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精卫填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精卫填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精卫填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精卫填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精卫填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卫填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把握文章主要内容。4.感受精卫的形象,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二、教学重点1.能利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等方法理解小古文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2.结合句子意思读好停顿,掌握抑扬顿挫。三、教学难点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把故事内容讲清楚。2.感受精卫的形象。四、教学方法策略1.诵读感悟法:读通文本——读懂文义——读出韵味2.问题导向策略:问重点字音、词义——问故事的起因、经过——问人物形象感知。3.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精卫填海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它又会如何克服呢?从而全面深入感知精卫形象。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师:《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北山经》。(知道《山海经》吗?)我们来看一段关于《山海经》的微视频。刚才微视频告诉我们,《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而先秦时期还没有发明纸张,早期的《山海经》是竖排排列,刻在竹简或者龟石上(PPT),后来才拓印到纸上(PPT)。我们把这些竖排的文字改成横排,再加上标点和注释,就变成了今天的课文(PPT)。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不一样,这是一篇文言文(板书:文言文),也叫小古文。二、初步感知,朗读先行。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这儿有几个词语,能够把这些词语读正确吗?(炎帝少女女娃精卫)2.读音完全正确,多音字“少”也读对了。那你知道“少女”在文中的意思是?你是怎么知道的?聪明,(板贴:借助注释)是学习小古文的一种好方法。那现在的少女什么意思?未婚的少年女子。少男呢?(未婚的少年男子)“少”还有一个读音,谁来组个词?(多少少数缺少)3.请同学们认真看屏幕上这组词语,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对课文内容掌握得很不错哦!4.弄清了这四个词语的关系,我们再来看第二组生字。文中哪一句话有这个字?这句话的意思是?那“曰”的意思就是?你是怎么知道的?(板贴:联系上下文)那你知道“曰”字的来源吗?(“曰”字本义是“说”,如“子曰”。甲骨文“曰”字是在口字上加一道作为指事符号的短横,以表示从嘴里说出来的话。)那同学们观察一下,曰字和“红日”的“日”字写时应该有什么区别吗?5.字词没问题了,课文能读通吗?有自信读通的举手。都有自信啊,那就一起来读读。哎呀!这篇文言文一下子就让你们读出了现代文的感觉。6.孩子们,《精卫填海》是一个神话故事,充满了幻想的色彩,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读这样的文章,咱们要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面画画,把一句又一句的课文读成一幅又一幅的画。自己再试试。谁来读?(老师也想读读。)我们来看,古文句式简练,节奏明快,如果你读时想象着画面注意停顿就能读好了!再试试!(PPT)生自读,男女生读。读得抑扬顿挫,真有古文的感觉呢!齐读。三、提问质疑加深理解。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反复诵读也是学习小古文的一种好方法。(板贴:反复诵读)多种形式读下来,你知道课文中具体描写精卫填海经过的是哪一句吗?(……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板书:经过)用我们学到的方法自己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看书上注释知道“堙”的意思是?“衔”的意思是什么?你怎么知道的?(板贴:借助插图)“衔”字为什么可以理解为“叼”呢?同学们请看,(PPT)根据这个特点,古人创造了最初的“衔”字,经过漫长的演变,“衔”字才有了如今的模样。仔细观察,“衔”字是什么结构?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左中右三部分等宽)还有吗?(PPT)2.理解着句子的意思,你再来读读这句话,你能把精卫填海的经过读成两个字吗?(板书:衔堙)3.我们换个角度来学习,看到精卫填海的这种行为,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带着问题读全文,看看能否从文中找到答案,把描写精卫填海原因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读一读,同位两人说说什么意思。4.哪组同位来?(板书:原因)你能把精卫填海的原因也读成两个字吗?(板书:游溺)5.也就是说,正因为(师指板书,生回答: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所以才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6.那你认为精卫能将大海填满吗?想象一下,精卫在填塞东海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它又会如何克服呢?小组四个人一起讨论一下,看哪个小组的故事讲得更精彩!指两组交流。7.这样的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它吗?(ppt)8.感受着精卫的坚韧和执着,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这篇小古文吧!注意:想象着画面,注意停顿。这样来读,你行吗?四、学以致用拓展阅读。1.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坚韧执着的精卫,了解了学习小古文的方法(指黑板齐读: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关注插图)《夸父逐日》也是《山海经》中的一个神话故事,你能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学会吗?自己读一读,注意:根据提示,读好停顿。2.谁想来读读第一句?谁来读读后两句?3.夸父追赶到太阳了吗,结果怎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4.你觉得夸父是个怎样的人啊?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节课学的方法,再来读一读,理解理解古文的意思,小组讨论交流一下。生交流回答。(夸父有着执着的,为了达到目标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5.同学们,下课时间到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五、布置作业推荐阅读少儿版《山海经》。《精卫填海)学情分析《精卫填海》是本套教材中的第三篇文言文,学生在学习了《司马光》《守株待兔》后,已基本掌握了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在本文教学时,可通过联系上下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等方法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本文字数少,句子较短,学生读起来相对简单,但想读出文言文的节奏与韵味还有些困难,需要老师指导结合句子意思来断句的方法。学生在第一单元学习了“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可以在朗读中引导使用,反复诵读,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借助注释,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但语言不够生动,需要指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丰富语言,通过自己的讲述进一步体会神话神奇的想象和精卫的美好品质。《精卫填海》效果分析1.本节课能针对中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让传统文化与自然、音乐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营造了和谐、富有童趣的学习气氛。这样一改学古文枯燥无味的现状,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神话故事的积极性,让孩子们能自觉地去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2.学生对古典神话文本的认读难度较大,我结合学古诗的方法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孩子去感悟、去实践。在合作学习中,使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化难为易。不仅提高了阅读的兴趣,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3.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习内容做了有益的补充和整合。比如教学伊始就让学生说自己感兴趣的神话故事的名字,然后看图片说故事,最后让学生充分驰骋想象的翅膀,设想精卫为她的填海大业不停奔忙的情形,结束时又推荐一些神话故事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这样不仅把课内外有机地联系起来,还扩大了教学资源,构建了开放的语文课堂,使新课标的精神得以体现。教材分析《精卫填海》是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以学生相对熟悉的故事内容,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本篇课文是中国神话故事的经典之作,选自《山海经·北山经》,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塑造了精卫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形象,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课文非常简短,只有两句话。第一句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及身份,即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第二句前半部分交代了填海的原因:女娃到东海去游玩,不幸在海里溺水而亡,再也回不来了,于是她化作了一只名叫“精卫”的小鸟。后半部分是故事的重点,写了精卫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想把东海填平。课文插图生动形象,可借助插图理解文章的字词句,明晰精卫的形象特点。插图左上角是一只羽翼鲜艳、白喙赤足的精卫鸟,它嘴里叼着石子,正振翅高飞;下方和左上方是滔天巨浪。面对汹涌澎湃的东海,精卫目光坚毅,毫不畏惧,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精卫的坚韧与执着。《精卫填海》评测练习一、给加点字正确答案下面划“—”。少女(shàoshǎo)名曰(yuērì)故为精卫(wèiwéi)二、看拼音,写词语。dìwángnìshuǐfánhuǐxiántǔ()()()()三、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选择填空。这篇文言文出自于()。A《三字经》B《山海经》精卫:“衔西山之木石头,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AyānByīn《精卫填海》课后反思《精卫填海》的故事学生读过,但是小古文的学习还是第一次,所以说,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理解小古文的意思、学会古文学习的方法才是重点。本课中灵活运用网络资源让语文与自然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对学生成功的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了要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教学中,我注意将生活与教学紧密相连,赋予教材时代的活力,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形成乐于探究,敢于发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让他们能思考、会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达出个人见解,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不足之处是我没能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在今后教学设计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