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南省高考化学冲刺试卷(二)(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1年湖南省高考化学冲刺试卷(二)(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1年湖南省高考化学冲刺试卷(二)(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1年湖南省高考化学冲刺试卷(二)(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1年湖南省高考化学冲刺试卷(二)(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湖南省高考化学冲刺试卷(二)

1.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和气溶胶等途径传播,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

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戴口罩、勤洗手、环境消毒进行预防。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75%的酒精能够把门把手、钥匙等物品上的新型冠状病毒杀灭

B.雾霾天气利于病毒的传播

C.口罩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聚乙烯,大量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

D.口罩“熔喷层”原料中聚丙烯的结构简式:{CHCHCH3

2.以化学用语描述物质是化学学科的特征之一,用化学用语表示2H2S+

点燃

3。2-二-2SC)2+2H2O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A.H2s的结构式:H-S-HB.电0的比例模型:db

C.中子数为18的硫原子:曙SD.S的结构示意图:

3.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夹持装置未画出)()

铁丝

(酹有溶液)

用装置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K+

用装置乙制取并收集少量N&

c.用装置丙进行喷泉实验

D.用装置丁加热熔融NaOH固体

4.门捷列夫是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创始人。1869年门捷列夫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根据物

理、化学性质进行排列,准确预留了甲、乙两种未知元素的位置,并预测了二者的

相对原子质量,部分原始记录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位于现行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皿族

B.原子半径比较:51>乙>甲

C.乙的简单气态氧化物的稳定性强于CH4

D.推测乙的单质可以用作半导体材料

5.过氧化钠是宇宙飞船和潜水艇中氧气的主要来源,其作用原理中包含了反应

2Na2O2+2c。2=2Na2c。3+02o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1.2LO2含总个氧原子

B.在0.1molNa2cO3中含Na-C键的数目为0.2NA

C.反应中每生成ImolOz转移2moi电子

D.10.6gNa2cO3溶于100m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mol/L

6.铅膏(含PbSCU、PbO2和Pb等)是废铅蓄电池的主要成分,现有某废铅蓄电池回收铅

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饱和NafO,涔液

冷却L1不

—含PbC]的溶液——-匚)泄液

2」母液

浓盐酸.饱和NaCI溶液

废铅膏

加热

①一不溶物(不含铅)

第2页,共27页

8

已知:浓硫酸不与PbC>2反应,Ksp(PbCl2)=2.0x10-5,Ksp(PbS04)=1.5x10-,

PbCl2(s)+2Cr(aq)=PbCl七(aq)。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①中不可用浓硫酸代替浓盐酸

B.废铅蓄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可埋藏处理

C.步骤①、②、③中均涉及过滤操作

4

D.PbS04(s)+2Cr(aq)UPbCl2(s)+SO-(aq)的平衡常数为7.5x10-

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小苏打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HCO3+OH-=CO1-+H2O

B.向银氨溶液中加入盐酸:[Ag(NH4)21+2H+=Ag++2NH]

+3+

C.FesCU溶于稀硝酸:3Fe3O4+28H+NO3=9Fe+NOT+14H20

2+

D.向硫酸氢钠溶液滴加氢氧化钏溶液至中性:H++SQ2-+Ba+0H-=H20+

BaS04J.

8.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smog)是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

(HC)和氮氧化物(NO?)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

二次污染物。有研究表明,其中某些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H<:H(X即flh

CH.CHO

A.整个过程中O3作催化剂

B.反应HI的方程式为。2+0=。3

C.光化学烟雾中含甲醛、乙醛等刺激性物质

D.反应I、反应口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9.某违禁化学品的结构如图所示,有关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

的是()

A.该烧的分子式为J8H2[NN

B.两个苯环上的原子一定共平面(

C.能与田2发生加成反应

D.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结构

10.科学工作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乙快在Pd表面选择加氢的反应机理

(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Pd表面上的物质用“*”标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吸附反应为吸热反应

B.C2HJ+H+-C2H1只有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C.Pd为固体催化剂,其表面积大小对催化效果无影响

D.该正反应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为85kjamol-1

11.SO?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模拟工业废气中的SO?经如

图中的两个循环可分别得到S和H2s。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ZnFeOJ5MnSO.(«q)

△I~~~

H,-Hfej'Vl|图版

4A

ZnFeO4I:

...."循环U

A.循环I中,反应1中还原产物为ZnFeC>3,5

B.循环I中,反应2中的氧化产物为S

C.Mn可作为循环D中电解过程中的阳极材料

D.循环I和循环口中消耗同质量的SO?,理论上得到S和H2sO4的质量之比为16:49

12.香兰素在一定条件下可用于合成具有抗肿瘤、抗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黄

檀内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H,COCHOH,C<)八(>

X,咫

(乔①关(黄檀©内需

A.②分子中碳原子一定都处于同一平面

B.①、②均能与浓滨水反应

C.化合物②能与NaHCC)3反应产生CO2

D.lmol化合物②最多只能与3moiNaOH反应

13.用锂-氟化碳(氟气与碳生成的夹层化合物)电池电解含有尿素[COIN%)2]的碱性溶

液,用于废水处理和煤液化供氢,其装置如图所示(装置中c、d均为惰性电极,隔

膜仅阻止气体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4页,共27页

A.电极a为锂-氟化碳电池的负极

B.电极b的电极反应为(CFx)n+nxe-=nC+nxF-

C.装置中电子流动方向:电极ar电极dT隔膜T电极CT电极b

D.c电极区和d电极区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比为1:3

14.25。€:时,将O.lmohL-iNaOH溶液逐滴滴加到20mL0.1mol」TH2s。3溶液中,所得

溶液的pH与滴加NaOH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指定溶液浓度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pKa=-lgKa,25℃时H2sO3的pKai=1.85,pKa2=7.19

A.a点所得溶液中:c(H2s。3)>c(Na+)>c(H+)>c(HSO[)

B.b点所得溶液中:2c(SO歹)+c(H2sO3)<c(Na+)

C.C点所得溶液中:嚅?=10-267

CQH0U3)

D.d点所得溶液中:c(OH-)=C(HS03)+2c(H2so3)+c(H+)

15.乙基叔丁基酸(以ETBE表示)常用作高辛烷值汽油调和剂。用乙醇与异丁烯(以1B表

示)在催化剂HZSM-5催化下合成ET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g)+

IB(g)=ETBE(g)△Ho回答下列问题:

HQMW

1«HX«M

翦1国2

a3图4

(1)反应物被催化剂HZSM-5吸附的顺序与反应历程的关系如图1所示,该反应的

△H=kJ-mol-1反应历程的最优途径是(填“CJ“C2”或“C3”)。

(2)一定条件下,用Fe2()3、NiO或O2O2作催化剂对燃煤烟气回收。反应为2co(g)+

SO2(g)^^-2CO2(g)+S(l)△H=-270kJ-moL。

①其他条件相同、催化剂不同SO?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20Fe2()3和NiO作

催化剂均能使SO?的转化率达到最高,不考虑催化剂价格因素,选择Fe2()3的主要

优点是。

②某科研小组用Fe2()3作催化剂。在380久时,分别研究了([n(CO):n(SC>2)]为1:1、

3:1时SO2转化率的变化情况(图3)。则图3中表示n(CO):n(SO2)=3:1的变化曲

线为(填“a”或"b”)。

⑶已知NO?存在如下平衡:2NO2(g)UN2O2(g)△<0,在一定条件下NO2与N2O4的

消耗速率与各自的分压(分压=总压x物质的量分数)有如下关系:V(N02)=%•

2

p(NO2),V(N2O2))=k2-p(N2O4),相应的速率与其分乐关系如图4所示。

一定温度下匕、kz与平衡常数Kp(压力平衡常数,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间

的关系是匕=;在图标出点中。指出能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点是,

理由是。

(4)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02(g)+2SO2(g)=2s03(g)是工业上生产硫酸的主要反应。

fPSO3i2

5

已知:标准平衡常数Kn=/泰画。其中pn为标准压强(1X10Pa),p(SO3),p(O2)

第6页,共27页

和p(S02)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如p(SC)3)=x(SO3)p,p为平衡总压,x(SC)3)为平

衡系统中S03的物质的量分数。SC)2和。2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反应在恒定温

度和标准压强下进行S03的平衡产率为3,则心=(用含3的最简式表示)。

16.二氧化镭(MnOz)是一种常温下非常稳定的黑色粉末状固体,可作为干电池的去极

化剂,由软锌矿(主要成分为MnOz,主要杂质有AI2O3和Si。2)制备二氧化铳的一种

工艺流程如图。

过量过量

软钵矿MnO:

已知金属离子开始沉淀时的pH和完全沉淀时pH如表所示:

金属离子Fe2+Fe3+Al3+Mn2+

开始沉淀时pH6.31.53.45.8

完全沉淀时pH8.32.84.77.8

回答下列问题:

(1)为加快溶出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任写一条)。

(2)溶出时,Fe的氧化过程及得到MM+的主要途径如图1所示。

图1图2

步骤D是从软镭矿中溶出MM+的主要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实际

生产过程中n(Fe2+)/n(MnO2)的值比理论比值偏小,原因是。

(3)调节pH的范围为o

(4)电解过程装置如图2所示:MnC>2在______极(填"M”或"N”)生成,该极的电

极反应式为。

(5)向mg产品中依次加入足量ngNa2c2O4和足量稀H2sO4,加热至充分反应。再用

cmol•LKMnCU溶液滴定剩余Na2c2O4至终点,消耗KMnC)4溶液的体积为VL(已知:

MnO2及MnO]均被还原为MM+),产品纯度为(用质量分数表示)。

17.某课外活动小组对教材中氨气的催化氧化实验进行了改进,并利用实验生成的产物

检验氨的化学性质,实验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CuOM11O2

KMnO

4=n

NH4clCa(OH)2

n紫o色石英溶液n

cDEF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装置图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试剂;

②先点燃C处酒精灯,再点燃A处酒精灯,待F处有连续不断的气泡产生时,再点燃

B处酒精灯;

③反应一段时间后,熄灭A处酒精灯,继续加热NH4cl和Ca(OH)2固体混合物;

④熄灭B处和C处酒精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3的电子式是,写出N&发生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实验步骤①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o

(3)描述实验过程中装置D和装置E的现象:

装置D装置E

点燃A、B、C处酒精灯@______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熄灭A处酒精灯继续加热B处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

红棕色慢慢褪去

酒精灯②______

(4)装置F中的试剂是。

(5)该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缺陷,请提出改进意见o

(6)工业上常采用氨氧化法制取硝酸,现有10.0tNH3制取质量分数为63%的HNO3,

设NH3氧化后的产物有95%转化为HNO3,最终得到45.0tHN()3,则氨氧化过程中

NG的转化率为(用百分数表示,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第8页,共27页

18.我们利用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对周期表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同类知识。

(1)基态碑原子中,价电子占用个原子轨道;雌黄分子式为As2s3,分子结构

如图1,则碑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2)向CuS04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生成蓝色沉淀,继续加入过量氨水沉淀溶解,得到

深蓝色透明溶液,最后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乙醇,析出[CU(NH3)4]S04•出0晶体;

该晶体所含的非金属元素中,N、0、S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元

素符号),S0/的空间构型为,晶体中含有的化学键有。加入乙醇后

析出[CU(NH3)4〕S04•电0晶体的原因是。

(3)常温下PC1是一种白色晶体,其立方晶系晶体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由A、B两种

微粒构成。将其加热至148冤熔化,形成一种能导电的熔体。已知A微粒与CCI4具有

相同的空间构型和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则A为,B为。

(4)磷化硼(BP)是一种超硬耐磨涂层材料,图3为其立方晶胞。已知晶体中最近的硼

原子和磷原子核间距为xcm,磷化硼的摩尔质量为bg-mori,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NA,则磷化硼晶体密度的表达式为g-cm-3o

19.克莱森(R.L.Claisen)酯缩合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反应.它是指在碱的作用下,两分

子酯缩合形成0-碳基酯.同时失去一分子醇,其反应机理如下:2RCH2coOC2H*

利用克菜森(R.・L・Claisen)反应制备化合物H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HHr

②*化

H2(h

(HO

(H(XKX2H5

OH-催化剂・△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为,C的结构简式为.

(2)F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反应n的反应类型是o

(3)反应EF的化学方程式为o

(4)B的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有种(B自身除外),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3

组峰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

(5)乙酰乙酸乙酯(大大/、)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写出由乙醇制备

()

乙院乙酸乙酯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第10页,共27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75%的酒精能够使蛋白质变性,故能杀灭新型冠状病毒,能够把门把手、

钥匙等物品上的新型冠状病毒杀灭,故A正确;

B.雾霾天气雾霾微粒为病毒提供寄主,随风飘散向被人吸收,病毒进入人的肺部后大量

繁殖,引起传播,故B正确;

C.聚丙烯、聚乙烯等塑料难以降解,大量使用能引起白色污染,故C正确;

CH

D.聚丙烯由丙烯(CH2=CH-C&)加聚而成,结构简式为3故D错误。

-ECH-CH2入

故选:故

A.75%的酒精能够使蛋白质变性;

B.雾霾天气雾霾微粒为病毒提供寄主,随风飘散向外传播;

C.大量使用塑料能够引起白色污染:

D.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本题考查当前热点问题,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要求学生能够用化

学知识解释化学现象,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2.【答案】A

【解析】解:A.硫化氢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用••短线代替所有的共用电子

对得到结构式为H-S-H,故A正确;

B.水分子的中心原子为0,空间构型为V形,并且。原子半径较大,水分子的比例模型为

浸»故B错误:

C.中子数为18的硫原子的质量数为16+18=34,核素符号为相S,故C错误;

D.硫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6,核外电子数分3层排布,其原子结构示意

图为03],:,故D错误;

故选:Ao

A.用短线代替所有的共用电子对即为结构式:

B.H2O是共价化合物,并且0原子半径大于H;

C.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标注于元素符号左上角、质子数标注于左下角;

D.硫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6,均不是18。

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电子式的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

比例模型和核素表示方法等知识即可解答,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规范答题

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B

【解析】解:A.观察K的焰色反应应透过蓝色的钻玻璃,由图可知,缺少蓝色的钻玻璃,

故A错误;

B.浓氨水与生石灰混合可生成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则图中固液反应不加

热装置及向下排空气法均合理,故B正确;

C.氯气不易溶于食盐水,则图中装置不能形成喷泉实验,故C错误;

D.瓷坦烟中的二氧化硅与NaOH反应,仪器选择不合理,应使用铁用烟,故D错误;

故选:Bo

A.观察K的焰色反应应透过蓝色的钻玻璃;

B.浓氨水与生石灰混合可生成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C.氯气不易溶于食盐水;

D.瓷用阴中的二氧化硅与NaOH反应.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焰色反应、气体的制备及收集、物质

的性质等,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

意装置的作用及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D

【解析】解:A.甲是钱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HIA族,故A错误;

B.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甲(Ga)>

乙(Ge)>Si,故B错误;

C.碳与Ge同主族且电子层增多,故非金属性C>Ge,则Ge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弱

于CH*故C错;

D.乙(铭)处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可以用作半导体材料,故D正确。

第12页,共27页

故选:Do

由表中元素可知,每一横行代表现在元素周期表中一族,每一纵行代表现在元素周期表

中的一周期,可知甲为Ga、乙为Ge。

A.钱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IHA族;

B.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

C.非金属性越强,元素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

D.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的元素既有一定的金属性又具有一定的非金属性。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熟练掌握元素周期律的结构、常见元素在周期表中

定位置,理解掌握元素周期律。

5.【答案】C

【解析】解:A.没有说明是否是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氧气的物质的量,所以含有的0的

数目无法计算,故A错误;

B.Na2cO3中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Na2(X)3中不含有Na-C键,故B错

误;

C.反应中0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则反应中每生成ImolOz转移2moi电子,故

C正确;

D.10.6gNa2c。3溶于100mL水中,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水的体积,溶液的体积不知道,无

法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故D错误;

故选:Co

A.没有说明是否是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氧气的物质的量;

B.Na2cO3中不含有Na-C键;

C.反应中0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

D.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水的体积。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把握氧化还原反应、以物质的量

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和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B

【解析】解:A.加入浓硫酸,与PbC)2不反应,不能有效处理废液,故A正确;

B.铅为重金属,不能埋臧处理,避免污染土壤,故B错误;

C.步骤①、②、③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均涉及过滤操作,故C正确;

D.PbS04(s)+2Cr(aq)UPbCl2(s)+SO:-(aq)的平衡常数为鬻科=:卬(篙,=

15X1°:=7.5义10-4,故D正确;

2.0X10-5

故选:Bo

从废铅蓄电池铅膏(含PbSCU、PbO2和Pb等)中回收铅,由流程可知,将废铅膏加入浓盐

酸、饱和氯化钠溶液并加热,可生成含有PbQj-的溶液,冷却,过滤分离得到PbCL

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可生成PbSCU沉淀,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明确流程

图中发生的反应或操作方法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题目难度

中等。

7.【答案】C

【解析】解:A.若碳酸氢钠少量,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和水,离子方程式:Ca2++

0H-+HCO3=CaCO3i+H20,若碳酸氢钠过量,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离

2+-

子方程式:Ca+20H+2HCO3=CaCO3I+2H2O+C01~,故A错误;

B.向银氨溶液中加入盐酸,氢氧根离子也参与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

[Ag(NH3)2]+Cr+0H-+3H=AgClJ+2NH:+H20,故B错误;

+3+

C.Fe3()4溶于稀HNO3离子方程式为:3Fe3O4+28H+NO]=9Fe+NOT+14H2O,

故C正确;

D.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锄溶液至中性的离子反应为:2H++S0i++Ba2++

20H-=BaS04I+2H2O,故D错误。

故选:C»

A.若碳酸氢钠少量,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和水;若碳酸氢钠过量,反应生成碳酸

钙、碳酸钠和水;

B.反应产物错误,应为氯化银,且漏掉了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的反应;

C.二者反应生成硝酸液、硝酸铁、一氧化氮和水;

D.向硫酸氢钠溶液滴加氢氧化钏溶液至中性,硫酸氢钠与氢氧化至贝物质的量之比为2:1,

反应生成硫酸钢、和硫酸钠和水。

第14页,共27页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熟悉复分解、

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来解答,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

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

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A

【解析】解:A.据图示反应过程根,。3只参与反应,没有最终生成,因此。3不是催化剂,

故A错误;

B.据图示反应过程根,反应HI为。2和0反应生成。3,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0=。3,

故B正确;

C.据图示反应过程根,反应II生成甲醛和乙醛,所以光化学烟雾中含有甲醛和乙醛等刺

激性物质,故c正确;

D.反应I为O3+NO=2NO2,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口为

丙烯和臭氧反应生成甲醛和乙醛,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A.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发生变化;

B.根据图示,反应HI为。2和0反应生成。3;

C.根据图示,反应II生成甲醛和乙醛;

D.反应I为O3+NO=2NO2,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反应n为丙烯和臭氧反应生成

甲醛和乙醛,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理解、判断,侧重考查学

生的看图、读取信息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A选项是特别易错的,难度中等。

9.【答案】D

【解析】解:A.由结构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18个C原子、21个H原子、1个N原子,

分子式为CI8H21N,但该有机物含有N元素,不属于烧,故A错误;

B.两个苯环连接同一碳原子上,2个平面不一定重合,即两个苯环上的原子不一定共平

面,故B错误;

C.分子中没有碳碳不饱和键,不能与加2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

D.2个苯环连接碳原子碳原子,苯环的化学环境相同,苯环上有3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

故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结构,故D正确;

故选:D»

A.交点、端点为碳原子,用氢原子饱和碳的四价结构,有机物含有N原子,不属于燃;

B.两个苯环连接同一碳原子上,2个平面不一定重合;

C.分子中没有碳碳不饱和键;

D.2个苯环连接碳原子碳原子,苯环的化学环境相同,苯环上有3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掌握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根据甲烷四面体、乙烯与苯

的平面形、乙焕的直线形理解共线与共面问题,A选项为易错点,学生容易只考虑分子

式而忽略有机物的分类问题。

10.【答案】D

【解析】解:A.图象分析可知吸附反应能量降低,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C2H:+H*TC2町这一步的活化能为66kJ・moL,则该反应既有化学

键的断裂,又有形成过程,故B错误;

C.固体催化剂,其表面积越大,催化效果越好,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为85kJ-mori,故D正确;

故选:Do

由图象可知,吸附后反应能量降低,并且C2H3+H*-C2Hl这一步的活化能为66kJ-

mor1,C2H9+H*TC2H]这一步的活化能为85kJ-molT,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与能量,把握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活化能、催化剂等内容为解

题的关键,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1.【答案】AD

【解析】解:A.反应1为2ZnFeC)4+H2—2ZnFeO3.5+H20>铁元素由+6价降低为+4价,

故ZnFe()4为氧化剂,还原产物为ZnFeO",故A正确;

B.反应2为4ZnFeC)3.5+S02—4ZnFeO4+S,硫元素由+4价降低为0价,故SO2为氧化剂,

还原产物为S,故B错误;

C.如Mn作为循环n中电解过程中的阳极材料,则Mn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不能生成硫

酸,故C错误;

第16页,共27页

D.循环I总反应为2H2+S02—S+2H2O.循环n总反应为2H2。+S02=H2SO4+H2,

消耗同质量的SO2,理论上得到S和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质量之比为32:98=16:

49,故D正确;

故选:ADo

由图可知,循环I中反应1为2ZnFeC)4+H2—2ZnFeO35+H20.反应2为4ZnFeC)3.5+

S02—4ZnFeO4+S.循环I总反应为2H2+SO?+2H2。,循环n中吸收反应为

通电

Fn

MnO2+S02=MnS04,&^M^MnS04+2H2O—MnO2+H2SO4+H2循环

总反应为2H2O+SO2=H2sO4+H2,据此作答。

本题考查污染物的工业处理流程,题目难度较大,能依据题目所给物质转化关系图判断

发生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难点是陌生方程式的书写。

12.【答案】BD

【解析】解:A.②中两个平面之间存在C-C键,可自由旋转,则②分子中碳原子不一

定都处于同一平面,故A错误;

B.①含有酚羟基且羟基临位还有空位,可以和浸水发生取代反应,②除了酚羟基还含

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滨水发生加成反应,故B正确;

C.酚的酸性比碳酸弱,与碳酸氢钠反应不能生成二氧化碳,故C错误;

D.②含有酚羟基和酯基,都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且酯基可水解生成酚羟基和短基,

则Imol化合物②最多只能与3moiNaOH反应,故D正确。

故选:BDo

A.C-C键可自由旋转;

B.碳碳不饱和键能和澳发生加成反应,苯环上连接醇羟基的邻对位含有氢原子的酚能和

澳发生取代反应,醛基能被溟水中的溪氧化;

C.化合物②不含竣基,酚羟基与碳酸氢钠不反应;

D.酚羟基、竣基、酯基、肽键都能和NaOH反应。

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侧重考查酚、醛、酯基及苯的性质,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

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总结归纳和灵活运用,题目难度不大。

13.【答案】C

【解析】解:A.根据原电池内电路中锂离子移动方向可知,a电极为负极、b电极为正极,

故A正确;

B.正极b上氟化碳(CFx%得电子生成C单质,结合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得电极反应为

(CFx)n+nxe~=nC+nxFl故B正确;

C.电子由原电池的负极a流出,但电子不能进入溶液中,所以装置中电子流动方向:电

极a—电极d、电极CT电极b,故C错误;

D.电解池中阳极c上的反应为CO(NH2)2-6e-+80hT=COr+N2T+6H2O,阴极d上

的反应为2H++2e1=H2T,电子守恒有M%):n(H2)=1:3,即相同条件下的体积

比为1:3,故D正确;

故选:Co

原电池内电路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a电极为负极、b电极为正极,负极

反应式为Li一片=Li+,正极反应式为(CFx)n+nxe~=nC+nxF1;电解池中,c与原

电池的正极相接,为阳极,d与原电池的负极相接,为阴极,电解尿素[CO(NH2)2]的碱

性溶液时,阳极上[CO(NH2)2]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氮气,电极反应式为

CO(NH2)2-6e-+80H~=CO1+N2T+6H2O,阴极上氢离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

电极反应为2H++2e-=H2T,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综合考查原电池和电解原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的考查,把握电极的判断和电极反应是解题关键,注意结合电解质的酸碱性书写电极反

应式、电子不能进入溶液中,题目难度中等。

14.【答案】CD

【解析】解:A.当滴加极少量NaOH时,c(Na+)极小,则c(H+)>c(Na+),随着NaOH的

滴加,c(Na+)增大、c(H+)减小,最终出现c(Na+)>c(H+),所以NaOH的量未知,无法

确定c(H+)、c(Na+)的大小,故A错误;

B.b点溶质为H2sO3和NaHSC)3,溶液呈酸性,贝Uc(H+)>c(OH-),结合电荷守恒

+

2c(SO1~)+C(H2SO3)+c(OH-)=c(Na)+c(H+)可知:2c(SO夕)+c(H2SO3)>c(Na+),

故B错误;

+

C.pKa2=7.19,则Ka2=10-719=^gxc(H+),而c点pH=4.52,c(H)=

第18页,共27页

lOfmol/L,则牖=岛=需=10-2一故c正确;

D.d点加入40mL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后溶质为Na2sO3,结合质子守恒可得:

c(OH-)=cCHSOg)+2c(H2sO3)+c(H+),故D正确;

故选:CD.

A.氢氧化钠的量不确定,无法比较c(H+)、c(Na+)的大小;

B.b点溶质为亚硫酸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呈酸性,则c(H+)>c(OH-),结合电荷守恒分

析;

C.则Ka2=10-7.】9=黑貂xc(H+),则需貂='为,结合c点pH=4.52计算;

D.d点加入40mL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后溶质为Na2sO3,结合质子守恒分析。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电荷守恒、质子守恒为解答关键,

注意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计

算能力。

15.【答案】-4aC3Fe2()3作催化剂时,在相对较低的温度可获得较高的SO2转化率,

从而节约能源a2k2-KpBD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NO2)=2V(M。?黑承

【解析】解:(1)根据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起始和终了状态有关,且反应

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H=-(5a-a)kJ-mol-1=

-4akJ-mo】T;反应历程的最优途径即是活化能最低的途径,即是C3,

故答案为:—4a;C3;

(2)①由图1可知,Fe2()3作催化剂时,与其它催化剂相比较,SO2的转化率达到最高时,

温度相对较低,

故答案为:Fe2()3作催化剂时,在相对较低的温度可获得较高的SO2转化率,从而节约

能源;

②增大[n(CO):n(SO2)],SO2转化率的增大,则图2中表示n(CO):n(SO2)=3:1的变

化曲线为曲线a,

故答案为:a;

(3)达到平衡时,V(NO2)=2V(N2O4),则ki邛2。。2)=2k2邛(“04),匕=嗡泮,

_P(N2()4)]_U

>

Kp-p2(NO2)&-2k2-Kp;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NC)2)=2V(N2()4),则能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点是BD,

故答案为:2k2・Kp;BD;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NO2)=2V(N204);

(4)设SO2和。2起始物质的量2mol、lmol,

02(g)+2S02(g)#2S03(g)o

起始n120

转化r>3232co

平衡n1-32-232w

1—31—3/cc、2—232—2(x)_,_、

P(°2)=PX=px——,p(S0)=xp=xp,p(SzO)=

1—3+2—23+23-------------3—321—(*)+2—2(i)+2------------------3—3-------------1?

rP(SO3)i2,23、

23Ke_lP°J_(*xp)3“3-3)

1-3+2-23+23P3-3P'-[啥]2呼]一(套xp)2.(1^xp)P-(1-<0)3'

・)

故答案为:32(33

(1-00)3

(1)根据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起始和终了状态有关,与过程没有关系;反

应历程的最优途径即是活化能最低的途径;

(2)①由图1可知,Fe2()3作催化剂时,,与其它催化剂相比较,SO2的转化率达到最高时,

温度相对较低;

②增大[n(CO):n(SO2)],SO2转化率的增大;

(3)达到平衡时,v(N02)=2V(N2O4),则%p2(N02)=2k2¥(电04),1<1=嘲舒,

K=p(N2O4)

-2:

Pp(NO2)

(4)设SO2和。2起始物质的量2mol、lmol,列化学平衡三段式结合标准平衡常数公式计

算。

本题综合考查化学知识,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题目涉及反应热的计算、

活化能、化学平衡的计算,正确分析题目信息结合反应热=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

量、过渡态理论、化学平衡三段式知识解答,此题难度较大。

+2+2+

16.【答案】将软锌矿粉碎、充分搅拌或适当升高温度等MnO2+4H+2Fe=Mn+

3+2+

2Fe+2H2O二氧化镒能够氧化单质铁为Fe2+4.7〜5.8MMn-2e-+2H2O=

+LCVX

MnO2+4H(335)87

【解析】解:(1)为加快溶出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将软镒矿粉碎、充分搅拌或适当

升高温度等,

故答案为:将软锌矿粉碎、充分搅拌或适当升高温度等;

第20页,共27页

(2)第二步反应是在酸性条件下MnCh和Fe2+反应生成Fe3+和MM+,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2+3+

是:MnO24-4H+2Fe=Mn+2Fe+2H2O:实际生产中,二氧化镭能够氧化

单质铁为Fe2+,所以n(Fe2+)/n(Mn()2)的值比理论比值偏小,

+2+2+3+

故答案为:MnO2+4H+2Fe=Mn+2Fe+2H2O;二氧化镭能够氧化单质铁

为Fe2+;

(3)为使Fe3+、$3+完全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需要pH>4.7,保证MM+不生成沉淀,

需要pH<5.8,所以pH的范围是4.7〜5.8,

故答案为:4.7〜5.8;

(4)电解过程中MM+tMnOz,MM+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MnO?在阳极M生成,阳极

2++

的电极反应式为:Mn-2e-+2H2O=MnO2+4H,

2++

故答案为:M;Mn-2e-+2H20=MnO2+4H;

(5)根据5Na2c2O4--------2KMnO4.KMnOq消耗Na2c2O4的物质的量是:cVmoL与二氧

化锌反应的Na2c2。4的物质的量是(捻-gcV)mol,根据Na2c2O4--------MnO2-mg产品

中MnC>2的物质的量是(嗫-|cV)mol,则产品纯度为岛等V)m°lx87g/m°l_(n-335cv)x87

mg134m

故答案为:(n-335cv)x87

134m

软锯矿中加入浓硫酸及过量的铁屑,铁屑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Mn()2再将Fe2+氧

化生成Fe3+,自身被还原为MM+,氧化铝也溶解生成硫酸铝,二氧化硅不反应。再加

入二氧化镭,进一步将Fe2+氧化,调节pH4.7〜5.8使Fe3+、AF+完全转化为氢氧化物沉

淀,保证MM+不生成沉淀,过滤分离,滤渣含有氢氧化铁、氢氧化铝与二氧化硅。最

后电解MM+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n()2。

(1)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

(2)第二步反应是MnOz和Fe2+反应生成Fe3+和MM+;实际生产中,二氧化镒能够氧化

单质铁为Fe2+;

(3)调节pH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含有的Fe3+、Al3+;

(4)电解过程MM+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nOz;

(5)酸性条件下,二氧化锦将Na2c2O4氧化为二氧化碳,剩余的Na2c2O4再用KMn()4溶液

滴定,Na2c2O4也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反应中Mn元素均被还原为MM+。根据电子转移

守恒可得关系式:Na2c2O4〜Mn。2,5Na2C2O4-2KMnO4>根据题意,二氧化镐、高

镒酸钾共消耗ngNa2c2O4,结合关系式计算。

本题考查物质制备,关键是对工艺流程的理解,题目涉及反应速率影响因素、陌生方程

式的书写、条件控制、电解原理、氧化还原滴定等,注意对题目信息的运用,(5)中关

键是理解滴定原理。

17.【答案】H:H:H4NH+50,-^-4N0+6HO把F中的导管插入水中,点燃A和B

••3△2

处的酒精灯,装置F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熄灭酒精灯,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液面上方产生白烟NaOH溶液在A、B试

管口加一团棉花防止导管堵塞(或将A、B试管中的细导管换成较粗的导管)80.5%

H

【解析】解:(1)NH3的电子式H;,:H,NH3和。2催化氧化生成NO和出0的化学方程式

催化剂

为:4NH3+5O2,_4N0+6H2。,

H催化剂

故答案为:4NH3+502--4N0+6H2。;

••△

(2)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首先应当使装置形成密闭体系,再用加热等方法,观察相

应的实验现象以确定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把F中的导管插入水中,点燃A和B处的酒

精灯,装置F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熄灭酒精灯,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说明

装置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把F中的导管插入水中,点燃A和IB处的酒精灯,装置F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熄灭酒精灯,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装置C中,一定条件下,N&发生催化氧化反应,装置D中,过量的氧气和生成的无

色NO气体又化合成红棕色的NO2气体,NO2溶于装置E内的紫色石蕊溶液中生成HNO3,

使溶液变红,熄灭A处酒精灯继续加热B处酒精灯,继续产生氨气,过量氨气使装置D中

红棕色慢慢褪去,进入装置E内,中和挥发出来HNO3的生成了NH4NO3,产生白烟,过

量氨气使溶液显碱性,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

故答案为:有红棕色气体生成;液面上方产生白烟;

(4)过量的氮氧化合物会造成环境污染,需要进行尾气处理,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

故答案为:NaOH溶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