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济时与温州民俗风情东瓯民俗上卷来记画家陈济时和他的《温州月令图》_第1页
陈济时与温州民俗风情东瓯民俗上卷来记画家陈济时和他的《温州月令图》_第2页
陈济时与温州民俗风情东瓯民俗上卷来记画家陈济时和他的《温州月令图》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济时与温州民俗风情东瓯民俗上卷来记画家陈济时和他的《温州月令图》

在今年的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主题展览上,许多参加展览的人聚集在长270米的一幅长长的素描之前,缓慢地向前推进,仔细地欣赏,并不时发出声音。在结束了规定的五天展期后,由于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市民们的强烈要求,这幅画作破例单独再做半个月的展览,慕名而来的观众更是不计其数……这就是年近七旬的温籍画家陈济时用了十年时间完成的心血之作——《温州月令图》。画卷总长270米,按月份共分为12卷,画面以清末以来的温州社会为背景,再现了温州的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长卷以传统人物白描为主,画中有不同人物8000余个,建筑与器物3万余件,文字约3万字,印章200余方,均由陈济时一手完成。其内容之丰富,气势之宏大,似一幅现代版“清明上河图”。从专业响应的角度谈u3000温州民俗风情陈济时出身工艺世家,父亲曾在市区南门一带开设“陈源记”印刷作坊,印制反映民间习俗的版画、年画等。受家庭熏陶,陈济时自幼喜爱人物绘画,并对民俗风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说,当同龄的孩子们都在院子里疯玩的时候,他能一个人对着一张版画静静地看上一下午,琢磨着这些人物都是怎样画出来的,他们又为什么要在特定的时间从事这样那样的民俗活动。年龄稍长些,他就被父亲送到张南士“蒙馆”(即启蒙馆,私塾),在先生的严厉督促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并深受道教、儒教、佛教思想的熏陶。青年时代,陈济时师从当时温州著名的画家陈垂平先生学习西洋画,绘画技巧又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此后的数十年,陈济时一直从事工艺美术方面的研究和创作。在此期间,借助娴熟的绘画技巧,他对温州民间风俗的研究也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只要一有空,他就背着速写本,外出拜访温州各地的老人、寺庙道观里的老和尚和老道士,将自己搜集的民间习俗一一记录下来。当别人在节假日里放松嬉戏的时候,他往往都是带上几个包子只身奔走在山村田间。曾经有好几次,他还一个人雇一只小船,沿着温瑞塘河边走边画,看到沿岸存留的民俗遗址就赶紧画下来。就这样,到了1997年,陈济时已画了近3000张有关温州民俗风情的素描。然而,当他把这些画作给周围的年轻人欣赏时,他们只是对精美的图画赞叹不已,却对其中所包含的温州民俗知之甚少,有些年纪更小的甚至一无所知。这时,一个念头在陈济时脑中油然而生:创作一部有关温州民间民俗风情的月令图,将这些弥足珍贵,却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一个全面的记录。他不想让它们仅仅成为“自己这代人永远的记忆”。于是,他便开始查阅大量资料,再次拜访了120多位民间老人和宗教人士,搜集整合各类信息。经过精心构思后,从1998年起,陈济时开始了《温州月令图》的创作。春去秋来,寒暑易节,到2007年末落下最后一笔,整整耗时十年之久!陈济时画《正常值画》的文字分析《温州月令图》按农历月份分为12卷,每个月份几乎囊括当月所有的温州民间习俗。为获得第一手素材,也为了让自己的画将来能真正成为准确的“史料”,陈济时重新将自己四十余年来所画的三千余张素描、速写进行归纳整理,他还经常为画中所涉及的一件民俗事件、一处名宅遗址、一个相关人物绞尽脑汁。真的难以把握时,就到处向知情人一再求证,直到真正弄清事实后才下笔。如为了能准确地画出早年农历二月康乐坊拦街福的盛况,他就通过种种关系找到十来位从小在康乐坊长大,现在已有七八十岁的老人,边与他们聊天,边将所谈及的人物、事件、建筑用速写画下来。陈济时说,当初找到的一位老人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也不好,但听说陈济时要完成这样一幅画作,非常支持,就在病榻上将自己所能回忆起的事物一一告诉他。就是根据他的回忆,陈济时准确地在画中呈现了五六十年前康乐坊两边的沿街店面,和路口的两只曾经给当时的很多孩子带来欢乐,如今却几乎被人遗忘殆尽的石马。当他把这幅画的草稿拿给老人看时,老人望着儿时曾经的景象,激动得老泪纵横,而这也让陈济时更加坚定了要将这幅作品完成的决心。为使画卷更加清晰明了,陈济时在每一幅有代表性的画作旁都加以文字说明和解释,如“正月十五闹元宵,火树银花不夜城,红火流星开道来,迎灯狂欢上元夜,文武小生打头旗……”整卷下来,约有3万余字,均由他自己整理概括,且是用繁体字加以书写。这就需要他有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对繁体字的良好掌握,陈济时说,每个字落笔前,他都要加以仔细确认,遇到生僻的字,则要不断查字典或请教别人。当所有画卷完成之后,他又请众多对繁体字有研究的人进行检查校对,结果所有三万余字,仅有一个地方出现微小的错误。十画《有关的》中,陈济时因工作而作画,他从其事上加了自己。他的作品主要包括着及其他的前后和他的三人在长达十年的创作过程中,陈济时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与艰辛。且不说十年如一日不分寒暑,废寝忘食,也不说抵挡住外面花花世界的诱惑,在此之间,他还遭遇了一场意外,留下了一些后遗症。那时他还住在府学巷的老房子,一日他正埋头作画,突然外面狂风大作,下起倾盆大雨。当雨声把他从画里的世界拉回到现实中时,他才猛然想起要去院子里把衣服收起来。不料,因为坐得太久,加上整个人还沉浸在画作的时空里,他一出房门,就不小心被一障碍物绊了一跤。这一摔非常严重,腿骨当场骨折。但即便就在医院养伤,他还是一天也不忘长卷图的创作,他让家人把绘画工具拿到医院,坐在病床上坚持作画。现在长卷图的一处地方还有他当年不小心把药水滴到上面的痕迹,他说原本要做一些修改进行弥补,但是大家都建议让他留着这个痕迹,这样才能更加真实地体现这幅画作完成过程中的艰辛。后来经过治疗,他的腿虽说情况有所好转,但是走起路来已不能像以前那样利索,遇到潮湿下雨,还会钻心地疼痛。当说起这些经历时,陈济时总是一笑而过,他说唯一遗憾的是,腿不方便行走后,他外出写生有了很大的限制,这是让他最痛心的地方。当然,在作画过程中,也有不少有趣的事情。在陈济时的画卷“二月图”里,有一幅一个聋人背着箱子卖雪花膏的图像。他说,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时,这个卖雪花膏的聋人非常有名。他背着一个箱子,上面写着“龙膨雪花膏大王”,并画着两只竖起大拇指的手,当年温州几乎所有的妇女都从他那里买过雪花膏。而说起这个人和他的渊源,还真的是很有意思。陈济时说,这个人其实是他的一个远亲,早年在戏班里敲锣,影响了听力。后来他张罗着卖雪花膏,并想着在自己的箱子上写上几个字,画上一幅画以作招牌。听说亲戚里有个叫陈济时的小小年纪就会写字作画,于是他就找到了当年才十来岁的陈济时,让给设计个招牌。受此重任的陈济时不敢懈怠,花了半天时间画好了这幅画,竟在此后这么长时间,成为温州人认识“聋人雪花膏”的标志。而相隔四五十年后,陈济时又因为要完成这幅民俗长卷,将聋人卖雪花膏这个已经成为老温州人共同记忆的事件重新画在了自己的画上,他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