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游沙湖》《苦斋记》_第1页
教学课件-《游沙湖》《苦斋记》_第2页
教学课件-《游沙湖》《苦斋记》_第3页
教学课件-《游沙湖》《苦斋记》_第4页
教学课件-《游沙湖》《苦斋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页第二页,共23页。作家名片苏轼对文学的艺术性是相当重视的。在散文写作方法方面,苏轼最重视的一点是“以意为主”。他既反对“浮巧轻媚,丛错采绣”之文,即外表华丽而缺乏内涵的文章,也反对“怪僻而不可读”之文章。苏轼非常重视在“意”的支配下构成自由挥洒、变化无端的艺术风格。苏轼的文章无论比之于早期的韩、柳,还是比之于同时的欧、曾,都要少一些人为讲究,如行云流水一般,姿态横生,吻合他自己的情感基调与个性特色。从散文中也可以感受到苏轼的个性与才华。第二页第三页,共23页。而更能代表其散文成就的是随笔、游记、杂记、赋等感情色彩较浓厚的文体。在语言风格方面,苏轼的散文重视通过捕捉意象,通过音声色彩的组合,来传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时常点缀着富于表现力的新颖词汇,句式则是骈散文交杂,长短错落。苏轼还有一些小品文也是独具风韵的妙品。晚年的一些作品,尤其言简意深,内涵丰厚。苏轼的散文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有“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之喻。第三页第四页,共23页。刘基(1311—1375),明初大臣。字伯温,元末明初青田(今浙江青田)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辅佐朱元璋,为明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生封诚意伯,追赠太师,卒谥文成,文成县名就是来自于他的谥号,民间称为“前有诸葛孔明,后有刘基伯温”。著有《诚意伯文集》。第四页第五页,共23页。背景探秘1.《游沙湖》这篇文章写于元丰五年(1082)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期间。元丰二年,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在公余时间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2.《苦斋记》本文选自《诚意伯文集》,是一篇颇为别致的书斋记。“苦斋”是浙江龙泉人章溢的书室名。这篇文章就是章溢请刘基写的记。第五页第六页,共23页。第六页第七页,共23页。1.《游沙湖》(1)以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丰富复杂的感情从艺术上看,作者以极朴素、自然、清淡的语言写出了非常丰富复杂的感情,并且有层次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变化——由寓慨于谐,发展到开朗、积极、乐观,由萧疏简淡的叙述到朗声高唱,思想感情的抒发越来越浓烈,读时令人情不自禁地也要伴随作者歌唱起来。启迪智慧第七页第八页,共23页。(2)以经济的笔墨融景、情、事、理于一体文章的另一特点是用笔经济,全文只有一百七十二字。写游览所见景物。只简略点出逸少洗笔泉、兰溪水西流。而对兰溪景物的具体、生动、形象地描写,则留到歌词中表现。歌词把静谧幽雅的景色、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精警深刻的人生哲理,浑然无迹地融合起来。在短小的篇幅中,有人物,有事件,有自然景色,有诗情哲理,这一切又似乎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充分体现了苏轼随笔小品文的艺术特色。第八页第九页,共23页。2.《苦斋记》(1)角度新颖,引人入胜写一般名山胜水的游记,有雄奇瑰丽之观可以描绘,如“巴陵胜状”之“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泰山奇观之“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姚鼐《登泰山记》),皆足以使人心驰神往。而这里所写的“苦斋”,非有林壑之美,台榭之观,往古之胜迹,可以引人入胜,供人凭吊;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非“苦”也。作者巧妙地抓住一个“苦”字,作为贯串全文的脉络,化景为趣,化趣为理,使人从中领略无穷的佳趣与妙谛。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来看待艰苦的环境,坎坷的人生,这便是“化趣为理”。本来是极其寻常的景色,一经作者点染。便成奇观,这是“化景为趣”的艺术手段。第九页第十页,共23页。(2)叙议有度,情理毕现。“记”这样的文学样式,往往由两个大的部件构成。前一个部件,或记人,或记事,或记游,以叙事写景为主;后一个部件,或发感慨,或说道理,以抒情议论为主。没有前一部分的事和景,则后一部分的情和理便无所依附;没有后一部分的情和理,则前一部分的事和景便没有概括成理论,没有概括出主题。所以两者是有机的结合,是统一的整体。本文的价值,也在于他所发的那段“乐与苦相为倚伏”的闪耀着思想光辉的议论,极其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苦之为乐”和“苦生于乐”的道理。其对待苦乐的态度,其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第十页第十一页,共23页。画龙点睛第十一页第十二页,共23页。第十二页第十三页,共23页。一、基础达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看流水尚能西(向西去)B.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外城)C.谁道人生无再少(数量小)D.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即,就)解析:“少”,少年。答案:C第十三页第十四页,共23页。2.下列语句中词类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野峰巢其间B.故遂择其窊而室焉C.名其室曰苦斋D.寝必重褥,食必珍美解析:A、B、C项,都是名词作动词。D项,“珍美”是形容词作名词。答案:D第十四页第十五页,共23页。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B.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C.是人之所谓乐也D.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解析:A、B、C项,都是判断句式。D项,是省略句式。答案:D第十五页第十六页,共23页。4.对《游沙湖》一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明快地记叙了苏轼和一位聋大夫日常交往的特点,以及同游清泉寺的经历,可谓情趣盎然。B.“流水尚西”“黄鸡休唱”表现了作者虽然被贬,但依然开朗、积极、乐观的情怀,为后人所称道。C.本文的语言极其朴素、清淡,但写了非常复杂的情感,并有层次地表现了感情的变化。D.文章写同游清泉寺,对王逸少洗笔泉、兰溪水简略写出,缺少对兰溪景物的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是作品的一大不足。解析:D项,说“不足”是错误的,这是一篇佳作。答案:D第十六页第十七页,共23页。(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8题。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二、阅读鉴赏第十七页第十八页,共23页。5.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解析:“御蓬藋”中的“御”为“用”。答案:B第十八页第十九页,共23页。6.下列加点的“以”字用法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而勾践以尝胆兴B.不可以实疏粝C.孙膑以此名显天下D.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解析:A、C、D三项均为连词,因为;B项为介词,用。答案:B第十九页第二十页,共23页。7.下列对文段的分析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所选的文段以抒情议论为主,阐发道理,可谓“情缘景生”“景与情会”。B.作者阐发了“乐与苦相为倚伏”的议论,阐明了“苦之为乐”和“苦生于乐”的道理。C.如果说课文前三段是叙述写景,是画龙;那么所选的文段则是议论,是点睛。画龙点睛使二者有机结合,富有理趣。D.本文段虽联系现实,引用古语,但语言上显得生硬,不够洒脱。解析:应是“语言洒脱”。答案:D第二十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