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最全版_第1页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最全版_第2页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最全版_第3页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最全版_第4页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最全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专题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能力要求考向定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意义。1、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2、 俄国十月革命与巴黎公社革命的差别3、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4、 巴黎公社革命的过程及意义。5、 十月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巴黎公社革命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专题整合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随经济发展而暴露从科学科学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发展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成为并行的时代潮流欧洲三大工人无能无力标志着工人阶级已经觉醒《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从科学科学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发展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成为并行的时代潮流欧洲三大工人无能无力标志着工人阶级已经觉醒《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要点归纳]要点1.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认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对人剥削人的罪恶现象深恶痛绝,同时对未来的社会提出许多美好的天才设想:用统一的社会生产替代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消灭城乡差别,使劳动成为人们的需要,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解放妇女,等等。这些设想对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不明确的愿望。空想社会主义者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还认识不到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新社会的缔造者。因此,不能从理论上科学阐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客观规律。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当无产阶级日益壮大,已经开始进行独立的政治运动的时候,越来越需要一个完全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革命理论来引导他们。要点2.如何理解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规律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呈现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规律。(1)由空想到科学。19世纪早期,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但他们仍未找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力量。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于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2)由理论到实践。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1871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权。社会主义由理论发展到实践。(3)由理想到现实。《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4)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二战后,东欧出现了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八个社会主义国家,亚洲也出现了蒙古、朝鲜、越南、中国四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由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5)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初,大多照搬苏联模式。但由于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及与各国国情的不符,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力图通过改革突破这一模式的束缚,出现了南斯拉夫模式和中国模式。实践证明:苏联模式、南斯拉夫模式是失败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要点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等。(2)19世纪70年代,巴黎公社革命以其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3)19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马克思、恩格斯对自己的理论不断进行发展与完善。(4)20世纪初,在同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列宁主义诞生。列宁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但捍卫、继承了无产阶级革命、专政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发展规律、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能够在帝国主义阵线最薄弱的一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等伟大理论,被称为“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5)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际相结合诞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要点4.全面认识巴黎公社。(1) 革命爆发的偶然性:19世纪70年代初的法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巴黎公社起义只是一次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普法战争失败后巴黎的形势,即是马克思所说的“特殊条件”,而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爆发,即巴黎公社起义的爆发不是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具有非常强的偶然性。失败的必然性:电黎公社起义的偶然性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失败的必然性,公社对于自己建立什么样的政权并不清楚,对自己已经拥有和应尽快攫取的权力也不清楚,不自信。从它用资产阶级的法令申明自己的合法性,用《马赛曲》作为自己的战歌,可说明他们对自己的资产阶级立场尚未真正自觉。所以,当时并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社会条件,其失败是必然的。意义的深远性: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它给资本主义以第一次沉重打击,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同时它丰富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教训的深刻性:公社失败的教训是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以致在公社成立后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结果导致公社的最后失败;另一,个重要教训是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但是它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在工人阶级得到解放以前,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将一再表现出来。历史地位:巴黎公社是19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最高峰,也是这一阶段国际工人运动的一个总结。首先,它借鉴和继承了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经验,根据当时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作了可贵的尝试。它体现了以往工人运动的全部特点,具有自发性、暴力性、政治性三大特点,是对以前工人运动的总结。其次,它又具有重要创新精神,打破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内容。因此,巴黎公社在社会主义运动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失败原因:从客观上看,巴黎公社遭到法国和普鲁士的联合绞杀,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从主观上看,是公社领导人的某些失误造成的,如未建立工农联盟,没有统一领导,没有乘胜追击残敌,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等,说明法国工人阶级还不够成熟。从根本原因上看,当时法国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还代表着历史发展的主流。这次革命的发生,并不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上层建筑阻碍了经济基础演变的结果,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历史经验:巴黎公社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首先,工人阶级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工人阶级“掌握政权的第一个条件是改造传统的国家工作机器,把它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加以摧毁。”这是巴黎公社最主要的经验。其次,巴黎公社还提供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后,用真正民主的无产阶级新型国家来取代它的初步经验,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如果说巴黎公社在镇压资产阶级及其反动政府方面做得不够坚决,留下了沉痛的教训,那么它在实行无产阶级的真正民主方面所进行的大胆尝试,却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再次,公社实行的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措施和具有明显社会主义倾向的法令,也在利用国家政权排除资本主义、组织社会主义生产、使劳动者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要点5.关于巴黎公社的特征和失败的根本原因:特征:巴黎公社是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最高峰,也是这一阶段工人运动的一个总结。公社是唯一夺取全市政权,建立起工人政府并维持了两个月以上的工人起义。巴黎公社本质上是工人阶级政权,一切决策都以工人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不过,这些政策虽然是无产阶级性质的,但却基本上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其政策不包含公有制的内容,也没有批判或否定私有制,严格说来,还属于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公社是以武装起义和夺取政权的手段建立起来的,体现了以往工人运动的全部特点。它表现出的自发性、暴力性、政治性正是过去工人运动的继续。它与过去的最大不同之处,也是它最重要的创造与贡献,就是打碎旧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尽管是雏形)。巴黎公社伟大意义之所在,就表现在这里。(2)失败的根本原因: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是法国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的必然结果。法国当时正处在两次工业革命之间,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只在萌芽状态,已经建起的大工业属于蒸汽机时代的水平,而且为数极少。小生产还占绝对优势。这就表明,法国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还处在向上发展时期,远没有进入成熟的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巴黎公社却在从事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无产阶级革命,又怎能有胜利的希望?这次革命并不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阻碍了经济基础的原因而爆发的,而是由于第二帝国晚期的腐朽和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以及“国防政府”的无能,激发了巴黎工人的义愤而引起的。要点6.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客观条件:(1)20世纪初,俄国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结合点,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20世纪初,俄国大体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入帝国主义时期。俄国作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不属于领先部分,但占据着特殊的重要地位。俄国帝国主义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有侵略压迫其他弱小国家、民族和争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本性,另一方面又因实力不足而处于对西方强国的依赖地位,备受西方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制约。上述两种情况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即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势力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集结,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2)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各种矛盾,为俄国创造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在国内,1500万青壮年被强征入伍,饥饿席卷全国,各种社会矛盾都集中到沙皇专制制度上,沙皇统治日益虚弱。在国际上,有力量镇压俄国革命的英、法、德三国正厮杀得难分难解。正如列宁所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主观条件:(1)俄国无产阶级所具备的革命优势:俄国无产阶级深受沙皇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人数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2)俄国有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布尔什维克党。它从 1903年诞生以来,经历了长期的国内斗争和反对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斗争的锻炼,经过1905年革命的洗礼,俄国工人运动已处于国际工人运动的前列,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和关于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成为指导俄国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3)俄国无产阶级还拥有广大农民作为同盟军。俄国农民所受的封建压迫和剥削,程度之深、时间之长,是西欧国家的农民所无法相比的。斗争的实践,使农民认识到从资产阶级那里根本得不到土地和自由,只有跟着无产阶级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强大的工农联盟形成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力量。要点7.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的根本原因、特点及胜利的原因(1)根本原因:当时在俄国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既包括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也包括因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连连战败而激化了的各种社会矛盾。随着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不仅下层群众要求改变现状,就连俄国的资产阶级也想通过推翻沙皇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这使得发生一场政治变革的条件日益成熟。俄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俄国旧有的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沙皇制度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障碍。尽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权,但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没有解决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原因在于“二月革命”后,掌握实际权力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原有的国内政策,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俄国革命的前进方向,就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2)俄国的十月革命的特点:①十月革命走的是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革命道路。②十月革命采用的是武装暴力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形式。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3)胜利原因:客观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利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的革命时机,俄国反动军队集中前线后方薄弱。主观原因:事业的正义性,得到人民的支持,广大的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及时通过政治、经济、外交措施来巩固政权;各国无产阶级的支援;革命军队的英勇作战。要点8.比较巴黎公社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异同相同点: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背景都是大规模战争,分别是普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都是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夺取政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不同点:巴黎公社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指导,“十月革命”是在以列宁为领导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进行的.②巴黎公社没有取得农民的广泛支持,只有无产阶级孤军奋战 ;"十月革命"中俄国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革命同盟军——农村半无产的广大农民。③革命取得胜利以后的措施不同:巴黎公社没有立即向凡尔赛的资产阶级反革命巢穴发动进攻,敌人以喘息的机会,“十月革命”以后,坚决镇压反革命叛乱,各种反动势力和外国武装干涉毫不手软。.④巴黎公社只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十月革命”成功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易混易错点警示: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

主义。其中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归宿和落脚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2、俄国的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只是推翻了沙皇统治,是十月革命的开端和准备,而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3、 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与突发性,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因此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4、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不是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而是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能够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专题质量评估(本试卷共22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结果充分表明了( )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B •工人运动不成熟C.表明了广大工人已觉悟 D •工人阶级积极争取政治权利【解析】三大工人运动以失败告终,其原因之一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这说明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才能取得胜利。【答案】A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条件中,属于主观条件的是 ()A.大规模工人运动的兴起 B. 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日益暴露C.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D .1825年,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的产生【解析】注意题干关键词“主观条件” ,BCD三项均是客观方面。选项为A【答案】A3.右图所示历史文献的发表标志着( )A.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被揭示B.剩余价值学说的问世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解析】考查《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历史意义,关键要看清楚所示图片文献的名称,再作出判断。【答案】C4.《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 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可见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目的是()A.夺取政权 B .改变社会不平等现状C.废除私有制 D .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故选项为D【答案】D5 .巴黎公社在客观上体现了《共产党宣言》的()

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的理论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将一切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理论资本主义所有制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解析】找出宣言内容和巴黎公社一致的部分,即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故选项为 B【答案】B6.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依据有()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①②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要与本国实践相结合。③纯粹是宣传马克思主义;④不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①②都是结合本国国情作出的决策,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故选项为A答案】A7(A.7(A.C..马克思主)指出了人类历史运动的必然前景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解析】限定语是“重大意义”,A、生的重大意义.提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崩溃的秘密.使社会主义思潮转变为政治运动B两项是内容而非意义,C、D两项虽然都是意义,但项更为准确,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它一产生就与工人运动的实践相结合,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答案】C8.“鉴于到目前为止,各公共机关的高级职务均享有高薪,因而被视为可钻营和私授的肥缺;鉴于在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内,既不应有闲职,也不应有高薪”“规定各公社机关职员最高薪金每年为6000法郎(相当于当时法国熟练工人的工资)。”这一材料应该来自()A.《共产党宣言》 B .第二帝国 C .第三共和国 D .巴黎公社【解析】巴黎公社规定机关职员的工资不得高于熟练工人的工资。【答案】D9.巴黎公社只存在了729.巴黎公社只存在了72()A.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BC.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 D天,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法德两国反动势力的疯狂镇压.生产力发展水平【解析】巴黎公社的爆发是阶级矛盾偶然激化的产物,其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还没有达到消灭资本主义制 度的水平。答案】D"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是1871年5月29日鲍狄埃满怀悲愤创作的“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国际歌》。鲍狄埃满怀悲愤地创作的原因是A.法国在普法战争的色当战役中失败 B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血腥镇压巴黎公社C.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D .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解析】由时间“1871年5月29日”和“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可以判断鲍狄埃创作《国际歌》应与巴黎公社有关。【答案】B十月革命与巴黎公社爆发的相似原因是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指导 B •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C.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所致【解析】巴黎公社没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马克思主义未广泛传播到各国工人运动中,只是一场无产阶级性质而非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答案】D下列事件与二月革命的性质相同的有①太平天国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五四运动A.①②⑧B.②③④ 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月革命与中国革命事件的性质比较。解题关键首先要明白二月革命的性质,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国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革命运动;戊戌变法不是革命运动,而是改良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选项为 D【答案】D13.下列哪一件事件的发生结束了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A.《四月提纲》 B.七月事件C•武装起义的决议 D •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的建立【解析】1917年7月,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公开反对革命,制造流血事件,首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这表明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选项为 B。【答案】B14.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为当时俄国革命指明的新的方向是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发动武装起义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了俄国要从资产阶级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B项是二月苹命的内容;D项是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政策; C项是“七月流血事件”后布尔什维克党确定的方针。【答案】A15.俄国确定武装起义来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方针是在A.二月革命之前 B .临时政府成立之初C.《四月提纲》之中 D.临时政府使用暴力镇压革命之时【解析】注意正确理解教材表述。选项为D【答案】D16.列宁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此段材料选自()A.《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B.《四月提纲》C.《告俄国公民书》D.《和平法令》【解析】《四月提纲》提出俄国革命应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即从革命的第

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答案】B17.俄国十月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是推翻旧的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B.是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社会革命C.标志着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D.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解析】主要从革命的性质上来分析,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因而结果不同。故选项为D【答案】D18.与中国革命相比,俄国十月革命不同的是①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②采用武装暴力夺权③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中国革命与十月革命一样,都是通过武装暴力夺取政权,此为相同点,可把带有②的选项排除。故正确选项为C【答案】C19 .十月【答案】C19 .十月()A.无产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C.无产阶级从城市到农村夺取政权【解析】革命的本质即它最主要的特点。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革命。【答案】A命最.无产阶级用和平方式夺取政权.无产阶级从农村到城市夺取政权十月革命最本质特征是:无产阶级用暴力手段,推B、D选项是错误表述,C指的是革命道路。共产党宣言》里原理的实际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20.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共产党宣言》里原理的实际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②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③俄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解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是: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自己具体的国情相结合,才能起到最大的作用。俄国和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清楚地体现了这一点。【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40分)21.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19世纪中期革命斗争形势的论述:(20分)材料一历史证明我们以及那些与我们抱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错误的。历史指出: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状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的生产,经济革命证明了此点。自1848年以来,经济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而在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和最近在俄罗斯,大工业第一次真正确立起来,又把德国变成一个第一流的真正工业国——一切都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所以,这个资本主义的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一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序言材料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任务是世界市场的建立——至少大体是如此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生产的确立。世界既然是圆的,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移殖实施,中国和日本开发以后,这个行程像是已经完成。对于我们,目前的重大问题是这样:在欧洲大陆,革命是迫在眉睫了,一开头将采取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但是,资产阶级社会的运动既然是在更广大的地区继续向上发展,这种革命是不是无可避免地将在一小地区被粉碎呢?---——1858年10月8日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请完成:材料一中恩格斯所说的“错误的想法”指什么?为什么说这种“想法”在当时是“错误的”?(5分)材料二中,马克思预言“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在欧洲大陆“迫在眉睫”的根据是什么这与恩格斯的论述有无矛盾?为什么?(5分)材料二中,马克思对“目前的重大问题”的分析中,肯定了哪几种进步的运动?(5分)依据材料一、二,说明为完成“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先进阶级在1858年后的20年内作过什么积极的努力?(5分)【解析】:本题应结合统一历史时期不同角度的内容才能进行准确回答。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可以解答第(1)问;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以及落后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关系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断尖锐的角度可以解答第(2)问;而第(3)问则是肯定了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三大运动;第(4)问则可从时间进行推算, 1858〜1878年的20午间,真正算得上足“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的,只有巴黎公社。【答案】(1)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5分)资本主义制度正在建立,殖民扩张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欧洲将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无产阶级寻求自身解放的社会主义革命将紧迫地提到议事日程。没有矛盾。恩格斯是实事求是地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