瓶内氧气的密度为()A.ρ B.ρC.ρ D.2ρ20.如图所示是烧开水时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壶嘴周围的“白气”是水蒸气B.“白气”是周围的空气液化形成的C.“白气”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壶嘴最近处没有“白气”是因为温度太高,水蒸气无法遇冷液化21.下列估算符合实际的是A.一只新铅笔的长度约10mmB.人体正常体温36℃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500kgD.人步行速度大约1.2m/s22.“吹制玻璃工艺”是用一个管子插入加热熔化后的玻璃,在室温下不停的转动和吹气,使料泡不断胀大,再使用手工工具塑造出各种造型在吹制过程中,玻璃的温度随时间而变化,下列图象最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A. B. C. D.23.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到的各种光现象,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透过树丛的光B.海市蜃楼C.手影D.水中倒影24.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C.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D.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25.如图所示实验中不是解释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A.口吹硬币跳栏杆B.用吸管吸饮料C.

向两张纸中间吹气D.用B管向A管管口上方用力吹气26.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2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能听出笛声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频率不同 D.音色不同28.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B.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C.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D.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29.下面是我们学习过的一些物理量的单位,其中错误的是()A.光年是时间的单位B.赫兹是声音频率的单位C.纳米是长度的单位D.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度等级的单位30.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冰雪消融B.雾凇簇簇C.露珠晶莹D.薄雾缥缈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cm。32.我们看到树叶是绿色的,这是因为绿色的树叶只_____绿光,(选填“吸收”或“反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_____,这说明白光是由_____混合而成的。33.小强同学到银行取款,他要想知道当时是几点了,由于人很多,银行的电子钟被挡住了。他向上看时,发现光滑如镜的天花板上倒映出电子钟的影像为,则实际的时间应是________;小张站在清澈的河水里,膝盖恰好没入水中,他看到水中的腿比他这部分的实际的腿________(选填“长了”或“短了”)。34.身高1.75m的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如果平面镜向他移动0.5m,他的像高______1.75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5.一捆铝导线,测得其横截面积是5mm2,质量是10.8kg,则这捆铝导线的体积是____________m3,长度是________m。(ρ铝=2.7×103kg/m3)36.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物体长度是_____cm。37.“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若以“山”为参照物,轻舟是______的;若以“轻舟”为参照物,山是______的.猿声是通过______传入诗人的耳朵的.38.某支体温计的示数为38℃,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去测量体温为37℃和39℃的A、B两人的体温,则测量得到A的体温可能是_____℃,B的体温可能是_____℃。39.我们能听到小鸟的叫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能分辨出黄鹂的“歌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种类的小鸟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小鸟在树木中飞翔,以小鸟为参照物,树木是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40.如图所示,两条光线会聚于a点。若在虚线框内放入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是______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__________cm.(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的厚度是______(选填“A”或“B”).

A.

B.42.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个,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像。(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5)实验时,若玻璃板放置情况如图丙所示,通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是________(选填“倾斜的”或“竖直的”),在玻璃般的另一侧白纸上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_____与A的像重合(选填“能”或“不能”)。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一列长150m的火车正在匀速行驶,一名观察者站在路基旁的一个安全位置测出整列火车通过他共用时5s,求:(1)这列火车的速度为多少?(2)如果这列火车从合肥到上海的平均速度正好等于这个速度,合肥到上海的路程450km,则火车从合肥到上海需用多少小时?(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如果火车以这个速度穿越一条长为1200m的隧道,则需要多少时间?44.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骑共享单车出行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如图所示的共享单车,其相关数据如下表:车架材料碳纤维车架材料体积/cm32500车架质量/kg4.5整车质量/kg10求碳纤维车架的密度是多少kg/m3?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C【题目详解】A.由s-t图象可知,当t=6s时,路程s=15m,即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故A正确,不合题意;B.由s-t图象可知,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则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故B正确,不合题意;C.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5m,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5m=10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根据可知,则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不相等,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2、B【解题分析】站立在河边看到河内的水深度要比实际的深度浅;这是水底反射的光线经水进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下偏折,所以看到的河内的水深度要比实际的深度浅些.3、B【分析】瓶子能装1kg的水,装其他的物质,由可知,若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则可以装下,若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不能装下。【题目详解】A.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可以装下,故A不符合题意;B.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不能装下,故B符合题意;C.水银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可以装下,故C不符合题意;D.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可以装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4、B【题目详解】A.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这是凝华现象,故A正确;B.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固态的冰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B错误;C.吃冰棍的时候把舌头粘住了,因为舌头上的水遇冷凝固了,故C正确;D.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需要放热,故D正确.故选B.5、B【题目详解】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降低噪声,故B错误,符合题意;C.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原理制成的,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铁道边安装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传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6、B【题目详解】A.测量结果不可能绝对准确,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总会有差异,这一差异就是误差,故A错误;BC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去测量长度,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正确、CD错误。故选B。7、D【题目详解】AB.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故AB错误;C.由欧姆定律知道,电阻一定,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所以,只有电阻一定时,当导体两端电压增大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才一定增大,故C错误;D.由欧姆定律知道,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故D正确。故选D。8、A【分析】(1)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2)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也不相同,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强弱也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双耳就能根据这些不同来确定声音发出的方位;(3)减弱噪声的措施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4)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题目详解】A.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故A错误,A符合题意;B.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和强弱以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我们用耳朵判断声源方位的重要基础,也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树木和花草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固体传播声音比气体快,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大地传声比空气快,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A。【题目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和减弱噪声的方法的理解,都属于基础知识。9、C【题目详解】A.由题图可知,蝙蝠的发声频率范围10000Hz-120000Hz,所以蝙蝠不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故A错误;B.由题图可知,蝙蝠的发声频率范围10000Hz-120000Hz,而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人只能听到蝙蝠发出的部分频率的声音,故B错误;C.由题图可知,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而人的发声频率范围是85Hz-1100Hz,所以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故C正确;D.15Hz的声音在人听觉频率范围之外,所以人耳是不能听到的,故D错误。故选C。10、B【题目详解】因为水的密度时1g/cm3,由图中信息可知图像B是水;根据可知质量相同时,体积小的密度大,所以。故选B。【题目点拨】由m-V图像辨别物体密度大小时,可以控制质量或者体积不变,结合密度公式进行分析。11、D【题目详解】AB.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靠近景物,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远离景物,故AB错误.CD.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用照相机给景物照相时,景物离镜头的距离u和镜头焦距f的关系是u>2f.在胶片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D正确;12、D【题目详解】A.乒乓球台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6g,故B不符合实际;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是1.2×3.6m/s≈4.5km/h,故D符合实际。故选D。13、B【题目详解】北方的冬天气温比较低,水结成冰,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华,故选B.14、B【题目详解】A.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所成的像叫虚像,所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A正确,不合题意;B.虚像是正立的,不存在倒立,B错误,符合题意;C.凸透镜成像中,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体与实像大小相等;而平面镜成像中所成的虚像,与物体也是等大;所以实像和虚像都可能与物体等大;C正确,不合题意;D.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15、C【题目详解】由题知,两个瓶子完全相同,一个装满水后的质量是m1=320g,另一个装满酒精后的质量是m2=280g,设瓶子的容积为V,质量为m瓶,且酒精密度;则有:;即;联立①②解得:;即水和酒精的体积都为200cm3;则酒精的质量:.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6、A【题目详解】A.“身影”是鸟在玻璃幕墙成的像,根据物像等大,“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符合题意.B.物像到玻璃幕墙等距,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靠近幕墙.不符合题意.C.根据物像大小相等,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大小等于小鸟大小,不会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D.根据物像到玻璃幕墙等距,“身影”到幕墙的距离等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不符合题意.17、A【题目详解】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A属于从噪声的传播环节进行防治的;B和C属于从噪声的声源处进行防治的;D属于从噪声的人耳处减弱.故选A18、B【解题分析】A.图中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利用图示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B.图中的电铃主要工作部分是电磁铁,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故B正确;C.图演示的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电动机是利用图示原理制成的,故C错误;D.如图的扬声器工作时,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故D错误;故选B。点睛:注意分清楚研究电磁感应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力的两个实验,两个实验从图看很相似,容易混淆,区分的方法是,有电源的是研究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力的实验,有灵敏电流计的是研究电磁感应的实验。19、C【题目详解】设这氧气瓶内氧气质量是,这些氧气的体积是,用去的氧气后,剩余氧气的质量是,氧气瓶里氧气的体积不变,那么瓶内氧气的密度为故选C。20、D【解题分析】A.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液态小液滴,而不是水蒸气;故A错误;B.“白气”是水壶中的蒸汽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B错误;C.水烧开后,产生的高温水蒸气遇到外界温度较低的空气,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这种“白气”是壶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所以C错误.D.烧水时看到的白气是水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壶嘴处温度比较高,从壶内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故壶嘴最近处没有“白气”,故D正确;故选D.21、D【解题分析】A.一只新铅笔的长度约20cm,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左右,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人步行速度大约1m/s左右,即3.6km/h左右,故D正确,符合题意。22、A【题目详解】玻璃是非晶体,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凝固点,吹制玻璃利用玻璃凝固现象,随时间一直放热凝固。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23、B【题目详解】A.透过树丛的光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故B符合题意;C.手影因光是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4、D【题目详解】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盐会让冰的熔点降低,所以会有大量的冰融化成水,冰融化成水是一个吸热反应,因此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温度也会变低,会让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凝华成为固态的霜,同时放出热量;如果不加盐,则罐底附近的空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25、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题目详解】A.没有吹气时,硬币上方和下方都受到相同的大气压的作用,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上方气流速度大于下方的气流速度,硬币上方压强小于下方压强,产生向上的升力,因此硬币就“跳”过了栏杆B.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大气压强原理,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饮料进入口中.C.没有吹气时,纸的中间和外侧的压强相等,纸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垂.当向中间吹气时,中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纸外侧的压强不变,纸受到向内的压强大于向外的压强,受到向内的压力大于向外的压力,纸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中间靠拢.D.A管中上端开口处空气流速大,A管的下端水面上空的空气流速小.由流体压强特点可知:气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所以,管内水会在容器内空气的较大压强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故选B.26、A【题目详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故选A。27、D【题目详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其中,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所以,诗人能区分笛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D。28、C【分析】(1)当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据此比较甲乙两图中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关系;(2)显微镜有物镜和目镜组成,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题目详解】(1)由甲图可知,物距u=35cm-5cm=30cm,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即f<30cm<2f,可得15cm<f<30cm;由乙图可知,物距仍为30cm,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30cm>2f,得f<15cm,所以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2)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靠近物体的称之为物镜,另一个称之为目镜,物体首先由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物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投影仪,与图甲相同;目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放大镜。可见ABD错误、C正确,故选C。29、A【题目详解】A.光年是测量长度的单位,它指的是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不是时间的单位,A错误,符合题意;B.赫兹符合是Hz,它是声音频率的单位,B正确,不合题意;C.纳米符合是nm,它是长度的单位,C正确,不合题意;D.分贝符合是dB,它是表示声音强度等级的单位,D正确,不合题意。30、B【题目详解】

A.冰雪消融,冰雪吸热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符合题意;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1.70【题目详解】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m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的长度1.70cm。32、反射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颜色的光【题目详解】[1]树叶是不透明的物体,之所以是绿色的,是因为它反射了绿光。[2][3]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说明了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33、15:20短了【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由题可知镜面是水平放置的,故像与物是上下相反的图形,只要做出看到像的上下相反对称图形即可知当时的时刻;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传播方向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题目详解】[1]作出12:50上下相反的对称图形,如下图所示:则实际的时间应是15:20。[2]站在清澈的河水里,看到水中的腿比他这部分的实际的腿短了,这是由于腿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们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误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会感到腿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所以腿看起来了短了。34、等于【题目详解】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物与像大小相等且关于平面镜对称,垂直于平面镜移动不影响其在平面镜中像的高度,故像高等于1.75m。35、4×10-3800【题目详解】[1]这捆铝导线的体积V==4×10-3m3[2]这捆铝导线的长度L==800m36、1mm4.20【题目详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2]从零刻度线开始,末端刻度值为4.20cm,故物体长度4.20cm。37、运动运动空气【题目详解】从轻舟已过万重山,可以体现出舟中人相对于高山位置不断变化,所以以高山为参照物,轻舟是运动的.猿在山上,猿和山相对于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轻舟”为参照物,猿是运动的;山是运动的.猿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诗人的耳朵的.38、3839【分析】体温计有一个特殊的结构,就是它的缩口,水银膨胀时可以通过缩口向上沿伸,但在收缩时却无法通过缩口回到液泡中,因此示数为38℃的体温计,它的温度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