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河南省高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三)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持久、含蓄的相思,
以及永续的乡愁,是江南不变的芬芳。男女之思、友朋之念,以及到后来,以男女、
友朋寄托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渐成江南意象的深层含义。因此,
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同的底蕴:家
国之爱。
江南意识其实并不是产生于江南本身,而是产生于北方中原文化南移的过程中。江
南意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是南方认同北方、学习北方的过程。
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
于先王肆。”“中国”即中原,这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自觉。政治认同再进一步即为
文化认同。诗经学中的雅音,即华夏中原之正声,就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表现之一。
秦汉一统天下,更加强了中原意识,而且由于大汉帝国的空前强大,高度形塑了中
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这时还几乎谈不上什么江南文化与江南意识。一直到三国时
代,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到了东晋,政治中心南移,大批士人南渡,
政治合法性的权威在江南地域渐趋稳固。但彼时江南心灵是崇尚北方中原文化的,
几乎没有自己文化的自觉。陈寅恪认为当时北朝汉人有“认庙不认神”的正统观念:
洛阳为东汉、魏、晋故都,谁能定鼎嵩洛,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其实南朝人也
如此。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也大多以恢复中原为志,从南朝大量涉及北伐的诗歌来看,
表面上他们似乎是文化的正统,其实他们是被赶出了家园的异乡人,他们的文化与
政治认同,端在中原。
从中国历史的大趋势上来看,跳水之战是江南意识产生的一大关键。江南文化中心
与文化认同的产生,实为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的历史过程。东晋泗水之战大
败苻坚,实为中国南方争取到了极为宝贵的战略时间。北方中原文化的南移,得以
从容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中,从而使新文化的成果生根开花。
所谓江南文化,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北来的,发源于洛阳而以侨民为代表,
是被带到江南的文化,也是中原移民文化。如谢道镉祖籍河南,是谢家的第三代侨
民,她的作品自然归在南方文学里,但她继承的其实是在北方就已形成的强大的家
族文学传统。二是南方人向由政治中心迁来的大批北方人学习的结果,几代以后便
渐渐置换成江南意识。两部分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一方面是在地的、生根的、
非异己的,另一方面又是有本的、深厚的、高级的。前者使文化免除了排他性,后
者使文化具有了优越性。
文化认同的同时,可以并行不悖地存在着强势的政治认同。江南士人一方面高度欣
赏与玩味文采、文章等新的创意;另一方面,也不放弃内心深处的大汉情结,即对
于中原故土或隐或显的深深怀想。江南认同是一种文化趣味、时代新潮,是对文明
新意的认同:而大汉情结则是乡关之思、家国之痛,是对生命之根的认同。一方面
崇尚新潮文化,一方面不忘本土故乡,正是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因而,江南认
同虽强调突出的是文化,却必然具有文化的政治性,具有精神形态的话语权。
(摘编自胡晓明《“江南”再发现-略论中国历史与文学中的“江南认同”》)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认同是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历代相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底蕴实
质是家国之爱。
B.中原认同和江南认同同属地域认同,产生时间虽有先后,却一样都包括政治认同和文
化认同。
C.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在汉朝时达到顶峰,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历史
舞台,有了江南意识。
D.在中国南方,随着北方中原文化的南移,中国早期的中原认同也逐渐转化为江南认同,
为后来的江南意识所替换。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内涵、产生、特征等角度对江南认同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层次清晰,说理透彻。
B.文章先指出江南认同的底蕴是家国之爱,随后按时间顺序明确了这种意识产生的历史
过程。
C.作者举谢道镉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原文化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中,并最终生根开花
的事实。
D.文章先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介绍中原意识,故后文分析江南意识兼有文化、政治特性
便其来有自,合情合理。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初偏安江南的士大夫多以恢复中原为志,表明他们崇尚的是北方中原文化,江南还
少有自己文化的自觉。
B.面对北方政治军事压力的不断侵迫,东晋在跳水之战中大败苻坚给江南带来了自信,
推动了江南意识的产生。
C.南方人长期向南迁的北方人进行文化学习,逐渐生成了江南意识,使得江南文化免除
了排他性。
第2页,共25页
D.流亡江南的士人身上,崇尚新潮文化和不忘本土故乡并行不悖,两者同存一体,这是
他们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教育扶贫在整个脱贫攻坚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推动贫困地区实现从“输血”到
“造血”的根本性转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必要对教育扶贫“扶上马”后
再“送一程”。前不久,18岁高中男生迎娶14岁初中女生的新闻引发社会热议,
但这类新闻恰从侧面说明,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中的“控辍保学”成果,还有很
长的路要走。
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台账建立之初达20万
人,仅四川省凉山州录入系统的失学辍学学生就达6万余名,这些失学辍学学生目
前虽己“全部清零”,但仍可能存在“看不住就往外跑”的“意外”。
如何让适龄孩子如期入学,让这些劝返学生入校后“不再走”?首先,必须要坚持
端口前移,前置提醒,夯实联控联保。各级地方政府和卫生、教育等部门特别是村
两委要随时掌握本地孩子的出生情况,对新生儿童进行建档立卡,随时跟踪其去向,
对入学情况进行督查。其次,建立失学辍学学生工作台账和监测报告制度。教育督
导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等手段,采取“线上+线下”
无缝对接的方式进行监测,将最容易出现失学辍学的初中阶段作为重点监测学段,
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作为重点监测群体。
(摘编自张筠《教育扶贫“扶上马”还需“送一程”》,《光明日报》2020年12
月10日)材料二:
比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扶贫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在北京和内蒙古扶贫协作中,北京市西城区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
喇沁旗、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展开全领域合作,两地科教文卫部门紧紧围绕扶
贫总目标,精准设计,精准施策,特别是在教育扶贫上,立足长远、精准培训,努
力让贫困地区学生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无从谈起先进的教育方法。教育领域
的帮扶和协作,主要是扶志,帮助贫困地区树立自信、培育先进理念。自两地扶贫
协作开展以来,教育领域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这个中心构建和设计。北京和内蒙古
教育领域的各类师资和校长的培训首要任务就是改变办学理念,通过培训、观摩等
方式带回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促进贫困地区教学水平显著提升。如西城区
与鄂伦春自治旗对接学校达9所,选派教育干部、教师开展支教活动,为部分中小
学校教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提供帮助,惠及骨干教师2300余人次。
(摘编自扬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共享人生出彩机会》,《光明日报》2020年12
月8日)材料三:
宣传扶贫政策,普及法律知识,宣讲养殖经验,教授家电修理枝术……在脱贫攻坚
的道路上,全国各地活跃着这样一支教师队伍,他们把课堂搬到村头巷尾,把知识
送到村民家门口,将科教技能运用到扶贫当中。近年来,各行各业广泛参与扶贫事
业,教师承担起教育扶贫的重任,书写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诗篇。
当下,精准脱贫到了攻坚阶段,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临时间繁、任务重的
形势,一些地方的扶贫工作却患上“急躁症”,在“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上,
出现了“动作变形”甚至跑偏。日前,一位农村老师给媒体写信,反映当地教师扶
贫的困惑。信中提到,当地要求老师“利用周末到贫困户家中帮助扫扫地、洗洗衣
服等”“即使学校的课不上也要完成任务”……弃课扶贫是否合理,引来关于农村
教师该如何扶贫的思考。
古人说,用非其才,必难致治。有的地方因为基层干部人手有限,就找农村教师当
“替补”,以行政命令督促他们去完成力有不逮的物质扶贫。让老师离开讲台,包
户驻村,把精力放在填写扶贫表格、走访拍照,甚至帮贫困户洗衣扫地、放牛养猪,
这是用非所长。错把教育扶贫当做教师扶贫,张冠李戴的效果只会与初衷南辕北辙。
(摘编自张志锋《扶志治愚,教师扶贫主战场》,《人民日报》2018年10月7日)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仅教育扶贫要落到实处,还要关注受教育主体,防止
18岁高中男生迎娶14岁初中女生之类的辍学事件的发生。
B.不可否认,教育扶贫不仅可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而且能够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因
此我们要把思想作为行动的先导,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
C.北京市西城区和内蒙古自治区某地区的扶贫协作经验值得借鉴,他们两地通过教育领
域的各类师资培训和校长培训来改变教育教学理念。
D.近年来,各行各业广泛参与扶贫事业,在我国有这样一支教师队伍,他们宣传扶贫策,
普及法律知识,宜讲养殖经验,教授家电修理技术等。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川省凉山州失学辍学学生高达6万余名,可见适龄孩子如期入学,劝返学生入校后
不再辍学,是当下教育扶贫的一个着力点。
B.扶贫首先扶志,为此北京西城区在教育扶贫行动中,与鄂伦春自治旗对接学校达9所,
对其实施支教活动,惠及很多骨干教师。
第4页,共25页
C.材料三反映了地方教师参与扶贫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指出把教育扶贫当成教师扶
贫的做法是张冠李戴,结果只会南辕北辙。
D.在扶贫主战场上,我们要扶志也要治愚;面临时间繁、任务重的形势,一些地方的扶
贫工作却患上“急躁症”,出现“动作变形”。
如何才能使教育扶贫真正落实到位?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太阳香
宋晴
一切妥当后,中年妇女对老谢说,我叫许艳红,是这里的院长。你先休息一下,中
午到食堂吃饭。
老谢绷着脸不作声,开始打量这间屋子。屋子不大,摆设也简单,但装了空调,还
有单独的厕所,这是其他几家幸福院不具备的。
盯着“敬老院”三个红色大字,老谢心里阵阵刺痛。他不明白为何自己要走到这一
步。他本住在另一小街上,房子宽敞,环境舒适,整日西装革履,一个茶杯不离手,
街头街尾东游西荡,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逍遥日子。
谁知年初,老伴忽然撒手尘寰。他们唯一的儿子回来料理好丧事,要忙着回去工作。
儿子全家住在西藏,高寒地带,老谢没法过去生活。小街三六九逢场,平时馆子不
营业,老谢不会煮饭,加上年岁大了,手脚迟钝,吃饭是第一大难题。儿子给老谢
请了几次保姆,都说他脾气刁钻古怪很难侍候,几天就辞职不干。儿子又联系了几
家幸福院,老谢进去后,稍不顺心就拌碗筷,大吵大闹。这也难怪,老谢平时爱面
子,会享受啊。
坐一会儿,老谢闲不住了,捧着茶杯,沿着过道依次向每间屋子里面张望。看见一
些老人歪嘴巴流口水的退遢相,他的眉头又紧皱起来……
中午到食堂吃饭,老谢耍了两个荤莱,远远避开那群老人,单独选了位置,从兜里
摸出一个小陶组,咂起小酒。
许艳红走过来,拿起酒罐说,我们这里不准喝酒。
老谢脖子一梗,瞪眼道,我喝自己的酒,关你啥事?
是到这里的人,我们都要对他们负责。你血压偏高,应该戒酒。许艳红慢声细语。
老谢倔脾气上来,把酒罐在桌上重重地碰出声响;我这是泡的药酒,花了很多钱的,
对身体有益。
你一天喝多少酒?
一日三餐,每餐一两。
许艳红让步了,要喝也行,减量,一天一两,早上不喝。
老谢满脸不盾,忽然话锋一转,我儿子每月给你们不少钱吧?
许艳红哈哈大笑,慢慢你会知道的。
这是由镇政府开办的敬老院,目前总共不足二十人,都是些无法自理的五保孤寡老
人,性情乖戾,不好沟通。许艳红给每人单独分一房间,年纪小一点的住楼上,年
长的住楼下。生活统一安排,许艳红既当采购又兼厨师。这女人五十来岁,细皮嫩
肉,干活时捞衣扰袖,灵巧麻利。早上稀饭包子馒头,中午晚上荤素汤合理搭配,
不节俭不铺张,吃好就行。老谢觉得许艳红的厨艺真不错,比他以前吃过的几家幸
福院饭菜更合胃口。价格应该不便宜吧?问几个老头,支吾不清,白问。
平时,老谢单独玩耍,不与那些老头相处。他看不惯他们。偶尔,他故意挑刺,生
一些事端,争强好胜,发泄一通情绪。许艳红找他谈话,问他有啥不满意的,他高
高地昂着头,满脸不屑。
敬老院大门外是小街,老人们有时想逛街了,必须向院里管理人员请假,然后结伴
而行,按时回来。
老谢在草坪上散了步,也想出去逛逛,却没人与他做伴。许艳红把他领上小街,开
导他,你目空一切,谁敢跟你做朋友?在这里要互相帮助,你把架子放下,主动与
他们亲近试试。老谢不语。
许艳红还规定,夏天要天天洗澡,衣服被子勤换勤洗;寝室一天打扫两次,保持整
洁;公共场地严禁乱扔垃圾乱吐痰……老谢爱干净,却不愿出力做事,抱着茶杯指
手画脚,老人们狠狠瞪眼,他只得掉头离开。
眨眼间半月有余。这天,许艳红把老人们聚到一起,排队到街上的信用社。
许艳红拿着一把钱和一沓存折本,大声说,你们上次每人交三百元,我们食堂统一
安排伙食,大家吃好没有?
老人们齐声说,吃好了。
许艳红又说,需要改进的地方,欢迎大家提意见。食堂有专门财会,每笔费用都作
详细记录。这月你们的钱没用完,请输入自己的密码存进银行吧。顺便核对下,政
府汇给你们的补助款是否对数,然后再交给我保管,避免乱花。有需要添置用品的,
到我这里预借。
老谢望着许艳红,喉头上下滑动,欲言又止。许艳红告诉他,儿子替他预交了半年
费用,余下的你可以自己存入银行。老谢说,我相信你。
天气渐冷,老谢每天除了锻炼,也开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人扫地,打开水,
自愿融入老人堆里。
第6页,共25页
他的脸上有了笑意,话也多起来。
儿子给他打电话,问他习惯不。老谢回答,暂时不会离开。
一日阳光明媚,老人们都坐在院里晒太阳。许艳红把他们的被单枕头全部拆完,放
进洗衣机里面清洗后,挂在树上的绳子上晾晒,老谢赶过去帮手。傍晚帮忙收叠时,
老谢摸着干酥酥的被单,凑鼻孔嗅嗅,眉开眼笑,小孩子般天真地说,嗯,有股太
阳香呢……
(有删改)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善于绘形见神,例如写老谢在敬老院“捧着茶杯”,两次面对许艳红都“满脸不
屑”,就刻画出老谢的性格特征。
B.小说中老谢问伙食费用,许艳红“哈哈大笑”,几个老头则“支吾不清”,既是悬念,
也为下文信用社存款做了铺垫。
C.小说人物语言个性鲜明,活泼生动,叙述语言通俗平实,简洁精炼,二者巧妙融合,
行文针脚绵密,表达耐人寻味。
D.小说结尾“太阳香”的出现,既暗示了人物心理状态的积极变化,又与小说的标题相
互照应,成为贯串全文的线索。
小说第三、四段插叙部分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说的主人公是老谢还是许艳红?请谈谈你的理解。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瑁,字次律,河南人。瑁少好学,风度沈整,以荫补弘文生。开元中,作《封禅
书》,说宰相张说,说奇之,奏为校书郎。拜监察御史,坐讯狱非是,贬睦州司户
参军。复为县,所至上德化,兴长利,以治最显。
天宝五载,试给事中,封漳南县男。时玄宗有逸志,数巡幸,广温泉为华清宫,
环宫所置百司区署。以殖资机算,诏总经度骊山,疏岩剔薮,为天子游观。未毕,
坐善李适之、韦坚,斥为宜春太守。十五载,帝狩蜀,瑁驰至普安上谒,帝喜甚,
即拜文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俄与韦见素、崔涣奉册灵武,见肃宗,具言上皇所以传付意,因道当时利病,辞
吐华畅,帝为改容。瑁既有重名。帝倾意待之,机务一二与瑁参决,诸将相莫敢望。
会瑁请自将平贼,帝犹倚以成功,乃诏瑁持节招讨西京、防御蒲潼两关兵马节度等
使,得自择参佐。十月废于,次便桥。既战贼乘风噪牛悉髀栗贼投刍而火之人畜焚
烧杀卒四万血丹野残众才数千不能军瑁还走勺李,见帝,肉袒请罪,帝宥之,使裒
夷散,复图进取。瑁雅自负,以天下为己任,然用兵本非所长。帝虽恨用丧师,而
眷任未衰。
乾元元年,出培为邪州刺史。始,那以武将领刺史,故纲目废弛,即治府为营,吏
攘民居相淆ill。瑁至,一切革之,人以便安,政声流闻。召拜太子宾客,迁礼却尚
书,为晋、汉二州刺史。宝应二年,召拜刑部尚书,道病卒,赠太尉。
瑁有远器,好谈老子、浮屠法,喜宾客,高谈有余,而不切事。时天下多故,急于
谋略攻取,帝以吏事绳下,而瑁为相,遽欲从容镇静以辅治之,又知人不明,以取
败挠,故功名栗损云。
(节选自《新唐书•房箝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战贼/乘风噪牛/悉髀栗贼/投刍而火之/人畜焚烧杀/卒四万/血丹野/残众才数千/不能
军/
B.既战/贼乘风噪/牛悉髀栗/贼投刍而火之人畜焚烧/杀卒四万/血丹野/残众才数千/不能
军/
C.既战/贼乘风噪/牛悉髀栗贼投刍而火之/人畜焚/烧杀卒四万/血丹野/残众才数千/不能
军/
D.既战贼/乘风噪牛/悉髀栗贼投刍而火之/人畜焚烧/杀卒四万/血丹野/残众才数千/不能
军/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禅,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夏商周时已有封
禅的传说。
B.庚子,干支之一,古代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日、时,文
中“庚子”用来纪日。
C.行在,即“行在所”,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相近的词语还有
“行宫”。
D.礼部,古代官署,隋唐以后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科举学校、宗教等事务,长官为
尚书,副职为郎中。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瑁文采出众,闻名当时。开元中作《封禅书》受到宰相张说的重视;天宝十五年,
投奔肃宗,奏事深得肃宗赏识。
B.房瑁颇富才华,深受器重,他精于设计安排,被任命总管郦山规划;他参决机务,虽
有较大失误,仍深受信任。
C.房瑁为政有方,政绩显著。作县令时,崇尚德化,做事考虑长远,政绩突出;做刺史
第8页,共25页
时,革除弊端,声名远播。
D.房用气度远大,而不切事。当时天下多故,急于攻取,他却要从容镇静辅佐皇帝治理
天下,加之知人不明,故功名毁损。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玄宗有逸志,数巡幸,广温泉为华清宫,环宫所置百司区署。
②具言上皇所以传付意,因道当时利病,辞吐华畅,帝为改容。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和秦太虚梅花®(节选)
苏轼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
江头千树春欲竹外一枝斜更好。
孤山②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
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
去年花开我已病,今年对花还草草。
不如风雨卷春归,收拾余香还畀昊®。【注】①此诗作于元丰七年(1084)苏轼贬
官黄州时期。②孤山,位于杭州西湖旁,苏轼曾任杭州通判。③畀:给予;昊:广
漠的天宇,苍天。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情立马待黄昏”交代了赏梅的时间,表现出即便黄昏时分,诗人也要赶往江边驻
马欣赏梅花的兴致。
B.“竹外一枝斜更好”用语平易却极富意趣,既勾画出梅花斜倚修竹幽独娴雅的神韵,
又暗合诗人落寞的情怀。
C.“万里”强调距离之远,暗示诗人迁谪辗转之愁;“十年”突出与佳人分离时间之长,
抒发诗人的相思之苦。
D.最后两句感慨不如让风雨送春归去,将残留的梅香交还给苍天,本诗以此作结,曲尽
意致,耐人寻味。
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咏梅花,请简要赏析。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
《离骚》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
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民创造历史,历史造就英雄。新中国成立70年来,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
在改革、革命、建设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
山河的赞歌唱响在历史的天空,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涌现出一批批英雄模范人物。行
程万里,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最动人的乐章。或是赤胆忠心献身国防事业,或是全心
全意服务民生福祉,或是推动科技创新……获得"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的功勋模范人物,是新中国英模群体的典型代表,是人民的光荣、国家的财富。铭
记他们的历史功绩,尊崇他们的英雄风范,彰显了关心英雄、珍爱英雄、尊崇英雄
的国家态度。
()功勋模范人物不仅是国家栋梁、民族先锋、社会楷模、行业,也是我们
身边可爱可敬、可亲可感的榜样。以身许国的崇高风范、奉献牺牲的高尚情怀、的
奋斗品质、矢志创新的敬业态度、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功勋模范人物身上,生
动地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活动,扬起信
念风帆、树立模范标杆,有利于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崇德向善、争做先锋的良好
氛围,不断培厚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鞠躬尽瘁翘楚默默无闻择善而从
B.呕心沥血魁首当仁不让择善而从
C.鞠躬尽瘁翘楚默默无闻见贤思齐
D.呕心沥血魁首当仁不让见贤思齐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最高荣誉,是无上的荣光,也是激发亿万人民奋勇
前行的巨大力量
B.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无上的荣光,是国家最高荣誉,也能激发亿万人民奋勇
前行的巨大力量
C.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最高荣誉,是无上的荣光,也能激发亿万人民奋勇
前行的巨大力量
D.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无上的荣光,是国家最高荣誉,也是激发亿万人民奋勇
前行的巨大力量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革命、建设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
第10页,共25页
奋斗,在历史的天空唱响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
B.全国各族人民在觉的领导下,在改革、革命、建设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
奋斗,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在历史的天空唱响。
C.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
奋斗,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在历史的天空唱响。
D.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
奋斗,在历史的天空唱响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
8.下面是某班长在班会上的结束语,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的词
句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为了让我们班有一个良好的班风,我们坐在一起献计献策。刚才同学们的抛砖引玉,
体现了对班级的爱心和责任心,我感到十分高兴!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要百尺
竿头,再进一步;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表示会发奋努力,迎头赶上。我殷切期望大
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务必使我们的班风有一个彻底的改观!
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1)改为
(2)改为
(3)改为
(4)改为
(5)改为
9.根据下面的摄影作品,写一段以“父爱”为主题的短文。要求:从父亲或者孩子的
视角来写;语言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不超过100
字。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习惯了被王者震撼,为英雄掩泪,却忘了我们每个人都归于平凡,归于平凡的世
界。
--路遥
②坚定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
-海伦•凯勒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
在高中毕业典礼上面向本校(统称“弘毅中学”)同学发言。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12页,共25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案B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1)A.根据原文第一段“中国文学……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可知选项混
淆了“江南认同”和“江南意象”这两个概念。C.“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在汉朝时达
到顶峰”无中生有。原文第三段只是说“由于大汉帝国的空前强大,高度形塑了中国人
的中原正统意识”;“有了江南意识”说法错误,原文第二段说“江南意识其实……南
移的过程中”,原文第四段说“沈水之战是江南意识产生的一大关键”,可知江南意识
的产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文中并未明确提及产生时间。D.“转化为”“为后来的江南
意识所替换”错,根据原文第六段“文化认同的同时,可以并行不悖地存在着强势的政
治认同。江南土人一方面高度欣赏与玩味文采、文章等新的创意;另一方面,也不放弃
内心深处的大汉情结,即对于中原故土或隐或显的深深怀想”可知,江南认同和大汉情
结(对中原故土的怀想)是并行不悖的。
(2)C.“是为了证明中原文化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中,并最终生根开花的事实”错,
根据第五段内容可知,证明的是江南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原移民文化。
(3)B.“东晋在观水之战中大败苻坚给江南带来了自信”错,根据第四段“东晋观水
之战大败苻坚,实为中国南方争取到了极为宝贵的战略时间”可知,泗水之战带来的不
是自信,而是战略时间。
答案:
(1)B
(2)C
(3)B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原文相关的信息,
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
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
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
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
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
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
符合题干的选项。
2.【答案】【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
【解析】(1)B.依据原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无从谈起先
进的教育方法”,“因此我们要把思想作为行动的先导,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错误,
强加因果,于文无据。
故选:B..
(2)A.混淆视听,依据原文“仅四川省凉山州录入系统的失学辍学学生就达6万余名”,
题干中相当于强调实际中就高达6万,而文章中强调的是仅录入系统的就高达6万,实
际的可能更多,强调事情的严重性和相关措施实施的紧迫性必要性。并照应第一段最后
一句话“巩固成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故选:Ao
(3)①依据原文“首先,必须要坚持端口前移,前置提醒,夯实联控联保。各级地方
政府和卫生、教育等部门特别是村两委要随时掌握本地孩子的出生情况,对新生儿童进
行建档立卡,随时跟踪其去向,对入学情况进行督查。其次,建立失学辍学学生工作台
账和监测报告制度。教育督导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等手段,
采取‘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方式进行监测,将最容易出现失学辍学的初中阶段作为
重点监测学段,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作为重点监测群体”,职能部门采
取行政和技术手段,确保学生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
②依据原文“教育领域的帮扶和协作,主要是扶志,帮助贫困地区树立自信、培育先进
理念。自两地扶贫协作开展以来,教育领域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这个中心构建和设计”,
发达地区教育领域,帮助贫困地区培育先进理念,帮助贫困地区树立自信、培育先进理
念。
③依据原文“有的地方因为基层干部人手有限,就找农村教师当‘替补’,以行政命令
第14页,共25页
督促他们去完成力有不逮的物质扶贫。让老师离开讲台,包户驻村,把精力放在填写扶
贫表格、走访拍照,甚至帮贫困户洗衣扫地、放牛养猪,这是用非所长。错把教育扶贫
当做教师扶贫,张冠李戴的效果只会与初衷南辕北辙”,善用其人,善用其长,科教扶
贫。
答案:
(1)B
(2)A
(3)①职能部门采取行政和技术手段,确保学生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②发达地区教
育领域,帮助贫困地区培育先进理念,帮助贫困地区树立自信、培育先进理念。③善用
其人,善用其长,科教扶贫。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
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
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
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
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
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阅读新闻类非连续性复合文本,首先,应梳理文本的结构,辨析清楚文本一共由几部分
组成;其次,要根据材料的出处,从标题要素入手,整体把握各则材料的大致内容;最
后,聚焦新闻中的导语、图表中的数据、报告中的结论、评论中的观点等关键信息,多
元组合,整体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要义。有些文段没有明显中心句,必须对几个互
有关联的句子进行意义整合,进而明确文本的主要观点。
3.【答案】【小题1】D
【小题2】
【小题3】
【解析】(1)D.“成为贯串全文的线索”赏析错误。“太阳香”只在文章结尾出现,
没有构成文章的线索。
故选D。
(2)首先看这两段插叙写了什么。这两段交代了老谢到敬老院的背景和原因,老谢原
本“房子宽敞,环境舒适,整日西装革履,一个茶杯不离手,街头街尾东游西荡,过着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逍遥日子”,可是年初老伴忽然去世,儿子家在西藏,老谢不能跟
去;儿子给他请了保姆,可是“都说他脾气刁钻古怪很难侍候,几天就辞职不干”;儿
子给他联系了几家敬老院,“老谢进去后,稍不顺心就拌碗筷,大吵大闹。这也难怪,
老谢平时爱面子,会享受啊”。这段描写也初步写出老谢性格古怪、爱面子、难伺候的
形象,为后来的性格转变做铺垫。
结构上这两段插叙与上文“老谢绷着脸不作声,开始打量这间屋子”相照应,交代了老
谢为什么“绷着脸”。
同时从读者角度也起到了设置悬念的作用,这家幸福院老谢是否满意?能不能待下去?
激发对老谢是否能安于敬老院生活的阅读期待。
采用插叙形式交代这些内容,使得插叙与正文有机结合,结构更紧凑,行文更灵活。
(3)如果认为老谢是主人公,可从以下方面分析:老谢是老人的代表,他的养老问题
以及他的精神需求等正是作者要反映的文章的主题之一,老谢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老谢在许艳红的感化下,逐步地变化,“天气渐冷,老谢每天除了锻炼,也开始做些力
所能及的事情,帮人扫地,打开水,自愿融入老人堆里。他的脸上有了笑意,话也多起
来”,老谢的转变也体现了“温暖感化人心”的精神力量,有助于揭示小说的主旨;文
章是从老谢的视角在写,通过老谢的眼睛看许艳红,看周围的一切,老谢贯串小说首尾,
他的生活与思想表现及其转变构成了小说的行文主体。
如认为许艳红是主人公,可从以下方面分析:老谢之所以转变,是因为许艳红的帮助和
个人魅力,许艳红从食衣住行各个方面关心老人,更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多次劝说老
谢,”许艳红把他领上小街,开导他,你目空一切,谁敢跟你做朋友?在这里要互相帮
助,你把架子放下,主动与他们亲近试试”,许艳红是促成老谢前后转变的关键人物,
文章的主旨是因此而体现的;老谢住进幸福院后,许艳红其实是幸福院的核心人物,文
章写她给老人做饭,晾晒被褥,带老人存钱,引导老人融入集体,许艳红引导着小说的
情节发展,是重要场景中的核心人物:许艳红是新时代基层工作者形象,她的朴实、善
良、正直等美好品质正是作者要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许艳红才是作者要表现的主人公。
答案:
(1)D
(2)①交代了老谢进敬老院的背景与原因,解释了老谢为什么“绷着脸”;②初步写
出老谢性格古怪、爱面子、难伺候的形象,为后来的性格转变做铺垫;③创设了悬念,
第16页,共25页
激发对老谢是否能安于敬老院生活的阅读期待;④插叙与正文有机结合,使结构更紧凑,
行文更灵活。(答对三点即可)
(3)示例一:老谢。①小说通过对老谢的塑造,表现了对老年人生活与精神状态的关
注,体现了创作意图;②老谢的转变也体现了“温暖感化人心”的精神力量,有助于揭
示小说的主旨;③老谢贯串小说首尾,他的生活与思想表现及其转变构成了小说的行文
主体。
示例二:许艳红。①许艳红是促成老谢前后转变的关键人物,文章的主旨是因此而体现
的;②许艳红引导着小说的情节发展,是重要场景中的核心人物;③小说通过描述许艳
红的言行,表现她朴实、善良、正直等美好品质,塑造了新时代基层工作者形象。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
层次的概括,思想情感赏析、写作手法的评价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
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思路的能力。解答时要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特点,从而
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
后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4.【答案】【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
【解析】(1)本题中,“贼乘风噪”中“贼”是本句的主语,前面应断开,排除A、
D;“贼投刍而火之人畜焚烧”中“贼”是主语,前面应断开,排除C。句子翻译为:
交战后,叛军顺风呐喊,拉兵车的牛都吓得战抖,叛军又扔草用火烧兵车,兵将和马牛
被烧死了不少,总共被杀死了四万士兵,鲜血把大地都染红了。残兵只有几千人,不能
组成作战部队了。故选:Bo
(2)D.“礼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郎中”错误。副职是“侍郎”。
(3)A.“房瑁……闻名当时”错误,原文并未提及他闻名,从“说奇之,奏为校书郎”
来看,他只是受到宰相和肃宗的赏识。“投奔肃宗”也不对,他是奉上皇之命去见肃宗。
(4)①逸志:超逸脱俗之志,此处指玩乐之志;巡幸:旧时帝王巡视各地;环:动词,
围绕。句子翻译为:当时唐玄宗有玩乐的愿望,多次到各地巡视,把温泉宫扩大为华清
宫,围绕该宫设置百官部门。
②具:详细地;传付:传递交付;改容:动容。句子翻译为:详细说明了太上皇让位的
意愿,趁机谈到眼前有利和不利的情况,言辞谈吐典雅流畅,皇帝为之改变容色(动容)•
参考译文:
房瑁,字次律,是河南县人。房瑁年少时好学,风格沉稳整饬,因先世恩荫补为弘
文馆生员。开元年间,写了《封禅书》,去游说宰相张说,张说对他感到惊奇,上奏任
命他为校书郎。后被授予监察御史,因审案不正确获罪,被贬为睦州司户参军。后又任
县令,所到之处提倡道德教化,兴办能长期受益的事,以政绩突出而显名。
天宝五年,任给事中,封漳南县男爵。当时唐玄宗有玩乐的愿望,多次出游,把温
泉宫扩大为华清宫,围绕该宫设置百官部门。因为房培善于设计安排,下诏令让房瑁总
管规划骊山,凿岩挖池,建皇帝出游的行宫。没完工,因与李适之、韦坚交好受牵连治
罪,贬为宜春郡太守。天宝十五年,唐玄宗逃到蜀地,房殖骑马跑到普安拜见,玄宗很
高兴,立即授予他文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不久和韦见素、崔涣送册封诏令到了灵式,拜见了唐肃宗,详细说明了太上皇让位
的意愿,趁机谈到眼前有利和不利的情况,言辞谈吐典雅流畅,皇帝为之改变容色。房
瑁已有很高的威望,皇帝又一心信任他,重要事务一一和房瑁讨论决定,其他将相没人
能比。
恰逢房瑁请求自己率兵讨平叛贼,皇帝还想依靠他完成这一大业,就下诏命房培持
符节任招讨长安、防御蒲、潼两关兵马节度使,能自己选择幕僚和将领。十月庚子日,
军队驻扎在便桥。交战后,叛军顺风呐喊,拉兵车的牛都吓得战抖,叛军又扔草用火烧
兵车,兵将和马牛被烧死了不少,总共被杀死了四万士兵,鲜血把大地都染红了。残兵
只有几千人,不能组成作战部队了•房瑁逃回了皇帝驻地,拜见皇帝,脱光上身请求处
罚,皇帝宽恕了他,叫他招集受伤和打散了的士兵,再计划进攻。房培向来很自负,将
平治天下作为自己的责任,但作战本来就不是他擅长的。皇帝虽然对房噌损失了军队感
到遗憾,但对他的宠爱信任没有减少。
乾元元年,将房维贬出京城任邪州刺史。起初,那州用武将任刺史,因此法纪废弃
松弛,将官府作为兵营,官吏侵占百姓的房屋互相混杂争吵。房造到任,所有问题都解
第18页,共25页
决了,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他的政绩到处流传。后召他回到京城,任太子宾客,升任礼
部尚书,担任晋州、汉州刺史。宝应二年,召他任刑部尚书,回京路上他生病去世了,
赠官为太尉。
房瑁有远大抱负,喜欢谈论老子、佛教教义,喜欢结交宾客,高谈阔论,但不能切
合情事。当时国家多变故,急着计划进攻平乱,皇帝用对官吏的要求约束臣子,但房瑁
任宰相时,
很想从容镇定地辅佐治理,加上对部下了解不够,招致失败,因此功业名声受损。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
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5•【答案】【小题1】C
【小题2】
【解析】(l)C.“突出与佳人分离时间之长,抒发诗人的相思之苦”错,佳人是诗人
自喻。
(2)“残雪消迟月出早”“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这几句是实写,用先
衬托后对比的手法来写黄州所见的梅。先说“残雪消迟月出早”,展现出一个冰清玉洁
的境界来作为梅的背景,映衬得梅花更加高洁了。后说“江头千树春欲暗”,江头梅花
盛开,争娇斗艳,使得明媚的春光也相形暗淡了。“竹外一枝斜更好”,诗人看到竹外
有一枝斜开的梅花,相比之下,显得“更好”。这里实写黄州江头千树梅花盛开的景象,
以及一枝斜倚竹外娴雅的孤梅之美。
“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这几句诗
是虚写,诗人回想起当年在杭州赏梅时的雅兴,以后自己贬逐多地,就好像春也不远万
里相随而来,年年花开花落,人也逐年老去,此情此景,就像那梅花年年岁岁在送作者
老去。这里诗人回忆十年前在杭州孤山的情景,是虚写。
诗人把眼前所见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虚实结合,扩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也
使得画面的内涵得以更加丰富,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年华逝去与被贬的感伤与失意.
答案:
(1)C
(2)实写黄州江头千树梅花盛开的景象,以及一枝斜倚竹外娴雅的孤梅之美。虚写诗
人回忆十年前在杭州孤山的情景:赏梅饮酒,醉眠少休,醒来之时梅花纷纷扬扬落满一
身一地。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也表达了诗人对逐年老去
的慨叹以及满腔的迁谪之意。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
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
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所使用的表现手法的赏析。这里明确了是虚实结合的手法,
我们先要答出哪里是实写,哪里是虚写,再分析有何效果,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如何鉴赏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
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
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
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
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
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第20页,共25页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
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6•【答案】【小题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小题2】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曲
【小题3]寄蜉蟒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故答案为: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重点字:痕)
(2)既替余以蕙勰兮又申之以揽苣(重点字:勰)
(3)寄蜉蟾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重点字:蜉)
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
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
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
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
《赤壁赋》名句积累: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整妇。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4.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5.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6.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7.【答案】【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解析】(1)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和
精力。此处指贡献出全部精力推动科技创新,选用“鞠躬尽瘁”,排除B、Do
翘楚:喻指秀美的林木,后比喻杰出人才或事物。魁首:指首领,居首位者。多用作褒
义,用来指称在同辈中才华居第一的人。
默默无闻:指做事无声无息,无人知晓,做了好事不声张,不图名利,没人知道。也指
没有什么名声。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
去做,不推让。
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此处指有利于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的氛围,选用“见贤思
齐”,排除A。
故选:Co
(2)其一,内容上,先解说其荣誉级别,然后评价赞美,最后说作用,排除B、D.其
二,结构上,“是……是……也是……”是直接判断评价,排除BC。
故选:Ao
(3)A.“改革、革命、建设”语序不当,不合历史逻辑。B.“改革、革命、建设”
语序不当,不合历史逻辑;暗换主语,“全国各族人民”后无谓语。C.“全国各族人
民”后无谓语。
故选:D。
答案:
(1)C
(2)A
(3)D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
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2)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
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
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
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
使用对象等方面。
8.【答案】“抛砖引玉”,“踊跃发言”,“学习成绩差”,“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殷切
期望”,“希望”,“务必使”,“使”,“目前的当务之急”,“当务之急”
【解析】(1)“抛砖引玉”是谦辞,比喻自己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
明的、成熟的意见。此处是说别人发言,表达不得体,应改为“踊跃发言”;
第22页,共25页
(2)“学习成绩差”表达不得体,在班会上这样评价学生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应改
为“学习成绩不太理想”;
(3)“殷切期望”与身份不合,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应改为“希望”;
(4)“务必使……”一句中“务必”语气过于强硬,应删去“务必”;
(5)“目前的”与“当务之急”重复,应删去“目前的”。
故答案为:
(1)“抛砖引玉”改为“踊跃发言”;
(2)“学习成绩差”改为“学习成绩不太理想”;
(3)“殷切期望”改为“希望”;
(4)“务必使”改为“使”;
(5)”目前的当务之急”改为“当务之急”。
本题考查表达连贯、简明、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
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
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
么话。
语言得体运用看准对象要注意谦辞和敬辞,要注意禁忌语。讲话要讲究分寸,巧妙用语,
日常场合亲切、自然,正式场合庄重、规范,娱乐场合幽默、活泼,悲伤场合低沉、哀
婉。分清书面语和口语,口语亲切自然,书面语庄严、严谨。注意区分各种文体的不同
的语言要求:议论文讲究用语准确严密,注意修饰语的使用。实用性文章语言讲究平实。
新闻稿简洁、扼要,概括性强。广播、演讲辞明白、口语化,避免同音歧义词。广告
用语通俗凝练,新颖活泼,幽默易记。合同措辞严密,表达清晰,政令词语庄严而有分
寸等等。贺辞热情洋溢。
9.【答案】阳光明媚的郊外。自行车后座的男孩看着“嗖嗖”地旋转不停的风车,额头
紧贴着父亲如山的脊背,正咧嘴微笑,满脸荡漾着快乐。看着如此温馨的场景,恍惚间,
风车仿佛在我的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对讲门品牌授权与市场推广合同2篇
- 教培机构2025年度27份合同协议(教育版权保护)2篇
- 二零二五版住宅小区配套设施使用权转让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采砂厂承包生态补偿金支付合同范本3篇
- 2024蔬菜种植项目承包合同协议2篇
- 二零二五版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专家指导与案例分析3篇
- 工业厂房结构检测与2025年度注浆加固合同3篇
- 展会安全保障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餐饮业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钢结构工程专用材料采购合同范本5篇
-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必备8篇)
- GB/T 893-2017孔用弹性挡圈
- GB/T 11072-1989锑化铟多晶、单晶及切割片
- GB 15831-2006钢管脚手架扣件
- 医学会自律规范
- 商务沟通第二版第4章书面沟通
- 950项机电安装施工工艺标准合集(含管线套管、支吊架、风口安装)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11免疫分子课件
- 《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医学全套教学课件
- 弱电工程自检报告
- 民法案例分析教程(第五版)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全电子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