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塑造的受害者艾米莉从杀人凶手到代罪羔羊的角色转换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利的玫瑰》_第1页
被塑造的受害者艾米莉从杀人凶手到代罪羔羊的角色转换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利的玫瑰》_第2页
被塑造的受害者艾米莉从杀人凶手到代罪羔羊的角色转换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利的玫瑰》_第3页
被塑造的受害者艾米莉从杀人凶手到代罪羔羊的角色转换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利的玫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被塑造的受害者艾米莉从杀人凶手到代罪羔羊的角色转换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利的玫瑰》

威廉费克纳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了一部名为《爱米丽的玫瑰》的独特小说。主人公艾米莉出身于南方贵族世家,父亲森严的门第观念和过时的清教文化教育使艾米莉从小脱离现实生活,养成了清高孤傲的性格。作为镇上唯一的贵族后裔,艾米莉无法找到与自己匹配的伴侣,年近三十还待字闺中。后来邂逅北方包工头荷马·巴伦,谈婚论嫁之际却又将其毒死在新房里,守着爱人的干尸了却残生。在众多数批评家眼中,艾米莉是一个可怕且变态的杀人凶手。她孤僻、傲慢、固执、任性、鲁莽,她的死是作茧自缚、咎由自取。在此,笔者不想一概而论。威廉·福克纳出生于南方,是种植园主后代,同艾米莉一样,也是南方贵族后裔,对南方有着真诚炙热的爱。南北战争中作为失败的一方,福克纳亲眼目睹了南方人特别是南方贵族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他的立场使他不认同北方统治者在战争中的做法。尽管如此,福克纳清醒地认识到南方社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种种问题以及各种践踏人性的罪恶,他超越了自己对南方的感情,接受南方贵族必定走向灭亡的现实,回到现代社会中来。在谈及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创作时,福克纳说“只是在写人,写一个真实而可悲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发自内心。”P147由此可见,对艾米莉被社会遗弃的痛苦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感受的福克纳,并不是要把艾米莉的故事作为嘲弄南方没落贵族的把柄,而是通过描写她悲惨的一生来表达南北战争过后南方贵族后裔的进退两难的生存窘境。在他的笔下,艾米莉只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是南方贵族体制瓦解时的替罪羊,是社会变革时期南方传统文化的牺牲品,她悲剧的一生是旧体制、旧社会意识造成的。一、从个人心理层次来看,艾米莉的悲剧是她父亲一手造成的,她是父亲狭隘的家庭门第观和旧清教思想的牺牲品拉康认为,人的一生需要经历三个阶段:想象阶段(theImaginaryOrder)、象征阶段(theSymbolicOrder)和现实阶段(theRealOrder)。在想象阶段,孩子与母亲紧密相连,母爱不可缺少,母亲是孩子生活的支配者。到了象征阶段,父亲是文化模式和法律的象征,他通过阉割的威胁使孩子必须服从这些文化规则和法律。拉康认为阴茎是社会权力的最终象征。由于女性没有阴茎,所以,“对于一个进入象征阶段的女性来说,她必须承认父亲或男性是社会权力和力量的象征,是优越于她自身的”P158。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不得把父亲形象看作是唯一的支配者,必须接受阴茎缺憾感”P158,“只有填补了这种缺憾感,女性才能获得完整”P158。换句话说,女性必须寻找父亲以外的男性,并把他代替父亲,作为一生的伴侣和依靠,女性才能填补阴茎缺憾感。艾米莉身为独女,从小没有母亲,幼年和少年缺少母亲的爱抚和关怀,一直单独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的威严、不苟言笑拘束了她内心的想法和愿望,她只好将其压抑在心里。在她一生中,父亲生前死后都掌握着她的命运,从出生起,父亲给她灌输的就是以父权制、妇道观和种族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和清教主义思想。父亲的独裁和森严的门第观念使艾米莉从小与现实世界完全脱离。在她天真烂漫、渴望爱情的少女时代,父亲又无情地赶走了一个个追求者,致使艾米莉年近三十还待字闺中。父亲的这种迟迟不聘嫁的做法使艾米莉的心理一直停留在象征阶段,无法获得继续发展,即无法向现实阶段转化。父亲死后,艾米莉才得以摆脱父亲这个男性支配者,获得转化的机会。此时的她孑然一身,没有同伴、没有伴侣。父亲的死给了她一种解脱,同时也是另一个厄运的开始。一方面,父亲的死意味着生活中为艾米莉遮风挡雨的人从此不再有,艾米莉孤身一人艰难地挣扎在新的社会体制下,面临新、旧思想交替时期的矛盾和种种冲突,内心深藏着无尽的忧虑和恐惧。另一方面,父亲对她生活与爱情的干涉和阻挠,使艾米莉一直无法进入心理上的现实阶段,只停留在象征阶段。随着父亲的去世,生命中唯一的男性已经消失,代替父亲形象的男性还没有出现,她心理上的阴茎缺憾感并没有被满足,只能维持象征阶段的状态。如果说艾米莉的自视清高和故步自封是导致她悲剧的直接根源,那么艾米莉这种性格是父亲一手打造的。她的悲剧是注定的,是伴随着她的出生与身俱来的,她甚至没有说“不”的权力,父亲灌输给她的旧思想意识禁锢了她的思想及行为,造成了她心理的畸形发展。艾米莉是南方贵族社会一个缩影,她身上除了承载父辈们的罪孽以及种种未完成的心愿和期待,她还肩负一个制度的存亡。她的悲剧是超越了她自身的,是她无法摆脱掉的。二、从社会心理层次来看,艾米莉是杰弗逊镇人们群体意识迷茫、痛苦的载体,她的悲剧是南方贵族旧文化传统、社会意识和清教文化传统与社会造成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个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弗洛伊德指出是人的无意识而不是意识在控制着人的大部分行动。由于无意识是隐藏起来、看不见的,因此在精神分析中他提出,长期压抑这些无意识的情感会导致心理产生病变,严重时会精神失常。艾米莉所生活的格里尔逊家族的人一向自视甚高,脱离群体,不与外界来往。这种封闭起来的生活必定使他们的情感受到压抑,从而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艾米莉的祖姑奶奶——瓦特小姐终身未嫁,多年沉积的内心无法表达出来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终于使她在这栋老房子里“完全疯了”P46-47。父亲死后,艾米莉成了孤家寡人,镇上的人们对她只有习惯性的尊敬和疏远,没有任何交流,她只能把所有的想法和欲望都压抑在内心深处。以镇长沙里多斯上校为代表的老一辈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在这种传统观念控制下的杰弗逊镇的老百姓们长久被压迫,一旦获得了解放,首先并不是欢欣鼓舞地寻找新的体现自身价值的道路,而是盲目寻求旧制度、旧思想意识的替代品。在旧体制垮台、新体制尚未成形的时候,对生活仍然感到十分迷茫。尽管他们知道必须摆脱旧的意识形态,融入新的生活方式中,但是内心深处他们的无意识中还停留在对过去生活的眷恋之中,这些无意识的活动明显的表现为对艾米莉行为的约束和规范上。一直以来,杰弗逊镇的人只把她视为一尊“神像”,可以供养和观瞻但绝不能交流,“活着的时候,艾米莉一直就是镇上的传统,一个义务,一个让人关注的对象”P41-42。不管她愿不愿意,从她一出生,“格里尔逊”是人们评判她的标签,她活在一个沉重的枷锁之中,她必须毫无选择地承担起代表南方贵族行为的义务。“神像”的特殊地位使她长期处于言语和行动的强烈自我抑制状态:有话无处说,有苦无处诉,失去亲人和家庭的痛苦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和同情,没有人设身处地为她考虑。艾米莉的一切未实现的愿望慢慢转化成了痛苦和悲伤,孤单和寂寞只能深深地埋藏在心里,独自承受,稍有表示,便被认为“疯了”。艾米莉的痛苦和悲剧是镇上所有人的无意识的压抑心理造成的。三、从民族心理层次来看,艾米莉的悲剧是美国民族文化心理的牺牲品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以性本能为支柱和基石,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动机源于性本能,弗洛伊德把人的这种本能称为“力比多”,他指出力比多驱使人去寻求快乐,特别是性快乐。同时性本能和人的生理、生存、社交等需要密切相关。艾米莉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情感、爱情、婚姻和家庭的需要。父亲死后40多年的时间里,艾米莉自力更生,靠给在镇上的孩子教授陶瓷绘画维持生计。她几次三番赶走镇上的税务人员,拒绝交税,这是她为生活所迫、为了生存的需要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种策略。此外,艾米莉和任何正常的女人一样,她也有性本能,需要寻找性伴侣,获取爱情。荷马·巴伦的到来改变了她的生活。他的高大、健康、精力充沛尤其是谈笑风生唤醒了她内心深处的“力比多”,打开了她寂寞的心扉。艾米莉放下所谓的门第、家族观念,准备享受正常女人的生活,得到爱情和幸福。然而在一个笼罩着厚重的清教文化雾霭、人们传统观念依旧顽固不化的杰弗逊小镇里,艾米莉这种“自甘堕落”的行为激起了人们愤怒的讨伐声。艾米莉作为南方贵族的后裔,传统的淑女形象代言人,是镇上人心目中的女神、偶像,却偏偏违背传统,选择了一个干体力活、有同性恋倾向的北方佬,这违背了他们传统的文化心理,他们永远无法容忍一个南方贵族小姐下嫁给北方劳动阶层。他们认为“一个格里尔逊家族的人,是绝不会下嫁给一个北方佬,一个体力劳动者”。P45随着艾米莉与荷马再三的亮相街头后,这些“好心人”的忍耐力到了极限,他们动用了所有可能的手段来干涉和压制艾米莉和荷马的这段恋情。居民们和艾米莉的亲戚对她形成了一种四面合围的高压态势。艾米莉被挤在强大的公众舆论和同样强大的本能渴求之间,难以抉择。在齐心协力的集体意志和指控面前,势单力薄的艾米莉表面上终于屈服,不再和荷马一起公开露面。实际上,艾米莉只是一个普通女人,她需要关心、友情、爱情。然而她想成为一个普通女人的权利被镇上的人无情地剥夺了。对艾米莉来说,一个大龄女子和一个单身汉情投意合地走到了一起,这只是性本能使然,并不对任何人的具体利益构成威胁,却为何招致了镇上人的群起而攻之,这是让她匪夷所思的一件事。艾米莉所谓的清高、门第观念并不是她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这些都是杰弗逊镇上的人们强行施加给她的要求,是为了满足他们内心未完全根除的对旧社会贵族景仰和传统文化心理需要而做出的补偿。艾米莉渴望活生生的爱情,这种爱情又无法超越人们当时的文化心理。她别无选择,买砒霜毒死荷马,并非她和荷马之间的个人之间的恩怨冲突,而是对阻挠她的周围人群的一种报复,是对整个社会和传统礼教的挑战和背叛。她守着情人的尸体40多年,卧房里一直残留着他们结婚的喜庆气息,她把爱情风干做成了标本,永久回味,以此与传统抗衡。威廉·福克纳在把文章的标题定为“献给艾米利的玫瑰”,其涵义是深刻的。标题包含了两种含义。其一,艾米莉作为最后一个贵族后裔,独自挣扎在旧体制、旧意识形态中,承受着父辈、社会和旧文化心理带给她的种种磨难。她的生活环境犹如长了芒刺的荆棘丛,她在这个冷酷、孤寂的环境中挣扎了74年,每一个日子都是她用生命的鲜血熬出来的,这些滴下来的血宛如开在蒺藜中的一朵朵冷艳带刺的玫瑰,时刻向世人昭示着旧意识形态对人性赤裸裸的践踏,对无辜人们的残忍迫害。其二,接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