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类学术期刊《旅游学报》文献综述_第1页
旅游类学术期刊《旅游学报》文献综述_第2页
旅游类学术期刊《旅游学报》文献综述_第3页
旅游类学术期刊《旅游学报》文献综述_第4页
旅游类学术期刊《旅游学报》文献综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类学术期刊《旅游学报》文献综述

自20多年前在中国大陆引入旅游研究以来,现代旅游研究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它在所有学科中逐渐确定了其应有的地位,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于旅游研究在中国20多年的发展,国内最早创刊的旅游类学术期刊《旅游学刊》可谓忠实的见证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我国旅游研究的基本情况。因此本文将以之为参照,对《旅游学刊》自1986年创刊至1999共14年来发表的计1435篇文献进行分类和分析讨论,研究论文的内容类属及专业和地域背景。试图通过这一研究了解当前旅游研究的现状、特点,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和展望。对于旅游研究这种新兴学科的研究,自其在国内萌芽、发展直至近年来不断完善的整个过程中,就有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和述评。对学科的基本理论的研究集中在旅游学的学科性质(王德刚,1998;王湘,;谢彦君,)、学科体系(喻学才,毛桃青,1995)、理论体系框架(肖洪根,1998;余书炜,1997;戴斌,1997;张凌云,1997)等问题上;对国内旅游研究的综述大都着重于某一方面的进展,如旅游文化研究(范能船,朱晓松,1991;喻学才,1996)、旅游地理或旅游地学研究(刘伟强,1993;陈安泽,1996;保继刚,吴必虎,陆林,1999;刘峰;1999;吴必虎,冯若梅,张丽,2000)、旅游经济研究(徐菊凤,1993;)、旅游规划研究(陈传康,1996;吴人伟,2000)、生态旅游研究(倪强,1999)、城市旅游研究(古诗韵,保继刚,1999)等,对旅游研究这一命题进行的研究综述大多就个别年份而论(付蓉,1998;徐菊凤,2000;),米如田等曾在《旅游时报》上勾勒中国旅游研究1980~1990十年的发展轨迹(米如田,王玫,1991),关于旅游研究的文献分析,陆林(陆林,1997)曾对《地理学报》等国内外15种主要地理刊物的1980~1993各期上发表的文献作一分析,反映旅游地理研究的现状。作为一种尝试,本文对所研究文献的一些特征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使用的分析工具主要有Excel和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1按文献内容分类旅游研究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与多种学科相互交叉融会,其中旅游地理学就是旅游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此外它还与其他多个学科发生着或多或少的交流,如心理学之于游客行为研究、历史学之于目的地历史文化研究、建筑学之于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经济学之于客源市场研究等等,因此可以按照文献内容所涉及的学科对文章进行分类。另一方面,根据吴必虎的研究(吴必虎,1998),大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系统,它包括四个子系统:客源市场系统、出行系统、目的地系统、支持系统,这四个子系统又分别包括若干个下一级子系统,这样,又可以按照论文内容所涉及的旅游系统对文献进行分类。1.1旅游研究内容的学科分类体系根据旅游研究所涉及的学科,参考美国和加拿大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中与旅游相关的学科门类(杨开忠,吴必虎,1998)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到旅游研究内容的学科分类体系(表1)。1.2大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根据旅游活动的不同阶段和特征,以吴必虎关于大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系统的理论(吴必虎,1998)为依据,可以提出基于旅游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的系统分类体系(表)。1.3分类、统计和分析将《旅游学刊》1986~1999年发表的共1435篇文献分别按照上述两个体系分类,并进行逐年统计,可以看出我国旅游研究的一些特征。1.3.1旅游相关研究理论研究不足从对各类文献逐年统计的结果(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旅游研究偏重于与经济学和管理学关系密切的旅游经营与服务,有关这一领域的文章在当年发表的文章总数中的比例通常大于或至少接近50%,而且这种优势在1997年以来表现尤为明显。相反,与建筑学和地理学密切相关的旅游规划与设计方面的研究始终是四大类别中数量最少的一类,这与我国近几年来旅游规划蓬勃发展的局面不甚吻合,同时也说明当前的旅游规划工作迫切需要提高理论水平,这对旅游规划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旅游研究重视旅游地的环境保护等问题,关于资源、环境管理与保护内容的文献有将近200篇,但其中多数是铺排现象或简单描述,对环境、生态等问题的深入的机制性研究还很不够,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旅游产品的一项重要内容的园林风景,在《旅游学刊》上并未见到的关于其生态研究的内容,这至少说明从事旅游研究的学者对风景区的生态学研究重视不够,或者说旅游学和生态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结合还不够,而园林风景生态研究对风景区和其他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区的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在国外备受关注的博物馆研究在我国的旅游研究中也显得备受冷落,在本文所考察的一千多篇论文中只有一篇与此相关,这反映出我国的博物馆作为旅游产品并没有吸引足够的游客,因而未引起旅游研究者的足够重视。1.3.2游客市场研究的相对薄弱如果把广义的大旅游学看作旅游系统,那么它应当包含四个子系统:客源市场系统、出行系统、目的地系统、支持系统。通过把《旅游学刊》上14年来发表的论文按照这一体系进行分类并统计(图2),可以看出,除包括内容比较多的支持系统外,研究的焦点集中在目的地系统上,这是容易理解的,旅游目的地的吸引物子系统、服务子系统和设施子系统都直接与游客发生联系,是旅游开发、管理部门的重点,同时也是游客旅游的目的所在。但是与目的地系统所受到的重视相比,对游客市场的研究显得格外薄弱。事实上,对游客市场的深入研究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关键所在,因此不论是作为旅游活动的组织者、旅游产品的创造者和提供者的旅游企业,还是作为旅游事业的管理者的旅游管理部门,包括其它诸如交通运输部门、餐饮业、宾馆饭店和商业等多种部门都急需了解旅游客源市场的行为特征、作用机制、运作规律和发展趋势等广泛的信息。对于这种需求来说,对客源市场的研究显然有待加强。2作为关系和背景的校本旅游研究学者通过教学、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等方式对学科的发展有所影响,而他们的背景也代表性的说明了本学科的一些特征。因此我们统计了在《旅游学刊》上发表论文的作者的所在单位和地域等特征,并进行聚类分析,试图以此揭示旅游研究现状的几个特点。2.1各大机构和实证研究观察《旅游学刊》上发表论文作者的单位,可以发现这些从事旅游研究的学者多数来自各个大专院校、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宾馆酒店、旅行社以及相关报刊编辑部等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如果把1986~1999年的14年分为1986~1992年和1993~1999年两个阶段来对比,通过两个阶段各个单位的作者数占总的文献作者数的比例关系(图3,图4),可以发现相对于前一阶段,后一阶段最明显的变化是,作者单位更加集中于上述的五个部门,而这主要是由大专院校所占的比例增加较多而引起的。2.2聚类分析结果在旅游学刊上发表论文的作者遍及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如果同样把作者所在省份分为两个阶段,那么分析每个省份在两个阶段拥有的论文数量也可以发现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现象。第一个阶段:即1986~1992年,没有海南、内蒙古、青海和宁夏等地作者的论文;而第二个阶段:即1993~1999年,则没有西藏作者的论文。按照各省份作者发表的论文数进行聚类分析,分别聚为四类,可得如下结果(表3,表4):从上面的统计结果容易看出一个有趣的现象:除香港、台湾和北京情况特殊外:发表论文数量处于上层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都比其下层省份的总体经济水平高些。由此我们是否能得出一个结论:各地发表的论文数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或者是否可以说某一地区的旅游研究的水平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当然,这只是以单一指标得到的初步结论,还需深入的研究加以确证。比较两个阶段的聚类结果,第二类和第三类的变化比较大,主要是因为虽然各省发表论文的数量都在增加,但增加的速度不同,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云南、四川、贵州和新疆都是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而且都已把旅游业作为本地区的重点产业来抓,但这几个地区在《旅游学刊》上发表的论文数却始终徘徊不前。虽然这几个地区分别有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而且在《旅游学刊》上发表论文也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这的确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些地区比较缺乏从事旅游研究的专业人才,而专业人才对于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3总结和讨论3.1研究内容体系不断完善《旅游学刊》是中国创刊最早的旅游类学术期刊,在此发表的论文,不论是其本身所阐述的内容,还是论文的作者,对中国的旅游研究和旅游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代表意义。通过对《旅游学刊》1986~1999年发表的计1435篇论文的统计分析研究,基于论文研究的内容,可以为当前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制定出从旅游系统和学科角度出发的两个体系框架,这一框架目前显然还不甚完整,但随着旅游研究的深入,其理论体系框架也将不断完善。从上述旅游研究内容体系的框架来看,中国现阶段的旅游研究所涉及的内容还不够全面,对许多重要的领域,如博物馆研究、园林风景生态和旅游心理学的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从旅游系统的角度看,游客市场子系统还有待于更为深入和广泛的研究。从旅游研究者所在的地区分布可以看到,对旅游的研究水平和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对这种关系的解释可以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旅游发展的起点也较高,而且对旅游研究的投入也比较高,因而在旅游研究方面也走在前面;但反过来,能否可以说是比较为充分而深入的旅游研究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这一观点还需要在更长的时间和更广的范围内进一步研究,并用事实加以印证。3.2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性研究是旅游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基中国旅游研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国际水平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存在着困扰深入发展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关于旅游的基本概念的混淆情况比较严重,概念体系建设相对落后,研究视野不够宽阔,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研究成果大多缺乏理论背景,理论研究尚不够系统化。中国旅游研究下一阶段的进展将主要在概念和理论上。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需要,对旅游地环境保护、环境容量、旅游者行为、目的地营销、园林风景生态、博物馆研究、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等领域,都将出现方法上的和理论上的进步。工业化和过度城市化产生的负面效应,使环境质量恶化、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出现了强烈的回归自然、重视人本、软化工业文明、强调持续发展等理念。旅游研究在此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它一方面要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回归自然的场所和机会,同时也要为城市人居环境的美化提供技术和理念支持。可以预见,一种关怀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