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关穴配伍支沟穴皮部浅刺激和常规深度刺激激活脑功能区的磁共振成像比较_第1页
外关穴配伍支沟穴皮部浅刺激和常规深度刺激激活脑功能区的磁共振成像比较_第2页
外关穴配伍支沟穴皮部浅刺激和常规深度刺激激活脑功能区的磁共振成像比较_第3页
外关穴配伍支沟穴皮部浅刺激和常规深度刺激激活脑功能区的磁共振成像比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关穴配伍支沟穴皮部浅刺激和常规深度刺激激活脑功能区的磁共振成像比较

在过去的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基础上,功能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与传统磁共振成像技术不同,功能磁共振成像得到的是人脑在执行某项任务或受到某种刺激时的功能映射图,能确定脑部的特定激活区域,时空分辨率高,且对人体无害,已逐步应用于经穴的脑部效应研究。本研究在生理状态下,观察外关穴配伍支沟穴进行皮部浅和常规深度刺激后,脑部不同功能区的变化情况。1大学生饮食情况8例志愿者: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20~26岁,平均22.25±2.05岁,均为右利手。纳入标准:健康在校大学生,饮食规律。排除标准:(1)3月内接受过针刺治疗者;(2)体内有金属类物质(如心脏支架、金属假牙等);(3)试验3个月内有疼痛、抑郁等身体和精神症状,患有脑血管、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服用精神类药物史;(4)全身代谢、免疫和周围神经病变;(5)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血液病及内分泌疾病者;(6)女性行经期者。2测试方法2.1针座中研太和公司银质针灸针(0.3×40cm)。2.2外关穴同步刺激上述8例健康志愿者,实验第1日均接受外关穴配伍支沟穴的皮部浅刺,2周后再接受外关穴配伍支沟穴的常规针刺。外关穴和支沟穴由项目首席统一规定参照《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进行定位。常规针刺方法: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先在外关穴进针,单手快速进针,垂直刺入15±2mm,得气后在支沟穴进针,方法同前。之后,由该医生对上述两个穴位进行同步刺激,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均匀捻转,捻转幅度±180°,频率为60次/min。刺激程序按照Block方法设计(图1),刺激与静息交替进行,时间均为30秒,共4min。皮部浅刺方法:穴位定位、消毒方法、针具同上。同样先针刺外关穴,在穴区皮肤上进行浅刺,用针尖轻压皮肤,使局部皮肤下陷1mm;接着在支沟穴重复同样的操作。同样由该医生完成对上述2个穴位的同步刺激,刺激程序同样采用Block方法设计(图1),刺激与静息交替进行。刺激时针尖压迫外关和支沟穴区皮肤30秒,采用小幅度提插法刺激,频率180~200次/min,但不刺穿皮肤,静息期轻轻上提,使针尖不接触皮肤,保持30秒,共4min。2.3识别和观察mri方法2.3.1程序三:闭目、放松,不思考问题志愿者检查前安静休息10min,平卧在检查床上,闭目、放松,不思考问题;用耳塞塞紧双耳,并用GE公司提供的海棉垫塞紧头部两侧,以防头部运动造成脑皮层伪激活。2.3.2tr和回波时间trGESignal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和标准头颅正交线圈。序列选择如下:(1)常规自旋回波(SE)序列横断面T1加权成像作为解剖背景图像,层厚5mm,层间距1mm,重复时间(repetitiontime,TR)500ms,回波时间(TE)16ms,矩阵256×256,视野范围(FOV)240mm×240mm。(2)BOLD-fMRI:采用梯度回波平面成像(gradientechoplanarimaging,EPI)技术,层厚5mm,层间距1mm,TR3000ms,TE50ms,翻转角90°,FOV240mm×240mm,矩阵64×64。2.4正相关系数法采用GESigna工作站(GEAdvantageWorkstation3.1)的Functool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剔除静息期和刺激期第1次采集到的数据,获得正相关系数(CorrelationCoefficien,CC)脑功能图,再取感兴趣区(ROI)并检测感兴趣区的相关系数值。定义4个像素以上、正相关系数大于或等于0.6的区域为激活区,对被激活的感兴趣区进行计数。感兴趣区包括: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海马、扣带回、基底节、小脑等脑区。2.5rois激活点描述及激活强度计算外关穴配伍支沟穴不同层次针刺ROIs激活几率,用激活例数/组内总例数表示,不同层次针刺激活几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不同层次针刺各ROIs激活点采用总数进行描述(不同层次针刺各ROI激活数量=组内所有志愿者该ROI激活点数量总和),皮部与常规针刺的比较采用符合秩和检验;不同层次针刺ROIs平均激活强度(不同层次针刺各ROI激活平均强度=ROI激活各点平均激活强度总和/各组例数)的比较采用符合秩和检验。统计软件采用SAS9.13。3皮肤浅刺激和rois激活规律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志愿者右侧外关穴配伍支沟穴都可引起多个脑区的激活。皮部刺激活的脑区主要集中在左侧顶叶、双侧额叶,其次在右侧顶叶、左侧枕叶、双侧颞叶,右侧枕叶、基底节区、右侧扣带回、小脑激活较少,海马、左侧扣带回没有激活;常规刺激激活的脑区主要为左侧顶叶、双侧额叶,其次是右侧顶叶、双侧枕叶、小脑,双侧颞叶、基底节区、左侧扣带回、右侧扣带回、右侧海马较少激活,左侧海马没有激活。对于左侧额叶的激活,皮部浅刺的激活点是常规针刺的2倍以上;而对于双侧枕叶、小脑、右侧基底节区的激活,常规针刺的激活点是皮部浅刺的2倍以上。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ROIs激活几率、激活点数比较,虽然有上述趋势,但经统计学处理,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1、2)。皮肤浅刺激左侧顶叶、双侧额叶激活强度最大,右侧顶叶、双侧颞叶、右侧基底节区激活强度其次,双侧枕叶、小脑激活强度最小,海马、扣带回、左侧基底节区激活强度为0;常规针刺双侧额叶、右侧颞叶、双侧枕叶、右侧海马、左侧扣带回、右侧基底节区、双侧小脑激活强度最大,双侧顶叶、左侧颞叶激活强度较小,左侧海马、右侧扣带回、左侧基底节区激活强度为0。对于左侧顶叶的激活,皮部浅刺略强于常规针刺,但是对于右侧枕叶、小脑的激活,常规针刺略强于皮部浅刺。虽然有上述趋势,但经统计学处理,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3)。4外关穴配伍支沟穴激活通径压不同的针刺方法与针灸疗效的产生之间密切相关。本课题通过对外关穴配伍支沟穴进行皮部浅刺激及常规深度针刺刺激,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观察外关穴配伍支沟穴接受不同层次的刺激时,大脑功能区的激活情况。皮部,是脏腑经络之气布散于皮肤的区域。脏腑、经络的病变能反应到皮部,外部的诊察和刺激也可推断和治疗内部的疾病。临床上的皮肤针、刺络、敷贴等疗法,都是皮部理论的运用。本实验结果表明皮部浅刺激和常规针刺对脑功能区的激活几率、激活数量、激活强度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观察结果也显示皮部浅刺激能够相对特异地激活左侧额叶,而常规深度针刺刺激能够相对特异地激活双侧枕叶、小脑、右侧基底节区。外关穴和支沟穴同属手少阳三焦经,分别为其络穴和经穴。两穴合用,为本经穴位配伍,主要用于治疗①肘臂屈伸不利、上肢痿痹不遂、肩痛;②耳鸣、耳聋、头痛、目赤肿痛;③胁肋疼痛;④热病;⑤瘰疬等疾病。两穴配伍,无论皮部浅刺还是常规针刺,都能不同程度地激活左右额叶、顶叶、颞叶、枕叶、海马、扣带回、基底节、小脑等脑区,初步表明脑部的整合,在穴位刺激信号、刺激穴位所表达出的临床作用之间起着一定作用。结果还提示,两穴配伍皮部浅刺,表现出特异地激活额叶的趋势,而两穴配伍常规针刺,表现出特异性地激活枕叶、小脑、基底节区的趋势。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额叶与躯体运动、语言、记忆和情绪有关,枕叶与视觉有关,小脑与平衡、肌张力、随意运动有关,基底节区与椎体外系运动障碍有关。由此,我们初步推测,临床运用外关穴配伍支沟穴治疗与运动、语言、记忆和情绪有关的疾病,应多考虑浅刺,而需治疗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