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公开课课件)_第1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公开课课件)_第2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公开课课件)_第3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公开课课件)_第4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公开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了解《孟子》的有关知识;2.归纳课内的文言文字、词、句知识;3.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4.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学习目标第一页第二页,共121页。千秋亚圣孟子(约前372~前289)走近作者第二页第三页,共121页。孟子名,字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并尊称他为,《孟子》是记录孟子、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轲子舆战国孔孟亚圣仁政民贵君轻第三页第四页,共121页。

孟子名轲,邹人(今山东邹县),三岁时父亲逝世,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替孟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孟子自小便受严格的管教,据说他自从搬家以后,便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点,孟子变得十分贪玩。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子勤奋读书,要不然将会像那块麻布般,变成一团废物。孟子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童年第四页第五页,共121页。子不学,断机杼。昔孟母,择邻处;

童年第五页第六页,共121页。

孟子长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青少年第六页第七页,共121页。

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可惜邹、鲁这样的小国,很难实施孟子“仁政”的抱负。他决定带着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最后,孟子来到滕国,滕国太子对孟子的“仁政”十分感兴趣,于是孟子便在滕国实行他“仁政”的思想。遗憾的是,滕国是个小国,时时有被灭亡的危险,不可能把仁政推行天下。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决心写书建立学说。成年与晚年时代第七页第八页,共121页。孟子的思想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第八页第九页,共121页。孟子的仁政思想一、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三、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第九页第十页,共121页。南宋朱熹将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书”。第十页第十一页,共121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名言第十一页第十二页,共121页。孟府第十二页第十三页,共121页。孟林亦称亚圣林,位于邹城市东北第十三页第十四页,共121页。孟子墓碑第十四页第十五页,共121页。孟庙亚圣殿→←孟子故里山东邹城第十五页第十六页,共121页。←亚圣府孟子后裔居住的地方孟府仪门→第十六页第十七页,共121页。孟庙康熙碑亭→←孟母林神道第十七页第十八页,共121页。时代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第十八页第十九页,共121页。读准下列字音王好()战hào弃甲曳()兵yè数()罟()不入洿()池ɡǔwū衣()帛()鸡豚()狗彘()之畜()túnzhì庠()序xiánɡ饿殍()piǎoyìcùbó然而不王()者wànɡxù移其粟()于河内sù申之以孝悌()tì第十九页第二十页,共121页。朗读课文第二十页第二十一页,共121页。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第二十一页第二十二页,共121页。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之:主谓间。/助词,无意。于:对于。焉耳矣:语气词连用。河:古义:黄河凶:古义:荒年,年成不好移:动词的使动用,使……迁移于:到、往粟:谷子,泛指谷类亦然:也是这样亦:也,然:代词,这样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第二十二页第二十三页,共121页。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察:考察、了解之:的无如:没有像之:主谓之间/这样加少:更少。加:更。也: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第二十三页第二十四页,共121页。第一部分梁惠王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第二十四页第二十五页,共121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移其民移其粟民不加多民不加少尽心无如寡人之用心梁惠王尽力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困惑?梁惠王:河内凶,移民移粟,河东亦然。感到困惑第二十五页第二十六页,共121页。背景: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争夺人力,增添人丁,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想一想,梁惠王为什么会如此在意本国人口的多少问题?第二十六页第二十七页,共121页。1、字词句重点:

寡人之于国也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寡人之于国也(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察邻国之政(邻国之民不加少)2、特殊句式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于之对于往、到取独的介宾后置第二十七页第二十八页,共121页。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第二十八页第二十九页,共121页。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好:喜好。请:请允许我。以:用喻:比喻。填然:击鼓声。鼓:击鼓,名→动。之:音节助词。兵:兵器。既:已经。接:接触,交锋曳(yè):拖着。而:修饰连词。走:逃跑。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开始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第二十九页第三十页,共121页。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或:有的人。而:表顺承止:停止。以:凭借、用、拿。笑:耻笑。何如:表疑问,怎么样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第三十页第三十一页,共121页。

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的原因,那么孟子有没有正面回答呢?阅读与思考第三十一页第三十二页,共121页。第三十二页第三十三页,共121页。

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的原因,那么孟子有没有正面回答呢?孟子没有正面回答梁惠王的问题,而是回答“请以战喻”。用设喻的方式,这样既不容易激怒对方,又便于启发对方。阅读与思考第三十三页第三十四页,共121页。成语:“五十步笑百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做比喻,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

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在课文中,该成语的运用意在说明什么?该成语的含义是什么?第三十四页第三十五页,共121页。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是、不过耳:罢了,语气助词是:这亦:也走:跑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第三十五页第三十六页,共121页。特殊句式是亦走也:

重点习惯句式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直不百步耳

3.是亦走也

判断句

“有的……有的……”

“只……罢了。”“这是……呀。”

第三十六页第三十七页,共121页。第三部分第三十七页第三十八页,共121页。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如:如果此:这,指示代词。无:通“毋”/“勿”,译为“不要”望:希望,指望。于:比,介词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第三十八页第三十九页,共121页。如何理解“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一句?这句话既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又揭示了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这里暗示着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第三十九页第四十页,共121页。“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违:违背,这里指耽误。胜:shéng尽,完。食:吃也:句末语气词。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数(cù):密。罟(gǔ):网。洿(wū):深。以:按照第四十页第四十一页,共121页。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此)王道之始也。”

是;这样养:供养生/死:活着的人/死了的人。动—名丧(sāng):为动用法

为----办丧事。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百姓对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养生:古:供养活着的人憾:遗憾。王道:为王之道,之:的始:开端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第四十一页第四十二页,共121页。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养民的主张,三组排比)合理地发展生产,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这是使民增多的初步措施,也是实施仁政的开始。“王道之始”:第四十二页第四十三页,共121页。不违农时斧斤以时入山林数罟不入洿池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第四十三页第四十四页,共121页。“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之:的树:名→动,栽种;之:音节助词/代词,指宅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以:把、用、拿。衣:yì,穿,名→动帛:丝织品;豚:小猪;彘:大猪;之:的畜:动词,喂养、畜养。无:通“勿/毋”,不要失:错过;耽误。其:代词,它们。食:吃在五亩大的住宅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了;第四十四页第四十五页,共121页。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以:把、用、拿。孝:尊敬父母悌:敬爱兄长;义:道理颁:通“斑”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于:在之:的夺:耽误其:代词,它的。可以:可以凭借谨:形→动,认真从事庠、序:古代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申:反复陈述;之:代词,老百姓百亩的田地能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学校的教育,宣扬孝敬长辈的道理,头发斑白的老人们就不会在道路上肩挑头顶了。第四十五页第四十六页,共121页。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然:这样而:表转折,却王:wàng,名→动,为王,统一天下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还不曾有过。”第四十六页第四十七页,共121页。“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蓄,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失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教民的主张,四组排比)“王道之成”养育教化百姓(治贫也治愚)是使民增多的措施,也是仁政的内容。第四十七页第四十八页,共121页。养民教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谨庠序,申孝悌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第四十八页第四十九页,共121页。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食:动词,吃;名词,食物而:表转折,却检:制止、约束涂:通“途”,道路莩:饿死的人发:开仓赈济岁:年成也: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却不知道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第四十九页第五十页,共121页。“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诸侯贵族)“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下层百姓)一方面揭示出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梁惠王仍然不爱民(对梁惠王自认为“于国尽心”的反驳)以及君王对待臣民应有的态度。哪两句使用对比手法?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情况?目的何在?第五十页第五十一页,共121页。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是:这何:什么异:区别、不同于:与而:表修饰兵:武器罪:名→动,归罪归咎斯:那么,就至:到达,这里是归顺焉:语气词,了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那么天下的百姓便会投靠您了。”第五十一页第五十二页,共121页。狗彘食人食涂有饿莩非我也,岁也王无罪岁错误态度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正确态度正确态度孟子还用了一个比喻,是怎样比的?——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一样。第五十二页第五十三页,共121页。第三部分孟子否定了梁国极其邻国之政,那么,他的理想政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第五十三页第五十四页,共121页。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找出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句子②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⑦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第五十四页第五十五页,共121页。孟子否定了魏国及邻国之政,那么他的理想政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仁政王道之始不违农时(农)保护鱼类(渔)按时砍伐(林)王道之成鼓励养蚕(纺)繁兴六畜(牧)生产粮食(农)兴办教育(文)初步措施根本措施不可胜食不可胜用保民教民

孟子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阐述使民加多的办法,从保民、教民角度提出了七条措施。

第五十五页第五十六页,共121页。思考: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么?用了什么说理方法?

对比狗彘食人食涂有饿莩比喻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不找客观原因,而应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第五十六页第五十七页,共121页。结构层次全文分三段

一、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二、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三、阐述使民加多的措施:

l)发展生产

不违农时

不竭鱼鳖王道之始

不毁山林

五十者衣帛

2)养化百姓

七十者食肉王道之成

数口之家无饥颁白者不苦

不检(反面)

3)不施虐政

不发(反面)实行仁政

不罪岁第五十七页第五十八页,共121页。尽心移其民移其粟民不加多?提出问题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邻国之君喻分析问题行仁政之果之始之成斯天下之民至解决问题走未施仁政程度不同实质相同文章的结构思路第五十八页第五十九页,共121页。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

对话

孟子

疑问(移民移粟)

设喻民不加多

以五十步笑百步

不可(走进圈套)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斯天下之民至矣

施仁政的措施第五十九页第六十页,共121页。一、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善用比喻。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五十步笑百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三、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叙述王道之始时的三组排偶句、王道之成时的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写作特色第六十页第六十一页,共121页。用现代观念评价孟子的主张1、王道精神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1)首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2)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养(3)统治者严以律己,不推卸责任2、注意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滥砍滥伐,滥捕滥杀,更不能竭泽而渔。第六十一页第六十二页,共121页。课文中阐述的是“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的道理,强调: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根本保证。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辜,以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课文总结第六十二页第六十三页,共121页。总结第六十三页第六十四页,共121页。语言现象总结:1、通假字2、词类活用3、特殊句式4、古今异义5、一词多义第六十四页第六十五页,共121页。通假字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斑”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途”3直不百步耳“只”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毋”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通“敛”知识点归纳第六十五页第六十六页,共121页。

名词活用作动词(1)填然鼓之鼓:打鼓(2)七十者衣帛食肉衣:穿(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为王、称王、统一天下(4)树之以桑树:种植(5)王无罪岁罪:归罪、归咎2、词类活用第六十六页第六十七页,共121页。动词作名词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使….迁移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为动用法使养生丧死无憾为…办丧事,请以战喻战争第六十七页第六十八页,共121页。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1)是亦走也(2)非我也,兵也(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标志:

…也。(1)申之以孝悌之义(2)树之以桑(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介词结构后置第六十八页第六十九页,共121页。3、宾语前置未之有也第六十九页第七十页,共121页。①或……或……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有的……②直……耳

直不百步耳。译为“只……罢了。”③是……也

是亦走也。译为“这是……呀。”④是何异于……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译为“这同……有什么区别呢?”(4)固定句式第七十页第七十一页,共121页。4、古今异义

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常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再,副词/常指增加)或百步而后止(有人,有时/选择连词)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兵器/战士,士兵;逃跑/行)第七十一页第七十二页,共121页。谷不可胜食也(尽/胜利)数罟不入洿池(细、密/数字或者数数)树之以桑(种植,动词/常指较高大的林木)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凭借/表同意认可)谷不可胜食也。(谷:粮食的统称。今义指稻谷。第七十二页第七十三页,共121页。1.数.Shǔ(1)计算:身所奉饭者以十数(2)列举:数吕师孟叔侄为逆(3)责备、数落:数之曰.Shù(4)

数目、数量:众数虽多(5)几、几个: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6)命运、定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shuò

(7)多次、屡次:扶苏以数谏故.cù

(8)密:数罟不入污池5、一词多义第七十三页第七十四页,共121页。2.直1.笔直、平直:中通外直(与“曲”相对,不弯曲)2.正直、正确: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3.价值、代价,通“值”:系向牛头充炭直4.径直、一直:则直前诟虏帅失信5.简直、竟然:直可惊天地,泣鬼神6.只是,仅:直不百步耳第七十四页第七十五页,共121页。

(3)发

1、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粮仓,赈济百姓)3、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花开)

4、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发出、抒发)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五人墓碑记》

(拿出)

第七十五页第七十六页,共121页。3.发

6.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7.派遣、派出:孤当续发人众8.出发,出:刀刃若新发于硎9.发送、递交:使人发书至赵王10.起用、兴起:舜发于畎亩之中11.发动、爆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12.暴露、败露:恐前语发13.量词:然后扣树三发14.fà

头发:齿危发秃第七十六页第七十七页,共121页。

(4)兵

1、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兵器)2、穷兵黩武成语

(战争)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军队)4、草木皆兵成语

(士兵)弃甲曳兵而走上使外将兵可汗大点兵兵旱相乘第七十七页第七十八页,共121页。

(5)胜

1、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承受)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尽)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胜利)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超过)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优美的)

第七十八页第七十九页,共121页。4.胜.shēng

(1)能承担,能承受:沛公不胜桮杓(2)尽:谷不可胜食也.Shèng

(3)胜利:二败而三胜(4)战胜、超过: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5)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第七十九页第八十页,共121页。一词多义1、第八十页第八十一页,共121页。重要的虚词之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他、她、它(们)这、此结构助词1.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不译3.宾语提前的标志,表强调不译4.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5.调整音节,无意义动词:往,到……去第八十一页第八十二页,共121页。也句中语气词,舒缓语气句末语气词1.表示判断语气,是判断句的标志2.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3.表示疑问语气,如“何也”,可译为“为什么呢?”4.表商量语气,如“吾其还也”,此时的也可译为“吧!”第八十二页第八十三页,共121页。2.凶(1)不吉祥、不幸:逢凶化吉(2)庄稼收成不好: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3)凶恶、残暴:汉初遭冒顿凶黠第八十三页第八十四页,共121页。5.树(1)种植、栽培:五亩之宅,树之以桑(2)竖立:独树一帜(3)树木:鸟宿池边树第八十四页第八十五页,共121页。7.时1.季节:四时之间,无日休息2.时候,时辰:脱我战时袍3.时代:自云先世避秦时乱4.时机、机会: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5.按时:斧斤以时入山林6.当时:时韩吏部权京兆7.常常、经常、不时:时鸣春涧中8.时俗、时尚:不拘于时,学于余第八十五页第八十六页,共121页。一词多义王:1、然而不王者

2、梁惠王曰1、为王、称王、统一天下wàng名作动2、君王wáng名词第八十六页第八十七页,共121页。食:1、谷不可胜食也

2、狗彘食人食1、吃动词2、食物名词时:1、不违农时

2、无失其时1、季节名词

2、机会、时机名词第八十七页第八十八页,共121页。以:1、请以战喻

2、可以无饥矣

3、以时入山林

4、申之以孝悌之义5、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认为动词用介词凭借介词按照介词把介词第八十八页第八十九页,共121页。于: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寡人之于国也

3、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1、比介词2、对介词

3、在介词第八十九页第九十页,共121页。之:1、填然鼓之

2、王道之始也

3、五亩之宅

4、申之以孝悌之义1、音节助词无义2、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义3、结构助词的4、代词百姓第九十页第九十一页,共121页。然:1、河内凶亦然

2、填然鼓之

3、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4、太后曰:“然”1、代词这样2、助词地、…的样子3、连词然而、但是4、形容词对的、认为…对的第九十一页第九十二页,共121页。则:1、则移其民于河东

2、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1、顺接连词就、那么2、转接连词却第九十二页第九十三页,共121页。练习第九十三页第九十四页,共121页。例题4

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申之以孝悌之义③树之以桑④未之有也⑤邻国之民不加少A.①②⑤/③/④B.①③⑤/②/④C.①②④/③⑤D.①②⑤/③④答案A

第九十四页第九十五页,共121页。1、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树之以桑B.以五十步笑百步C.请以战喻D.愿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希望能让他在宫中作黑衣护卫,保护皇宫来表目的高考链接第九十五页第九十六页,共121页。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收成不好,荒年更音节助词或者说补充音节第九十六页第九十七页,共121页。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

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开仓赈灾开放兵器有的人指示代词,这。第九十七页第九十八页,共121页。5.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名作动,归罪,归咎第九十八页第九十九页,共121页。1.下列加点字读音和意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数罟(ɡǔ

网)饿莩(piǎo

饿死的人)B.颁白(bān通“斑”)曳兵(yè

摇着)C.庠序(yánɡ

学校)衣帛(yì穿)D.孝悌(dì尊重父母)狗彘(zhì

猪)第九十九页第一百页,共121页。1.下列加点字读音和意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数罟(ɡǔ

网)饿莩(piǎo

饿死的人)B.颁白(bān通“斑”)曳兵(yè

摇着)C.庠序(yánɡ

学校)衣帛(yì穿)D.孝悌(dì尊重父母)狗彘(zhì

猪)【答案】A/B.曳:拖着C.庠:xiánɡ

D.悌:tì敬爱兄长。第一百页第一百零一页,共121页。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第一百零一页第一百零二页,共121页。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答案】D/动词,约束。A.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B.衣:名词作动词,穿。C.王:名词作动词,称王,使天下百姓归顺。第一百零二页第一百零三页,共121页。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矣译文: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译文:第一百零三页第一百零四页,共121页。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矣译文: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译文:

【答案】①这就使百姓对供养活的葬埋死的没有不满的了。②认真地推行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第一百零四页第一百零五页,共121页。名言:

1、穷则独善其身,。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

3、天时不如地利,。

达则兼济天下幼吾幼人之幼地利不如人和第一百零五页第一百零六页,共121页。

“得道者多助,________。”

“______,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失道者寡助生于忧患威武不能屈——《孟子》第一百零六页第一百零七页,共121页。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名言第一百零七页第一百零八页,共121页。孟子名言选译课外积累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第一百零八页第一百零九页,共121页。(5)其进锐者,其退速。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7)仁者无敌。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第一百零九页第一百一十页,共121页。(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1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12)民事不可缓也。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第一百一十页第一百一十一页,共121页。(1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1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