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渡荆门送别》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3课《渡荆门送别》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3课《渡荆门送别》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3课《渡荆门送别》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3课《渡荆门送别》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渡荆门送别李白学习目标1.走近作者,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2.把握全诗的主要内容3.精读全诗,剖析写作特色4.总结和归纳全文表达的思想内涵5.合作探究,巩固提升人物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早发白帝城》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生平经历神龙元年(705年),李白五岁,发蒙读书。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三十岁之前到处游历,广交朋友,希望得到引荐,却一事无成。直到天宝元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天宝二年,李白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又因权贵谗谤,玄宗疏远,内心烦闷,李白离开了宫廷。上元三年(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开元十二年(724),二说作于开元十三年(725),三说作于开元十四年(726)。根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渡:渡江。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原文翻译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江:长江。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原文翻译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下:移下。天镜:天上的明镜。海楼:即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原文翻译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怜:怜爱。一本作“连”。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万里:喻行程之远。原文翻译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合作探究“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苍茫起伏的群山随着船行不断消失,眼前出现了广阔无垠的平原。一泻千里的江水流入辽阔无边的荒原,滚滚不尽。烘托出诗人豁达、开朗的心境。合作探究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不同。颔联是以动态变化的角度来写景,而颈联是以静态的角度来写的。“天镜”指的是月亮,“海楼”指的是云彩。合作探究诗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如何体现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的?①写景角度:上句写夜晚,仰观天宇,皓月当空,银辉四射;俯视江流,明月倒映,增多洁如镜。②炼字角度:“飞”字动感十足,神韵完备,既写出了“月亮走,我也走”的如影随形之感,又唤起了诗人童话般的美妙联想。月亮犹如天上来客,飞抵江流,沉落水底,亲近诗人,追随诗人,相依相伴,情意绵绵。“结”字,引人联想,彩云犹如心灵手巧的美丽织女,一到早上,就铺撒出五彩斑斓的锦缎来,似在装点美丽的天空,又如迎接远道而来的诗人。③联想大胆奇特,色彩斑斓,意境奇丽,充分表现出诗人与月同行,与云同飘的兴奋喜悦之情。合作探究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水”?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水,是因为诗人在蜀地长大,长江流经四川,为表达对家乡的浓厚爱恋之情。思想内涵此诗是诗人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通过写远游点题,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艺术特色颔联这两句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阔;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巩固练习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交代了作者出游出发的地点是荆门,到达的地点是楚国。B.

颔联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和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C.

颈联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江面平静时的夜景和白天云彩兴起变幻的无穷奇景。D.

尾联点题,面对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作者不禁起了思乡之情。A巩固练习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B.颔联两句,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也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C.尾联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李白远行,既点明了题目,又暗示了故乡人的深情厚意。D.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显露了诗人豪迈的意气和浪漫的情怀。C巩固练习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诗人自然地描绘出画卷般的景色,乡思旅情,尽在诗中。B.颔联炼字精妙,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人”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