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第2讲 列强侵略的加剧与救亡图存斗争的发展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专题六第2讲 列强侵略的加剧与救亡图存斗争的发展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专题六第2讲 列强侵略的加剧与救亡图存斗争的发展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专题六第2讲 列强侵略的加剧与救亡图存斗争的发展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专题六第2讲 列强侵略的加剧与救亡图存斗争的发展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列强侵略的加剧与救亡图存斗争的发展课标要求:

1.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19世纪中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及意义;2.认识19世纪中期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俄国、英国、日本、法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沙俄入侵新疆英国侵略西藏边界法国侵入越南美、日相继侵台日本吞并琉球日本入侵朝鲜民族危机不断加剧!考点一: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边疆危机(一)西北: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1)1864年,新疆爆发内乱;(2)1865年,阿古柏入侵,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3)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2.概况:(1)1875年,左宗棠发兵平乱;(2)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3.结果:1884年,在新疆正式建省。(二)西南、东南:中法战争(1883—1885年)1.概况:(1)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宗藩关系逐渐解体;(2)1883年8月,法国控制越南。12月,中法战争打响;(3)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4)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刘铭传带领当地军民多次击败法军;(5)1885年3月,冯子材率领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2.结果:1885年6月,中法签订《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同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1883年,法国控制了越南,侵略矛头对准中国,中法战争爆发。

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刘铭传带领当地军民多次击败法军1884年清军在冯子材的率领下抗法,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1885年1885年6月,清政府以胜求和,签订了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一)背景:

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急需向海外扩张,中国成为其大陆政策的既定目标。

2.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日本借口出兵朝鲜。(二)过程(三)结果: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

1.承认朝鲜独立,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西方列强逐渐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体现出资本输出的要求▲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1.丰岛海战:不宣而战2.平壤战役:清军大败3.黄海海战:失去制海权4.辽东战役:旅顺屠杀5.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覆灭(四)后续斗争1.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1895年5至10月)2.“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3000万两“赎辽费”)(五)影响:1.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使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商品输出→资本输出)2.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3.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的运动。门户开放(美国,1899.9)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利益,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也能从中“利益均沾”。影响: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概念解读】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本质:控制殖民地的市场本质:控制殖民地的经济命脉

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梁启超对此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刘新如《“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谈谈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深度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1.侵华方式:2.民族危机:3.经济结构:4.阶级关系:5.学习西方:6.民族意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三、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一)原因:1.根本原因: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二)过程◎慈禧出逃西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势图东南互保“东南互保”:东南互保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的重要事件。1900年6月26日,刘坤一、张之洞授意盛宣怀等与各国驻上海领事炮制了《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也参加。分析“东南互保”反映的清朝中央政府和地方的关系。1.清政府已逐渐丧失对一些地方大员的控制;2.地方与中央的矛盾日渐尖锐。(三)结果:清朝战败,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1、赔偿各国军费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2亿两,以盐税和关税作抵押。

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区,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3、拆毁大沽炮台,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由各国派兵驻守。

4、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任何形式的反帝组织,对镇压反帝运动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5、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四)影响:

1、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项目程度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考点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戊戌维新运动(1895—1898年)(一)背景:

1.政治:《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深;

2.经济和阶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3.思想:维新思想兴起。(1)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宣传变法的合理性;(2)梁启超:撰写《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等思想;(3)严复:翻译《天演论》,借用进化论思想宣传变法。(4)共同主张:变法图存;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二)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三)高潮:“百日维新”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103天)2.标志: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3.主要内容:4.影响:(1)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2)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主要内容: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教育废除八股,改试策论,设京师大学堂,开办新式学堂。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打击了封建官僚体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材料:康有为上清帝第四书1.革新科举制度和法律规范;2.设立政府制度局和创设十二个新局来取代无用的军机处、六部和其他现有的机构;3.设立各级民政局和地区分局,作为地方自治的初步形式;4.在北京设立议院;5.采用宪法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思考:变法措施与康有为上帝第四书有何不同?不同:没有涉及上书中提到的地方自治、设议院、定宪法的内容。原因:守旧势力的阻挠;皇帝没有实权,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四)失败:戊戌政变

1.1898年9月21日,慈禧囚禁光绪皇帝,再次临朝训政;2.康、梁逃亡海外,“戊戌六君子”被杀;3.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外,均被废止。(五)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2.客观原因:(1)守旧势力强大;(2)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缺少政治经验,操之过急,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二、义和团运动(1898—1900年)(一)背景: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2.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反洋教斗争兴起。3.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二)口号:“扶清灭洋”(既反帝爱国又盲目排外)(三)结局: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四)评价:

1、性质:近代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2、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巨大力量,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扶植傀儡政权,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材料:“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兵法艺,都学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