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刮痧_第1页
教你如何刮痧_第2页
教你如何刮痧_第3页
教你如何刮痧_第4页
教你如何刮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你如何刮痧教你如何刮痧 1一、 什么是刮痧? 1二、 刮痧法分为哪几个 2三、 刮痧法存在哪些技巧 3四、 刮痧能治何种疾病 4五、 刮痧的注意事项 4六、 刮痧治感冒 8七、 刮痧巧治胃痛 9八、 刮痧治疗失眠 14九、 刮痧治疗偏头疼 16什么是刮痧?日常生活中,刮痧成为十分普遍的养生办法。那么,终究什么是刮痧?所谓刮痧法,是指应用边沿光滑的硬物器具或手指、金属针具、瓷匙、古钱币、硬币、玉石片或头发、苎麻等,蘸上食油、凡士林、白酒或清水,在人体病变部位皮肤上,重复进行刮、挤、揪、捏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肤表面淤血点、淤血斑或点状出血。刮痧通过刺激体表皮肤及经络,以达成扶正祛邪、调节阴阳、活血化瘀、清热消肿、软坚散结等功效的治疗办法,民间流传广泛,我国南方地区更为广泛应用。刮痧过程中出现的淤血点、淤血斑或点状出血称之为“出痧”。刮痧由推拿手法变化而来。《保赤推拿法》记载:“刮者,医指挨儿皮肤,略加力而下也。”元、明时期,有较多的刮痧法记载,称之为“夏法”。明代医学家张凤逵的《伤暑全书》中,对于痧症这个病的病因、病机、症状都有具体的描述。他认为,毒邪由皮毛而入的话,就能够阻塞人体的脉络,阻塞气血,使气血流通不畅;毒邪由口鼻吸入的时候,就阻塞络脉,使络脉的气血不通。这些毒邪越深,郁积的越厉害,那么它就越激烈,象发急如燎原之势,对于这种状况,就必须采用急救的方法,也就是必须用刮痧放血的方法来治疗。运用刮痧疗法,将刮痧器皿在表皮经络穴位上进行刮治,直到刮出皮下出血凝结成象米粒样的红点为止,通过发汗使汗孔张开,痧毒(也就是病毒)随即排出体外,从而达成治愈的目的。清代,有关刮痧的描述更为具体。郭志邃《痧胀玉衡》记载:“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又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另外,《串雅外编》、《七十二种痧证救治法》等医籍中也有记载。当代刮痧疗法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博采针灸、按摩、点穴、拔罐等中医非药品疗法之所长,所用工具是水牛角为材料制做的刮痧板,对人体含有活血化瘀、调节阴阳或舒筋通络、排除毒素等作用,是既可保健又可治疗的一种自然疗法。刮痧的作用原理:1、调节阴阳刮痧对内脏功效有明显的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进行刮痧,可使蠕动亢进的肠道受到克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效减退者,则可增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阐明刮痧能够改善和调节脏腑功效,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2、活血祛瘀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增进刮拭组织周边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3、舒筋通络刮痧疗法重要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另外,在刮痧板直接刺激下,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第三是通过刮痧板的作用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得以舒展,从而消除疼痛。刮痧法分为哪几个1、刮痧法:又分为直接刮痧、间接刮痧两种。直接刮法是指在施术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后,用刮痧工具直接接触患者特定部位体表皮肤,重复进行刮拭,出现痧痕为止;间接刮法是指在病人刮拭部位铺放一层薄布,然后用刮拭工具在布上刮拭,以保护皮肤,合用于小朋友、年老体弱患者,以及高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抽搐、某些皮肤病患者。2、楸痧法:在刮痧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后,刮痧者用自己食、中指的第二指节,或食指、大拇指把施术部位皮肤与肌肉揪起或提扯,瞬间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一揪一放,重复进行,持续发出“巴巴”声响。同一部位可持续操作6至7遍,直至出现痧点。3、挤痧法:刮痧者用大拇指和食指在施术部位用力挤压,持续挤压,至小块紫红痧斑为止。4、拍痧法:用虚掌拍打或用刮痧板拍打体表刮痧部位,普通为痛痒、胀麻的部位。HYPERLINK刮痧法存在哪些技巧作为一种中医适宜技术,刮痧也有一定技巧。刮痧板可选用水牛角或木鱼石制作,板面干净、棱角光滑。刮痧介质多选用液状石蜡、麻油、红花油或刮痧专用的活血剂。刮痧时,规定手腕均匀用力,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反映,调节刮动的力量。普通可轻轻向下顺刮,或从内向外重复刮动,逐步加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刮痧时要沿同一方向刮,力量要均匀、采用腕力,普通刮10至20次,约20分钟左右,以出痧为度,三至五天刮一次。如用于保健,可每天刮一次。刮痧除了能排毒,也可起到“补”的作用,专业术语分别称为“泻法”与“补法”。如果刮拭按压力小、刮拭速度慢,刺激时间较长,就算是“补法”,这种手法合用于年老、体弱、久病、重病或体形瘦弱之虚证患者。刮拭按压力大、刮拭速度快,刺激时间较短则为“泻法”,合用于年轻体壮、新病、急病、形体壮实的患者。选择痧痕点数少,为“补法”;选择痧痕点数量多,则为“泻法”。操作的方向顺着经脉运行方向者为“补法”;操作的方向逆经脉运行的方向者为“泻法”。刮痧后进行温灸者为“补法”;刮痧后进行拔罐者为“泻法”。刮痧能治何种疾病刮痧法是临床惯用的一种简易治疗办法。应用范畴较广。以往,刮痧重要用于痧症,现多用于治疗夏秋季时病,如中暑、外感、肠胃道疾病。“痧症”多发于夏秋两季,起病忽然,头昏、恶心、呕吐,胸腹或胀或痛,甚则上吐下泻,取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刮治,如出现神志昏沉,还可加用眉心、太阳穴。如风热喉咙疼,可取第七颈椎至第七胸椎两旁(蘸盐水)刮治,并配用楸提颈部前两侧胸锁乳突肌。如腹痛,可取背部脊柱旁两侧、胸腹部刮治。伤食所致的呕吐腹泻,可取脊椎两侧顺刮治疗。如胸闷、腹胀剧痛,可在胸腹部刮治。如头昏脑涨,取颈背部顺刮,配合刮治或按揉太阳穴。需要提示的是,刮痧时应避风,刮后宜多喝热水,以助疗效。刮痧也有禁忌症,下列人群不适宜刮痧:有出血倾向性的疾病;危重病症,如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新发生的骨折患处;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年老体弱者,空腹及妊娠妇女的腹部,妇女经期下腹部、面部均不适宜刮痧。刮痧的注意事项治疗刮痧时,皮肤局部汗孔开泄,出现不同形色的痧,病邪、病气随之外排,同时人体正气也有少量消耗。为有助于扶正祛邪,增强治疗效果,治疗刮痧时应选择环境,根据病证选择适宜的手法,注意掌握刮拭的时间,避免发生晕刮。危重病人应采用综合治疗。治疗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治疗刮痧时应避风,注意保暖。室温较低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温时不可在电扇处或有对流风处刮痧。因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通过开泄的毛孔直接人里,不仅影响刮沁的疗效,还会因感受风寒引发新的疾病。治疗刮痧后饮热水一杯治疗刮痧使汁孔汗泄,邪气外排,要消耗部分体内的津液,刮痧后饮热水一杯,个但能够补充消耗部分,还能增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刮痧后洗浴的时间治疗刮痧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侍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普通约3小时左右。但在洗浴过程中,水渍未干时,能够刮痧。因洗浴时毛孔微微开泄,此时刮痧用时少,效果明显,但应注意保暖。不同种类的皮肤病刮拭办法皮肤病患行,皮损处干燥、无炎症、渗液、溃烂者(如神经性皮炎、白癜疯、牛皮癣等病症),可直接在皮损处刮拭,皮肤及皮下无痛性的良性结节部位亦可直接刮拭。如皮损处有化脓性炎症、渗液溃烂的,以及急性炎症红、肿、热、痛者(如湿疹、疱疹、疔、疖、痈、疮等病症),不可在皮损处或炎症局部直接刮拭,可在皮损处周边刮拭。糖尿病及下肢静脉曲张者刮拭办法糖尿病患者皮肤抵抗力减低:血管脆性增加,不适宜用泻刮法。下肢静脉曲张局部及下肢浮肿者,宜用补刮法或平刮法从肢体末端向近端刮拭以增进血液循环。晕刮的防治晕刮,即在治疗刮痧过程中出现的晕厥现象。经络全息刮痧法即使安全、无副作用,但个别患者有时因其本身在某个时刻不含有接受治疗刮痧的条件,或治疗刮痧时操作者的刮拭手法不当、刮拭时间过长,则会出现晕刮现象。晕刮的因素①患者对治疗刮痧缺少理解,精神过分紧张或对疼痛特别敏感者。②空腹、熬夜及过分疲劳者。③刮拭手法不当,如体质虚弱、出汗、吐泻过多或失血过多等虚证,采用了泻刮手法。4刮拭部位过多,时间过长,超出25分钟者。晕刮的症状发生晕刮时,轻者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出冷汗、心慌、四肢发凉,重者血压下降,神志昏迷。晕刮的治疗应立刻停止原来的治疗刮痧。安慰患者勿紧张,协助其平卧,注意保暖,饮温开水或糖水。立刻拿起刮板用角部点按人中穴,力量宜轻,避免重力点按后局部水肿。对百会穴和涌泉穴施以泻刮法,患者病情好转后,继续刮内关、足三里。采用以上方法后,晕刮可立刻缓和。晕刮的防止①对初次接受刮痧治疗者,应作好阐明解释工作,消除顾虑。②选择舒适的体位方便配合治疗。③空腹、过分疲劳、熬夜后不适宜用治疗刮痧法。④根据患者体质选用适宜的刮拭手法。对体质虚弱、出汗、吐泻过多、失血过多等虚证,宜用补刮手法。⑤治疗刮痧部位宜少而精,掌握好刮痧时间,不超出25分钟。当夏季室温过高时,患者出汗过多,加之刮痧时汗孔开泄,体力消耗,易出现疲劳,因此更应严格控制刮拭时间。⑥在治疗刮倾过程中,要善于察颜观色,经常询问病人的感觉,及时发现晕刮的先兆。作到以上几条,完全能够避免晕刮的发生。不可片面追求出痧刮痧治疗时,不可过份追求痧的出现。由于出痧多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患者体质、病情、寒热虚实状态、平时服用药品多少及室内的温度都是影响出痧的因素。普通状况下,血瘀之证出痧多;虚证出痧少;实证、热证比虚证、寒证容易出痧;服药多者特别是服用激素类药品后,不易出痧;肥胖之人与肌肉丰满发达者不易出痧;阴经和阳经比较,阴经不易出痧;室温较低时不易出痧。出痧多少与治疗效果不完全成正比。如实证、热证出痧多少与疗效关系亲密,而对不易出痧的病证和部位只要刮拭办法和部位对的,就有治疗效果。危重病人采用综合疗法危重病人,用经络全息刮痧法紧急救治后,有条件者应去医院由医务人员采用其它疗法综合治疗。多个急性传染性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病急性期、多个急腹症、危重症或诊疗不明确的疑难病症,须在专业医务人员指导下,应用本法治疗。刮痧治感冒刮痧,听起来有些专业,但也能够变得很简朴。用手指替代刮痧板刮痧防治感冒,就是个不错的办法。刮痧能够通过对体表的良性刺激,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驱风散寒、增强免疫机能的作用,对感冒,特别是发热、鼻塞、咽喉疼痛、头痛症状改善明显。缓和普通感冒头痛时,可将食指和中指弯起来,用弯曲的手指关节在印堂和两眉间刮,也能够在百会穴(头顶)和印堂之间来回刮。前额痛时,能够用弯曲的手指关节来回刮面部两侧太阳穴部位,或用拇指和食指重复按捏此部位来减轻痛感。头两侧痛时,可用弯曲的手指关节对两耳后来回刮。鼻子塞时,可用弯曲的手指关节,分别刮鼻翼两侧的迎香穴,有通利鼻窍的作用。发热时,用弯曲的手指关节重复刮肘窝处,可减轻发热症状。咽喉肿痛,则可在颈前部中间刮痧。“每次刮一种部位,可重复刮2~3分钟,普通刮到皮肤看上去偏红并略微发紫就差不多了。”刮痧时力度要适中,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太轻没作用,太重容易弄伤皮肤,以感觉刮痧的部位稍有疼痛感为宜。如果用手刮痧后没有效果,能够尝试着用某些辅助工具,如牛角梳子的钝头部位,或用开水消过毒的瓷汤勺或不锈钢勺,刮刮手掌、脚心等部位。“刮痧时,能够在刮的部位上,擦一点洗干净的生姜。”这样能够起到刺激毛细血管的作用,能够更加好地协助去除风寒和出痧。刮痧后,应多饮热水,不要吹风受寒,以助发汗退热。刮痧巧治胃痛【概述】HYPERLINK胃痛又称胃脘痛,由外感邪气,内伤情志,脏腑功效失调等造成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该病在消化系统中最为常见,人群中发病率最高,西医学中可见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等疼痛。【病因病机】1、寒邪客胃外感寒邪,脘腹受凉,寒邪内客于胃;过服寒凉,寒凉伤中,致使胃气不和收引作痛。2、饮食伤胃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内生食滞,胃气失和而疼痛;五味过极,辛辣无度,肥甘厚腻,饮酒如浆,则蕴湿生热伤脾碍胃,脘闷胀痛。3、肝气犯胃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发胃痛。4、脾胃虚弱素体禀赋局限性或劳倦过分,或久病脾胃受损,或肾阳局限性失于温煦均可引发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致使胃失温养作痛。【证候特性】胃痛根据其病因不同大致可分七型,其重要以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HYPERLINK恶心呕吐,吞酸嘈杂为重要症状。除上述症状外,各型又有其明显特性,寒邪客胃型可见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饮食停滞可见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肝气犯胃型见胃部攻撑作痛,HYPERLINK胸闷嗳气,喜叹息;胃热炽盛型见嘈杂吞酸、心烦、口苦或粘;瘀阻胃络型见胃痛如针刺,痛处固定;胃阴亏虚型可见胃痛隐隐,灼热不适,嘈杂似饥;脾胃虚寒型重要见胃痛绵绵,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喜热喜按,泛吐清水。【治疗】1、寒邪客胃取穴:中脘至脐中、内关、梁丘、足三里、公孙刮拭次序:先刮腹部中脘至脐中重刮中脘,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下肢内侧公孙,最后从梁丘刮至足三里。刮拭办法:泻法。方义:胃之募穴中脘与下合穴足三里相配以疏调胃气止痛,内关、公孙是八脉交会穴相配,能宽胸理气,开郁止痛,善治胸胃疼痛;梁丘为胃经郄穴可止胃痛。2、饮食停滞取穴:天枢、足三里、内关、里内庭、下脘至脐中、阴陵泉。刮拭次序:先刮腹部下脘至脐中、天枢,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下肢阴陵泉,足三里最后刮里内庭。刮拭办法:泻法方义:天枢为足阳明胃经之穴又为大肠之募,可通调腑气,使食滞下行;足三里能健胃消积,推陈导滞;内关宽胸利嗝,降逆止呕;里内庭,下脘功专消宿食;阴陵泉可运脾除胀。3、肝气犯胃取穴:足三里、中脘、太冲、期门、内关、膻中刮拭次序:先刮胸腹部膻中至中脘,再刮胁部期门,然后刮前臂内关,再刮下肢足三里,最后刮足背的太冲穴。刮拭办法:泻法方义足三里、中脘疏通胃气以开清降浊;膻中宽胸利气;太冲为肝经原穴、期门为肝之募穴、两穴相配以平抑肝气之冲逆,降逆和胃;内关宽胸理气开郁止痛。4、胃热炽盛取穴:上脘、梁丘、行间、内庭、合谷、三阴交刮拭次序:先刮腹部上脘,再刮手背合谷,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再刮膝部梁丘,最后刮足背部行间、内庭。刮拭办法:泻法方义:上脘穴是任脉和足阳明胃经交会穴,降逆和胃;梁丘为胃经郄穴治胃痛;行间清泻肝胆湿热,和胃止痛;胃经荥穴内庭,配合谷清泻胃热;三阴交清热除湿,健脾和中。5、瘀阻胃络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膈俞、期门、公孙、三阴交刮拭次序:先刮背部膈俞,再刮腹部中脘,胁部期门,然后刮前臂内关,接着刮下肢内侧三阴交,公孙,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刮拭办法:泻法。方义:中脘、足三里疏调胃气止痛;内关公孙是八脉交会穴相配,能宽胸理气,开郁止痛;膈俞乃血之会穴配期门可舒肝活血;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会穴,可活血通络。6、胃阴亏虚取穴:脾俞至胃俞、中脘、章门、内关、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刮拭次序: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刮腹部中脘、胁部章门,然后刮前臂内关,刮下肢血海至三阴交,最后刮足三里。刮拭办法:补法方义:脾俞、胃俞、章门、中脘为俞募配穴法加足三里、内关可健脾和胃以促气血化生,血海、三阴交补阴以养血使阴液得复,胃得其濡养。7、脾胃虚寒取穴:脾俞至胃俞,中脘、章门、内关、公孙、关元至气海。刮拭次序: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刮腹部中脘、章门、关元至气海,然后刮前臂内关,最后刮足部公孙。刮拭办法:补法。方义:脾俞、胃俞与章门中脘相伍可温中祛寒,健脾补胃;内关、公孙相伍可健脾和胃;取任脉关元、气海可温中补虚。刮痧治疗失眠【概述】失眠是指脏腑功效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造成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病证,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重者彻夜难眠,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本病又称不得眠、不寐。

【病因病机】

1、情志所伤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神不安而不寐,或由五志过极,心火内炽,心神扰动而不寐,或由思虑过分损难过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脾虚生化泛源,营血亏虚,不能奉养心神。

2、饮食不节宿食停滞,脾胃受损,酿生痰热,壅遏于中,胃气失和,阳气浮越于外而卧不安。3、病后年迈,久病血虚,产后失血,年迈血少,引发心血局限性,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

4、禀赋局限性,心虚胆怯,素体阴虚,兼因房劳过分,肾阴耗伤不能上俸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