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卷一(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1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卷一(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1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卷一(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1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卷一(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1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卷一(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含

答案解析)

(总分:150.00,做题时间:1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75.40)

1.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的表述,下列哪一理解是不准确的?(2011年卷二1题)

(分数:5.80)

A.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

B.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罪刑法定充分体现了权力制约

C.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罪刑法定同样以此为思想基础

D.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网民对根据《刑法》规定作出的判决持异议时,应当根据民意

判决

2.《刑法修正案(八)》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根据《刑法》第12条关于时间效力的规定,下列哪一

选项是错误的?(2013年卷二4题)

(分数:5.80)

A.2011年4月30日前犯罪,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适用修正前的刑法条文,应当减轻或者

免除处罚

B.2011年4月30日前拖欠劳动者报酬,2011年5月1日后以转移财产方式拒不支付劳动者报酬的,适

用修正后的刑法条文

C.2011年4月30目前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的,适用修正后的刑法条文

D.2011年4月30日前扒窃财物数额未达到较大标准的,不得以盗窃罪论处

3.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年卷二2题)

(分数:5.80)

A.甲重伤王某致其昏迷。乞丐目睹一切,在甲离开后取走王某财物。甲的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有因果

关系

B.乙纠集他人持凶器砍杀李某,将李某逼至江边,李某无奈跳江被淹死。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无因果

关系

C.丙酒后开车被查。交警指挥丙停车不当,致石某的车撞上丙车,石某身亡。丙的行为与石某死亡无因

果关系

D.丁敲诈勒索陈某。陈某给丁汇款时,误将3万元汇到另一诈骗犯账户中。丁的行为与陈某的财产损失

无因果关系

4.甲与素不相识的崔某发生口角,推了他肩部一下,踢了他屁股一脚。崔某忽觉胸部不适继而倒地,在医

院就医时死亡。经鉴定,崔某因患冠状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致急性心力衰竭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

项是正确的?(2012年卷二6题)

(分数:5.80)

A.甲成立故意伤害罪,属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

B.甲的行为既不能认定为故意犯罪,也不能认定为意外事件

C.甲的行为与崔某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这是客观事实

D.甲主观上对崔某死亡具有预见可能性,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5.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年卷二3题)

(分数:5.80)

A.甲先天双目失明,在大学读书期间因琐事致室友重伤。甲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

B.乙是聋哑人,长期组织数名聋哑人在公共场所扒窃。乙属于相对有刑事责任能力

C.丙服用安眠药陷入熟睡,致同床的婴儿被压迫窒息死亡。丙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D.丁大醉后步行回家,嫌他人小汽车挡路,将车砸坏,事后毫无记忆。丁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6.15周岁的甲非法侵入某尖端科技研究所的计算机信息系统,18周岁的乙对此知情,仍应甲的要求为其编

写侵入程序。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5年卷二7题)

(分数:5.80)

A.如认为责任年龄、责任能力不是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则甲、乙成立共犯

B.如认为甲、乙成立共犯,则乙成立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从犯

C.不管甲、乙是否成立共犯,都不能认为乙成立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间接正犯

D.由于甲不负刑事责任,对乙应按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片面共犯论处

7.关于假释的撤销,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5年卷二12题)

(分数:5.80)

A.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撤销假释,按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实行并罚

B.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严重违反假释监督管理规定,即使假释考验期满后才被发现,也

应撤销假释

C.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同种罪未判决的,应撤销假释

D.在假释考验期满后,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前有他罪未判决的,应撤销假释,数罪并罚

8.乙全家外出数月,邻居甲主动帮乙照看房屋。某日,甲谎称乙家门口的一对石狮为自家所有,将石狮卖

给外地人,得款1万元据为己有。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5年卷二18题)

(分数:5.80)

A.甲同时触犯侵占罪与诈骗罪

B.如认为购买者无财产损失,则甲仅触犯盗窃罪

C.如认为购买者有财产损失,则甲同时触犯盗窃罪与诈骗罪

D.不管购买者是否存在财产损失,甲都触犯盗窃罪

9.乙购物后,将购物小票随手扔在超市门口。甲捡到小票,立即拦住乙说:“你怎么把我购买的东西拿走?”

乙莫名其妙,甲便向乙出示小票,两人发生争执。适逢交警丙路过,乙请丙判断是非,丙让乙将商品还给

甲,有口难辩的乙只好照办。关于本案的分析(不考虑数额),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4年卷二19题)

(分数:5.80)

A.如认为交警丙没有处分权限,则甲的行为不成立诈骗罪

B.如认为盗窃必须表现为秘密窃取,则甲的行为不成立盗窃罪

C.如认为抢夺必须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则甲的行为不成立抢夺罪

D.甲虽未实施恐吓行为,但如乙心生恐惧而交出商品的,甲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10.乙(16周岁)进城打工,用人单位要求乙提供银行卡号以便发放工资。乙忘带身份证,借用老乡甲的身

份证以甲的名义办理了银行卡。乙将银行卡号提供给用人单位后,请甲保管银行卡。数月后,甲持该卡到

银行柜台办理密码挂失,取出1万余元现金,拒不退还。甲的行为构成下列哪一犯罪?(2014年卷二18题)

(分数:5.80)

A.信用卡诈骗罪

B.诈骗罪

C.盗窃罪(间接正犯)

D.侵占罪

11.关于自伤,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1年卷二13题)

(分数:5.80)

A.军人在战时自伤身体、逃避军事义务的,成立战时自伤罪

B.帮助有责任能力成年人自伤的,不成立故意伤害罪

C.受益人唆使60周岁的被保险人自伤、骗取保险金的,成立故意伤害罪与保险诈骗罪

D.父母故意不救助自伤的12周岁儿子而致其死亡的,视具体情形成立故意杀人罪或者遗弃罪

12.甲怀疑医院救治不力致其母死亡,遂在医院设灵堂、烧纸钱,向医院讨说法。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

刑法规定,下列哪一看法是错误的?(2014年卷二2题)

(分数:5.80)

A.执法为民与服务大局的理念要求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对社会影响恶劣的涉医犯罪行为,要依法从

严惩处

B.甲属于起哄闹事,只有造成医院的秩序严重混乱的,才构成寻衅滋事罪

C.如甲母的死亡确系医院救治不力所致,则不能轻易将甲的行为认定为寻衅滋事罪

D.如以寻衅滋事罪判处甲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为有效维护医疗秩序,法院可同时发布禁止令,禁

止甲1年内出入医疗机构

13.甲恳求国有公司财务主管乙,从单位挪用10万元供他炒股,并将一块名表送给乙。乙做假账将10万元

交与甲,甲表示尽快归还。20日后,乙用个人财产归还单位10万元。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2

年卷二20题)

(分数:5.80)

A.甲、乙勾结私自动用公款,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B.乙虽20日后主动归还10万元,甲、乙仍属于挪用公款罪既遂

C.乙非法收受名表,构成受贿罪

D.对乙不能以挪用公款罪与受贿罪进行数罪并罚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57.50)

14.严重精神病患者乙正在对多名儿童实施重大暴力侵害,甲明知乙是严重精神病患者,仍使用暴力制止了

乙的侵害行为,虽然造成乙重伤,但保护了多名儿童的生命。

观点:

①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不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

②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

③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不以防卫人是否明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

④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以防卫人明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

结论:

a.甲成立正当防卫

b.甲不成立正当防卫

就上述案情,观点与结论对应错误的是下列哪些选项?(2014年卷二52题)

(分数:5.80)

A.观点①②与a结论对应;观点③④与b结论对应

B.观点①③与a结论对应;观点②④与b结论对应

C.观点②③与a结论对应;观点①④与b结论对应

D.观点①④与a结论对应:观点②③与b结论对应

15.因乙移情别恋,甲将硫酸倒入水杯带到学校欲报复乙。课间,甲、乙激烈争吵,甲欲以硫酸泼乙,但情

急之下未能拧开杯盖,后甲因追乙离开教室。丙到教室,误将甲的水杯当作自己的杯子,拧开杯盖时硫酸

淋洒一身,灼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2年卷二53题)

(分数:5.80)

A.甲未能拧开杯盖,其行为属于不可罚的不能犯

B.对丙的重伤,甲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C.甲的行为和丙的重伤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甲对丙的重伤没有故意、过失,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16.关于罪数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1年卷二56题)

(分数:5.80)

A.引诱幼女卖淫后,又容留该幼女卖淫的,应认定为引诱、容留卖淫罪

B.既然对绑架他人后故意杀害他人的不实行数罪并罚,那么对绑架他人后伤害他人的就更不能实行数罪

并罚

C.发现盗得的汽车质量有问题而将汽车推下山崖的,成立盗窃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应当实行并罚

D.明知在押犯脱逃后去杀害证人而私放,该犯果真将证人杀害的,成立私放在押人员罪与故意杀人罪,

应当实行并罚

17.关于禁止令,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2年卷二56题)

(分数:5.80)

A.甲因盗掘古墓葬罪被判刑7年,在执行5年后被假释,法院裁定假释时,可对甲宣告禁止令

B.乙犯合同诈骗罪被判处缓刑,因附带民事赔偿义务尚未履行,法院可在禁止令中禁止其进入高档饭店

消费

C.丙因在公共厕所猥亵儿童被判处缓刑,法院可同时宣告禁止其进入公共厕所

D.丁被判处管制,同时被禁止接触同案犯,禁止令的期限应从管制执行完毕之日起计算

18.关于数罪并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7年卷二55题)

(分数:5.80)

A.甲犯某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犯另一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对甲只需执行有期徒刑

B.乙犯某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犯另一罪被判处管制1年。对乙应在有期徒刑执行完毕后,继续执行

管制

C.丙犯某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执行4年后发现应被判处拘役的漏罪。数罪并罚后,对丙只需再执行

尚未执行的2年有期徒刑

D.丁犯某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执行4年后被假释,在假释考验期内犯应被判处1年管制的新罪。对

丁再执行2年有期徒刑后,执行1年管制

19.关于诈骗罪的理解和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3年卷二61题)

(分数:5.70)

A.甲曾借给好友乙1万元。乙还款时未耍回借条。一年后,甲故意拿借条要乙还款。乙明知但碍于情面,

又给甲1万元。甲虽获得1万元,但不能认定为诈骗既遂

B.甲发现乙出国后其房屋无人居住,便伪造房产证,将该房租给丙住了一年,收取租金2万元。甲的行

为构成诈骗罪

C.甲请客(餐费1万元)后,发现未带钱,便向餐厅经理谎称送走客人后再付款。经理信以为真,甲趁机

逃走。不管怎样理解处分意识,对甲的行为都应以诈骗罪论处

D.乙花2万元向甲购买假币,后发现是一堆白纸。由于购买假币的行为是违法的,乙不是诈骗罪的受害

人,甲不成立诈骗罪

20.甲欲绑架女大学生乙卖往外地,乙强烈反抗,甲将乙打成重伤,并多次对乙实施强制猥亵行为。甲尚未

将乙卖出便被公安人员抓获。关于甲行为的定性和处罚,下列哪些判断是错误的?(2010年卷二61题)

(分数:5.70)

A.构成绑架罪、故意伤害罪与强制猥亵妇女罪,实行并罚

B.构成拐卖妇女罪、故意伤害罪、强制猥亵妇女罪,实行并罚

C.构成拐卖妇女罪、强制猥亵妇女罪,实行并罚

D.构成拐卖妇女罪、强制猥亵妇女罪,实行并罚,但由于尚未出卖,对拐卖妇女罪应适用未遂犯的规定

21.乙成立恐怖组织并开展培训活动,甲为其提供资助。受培训的丙、丁为实施恐怖活动准备凶器。因案件

被及时侦破,乙、丙、丁未能实施恐怖活动。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6年卷二56题)

(分数:5.70)

A.甲构成帮助恐怖活动罪,不再适用《刑法》总则关于从犯的规定

B.乙构成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

C.丙、丁构成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

D.对丙、丁定罪量刑时,不再适用《刑法》总则关于预备犯的规定

22.甲和女友乙在网吧上网时,捡到一张背后写有密码的银行卡。甲持卡去ATM机取款,前两次取出5000

元。在准备再次取款时,乙走过来说:“注意,别出事”,甲答:“马上就好。”甲又分两次取出6000元,

并将该6000元递给乙。乙接过钱后站了一会儿说:“我走了,小心点。”甲接着又取出7000元。关于本

案,下列明,些选项是正确的?(2015年卷二57题)

(分数:5.70)

A.甲拾得他人银行卡并在ATM机上使用,根据司法解释,成立信用卡诈骗罪

B,.对甲前两次取出5000元的行为,乙不负刑事责任

C:.乙接过甲取出的6000元,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D「.乙虽未持银行卡取款,也构成犯罪,犯罪数额是1.3万元

23.关于受贿相关犯罪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3年卷二63题)

(分数:5.70)

A.甲知道城建局长张某吸毒,以提供海洛因为条件请其关照工程招标,张某同意。甲中标后,送给张某

50克海洛因。张某构成受贿罪

B.乙系人社局副局长,乙父让乙将不符合社保条件的几名亲戚纳入社保范围后,收受亲戚送来的3万元。

乙父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C.国企退休厂长王某(正处级)利用其影响,让现任厂长帮忙,在本厂推销保险产品后,王某收受保险公

司3万元。王某不构成受贿罪

D.法院院长告知某企业经理赵某“如给法院捐赠500万元办公经费,你们那个案件可以胜诉”。该企业

胜诉后,给法院单位账户打入500万元。应认定法院构成单位受贿罪

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

三、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1,分数:5.70)

24.甲花4万元收买被拐卖妇女周某做智障儿子的妻子,周某不从,伺机逃走。甲为避免人财两空,以3万

元将周某出卖。(事实一)

乙收买周某,欲与周某成为夫妻,周某不从,乙多次暴力强行与周某发生性关系。(事实二)

不久,周某谎称怀孕要去医院检查,乙信以为真,周某乘机逃走向公安机关报案。警察丙带人先后抓获了

甲、乙•讯问中,乙仅承认收买周某,拒不承认强行与周某发生性关系。丙恼羞成怒,当场将乙的一只胳

膊打成重伤。乙大声呻吟,丙以为其佯装受伤不予理睬。(事实三)

深夜,丙上厕所,让门卫丁(临时工)帮忙看管乙。乙发现丁是老乡,请求丁放人。丁说:“行,但你以后

如被抓住,一定要说是自己逃走的。”乙答应后逃走,丁未阻拦。(事实四)

关于事实四,下列选项错误的是:(2011年卷二91题)

(分数:5.70)

A.乙构成脱逃罪,丁不构成犯罪

B.乙构成脱逃罪,丁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

C.乙离开讯问室征得了丁的同意,不构成脱逃罪,丁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

D.乙与丁均不构成犯罪

四、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1,分数:11.40)

甲将一只壶的壶底落款“民阈叁年”磨去,放在自己的古玩店里出卖。某日,钱某看到这只壶,误以为是

明代文物。甲见钱某询问,谎称此壶确为明代古董,钱某信以为真,按明代文物交款买走。又一日,顾客

李某看上一幅标价很高的鹰品,以为名家亲笔,但又心存怀疑。甲遂拿出虚假证据,证明该画为名家亲笔。

李某以高价买走J8品。

请回答问题。(2011年卷二86〜87题)(分数:11.4)

25.关于甲对钱某是否成立诈骗罪,下列选项错误的是:(分数:5.7)

A.甲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成立诈骗罪

B.钱某自己有过错,甲不成立诈骗罪

C.钱某已误以为是明代古董,甲没有诈骗钱某

D.古玩投资有风险,古玩买卖无诈骗,甲不成立诈骗罪

26.关于甲对李某是否成立诈骗罪,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分数:5.7)

A.甲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成立诈骗罪

B.标价高不是诈骗行为,虚假证据证明该画为名家亲笔则是诈骗行为

C.李某已有认识错误,甲强化其认识错误的行为不是诈骗行为

D.甲拿出虚假证据的行为与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甲仅成立诈骗未遂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75.40)

1.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的表述,下列哪•理解是不准确的?(2011年卷二1题)

(分数:5.80)

A.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

B.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罪刑法定充分体现了权力制约

C.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罪刑法定同样以此为思想基础

D.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网民对根据《刑法》规定作出的判决持异议时,应当根据民意

判决4

解析:本题考查罪刑法定原则。

A项,依法治国的内容是依据已经确定的法律处理国家内部的矛盾和冲突,不得超出法律的范围行使权力。

罪刑法定本身就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体现。故A项正确。

B项,依法治国的本质是用法律制约权力,任何权力的行使都必须有法律事先的规定。罪刑法定原则要求

司法者严格遵循立法者已经制定的刑法来定罪量刑。这恰是对司法权力的制约。罪刑法定的实质侧面,又

要求立法者必须明确地、正当地规定犯罪和刑罚,不得制定模糊的法律,不得惩罚不值得或者不应该惩罚

的事项,不得制定残虐的、不均衡的刑罚。这恰是对立法权力的制约。故B项正确。

C项,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在我国就体现为人民民主,即立法的内容要体现民意,

维护国民的正当价值和利益。故C项正确。

D项,执法为民应该是执法者依据现在国民对法律的诉求而对法律作出合乎当代价值的解释与适用。但是

解释和适用的文本必须是已经确定的法律,否则就是违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就是权力滥用。所以定罪

量刑必须是在刑法规定的范围内,作出合乎社会要求和价值的结论,而不是不顾法律的规定,迎合网民的

口味。故D项错误。

2.《刑法修正案(八)》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根据《刑法》第12条关于时间效力的规定,下列哪一

选项是错误的?(2013年卷二4题)

(分数:5.80)

A.2011年4月30日前犯罪,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适用修正前的刑法条文,应当减轻或者

免除处罚

B.2011年4月30日前拖欠劳动者报酬,2011年5月1日后以转移财产方式拒不支付劳动者报酬的,适

用修正后的刑法条文

C.2011年4月30目前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的,适用修正后的刑法条文V

1).2011年4月30日前扒窃财物数额未达到较大标准的,不得以盗窃罪论处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的时间效力。

A项,对于“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1997年刑法规定为“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依据《刑

法修正案(八)》则是对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两

次适用。很显然此处“可以”重于“应当”,对行为人应该适用旧法(更有利)。故A项正确。

B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为《刑法修正案(八)》新增设的罪名,此前同样的行为并没被规定为犯罪。但B

项不涉及“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因为此罪的犯罪行为是“拒不支付”,而不是“拖欠工资”,由于犯罪

行为发生在《刑法修正案(八)》生效之后,只能适用《刑法修正案(八)》处理此案。故B项正确。

C项,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为《刑法修正案(八)》新增设的罪名,在此之前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的,按照故

意伤害罪论处。《刑法修正案(八)》对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在一般情况下规定了“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刑罚幅度,高于一般故意伤害罪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o所以对于《刑法修正案(八)》生效之前的组织

出卖人体器官行为,应该按照旧法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故C项错误。

D项,扒窃构成盗窃罪是《刑法修正案(八)》新增设的规定,没有规定数额和次数。根据1997年刑法,构

成盗窃罪,要求“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据此,明显比旧法的规定降低了起刑点,加重了处罚,即新

法重于旧法。所以2011年4月30日以前扒窃,但财物价值未达到“数额较大”标准的,应适用旧法,不

构成盗窃罪。故D项正确。

3.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年卷二2题)

(分数:5.80)

A.甲重伤王某致其昏迷。乞丐目睹一切,在甲离开后取走王某财物。甲的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有因果

关系

B.乙纠集他人持凶器砍杀李某,将李某逼至江边,李某无奈跳江被淹死。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无因果

关系

C.丙酒后开车被查。交警指挥丙停车不当,致石某的车撞上丙车,石某身亡。丙的行为与石某死亡无因

果关系,

D.丁敲诈勒索陈某。陈某给丁汇款时,误将3万元汇到另一诈骗犯账户中。丁的行为与陈某的财产损失

无因果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

A项,甲的伤害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之间介入了第三人乞丐的独立行为,这一介入行为并不是故意伤害

行为通常会导致的行为,即介入因素很异常。因此,甲的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A

项错误

B项,若李某不跳江,结果是遭受砍杀,而跳江是避免遭受砍杀。也就是说该行为是受害人在紧迫情形下

不得不采取的行为,可以说是别无选择的。因此,乙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故B项错

误。

C项,丙停车这一介入因素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也起了一定作用,但是作用较小,不阻断因果关系。因

为丙停车主要是因为交警指挥不当,所以丙的行为与石某死亡无因果关系。故C项正确。

D项,陈某给丁汇款是因为丁的敲诈勒索,“误将3万元汇到另一诈骗犯账户”是事实认识错误,而因果

关系是客观上的联系,该事实认识错误不影响因果关系的认定。故D项错误。

4.甲与素不相识的崔某发生口角,推了他肩部一下,踢了他屁股一脚。崔某忽觉胸部不适继而倒地,在医

院就医时死亡。经鉴定,崔某因患冠状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致急性心力衰竭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

项是正确的?(2012年卷二6题)

(分数:5.80)

A.甲成立故意伤害罪,属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

B.甲的行为既不能认定为故意犯罪,也不能认定为意外事件

C.甲的行为与崔某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这是客观事实J

D.甲主观上对崔某死亡具有预见可能性,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解析:本题考查因果关系、故意犯罪、过失犯罪、意外事件。

ABD项,在客观上存在因果关系并不意味着主观上同时有罪责。成立故意杀人罪,主观方面要求行为人知

道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他人死亡;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要求行为人至少对崔某的死亡结果有预见可能性。首

先,甲对于崔某的死亡没有杀人故意;其次,甲无法得知素不相识的人存在特殊体质,即甲对死亡结果没

有预测可能性,也不成立过失犯罪。因此,甲对于崔某的死亡在刑法上属于意外事件。故ABD项错误。

C项,依据因果关系理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实行行为的客观风险现实化为危害结果的过程,即认定因

果关系,首先要确定行为本身带来的风险。在我国刑法中,遇到被害人存在特殊体质的案件,原则上应当

根据条件说或者客观的相当因果关系说,得出存在因果关系的结论。故C项正确。

5.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年卷二3题)

(分数;5.80)

A.甲先天双目失明,在大学读书期间因琐事致室友重伤。甲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

B.乙是聋哑人,长期组织数名聋哑人在公共场所扒窃。乙属于相对有刑事责任能力

C.丙服用安眠药陷入熟睡,致同床的婴儿被压迫窒息死亡。丙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D.丁大醉后步行回家,嫌他人小汽车挡路,将车砸坏,事后毫无记忆。丁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7

解析:本题考查刑事责任能力。

AB项,根据《刑法》第17、18条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

力的精神病人以及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是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已满16周岁且精神正常的自然人为完全

刑事责任能力人。《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

里是可以,就意味着虽然盲、聋哑,但是该生理缺陷对其行为的辨认或控制能力并无影响的时候,则依然

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故AB项错误。

C项,由于丙处于睡眠的无意识状态,无法辨认和控制其行为,但该状态对于其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并无

阻碍。故C项错误。

D项,根据《刑法》第18条的规定,醉酒的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而此处的醉酒为生理性醉酒,仍

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故D项正确。

6.15周岁的甲非法侵入某尖端科技研究所的计算机信息系统,18周岁的乙对此知情,仍应甲的要求为其编

写侵入程序。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5年卷二7题)

(分数;5.80)

A.如认为责任年龄、责任能力不是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则甲、乙成立共犯

B.如认为甲、乙成立共犯,则乙成立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从犯

C.不管甲、乙是否成立共犯,都不能认为乙成立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间接正犯

D.由于甲不负刑事责任,对乙应按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片面共犯论处7

解析: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片面共犯以及间接正犯。

A项,成立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要求行为主体年满16周岁。甲非法侵入某尖端科技研究所的计算

机信息系统时,只有15周岁,无责任能力。如认为责任年龄、责任能力不是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则甲非

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乙对此提供帮助,二人相互协作完成犯罪,故应认定甲、乙成立共同犯罪。故A

项正确,不当选。

B项,在甲、乙成立共同犯罪的前提下,由于乙的帮助行为在共同犯罪中仅起次要作用,因此,乙成立非

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从犯。故B项正确,不当选。

C项,如果甲、乙成立共同犯罪,则乙的行为属于帮助行为,而不是实行行为,故乙不成立间接正犯(间接

正犯的行为是实行行为)。如果甲、乙不成立共同犯罪,即便要追究18周岁的乙的刑事责任,也不能认定

乙成立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间接正犯,因为成立间接正犯,要求行为人对所利用的工具具有支配

性,而在本案中,乙是应甲的要求为其编写侵入程序,甲是否侵入以及何时侵入尖端科技研究所的计算机

信息系统,乙都不具有支配性,无法将本案评价为如同乙本人亲自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般,故乙不

属于间接正犯。因此,不管甲、乙是否成立共犯,都不能认为乙成立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间接正

犯。故C项正确,不当选。

D项,片面共犯是指参与同一犯罪的人中,一方认识到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犯罪,而另一方没有认识到有

他人和自己共同犯罪。而在本题中,甲、乙存在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意思联络,不符合片面共犯的概念。

故D项错误,当选。

7.关于假释的撤销,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5年卷二12题)

(分数:5.80)

A.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撤销假释,按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实行并罚

B.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严重违反假释监督管理规定,即使假释考验期满后才被发现,也

应撤销假释

C.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同种罪未判决的,应撤销假释

I).在假释考验期满后,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前有他罪未判决的,应撤销假释,数罪并罚J

解析:本题考查假释的撤销。

A项,根据《刑法》第86条第1款的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

依照《刑法》第71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刑法》第71条规定的是新罪并罚,即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又

犯新罪的,原判刑罚的剩余刑罚和新罪的刑罚并罚,这被称为“先减后并”«故A项正确。

B项,《刑法》第86条第3款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

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

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无论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还是在考验期满后才发现违规行为,都证明假释考

验已经失败,罪犯的改造不可信任,都应该撤销假释,执行剩余刑期。故B项正确。

CD项,《刑法》第86条第2款规定,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

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刑法》第70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其他罪”既可以是异种罪,

也可以是同种罪,数罪并罚的前提是假释考验期内发现漏罪,如果在假释考验期满后才发现漏罪的,则只

处罚漏罪。故C项正确,D项错误。

8.乙全家外出数月,邻居甲主动帮乙照看房屋。某日,甲谎称乙家门口的一对石狮为自家所有,将石狮卖

给外地人,得款1万元据为己有。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5年卷二18题)

(分数:5.80)

A.甲同时触犯侵占罪与诈骗罪V

B.如认为购买者无财产损失,则甲仅触犯盗窃罪

C.如认为购买者有财产损失,则甲同时触犯盗窃罪与诈骗罪

D.不管购买者是否存在财产损失,甲都触犯盗窃罪

解析:本题考查盗窃罪、侵占罪、诈骗罪。

AD项,帮助邻居照看房屋,是主人的占有辅助者,并不等于占有对方的动产和不动产。利用照看房屋的方

便转移主人财产的,成立盗窃罪,不成立侵占罪。故A项错误,D项正确。

BC项,首先,可以肯定甲对乙的石狮子构成盗窃罪的间接正犯,因为甲通过欺骗外地人,利用外地人不知

情的行为盗窃了乙占有的石狮子,符合间接正犯的特征。其次,甲是否对购买者成立诈骗罪,要分析购买

者有无财产损失。如认为购买者没有财产损失(因为其已经得到了石狮),则甲的行为就不符合诈骗罪“被

害人遭受财产损失”的要求,不构成诈骗罪,只构成盗窃罪。故B项正确。如认为购买者有财产损失(因为

乙可能要求甲返还石狮),则甲属于欺骗购买者,使其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财产,从而给购买者造成了财产

损失,故甲的行为对购买者而言成立诈骗罪,同时对乙成立盗窃罪,此时成立诈骗罪与盗窃罪的想象竞合

犯。故C项正确。

9.乙购物后,将购物小票随手扔在超市门口。甲捡到小票,立即拦住乙说:“你怎么把我购买的东西拿走?”

乙莫名其妙,甲便向乙出示小票,两人发生争执。适逢交警丙路过,乙请丙判断是非,丙让乙将商品还给

甲,有口难辩的乙只好照办。关于本案的分析(不考虑数额),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4年卷二19题)

(分数:5.80)

A.如认为交警丙没有处分权限,则甲的行为不成立诈骗罪

B.如认为盗窃必须表现为秘密窃取,则甲的行为不成立盗窃罪

C.如认为抢夺必须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则甲的行为不成立抢夺罪

D.甲虽未实施恐吓行为,但如乙心生恐惧而交出商品的,甲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J

解析:本题考查诈骗罪、盗窃罪、抢夺罪、敲诈勒索罪。

A项,当受害人与受骗人并不是同一人时,可能出现三角诈骗和盗窃罪的间接正犯两种可能性。成立诈骗

罪,三角诈骗的受骗人需要具有处分被害人财产的权限或者处于可以处分被害人财产的地位,否则行为人

不能成立诈骗罪,而成立盗窃罪的间接正犯。甲并不能使受害人乙受骗,但使交警受骗,交警是否具有处

分被害人乙的财产的权限有不同的观点。如果得出交警有处分权限,则甲成立三角诈骗的诈骗罪;如果不

能得出,则甲不成立诈骗罪。故A项正确。

B项,甲是通过请交警评断是非的方式公开取得乙的财物,如果坚持盗窃手段必须是秘密的,那么甲不成

立盗窃罪。故B项正确。

C项,甲不属于趁人不备公然夺取乙的财物,如认为抢夺罪必须表现为趁人不备公然夺取,则甲的行为不

成立抢夺罪。故C项正确。

D项,敲诈勒索罪的成立,要求行为人实施了敲诈勒索行为,即使用恐吓手法意图使对方陷入恐惧而交付

财物。如果行为人没有恐吓行为,则即使被害人是基于恐惧交付财物的,行为人也不成立敲诈勒索罪。故

D项错误。

10.乙(16周岁)进城打工,用人单位要求乙提供银行卡号以便发放工资。乙忘带身份证,借用老乡甲的身

份证以甲的名义办理了银行卡。乙将银行卡号提供给用人单位后,请甲保管银行卡。数月后,甲持该卡到

银行柜台办理密码挂失,取出1万余元现金,拒不退还。甲的行为构成下列哪一犯罪?(2014年卷二18题)

(分数:5.80)

A.信用卡诈骗罪

B.诈骗罪

C.盗窃罪(间接正犯)

D.侵占罪J

解析:本题考查侵占罪。

A项,信用卡诈骗罪的行为方式包括:(D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3)冒用他人信

用卡的;(4)恶意透支的。本题中,甲使用的是以本人的名义开设的信用卡,不属冒用他人信用卡,也不属

以另外三种方式使用信用卡的情况。因此,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故A项错误,不当选。

B项,成立诈骗罪,要求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或继续维持错误认识,并基

于该错误认识而处分了财产,从而行为人取得了财物、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本题中,是乙主动将信用卡

交给甲保管的,对于乙来讲,甲不存在欺诈。另外,该信用卡是以甲的名义开设的,银行柜台向甲交付钱

款的行为完全符合相关业务规则,也不存在受骗的因素。因此,甲不构成诈骗罪。故B项错误,不当选。

C项,窃取,是指行为人违反被害人的意志,通过平和方式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己或第三者(包括单

位)占有。本题中,该银行卡一直由甲保管,并未侵害乙的占有,不构成盗窃罪。故C项错误,不当选。

D项,《刑法》第270条第1款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

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本题中,乙将信用卡交给甲保管后,信用卡以及信用卡中的财产都在甲的保管之下,甲将信

用卡中的钱财据为己有,完全符合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因此,甲的行为构成侵占罪。故D项正确,当选。

11.关于自伤,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1年卷二13题)

(分数:5.80)

A.军人在战时自伤身体、逃避军事义务的,成立战时自伤罪

B.帮助有责任能力成年人自伤的,不成立故意伤害罪

C.受益人唆使60周岁的被保险人自伤、骗取保险金的,成立故意伤害罪与保险诈骗罪J

D.父母故意不救助自伤的12周岁儿子而致其死亡的,视具体情形成立故意杀人罪或者遗弃罪

解析:本题考查自伤。

A项,《刑法》第434条规定,战时自伤身体,逃避军事义务的,成立战时自伤罪。故A项正确。

B项,依照共犯从属性理论,教唆犯、帮助犯的刑事责任依赖于实行犯的刑事责任,实行者无罪,教唆者、

帮助者也无罪(除非教唆者、帮助者具有间接正犯的作用)。所以帮助有责任能力成年人自伤的,自伤者无

罪,帮助者也无罪。故B项正确。

C项,自伤者无罪,受益人唆使他人自伤的行为也不成立故意伤害罪,仅成立保险诈骗罪的共犯。故C项

错误。

D项,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具有法定的救助义务,对陷于危险境地的子女有能力救助而不救助的,成立不

作为的犯罪。如果父母对子女的不救助直接导致子女死亡的,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如果父母对子女

的不救助,导致子女的生存状况恶化,增加了死亡风险的,成立遗弃罪。故D项正确。

12.甲怀疑医院救治不力致其母死亡,遂在医院设灵堂、烧纸钱,向医院讨说法。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

刑法规定,下列哪一看法是错误的?(2014年卷二2题)

(分数:5.80)

A.执法为民与服务大局的理念要求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对社会影响恶劣的涉医犯罪行为,要依法从

严惩处

B.甲属于起哄闹事,只有造成医院的秩序严重混乱的,才构成寻衅滋事罪

C.如甲母的死亡确系医院救治不力所致,则不能轻易将甲的行为认定为寻衅滋事罪

D.如以寻衅滋事罪判处甲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为有效维护医疗秩序,法院可同时发布禁止令,禁

止甲1年内出入医疗机构V

解析:本题考查寻衅滋事罪、禁止令。

A项,涉医违法犯罪严重危及医务人员、就诊者的安全,破坏医患关系,对正常的社会秩序和人民生产生

活有着极大的危害。因此,对社会影响恶劣的涉医犯罪行为,要依法严惩。故A项正确。

B项,依据《刑法》第293条的规定,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成立寻衅滋事罪。故B

项正确。

C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2

款规定:“行为人因日常生活中的偶发矛盾纠纷,借故生非,实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行为的,应

当认定为‘寻衅滋事’,但矛盾系由被害人故意引发或者被害人对矛盾激化负有主要责任的除外。”如果

甲母的死亡确系医院治疗不力所致,则医院对该冲突的引发负有主要责任。那么甲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

有可谅解之处的,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因此,不能轻易将甲的行为认定为寻衅滋事罪。故C项正确。

D项,对于缓刑犯,可以适用禁止令。禁止令的期限可以与缓刑考验期限一致,也可以短于缓刑考验期。

禁止令的内容可以是禁止犯罪人出入特定场所,但不得破坏犯罪人的正常生活。禁止犯罪人出入医院,必

然侵害犯罪人的正常生活,所以不得成为禁止令的内容。故D项错误。

13.甲恳求国有公司财务主管乙,从单位挪用10万元供他炒股,并将一块名表送给乙。乙做假账将10万元

交与甲,甲表示尽快归还。20日后,乙用个人财产归还单位10万元。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2

年卷二20题)

(分数:5.80)

A.甲、乙勾结私自动用公款,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B.乙虽20日后主动归还10万元,甲、乙仍属于挪用公款罪既遂

C.乙非法收受名表,构成受贿罪

D.对乙不能以挪用公款罪与受贿罪进行数罪并罚J

解析:本题考查挪用公款罪、受贿罪。

A项,乙作为国有公司的财务主管,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接受甲的恳求,利用职务之便,将单位公款

10万元挪用给甲进行营利活动(炒股),成立挪用公款罪。其中甲是挪用公款罪的教唆犯,乙是实行犯。故

A项正确。

B项,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没有归还时间的限制,即使在20天后归还的,也成立挪用公款罪的既遂。

故B项正确。

C项,乙非法收受甲送的名表,构成受贿罪。故C项正确。

D项,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的规定,因挪用

公款索取、收受贿赂构成犯罪,或者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如非法经营罪、赌博罪等,

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所以对乙的挪用公款罪和受贿罪必须数罪并罚。故D项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57.50)

14.严重精神病患者乙正在对多名儿童实施重大暴力侵害,甲明知乙是严重精神病患者,仍使用暴力制止了

乙的侵害行为,虽然造成乙重伤,但保护了多名儿童的生命。

观点:

①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不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

②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

③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不以防卫人是否明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

④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以防卫人明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

结论:

a.甲成立正当防卫

b.甲不成立正当防卫

就上述案情,观点与结论对应错误的是下列哪些选项?(2014年卷二52题)

(分数:5.80)

A.观点①②与a结论对应;观点③④与b结论对应J

B.观点①③与a结论对应;观点②④与b结论对应

C.观点②③与a结论对应;观点①④与b结论对应V

D.观点①④与a结论对应;观点②③与b结论对应4

解析:本题考查正当防卫的认定。

根据《刑法》第20条的规定,正当防卫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

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按照观点①,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不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本题中,不法侵害人乙虽然

没有责任能力,但甲的行为完全符合正当防卫的成立要件,因而成立正当防卫。

按照观点②,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本题中,侵害人乙是精神病人,

不具有责任能力,因而不成立正当防卫。

按照观点③,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不以防卫人是否明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本题中,虽

然甲认识到了乙没有责任能力,但完全符合正当防卫的成立要件,因而成立正当防卫。

按照观点④,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以防卫人明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本题中,行为人甲

明知侵害人乙没有责任能力,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成立要件,不成立正当防卫。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观点①③与a结论对应;观点②④与b结论对应。

15.因乙移情别恋,甲将硫酸倒入水杯带到学校欲报复乙。课间,甲、乙激烈争吵,甲欲以硫酸泼乙,但情

急之下未能拧开杯盖,后甲因追乙离开教室。丙到教室,误将甲的水杯当作自己的杯子,拧开杯盖时硫酸

淋洒一身,灼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2年卷二53题)

(分数:5.80)

A.甲未能拧开杯盖,其行为属于不可罚的不能犯J

B.对丙的重伤,甲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C.甲的行为和丙的重伤之间没有因果关系V

D.甲对丙的重伤没有故意、过失,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V

解析:本题考查不能犯未遂、不可罚的不能犯、过失犯罪、因果关系。

A项,甲欲以硫酸伤害乙,只是未能拧开杯盖,由于硫酸是高度危险的物质,其装在水杯中泼向被害人的

可能性极大,从客观的角度,以行为时为基准,结合相应的经验法则,乙死伤的危险是存在的,甲是因为

意志以外的因素未得逞,成立故意伤害罪的未遂。故A项错误,当选。

BCD项,甲将硫酸留置于教室中,应当能够认识到硫酸可能伤害他人,因为疏忽大意而未能避免损害结果,

对结果发生有过失责任。甲对危险品保存不当,导致丙受到伤害的,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故B项正确,

不当选;CD项均错误,当选。

16.关于罪数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1年卷二56题)

(分数:5.80)

A.引诱幼女卖淫后,又容留该幼女卖淫的,应认定为引诱、容留卖淫罪J

B.既然对绑架他人后故意杀害他人的不实行数罪并罚,那么对绑架他人后伤害他人的就更不能实行数罪

并罚V

C.发现盗得的汽车质量有问题而将汽车推下山崖的,成立盗窃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应当实行并罚J

D.明知在押犯脱逃后去杀害证人而私放,该犯果真将证人杀害的,成立私放在押人员罪与故意杀人罪,

应当实行并罚V

解析:本题考查罪数的认定。

A项,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引诱幼女卖淫罪是两个不同的罪名,如果先引诱幼女卖淫,后又容留该

幼女卖淫的,前后两个行为触犯两个不同罪名,应数罪并罚。故A项错误。

B项,本项当年的官方答案为错误,但《刑法修正案(九)》修改后,本项涉及的情形应仔细分析:如果绑

架他人后伤害他人未造成伤害结果或者仅造成轻伤的,应以绑架罪的基本犯与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如果

伤害他人造成重伤、死亡,则成立绑架罪的结合犯,以绑架罪一罪论处。故B项错误。

C项,盗窃汽车后将汽车毁坏,因为毁坏行为没有侵犯新的法益,前后只侵犯了•个法益,是不可罚的事

后行为,所以不再定故意毁坏财物罪,只定盗窃罪。故C项错误。

D项,这一私放行为既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同时也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帮助犯,一个行为同时触犯了两个

罪名,属于想象竞合犯,应择一重罪论处。故D项错误。

17.关于禁止令,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2年卷二56题)

(分数:5.80)

A.甲因盗掘古墓葬罪被判刑7年,在执行5年后被假释,法院裁定假释时,可对甲宣告禁止令V

B.乙犯合同诈骗罪被判处缓刑,因附带民事赔偿义务尚未履行,法院可在禁止令中禁止其进入高档饭店

消费

C.丙因在公共厕所猥亵儿童被判处缓刑,法院可同时宣告禁止其进入公共厕所J

D.丁被判处管制,同时被禁止接触同案犯,禁止令的期限应从管制执行完毕之日起计算J

解析:本题考查禁止令。

A项,根据《刑法》第38条、第72条和《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

规定(试行)》第1条的规定,禁止令只适用于管制犯和缓刑犯,对假释犯不能适用禁止令。故A项错误,

当选。

B项,关于禁止令的内容,《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

第3条第4项规定,附带民事赔偿义务未履行完毕的,禁止从事高消费活动。故B项正确,不当选。

C项,禁止出入的区域,依据《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

第4条的规定,应该是娱乐场所、大型群众性活动场所、中小学校区、幼儿园,以及其他对于保护被害人

有特别意义的区域。不应该包括作为正常人必然要出现在那里的公共厕所。这对于实现禁止令的保护秩序

作用没有意义。故C项错误,当选。

D项,关于禁止令的期限,《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

第6条第3款规定,禁止令的执行期限,从管制、缓刑执行之日起计算。故D项错误,当选。

18.关于数罪并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7年卷二55题)

(分数:5.80)

A.甲犯某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犯另一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对甲只需执行有期徒刑J

B.乙犯某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犯另一罪被判处管制1年。对乙应在有期徒刑执行完毕后,继续执行

管制J

C.丙犯某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执行4年后发现应被判处拘役的漏罪。数罪并罚后,对丙只需再执行

尚未执行的2年有期徒刑J

D.丁犯某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执行4年后被假释,在假释考验期内犯应被判处1年管制的新罪。对

丁再执行2年有期徒刑后,执行1年管制V

解析:本题考查数罪并罚。

AB项,依据《刑法》第69条第2款的规定,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

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因此,甲的有期

徒刑和拘役,数罪并罚,依法只执行有期徒刑。乙的有期徒刑和管制,数罪并罚,先执行有期徒刑,再执

行管制。故AB项正确。

C项,依据《刑法》第70条的规定,对于漏罪,采取“先并后减”的方式,“先并”是6年有期徒刑和拘

役的并罚,采取吸收原则,仍然是6年,“后减”的结果则还需执行未执行的2年有期徒刑。故C项正确。

D项,依据《刑法》第86条第1款的规定,在假释考验期内再犯新罪的,先撤销假释,对新旧两罪按照《刑

法》第71条的规定,采取“先减后并”的方式并罚。“后并”即2年有期徒刑和管制的并罚,结果是再执

行2年有期徒刑后,执行1年管制。故D项正确。

19.关于诈骗罪的理解和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3年卷二61题)

(分数:5.70)

A.甲曾借给好友乙1万元。乙还款时未要回借条。•年后,甲故意拿借条要乙还款。乙明知但碍于情面,

又给甲1万元。甲虽获得1万元,但不能认定为诈骗既遂

B.甲发现乙出国后其房屋无人居住,便伪造房产证,将该房租给丙住了一年,收取租金2万元。甲的行

为构成诈骗罪J

C.甲请客(餐费1万元)后,发现未带钱,便向餐厅经理谎称送走客人后再付款。经理信以为真,甲趁机

逃走。不管怎样理解处分意识,对甲的行为都应以诈骗罪论处V

D.乙花2万元向甲购买假币,后发现是一堆白纸。由于购买假币的行为是违法的,乙不是诈骗罪的受害

人,甲不成立诈骗罪V

解析:本题考查诈骗罪。

诈骗罪是指行为人隐瞒真相、捏造事实,使受骗人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了被害人的财物,行为人或者其他

人因此获得财物,受骗人处分财物意图达到的目的没有实现的情况。

A项,甲虽有诈骗行为,但是对方乙并未受骗,不是基于认识错误,而是“碍于情面”给了甲钱,所以甲

并不是“骗到了钱”。甲应该成立诈骗罪未遂。故A项正确。

B项,甲欺骗了丙,但是丙并没有受害,丙交付了租金,实现了租房。丙也没有处分被害人乙的财物的地

位和权限,甲不能成立三角诈骗。受害人乙并不知情,没有受骗。所以本案甲不成立诈骗罪。故B项错误。

C项,餐厅经理被骗允许甲暂时离开,该行为能否评价为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财产性利益(餐费债权),成

为甲是否构成诈骗罪的关键。对此有以下两种观点:观点一:因被骗人即经理没有做出免除甲债务的意思

表示,只是让甲送客人,被骗人没有处分财产的意识和行为,甲不成立诈骗罪。观点二:因为甲通过欺骗

经理离开,餐费同样被逃掉,为了保护法益,视为被骗人有处分财产性利益的意识和行为,甲成立诈骗罪。

故C项错误。

D项,乙购买假币的行为成立购买假币罪未遂。甲用白纸冒充假币欺骗他人的,成立诈骗罪,即使受骗人

本身是另一犯罪的实行者,也不影响诈骗罪的成立,即“黑吃黑”可以成立财产犯罪。故D项错误。

20.甲欲绑架女大学生乙卖往外地,乙强烈反抗,甲将乙打成重伤,并多次对乙实施强制猥亵行为。甲尚未

将乙卖出便被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