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4)-第4次见面课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学_第1页
(14.2.4)-第4次见面课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学_第2页
(14.2.4)-第4次见面课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学_第3页
(14.2.4)-第4次见面课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学_第4页
(14.2.4)-第4次见面课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次见面课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学?要览一、经济学与多重危机的世界二、经济学批判:外行看门道?三、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根基四、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则五、结束语当前是一个多重危机叠加的时代,生态危机、社会危机、经济危机、政治危机乃至战争的危机都未见少许的缓解。批判家们或许把危机的根源指向在世界占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或资本的逻辑,但应认识到,这些危机的更深层的根源,则是人性中所固有且被市场和消费主义文化所放大了的人的贪欲。因此在所有的危机中,精神危机或人自身的危机,是最根本的!

作为物本经济学的新古典经济学就是拜物教的经济学,是资本逻辑主导的经济学,是建立在贪欲这一人性基础上的经济学。这样的经济学,永远无法完成甚至放大了它自身所承诺解决(或者哪怕是缓解)的稀缺问题,因为很多时候稀缺仅在人的内心。经济社会以及社会中的每一个主体都是前面吊了一块肉的狗,永远追不上那块肉代表的欲望。而且,充斥于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中的“物本”的文化和价值导向,异化了人,异化了自然,也助长了上述的各种危机。一、经济学与多重危机的世界经济学与稀缺性非常奇怪的是,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经济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自然界,而在于人类本身,至少在维持生存的层面上是如此。……比如,如果今天的美国人只想达到墨西哥农民的生活水平,那么每天只需要工作一两个小时就完全可以满足其物质欲望。这时,我们面临的稀缺性很小或不存在,实际上也就不存在经济问题。而事实情况恰好相反,在美国——事实上在所有工业社会——随着增加自然界产出的能力提高,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高了。实际上,在美国这样的社会,相对社会地位与物质商品占有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而“稀缺性”通常只不过是一种心理感受,随着我们变得越来越富裕,稀缺性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尽管商品生产能力在迅速提高,但占有自然界果实的欲望增加得更快。……所以稀缺性不仅源于自然界,而且还源于人类本性。经济学最终不仅与物质环境的稀缺有关,而且同样地与人类的欲望和社会生产能力有关。——海尔布罗纳,《经济社会的起源》,3-4我认为现代意义的普遍繁荣不可能为和平打下基础,因为这种繁荣如果真的可以实现,也无非是通过培养贪婪和嫉妒这类强烈的人性和欲望来实现的。它们破坏智力、幸福和宁静,从而破坏人类的和平。E.F.舒马赫1911-1977二、经济学批判:外行看门道?1.弗雷德里克·索迪的贡献2.马斯洛的批评3.他们发现了什么?1.弗雷德里克·索迪的贡献弗雷德里克·索迪1877-1956索迪将热力学定律与经济分析关联起来,认为财富世界和价值世界存在难以克服的矛盾:实物财富的增长存在极限且终将朽烂(熵增),而价值则遵循复利规律,因此财富无法保持同债务一样的增长,其最终结果可能就是货币贬值和债务拒付(以及冲突和战争)。索迪认为法定货币是一种虚拟财富,通常来说银行创造并出借货币要比物质财富的增长容易得多也快得多,而这最终会导致货币购买力的下降。为此,索迪提出三项基本改革措施,其中一项就是要求银行实行100%的准备金比率(另2项是保持固定的物价指数政策;国际间自由浮动汇率)。此外,索迪也反对追求无限增长的做法。

熵:人们通常用“熵”来表示一个系统的无序程度。从物质的角度看,熵增是指浓缩的、富集的物质逐渐被耗散,以及新的、好的产品逐渐被耗损、用坏的情形(一块铜的熵小于冶炼它的铜矿的熵);从能量的角度看,熵增是指可用能的减少和无用能的增加(一块煤只能被烧一次)。对于一个耗散系统来说,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输入低熵资源、输出高熵废物,才能维持系统的有序结构和功能。索迪之后,博尔丁(1966)和罗根(1971)都将“熵”的概念引入经济分析。“熵”概念的引入,使经济活动不再仅仅表现为一个经济系统内部的“价值循环”的过程,它使人意识到经济系统作为一个耗散系统所必须有的物质和能量“代谢”,从而使人们能够将经济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来看待。这样,经济分析的视野自然而然地扩展到自然界,正是后者为前者提供了物质和能量基础。接着,“有限性”对经济活动的约束也顺理成章地被人们意识到了。尼古拉斯-乔治斯库·罗根(1906-1994)赫尔曼·E·戴利(1938—)弗雷德里克·索迪(1877-1956)肯尼思·博尔丁(1910-1993)2.马斯洛的批评马斯洛说:经济学家从根本上说都是些实利主义者……。我们不得不这样苛刻地评说经济“科学”:它不过是人的需要、价值的完全错误理论的一种技术上的精巧高妙运用罢了,它只是着眼于低级的需要或物质的需要。这怎么教青年不失望、不颓丧呢?青年不仅被理论家而且被父母和教师的传统思想以及广告商那些显然是乱七八糟的谎言牵着鼻子走,到头来获得了一切物质上的和动物般的满足后,仍然得不到幸福。这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马斯洛,《马斯洛说完美人格》,163-164)谈谈你对这一段话的理解。思考与讨论(4-1):马斯洛(1908-1970)人的需求人的需要图4-1人的需要与人的需求思考一:经济学重视需求的研究,因此它描述的只是一个在低级层次上生活的人的行为!因为高层级的需要的满足,很多都是与市场无关的。也就是说,市场不仅无助于培养高尚的人格和充分发展的人,反而有可能教唆、引诱本来可以高尚的人,使他们变得堕落。经济学研究人的相对低级的需求而忽略人的全面需要,使这些需求对应的那些需要过度满足,而忽略了与购买力无关的需要,这最终导致了人的需要的畸形,以及社会生产和消费的畸形。由此,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阻碍而不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因素!思考二:经济学不能只盯住需求而忽视需要!经济学必须尝试发现并帮助满足未呈现为现实的合理需要,而非只满足已呈现出的且有购买力支撑的需要。如若不然,经济学就不能成为一门帮助个人和社会进步的学问。经济学只满足于分析供求,只满足于发现需求并满足它,甚至去创造低级需求然后再去满足它,这是惰性的、不思进取的、没有方向感的、仍未摆脱“猪的哲学”格调的经济学。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图4-2扩展的马斯洛需要层次图获致幸福的另外2种途径:①非经济需要的满足经济需要与非经济需要的权衡。②生活态度的改变快乐=物质消费/欲望人类的需要在整个社会中是有限的,并且真正个人幸福的源泉是另外的东西。事实上,社会关系的强度和闲暇的质量——二者才是生活中幸福的决定性心理因素——似乎在消费者阶层中减少的比提高得多。消费者社会,似乎是通过提高我们的收入而使我们陷于穷困的。(艾伦·杜宁,《多少算够》,26)艾伦·杜宁如果某些人通过比其他人消费更多来强化他们的自尊以满足他们对身份地位的需求,那么,我们可以把每个人超过其绝对需求的物质消费减少一半而不影响相对消费,也不影响任何一个人满足他们对身份地位需求的能力。……有意识地改变社会对满足品的文化偏好,以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即较少的资源也能使我们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社会应做出努力以减少或消除个人的欲望,……应当避免增加新的欲望或需求……。科斯坦扎,《理解和解决21世纪的环境问题》,188,203斯达克在1989年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他认为既然人们对相对经济位置的关心是由于人们的妒忌心产生的,并且使经济增长对社会福利的正作用消失,那么通过圣经教育而改变和弱化人们的妒忌心态,就可以使经济增长产生正的福利效果,因此“好的宗教是生产性的”。/zjzx/xxzl/lhh/200610/31176.html或汤敏《经济学前沿问题》路透社当地时间1日消息,教皇当天在梵蒂冈的弥撒上谴责当今世界“消费至上”,“当你为了某样东西而活的时候,你永远不会得到满足。(你会变得)贪得无厌,视他人为阻碍。”教皇敦促人们抵制将会延续到圣诞节前夕的各种“消费主义”,避开“炫目的消费主义之光”,“我们必须经受住‘生活的意义在于物质的积累’这种想法的诱惑”。环保主义者们也是教皇的“盟友”,“黑五”前后他们和“反资本主义”活动们在巴黎、柏林和罗马等地开展示威活动,抗议以“黑五”购物狂潮为代表的“消费主义”,以及随该节日而来的“环境危害”。/internation/2019_12_02_527101.shtml教皇方济格路透社当地时间1日消息,教皇当天在梵蒂冈的弥撒上谴责当今世界“消费至上”,“当你为了某样东西而活的时候,你永远不会得到满足。(你会变得)贪得无厌,视他人为阻碍。”教皇敦促人们抵制将会延续到圣诞节前夕的各种“消费主义”,避开“炫目的消费主义之光”,“我们必须经受住‘生活的意义在于物质的积累’这种想法的诱惑”。环保主义者们也是教皇的“盟友”,“黑五”前后他们和“反资本主义”活动们在巴黎、柏林和罗马等地开展示威活动,抗议以“黑五”购物狂潮为代表的“消费主义”,以及随该节日而来的“环境危害”。/internation/2019_12_02_527101.shtml3.他们发现了什么?一个发现了我们生存于其中的世界的尽头;一个发现了存在于我们内心的另外一种无尽的可能性。一个发现使我们意识到经济活动必须受到包括生态规律在内的自然规律的制约;一个发现使我们意识到经济活动必须服务于(而不是阻碍)人的需要的全面满足。一个发现让我们意识到经济学除面向“生产”外还必须面向“生态”;一个发现让我们意识到经济学还必须面向(完整的)“生活”或者就是面向人自身。我们相信:

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

我们从船坞、车间和工场,

召集了我们的队伍,争取

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

八小时归自己!八小时之歌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

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

光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

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

我们要闻闻花香,

我们要晒晒太阳,这样就产生了衡量经济活动的除货币价值尺度之外的另外两个新尺度:自身尺度(需要尺度),自然尺度(承载力尺度)。需求尺度可能表现为贪欲的尺度,而这两个新的尺度恰恰是遏制贪欲的,且这两个尺度还是内在关联的:当我们按照需要尺度从事经济活动并获得满足的时候,承载力尺度自然而然也就被满足了。经济人经济人完整的人图4-3需求尺度与需要尺度的差异几乎总是这样,取得一个新的范式中的基础性发现的人要么很年轻,要么对于他所改变范式的领域来说,他完全是一个新人。托马斯·库恩(1922-1996)赫尔曼·E·戴利(1938—)我们发现,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比经济学家更热心于接受稳态经济的思想,而在经济学家中相对年轻的人表现较为积极。三、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根基1.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生态经济学提供理论根基2.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点3.人的发展经济学简介1.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生态经济学提供理论根基①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解决人和人的发展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枢纽。人的解放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最高价值目标,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可以作为生态经济学的基本指引。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生态经济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献中有丰富的生态经济思想。马克思的物质变换和物质循环理论、全面生产理论、广义生产力理论等,本身就是生态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内容。③马克思主义的资本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关于自然解放的理论是与其资本批判理论紧密相关的。马克思、恩格斯之生态经济相关片段摘录恩格斯: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当他们在山南坡把在山北坡得到精心保护的那同一种枞树林砍光用尽时,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就把本地区的高山畜牧业的根基毁掉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同时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西班牙的种植场主曾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以为木灰作为肥料足够最能赢利的咖啡树施用一个世代之久,至于后来热带的倾盆大雨竟冲毁毫无遮护的沃土而只留下赤裸裸的岩石。///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我们所说的生产排泄物,是指工业和农业的废料;消费排泄物则部分地指人的自然的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排泄物,部分地指消费品消费以后残留下来的东西。因此,化学工业在小规模生产时损失掉的副产品,制造机器时废弃的但又作为原料进入铁的生产的铁屑等等,是生产排泄物。人的自然排泄物和破衣碎布等等,是消费排泄物。///在利用这种排泄物方面,资本主义经济浪费很大;例如,在伦敦,450万人的粪便,就没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只好花很多钱来污染泰晤士河。///化学工业提供了废物利用的最显著的例子。它不仅发现新的方法来利用本工业的废料,而且还利用其他工业的各种各样的废料,例如,把以前几乎毫无用处的煤焦油,变为苯胺染料,茜红染料(茜素),近来甚至把它变成药品。(转引自刘思华,《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旨在揭露当代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并探讨摆脱生态危机的途径。其主要观点包括:①资本和资本主义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科技发展和福利政策的改变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弹性,使经济危机难以大规模爆发,资本的扩张与自然有限性的矛盾即生态危机成为社会的主要危机。而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逻辑表现为生产的剩余价值/利润导向和扩张,二者必然会造成虚假需求,并与劳动异化一起导致了异化消费,造成生态危机并制约了人的发展。因此,由于生态逻辑与资本逻辑是天然对抗的,要实现自然的解放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摆脱资本逻辑的影响。2.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点②稳态经济模式和适度经济模式早期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法是实行稳态经济,认为稳态可能为质的改进提供机会(吴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简论》,73,116)。90年代改为主张适度经济模式,要求在符合生态原则的前提下追求满足人的需要的经济适度增长。③克服劳动异化,重建生产与满足的联系,消除劳动和闲暇的二元对立。(58,62)④克服消费异化,更加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从属于使用价值),重新梳理商品、消费与人的需求(需要)的关系,按照需要(足够)而非利润组织生产,更加强调人类生活的质量(岩佐茂,高兹)。⑤将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统一起来。(34,62)弗洛姆论“消费者教育”弗洛姆认为我们需要一种人道主义的人的科学,以作为其它科学的和社会生活的指导。为此,“国家的职能是为健康的消费确定种种规范,以反对病态的、低质量的消费”。“有关人的新科学必须对过去几乎不曾接触过的需求的本质进行基础研究。我们有必要确定:哪些需求根源于我们的有机体,哪些需求是文化发展的产物;哪些需求是个人成长的体现,哪些需求是人为的,是由工业社会强加给个人的;哪些需求‘使人积极进取’,哪些需求‘使人消极钝化’;哪些需求由病理决定,哪些需求根源于精神的健康。”“政府可以通过基于令人满意的商品生产和服务设施以补贴的方式来大大推进这一教育过程,直到这些商品生产和服务设施有利可图为止。同时,要开展一场大规模的宣传健康消费的教育运动来配合这些努力。可以预料,只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是可以激起人们的健康消费欲望的,消费模式是可以改变的。……这种努力将会具有不亚于工业宣传的效果。”至于消费者教育会不会侵犯“消费者主权”,弗洛姆认为,事实上消费者经常受了广告的诱导而作出错误选择。因为消费者的愿望是生产者制造的,而生产者又是利润导向的,因此广告经常会给消费者以误导。他还呼吁掀起一场消费者“罢购”的公众运动,以改变目前这种由生产者主导的消费文化。《占有还是存在》,166-168⑥社会主义和生态学相结合的生态社会主义

与资本主义生产的利润导向不同,社会主义的生产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人的发展目的),更加强调使用价值的追求而非利润追求。社会主义更能着眼于全局和长远利益。社会主义的平等、公正原则与生态利益的代内、代际平等的原则是契合的。因此,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彻底对抗生态危机的根本所在,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所在(詹姆斯·奥康纳,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彼此交叉,但二者也有不同。总的来说,前者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探索和补充,后者则注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改良。前者相对更重理论,后者相对更偏向实践。需要辩证看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名家论“生态社会主义”余谋昌:生态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是生态学原则与社会主义原则的结合,即人与人社会矛盾关系分析和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矛盾分析的统一,在实践上是未来生态文明的社会存在形态或样式,因而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社会主义。潘岳:生态社会主义由于将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相结合,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发现。岩佐茂: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生态社会主义。郇庆治,《重建现代文明的根基——生态社会主义研究》,第3章。3.人的发展经济学简介

人的发展经济学,是一门从经济的维度探讨促进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所需要的条件、机制和途径的新兴经济学科。它是从以往的以物质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为核心的经济学,回到以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核心的经济学样态。它以服务于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宗旨,全面检讨并谋求改变传统经济中一切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方面。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主要包括2个侧面:一是如何摆脱物和不合理的社会经济关系对人的发展的窒息,使人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二是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如何促进一国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狭义的生态经济学以狭义的生态文明为话语背景,专注于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可持续性。狭义的生态经济学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合流就是广义的生态经济学,也就是以广义的生态文明为话语背景,以“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人、自然与社会的全面和谐”为学科宗旨的新经济学。综上:生态经济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基,充分借鉴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的有益成分,充分吸收“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以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统领解决人、自然、社会统一体的一切矛盾问题。四、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则1.从物本原则到人本原则2.从欲望原则到需要原则3.从透支原则到承载力原则4.从权力原则到公平正义原则5.从个体性原则到整体性原则6.从短期性原则到长期性原则7.从资本、劳动生产率原则到资源生产率原则8.从货币价值和实证分析为主到实物(技术)分析和价值分析并重原则1.从物本原则到人本原则传统经济(学)的物本原则导致了①人的异化(奴化或主体性的衰败)与自然的衰败,因此已难以为继。此外,②生产力的飞速进步也已降低了物本原则的必要性。生态经济(学)要坚持人本原则,原因首先在于①人是目的,经济社会发展应该以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最终目标。此外,②人是社会和生物圈的能动的因素,是解决一切社会经济问题的总枢纽;解决了人的发展的问题,同时也就解决了人与自然界的矛盾。2.从欲望原则到需要原则①“经济”维度传统经济以鼓动并满足人的欲望为尺度。“欲望尺度”的结果:虚假需求、消费异化、劳动异化和人的异化;自然的破坏;西西弗斯式困境。生态经济必须以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为尺度。“需要尺度”有2层意思:一是要满足但不执着于人们对经济物品的需要;二是要为人们满足非经济物品的需要尤其高等级需要创造条件。②“社会”维度关注非经济的社会生活领域的需要,引领并满足这些需要,以使其有利于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这一最高目标。③“生态”维度满足生态需要,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以实现其除经济价值之外的生命支撑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生命价值、道德价值、情感价值等。传统经济(学)遵循资本逻辑。资本逻辑导致无限扩张和需求不足,而这必然会导致财政透支(个人的、政府的)和对自然的赤字。因此传统经济(学)必然是透支经济(学)。

生态经济是诚实的经济,生态经济学是诚实的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以需要为尺度,以“不突破承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底线原则,因此可以消除财政的透支和自然的赤字。3.从透支原则到承载力原则美国学者罗伯特·艾尔斯将美国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归结为市场规则的放宽、劳工运动的削弱和上世纪80年代的高利率政策这三个原因,其中第一个原因是最主要的。市场规则放宽体现了以推行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为核心内容的新自由主义倾向,而新自由主义的思想和政策总体是有利于资本和资本所有者的。有人说,没有监管或监管很少的市场是资本和资本家的乐园。你赞同这个理解吗?为什么?思考与讨论(8-1):4.从权力原则到公平正义原则

O

Q

PSDPeQe买方剩余卖方剩余图4-4竞争性市场和垄断性市场的剩余分割O

Q

PSDPeQ1买方剩余P1卖方剩余AQeBCFEE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资本(资方)与劳动者拥有不对称的权力。权力原则支配下的分配关系,其表现是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和对自然的持续剥夺,以及在环境利益和环境损害上的不公平分配与分担。社会主义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是一种公平正义的分配原则,而且总体上看也是一种有利于人的发展的分配方式。5.从个体性原则到整体性原则传统经济(学)信奉个人主义的哲学,认为“看不见的手”这一个人主义的经济秩序必然导向最好的结果。但事实上,这种经济活动的个体性原则经常会导致“囚徒”困境或“公地悲剧”。生态经济(学)遵循整体性原则,它倡导重视合作的共同体逻辑,避免“看不见的脚”破坏公共利益。6.从短期性原则到长期性原则传统经济(学)中,市场和资本往往是缺乏远见的,资本逻辑更加注重短期回报。其对速度(增长率)不敏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长期性问题,因此不能像传统经济(学)那样通常只考虑短期过程,并且必须对速度保持敏感。图4-5我们在什么尺度上思考问题人类的天性就是只对明天发生的事情感兴趣,而漠视几千年之后发生的事情。然而,一般而言,正是这种缓慢发展的压力才是最重要的。大多数人不是死于飞速而来的力量——如肺炎或交通事故——而是死于慢性的导致衰老的力量。——罗根。拯救地球,100。尼古拉斯-乔治斯库·罗根(1906-1994)7.从资本、劳动生产率原则到资源生产率原则传统经济(学)更注重资本、劳动效率。生态经济(学)更注重资源效率。

劳动生产率、资金(本)生产率与资源生产率具有对抗关系。这种对抗的一个后果,在以往就是最大限度地牺牲自然,实质上就是最大限度地牺牲公众利益,并将其化为利润。8.从货币价值和实证分析为主到实物(技术)分析和规范分析并重原则

只有在实物意义上,人类活动才会影响到生态系统。在生态经济学中,生态压力、承载力、自然资本、生态平衡和生态与经济间的平衡、增长的极限、生态红线等都是从实物的角度定义的。其他如GDP、消费、投资、生产率等传统经济指标也需要从物质角度(生态包袱、生态足迹、物质代谢等)进行扩展的理解,项目、政策或战略的环境评估、技术评价和技术选择等更要从技术影响的角度进行考虑。价值分析,不单指货币价值的分析,还包括非货币价值的分析。也就是说,要纠正传统经济学片面强调基于货币价值的实证分析传统,更加重视规范性分析。生态学的四个基本法则:①每一种事物都与别的事物相关;②一切事物都必然要有其去向;③自然界所懂得的是最好的;④没有免费的午餐。(康芒纳,《封闭的循环》,26)约翰·贝拉米·福斯特(1953—)资本主义的四条法则:①事物之间唯一的联系是金钱;②只要不进入资本的循环,事物的去向无关紧要;③自我调节的市场懂得什么最好;④自然对有产者来说是免费的午餐。(转引自吴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简论》,217)巴里·康芒纳(1917-2012)……稳态经济很容易嵌入自然科学和生物学的范式——地球就是一个近似于稳态的开放系统,有机生命也是如此。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就不是一个近似于稳态的系统呢?这是因为经济学家早就忘记了经济的物质内容,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价值上。但用价值衡量财富并不否认财富的物质性。经济学家可以继续使价值最大化,价值在想象中可能能够永恒增长,但价值所具有的物质性必须符合稳态,物质的守恒性对价值增长的约束将是严厉的,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赫尔曼·戴利,《珍惜地球》,21,22。赫尔曼·E·戴利(1938—)你能不能就生态经济学与传统主流经济学的主要区别作一简要总结?思考与讨论3-2:表4-1传统主流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不同学科特征

传统主流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哲学自然观机械论自然观有机整体论自然观伦理观念天人两分,自然的对象化天人一体,共同体观念方法论特征还原主义的整体主义的具体研究方法重实证分析,归纳和演绎,尤重假设演绎重规范分析,尤重溯因推理、类比推理语言特征机械的,力学隐喻的演化的,生物学隐喻的时空和速度观念短期分析为主,经济系统,对速度不敏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