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必要性_第1页
中国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必要性_第2页
中国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必要性_第3页
中国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必要性_第4页
中国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必要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必要性

《日本强化减排义务》—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导致全球恶化。为了应对由此带来的气候变化,1992年UNFCCC(UnitedNationsFrameworkof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成立,专门负责各国的工业温室气体的清单(greenhousegasinventory)调查。1997年UNFCCC各国签订《京都议定书》(KyotoProtocol),第一次以法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它被公认为是国际环境变化的里程碑,是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旨在防止全球气候变暖而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条约。《京都议定书》中将签约国分为附件Ⅰ(AnnexI)国家和非附件Ⅰ(non-AnnexI)国家,为附件Ⅰ国家制定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任务,即在2008-2012年的第一阶段将二氧化碳等六种温室气体的年平均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水平的5.2%,而非附件Ⅰ国家则没有减排任务。《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三种非常灵活的义务履行模式,分别为:(1)联合履行(JI,JointImplementation),允许附件Ⅰ国家之间通过实施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获得减排信用;(2)清洁发展机制(CDM,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允许附件Ⅰ国家在无减排义务的非附件I国家实施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获得减排信用;(3)国际排放交易(IET,InternationalEmissionTrade)允许附件Ⅰ国家之间相互转让它们的部分“容许排放量”(assignedamounts)。在这三种灵活机制之外,附件Ⅰ国家中的欧盟、英国、挪威等国等建立了区域内的温室气体交易体系,开创了区域内温室气体交易市场,一方面为区域内企业实体积极参加减排提供了经济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区域内的温室气体交易为各自参与国际市场的温室气体交易提供了价格上的参考,增加了履约方式的选择范围,也提高了参与国际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能力。本文将在明确中国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必要性和目标的基础上,对欧盟、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日本这七大主要的区域性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进行分析,进而对中国建立本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提出实施建议。一、cdm交易制度是保障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在第一阶段没有减排义务,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参与温室气体减排将不仅仅有利于中国在国际社会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而且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会变成一种被强制要求承担的义务。中国很有必要建立起本国规范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环球能源网根据碳监测行动(CARMA)网站提供的2007年的数据表明:中国现在碳排放总量为27亿吨,已位居世界第二,并远远多于排在第三位的俄罗斯的6.61亿吨,仅次于美国的28亿吨。中国现在虽然没有第一阶段的减排任务,但很有可能会在2012年有减排任务,所以必须要有个健全的交易制度为此做好准备。2.现在由于金融海啸,全球经济都在下滑,而CDM对中国来说一个经济发展的机会。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仅我国“十一五”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措施就可以使GDP增长0.17%。根据CDM执行理事会(EB)的消息,截止到2008年2月13日,中国获得联合国CDM项目执行理事会签发的核证减排量达36,371,368T二氧化碳当量,占其签发总量的31.33%,而每吨价格平均为10欧元左右,那价值为3.6亿欧元,占我国2007年GDP的0.04%。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次机会,而这正需要完整的交易制度作为保障。3.参看中国以前参加CDM交易的历次案例,成交价格远低于欧洲碳交易市场的平均价格,如2008年2月21日,国电泰州发电有限公司与雷曼兄弟商品服务公司(英国)签订了CDM项目减排量购买意向书,经核证减排量(CERs)73.4万吨,每吨价格11欧元左右,远低于欧盟碳交易市场每吨15-20欧元的价格。(摘自《中国证券报》)所以中国很有必要建立起自己的交易制度,为CERs提供国内的参考价格,增强本国参加CDM交易的竞争力,从而真正利用CDM机制创造价值。由于在第一阶段没有减排任务,所以对中国来说现在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要好好抓住现在的机遇,在CDM交易制度中获利,既减少了国内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还能利用国外的技术和资金更好地发展本国的经济,改变本国经济发展的模式,由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改变为节能式的经济增长。而这正是中国建立自己完善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的目标所在。二、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在1997年制定的《京都议定书》中,欧盟、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及地区都成为了缔约国,之后纷纷建立起了区域性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下面我们将从(1)在《京都议定书》中需承担的义务;(2)国内采取的交易体系及交易平台;(3)涉及的企业行业;(4)交易的污染气体的种类;(5)监管及惩罚机制;(6)所取得的效果等六个方面,对以上各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系统进行分析,找出适合中国的值得借鉴的地方。1.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欧盟的排放权交易市场是目前全球最为活跃的碳交易市场。2007年其框架下的减排单位“欧盟配额”EUA(=1吨CO2)的交易量占全球碳市场总交易量的69%,市场价值占全球碳市场总市场价值的78%。(1)在《京都议定书》中,欧盟承诺的目标为:到2012年,排放量与1990年相比削减8%。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EUETS)采用的是“配额-贸易”(capandtrade)体系,即先确定温室气体的排放限额,再根据额度的供求产生贸易,配额有余者是市场的供给者,配额不足者为市场的需求者。欧盟的排放交易体系以强制性的方法纳入了11.5万个排放实体,其中包括炼油厂、发电量超过20兆瓦的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玻璃厂以及造纸厂等,共占欧盟地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一半以上。欧盟排放贸易计划分为两个阶段执行。2005年-2007年为第一承诺期,减排的目标是努力完成《京都议定书》所承诺目标的45%;从2008年-2012年开始的第二个承诺期里要完成《京都议定书》的全部目标。在第一个减排期内欧盟委员会向27个成员国共发放了22.98亿EUA,第二个减排期则削减至20.8亿EUA。由于二氧化碳排放占欧盟温室气体排放的80%左右,因此在减排的第一阶段排放交易体系所涵盖的温室气体仅为二氧化碳。(在今年1月23日,欧盟委员会通过的对抗气候变化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揽子方案中,委员会建议加强统一的泛欧碳市场,包括更多温室气体)欧洲已经形成了有市场规范和监管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中心,甚至出现了排放权证券化的衍生金融工具。主要的交易中心包括欧洲气候交易所(ECX)、欧洲能源交易所(EEX)、奥地利能源交易所(EXAA)、北欧电力库(NordPool)和Bluenext环境交易所等。其中EEX、EXAA以EUA现货交易为主,每天公布EUA现货交易价格。ECX则是新型碳金融工具——EUA期货、期权的交易龙头,主要交易品种是2005-2012各年12月交货的EUA合约。2007年,ECX平均每天交易400万tCO2期货,是欧洲碳交易量最大的交易所,并具有价格发现的重要作用。ECX吸引了一些著名的国际投资银行如高盛集团、摩根斯坦利、JP摩根、花旗、美林、汇丰、富通等进行投机交易。多层次的碳交易市场有价格发现的重要功能。交易所公布的价格显示,2005-2007年的EUA价格从2005年初约8欧元一路攀升至30欧元并在20欧元以上高位运行,2006年4月达到峰值31欧元后大幅跌落至10欧元以下,反弹到20欧元后进入下降通道,随着EU-ETS第一阶段的结束和EUA过剩,EUA价格逐步接近零。此外,欧盟在2008年1月23日宣布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配额交易系统”将进入第三阶段,时间段为2013-2020年,目标为减排到1990年的20%。这是第一个在《京都议定书》规定之外,主动承诺减排的地区。在第三个阶段中,欧盟将采用线性减排的方式,每年减排1.74%(而根据《京都议定书》的内容,到2012年止,排放量应该为1990年的92%,则2020年需要减排到1990年20%,即为2012年的87%,则每年需减排1.74%,方可以在8年期间减排13%)。配额的分配将采用以免费分配与拍卖相混合的机制,这样分配的方式更加具有公平性和透明性。而第三阶段,EUETS所采取的政策正是前两个阶段的总结与改进,对我们更有指导借鉴的意义。在监管方面,欧盟配额分配的确定要经过很严格的过程。首先,欧盟要求每个成员国递交本国的计划书(NationalAllocationPlans,NAPs),计划书中应包括该国所需的配额数。然后欧盟委员会(Europeancommission)会对NAPs进行检查,看是否符合EUDirective2003/87/EC附件Ⅲ中的12条准则,再根据各国对未来排放量的估计以及历史情况、各成员国内部达成的《京都议定书》减排目标,规定每个国家允许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而这一配额又被分配到国内各个排放企业,配额的分派是考虑了历史排放、预测排放和部门排放标准等因素而制定的。各企业没时间段的排放情况都将受到监测。对于不能实现目标的企业将面临严厉的惩罚。其中在第一期内,每吨将被处以40欧元的惩罚,而在第二期内惩罚额将增加到100欧元/吨。在执行ETS之前,欧盟EU-15温室气体排放量(GHGemissions)2004年跟1990年相比,只减少了0.9%,平均每年减少0.064%,而从2002年到2004年,排放量增加了1.9%,平均每年增加了0.95%,而从2005年开始实行ETS之后,2006年跟2005年相比一年就减少了0.9%。能源效率(即单位GDP的能源消耗)一直都是下降的。可见ETS的在减排温室气体效果还是很显著的。2.碳减排的参与者英国是世界上控制气候变化最积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也是先行者。上文中已经提到,《京都议定书》为欧盟规定的目标是2012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8%,而英国则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根据欧盟内部的“减排量分担协议”,英国的目标是在2012年在1990年水平上减排12.5%。2003年3月,英国发表了《能源白皮书》,提出在2010年将CO2减排20%,到2050年CO2减排60%。UKETS是英国政府设立的控制气候变化战略的重要部分,是在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实施温室气体排放贸易计划的国家。已于2002年启动,由于欧盟排放贸易在2005年开始实施,为了与欧盟气候政策相协调,英国排放贸易已于2006年12月31号结束。交易的气体包括《京都议定书》中所包含的6种温室气体。UKETS的典型特征是自愿参与,政府对减排者给予资金激励。UKETS参与者主要有4种类型:1)直接参与者,也称绝对目标参与者,指自愿承诺绝对减排目标的企业。英国政府为了鼓励企业绝对减排,向承诺绝对减排的企业提供2.15亿英镑的奖励资金。2)协议参与者,也称相对目标减排目标的企业,指那些参加气候变化协议(CCA),且设定了相对减排目标的企业。对完成这类目标的企业,激励措施是减免80%的气候变化税(1)。3)项目参与者,项目参与的规则由英国贸易工业部门(DTI)于2003年制定,目的是鼓励那些不属于上述两种情况的单位进行减排。这些部分包括电力部门、交通部门以及终端用户等。项目参与UKETS计划的主要筛选尺度是看它们能否比“正常业务(businessasusual)”时实现额外的碳减排,经过核实后,管理机构向这些企业分配减排信用(credit),信用可以在UKETS市场上出售。4)没有减排目标和减排项目的个人和组织。这类参与者主要是中介机构、非政府组织和投机者。UKETS对直接参与者和协议参与者规定了不同的配额分配方法。对于直接参与者,企业每年的配额等于基线减去企业每年自愿承诺的减排量。UKETS以祖父原则(grandfathering)来确定排放基线,即1998-2000年的平均排放量。英国政府以拍卖的方式分配2.15亿英镑的奖励资金,以鼓励企业承诺更多的减排量。对于协议参与者,他们的目标是降低排放强度或能耗强度,不需要分配配额。在监管方面,UKETS规定:所有有减排目标的参与者在进入ETS市场前,必须测算和报告他们的排放情况;然后由有认证资格、独立的第三方核实机构来进行核实;核实后,再向UKETS管理机构报告每年的排放数据。UKETS建立了一套电子注册系统,任何持有或买卖配额的参与者都必须在ETS注册系统至少注册一个账户。账户记录着参与者的信息、配额及转移配额的供求信息等。配额在注册系统中仅以电子形式存在,每个配额有唯一的系列号。配额的交易与普通商品的交易没有什么区别,所有交易均通过网络实时进行。从政策执行情况看,每年UKETS的减排参与者都通过自身努力或市场机制,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减排目标。由于开放性与灵活性,UKETS市场非常活跃,每年都有近1000个参与者参与了至少1次交易活动。从温室气体(GHG)的排放量来看(如表格2所示),除了2003年有所增加外,从执行ETS以来,排放量的趋势总体是下降的,能源效率也是逐年下降的。由此说明UKETS的效果是明显的。不仅如此,UKETS还为日后执行的EUETS做了准备,使英国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能够更有效地参加到EUETS中,并从中获益。3.ccx的交易机制美国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中,要求美国到2012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低7%,虽然美国在布什政府的反对下,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但是美国民间还是做出了他们自己的努力,建立了自己的温室气体排放体系,而这一体系的管理机构就是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hicagoClimateExchange,CCX)。CCX的发展,源于2000年5月由芝加哥Joyce基金所赞助的一项可行性计划,是北美目前唯一,也是世界上首度有企业发起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合法交易系统。该系统交易的气体包括了《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全部6种气体。目前注册的会员已达数百个。在CCX所注册的会员属于自愿性质,采用的交易方式为:配额交易(ExchangeAllowance)与补偿交易(ExchangeOffsets)两种。配额交易是以会员1998至2001年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为基线,再采取两个阶段的逐年计划减量策略。第一个阶段为2003-2006年,规定所有会员必须每年减排1%,将排放量减少到小于基线的4%,第二个阶段为2007-2010年,对于第一阶段已是会员的企业,每年必须再减排0.25%,则将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到小于基线的6%(如果是第二阶段新加入的会员,则必须每年减排1.5%)。会员之间还可以通过碳金融工具(CarbonFinancialInstrument,CFI)进行排放额的交易。而补偿交易则是一种以限制性补偿计划产生的交易方式,此交易属于公益性质,主要用于农业、森林、水管理和再生能源部门,参与交易会员都需现在CCX办理登记,只要确定有减排量且提供必要的证明给交易所即为合法的补偿计划。CCX的操作和监管机制也很完善。首先,CCX建立了会员注册操作平台(CCXRegistry),随时提供注册会员碳金融交换与会员资料记录服务;然后,注册会员可通过交易操作平台(TradingPlatform)系统机制买卖温室气体,此交易平台提供会员交易往来资讯并自动更新市场价格行情;最后清算与结账操作平台(ClearingandSettlementPlatform)则负责处理交易所内每天的活动信息,并将当日所有处理与结算的交易资料传达给注册会员,提供市场监督和确定的排放数据,有效达成排放减排目的。从1990年到2000年GHG的排放量增加了14.4%,平均每年增加1.44%。但2001年有了明显降低,但是仍然远高于1990年的排放量水平,并且之后有每年递增的趋势,但是能源效率还是逐年递减的,说明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系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用不是十分的明显。由此趋势可以推断,想达成《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比1990年低7%的目标,可能性很小。4.温室气体排放加拿大是世界上温室气体人均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其在《京都议定书》中所要承担的义务是要比1990年水平减少6%。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加拿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就是其中之一。加拿大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包括了加拿大国内一半左右的排放实体,涉及的行业包括电力、石油、天然气、炼铁、水泥、化学制品和化肥等。该温室气体排放交易系统中包含三个部分:1.国内企业间温室气体排放交易系统(domesticinter-firmsystem),即国内的减排企业可以通过相互买卖温室气体排放信用,这是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中的核心部分,还是采取配额-交易的机制,所有参与的企业都被要求到2010年,排放量比2006年减少18%,并且2010年以后每年减少2%;2.国内补偿系统(domesticoffsetsystem)指给予新能源开发、废物利用等以补偿,确认的减排量还可用于交易。蒙特利尔气候交易所(MCeX)是加拿大主要的温室气体的交易平台,是CCX与蒙特利尔交易所合建的,其操作与监督平台与CCX相似。从1990年到2004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虽然加拿大国内从签署《京都议定书》之后一直都很重视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但由于2000年以前一直采取的自愿和补偿等非强制性措施,效果不是很明显。从2004年之后,加拿大政府加大了减排力度,其中包括2005年4月公布了耗资100亿加元的环保计划,以及2006年10月出台的《空气清洁法案》等,排放量开始下降。但结合GDP来看,能源效率一直都是在下降的。5.温室气体排放澳大利亚在2007年12月3日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同意承担碳减排义务。根据《京都议定书》,澳大利亚需要在2012年把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1990年的108%。碳污染减排机制(CarbonPollutionReductionScheme)对澳大利亚来说是最好的减少碳污染排放的机制。同样,澳大利亚政府采用了发放排污权证和交易的方法。涉及的交易气体为《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6种温室气体,涉及的企业行业包括电力、运输、工业、排污和油气行业,并打算在2015年左右加入农业。该机制包含了国内75%的排放企业,数量达到1000左右。该制度的监管机制也是相当严格的:首先,每年都将有政府给各个企业发放许可(permits)。企业获得了许可后,排放的数量也要收到政府的监察和查证。每年年末企业都得交出与自身排放量相符的许可,否则将受到处罚。2007年7月23日,由澳大利亚太平洋交易所和澳大利亚天气交易所共同提供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平台开始启用,澳大利亚国内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都可在这个平台进行。从1990年到2006年,澳大利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一直都是增加的,而且2006年还出现了能源效率比去年增加的局面。可见减排机制还并未见到效果。1990年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是418.2Mt,所以2012年的排放量应该控制在418.2×1.08=451.7(Mt)以内,但是2006年澳大利亚的排放量已经达到了576.0Mt,已严重超过了《京都议定书》中的规定,所以在今后的4年中,政府必须要加大减排力度。6.温室气体排放权的处置《京都议定书》中规定日本的义务是跟1990年相比,削减6%。为此,日本也积极投入到碳减排的行列中。日本采用的是自愿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JVETS)。日本环境省根据效能价格比(cost-effectiveness)从全国挑出了34家企业作为这个交易机制的参与者,时间为2005-2007年。在这个机制下,环境省将出资2,596,340,000yen(即US$23.6million)来贴补这些企业购买减少排放量的新设备的成本,而企业必须每年减排276,380tons,即为基准年(2002-2004)排放量的21%。并且,从2006年4月到2007年8月31日,这些企业可以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日本政府还为该交易系统搭建了电子平台,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可在该平台上进行,所有参加JVETS的企业都要在上面注册。包括该企业的信息、配额、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买卖转移等都在上面有记录。如果参与的企业不能完成减排目标,则将退还政府全部的补贴。在日本政府2007年9月公布的该机制的结果中,所有企业都完成了目标,平均每年减排377,056tonsCO2,为基年的29%,排放许可证的交易共发生24起,总交易量为82,624tons。但就其全国的排放量而言,在执行JVETS的2006,GHG的排放量是有所下降的,从1990到2007年,总体上是处于上升趋势。到2007年排放量已经比1990年高出8.7%,离《京都议定书》中的目标还相距甚远。根据这种情况,据《日本经济新闻》2008年2月20日的报道称,日本考虑对不愿减排的公司实行强制性排放限额,并实施国内排放交易计划。7.交co排放税的行业挪威在《京都议定书》中的义务是在2012年排放量可以比1990年多排放1%。作为EEA(EuropeanEconomicArea)之一,为了便于与欧盟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权证的交易,挪威的ETS与欧盟的ETS很类似,都是配额-交易机制,在第一阶段(2005-2007年),交易的气体也都为CO2,51个企业参与其中,涉及的行业有能源、水泥、炼铁等,大约占到总温室气体排放的10%-15%。但是交CO2排放税的行业并不涉及在交易体系中,如近海石油、天然气行业以及纸浆和造纸行业。在这个阶段中,温室气体排放的配额是免费发放的,但是对于超过配额的排放量,将处以每吨40欧元的罚款。在第二阶段(2008-2012年),挪威政府打算将海上设施以及木材加工业纳入ETS,涉及的企业将为第一阶段的两倍,从50个增加到100个,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5%-40%。参加挪威ETS的企业原先可以在北欧电力库(NordPool)进行温室气体排放的交易,但已于2007年10月加入了EU-ETS,所以交易平台就变得和欧盟一样了。在ETS第一阶段执行的2005、2006年,挪威GHG的排放量确实有所下降的,但是到了2007年又有所反弹,比1990年多排放了11%。挪威政府预计,到了2010年,GHG的排放量将达到58.8MilliontonsCO2,如果按2010年的水平,在2008-2012年间总的排放量将为292.5MilliontonsCO2,那么为了达到《京都议定书》中的目标(比1990年多排放1%,四年总排放量为250.6MilliontonsCO2),共需购买42MilliontonsCO2。但是可以预计在规模更大的第二阶段,GHG的排放量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三、惩罚机制的效果由表格8可以看出EUETS(包括英国和挪威)等由于政府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并且ETS涉及到企业很广,覆盖了国内绝大多数的温室气体排放企业,惩罚机制也很明显,所以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而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已于2007年采取了更有力的政策,但文中的数据是到2006年为止的,所以并未有所体现)等由于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GHG的排放量没有能很好地控制住,还在持续增加;加拿大由于较晚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所以持续增加的状况在2006年有所改善。由此可见,如果想较好地控制住GHG的排放量,政府必须发挥重要的作用,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四、建立企业排放管理机制在《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一文中,徐国泉根据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把人均碳排放量表示成能源结构、能源排放强度、能源效率以及经济发展的函数:由该模型可以得出经济发展会促使人均碳排放量增长,而我国以煤炭为主逐渐向清洁能源过渡的能源结构的改变和能源效率的提高都会减少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详见《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而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变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效率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由上文对ETS成熟国家的介绍可以了解到,要很好地控制好GHG的排放量,国家必须要制定强有力的政策,而且涉及企业的范围要很广。但在当前,由于我国在《京都议定书》中没有减排义务,而且可以CDM机制来减少我国的减排成本,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将温室气体的减排和经济发展统一起来,先按照“限额交易”和补偿交易相结合的方法在我国建立配额交易市场。先建立专门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管理机构来负责排放权的分配、监督管理等工作。然后以法律的形式把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一定规模之上的企业纳人到限额排放体系。给其分配配额,企业可以有三种形式来完成减排:1.可以企业自身独立完成,对于这种单边完成减排的企业,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然后政府可以统一将这些经过验证的减排量拿到国际市场上出售;2.企业可以通过CDM机制来完成,这样企业减排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可以由国外方来支付,达到双赢。由于规定了CDM机制的《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就要到期,所以应该更多地鼓励企业采用CDM机制;3.企业可以在国内建立的交易所购买。由于在中国温室气体中主要是CO2,而且为了方便与欧盟等进行交易,所以排放许可权的主要对象应该是二氧化碳。工业排放了温室气体总量的近80%,所以在初始阶段,强制纳入ETS的企业主要应该是工业企业,而在国内现在能源结构中,煤是国内最主要能源,但同时也是主要的污染源,所以尤其应该对燃煤行业以及煤开采行业进行温室气体排放的约束,增加燃煤的成本。对于排放超标的企业,应根据超标的数额给予相应的惩罚。对于超标数量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