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农村妇女政治认同研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62cf12a8264eff425358ddbecabe69/6562cf12a8264eff425358ddbecabe691.gif)
![建国初期农村妇女政治认同研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62cf12a8264eff425358ddbecabe69/6562cf12a8264eff425358ddbecabe692.gif)
![建国初期农村妇女政治认同研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62cf12a8264eff425358ddbecabe69/6562cf12a8264eff425358ddbecabe693.gif)
![建国初期农村妇女政治认同研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62cf12a8264eff425358ddbecabe69/6562cf12a8264eff425358ddbecabe694.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国初期农村妇女政治认同研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妇女历史上获得了历史性解放。一个重要表现是妇女参政的热情空前增强。城市妇女不仅积极参与政治事务,而且长期远离政治事务的农村妇女也开始大规模离开家庭并进入社会,并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农村基本政权的管理。新中国农村妇女政治事务史上的第一个亮点。本文拟对建国初期广大农村妇女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管理的原因作一粗浅探讨,以期对今天推动农村妇女的进一步解放、发挥农村妇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借鉴。一民主选举的参与途径我国是一个封建主义对妇女束缚最深、最长的国家之一,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在漫长的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所谓“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等种种封建思想把妇女牢牢地束缚在闺房和厨房之中,使妇女只能在家“相夫教子”,根本无权过问政事,成为了政治的旁观者。虽然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诸如武则天、慈禧太后等女性参政的现象,但可谓凤毛麟角,而且也只限于皇宫贵族,普通的下层劳动妇女根本就没有参政的机会。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妇女才真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解放,拥有了与男子完全的政治参与权利。建国初期,获得翻身解放的农村妇女以空前的政治热情投入到各项社会活动中,通过各种途径与男子同堂议政。农村妇女实现其政治参与权利的最基本途径就是积极参加民主选举。广大农村妇女对民主选举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与兴趣。许多农村妇女在投票的日子,穿上节日的盛装,头上插上鲜花,以无比的喜悦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根据当时的一些报刊资料显示,在第一次全国基层普选中,参加选举的女选民平均占女选民总数的84.01%。四川省资中县保平村91%以上的女选民参加了选举,吉林省怀德县长山村94%的女选民参加了选举。陕西省临潼县白庙乡有25个选区的女选民100%地参加了选举。贵州省有一个104岁的苗族老人田老祖太也欢欢喜喜地带着全家三代参加了选举。在民主选举中,大批优秀的农村妇女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当选为基层政权的人民代表和政府委员。据统计,在1954年青海、甘肃、新疆三省九个县的135个乡所选出的3,900多个人民代表中,就有814个妇女。山西省解县、祁县等39个县的1,703个乡中,妇女被选为乡人民政府委员的就有1,254人。李友秀、康菊英、李田英、金信淑、孙香云、申纪兰等农村妇女还代表基层群众光荣地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有许多优秀的农村妇女在群众的推选之下,走上各级基层领导岗位,直接参与政治管理,形成了一支较为壮观的、引人瞩目的农村基层女干部队伍,这也成为了当时妇女参政的一大特色。1950年代初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大批农村妇女担任县长、乡长、村长和村支部书记等职务的现象,在农业生产合作组织里担任领导职务的妇女则更多。在1954年秋季,仅山西省的7,141个社中就有女正副社长5,247人,女社务委员、生产队长、生产组长共11,700人。广东省梅县龙坪乡有一个“红旗”农业社,正副主任三人全是妇女,9个社务委员有7个是妇女,6个正副生产小组长也全是妇女(P4)。到1956年年底,全国有75.6万个合作社,70~80%的社有女社长或女副社长,约计50余万人,妇女担任社务委员和生产队长的为数更多(P51)。这支农村基层女干部队伍成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树立特性,建立倾斜性的基层党建政策,为农村妇女参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国初期,广大农村妇女之所以能被广泛地动员起来,积极参政议政,参与社会各项事务的管理,除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全国人民都获得了翻身解放的大背景外,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促成的。(一)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从根本上保证了建国初期农村妇女参政权利的行使首先,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妇女的参政权利,使农村妇女的参政行为得到了法律保障。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其中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其中把妇女的政治权利列为各项权利之首,充分突出了新中国妇女的政治地位。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选举法》的第四条规定:“凡年满十八岁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和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此条之下,又设专款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进一步强调了妇女所享有的政治权利,从而为妇女参政提供了直接的法律依据。在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第八十六条和第九十六条又再次重申:“妇女有同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生活各个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其次,实行倾斜性的保护政策,为农村妇女行使其政治权力创造有利条件。建国初,国家不仅通过立法保障农村妇女参政权利的行使,而且在具体执行中注重培养和选拔农村妇女干部,通过在农村基层人民代表和基层领导班子中规定一定的女性比例等方式,对农村妇女参政实行倾斜性的保护政策。如当时农业合作社社章的第60条就明确规定:“在合作社的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里面,女社员要占一定的名额。在合作社主任和管委会副主任当中,至少要有妇女一人。”(P57)这种倾斜性的保护措施使农村妇女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机会。第三,重视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为农村妇女参政议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思想的长期积淀,使广大农村妇女在实际参政中往往要承受种种社会歧视。对于妇女的参政行为,有些人还不能正确认识,认为妇女的职责就应该是在家“烧锅煮饭,缝衣补烂,养儿抱蛋”,不能出外抛头露面。甚至有些领导干部轻视妇女的现象也很严重,不尊重农村妇女的政治权利。而且“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长期影响也使许多农村妇女自身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和依赖心理。她们早已习惯了几千年来的“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的性别分工模式,权利意识淡薄,缺乏参政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使她们的参政行为受到了极大限制。对此,党和政府通过妇联组织,利用报纸、刊物、通俗读物等各种形式,在社会上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思想,鼓动广大妇女“团结起来,参加生产和政治活动,改善妇女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份全国妇女杂志《新中国妇女》就曾刊登过《农村妇女谭春花当选了县长》、《模范村干部佟玉兰》等多篇报道,用事实来教育广大农民:妇女可以和男子一样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政府的舆论宣传不仅对克服社会歧视,提高社会对农村妇女参政的认同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唤醒了广大农村妇女千百年来被尘封的自我意识,她们中的许多人不再仅仅满足于柴米油盐的家庭生活,而是希望能与男人一起同堂议政,参与各项社会事务的管理。农村妇女思想意识的解放、政治觉悟的提高,为其参政议政注入了内在的精神动力。第四,注重解决农村妇女的实际生活困难,积极支持农村妇女参政议政。建国后,由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仍然在许多人的头脑中占着主导地位,因此农村妇女在参与社会活动的同时还要操持家务、照管孩子。许多妇女由于家务劳动繁重、孩子无人看管而无法安心工作。对此,各级妇联组织通过在各地农村设立托儿所等方式来解决她们的生活困难,使她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建国初期,在政府的积极发动之下,农村的托幼机构与组织获得了快速发展。1952年全国已有农忙托儿互助组和农忙托儿所148,200余处,收托儿童85万余人,比1951年增加了10倍。不仅如此,国家还利用一切可能的形式为农村妇女参政议政创造条件。如在民主选举中,有些地区甚至还把流动选举箱送到了产妇床前,从而大大便利了农村妇女政治权利的行使。(二)大规模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是建国初期农村妇女广泛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的经济基础经济独立是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前提。不管在任何时代,只要妇女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收入,就不会有真正的男女平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指出:“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而家务劳动只占她们极少的功夫的时候,才有可能。”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村妇女与男子一样分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土改的胜利激发了妇女积极参加农业生产的热情,全国各地的农村妇女纷纷走出家门,参加生产劳动。1952年,全国参加农业生产的妇女约占农村妇女劳动力的60%左右,工作好的地区则达到80~90%(P25-26)。到1956年,约有一亿两千余万农户的妇女,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从事农业、牧业、副业生产(P10)。有相当数量的妇女在生产中担负着主要劳动,她们不但参加了一般的田间生产工作,而且还学会了使用新式农具和浸种、植棉、防治病虫害等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成为了农业技术骨干。不仅如此,妇女们还热烈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加农村手工业和副业生产以及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等活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妇女大规模参加生产劳动不仅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还使其获得了独立的经济收入,成为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受到了社会和家庭的普遍尊重,从而为其政治权力的行使赢得了社会与家庭的重视与积极支持。尤其重要的是,参加社会劳动进一步唤醒了农村妇女的自我意识,使她们不断寻求发展自己的机会。参政议政、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也由此成为了她们迫切的愿望与要求。(三)1950年代农村扫盲教育的发展为农村妇女广泛参与社会各项事务的管理创造了重要条件妇女的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与其自身文化素质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在旧中国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绝大多数农村妇女文化水平极低,妇女文盲占到农村中文盲总数的95%以上,有的地方达到100%。这种状况严重束缚了农村妇女的发展和政治地位的提高。为提高全民文化知识水平,国家于1950年代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群众性的扫盲运动,先后于1952年、1956年和1958年掀起三次扫盲高潮,推动了农村妇女学习文化的热潮。在扫盲运动中,各地农村因地制宜,采取了冬学、夜校、半日学校、识字班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大大便利了妇女学习文化知识。许多农村妇女在劳动了一天之后,晚上还积极地到夜校去学习,平时稍有闲暇时间就看书写字。在扫盲高潮中,不但青、壮年妇女积极学习文化,而且老年妇女也纷纷参加读报组和识字班。1950年代的农村妇女扫盲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陕西省大荔县黄甫村马廷海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例,社里成立民校之后,共有21个妇女上学,每天坚持学习两小时(农忙季节停止)。她们有18个人原来是文盲,现在能认到100至300字。很多妇女在闲暇时还练习写字。有的由不识字而到能看懂一些通俗读物,懂得了不少新知识。到1956年,全国已有890万人摆脱了文盲的状态,其中妇女约占半数(P11)。广大农村妇女通过扫盲教育摆脱了愚昧无知的状态,文化知识水平有了迅速提高,参政议政的水平和能力大大加强。因此1950年代的农村扫盲运动为农村妇女广泛参与政治管理创造了条件,铺平了道路。三提高农村妇女的政治地位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农村妇女的参政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促进了建国初农村妇女的整体解放,而且也为农村妇女在以后的进一步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半个世纪过去了,时至今日,农村妇女的解放和发展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虽然历史和现实存在着很大差距,但回顾新中国初期农村妇女参政的基本状况,客观分析其广泛参与的原因,对推动今天农村妇女的进一步解放仍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在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妇女作为农村中的“半边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要想把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超市打工做饭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国际货运代理合同-食品及饮料运输条款
- 书装卸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高端房产交易居间服务合同协议范本
- 服装设计合作合同范本
- 前台合同范本
- 公园出租桌椅合同范例
- 农药代购合同范例
- 2025年度教育机构校园餐饮服务合同模板
- 2025年度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借款保证合同(物联网应用)
- 中医适宜技术-中药热奄包
-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 《手卫生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 算力时代全光网架构研究报告(2024年)
- 2024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届高考作文素材:《黑神话 悟空》高考作文和素材运用
- 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下册英语单词(带默写版)
- 高中数学平面几何强化训练(解析版)
- 《祛痘产品祛痘产品》课件
- 人轮状病毒感染
- 儿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