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京剧传统演出场所_第1页
明清时期的京剧传统演出场所_第2页
明清时期的京剧传统演出场所_第3页
明清时期的京剧传统演出场所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时期的京剧传统演出场所

中国的传统戏剧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它受到中国传统戏剧的影响和适应,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传统戏剧体系。现存的明清时期的京剧传统演出场所具有优秀的音质,有很多优点值得现代京剧演出场所借鉴,对京剧现代演出场所的音质设计有很多启迪。要想更好地继承京剧传统演出场所的优秀音质,首先要对京剧传统演出场所进行深入地研究。1传统表演形式及传统戏剧形式的比较中国戏剧是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之一,随着戏剧艺术的蓬勃发展不断走向成熟,其观演场所也逐渐趋向完备。纵观中国古代剧场的发展,从原始社会的天然露天场地,到春秋战国乃至秦汉魏的人工场地,再到隋唐的歌台、舞台与戏场,再到宋元的完整戏台和瓦舍勾栏,最后到明清之际的会馆、戏园及皇宫戏台,它们和中国戏剧之间呈现出由间接到直接的越来越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的戏场建筑和传统戏剧的表演形式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中国传统戏场建筑历经3000多年,发展到明清,庭院围廊式成为基本形制。中国传统戏场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观众对舞台的三面环绕,二是舞台空间的建筑性。中国传统戏场建筑随着戏剧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及建筑技术的进步,在不同的环境和朝代出现了许多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戏场建筑。从建筑形式来说,主要有露天广场式、庭院式和厅堂式3种类型,其中厅堂式戏场是最为成熟的形式。我国现存的京剧传统演出场所遍布全国,但仍能继续演出的则不多。本人选取其中两个比较著名的代表性京剧传统演出场所——北京湖广会馆、天津广东会馆进行研究。这两个优秀的京剧演出场所,都经历了岁月的考验,音质效果得到了很多京剧大师和观众的肯定。2广东美术馆监狱天津广东会馆戏楼(图1~3)有100年的历史,位于天津市中心。广东会馆是我国早期演出京剧的典型“戏院子”,为伸出式舞台,池座和厢座一般情况下可容纳248名观众,最多可容纳372名观众,观众席围绕戏台布置。广东会馆戏楼采用传统的木构架,内隔断和门窗均为木结构。戏台没有柱子,使观众的视线不受任何的阻挡,戏台中央设计有悬空的“鸡笼式藻井”,内设螺旋形条木扩散结构,该结构有助于演员间的互相听闻,改善演员的自我感觉,并能起到拢音的效果。在该戏楼内,自然声演出的音质效果很好,唱词清晰洪亮,鼓点明晰,胡琴声华丽动听而不刺耳。戏楼内声场分布均匀,各处均有很好的音质效果,很多京剧大师曾在此处献艺演出,并对戏楼的音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1天津广东美术馆混响时间剧场的平剖面形式是影响音质的重要因素,因此笔者对天津广东会馆进行了测绘(图4、5)。天津广东会馆为矩形平面,跨度比较小。建筑内总容积为2440m3,每座容积为6.5~9.8m3。根据相关资料,天津广东会馆声学测试的混响时间和声场不均匀度结果如表1、2。天津广东会馆混响时间1.1s左右,保证了语言的清晰度,同时高频混响时间保持平直,可以保证京剧声音以高频为主的特点,增加声音的亮度。声场均匀度良好,基本都在6.0dB以下,是一个音质效果很好的传统戏场。2.2计算机声场分布通过计算机模拟可以直观地研究厅堂中声场的传播和分布规律。计算机声线图模拟结果(图6~8)显示:观众厅内早期反射声主要来自建筑两侧,两侧柱子和挡板作为早期反射声的反射面。顶部为坡顶,所以顶部反射声相对较少。舞台上方藻井有拢音作用,可以增强池座前区和舞台上的声音强度,增强观众位置的声能,改善舞台上演员之间的互相听闻。计算机声场分布模拟结果(图9~13)显示:500Hz声压级最小,2000Hz声压级最大。声场分布均匀,△P都在5dB之内,池座前区声压级最大,两侧楼座声压级最小。2.3沿的高度测定舞台上方藻井的设置据说是为了拢音从而起改善音质的作用。为了证实这一点,笔者将舞台上方藻井替换为平顶,高度为藻井下部边沿的高度(4.65m),其他都保持现状。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该状态下的声线图(图14~16)和声场分布图(图17~19),将模拟结果和前述有藻井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将舞台上方藻井替换为平顶后,观众厅声场分布稍微减弱,声压级减少2~3dB,其中池座前区部分减少最多。这表明舞台上方藻井确实有拢音的作用,可以增强直达声强度,对声音的扩散非常有利。3北京湖馆现况北京湖广会馆戏楼(图20)始建于1807年,已有近200年历史,具有浓郁的东方文化色彩,建筑全部为木结构,曾被誉为世界十大木结构剧场建筑之一。湖广会馆戏楼平面为长方形,舞台位于建筑一端,大致为正方形。湖广会馆戏楼有着辉煌的历史,在京剧的发展过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许多梨园界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曾在此登台献艺,戏楼的优秀音质一直为艺术家和广大观众称赞。在京剧传统演出场所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北京湖广会馆采用传统矩形平面,可以容纳观众288人,最大420人。每座容积为6.7~9.7m3。舞台为三面观看的伸出式舞台,深入池座中,楼座设置包厢,同样围绕舞台布置,伴奏乐队设置在舞台一侧的屏风后面。建筑为全木结构,地面为地砖。由于舞台伸入池座,所以最后一排距离舞台的距离只有12m,因此所有观众都能得到足够强度的直达声,因为跨度较窄,所以有较强的早期侧向反射声。3.1混响时间和声场不均匀度笔者对北京湖广会馆进行了测绘(图21、22)。相关资料显示的混响时间和声场不均匀度如表3、4。北京湖广会馆混响时间在1s左右,接近中国传统戏场的平均混响时间,声场分布均匀,早期反射声丰富,覆盖面较大。北京湖广会馆是北京音质最好的传统戏场建筑。3.2声场分布模拟根据测绘结果,通过声学软件对北京湖广会馆现状进行音质效果模拟分析。声线图模拟结果(图23~25)显示:建筑两侧墙体和柱子可以提供早期反射声,还有大量早期反射声来自建筑顶部。因为舞台上方没有藻井,所以舞台后墙也可以提供一定的早期反射声。声场分布模拟结果(图26~28)分析:每个频率声场分布均匀,ΔP都在5dB以下。500Hz声压级相对最小,2000Hz声压级相对最大。每个频率声压级都比广东会馆相对应的频率声压级要大,原因可能是北京湖广会馆规模相对较小,而且顶部可以提供早期反射声。3.3池座前区声压级的变化,可能导致柱内强北京湖广会馆没有设置专门的舞台顶,为研究舞台顶的作用,笔者假设在舞台上方加一平顶,高度为5m,其他均保持现状。将此状态下的模拟结果与现状(无顶)模拟结果相比较,可以直观地比较两者的差别,从而发现优秀音质的影响因素。通过将舞台上方加平顶后的声线模拟结果(图29~31),和声场分布模拟结果(图32~34)与现状的模拟结果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在舞台上方加平顶以后,池座前区声压级增强,这得益于平顶提供的早期反射声。楼上位于舞台两侧的包厢声压级减小,原因可能是增加平顶后,阻挡了部分直达声,同时平顶将更多的声音反射到池座。总体而言,舞台上方加设平顶,可以增强早期反射声,增强池座前区的声压级,对厅内声场分布有利。4建筑材料的影响本文通过以上研究分析得出形成京剧传统演出场所优秀音质的影响因素。京剧传统演出场所的优秀音质是和建筑的形体及建筑材料紧密相关的,总结优秀音质形成因素如下:1)楼平面都为矩形,且跨度较窄,建筑两侧墙体可以将声音反射向观众,因此所有座位均有比较强的侧向早期反射声,加强了直达声的强度,并增强了声音的亲切感。2)由于戏楼舞台为三面观看的伸出式舞台,舞台伸入池座内,观众三面围绕舞台观看演出,这样就缩短了后排观众与演员之间的直线距离,保证了直达声的强度,同时加强了演员和观众之间的情感联系。3)京剧声音多集中在中高频率范围,因此在进行声学设计的过程中,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中国建筑是以全木结构为特点的,本文所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