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一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一、古代诗文阅读1.名篇名句填空(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出周瑜儒将风度和运筹帷幄的句子:,,。(2)《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远望景物的句子:,,。(4)《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表现蔺相如以国事为重的胸怀的句子是:,。(5)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侧面烘托来表现琵琶女的演奏效果的名句是,.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宁许以负秦曲负:辜负B.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攀,招供C.因厚赂单于赂:赠送礼物D.连辟公府不就就:就职3.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即患秦兵之来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B.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C.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精思傅会,十年乃成D.因河为池伺者因此觉知4.指出与例句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左右欲刃相如。A.因泣下霑衿 B.毕礼而归之C.何久自苦如此 D.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B.召有司案图C.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D.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6.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璧有瑕,请指示王 B.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C.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D.汉天子我丈人行也7.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君何以知燕王.B.乃遣琥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D.信义安所见乎.三、课外文言文阅读8.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著名节,为郡吏。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太奢,刑罚太深,赋敛太重,宜以俭约先下。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习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拔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胜疾言曰:“去!是时之变。”常恚,谓胜曰:“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为床室中户西南牖下,东首加朝服拖绅。使者入户,西行南面立,致诏付玺书,迁延再拜奉印绶,进谓胜曰:“圣朝未尝忘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胜对曰:“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随使君上道,必死道路,无益万分。”使者要说,至印绶就加胜身,胜辄推不受。使者五日一与太守俱问起居,为胜两子及门人高晖等言:“朝廷虚心待君以茅土之封,虽疾病,宜动移至传舍,示有行意,必为子孙遗大业。”晖等白使者语,胜自知不见听,即谓晖等:“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B.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C.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D.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改为“茂才”.B.“哀帝”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炀帝等。C.“徙”,贬职;“徙光禄大夫”,就是被贬为光禄大夫。前文的“迁”与“徙"不同,迁指升官。D.“传舍”,是用来给驿长、驿夫以及往来官吏休息食宿的地方。与邮舍、驿舍等,名虽异,义实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务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龚胜为官刚正,敢于直言进谏。他关心民生,担任谏官时多次上书批评时弊,提倡俭约,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因此得罪皇帝.B.龚胜好学通经,名重一时。年轻时被举荐为秀才,后又被何武、阎崇推荐,连哀帝对他也早已闻名;王莽篡位后也多次召他为官。C.龚胜敢于坚持己见,不愿随波逐流。在讨论王嘉误国乱法及是否恢复孝惠、孝景祠庙问题时,他表达不同意见,甚至与人发生争执。D.龚胜忠于汉朝,坚决不事二主。王莽篡汉后,他屡次称病,拒不接受新朝授予的高官厚爵,最终绝食而亡,以死明志,令人感佩。(4)将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②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9.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0.阅读文章,回答下列各题.陆地上的船谢志强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我好奇地望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岙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服,很威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些天,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晒谷场铺着水泥.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黝黑,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父亲告诉我。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太阳在不知不觉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我希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猎抖动.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地膨胀,遮住了太阳。他停下脚步,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圆,罩在眼眉前。父亲说那是他的望远镜。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伴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赶过去,登上他的船.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我们乐了.他焦虑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首,他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我的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的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嘛!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我们沉不住气了,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大海可饶不了你们!我瞧了一眼爹.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惟一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会放过你们。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触了礁.太阳钻出乌云。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着小山村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一场海上风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中间,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刚才(每天他都要演绎一场出航的仪式,只是今天意外,出现了阴天)那场“沉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大海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这篇小说的标题耐人寻味,“陆地上的船”既指晒谷场,也指疯子船长意识中指挥过的船,同时这个标题又充满悬念,有吸引读者的作用.B.“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是通过“我”的发现来表现疯子船长的执着并预示着疯子船长即将发病。C.起先“我”并不十分了解二叔这个疯子船长,爹在“我"与疯子船长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是“我”了解疯子船长这一人物的关键。D.“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周围的绿田”“像平静的海水”,这些环境描写,有展现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的作用。E.这篇小说不仅以它所叙述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人,而且以它所描述的因一次海上风暴遭受沉船打击致疯的船长的疯癫表现发人深思.(2)小说的主人公疯子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3)小说中的“我"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4)对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应该从悲剧的意义上去认识,有人认为应该从“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三、语言文字运用11.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帷幄(wò)江堤(dī)间(jiàn)或B.摇曳(yè)啁哳(zhā)咀嚼(jué)C.本分(fèn)罗绮(qǐ)恐吓(hè)D.敕(chì)造敲诈(zhà)跌宕(dàn)1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强盗混帐坟墓规矩 B.门第阴沉撕碎拖延C.烦脑弥补沉吟贤惠 D.半晌袖襟烦燥签字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不少考生平时学习,对教材不愿精读细嚼,疏于思考,懒于动笔,眼高手低,一知半解,,学而不实。②不参加旅游团为好,那叫,不叫旅游.当然,出去之前应该研究一下,要知道你想前往的地方最出名最美丽的风光何时才有。③巴黎的韵味,也许就在那街角的一杯咖啡,擦身而过的几缕幽香,塞纳河岸边的,广场绿地上几个钟头的发呆。A.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走马观花B.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浮光掠影C.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浮光掠影D.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蜻蜓点水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美中此次就信息技术产品达成的共识展现了美中关系的另一面,正当两国在战略上竞争之际,它们似乎在可能为商业带来更快影响的协议上迫切希望进行合作.B.金砖国家合作要做到政治和经济“双轮”驱动,既做世界经济动力引擎,又做国际和平之盾,深化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协调和合作,捍卫国际公平正义.C.一些犯罪嫌疑人可能经常更换潜逃地点或者再度出逃其他国家,如果信息和抓捕合作加速,会对抓捕工作起到重要推动作用.D.虽然奥巴马政府对缅甸的改革大加赞赏,但无论何种尺度衡量,缅甸距向自由的多民族与多宗教民主实现永久和不可逆转的转变还差得很远.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我不记得有比那天更蔚蓝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阳刚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A.山顶的白云顿时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了紫色,最后它们发出了金色的霞光.B.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织在一起.C.空气里弥漫着破晓的寒气,草上也蒙盖上了灰色的雾水.D.它射下几条微微温暖的光线,像火的带子一样贯穿整个树木.16.请仔细阅读下面这幅漫画,给漫画加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理解和认识。要求:语言连贯流利、准确得体。四、写作17.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新京报》2月3日报道,北京731路公交车上,一名外国乘客因其提出违规停车的要求遭到拒绝,而对该车的司机与售票员破口大骂为“中国猪"。司机和售票员笑脸相迎,他们严格遵守公交公司的《员工守则》,做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上述事情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表明你的态度看法.

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一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古代诗文阅读1.名篇名句填空(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出周瑜儒将风度和运筹帷幄的句子: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远望景物的句子: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4)《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表现蔺相如以国事为重的胸怀的句子是: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5)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侧面烘托来表现琵琶女的演奏效果的名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考点】名篇名句默写.【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的能力.解答本题,要认真审读题干,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进行思考.【解答】(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重点字:樯)(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重点字:锲)(3)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重点字:簪)(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重点字:仇)(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重点字:唯)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宁许以负秦曲负:辜负B.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攀,招供C.因厚赂单于赂:赠送礼物D.连辟公府不就就:就职【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和掌握;【解答】A.错误;“负",意为“担负、承担”;译文:宁可答应来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B.正确;译文:虞常果然招供出了张胜;C.正确;译文:趁机赠送给单于厚重的礼物;D.正确;译文:接连被官府征召做官却不去就职;故选:A.3.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即患秦兵之来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B.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C.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精思傅会,十年乃成D.因河为池伺者因此觉知【考点】文言虚词.【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根据要求选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解答】A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代指卫律;B项,介词,凭借;介词,因为;C项,副词,于是;副词,才;D项,介词,凭借.答案:D.4.指出与例句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左右欲刃相如。A.因泣下霑衿 B.毕礼而归之C.何久自苦如此 D.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考点】词类活用.【分析】本题考查词类的活用,注意结合句子分析词语词性的变化.【解答】例句,左右的人想杀了蔺相如.刃:名作动,杀.A项,于是流泪,泪水沾湿了衣服.泣:动作名,眼泪.B项,用完备的礼仪(对待蔺相如)送他回国了.归:动使动,使…回去.C项,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苦.D项,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都用眼睛瞪着他.目:名作动,递眼色.故选:D.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B.召有司案图C.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D.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考点】通假字.【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解答】A.“畔”通“叛",背叛;B.“案”通“按”,查看;C.“去”通“弆”,收集;D.无通假字;故选:D.6.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璧有瑕,请指示王 B.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C.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D.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考点】古今异义.【分析】本题是考查理解文中常见古今异义词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是理解B.【解答】解答此题,要回忆有关课文中关于古今异义词的知识.A项,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表达某个问题的原则和理由.B项,约束:古义:遵守约定;今义:束缚、限制的意思.C项,骄奢:骄横奢侈.古今义一致.D项,丈人: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故选:C.7.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君何以知燕王.B.乃遣琥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D.信义安所见乎.【考点】文言句式.【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古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的类型及特点进行分析.学生要牢记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做到举一反三.【解答】A.宾语前置句,“君何以知燕王"宾语前置句,译文为: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B.定语后置句,“乃遣琥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译文为:就派遣苏武以中郎将身份持汉节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去;C.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译文为:自书上记载到现在,也从未有过这种事;D.宾语前置句,“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句,译文为:哪里还能看到什么信义信义;故选:B.三、课外文言文阅读8.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著名节,为郡吏.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太奢,刑罚太深,赋敛太重,宜以俭约先下.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习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拔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胜疾言曰:“去!是时之变.”常恚,谓胜曰:“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为床室中户西南牖下,东首加朝服拖绅。使者入户,西行南面立,致诏付玺书,迁延再拜奉印绶,进谓胜曰:“圣朝未尝忘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胜对曰:“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随使君上道,必死道路,无益万分。”使者要说,至印绶就加胜身,胜辄推不受。使者五日一与太守俱问起居,为胜两子及门人高晖等言:“朝廷虚心待君以茅土之封,虽疾病,宜动移至传舍,示有行意,必为子孙遗大业。”晖等白使者语,胜自知不见听,即谓晖等:“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B.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C.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D.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改为“茂才"。B.“哀帝”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炀帝等。C.“徙”,贬职;“徙光禄大夫",就是被贬为光禄大夫。前文的“迁”与“徙”不同,迁指升官。D.“传舍”,是用来给驿长、驿夫以及往来官吏休息食宿的地方。与邮舍、驿舍等,名虽异,义实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务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龚胜为官刚正,敢于直言进谏。他关心民生,担任谏官时多次上书批评时弊,提倡俭约,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因此得罪皇帝。B.龚胜好学通经,名重一时。年轻时被举荐为秀才,后又被何武、阎崇推荐,连哀帝对他也早已闻名;王莽篡位后也多次召他为官。C.龚胜敢于坚持己见,不愿随波逐流。在讨论王嘉误国乱法及是否恢复孝惠、孝景祠庙问题时,他表达不同意见,甚至与人发生争执。D.龚胜忠于汉朝,坚决不事二主。王莽篡汉后,他屡次称病,拒不接受新朝授予的高官厚爵,最终绝食而亡,以死明志,令人感佩。(4)将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②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中“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都是“言”的宾语,分为四个方面内容,句式整齐,断为“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故选:C.译文为:龚胜身居谏官期间,多次上书求见,陈述百姓贫苦,盗贼众多,官吏不良,世风淡薄,灾异屡现,不能不担忧警醒.(2)C“贬职”“被贬为光禄大夫”错误,徙,调动官职.“徙光禄大夫",就是调任光禄大夫.(3)A“担任谏官时”错误,龚胜“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因此得罪皇帝”并非是在担任谏官时,而是在担任光禄大夫之时.(4)①“何若"译为“像什么(人)",“小”译为“有点”,“乃"译为“不过是”,“属”译为“一类人”.译文为:(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吗?你想有点与众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声,你不过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②“无以"译为“没有什么用来",“义”译为“道义”,“事”译为“侍奉”.译文为:我蒙受汉家深厚的恩德,没有什么用来报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义难道可以用一身侍奉二主,到地下去见原来的主子吗?答案:(1)C(2)C(3)A(4)①(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吗?你想有点与众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声,你不过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②我蒙受汉家深厚的恩德,没有什么用来报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义难道可以用一身侍奉二主,到地下去见原来的主子吗?译文:龚胜字君宾,楚国人.少年时爱好学习精通经义,以有节操而闻名于世,担任郡吏.后来被州里举荐为秀才,任重泉县令,因病辞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推荐龚胜,哀帝在做定陶王时就已听说他的名声,于是征召他为谏大夫.龚胜身居谏官期间,多次上书求见,陈述百姓贫苦,盗贼众多,官吏不良,世风淡薄,灾异屡现,不能不担忧警醒.国家规制用度过于宽奢,刑罚过于严峻,赋敛过于苛重,应该以节俭宽大表率天下.任谏大夫两年多,升任为丞相司直,调任为光禄大夫,担任右扶风太守.几个月后,皇上了解到龚胜不是善于处理繁冗政务的人才,于是又让他做光禄大夫.龚胜指责董贤惑乱朝纲制度,因此违逆了皇上的旨意.几天后,众大臣又聚会讨论是否可以恢复孝惠帝孝景帝祠庙的问题,与会者都说应当恢复.龚胜却说:“应当遵循礼制.”夏侯常又对龚胜说:“礼制也是有所变化的."龚胜立刻反驳说:“走开!是时势变了.”夏侯常生气,对龚胜说:“(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吗?你想有点与众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声,你不过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王莽篡夺国家政权后,派五威将帅巡视行天下风俗,将帅亲自捧着羊、酒去问候龚胜.第二年,王莽派使者前去任命龚胜为讲学祭酒,龚胜推说有病而不应召.过了两年,王莽又派使者捧着盖有玉玺的诏书和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前往龚胜的乡里拜他为官.使者想让龚胜起身迎接,长时间地站在门外,龚胜推说病重,在家中西屋南窗下设置一只床,自己身穿朝服腰系长带头朝东卧在床上.使者进屋,往西走然后面朝南站着,传达诏令并交付盖有玉玺的诏书,然后退后一步再次行礼,献上印绶,上前对龚胜说:“圣朝没有忘记您老人家,现在天下制度未定,期待您参与政事,希望听到您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建议和指导,用以安定天下.”龚胜回答说:“我向来愚昧,加上年老患病,已是命在旦夕,若跟随您上路,一定会死在路上,这样对国家对个人都毫无益处.”使者极力劝说,甚至上前把印绶放在龚胜身上,龚胜就是推辞不接受.使者每隔五天就与太守一起前来问候饮食起居,对龚胜的两个儿子和门人高晖等人说:“朝廷虚心对待龚胜先生,要封他为侯,即使他病情严重,也应当起身到驿站,以表示出有赴行的意思,这样定会给子孙后代留下大基业的."高晖等人把使者的话告诉了龚胜,龚胜知道自己的话无人听从,就对高晖等人说:“我蒙受汉家深厚的恩德,没有什么用来报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义难道可以用一身侍奉二主,到地下去见原来的主子吗?"说完,就不再开口饮食,拖延到十四天后死去,死时七十九岁.9.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考点】怀古咏史诗.【分析】(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写和意境分析.注意结合注释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典故的运用.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等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结合文章和注释可知,诗人有怀才不遇的失落之感.【解答】(1)诗的前四句写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写出了远去的长江气势浩大,这样写切中题旨,铺垫出一派雄壮气象,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来写近古的国运不兴,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2)诗中运用了任公子的典故并不是单纯而热烈地歌颂盛世,也透露出作者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自然又蕴含丰富地表达出盛世才子的惆怅.答案:(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渍、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2)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参考译文: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冶.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需沧海垂钓而罢竿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0.阅读文章,回答下列各题.陆地上的船谢志强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我好奇地望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岙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服,很威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些天,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晒谷场铺着水泥。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黝黑,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父亲告诉我。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太阳在不知不觉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我希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猎抖动。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地膨胀,遮住了太阳。他停下脚步,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圆,罩在眼眉前.父亲说那是他的望远镜。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伴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赶过去,登上他的船.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我们乐了。他焦虑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首,他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我的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的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嘛!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我们沉不住气了,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大海可饶不了你们!我瞧了一眼爹。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惟一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会放过你们.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触了礁。太阳钻出乌云。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着小山村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一场海上风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中间,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刚才(每天他都要演绎一场出航的仪式,只是今天意外,出现了阴天)那场“沉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大海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CA.这篇小说的标题耐人寻味,“陆地上的船”既指晒谷场,也指疯子船长意识中指挥过的船,同时这个标题又充满悬念,有吸引读者的作用.B.“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是通过“我”的发现来表现疯子船长的执着并预示着疯子船长即将发病。C.起先“我"并不十分了解二叔这个疯子船长,爹在“我”与疯子船长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是“我"了解疯子船长这一人物的关键。D.“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周围的绿田"“像平静的海水”,这些环境描写,有展现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的作用。E.这篇小说不仅以它所叙述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人,而且以它所描述的因一次海上风暴遭受沉船打击致疯的船长的疯癫表现发人深思。(2)小说的主人公疯子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3)小说中的“我”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4)对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应该从悲剧的意义上去认识,有人认为应该从“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考点】小说阅读.【分析】(1)此题综合考查小说的主题和技巧的能力.(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4)此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的能力.【解答】(1)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选项一般会针对形象、主旨、情节、细节描写主题.B项理解错误.对疯子船长的这一动作行为的描写,表现了他是真实地把这个和他的船“差不多大”的晒谷场当作了自己的船.D项对环境描写的分析欠妥当.这里的景物描写是作为晒谷场的陪衬而写的,主要不是“展示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的作用".E项中对小说的情节分析有误,这篇小说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故选AC.(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是由小说人物活动、由故事情节展现出来的,所以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对小说情节进行挖掘,从具体情节中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特征来.本文通过背景介绍,“船长”是因为他曾经指挥的船遇险触礁沉没,精神受到刺激而失常的,但从他的一场表现可以看出活在“船长”当中的他,执着于理想,忠于职守,遇险不慌,沉着指挥,忘我献身的精神.(3)本题考查小说人物作用的赏析能力.小说中的“我”虽然不是主要人物,但他与“爹”一样是小说不可或缺的人物,“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船长悲剧的见证者,是船长形象的崇拜者,“我”因船长而向往大海,船长因“我”而更高大.(4)本题是一个探究题,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是一道多选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对两种创作意图的理解即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去理解.如果悲剧的角度看,船长因故精神失常,于是他一直活在船长身份当中,在常人看来这是一场悲剧,但小说却描写出船长忠于职守、沉着冷静、勇于牺牲的悲剧形象,可歌可泣.如果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这一角度看,我因船长的崇高而仰慕,而向往大海,疯子船长对“我”产生了激励作用,同时,作者以这句话结尾,也表达了作者对山村孩子的期盼.参考答案:(1)AC(2)疯子船长是一个执着于理想、忠于职守的悲剧形象.①他久经考验,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热爱自己的事业一如热爱自己的生命;②他遇险不慌,沉着指挥,船沉了又劝同事们逃走,具有忘我、献身的精神.(3)①“我"贯穿始终,是文章的线索.②以“我”这样一个山村孩子的视角写疯子船长发疯的过程,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在塑造疯子船长这一人物上,我起到辅助作用.④通过写“我"学着他的样子,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要去见识大海,侧面表现船长的高大形象,突出船长对我的影响,并深化主旨.(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4)观点一:应该从主人公悲剧意义上去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①海难虽然摧毁了船长的船,使他成为疯子,但并没有摧毁他内心深处的船长情结,他在晒谷场演绎风暴中救船的情景,表现了一个船长的精神风貌,他的执著与坚持以及他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令人感动;②小说给人心灵的震撼,又让人扼腕叹息,我们在疯子船长这一人物身上感受到一种崇高美和悲壮美.观点二:应该从“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①疯子二叔虽然是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但他执著于理想、忠于职守、热爱事业的精神感召我,并引发了我想出去见世面的想法;②小说结尾“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也说明了作者对“我”这一类农村孩子所寄予的期望.(观点明确,给1分;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给3分.)三、语言文字运用11.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帷幄(wò)江堤(dī)间(jiàn)或B.摇曳(yè)啁哳(zhā)咀嚼(jué)C.本分(fèn)罗绮(qǐ)恐吓(hè)D.敕(chì)造敲诈(zhà)跌宕(dàn)【考点】字音.【分析】本题考查正确辨识字音的能力;【解答】A.正确;B.正确;C.正确;D.错误;跌宕(dàng);故选:D.1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强盗混帐坟墓规矩 B.门第阴沉撕碎拖延C.烦脑弥补沉吟贤惠 D.半晌袖襟烦燥签字【考点】字形.【分析】本题考查正确辨识字形的能力;【解答】A.错误;混账;B.正确;C.错误;烦恼;D.错误;烦躁;故选:B.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不少考生平时学习,对教材不愿精读细嚼,疏于思考,懒于动笔,眼高手低,一知半解,,学而不实.②不参加旅游团为好,那叫,不叫旅游。当然,出去之前应该研究一下,要知道你想前往的地方最出名最美丽的风光何时才有.③巴黎的韵味,也许就在那街角的一杯咖啡,擦身而过的几缕幽香,塞纳河岸边的,广场绿地上几个钟头的发呆。A.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走马观花B.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浮光掠影C.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浮光掠影D.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考点】成语.【分析】本题主要辨析“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三个词语的辨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要掌握着三个近义词语的含义,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用词语.【解答】蜻蜓点水: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①句强调的是“一些考生平时学习不深入”,所以运用“蜻蜓点水”符合语境;②句强调的是“粗略观察大自然的景物”,所以运用“走马观花”符合语境;③句强调的是“塞纳河景物描写”,所以运用“浮光掠影”形容塞纳河的景观恰当;故选B.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美中此次就信息技术产品达成的共识展现了美中关系的另一面,正当两国在战略上竞争之际,它们似乎在可能为商业带来更快影响的协议上迫切希望进行合作.B.金砖国家合作要做到政治和经济“双轮"驱动,既做世界经济动力引擎,又做国际和平之盾,深化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协调和合作,捍卫国际公平正义.C.一些犯罪嫌疑人可能经常更换潜逃地点或者再度出逃其他国家,如果信息和抓捕合作加速,会对抓捕工作起到重要推动作用.D.虽然奥巴马政府对缅甸的改革大加赞赏,但无论何种尺度衡量,缅甸距向自由的多民族与多宗教民主实现永久和不可逆转的转变还差得很远.【考点】病句辨析修改.【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解答】A.语序不当,“在可能为商业带来更快影响的协议上”与“迫切希望”语序不合理,“迫切希望”应在“似乎”的后面;B.正确;C.搭配不当,“共享的信息”与“加速"不搭配,调整为“信息共享”;D.成分残缺,“何种尺度”作“衡量”的状语,“何种尺度”前缺少介词,所以应该在“无论”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