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重点大学附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安徽重点大学附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安徽重点大学附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安徽重点大学附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安徽重点大学附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安徽重点大学附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1.1921年,李大钊在纪念五四运动两周年时撰文说,“不要把五四运动纪念日仅仅看做一个狭义的爱国运动的纪念日,我更盼望从今以后,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的时候,都加上些新意义”。李大钊的“加上些新意义”是希望“五四精神”()A.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B.应在启蒙与救亡的斗争中实现统一

C.能够启迪广大民众的思想觉悟 D.应该着力弘扬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怀2.如图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给农民的证书,党发放这些证书的共同目的是()

A.打击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基础 B.实现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C.推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D.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3.西安事变后,经过谈判,蒋介石接受了相关条件,如:改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等。这表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A.彻底粉碎了日本全面侵华企图 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有利于推动国共两党联合抗日 D.形成了中共全面抗战路线4.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校内各系和研究机构经常举行学术讲座、专题报告会、座谈会和辩论会等,会前张贴海报,欢迎师生参加。在报告会结束后,经常留一段时间进行讨论,学生能自由地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质疑,教授之间也可以进行辩论和交锋。这反映了西南联大()A.重视培养师生的批判精神 B.极端自由散漫的学习环境

C.努力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 D.具有浓郁的民主学术氛围5.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到达重庆,各界欢欣鼓舞,民主党派代表、社会名流几百人,去机场迎接毛泽东。《大公报》报道说:“几百个爱好民主自由的人上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材料表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A.顺应了人民期盼和平民主的愿望 B.全面阐述了中共反对内战的主张

C.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阴谋 D.极大提高了中共在全国的影响力6.研读如图,我国1953年开始实行的“三大改造”的本质特征是()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提前完成“一五”计划

C.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D.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7.“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习近平在这首词作中称赞的英雄模范人物是()A. B.

C. D.8.据统计,1977年年底全国尚有地主分子279.7万人,富农分子189.5万人,合计469.2万人至1980年年底,全国只剩有地主分子4万余人,富农分子2万余人。1983年7月到1984年10月,国家对最后一批地、富、反、坏分子79260人进行评审摘帽。材料中地主、富农数量的减少和“摘帽”工作的开展,主要得益于()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决策 B.“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提出

C.党对地、富、反、坏分子的改造 D.“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被彻底清除9.邓小平提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江洋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以上思想蕴含的共同理念是()A.和谐发展 B.执政为民 C.统筹兼顾 D.共同富裕10.古代世界多个民族都有关于大洪水的传说,但传说内容各不相同。中国有大禹治水的传说,希伯来人有诺亚方舟的传说,苏美尔人有洪水和方舟的传说,玛雅人的神圣典籍中也有关于天神发怒用洪水惩罚人类的记载。这些古代洪水传说的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不同地域文明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 B.洪水传说是所有大河文明的典型特征

C.自然灾害构成早期人类文化的核心内容 D.洪水对人类早期文明发展产生了影响11.公元3世纪之后,罗马帝国爆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史称三世纪危机。危机表现为农业萎缩,商业萧条,城市衰落,财政枯竭,政治混乱以及贫民奴隶不断起义和大批蛮族乘机入境。罗马帝国出现全面社会危机的根源是()A.天主教对罗马文化的冲击 B.频繁的奴隶起义对帝国的打击

C.当时的奴隶制度走向衰落 D.帝国统治者长期对外侵略扩张12.1565年,沙皇伊凡四世实行特辖区制度,将土地富饶、商业发达以及军事要地地区定为沙皇特辖区,收回特辖区内大贵族的世袭领地,将其分给中小贵族。伊凡四世推行特辖区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中小贵族经济利益 B.促进辖区经济社会平衡发展

C.提高辖区军事防御水平 D.打击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13.美国史学家戈登在《极简亚洲千年史》中写道:“公元500-1500年,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的中世纪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作为东方儒家文明与欧洲基督教文明交流的桥梁,其本身的辉煌成就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据此判断,构成当时东西文明交流桥梁的主体是()A.学者和传教士 B.商人和旅行家 C.官员和殖民者 D.军队和探险家14.“国王和四个大区长官,组成‘最高理事院’,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其下设置从万户、千户、百户到十户的各级官员。严密的组织管理,使国王得以了解和掌控全国,包括从一户长逐级呈报上来的每月出生和死亡的男女人数。职位世袭,特权代代相承。”材料所国家的建立者是古代()A.印加人 B.波斯人 C.埃及人 D.班图人15.史载,汉武帝曾遣使前往今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唐朝杜环是第一个到非洲并写下《经行记》的中国人;元朝汪大渊到过今摩洛哥和东非沿海地区,撰写了《岛夷志略》;明朝郑和曾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这些记载表明()A.非洲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B.古代中国文明促进了非洲发展

C.中非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 D.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中非交流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日本对华侵略不断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捐弃前嫌、求同存异、相忍为国、相互作出妥协的结果,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第二次国共合作,对中华民族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对推动中国的民主和进步,做出了极其重要的历史贡献,对新时期推进海峡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摘编自潘洵《谈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贡献及其启示》材料二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9年后,台湾与大陆处于暂时分离的状态。中国共产党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早在50年代,中国政府就提出和平统一的主张:1960年5月,毛主席提出,台湾只要回归祖国,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大权均由台湾当局掌握。这可以说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雏形。1979年1月,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摘编自外交部网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大贡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所做的努力,并简评“一国两制”方针。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部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一览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主要内涵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井冈山精神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苏区精神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长征精神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然胜利;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定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定不拔的必胜信念。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摘自红网《浅谈中国共产党人百年精神谱系》根据材料,提炼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主要内涵,并选择其中任意一项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选项准确,史论结合,层次清楚,逻辑严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代时期,日本遣唐使制度更为完备,二百余年间,日本遣唐使成行16次,遣唐使一般每次五六百人。使团集中了当时日本的外交、科技、佛教、艺术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在中国所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成归国后,将其所学引进到日本,实现“全盘唐化”,成为日本大化改新的谋划者与助推者。通过大化革新建立起以唐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与地方行政体系;效法唐初实行的均田制,施行了“班田收授法”,仿唐租庸调制建立起税收制度;在军事方面,仿唐朝的府兵制,建立起“防人制”;还仿效唐朝教育制度,开设各类学校教授汉学,培育人才。自从圣德太子执政奖励儒学以来,社会上很快形成好儒习汉的风气,儒家思想很快普及到日本各地。孝德天皇更是效仿唐制,主张“孝为百行之先”,令全国每户备孝经一本。

——摘编自唐移君《隋唐时期的中日交流及其历史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学习唐朝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学习唐朝的积极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航路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欧洲航海业的发展不仅使各个区域性市场不断扩大范围,而且使这些市场相互联系起来。亚非拉美的商品开始到欧洲市场上销售,世界各地对欧洲手工业产品的需求增加,从而导致国际贸易额的迅速增长。欧洲殖民者为了争夺原料和市场而展开激烈竞争,最终由大西洋沿岸的一些城市取代了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并成为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里斯本、伦敦等变成了具有世界商业意义的大城市。与世界贸易相适应的海上运输、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和股份公司相应出现。当时在世界市场上交易的商品多是奢侈品,占支配地位是前资本主义的商业资本。正是这一时期,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工场手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通过暴力和超经济的强制手段,欧洲殖民主义国家与殖民地、落后国家之间出现了早期国际分工,与此同时世界市场开始出现雏形,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快。

——摘编自李吟枫《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近代商业出现的主要变化。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A.根据材料“不要把五四运动纪念日仅仅看做一个狭义的爱国运动的纪念日,我更盼望从今以后,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的时候,都加上些新意义”可知李大钊希望给“五四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能够与时俱进,故A项正确;

B.“五四精神”在当时已经做到了启蒙与救亡的斗争中实现统一,与材料“加上些新意义”的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

C.五四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当时已经起到了启迪广大民众的思想觉悟的作用,与材料“加上些新意义”的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

D.五四运动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不符合“加上些新意义”,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五四运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答案】B【解析】题干涉及的是1931年与1951年土地革命或改革的证件,是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的证据,故B正确;

A与1951年土地改革不符,排除;

1931年土地革命与解放区无关,故排除C;

D是无关项,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领导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对题干图文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了中国领导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利于推动国共合作抗日,C项正确;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并未粉碎日本侵华的企图,排除A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于1937年9月才建立,排除B项;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中共的抗战路线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西安事变,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西安事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南联大校内各系和研究机构经常召开各类学术会议以及自由辩论和讨论,反映了西南联大具有浓郁的民主学术氛围,D项正确;

A项只体现了材料的部分内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

材料反映了西南联大具有浓郁的民主学术氛围,并没有体现极端自由散漫的学习环境,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西南联大具有浓郁的民主学术氛围,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5.【答案】A【解析】据本题材料“各界欢欣鼓舞,民主党派代表、社会名流几百人,去机场迎接毛泽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刚刚经过十四年抗战,人民渴望和平,渴望重建家园,所以材料表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顺应了人民期盼和平民主的愿望,A项正确;

“全面阐述”与材料呈现的内容不符,排除B项;

材料并未明确提出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阴谋,排除C项;

仅凭材料无法判断中共在全国的影响力是否提高,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了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6.【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三大改造’的本质特征”和图片信息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中国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变革了落后的生产关系,故C项正确;

A项与一五计划有关,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无关,故B项错误;

全行业公私合营是中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不是本质特征,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三大改造’的本质特征”和图片信息,结合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实质解答。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实质,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B项正确;

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排除A项;

雷锋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

王进喜是大庆油田的工人,他留下的“铁人精神”和“大庆经验”,成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8.【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面拨乱反正工作也由此迎来了新的局面,平反冤假错案,有步骤地处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是推进全面拨乱反正的一项重要内容,材料所述内容即是这些工作开展的具体内容,A项正确;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促进了思想解放,并非成为国家政策,与材料所述工作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四类分子”都是被重点纠察和改造的对象,在“文革”前,已有很多地主、富农分子被陆续改变了成分,没有办理改变成分手续的,绝大多数也已成为守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然而,在“文革”中,由于林彪、“四人帮”蓄意造成的阶级斗争扩大化,不少已经改造好的地主、富农分子遭到迫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在这样的背景下,1979年1月1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分问题的决定》,排除C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不意味着这种思想被彻底清除,材料所述工作的开展是国家政策的推动,与“两个凡是”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9.【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可知,材料中的思想都强调党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和谐发展,故A项错误;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共同富裕,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的主旨,从执政为民角度分析。

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10.【答案】D【解析】据材料“古代世界多个民族都有关于大洪水的传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世界多个民族都有关于大洪水的传说,说明文明早期人类经常遭受洪水侵装,对当时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实质上反映洪水对人类早期文明发展产生了影响,故选D项;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相互联系很少,这些古代洪水传说的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洪水对人类早期文明发展产生了共同的影响,排除A项;

材料中的玛雅文明不是“大河文明”,而是“丛林文明”,“洪水传说是所有大河文明的典型特征”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自然灾害对人类早期文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不是构成早期人类文化的核心内容,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生,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分析材料予以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生,侧重于考查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分析材料予以作答的能力。1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农业萎缩,商业萧条,城市衰落,财政枯竭,政治混乱以及贫民奴隶不断起义和大批蛮族乘机入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的三世纪危机是全面的社会危机,而导致这种全面危机的根源只能是当时社会制度的衰落,即奴隶制度的衰落激化了社会的各项矛盾,C项正确;

1054年,从基督教中分裂出天主教,排除A项;

奴隶起义是具体原因,不是根源,排除B项;

长期对外侵略扩张是具体原因,不是根源,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沙皇伊凡四世设立沙皇特辖区,收回大贵族的世袭领地,这些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

伊凡四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并不是为了维护中小贵族的经济利益河促进经济社会平衡发展,排除AB项;

伊凡四世的说法并不一定能够提高辖区的军事防御水平,这并不是他的根本目的,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1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亚洲伊斯兰文明作为东方儒家文明与欧洲基督教文明交流的桥梁”可知,阿拉伯人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B项正确;

构成当时东西文明交流桥梁的主体是商人和旅行家,学者和传教士虽然也推动了东西文明交流,但并不是交流主体,排除A项;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掀起了殖民扩张,此时殖民者还不是东西文明交流桥梁的主体,排除C项;

构成当时东西文明交流桥梁的主体是商人和旅行家,军队和探险家并不是主体,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人类文明交流,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人类文明交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14.【答案】A【解析】帝国中掌管大行政区的长官叫卡帕克•阿普,是地位仅次于印加王的最高官吏。国王和四个大区长官,组成“最高理事院”,为帝国最高行政机构,故A正确;

B主要生活在西亚,排除;

CD主要生活在非洲,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古代美洲印加文明,依据材料“国王和四个大区长官,组成‘最高理事院’,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美洲印加文明,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1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唐朝、元朝、明朝这四个朝代中中非之间都存在交流,C项正确;

材料中强调的是中非之间存在交往的时间长,而非是非洲的历史悠久,排除A项;

材料中强调的是中非之间存在交往的时间长,没有说明古代中国文明促进了非洲发展,排除B项;

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唐朝、元朝、明朝这四个朝代中中非之间都存在交流,而非中国历代王朝都与非洲存在交往,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中西方文化交流,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16.【答案】【小题1】贡献:结束了两党对立的局面;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基础;促进了中国的民主和进步;为新时期海峡两岸和国共两党关系发展提供借鉴。【小题2】努力: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统一的主张;1960年毛泽东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设想(或“一国两制”的雏形);1979年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1982年宪法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简评:“一国两制”方针是中国政府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和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方针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特点;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成生动现实,并得到各方广泛好评;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一国两制”方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大贡献,提炼概括材料信息分析作答。

(2)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方针,提炼概括材料信息并掌握“一国两制”方针的影响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所做的努力、“一国两制”方针的影响。17.【答案】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内涵:根据材料“坚定理想,百折不挠”可分析出坚定理想、坚守信念;根据材料“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可分析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根据材料“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可分析出对党忠诚、亲民爱民;根据材料“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可分析出不怕牺牲、忠贞报国;根据材料“患难与共、艰苦奋斗”可分析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根据材料“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可分析出敢为人先,开拓进取;根据材料“实事求是闯新路”可分析出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根据材料“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可分析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等。

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材料描述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结合近代中国共产党的史实,进行阐释。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阐释的。例如可以选择红船精神,其次,结合中共一大的召开,红船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红船精神”,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注意选项准确,史论结合,层次清楚,逻辑严密。最后,对所阐释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

故答案为:

内涵:坚定理想、坚守信念;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对党忠诚、亲民爱民;不怕牺牲、忠贞报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等。

示例:红船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1921年,党的一大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后称“红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坚强有力和远大奋斗目标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在红船中诞生这一伟大革命实践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是:中国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