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学总复习资料(包括答案)_第1页
大学心理学总复习资料(包括答案)_第2页
大学心理学总复习资料(包括答案)_第3页
大学心理学总复习资料(包括答案)_第4页
大学心理学总复习资料(包括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心理学总复习资料(包括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当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_。口2、一次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基本上是由于刺激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使膜外膜内的正负离子移动而导致膜内外电位差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神经冲动会用—动作电位—来说明。口3、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电传导—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化学传导—传导。4、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突触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神经递质—来完成的。口5、神经递质主要起两种作用,一种叫—兴奋_,另一种是—抑制—。口6、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反射—方式来实现的。神经回路是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反射弧—。口7、一般情况下,当人在恐惧和愤怒等情绪状态下,交感神经―使躯体兴奋起来,它能加速心脏的跳动、能让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以便肌肉利用、能减缓消化器官的活动,以便于采取搏斗和逃走的行动。8、大脑皮层有四个脑区,分别是:—额叶—、—顶叶_、—枕叶、_颞叶—。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额叶—;—顶叶主要负责触觉、痛觉和温度觉;—枕叶—主要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是—听觉中枢—。口9、在功能上,大多数人与—语言—相关的机能已一侧化到左半球,我们说话、阅读、写字主要是左半球完成。10、巴甫洛夫认为,条件作用可以是用刺激唤起特定反射的兴奋过程,也可以是用刺激—抑制—原本可能会产生的反射的过程。条件抑制包括:—消退抑制、延迟抑制_;无条件抑制包括:—外抑制、超限抑制—。口11、条件反射形成的最佳条件是:在铃响(信号刺激)后的0.5秒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两者的—相邻性—是重要的条件,也叫条件作用。后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相倚性—是影响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重要因素。12、在心理学上,当一个反应的概率由在其之前的事件决定的时候,其行为被归类为应答性的;当一个反应的概率依赖于随后事件的时候,其行为被归类为—操作性的—。口13、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反射是—应答性的_,行为是对其之前出现的刺激的应答。另一位心理学大师斯金纳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另一种学习——操作性反应,并认为行为是被其之后的刺激—强化—的。口14、对行为起动力作用的个体因素很多,如:—意志_、_动机_、—需要_、—价值观_、—理想信念、情绪—等。口15、意识分为正常意识状态和异常意识状态;—注意—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16、一般把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叫—认知过程_,主要包括:—感知觉、记忆、_思维_、_想象—和言语等心理活动。口17、_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的选择与偏向。18、人如果把意识指向自己内部的大脑加工过程,这是对认知的认知,也叫—元认知_。19、_心理理论—是一个人对自己和对方的心理状态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20、心理学上研究个体差异心理的主要两个方面是_能力_,_人格—。□21、如果说,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那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内隐行为—;另一类是—外显行为。22、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个体行为及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或:心理现象。23、个体心理现象主要包括五大方面:需要动机和意志,意识和注意,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能力和人格—24、精神分析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它认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应该是—潜意识。25、采用多种先进的脑成像技术,研究认知活动、大脑神经元电生理反应和行为三者之间关系的科学是—认知神经科学—。二、选择题.科学心理学诞生于(B)。口A.1864年B.1879年C.1903年D.1920年2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口A冯特B韦伯C费希纳D艾宾浩斯口3.在心理学研究中,用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推测看不到的(C),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A思维B脑电C心理D情绪4.人本主义心理学号称“第三势力”,主张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的目的应是了解人性潜能,追求自我实现。下面(。是人本主义代表。A皮亚杰B苛勒C马斯洛D科胡特口5.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A)。A额叶B顶叶C枕叶D颞叶三、名词解释口1.反射弧,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反射方式实现的。执行反射的全部结构叫反射弧。反射弧一般包括五部分:感受器、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联络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效应器。在实际活动中,执行反射的结构装置是环状的,所以也叫反射环。2、正强化和负强化,行为之后是增加了刺激,结果使这个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提高,这叫正强化。行为之后取消了厌恶刺激,也能让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这是负强化。3、精神分析是奥地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建的治疗神经症的一种方法。四、简答题.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心理学是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是个体行为及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心理动力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世界观、理想、兴趣等;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等)、情绪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心理学家进行研究的目标是什么?一般来说,人类渴望了解和解释自己行为、更渴望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心理学家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探索,找出如下五个问题的答案:(一)一种行为的本质是什么?(描述行为)(二)这种行为为什么会产生?(解释行为)(三)这种行为将在什么时候更容易发生呢?(预测行为)(四)影响这种行为的条件包括哪些?(控制行为)(五)怎样才能使这种行为发生变化呢?(改善行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什么?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但就其内容来说,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包括:代表人、产生时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基本观点、评价)一.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该学派于19世纪末产生于德国。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该学派是用实验法独立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学派,促进了西方心理学派的兴起和美国心理学的发展。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组成部分。但由于它确定的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并陷入元素主义与内省主义境地,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二.机能主义美•威廉詹姆斯。19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研究对象:意识的过程。基本观点:意识是对环境适应的产物,认知,行为是适应环境的手段。这一观点推动了美国的心理学研究面向实际,也吸引了大批一般民众的注意。三.行为主义学于19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华生,杰出代表人还有斯金纳、班杜拉。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并提出“刺激—反应”(S—R)的行为公式。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是刺激-反应之间连结建立的后果。促进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和程序教学的开展,但陷入了还原论和机械论的境地。五.精神分析学派19世纪末,弗洛伊德。研究对象:潜意识。研究方法:临床实践。基本观点:人格的三种构成相互作用,三者通常处于平衡状态,平衡被破坏,则导致精神病。精神分析学派重视潜意识与心理治疗,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以沙利文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说、泛性论和人格结构论,强调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对精神病产生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在美国形成了新精神分析学。六.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代表人还有罗杰。研究对象: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展。基本观点:人的本质是善良的,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巨大的心理潜能,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和教育,人们就会完善自己、发挥创造潜能,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的。扩大科学研究的范围,以解决过去一直排除在心理学研究范围之外的人类信念和价值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门尚处于发展中的学说,其理论体系还不完备,他们对人的一些研究还停留在关于人性的抽象议论上,因而不能揭示人的心理本质规律。七.认知心理学皮亚杰,20世纪初。研究对象:人的认知过程。研究方法:实验。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认知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认知心理学派的理论含有辩证法的因素,对反对行为主义的机械论、弗洛伊德主义的非理性主义有积极的意义,但他们把人的心理看成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加以研究,在心理学界依然存在争论。八.认知神经科学布罗卡,19世纪后叶,研究对象:脑认知功能模块的实验性分离,意识和无意识的闹机制,学习与记忆的脑机制,个别差异的脑机制。研究方法:1、对机能进化水平不同的动物进行基因水平、蛋白分子水平、细胞突触水平、行为的神经网络水平等多层次的神经生物学研究;2、对脑损伤病人进行神经心理学临床研究;3、对正常人进行脑功能成像研究。评价:其研究结果对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建构和内容研究有巨大的影响。第二章需要、动机和意志一、填空题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的状态。2、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最有力量的需要是生理需要。3、韦纳对动机的归因理论作了系统研究,指出归因的三个纬度是内外源性、稳定性、可控性4、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5、人的社会心理需要包括成就需要、成功恐惧、交往需要6、若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状态,如总是把失败归因于能力这样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则不仅减低动机,也会有碍于人格的成长。7、在期望理论中,效价指人们对所从事的工作、学习任务或者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意义的判断,即目标对个人的价值或目标吸引力;期望值指个体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即目标实现的主观概率。若V效价和期望值都很高,说明激励价值目标高、意义大,有吸引力,那么激励的力量动机强度就大,反之,就激励不了人。8、在双因素理论中,包括的两个因素是保健因素、激励因素9、意志行动的两个基本阶段是准备、执行;意志行动中的四种冲突是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二、单项选择题1、(B)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而非指活动本身。A需要B动机C意志D情绪2、(D)力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实现自己理想。A安全的需要B爱与归属的需要C生理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口3、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B)A内驱力B诱因C需要D爱好4、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在(A)A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B同一行为必须由同一动机引起C同一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D不同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口5、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境界是(C)A每个人都能达到的B大多数人都能达到的C少数人能够达到的D没有人能够达到的三、多项选择题口1、需要是(AB)口A、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B、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C、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口D、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2、可以激发动机的因素有(AD)口A、需要8内驱力C情绪D诱因口3、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强调个体内部的积极力量,他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而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缺失性需要是(ABCD)A、在种族和个体发展过程中早期出现的需要B、力量强的需要口C、关系到个体生存的需要口D、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的需要4、社会需要包括(ABD)的需要。A、求知B、交往C、休息D、成功四、名词解释口.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动机: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的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3.需要层次理论: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若提出,该理论把自我实现需要定义为人的潜能充分发展的最高阶段,其核心思想是人的需要是有不同层次的。4.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意志: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五、问答题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54最后一段)口答:马斯若认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五种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这些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马斯若认为,需要的层次越低,他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越是基础的需要对人的影响越大。只有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出现更高层次的需要。马斯若把前四种水平的需要都划为基本需要,由基本需要产生的行为动机被被称为“缺失性动机”,因为那些动机是由于食物、水、安全、爱尊重等基本需要的缺乏而被激发出来的。2、你的意志品质怎样,举例分析。(P70-71,四个方面分析)答:(1)自觉性口能自觉地确立意志行动的目的,并能清楚地、深刻地认识到该目的及其正确性和重要性,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以服从相应的目的。(2)果断性善于明辨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实现所做决定。能全面而深刻地考虑行动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方法和计划,在动机冲突时,没有多余的疑虑。在需要行动时能当机立断,在不需要立即行动时或者是情况有所变化时,又能立即停止或改变已经执行的决定。(3)坚韧性对行动目的的坚持,并能在行动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善于克服和抵制不符合行动目的的主客观诱因的干扰,目标专一,始终不渝,直到实现目的;且在行动中做到锲而不舍,百折不饶,勇于克服各种困难。(4)自制力在意志行动中能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语和动作等方面。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抑制冲动行为,抑制诱惑,延迟满足,制定和完成行动计划,采取适应于社会情境的行为方式。3、简述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关系。(P56)口答:需要、动机、行为三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推动行为,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和动机受到行为主体的人格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当人产生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就会转化为动机,推动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去实现目标。目标得以实现就获得生理或心理的满足,紧张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这时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动机,指向新的目标。这是一个循环往复、连续不断的过程。由此,需要是动机和行为的基础,人们产生某种需要后,只有当这种需要具有某种特定的目标时,需要才会产生动机,从而成为引起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每个动机都可以引起行为。但是,在多种动机下,只有起主导作用的动机才会引起人的行为。4、依据动机理论,如何激励动机?(P58-63)口一、归因理论:相信自己能力,尽力完成工作,相信运气,认清难度,调节情绪;二、自我效应感理论:努力学习技能,多增加正向经验,接受自己的缺点,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激励等来提高自我效能感;三、期望理论:1、目标适当,经过努力可以达到;2、目标要有价值四、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满足低级的需要(生理安全感情)激励因素:满足高级的需要(成就趣味挑战责任尊重自我实现)调动人的积极性,让人获得满足感。第三章意识与注意一、填空题1、介于清醒状态与睡眠状态之间,高度卷入的幻想活动是白日梦2、睡眠可分为两种状态: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做梦是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3、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梦魇、夜惊、睡眠窒息和嗜睡4、注意的种类可以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5、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注意的广度二、单项选择题1、(Alpha)波出现在睡眠的(A)阶段口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口2、即使集中注意力,感觉的清晰程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叫(A)A.注意的起伏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3、梦境在(D)开始出现。口A睡眠初期B睡眠中期C睡眠晚期D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三、名词解释口.意识: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外身心状态和环境的觉知。.注意:我们从无限的信息中针对部分信息进行主动加工的过程,包括指向与集中、激活与抑制。.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又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5.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活动。6.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四、问答题1、什么是注意广度?它受什么因素的影响?(P94-96)口答:注意广度又称注意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1、注意对象的特点;2、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2、什么是注意的稳定性?它受什么因素的影响?(P96—97)□答:注意稳定性也被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但衡量注意稳定性,不能只看时间的长短,还要看这段时间的活动效率。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1、客观因素;2、人的主观状态。3、教师应如何利用有意注意的影响因素来组织有效教学?(P92)口答:1、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2、培养间接兴趣;3、合理地组织活动4、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4、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是什么?(P91)口答:1、刺激物的特点;2、个体自身状态。第四章感觉和知觉一、填空题1、人脑对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特定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感觉2、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带有某种倾向的不正确的知觉。3、当我们从亮处走入黑暗之后,视网膜的光感受性会迅速提高,这个过程是暗适应当我们从暗处走出见到光明时,视网膜对光的感受性会迅速下降,这个过程是明适应4、杆体细胞对光线非常敏感,允许昏暗光线下的视觉;锥体细胞对特定波长的光波特别敏感,产生心理学的色彩体验。5、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6、习惯化是由于刺激的反复呈现所导致的反应降低或减少的现象。7、知觉的一般特征主要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知觉产生的三个阶段是感觉信息、组织信息、赋予意义8、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自然科学规律是韦伯定律,这个定律主要适用于中等强度范围的刺激。9、双眼的距离线索主要是双眼辐合和视差的所提供的距离信息。10、人们常使用的印象管理策略有迎合、自我美化、自我表露、威胁和恳求。二、单项选择题.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D)口A.差别感受性B.最小可觉差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觉或限口.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A)A.感觉对比B.感觉融合C.感觉适应D.感觉的掩蔽口3.电影使一系列静止的拷贝画面连贯起来,前一副画面的印象还没消失,下一副画面又出现在视觉中,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活动的人物、车辆等场景,这是(A)口A、动景运动的作用B.适应的作用C.对比的作用D.联觉的作用口4、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C)口A近距刺激B远距刺激C物体本身D判断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一种感觉的(C).A整合B对比C适应D联觉三、多选题口.感觉反映的是(AC)口A.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B.客观事物的整体口^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D.过去作用于感官的事物2.产生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有多种,如(ABD)口A.线条透视B.运动视差C.视轴辐合D.眼睛的调节3.物体在空间没有位移而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叫(B)A.运动知觉B.似动现象C.动景现象D.现象4.内部感觉包括(ABCD)口A.运动觉B.平衡觉C.内脏感觉D.机体觉5.空间知觉包括(ABCD)A.大小知觉B.形状知觉C.深度知觉D.方位知觉6.错觉的性质包括(ACD)口A歪曲的知觉B虚幻的知觉C特定条件下的知觉D对事物的歪曲带有固定倾向的知觉四.名词解释1.感觉:人脑对从各种感受器传来的特定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知觉:把感觉的信息组织成一定的模式并对它加以解释的过程。.感觉阈限:感受性的高低是由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了一段时间的刺激量来度量的,这个刺激量叫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让人感受到的刺激量就是绝对感觉阈限。.敏感化: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强烈的刺激后,对强度较弱的刺激也会产生明显的反应。6.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让人感受到的刺激的量就是绝对的感觉阈限,相应的感受能力叫绝对感受性。.知觉的理解性: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各种假设,检验假设,做出合理解释的特性。8.似动现象:当两个刺激(直线、圆点、图形或画片等)按照一定的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先后呈现,我们会看到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连续运动的现象就是似动现象。9.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器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10.社会知觉:个体对他人、群体关系和自我的知觉。五、简答题1.什么是知觉?知觉的加工特性有哪些?(P114,P116-120)口当人面对大量的刺激时,总是倾向于有选择地输入一部分信息,倾向于从连续变化和没有秩序的感觉输入中提取、整合和组织信息,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经验把它归类或赋予某种意义。这种把感觉的信息组织成一定的模式并对它加以解释的过程就是知觉。知觉的特性有: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2.结合实际谈谈知觉的准确性怎样才能提高?答:(1)记住,你知觉到的不是事实,而是重组后的“事实”。要学会经常对自己的知觉提问:我知道的准确吗?另一种解释是不是也符合事实?我的假设是什么?到底对不对?我的假设会不会影响对实际情况的觉知?(2)打破知觉习惯,不受习惯化的影响。每天要试着以一些新的方式进行活动,比如,选择不同的路线去上班或上学;再刷牙、梳头等日常生活种,有时不妨试着换另一只手,不要总是使用利手;再看望朋友和家人时,要试着感觉自己是第一次去见他们。(3)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适应水平,通过新的经历拓宽自己的参考系。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包括试试你平常不吃的食物,看看与你的观点截然不同者写的文章或书,再安静的树林里散步,到喧闹的游乐场去玩。不同的经历可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4)克服知觉定势。无论何时,只要你把人、物或事归类,你的知觉就有可能被期望或己有的类别概念扭曲,按照一定的定势进行知觉。因此,无论发生了什么,我们都要把每个人看成是独立的人,把每一件事看成是独立的事。(5)避免受动机或情绪的影响。要让自己避免受兴趣、需要、期望或情绪的支配是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意识到这种犯错误的可能性,并且积极地尝试从其他人的角度来看世界。在争论或讨论中,要善于采纳别人有价值地观点。(6)养成不断进行准确性检验的习惯。要主动寻找其他的证据来检验你的知觉的准确性。第一,要提出疑问;第二,要澄清事实;第三,要参考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记住,知觉不可能自动调整。(7)注意,要努力有意识地去注意你周围的人何事物,而不是在一团迷雾中度过一生。听别人说话时,要集中注意力,要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通过眼睛与人进行沟通。要使自己养成一种习惯:不论看到什么或听到什么,都必须经过准确性的检验(即通过获得追加的信息来检查自己的知觉)之后再把它知觉为事实。3.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有什么意义?(P116-120)口答:(1)根据知觉的选择性,强烈的刺激、不断重复的刺激、变化的刺激、对比、不一致等更可能成为知觉的对象,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学过程中,色彩对比鲜明的挂图,大小或字体不同的板书,对教学内容的重复等,都是利用知觉的选择性特点。第五章记忆一、填空题1、按记忆的内容来分,有形象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不同,把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2、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储存和提取3、斯伯林开始研究感觉记忆时,采用了整体报告法,后来他设计了部分报告法4、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加减2个组块,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5、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艾宾浩斯6、心理学家佩维奥(Paivio,1975)从信息编码的角度将长时记忆分为两个系统,即语义编码系统和表象编码系统7、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抑制,叫前摄干扰;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干扰二、单项选择题1.乔治•斯波林进行图象记忆的实验使用的方法是(A)口A.整体报告法B.重学法C.部分报告法D.节省法口2.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B)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3.造成短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D)A.信息得不到注意B.抑制作用C.信息提取机制失灵D.信息受干扰4.容量最大的记忆系统是(D)口A.感觉记忆B.图像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5.遗忘的进程是⑻□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倒U型曲线D.U型曲线6.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C)口A.功能固定B.原型启发C.自然衰退或干扰D.思维的定势7.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B)口A.对识记的材料加以注意B.精细复述C.机械复述D.意识到短时记忆的信息三、名词解释.记忆: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语义记忆:我们对概念、定理、公式和规则等的记忆,就是语义记忆。语义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内隐记忆: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影响。4.陈述性记忆:对事物的记忆。.程序性记忆: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编码特定原则:当提取的背景与编码的背景相似时最为有效(记忆能力最大)。.遗忘曲线: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接着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保持量渐趋稳定,最后接近稳定。这条曲线称为遗忘曲线。8.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系列位置效应: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四、问答题.记忆包括哪些基本过程?(P142-143)口1.编码指个体在加工信息时,将外在刺激的物理特征,转换成抽象的形式,一边在记忆中储存并供以后使用的心理表征。.储存指将已经编码的信息留存在记忆中,以备后用。3.提取也称检索,是指在必要时将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取出的心理过程。2.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什么?(P149-151)1.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7±2个组块。2.短时记忆主要以听觉编码为主,也有视觉代码和语义代码。3.复述使信息保存在短时记忆中,以防止被其他信息排挤掉。3.什么是遗忘规律?主要的遗忘的理论有哪些?简述其内容。(P156-159)口答:遗忘规律: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接着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保持量渐趋稳定,最后接近稳定。(1)感觉注意阶段重在集中注意1.减少分心刺激,2.使目的单纯化(2)改善短期记忆的方法:1.善用听觉编码;2.扩大组块的容量;3.使用精确复述和记忆术;4.使干扰最小化(3)长期记忆宜采用多种策略。1.多重编码策略2.轨迹法策略3.进行自我测试4.编码特定性原则策略5.系列位置策略6.元记忆策略第六章思维一、填空题4、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5、思维的基本单元有(表象)、(概念)、(命题)。6、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记忆表象)、(想象表象)。7、概念形成是指个体掌握概念(本质属性)的过程。8、(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而(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9、(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10、类比推理属于(归纳推理)。二、单项选择题1、(A)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过程。A表象B想象C再造想象D再认口2、表象的形象在头脑中可以放大、缩小、翻转的特性叫表象的(C)A翻转性B运动性C可操作性D灵活性3、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的基本形式有(A)口4、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叫(C)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辐合思维D发散思维口5、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叫(B)A概念形成B问题解决C发散思维D创造思维6、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叫(A)A迁移B干扰C抑制D启发7、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是(C)口A通用的问题解决策略B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C问题解决的策略D动力定型三、名词解释1.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2.表象:客观事物的主观形象。.概念: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4.发散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探索新的远景,追求多样性的思维。.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和程序,并创造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定势: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四、问答题.思维和表象各有哪些特点(P167,P174-175)口答: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具有以下特征:1.概括性2.间接性表象是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具有以下特点:1.形象性2.概括性3.可操作性.在日常推理中,人们经常使用哪些启发式策略?(P189—191)答:1.可获得性启发式2.代表性启发式3.调整性启发式.试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着问题的解决?(P194-196)答:1.问题空间.问题解决的策略.知识——专家和新手的区别.其他心理因素,如知识表征的方式;定势;功能固着;动机。4.创造性思维过程是怎样的?(P197-198)口答:创造性思维过程是指在问题情境中,新的思维从萌发到形成的整个过程。大体会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2.酝酿阶段3.顿悟阶段4.验证阶段第七章情绪一、填空题3、冯特在1896年撰文认为情绪是由(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三个维度组成。4、(道德感)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言论和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5、心理学家(霍尔姆斯)和(雷赫)编制了生活改变与压力量表,系统研究了不同生活事件对人造成的压力大小。6、情绪、情感具有动机功能、(适应)功能、(信号)功能和调节功能。二、单项选择题1、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A)A.詹姆斯一兰格理论B.坎农-博德理论C.沙赫特的情绪理论D.汤姆金斯―伊扎德的理论2、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有(D)口A、激动和平静B、高兴和悲哀C、喜、怒、哀、乐D、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3、情感可分为(A)口A、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8心境、激情、应激口C、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D、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口4、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的划分叫(C)口A、基本情绪B、复合情绪C、情绪状态D、情感的种类5、沙赫特认为,情绪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A.外界环境刺激B.机体生理变化口C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D.认知过程口6、微弱持久而又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是&)人、心境8、激情C、情操D、应激三、多项选择题口1、情绪和情感区别在于(A.C)口A、情绪是情感反映的过程;情感代表是情绪的内容8、情绪适用于动物和人;情感只适用于人C、情感比情绪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D、情绪有外在表现;情感则没有外在表现3、情绪和情感具有(A.B.D)的功能A、适应B、动机C、组织D、信号四、名词解释口1.情绪一个人对于客观对象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的主观体验。2.表情情绪在个体身上的外显表现.情绪智力索拉瓦和梅耶把情绪智力看作一种加工情绪信息的能力,其中包括准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恰当表达情绪,以及适应性调控情绪的能力。.心境发生缓慢、持续时间较旧、相对比较微弱、具有弥漫性特点的情绪状态。.激情激情是爆发式的、强烈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理智感理智感是个体的好奇心、求知欲、认识兴趣等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7.情绪集中性应对是指以控制应激性情境引起的情绪反应为目的的应对。五、问答题1、情绪的功能有哪些?答案要点:(一)适应功能(二)动机功能(三)信号功能(四)调节功能2、什么是阿诺德的“评定—兴奋”理论?阿诺德认为,我们直接地、自动地并且几乎不由自主地评价者我们所遇到的任何事情,评价补充着直觉并使个体产生去做某种事情的倾向,当这种倾向很强烈的时候,就产生了情绪。3、沙赫特认为情绪与哪些因素有关?这对指导生活实际有什么意义?情绪与外界刺激、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和认知三个因素有关。认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是使人直觉到导致内脏反应的特定情境,二是使人接受到这些反应的反馈时作出特定情绪的标记。根据沙赫特的理论,在生活实际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认知来调节我们的情绪。5、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应对压力?(1)自我控制(2)情绪隔离(3)情绪疏泄(4)积极评价6、你觉得情绪调节的方法有哪些?(一)认知改变的方法(二)表情改变的方法(三)情绪疏泄的方法(四)行为放松的方法第八章能力一、填空题1、(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2、斯皮尔曼提出能力由两种因素构成。一种是(一般能力),是参与人所有能力活动的共同的能力成分。另一种是(特殊能力)。3、个人所获得的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卡特尔称为(晶体智力)。4、(美)国的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5、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是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医生(西蒙)在(1905)年编制的。6、韦克斯勒在量表编制时将全量表分为(言语分量表)和(操作分量表)两部分。7、(韦克斯勒)首次使用了离差智商。二、单项选择题1、编制世界上最早的一个智力测量表的是CA吉尔福特B推孟C比奈-西蒙D韦克斯勒口2、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BA、意志B.能力C.素质D.性格口4、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表现在()CA、能力是知识和技能B、能力包括知识和技能C、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D知识和技能水平一样的人能力也一样口5、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上。AA、能力发展水平、类型和发展早晚8、遗传、后天教育影响的程度C、素质的高低和智力发展水平D、认知、操作、人际交往等不同方面以及天赋高低三、多项选择题口1、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表现在()ABCDA、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B、知识技能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口c、同等水平的知识、技能并不表现为同等水平的能力D、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相应能力的发展3、离差智商的优点是()A.BA、建立在统计学的基础上B、表示的是个体智力在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C、表示的是智力高低的一种理想的指标D、以上都不对四、名词解释4.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流体智力是发现复杂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晶体智力包括一个人所获得的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能力。五、问答题1、知识、技能和能力是什么关系?答:1.知识、技能不等于能力2.知识技能与能力有密切的关系(1)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2)知识技能是形成能力的基础(3)同等水平的知识、技能并不表现为同等水平的能力2、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有三个部分:(1)成分亚理论,揭示智力活动的内在结构(具体略);(2)智力情境亚理论,阐明智力与环境的关系;(3)智力经验亚理论,诠释智力与个人经验的关系。3、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