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实验中学高中语文选修一《重要诗人词人及其作品风格》教案_第1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实验中学高中语文选修一《重要诗人词人及其作品风格》教案_第2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实验中学高中语文选修一《重要诗人词人及其作品风格》教案_第3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实验中学高中语文选修一《重要诗人词人及其作品风格》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要诗人词人及其作品风格(选修一)1、王维:山水田园诗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王维,字摩诘,太原祁县人,后迁居蒲州(山西永济),开元九年,登进士第,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件受连累谪为济州司仓参军。王维早年对世间的功名利禄也充满了热情和向往,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其《从军行》《观猎》《出塞外》《送元二使安西》等,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如《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形成了雄浑壮阔的诗境。奠定王维在唐诗艺术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歌咏归隐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作品风格:“诗中有画”(“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诗中有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中有乐”“诗中有情”,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2、李白: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生于中亚碎叶城,后随家人一起迁居绵州彰明(今四川)青莲乡。“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⑴生平分四个时期:a成长读书:青年时在蜀中度过,博览群书,漫游求仙,任侠;b以吴越、安陆为中心的漫游:游历名山大川,求荐;c供奉翰林:最得意的时期,因狂放得罪权贵被“赐金还乡”被迫离开长安;d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期间安史之乱爆发,他怀报国之心入永王李璘幕府,结果以反叛罪名蒙冤入狱,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遇赦,流寓南方,宝应元年卒于当涂(今属安徽)。⑵思想性格:追求功名,漫游山水,求仙学道,儒道侠三者融合为“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⑶各体兼长,近体诗中,绝句成就最高。作品风格:多用比喻夸张,借助神话,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自然明快,清新俊逸。3、杜甫: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曾祖时迁居河南巩县(今属河南),祖父杜审言为初唐著名诗人。⑴生平:四个时期a读书壮游:不乏裘马轻狂《望岳》b困守长安:生活穷困潦倒,深切体会到下层人养家糊口之不易;c陷贼时期:安史之乱,落入叛军之手,被下狱8个多月,后逃到凤翔,任职,因为上书救房琯被贬《月夜》、《春望》、《三吏》、《三别》d漂泊西南:投奔友人严武,为检校工部员外,暂居成都草堂,生活比较安定,后称“杜工部”,《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严武死后,杜甫漂泊蜀、鄂、湘一代,后辗转漂泊,一身病痛,却为国家安危流泪,大历五年(770)冬死于赴岳州舟中。杜甫创作了很多反映“安史之乱”时期历史事件的诗歌,真实感人,世称“诗史”。杜甫诗歌各体兼工,遣词造句,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作品思想:忠君、爱国、爱民。作品风格:写实质朴沉郁顿挫。4、白居易:中唐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属山西)。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历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元和十年(815)因上书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自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作品分类:讽喻诗、闲适诗、伤感诗、杂律白居易之中唐新乐府诗歌创作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儿作”。前期的讽喻诗多反映“兼济天下”的积极用世思想,反映国事民生,敢于揭发现实黑暗,同情人民。如《观刈麦》《卖炭翁》等。后期奉行中庸主义的处事哲学。以闲适诗、伤感诗、杂律诗创作为主。闲适诗诗风浅近平淡,《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感伤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杂律诗自然流转、明丽圆熟,如《暮江吟》、《钱塘湖春行》。作品风格: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5、李商隐: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人,从祖父迁居郑州(河南)。受知于权臣令狐楚,令狐楚爱其才,署为巡官。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二年后授秘书省校书郎。令狐楚死后,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娶其女儿为妻子。当时牛李二党相争激烈,令狐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牛党认为李商隐背恩无形,对其一直排斥打击,之后虽也曾在朝任官,但终于得意。最后在故乡病卒。擅长七律、七绝,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有的比较隐晦,无题诗、准无题诗最负盛名。作品风格:诗歌多书写对时代离乱的感慨和个人怀才不遇,想像丰富,色彩绮丽,音律和谐深于用典6、杜牧: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人。祖居长安下杜樊乡,因称“杜樊川”。唐文宗大和进士,又登贤良放正直言极谏科,官终书舍人。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杜牧诗歌以七言律绝见长,咏史诗成就颇高,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诗歌风格:明快优美风格俊爽豪放派、婉约派重要词人以及作品风格1、苏轼:中国文坛豪放派词人的先驱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赵顼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相继推行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免役、市易、方田均稅等新法。苏轼认为,设立制置三司条例是侵犯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的权,免役法是加重市民和农民的负担,青苗法也是放债取利,均输法是朝廷与商贾争利,反对新法。四年(1071年),他请示外任,授杭州通判。他与知杭州陈述左整治六井,解决了杭州人民用水困难七年,改知密州(今山东诸城)。当时朝廷推行手实法,苏轼认为不便于民,没有执行,不久朝廷废罢此法。九年,改知徐州。徐州发生大水灾,苏轼组织人民修补堤坝,动员军队防洪抢险,并亲自住在城上指挥。元丰三年(1079年),改知湖州。当时,王安石已经罢相,御史中丞李定、监察御史里行舒亶摭拾苏轼诗文中语,攻击苏轼怨谤神宗,把他逮捕入御史台狱,造成“乌台诗案”(乌台即当时的御史府)。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他在黄州的东坡,开荒种地,自称东坡居士”元丰八年,神宗去世,司马光任门下侍郎,开始废除新法。召苏轼还朝,授礼部郎中。次年,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他的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主张保留免役法。在守旧派内部的派系斗争中,被列为蜀党。元佑四年(1089年)请求外任,历知杭州、颍州(今安徽阜阳)、扬州、曾疏浚西湖,赈济贫民,多有政绩。八年,被诏还朝,任兵部尚书兼侍读。哲宗亲政时,苏轼出知定州(今河北定县)。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又被贬至惠州(今广东惠阳西)安置。之后贬儋州(今海南岛儋县)。元符三年(1100年),北归。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至常州,病死。“乌台诗案”是影响苏轼一生的重大事件。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年一1077年)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年一1085年)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定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清新抒豪情言壮志2、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作品风格:雄浑慷慨悲壮3、柳永: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柳永,北宋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名第七,故名柳七,宗安(今福建)人。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后为歌妓捐钱埋葬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柳永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柳永还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作品风格:婉约雅俗兼擅以俗为主4、李清照李清照:中国宋代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两宋之交杰出的女词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人称婉约派的一代词宗。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其中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金兵入据中原,清照举家南逃。后明诚病故,战乱中书籍文物大部分散失,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遇极其悲苦。据传清照曾改嫁,后世学者对此颇有争议。其晚年生活情况缺乏资料记载,仅知她曾作《打马图经》及自序,还曾携米芾墨迹访米友仁求题跋。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作品风格:委婉、清新,感情真挚。5、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