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一轮提升训练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1页
地理(湘教)一轮提升训练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2页
地理(湘教)一轮提升训练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3页
地理(湘教)一轮提升训练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4页
地理(湘教)一轮提升训练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课时提升演练(二十二)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为49。68%,比2000年提高了13.46个百分点。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目前我国人口和城市化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城市人口比重大于农村人口比重B.中部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西部地区人口机械增长率高于东部地区D.人口城市化大于土地城市化2.下列关于2000~201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农民工向第一产业回流②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③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快④工业已转向资本密集型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1。A2.B解析:第1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大于农村人口比重;逆城市化现象一般出现在经济高度发达、城市化水平极高的地区,我国中部地区并没有出现该现象;目前我国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从乡村到城市、从内陆到沿海,因而西部地区人口机械增长率低于东部地区。根据所给信息无法判断我国人口城市化是否大于土地城市化.第2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达,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镇,从而促使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使得我国城市化水平在2000~2010年快速提高。农民工向第一产业回流会使城市化水平降低;我国工业并未转向资本密集型。区域城市规模(通常指某类城市人口总量)分布主要有三种模式:首位分布模式(一个国家的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规模差距比其他相邻位次城市的差距大得异乎寻常的分布),位序-规模分布模式(在一个国家或区域,城市大小排位顺序数字与其规模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即位序数字越大,规模越小,反之亦然),介于前述两者之间的是过渡分布模式。读图,回答3~4题。3.首位分布模式、位序—规模分布模式和过渡分布模式依次是()A.甲、乙、丙 B.乙、丙、甲C.甲、丙、乙 D.乙、甲、丙4.城市规模分布为首位型的国家,其首位城市面临的城市问题是()A.城市交通拥挤 B.城市劳动力缺乏C.城市空心化 D.城市人口老龄化严重答案:3。D4.A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甲属于位序-规模分布模式,乙属于首位分布模式,丙属于过渡分布模式。第4题,城市面临的城市问题主要有环境质量下降、城市交通问题、城市住宅问题以及城市社会问题等.首位城市人口总量大,不会出现劳动力缺乏问题,且人口老龄化不严重。城市空心化是城市高度发展,城市中心人口、产业向农村、小城镇迁移造成的。(2014·马鞍山一检)读安徽省第六次(2010年)与第五次(2000年)人口普查对比表(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常住人口=城市化水平),回答5~6题。年份常住人口(万)户籍人口(万)0~14岁人口所占比重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城镇人口(万)户均人口(人)性别比20005986.06245。325。52%67.03%7。45%1664。73.51106。6120105950.16862.017.98%71。84%10.18%2559.13.09103.395。2010年与2000年相比,安徽省城市化水平提高大约()A.15% B.27%C.43% D.56%6.有关表格中数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常住人口略有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到省外务工的人数增多B.户均人口数下降与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有关C.性别比下降,主要原因是流向省外人口性别比低D.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出现的新变化,受省际人口流动和迁移影响明显答案:5.A6.C解析:第5题,2010年安徽省城市化水平为2559.1/5950.1≈43%;2000年安徽省城市化水平为1664.7/5986.0≈27.8%,则2010年与2000年相比,安徽省城市化水平提高大约15%。第6题,性别比下降,主要原因是流向省外人口性别比高,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常住人口略有下降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到省外务工人数增多;户均人口数下降与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有关;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出现的新变化,受省际人口流动和迁移影响明显。(2014·陕西一模)下表表示北京市城市与郊外的水循环相关数据,下图表示北京城不同历史时期雨洪径流变化状态图。读图表,回答7~8题.北京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相关水文气候数据XY降水量(mm)675.0644.5径流总量(mm)405267地表径流(mm)33796地下径流(mm)68171蒸发量(mm)270377。5

北京城不同发展时期雨洪径流状态7.图中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数码及表中X、Y的含义分别是()A.①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B.②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C.③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D.④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8.从水循环角度看,北京城市建设给市中心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正确的是()A.径流总量减少——从郊区调入地表水到市中心B.地下水位的上升——适当扩大市区的绿地面积C.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D.降水量减少——减少建筑物的密度,控制城市发展规模答案:7。A8。C解析:第7题,受热岛效应与雨岛效应影响,城市中心区的降水量比郊区大,故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由于城市绿地少、建筑用地多而地表径流汇集快,图中①的径流汇集最快,故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是曲线①。第8题,城市建设使硬化地面扩大,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不易得到补给,水位不会上升,地表径流总量也不会减少;城市雨岛效应会增大市中心的降水;但硬化地面没有涵蓄水分的功能,故蒸发量和下渗量会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既利于地表水下渗,也利于增大地表蒸发。读世界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回答9~10题.9.依图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B.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C.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D.两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10.世界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开始迅速提升的时期出现在()A.1825年前后 B.1875年前后C.1925年前后 D.1950年前后答案:9.D10.C解析:第9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M1、N2代表发达地区,M2、N1代表欠发达地区。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总量不断上升,发达地区进入城市化发展的后期,发展缓慢,而欠发达地区处于城市化发展的中期加速阶段,故发达地区占城市人口比重在减少,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两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第10题,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比重在1925年前后开始迅速增加,说明此时期城市化水平开始迅速提升。浙江温州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私营企业大发展。“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和“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像乡村”是对温州30多年城市化的写照。据此回答11~12题。11.温州城市化过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A.单个城市规模迅速扩大B.郊区城市化C.中小城市迅速发展D.逆城市化现象明显12.温州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A.工业化推动城市化B.城市化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C.城市化推动工业化D.城市化超前了经济发展答案:11.C12.A解析:第11题,“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和“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像乡村”说明了温州中小城市发展迅速。第12题,工业化对城市化有明显的推动作用。(2014·广东河源模拟)下图反映了世界较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1950~2050年城市和农村人口发展(含预测)情况。读图,回答13~14题。13.2007年至2050年期间,世界人口预计将增加25亿,世界城市人口预计将增加31亿.此两者之间的差额代表()A.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B.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人口C.旧城区的改造D.逆城市化的进行14.据图可知()A.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化水平高的较发达区域B.1950~2050年期间发达区域平均城市化水平随着逆城市化的进行而下降C.2020年世界城市人口在历史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D.未来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城镇答案:13。B14.D解析:第13题,2007年至2050年城市人口增加比世界人口增加多6亿,主要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导致的。第14题,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欠发达区域,即发展中国家;1950~2050年较发达区域城市化水平缓慢上升;2020年欠发达区域城市人口预计将超过其农村人口。15.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甲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乙两城市人口变化(1)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_______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2)图乙中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_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人口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问题。(3)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①对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对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对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对地下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多选)()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答案:(1)公路(2)①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地价上涨(经济效益下降)(3)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效应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云雾天气(城市多酸雨)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4)ABD解析:第(1)题,E城公路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第(2)题,G城在1950年已经是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图乙中②曲线在1950年人口不到100万,而①曲线在1950年时已经是8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所以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①线.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大城市污染严重、地价上涨等原因,导致城市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第(3)题,城市化过程中,除了一些典型影响外,城市发展还对生物、气温、降水、地下水等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联系相关知识不难回答。第(4)题,C项中扩大城乡差别与题干中社会经济和谐发展要求不符合,故C项错误.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近几年城市化率变化图。材料二某年份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城市化率排名与当年部分省区人均GDP数量及排名(除港澳台外).城市化率排名12345678910省区市上海北京天津广东辽宁黑龙江吉林江苏新疆内蒙古人均GDP(美元/人)7330641053403630283021002020371018902590人均GDP排名12368111251410(1)材料中城市化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衡量________________的标志。(2)由材料一可知,我国近年来城市化水平呈________趋势,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材料二可知,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的省区大都分布在________,分析其原因.(4)有关上海市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城市化基础水平高B.经济发展水平高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人口迁入率高(5)由材料二可知新疆人均GDP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