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高考历史模拟冲刺卷1.大江大河。(26分)水是生命的源泉,大江大河是文明的摇篮。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大江大河”为主题的自主性学习,步骤如下:(1)步骤一:通过查询关于大江大河的文献记载,了解相关的地理环境特征。将下列表格中的文献内容与地图所示区域相匹配。(填写对应的数字)(8分)文献内容对应区域东抵扎格罗斯山,西到叙利亚沙漠,南迄波斯湾北及托罗斯。北部为山地,向南经过草原和平原到南部沼泽性的三角洲。A从地域上讲,北起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萨雷∙科拉和坚戈,南至滨临阿拉海坎贝尔海湾坎吉达尔。B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勃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C金光熠熠耀泥罗,两岸翠绿尽婆娑。清流荡漾五千里,沙漠绿洲万顷波。公羊甲壳阿姆拉,护佑法老胜利亚。D步骤二:收集相关的文明成果并适当辨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文字是(单选)()(2分)A.赫梯人 B.苏美尔人 C.古埃及人 D.古印度人(3)利用大江大河兴修水利工程是地区发展的大事。诗句“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赞美的水利工程是(单选)()(2分)A.大运河 B.龙首渠 C.都江堰 D.郑国渠(4)国家通过特定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对下列示意图所反映的政治制度解读正确的是(单选)()(2分)A.君主专制 B.等级君主制C.议会君主制 D.君主立宪制(5)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下列文物能够提供相关历史信息的是(单选)()(2分)A.B.C. D.(6)步骤三:感悟“大江大河”对中华古代文明的影响。有学者认为“中国是一个独特的江河之乡,这不仅意味着它的土地上有众多的河流,而且意味着其历史受到了这种支配事实的巨大影响”。简要说明你的理解。(10分)2.中历、西历。(24分)历法,是为了配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据天象而制订的计算时间方法。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所订的历法称为阴历;根据太阳在不同季节的位置变化所订的历法称为阳历。(1)将下列世界古代各地历法与所属的地区或主要编者相匹配。(8分)A.古代埃及①玛雅历B.印第安地区②授时历C.古罗马凯撒③太阳历D.元朝郭守敬④儒略历中历,又称“阴历”“农历”,是中华文明的一大象征。过去的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传统的中历既表现月亮的阴晴圆缺,又反映太阳的四时变化,是非常适合东亚社会的,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一用就是两三千年。中历过去在东亚的通用,还具有国际秩序的象征意义。“正朔,所以统天下之治也。”(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四十《同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也曾以颁赐历法来宣示对天下的控制。在朝贡—册封体制之下,通用或部分通用中国历法,每年由中原朝廷颁赐历书供各国和各地区使用,或授权有些国家或地区据此编出各自的代用历书,此即所谓的“颁正朔”或“奉正朔”,是东亚传统国际秩序的象征。使用统一的中历历法,曾经是东亚汉文化圈的传统标志之一。在漫长的岁月里,东亚人民依中历来生活、生产,大至国家大事,小至个人生日,无不以中历来记载。可以说,中历作为一种时间坐标系统,其影响已渗透到东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入近代以后,东亚各国纷纷“脱亚入欧”(实是“脱中入西”),其标志之一,便是弃中历而改用西历。西历就是西洋历法,又称“阳历”“公历”。从1873年日本率先改用西历,1896年朝鲜半岛开始使用西历,到1912年中国本土最终改用西历,短短四十年间,东亚各国完成了从中历到西历的转变,但在民间和民俗的层面上,中历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摘选自《新民晚报》2010.4.11B7版《中国岁时文化在东亚》(2)根据材料,古代东亚各国为何大都采用中历?(6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说明近代日本和朝鲜以及中国改用西历的原因。(10分)3.上海租界与社会变迁。(25分)上海租界是旧中国租界的荤荤大者,其规模、形式都最具典型意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某校史学社分小组开展了“上海租界与社会变迁”的主题学习。小组1:探究上海租界的起源材料一:……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1842年《南京条约》材料二:允准英人携眷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口居住……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或基地,系准英人租赁……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1843年《虎门条约》(1)材料一、二都与近代中国的哪一场战争相关(单选)()(2分)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列强通过这场战争获得的特权有(三选)()(4分)A.资本输出B.内河航运权C.领事裁判权D.传教权E.协定关税F.外国公使驻京小组2:梳理近代上海大事年表(3)将下列选项填入“上海近代大事年表”编号所处空格中。(填选字母)(4分)A青年杂志B.洋务C.义和团D.维新E.太平天国F.民报G.新文化H.五四时间大事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1853年响应①运动的小刀会起义爆发1854年租界的市政机关——“工部局”正式产生19世纪50年代以后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通商口岸19世纪60-70年代为了自强、求富,②派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等一批军事和民用企业19世纪80年代上海诞生了仿洋机制品公司,孕育了民族工业的创建,如阜丰面粉厂1882年上海电光公司创办,电灯开始逐步取代煤气灯成为上海城市照明的主力20世纪初汽车在输入上海,有轨电车也在租界出现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租界)创办:《③》(刊物)1919年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响应④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租界)召开小组3:寻找孙中山眼中的上海租界材料三:凡市政之最要者,铁路之改良,街衢之清洁是也。试游上海之公共租界,其道路之宽广为何如,其街衢之清洁为何如,宁波何尝不可仿此而行?——孙中山1916年在浙江宁波演说,《孙中山全集》第3卷材料四:上海是我们中国的领土,在租界之内,大多数做生意的是中国人,纳税的是中国人,劳动的也是中国人,试问中国有没有人在上海工部局里头能够有大发言权呢?中国人能不能够在上海工部局里头议订法律来管理上海呢?我们在上海是主人,他们由外国来的都是客人,他们居然反客为主,在中国的领土之中组织一个政府来加乎我们之上,我们人民不敢过问,政府不能管理……所以中国现在不只是全殖民地,比全殖民地的地位还要低一级。我就这个情形,创立一种新名词叫中国是“次殖民地”。——1924年11月25日孙中山《在日本神户欢迎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9卷(注:此次演说群体主要为日本神户当地的民众)(4)概括材料三、四孙中山眼中的上海租界。从史料来源和史料内容的角度,推测孙中山两次演讲的意图。(7分)(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如何认识上海租界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8分)4.海洋事业。(25分)古代至近代,东西方海洋事业呈现出不同的历史轨迹。部分学生开展了以“海洋事业”为主题的学习活动。活动一:小晨同学搜集到一些图片,以呈现西方海洋事业的发展历程。(1)将下列图片对应内容填入时间轴中相应位置。(填字母)(8分)A.雅典卫城遗址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C.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内海D马尼拉大帆船(2)雅典卫城的建筑布局颇具特色,集中了议事大厅、公民大会会场、神庙和体育场等标志性公共建筑。这类建筑反映出(单选题)()(2分)A.寡头政治历史现象 B.雅典居民的共同信仰C.依山而建的城市布局 D.民主政治的历史特征(3)与图中D处同一时期的历史现象还包括(三选题)()(4分)A果阿、澳门、长崎等地成为国际贸易枢纽B.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苦力贸易C.玉米和马铃薯传入欧洲D.蒙古西征引发较大规模民族迁徙E.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活动二:为探究中国古代经略海洋的特点,小曦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中国古代不乏向海洋谋求民生利益的卓越人物,但他们主要着眼于鱼盐之利,较少侧重航运的展开。中国人自古即注意发展交通事业,但侧重点在陆上而非海上,海洋交通未能提到国家兴亡的高度。……明人郑开阳在《海防图论》、胡宗宪在《筹海图编》中提出“经略海上”的构想,但主要也是集中在近海,且主要出于防范倭寇侵扰的目标。——摘编自冯天瑜《中国古代经略海洋的成就与局限》(4)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经略海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分)活动三: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在许多方面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行,但却未能持续下去。针对这一历史现象,小明同学搜集到如下材料,并对此进行思考。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5)根据活动一至活动三所搜集的材料,尝试回答为何西方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达嘉马”,而中国“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7分)新高考历史模拟冲刺卷1.大江大河。(26分)水是生命的源泉,大江大河是文明的摇篮。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大江大河”为主题的自主性学习,步骤如下:(1)步骤一:通过查询关于大江大河的文献记载,了解相关的地理环境特征。将下列表格中的文献内容与地图所示区域相匹配。(填写对应的数字)(8分)文献内容对应区域东抵扎格罗斯山,西到叙利亚沙漠,南迄波斯湾北及托罗斯。北部为山地,向南经过草原和平原到南部沼泽性的三角洲。A从地域上讲,北起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萨雷∙科拉和坚戈,南至滨临阿拉海坎贝尔海湾坎吉达尔。B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勃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C金光熠熠耀泥罗,两岸翠绿尽婆娑。清流荡漾五千里,沙漠绿洲万顷波。公羊甲壳阿姆拉,护佑法老胜利亚。D步骤二:收集相关的文明成果并适当辨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文字是(单选)()(2分)A.赫梯人 B.苏美尔人 C.古埃及人 D.古印度人(3)利用大江大河兴修水利工程是地区发展的大事。诗句“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赞美的水利工程是(单选)()(2分)A.大运河 B.龙首渠 C.都江堰 D.郑国渠(4)国家通过特定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对下列示意图所反映的政治制度解读正确的是(单选)()(2分)A.君主专制 B.等级君主制C.议会君主制 D.君主立宪制(5)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下列文物能够提供相关历史信息的是(单选)()(2分)A.B.C. D.(6)步骤三:感悟“大江大河”对中华古代文明的影响。有学者认为“中国是一个独特的江河之乡,这不仅意味着它的土地上有众多的河流,而且意味着其历史受到了这种支配事实的巨大影响”。简要说明你的理解。(10分)【答案】(1)A:②;B:④;C:⑤;D;③。(8分)(2)B(2分)(3)C(2分)(4)A(2分)(5)C(2分)(6)境内众多的大江大河是中华古代文明多元起源的自然环境因素;也是造就南稻北粟农业为本经济生产活动特点;围绕水而开展的洪涝灾害的治理、水利设施的修建、人工运河的开凿等社会治理活动,并形成大一统的政治制度安排;由此又产生了中华文化独特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能够从文明起源、生产生活方式、政治体制、国家形态、文化特点等视角,选择三个简要说明即可)(10分)【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东抵扎格罗斯山,西到叙利亚沙漠,南迄波斯湾北及托罗斯。北部为山地,向南经过草原和平原到南部沼泽性的三角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处为两河流域,平原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故A文献应对应地图②处;根据材料“北起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萨雷∙科拉和坚戈,南至滨临阿拉海坎贝尔海湾的坎吉达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起喜马拉雅山南麓,南至滨临阿拉海,这是在古印度区域,故B文献应对应地图④处;根据材料“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勃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黄河流经范围,故C文献应对应地图⑤处;根据材料“金光熠熠耀泥罗,两岸翠绿尽婆娑。清流荡漾五千里,沙漠绿洲万顷波。公羊甲壳阿姆拉,护佑法老胜利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对尼罗河的描述,以及埃及法老的信息,故D文献应对应地图③处。【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文字,B项正确;赫梯人、古埃及人、古印度人都不是创造最早文字的人类,排除A项、C项和D项。故选B项。【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描述,C项正确;大运河隋朝修建,贯穿南北,沟通五大水系,排除A项;龙首渠是西汉在关中地区最早修建的水利工程,排除B项;最早在关中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是战国末年秦国穿凿的郑国渠,排除D项。故选C项。【小问4详解】根据材料“国家通过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有法老、辅佐大臣、祭司等职位,表现的是古埃及的君主专制,A项正确;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排除B项;议会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都属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形式,排除C项和D项。故选A项。【小问5详解】根据材料“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画像砖提供的是铁犁牛耕,体现的是生产工具的进步,C项正确;在古埃及壁画中没有体现生产工具,排除A项;古希腊陶瓶也非生产工具,排除B项;人首飞牛雕也非生产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小问6详解】根据材料“中国是一个独特的江河之乡,这不仅意味着它的土地上有众多的河流,而且意味着其历史受到了这种支配事实的巨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境内众多的大江大河是中华古代文明多元起源的自然环境因素,也是造就南稻北粟农业为本经济生产活动特点,围绕水而开展的洪涝灾害的治理、水利设施的修建、人工运河的开凿等社会治理活动,并形成大一统的政治制度安排,由此又产生了中华文化独特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2.中历、西历。(24分)历法,是为了配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据天象而制订的计算时间方法。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所订的历法称为阴历;根据太阳在不同季节的位置变化所订的历法称为阳历。(1)将下列世界古代各地历法与所属的地区或主要编者相匹配。(8分)A.古代埃及①玛雅历B.印第安地区②授时历C.古罗马凯撒③太阳历D.元朝郭守敬④儒略历中历,又称“阴历”“农历”,是中华文明的一大象征。过去的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传统的中历既表现月亮的阴晴圆缺,又反映太阳的四时变化,是非常适合东亚社会的,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一用就是两三千年。中历过去在东亚的通用,还具有国际秩序的象征意义。“正朔,所以统天下之治也。”(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四十《同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也曾以颁赐历法来宣示对天下的控制。在朝贡—册封体制之下,通用或部分通用中国历法,每年由中原朝廷颁赐历书供各国和各地区使用,或授权有些国家或地区据此编出各自的代用历书,此即所谓的“颁正朔”或“奉正朔”,是东亚传统国际秩序的象征。使用统一的中历历法,曾经是东亚汉文化圈的传统标志之一。在漫长的岁月里,东亚人民依中历来生活、生产,大至国家大事,小至个人生日,无不以中历来记载。可以说,中历作为一种时间坐标系统,其影响已渗透到东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入近代以后,东亚各国纷纷“脱亚入欧”(实是“脱中入西”),其标志之一,便是弃中历而改用西历。西历就是西洋历法,又称“阳历”“公历”。从1873年日本率先改用西历,1896年朝鲜半岛开始使用西历,到1912年中国本土最终改用西历,短短四十年间,东亚各国完成了从中历到西历的转变,但在民间和民俗的层面上,中历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摘选自《新民晚报》2010.4.11B7版《中国岁时文化在东亚》(2)根据材料,古代东亚各国为何大都采用中历?(6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说明近代日本和朝鲜以及中国改用西历的原因。(10分)【答案】(1)配对:A:③B:①C:④D:②(8分)(2)原因: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传统的中历既表现月亮的阴晴圆缺,又反映太阳的四时变化,是非常适合东亚社会的;中历过去在东亚的通用,在朝贡-册封体制之下,中国以颁赐历法来宣示对天下的控制。(6分)(3)原因: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采用西化,脱亚入欧;(2分)朝鲜: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失去对朝鲜控制,朝鲜成为日本殖民地。(4分)中国:1912年推翻了清政府,中华民国成立,进行了一系列的移风易俗。(4分)【解析】【小问1详解】配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古代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所以A与③相匹配;古代印第安地区的玛雅人用复杂的历法纪年,所以B与①相匹配;古罗马凯撒时期制定了儒略历,所以C与④相匹配;元朝郭守敬编订了授时历,所以D与②相匹配。【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材料“……过去的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传统的中历既表现月亮的阴晴圆缺,又反映太阳的四时变化,是非常适合东亚社会的……”,可得出,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传统的中历既表现月亮的阴晴圆缺,又反映太阳的四时变化,是非常适合东亚社会的;根据材料“……中历过去在东亚的通用,还具有国际秩序的象征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也曾以颁赐历法来宣示对天下的控制。在朝贡—册封体制之下,通用或部分通用中国历法,每年由中原朝廷颁赐历书供各国和各地区使用,或授权有些国家或地区据此编出各自的代用历书……”,可得出,中历过去在东亚的通用,在朝贡—册封体制之下,中国以颁赐历法来宣示对天下的控制。【小问3详解】原因:日本:根据材料“……从1873年日本率先改用西历……”,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明治维新以后采用西化,脱亚入欧。朝鲜:根据材料“……1896年朝鲜半岛开始使用西历……”,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失去对朝鲜控制,朝鲜成为日本殖民地。中国:根据材料“……1912年中国本土最终改用西历……”,并结合所学可得出,1912年推翻了清政府,中华民国成立,进行了一系列的移风易俗。3.上海租界与社会变迁。(25分)上海租界是旧中国租界的荤荤大者,其规模、形式都最具典型意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某校史学社分小组开展了“上海租界与社会变迁”的主题学习。小组1:探究上海租界的起源材料一:……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1842年《南京条约》材料二:允准英人携眷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口居住……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或基地,系准英人租赁……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1843年《虎门条约》(1)材料一、二都与近代中国的哪一场战争相关(单选)()(2分)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列强通过这场战争获得的特权有(三选)()(4分)A.资本输出B.内河航运权C.领事裁判权D.传教权E.协定关税F.外国公使驻京小组2:梳理近代上海大事年表(3)将下列选项填入“上海近代大事年表”编号所处空格中。(填选字母)(4分)A青年杂志B.洋务C.义和团D.维新E.太平天国F.民报G.新文化H.五四时间大事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1853年响应①运动的小刀会起义爆发1854年租界的市政机关——“工部局”正式产生19世纪50年代以后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通商口岸19世纪60-70年代为了自强、求富,②派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等一批军事和民用企业19世纪80年代上海诞生了仿洋机制品公司,孕育了民族工业的创建,如阜丰面粉厂1882年上海电光公司创办,电灯开始逐步取代煤气灯成为上海城市照明的主力20世纪初汽车在输入上海,有轨电车也在租界出现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租界)创办:《③》(刊物)1919年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响应④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租界)召开小组3:寻找孙中山眼中的上海租界材料三:凡市政之最要者,铁路之改良,街衢之清洁是也。试游上海之公共租界,其道路之宽广为何如,其街衢之清洁为何如,宁波何尝不可仿此而行?——孙中山1916年在浙江宁波演说,《孙中山全集》第3卷材料四:上海是我们中国的领土,在租界之内,大多数做生意的是中国人,纳税的是中国人,劳动的也是中国人,试问中国有没有人在上海工部局里头能够有大发言权呢?中国人能不能够在上海工部局里头议订法律来管理上海呢?我们在上海是主人,他们由外国来的都是客人,他们居然反客为主,在中国的领土之中组织一个政府来加乎我们之上,我们人民不敢过问,政府不能管理……所以中国现在不只是全殖民地,比全殖民地的地位还要低一级。我就这个情形,创立一种新名词叫中国是“次殖民地”。——1924年11月25日孙中山《在日本神户欢迎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9卷(注:此次演说群体主要为日本神户当地的民众)(4)概括材料三、四孙中山眼中的上海租界。从史料来源和史料内容的角度,推测孙中山两次演讲的意图。(7分)(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如何认识上海租界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8分)【答案】(1)A(2分)(2)CDE(4分)(3)①E②B③G④H(4分)(4)材料二孙中山眼中的上海公共租界市政环境良好。材料三孙中山眼中,国人在上海租界没有法律地位,中国政府主权旁落。原因:材料二孙中山希望中国在城市建设、卫生观念等方面向西方学习,从传统走向现代;材料三演讲的时间是1924年11月,国民党一大业已召开,新三民主义思想下,孙中山意图通过海外宣传,揭露列强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为收回主权,实现民族独立获取更多国际友好人士的支持。(7分)(5)上海租界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首先,上海租界是“国中之国”,是近代西方侵略中国,借助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的产物,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见证;其次,上海租界是文明的窗口,是近代西方文明渗透中国的媒介,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再次,上海租界为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救亡图存的努力提供了绝佳的历史舞台。从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纷纷把上海作为改良中国的试验田。最终上海租界成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始发站,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共产党人在上海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8分)【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1842年《南京条约》”“1843年《虎门条约》”可知为鸦片战争,故选A项。【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允准英人携眷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口居住”“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可知分别为领事裁判权、传教权、协定关税,故选CDE项。【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53年响应太平天国运动的小刀会起义爆发。19世纪60-70年代,为了自强、求富,洋务派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等一批军事和民用企业。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租界)创办《新青年》。1919年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响应五四运动。因此为E②B③G④H。【小问4详解】根据材料“铁路之改良,街衢之清洁是也”可知材料二孙中山眼中的上海公共租界市政环境良好。根据材料“我们在上海是主人,他们由外国来的都是客人,他们居然反客为主,在中国的领土之中组织一个政府来加乎我们之上,我们人民不敢过问,政府不能管理”可知材料三孙中山眼中,国人在上海租界没有法律地位,中国政府主权旁落。意图:根据材料“宁波何尝不可仿此而行”可知材料二孙中山希望中国在城市建设、卫生观念等方面向西方学习,从传统走向现代;根据材料“1924年11月25日”可知材料三演讲的时间是1924年11月,国民党一大业已召开,新三民主义思想下,孙中山意图通过海外宣传,揭露列强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为收回主权,实现民族独立获取更多国际友好人士的支持。【小问5详解】认识:根据上海近代城市发展历程和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分别从上海租界的见证、近代化历程、救亡图存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可知上海租界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首先,上海租界是“国中之国”,是近代西方侵略中国,借助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的产物,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见证;其次,上海租界是文明的窗口,是近代西方文明渗透中国的媒介,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再次,上海租界为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救亡图存的努力提供了绝佳的历史舞台。从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纷纷把上海作为改良中国的试验田。最终上海租界成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始发站,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共产党人在上海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4.海洋事业。(25分)古代至近代,东西方海洋事业呈现出不同的历史轨迹。部分学生开展了以“海洋事业”为主题的学习活动。活动一:小晨同学搜集到一些图片,以呈现西方海洋事业的发展历程。(1)将下列图片对应内容填入时间轴中相应位置。(填字母)(8分)A.雅典卫城遗址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C.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内海D马尼拉大帆船(2)雅典卫城的建筑布局颇具特色,集中了议事大厅、公民大会会场、神庙和体育场等标志性公共建筑。这类建筑反映出(单选题)()(2分)A.寡头政治历史现象 B.雅典居民的共同信仰C.依山而建的城市布局 D.民主政治的历史特征(3)与图中D处同一时期的历史现象还包括(三选题)()(4分)A果阿、澳门、长崎等地成为国际贸易枢纽B.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苦力贸易C.玉米和马铃薯传入欧洲D.蒙古西征引发较大规模民族迁徙E.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活动二:为探究中国古代经略海洋的特点,小曦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中国古代不乏向海洋谋求民生利益的卓越人物,但他们主要着眼于鱼盐之利,较少侧重航运的展开。中国人自古即注意发展交通事业,但侧重点在陆上而非海上,海洋交通未能提到国家兴亡的高度。……明人郑开阳在《海防图论》、胡宗宪在《筹海图编》中提出“经略海上”的构想,但主要也是集中在近海,且主要出于防范倭寇侵扰的目标。——摘编自冯天瑜《中国古代经略海洋的成就与局限》(4)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经略海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分)活动三: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在许多方面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行,但却未能持续下去。针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