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实验梳理_第1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实验梳理_第2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实验梳理_第3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实验梳理_第4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实验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学问点梳理第一单元光与颜色 第1课光源1〔自己可以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 2、依据光源的特征,可以将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第2课光的传播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2、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觉察了一个好玩的现象——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 (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第3课光的反射1、光线照耀到物体外表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2、(几乎全部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3、(不同)物体外表反光效果是(不一样)的,物体外表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4、反光效果最好的物体是(镜子)。5、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设计制作。6、(光从太阳或火焰发出,照耀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 )人因此看到了物体。第4课七色光1、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彩虹消灭的方向与光源的方向是〔相反〕的,利用〔镜子〕、〔水雾〕或〔三棱镜〕可以制造“彩虹”。 3、光的〔色散原理〕是〔英国〕科学家〔牛顿〕觉察的。 4、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 5、〔白光〕可以分散成不同〔色光〕,而且不同〔色光〕能混合成〔白光〕其次单元热传递 第5课热传导1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局部〕传递到〔另一局部〕,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3、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四周八方〕。4、〔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通过〔接触〕都有〔热传导〕的现象。也就是说〔固体〕、〔液体〕、〔气体〕都能通过〔直接接触高温物体〕让〔低温物体〕热起来。5、〔烙饼〕、〔量体温〕、〔电烙铁作画〕、〔吹头发〕、 (冷敷或热敷)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热传导)现象。第6课热对流3、(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淌,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作 (热对流)。4、热对流时,热总是由(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第7课热辐射1、太阳与地球之间有很大一局部空间(没有任何物质),但是太阳照旧能够将热传递给地球。像 (太阳)、(篝火)这样(直接向四周放射热)的方式,叫作(热辐射)。2、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真空)中也能进展。第8课物体的传热本领1、像(铜)、(铝)、(钢)等(简洁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等(不简洁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不良导体)。2、(蓬松的棉被盖起来很温存、双层窗户可以隔热保温 )等事例,说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第三单元地球的外表和内部 第9课 地球的外表1、地球仪有(政区地球仪)和(地形地球仪)两种。2、(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是陆地的(五种根本形态)。4、各种地形的主要特点: (山地)地势高,起伏很大,坡度陡,沟谷幽深。 (平原)地势低,地面平坦,起伏较小,视野开阔。 (丘陵)地势不高,地面起伏不大,坡度较缓。 (盆地)四周地势高,中间地势低,与澡盆相似。(高原)地势高,起伏不大,但边缘陡峭;山峦起伏,凹凸不平。 第10课 火山和地震1、(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两种自然灾难。 2、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掩埋城市和乡村〕、〔摧毁树木〕、〔污染空气〕,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3、地震发生时(应保持冷静,实行正确的避震和逃命方法,避开错误的做法。就地避震时要选择安全场所、保护好头部。逃命时要走安全通道,到空旷的广场 )。4、(1976)年7月28日,我国(河北唐山)发生猛烈地震。(2023)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 第11课 地球的内部1、我们可以依据(火山喷发)、(地热)和(地震)等现象来推想(地球内部)的信息。2、科学家很早是通过(钻孔)探测地球的内部构造,但到目前为止,人类钻探地球的深度只有 (12千米)。4、科学家依据探测结果,把地球内局部成了 (三)个不同的圈层 (地壳)、(地幔)、(地核)。11、20世纪60年月,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鱼龙、菊石类、双壳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科学家依据这些化石推想:早在 4000万~5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所处地区是(一片湛蓝的大海)。第12课 地表雕刻师1、地球外表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气,(外部力气)也在转变着地表的形态。2(温度)(风)、(水)等都能转变地表的形态。3、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4、常见的〔岩浆岩〕有〔玄武岩、花岗岩、橄榄岩、安山岩、正长岩〕。 5、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砾岩、泥岩〕。 6、常见的〔变质岩〕〔大理岩、麻岩、板岩、片岩、石英岩)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第13课 云和雾1、(地表上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会分散成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飘浮在空中 )形成了云。4、云和雾的异同:(云和雾这两种天气现象在本质上是全都的,形成缘由是一样的,状态也是一样的,只不过距离地表的远近不同,飘浮在高空的是云,接近地表的就是雾 )。第14课 露和霜1、(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四周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分散成小水滴 ),这就是露。2、(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 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外表分散成冰晶),这就是霜。3、露和霜的异同:(露和霜这两种天气现象都是水蒸气受冷分散并附着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只是:露是液体,是小水滴形态,霜是固体,是小冰晶形态。露是无色的,霜一般为白色。形成霜时的天气比形成露的天气冷 )。第15课 雨和雪1、雨和雪的不同之处:(雨是液态水、雪是固态水;雨是云层中的小水点降落或是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溶化形成,雪则是云层中的小冰晶降落所致;形成雪的气温要更低,所以一般是在冬季,而雨水春夏秋冬都有 )。2、雨和雪的一样之处:(都是云层中的水汽变化而成,本质都是水,是降水的两种根本形式 )。第16课 水滴的“旅行”1、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连续地循环〕着。 2、〔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一个〔重要内因〕。 3、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过程:〔在太阳的辐射下,水经海洋、陆地蒸发及植物蒸腾变成水蒸气,随气流而运动到大气中。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形成云〔水滴或冰晶〕,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球外表,统称降水。这些降水有的渗入土中成为地下水,有的迁移或流到海洋中,有的被植物吸收,完成水的循环。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总量保持不变〕。第五单元人体“司令部” 第17课 刺激与反响 1、反响是由〔刺激〕导致的。个体之间的反响速度存在〔差异〕。 2、有些时候,人体会在不受大脑把握的状况下做出格外快速的反响。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第18课 从刺激到反响1、〔脑〕是我们的身体里的〔“司令部”〕。 3、神经系统信息传递的路径:〔感觉信号——四周神经——脑和脊髓——四周神经——做出反响〕。 4、由于人体感受器分布密度的差异、神经信息传递距离的差异等缘由,人体各部位的〔敏感性〕和〔反响速度〕存在一些〔客观差异〕。 6、脑在处理信息时有时也会产生〔错觉〕。〔产生错觉〕是人脑的正常现象。第19课 我们的大脑1、脑被坚硬的〔颅骨〕包裹着,它由〔大脑〕、〔小脑〕、(脑干)三局部组成。2、成人(脑)的质量约(1400)克,(大脑)的质量约占人(脑)的(80%)。3、大脑的大小和外形像(两只并拢的拳头)。4、大脑外表像(核桃仁)一样,有很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大大增加了(大脑皮质的外表积)。5、大脑的软硬程度像(豆腐),大脑的颜色是(淡粉色)的。7、大脑对人体的治理,是一种(穿插)的关系。即(左)脑把握(右)侧身体的运动,(右)脑把握(左)侧身体的运动。第20课 大脑的开发与利用6、(睡眠)对大脑的休息很重要,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大约需要(10小时)的睡眠时间。(保持快活的心情)也有利于大脑的安康,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7、保护大脑的方法有:①充分的睡眠;②加强体育熬炼;③全面均衡的养分;④保持快活的心情;⑤不吸烟、不酗酒;⑥逗着玩不能打脑袋;⑦运动时保护头部。专项学习与科学阅读一个完整的工程活动过程包括 (明确问题)、(前期争论)、(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改进)、(呈现沟通)六个环节。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试验梳理1、蜡烛发光过程: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细钢丝发光现象:通电时,细钢丝发热,渐渐变红发光。光是一种能量。从蜡烛和细钢丝发光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2、光的传播路线:〔书上 4-5页〕。方法一:可以看到“激光沿直线传播”,方法二:可以看到“光穿过三个小孔沿直线传播”,从以上两个试验中可以得出结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3、小孔成像:小孔成的像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小孔成像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4、玩镜子:〔1〕选择适宜的位置站在镜子前,要能够与同伴在镜子里相互观看,但都看不见自己。试验结论:光路是可逆的。〔 2〕直立两面镜子,变换它们的夹角,观看镜子中物体的数量是否发生变化。试验结论: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消灭的影像就越多。这是由于两面镜子彼此相互映照产生的结果。5、潜望镜:潜望镜里安装着两面平面镜,潜望镜运用的科学原理是“光的反射”,在潜望镜里一共发生了两次光的反射。6、制造彩虹:三种方法〔1〕用镜子〔2〕用水雾,在晴朗无风的天气里,背对着太阳,用喷雾器向空中喷水雾,在水雾中会消灭彩虹。〔 3〕用三棱镜7、用手电筒做色光混合试验:〔书上 12页〕,试验结论:红、绿、蓝是三原色,三原色光中任意两种色光等量相加,会消灭另一种色光的互补色光。即红光 +绿光=黄光,黄光互补于蓝光;红光 +蓝光=品红光,品红光互补于绿光;绿光 +蓝光=青光,青光互补于红光。8、用圆盘做色光混合试验:〔书上 12页〕,〔1〕将圆盘三等分,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快速旋转圆盘,圆盘呈现白色。〔 2〕假设在圆盘上涂七种颜色,快速旋转时会看到圆盘呈现白色。99、热传导:〔1〕争论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 ?〔书上15页〕试验觉察:无论是加热金属片的中心还是边缘,凡士林都会熔化,金属片都会变热,说明热是可以传递的,而且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传递方向是四周八方。〔2〕〔书上15页下面的试验〕试验觉察:在相互接触的冷热不同的物体之间,热可以传递,温度不同的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热传导。热从烧杯里的热水传到烧杯上,再传到水槽里的冷水,最终水槽里的水也渐渐变热。也就是说,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10、热对流:〔1〕(书上17页、18页〕试验觉察:从木屑与烟的运动轨迹可以看出,无论是热水还是热空气都会向上流淌,冷水或冷空气向下流淌,这样循环流淌使得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从而使全部液体或气体的温度趋于均匀。这种传热方式叫热对流。〔2〕〔书上加热金属片的中心还是边缘,凡士林都会熔化,金属片都会变热,说明热是可以传递的,而且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传递方向是四周八方。〔2〕〔书上15页下面的试验〕试验觉察:在相互接触的冷热不同的物体之间,热可以传递,温度不同的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热传导。热从烧杯里的热水传到烧杯上,再传到水槽里的冷水,最终水槽里的水也渐渐变热。也就是说,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10、热对流:〔1〕(书上17页、18页〕试验觉察:从木屑与烟的运动轨迹可以看出,无论是热水还是热空气都会向上流淌,冷水或冷空气向下流淌,这样循环流淌使得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从而使全部液体或气体的温度趋于均匀。这种传热方式叫热对流。〔2〕〔书上18页下面的走马灯〕试验觉察:下面纸杯里的空气被蜡烛加热,热空气上升,推动扇叶,走马灯就转动了。11、物体的传热本领:比较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书上22页〕试验现象:铜棒上的珠子最先脱落,然后依次是铝棒、钢棒、塑料棒和木棒上的珠子。传热本领从慢到快依次是:木勺、塑料勺、钢勺、铝勺、铜勺。试验结论: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同。12、火山和地震:〔1〕模拟火山喷发〔书上 29页〕此试验为模拟试验,番茄酱模拟岩浆,锥形瓶和陶泥模拟山体,酒精灯模拟地球内部巨大能量,玻璃管模拟火山通道。试验现象:有白气冒出来,盖在玻璃管顶端的超轻黏土会被顶起来,番茄酱产生气泡并上升,从管口或瓶塞缝隙溢出。〔 2〕模拟岩层褶皱和地震的形成〔书上30页〕试验现象:多层海绵从中间向上隆起,产生了褶皱;木片断裂,产生震惊,发出断裂声,两手有震感;泡沫板产生错动并抬升,一块在下托起另一块。1313、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书上32页〕淀粉糊、泡沫块、酒精灯分别模拟的是软流层及岩浆运动、地球板块运动、地核释放的热量。泡沫块的运动模拟的是地球板块的运动。试验中,泡沫块运动的力气来自淀粉糊对流时水平方向的拉力。使巨大的地球板块运动的力气来自岩浆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产生的对流运动,引发的自然现象有地震、火山喷发、海陆变迁、大陆漂移等。11、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书上34页〕反复加热和冷却石块,较好模拟了自然界中季节性或昼夜的温差。长期热胀冷缩的交替会使岩石各局部产生不均匀的收缩膨胀而渐渐裂开。12、模拟风对地表的影响:(书上35页〕在做试验时,要戴护目镜,防止玉米粒进入眼睛。用吸管轻吹玉米碎粒和玉米粉时,会觉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