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_第1页
柑橘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_第2页
柑橘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_第3页
柑橘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_第4页
柑橘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柑橘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一般来说,柑橘花蜜病虫害及其相关生物群的组成相对稳定,但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气候因素的变化、长期化肥化学农药的使用以及栽培管理技术的不断改进,导致了柑橘花蜜病虫害优势种群的变化,危害程度加重,防治难度逐年加大。通常因病虫危害而造成的损失可达10%~20%,有的可使大面积橘树死亡,造成严重的减产。危害柑橘的病虫种类繁多,现选择柑橘上几种主要的病虫害加以介绍,为柑橘园的病虫发生预测及防治提供参考。1植物检疫对象柑橘黄龙病又称黄梢病,是柑橘主要病害之一,也是国内植物检疫的对象。病原是一种限于韧皮部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有亚洲种、非洲种和美洲种3个种,我国属于亚洲种。1.1黄化、黄化病症状在夏梢和秋梢上表现症状居多,其次是春梢,幼龄树也有少数冬梢显症。病树初期典型症状是在浓绿的树冠中出现1~2条或多条枝梢的叶片发黄。这种黄化的枝梢叶质硬化呈革质,无光泽,有2种症状类型:整个叶片均匀黄化和斑驳型黄化,后者可作为田间诊断的典型依据。病树的新梢出现较早,且短而弱,病叶细小狭长,叶质硬化,主侧脉绿色,其余叶肉部分为淡黄色或黄色,与缺锌症状相似。这时树冠其他部位的新梢由上而下陆续出现全张黄化或黄绿相间症状,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发黄的病梢日益增多,叶片脱落,加上根部腐烂,病树生长逐渐衰弱,早期发病的枝梢逐渐干枯,随后病株便逐渐枯死。病树开花早,花瓣较短小,肥厚,淡黄色。有的柱头常弯曲外露,小枝上花朵往往多个聚集成团,这些花仅有极少数能结果。病果畸形,果皮变软,无光泽,味酸,着色时有的黄绿不均匀,有的品种果蒂附近变橙红色,而其余部分仍为青绿色,该症状亦可作为田间诊断的典型依据(图1~2)。黄龙病引起的叶片黄化症状,与缺锌及同时缺锰的症状(花叶)相似。两者叶片的叶肉部分同样出现黄、绿相间的斑块状,但缺锌和同时缺锌、锰者的叶脉特别是主脉基本上保持绿色,却使全叶叶脉间的叶肉都变黄,不明显肿大。传染性黄龙病斑驳型的叶片主脉、侧脉都变黄、全发肿,叶片基部出现三角形的黄色区,有的叶片的尾部亦能保持三角形的绿色区;叶片均匀黄化型的传染性黄龙病较易识别,这种类型主要是出现在植株顶部的枝条,夏梢,特别是秋梢叶片在转绿过程中全部变成均匀黄化。为了方便区别,最好在早春、夏末秋初放秋梢时,用含多种微量元素肥料与有机肥或复合肥混合后根施150~200g/株,或者在新梢嫩叶展开后至转绿前叶面喷施相关的微量元素,如硫酸锌、硫酸镁等2~3次,加强水肥管理后,生理性症状就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而传染性的黄龙病的症状仍然出现,不能矫正。1.2发生和流行的因素柑橘黄龙病的传播途径为病接穗、病苗以及介体柑橘木虱,病接穗和病苗的传运是该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柑橘黄龙病的发生、流行情况与气象条件、栽培管理、植株抗性、介体木虱等因素相关。当日平均温度在25℃或以上、相对温度达80%以上时,最有利黄龙病的发生和流行。苗木带病率、田间病株率及介体木虱的种群数量是黄龙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一般苗木带病率在10%以上的新果园或田间病株率达20%以上的果园,如介体木虱发生数量大,则病害将严重发生、流行;如无介体木虱发生,即使病树较多,病害也不会流行。管理粗放的果园,发病严重,若坚持挖除病树,做好介体木虱虫情自查监测与防治,实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加强果园肥水、控梢、病虫防治等管理,则橘园发病较少、较慢。各种树龄柑橘树均能感病,其中6年生以下的幼树最为敏感,主要由于幼树抽梢多,有利于柑橘木虱繁殖,同时树冠小,病菌在树体内运转也较快。1.3橘园柑橘病的防治1.3.1植物检疫目前,国内对柑橘黄龙病的防治尚无有效措施,因此,为防止该病在国内的扩散,对无病区应严加检疫防范,禁止病害通过繁殖材料的引入而传入。1.3.2农业防治选择无病区或隔离条件好的园块进行连片种植。新开辟的果园要种植无病苗,用无病苗木进行繁殖。做好春季疏摘春梢工作,夏季尽可能摘除全部嫩梢,秋季摘除早、晚秋梢。对株发病率20%~30%的重病橘园柑橘,全部挖除,改种其他水果或经济作物或隔2~3年再种无病苗,将病区改造为无病新区。1.3.3物理防治柑橘黄龙病病原细菌对热颇敏感,带病芽条或苗木用48~49℃湿热空气处理50min或用47~48℃热水间歇处理3次,每次8~10min,防治效果显著。1.3.4生物防治可以利用寄生蜂防治木虱,木虱的寄生蜂主要有姬小蜂(Tamarixiaradiata)和跳小蜂(Diaphorencyrtusaligarhensis),可结合当地情况使用。1.3.5化学防治加强介体木虱的防治是柑橘黄龙病防治的主要措施。在冬季和春芽期,或在各次抽梢期,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氟虫腈悬浮剂1500倍液,连续防治2~3次。2半知菌亚门刺盘孢coletotricacipn和尖孢炭疽菌孢coletotrityumacutuatim柑橘炭疽病俗称爆皮病,病原菌为胶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Penz.etSacc.]和尖孢炭疽菌孢(ColletotrichumacutuatumSimmonds),均属于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2.1最佳防治时期的确定柑橘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枝梢、果实及大枝、主干、花或果梗(表1)。柑橘黄龙病与急性型炭疽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发生之后都会落叶,果农很容易将炭疽病误认为是黄龙病,对柑橘进行施肥,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黄龙病和炭疽病落叶不同之处在于炭疽病的叶片没有黄化,而黄龙病的叶片是一小簇,并且黄化很均匀。另外炭疽病很容易与苗疫病混淆,因为苗疫病和炭疽病都是真菌性病害,初期病症很相似,但柑橘苗疫病往往发生在幼苗期。2.2树势衰弱,病害发生严重病菌在整个柑橘生长期均可发生,该病春梢少于夏梢、幼嫩枝叶多于老枯叶、树势衰弱多于健树,过熟的、有伤的果实都易感病。冻害后柑橘树势衰弱可诱发、加剧病害的发生。夏秋季高温多雨发病常较重。树势衰弱、不合理施肥加重发病,土质黏重、排水不良,病虫害严重,修剪不合理的果园常发病严重。2.3柑橘树种的防治2.3.1.1科学修剪,防止树冠郁闭。果园栽植过密,树冠密闭交叉,有利于病虫害的滋生繁殖,且防治难度大。果实采收后,要及时修剪枝条,做好夏、秋梢的修剪,使树形呈开窗型,以利于通风采光。2.3.1.2科学施肥。改变偏施复合肥、氮肥的习惯,通过配方施肥,施足磷、钾肥,调节树体营养,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和果品质量。改进传统农作习惯,做到及时足量重施越冬肥,越冬施肥应达到全年总施肥量的40%~60%,以有机肥为主。2.3.1.3排除积水,防止根系缺氧。水田建园最好起垄栽植,平地果园应根据地势挖纵横交错的排水沟,以有效防止暴雨造成的积水。2.3.1.4搞好果园卫生,减少侵染源。结合冬季清园,剪除病枝、病果、虫害枝及徒长弱枝,清扫地面落叶、落果,集中烧毁。结合柑橘其他病害的防治,在柑橘萌芽前,全面喷施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灭越冬病菌。2.3.1.5适时采收。贮藏用果实比鲜食果实采收略早,在达到80%~90%熟时采收。以果实颜色的变化程度看,一般果皮有2/3转黄,肉质尚坚实而未变软时,就可以进行采收。2.3.1.6防止果实受伤。果实采收时要防止果实遭受机械伤,如剪伤、擦伤、刺伤、碰伤和压伤等。在下雨、雨后、重雾即露水未干时,不要采果。潮湿用具不适于包装,因为湿气重,病菌容易繁殖,果实容易腐烂。2.3.1.7控制调节库内温湿度。有条件的库房可将温度控制在5~9℃,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2.3.2化学防治生长期,保梢于各次新梢嫩叶期喷药1次;保果则于幼果期喷1次药,15~20d再喷1次,连喷2~3次。可选用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保护新梢叶片和幼果。如果已发现新梢嫩叶或幼果上出现病斑,可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25%富力库水乳剂3000倍液、2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500~2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等药剂防治。采收后的果实用药液浸果消毒。可选用45%噻菌灵悬浮剂500~1000倍液浸果3~5min,22.2%抑霉唑乳油500~2000倍液浸果1min,25%咪鲜胺乳油500~1000倍液浸果1~2min,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浸果1~2min。果实贮藏进库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对贮藏库或用具喷雾。或按每平米库房用硫磺粉5~10g密封熏蒸24h,然后打开门窗及通风孔2~3d,待药气散尽后再入库贮藏。3柑橘消极系统疮痂病是柑橘重要的真菌型病害之一,病原无性态为柑橘痂圆孢(SphacelomafawcettiiJenkins),有性阶段在我国尚未发现。3.1病害发生与形态的关系柑橘疮痂病主要危害新梢嫩叶及幼果,有时也危害花萼、花瓣。叶片受害,初期产生水渍状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病斑部变为蜡黄色木栓化并隆起成圆锥形的疮痂,直径0.3~2.0mm,颜色灰白色至褐色,发生疮痂的一面隆起,另一面相应部位凹陷,呈牛角状。天气潮湿时,病斑顶部有一层粉红色的霉状物,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当很多病斑集合在一起时,可使叶片畸形扭曲。枝梢发病与叶片的症状相似,但病斑突起不如叶片明显,受害枝梢短小、扭曲,当许多病斑愈合绕枝梢一圈,枝梢即枯死。花萼和花瓣被害后,花很快凋谢。谢花后不久幼果即可发病,初生水渍状褐色小斑点,扩大后成为黄褐色、圆锥形、木栓化、表面粗糙的瘤状凸起,后期变为灰白色至灰褐色,病斑周围果皮保持绿色(图8)。受害严重时,病斑常聚集成片,使果小畸形,引起幼果早期脱落。受害较迟的果实,多数发育不良,常表现为果实表面粗糙、皮厚、果小、汁少、味酸或成为畸形果,严重影响果实产量和外观品质。湿度大时,病部有时有粉红色的霉状物出现。柑橘疮痂病与溃疡病是柑橘上2种重要的病害,患部均表现木栓化病斑,两病除病原菌根本不同外,症状上也有许多不同点,其中最大差异是,疮痂病叶扭曲畸形,溃疡病叶形状大小正常。在病害的判别过程中,除了观察病害的病斑外,还要结合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这2种病害的识别特征见表2。3.2加强果园管理,及时清园初侵染源、传播途径、发病气候和感病期见表2。栽培管理方面,相同品种,果园排水畅通,雨季不积水;适时施肥,抽梢整齐;合理修剪,及时清园,果园通风透光,该病害发生就较轻。反之,病害发生就重。3.3春季修剪、预防3.3.1农业防治对于树冠过于荫蔽的植株,要剪掉过密的枝条,调节树冠内、外枝条密度,使树枝错落有致,同时重度回缩,打开天窗,以增强内膛光照,使树冠通风透光良好,减轻发病。湿度大的果园,要修整沟渠,降低水位,通过深沟排水措施,降低园区内的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原菌的生长环境,增强树势,减轻发病。避免偏施、过施氮肥,防止枝梢徒长。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增施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新梢抽发整齐,缩短疮痂病的危害时期,减轻病害发生。柑橘采收后,及时进行冬季修剪,剪除病枝、病叶,特别是要重度修剪树冠荫蔽的老柑橘树。结合春季发芽前的修剪,剪去病梢、病叶,清除园内落果、落叶,集中烧毁,以消灭部分越冬病菌,减少病菌初侵染来源。3.3.2化学防治新建柑橘园要严防带入病苗、病穗,定植苗木要经过严格检查和消毒处理,接穗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30min,或用45%噻菌灵悬浮剂900倍液浸3~5min。也可用25%抑霉唑乳油2500倍液浸30s,消毒效果较好。柑橘疮痂病只侵害柑橘的幼嫩组织,喷药的目的在于保护新梢和幼果不受其害,所以防治柑橘疮痂病要着重前期用药。保护春叶应在春梢芽长0.5cm左右时开始用药,至叶片完全转绿为止。保护幼果则在大部分花瓣展开、柱头外露时喷药,至幼果直径3.0cm左右时为止。无大风无降雨天,每10d喷1次药,连喷4~6次即可。如阴雨连绵,应抓住每次降雨前6h或降雨后叶片上雨水将干时及时用药,用药次数依降雨情况而定。可选用的防治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胂·锌·福美双(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1∶2∶200波尔多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多菌灵胶悬剂600倍液。此外,60%百泰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对柑橘疮痂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0%世高和30%爱苗对柑橘疮痂病菌菌丝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施药应均匀周到,让叶子正反面都着药,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4柑橘潜叶跳蚤柑橘潜叶蛾属鳞翅目叶潜蛾科,柑橘类果树新梢上最主要的害虫,也是柑橘类果树最常见的一种重要害虫。4.1叶片平台带生长迅速幼虫潜入表皮蛀食嫩叶、嫩枝,形成白色弯曲的虫道,使叶片卷曲、硬化而易脱落,新梢生长受阻,影响树势和抽梢结果,造成的伤口还有利于溃疡病和螨类等病虫害的侵入,受害果实易腐烂(图9)。4.2缘毛及幼虫体成虫体长约2mm,体及前、后翅均银白色。前翅梭形,后翅锥形,前、后翅均具较长的缘毛。卵长0.3~0.4mm,扁平,椭圆形,无色透明。幼虫体扁平,纺锤形,黄绿色,头部尖,足退化,腹部末端尖细,具有1对细长的尾状物(图10)。蛹长约3mm,梭形,初淡黄色,渐转黄褐或深黄褐色。4.3和老熟幼虫交接法在北部地区年发生8~9代,南部地区可发生12代以上,世代重叠。以蛹和老熟幼虫在晚秋梢和冬梢嫩叶表皮下越冬。一年中以夏秋季发生最盛。成虫略具趋光性,多在清晨羽化交尾,晚间产卵,卵多产在嫩叶中脉两侧或嫩枝上。整个幼虫期都在表皮下生活,如表皮蛀道破裂,虫体外露,即不能生活。4.4化学防治下特性4.4.1农业防治夏、秋梢期要及时抹芽控梢,摘除过早或过晚抽发不整齐的嫩梢,统一放梢,同时加强肥水管护,促使夏秋梢抽发整齐健壮。一般不留夏梢,选留秋梢时,避开潜叶蛾产卵高峰期,选留早秋梢或晚秋梢较好。冬季则结合清园修剪,剪除被害枝叶,扫除枯枝落叶,集中烧毁。4.4.2生物防治捕食性天敌有草蛉和蚂蚁,寄生性天敌有数种寄生蜂,应予保护。4.4.3化学防治可在放梢后幼虫孵化高峰期喷药防治,一般当夏、秋梢芽长至3mm时或在新芽抽出50%时喷第1次药,以防治成虫为主;在傍晚连续喷药2~3次,每隔6~7d喷1次,直到新梢木质化。若已潜入叶内的低龄幼虫,一般可于中午喷药效果较好。由于寄生蜂等天敌多在上午羽化活动,喷药时间不宜选择上午。常用的药剂有97%石蜡油乳油500倍液、25%杀虫双水剂400~6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0%丁硫克百威乳油2000倍液、3%莫比朗乳油2000倍液,药剂应轮换使用。5橘子矢状柑橘矢尖蚧属同翅目盾蚧科,是我国柑橘上危害最严重的毁灭性介壳虫之一。5.1病害处与地面存在明显差异矢尖蚧以雌成虫、若虫固着于叶片、果实和嫩梢上吸食汁液,被害处形成黄斑,导致叶片畸形、卷曲,枝叶干枯,果实受害处呈黄绿色(图11),外观差、果味酸,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果实品质,还可诱发烟煤病。5.2成虫的形态和大小雌虫介壳箭头形,常微弯曲,长2~4mm,棕褐至黑褐色,边缘灰白色。前端尖、后端宽,1、2龄蜕皮壳黄褐色,贴附于介壳前端,介壳背面中央具l条明显的纵脊,其两侧有许多向前斜伸的横纹。雌虫体长约2.5mm,宽约1mm,橙黄色。雄虫介壳狭长,长1.2~1.6mm,粉白色绵絮状,背面有3条纵脊,1龄蜕皮壳黄褐色,贴附于介壳前端。雄成虫体长0.5mm,橙黄色,具发达的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腹末性刺针状。卵椭圆形,长约0.2mm,橙黄色。1龄若虫草鞋形,橙黄色,触角和足发达,腹末具1对长毛;2龄扁椭圆形,淡黄色,触角和足均消失。蛹长形,橙黄色,眼深紫褐色,体长1.4mm,性刺突出。5.3产卵和高温干燥1年发生2~4代,以受精雌虫越冬为主,少数以若虫越冬。每年4—5月份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9℃时,越冬雌成虫开始产卵,10月份以后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7℃停止产卵。温暖湿润有利于矢尖蚧生存,高温干燥可使幼蚧大量死亡。柑橘园树冠交叉郁闭易使虫害盛发。5.4天敌寄生虫防治5.4.1农业防治结合冬剪,在4月份以前及时剪除虫枝、荫蔽枝、干枯枝,并集中焚烧。在盛果期,经常查园,及时清除有虫害的果实和枝梢,集中处理。5.4.2生物防治重要捕食天敌有日本方头甲、整胸寡节瓢虫、红点唇瓢虫和湖北红点唇瓢虫,重要寄生性天敌有矢尖蚧蚜小蜂、花角蚜小蜂和寄生在雄蚧的蚜小蜂等多种,可在一定程度抑制虫害的发生。5.4.3化学防治鉴于矢尖蚧第1代发生不整齐,以后世代重叠,加上虫体体表介壳随龄期增加而加厚,抗药性增强,故应重点防治第1代1~2龄若虫。常用药剂有1.8%阿维菌素乳油500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5%吡虫啉乳油1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2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3000~4000倍液。6所有的坚果都是爪虱柑橘全爪螨又称柑橘红蜘蛛,属真螨目叶螨科,是目前我国柑橘上普遍发生的最严重的害虫之一。6.1叶片受损部位以幼螨、若螨、成螨为害寄主的叶片、嫩枝、幼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