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平台下企业融资模式研究-以小微企业为例_第1页
大数据平台下企业融资模式研究-以小微企业为例_第2页
大数据平台下企业融资模式研究-以小微企业为例_第3页
大数据平台下企业融资模式研究-以小微企业为例_第4页
大数据平台下企业融资模式研究-以小微企业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PAGBusinessSchool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大数据平台下企业融资模式研究--以小微企业为例ResearchonEnterprisefinancingModeunderbigdataplatform--takingsmallandMicroEnterprisesasanexampleNAME姓名: 您姓名的拼音和汉字MAJOR专业: BusinessandAdministrationSUPERVISOR导师: 您导师姓名的拼音和汉字MODE学制: Part-time非全日制DEFENSEDATE答辩日期: 2020年06月03日AdissertationsubmittedtoIPAGBusinessSchoolinaccordancewiththerequirementsofthedegreeof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目录TOC\o"1-3"\h\u9575摘要 131435ABSTRACT 217956第一章绪论 72491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7300781.1.1研究背景 7226101.1.2研究意义 783051.2研究思路与方法及创新点 834411.2.1研究思路 8288771.2.2研究方法 862281.2.3本文创新及不足 8314541.3文献综述 976971.3.1国外关于小微企业融资的研究 944701.3.2国内关于小微企业融资的研究 1010236第二章小微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及现状 12151632.1小微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 12169592.1.1小微企业概念界定 12233912.1.2小微企业融资 13297382.1.3本文小微企业融资研究理论基础 14289792.2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1520542.2.1传统融资渠道 15115712.2.2融资现状 1516442.2.3传统融资模式的困境 16203412.2.4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1710608第三章大数据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模式创新 1988743.1大数据的特性 19282023.1.1借助全部数据 19164023.1.2追求效率 20244043.1.3关注相关性 20276593.2大数据为小微企业融资创造的新机遇 21189763.2.1减弱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2161823.2.2改变风险管理机制 21221283.2.3降低融资交易成本 21161113.2.4实现精准营销 2215533.3大数据影响融资模式的内在机制 22119633.3.1大数据信贷模式的基本原理 22314153.3.2大数据信贷模式的业务流程 2317479第四章大数据平台下企业融资模式研究--以XX公司为例 2583784.1XX公司的发展情况 25232744.1.1发展背景 2533084.1.2发展历程 25101444.2XX公司中的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模式概述 2635904.2.1信用贷款模式 2674914.2.2订单贷款模式 27139364.2.3网络联保贷款模式 28111744.3XX公司的优势 2924324.3.1信息平台优势显著 29308324.3.2成本价格低廉 2939294.3.3有效降低风险 29265994.4XX公司的劣势 30279174.4.1资金来源有限 30156364.4.2微贷覆盖规模有限 3119139第五章XX公司与国外大数据驱动的网络贷款模式对比 3250825.1Kabbage的商业模式 32245395.2XX公司和Kabbage的商业模式对比 32197055.3启示 3332107第六章结论和建议 348006.1结论 34290776.2建议 3530169参考文献 3724799致谢 39PAGEPAGE1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1.1研究背景随着以交互、开放、分享为核心的Web2.0的兴起,电商平台、社交网络平台、搜索引擎平台等正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发展,数据也因此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积累和增长。这些庞大的数据所体现的价值并不是看得见以ZB、YB为单位的数字,而是凭借大数据挖掘所蕴含的核心竞争力。金融作为经济产业的支柱,更加关注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只有提高了其信息分析的效率,才能做到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在新经济时代,金融体制正在借助互联网思维及数据采集、储存、计算、分析等技术的突破将大数据资产引用到信贷业务中。大数据作为一种资产和工具,对金融的信息处理能力、产品设计能力、风险管控能力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加快了金融深化的步伐,同时,金融系统蕴含的客户借贷信息也极大地丰富了大数据的内容,两者表现出良好的交叉发展态势。在传统金融模式下,小微企业能得到的融资支持和其带来的巨大经济贡献严重不匹配,融资难题成为阻碍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小微企业外部融资方式中,由于资本市场门槛较高,我国证券市场不发达等原因,导致了小微企业仍然以银行信贷为主要的融资模式。但因为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风险管理上激励不相容等问题的存在,所以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实施信贷配给,信贷人员出现“怯贷”心理,小微企业因此面临着巨大资金缺口。大数据技术的突破和小微企业庞大的资金缺口为基于大数据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进而为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提供了无限可能。在2016年举办的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上国家总理李克强提出要大力支持“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大数据信息网络产业发展,从而推进服务小微企业的信息平台建设。基于此,以XX公司为代表的凭借大数据挖掘应用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也在不断加大融资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积极探索信贷资金的来源,进而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1.1.2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整体分析,旨在找出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原因,进而从大数据和信贷业务结合的角度,探索大数据影响融资模式的工作原理,并结合XX公司的案例分析,详细介绍了新融资模式的运作流程、优势、局限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帮助更多的小微企业能从基于大数据的融资模式中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因此,本文的研究意义体现在:第一,凭借大数据挖掘的小微融资模式进一步优化了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信贷业务,为互联网金融产业的不断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尤其是对大数据征信和大数据安全风控机制的系统性探讨,丰富了关于小微企业融资的理论内容,有助于整个金融产业创新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体现出一定的理论意义。第二,在实际应用方面,小微企业的发展一直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凭借网络思维、大数据应用、云计算等技术创新的小微金融业务,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微企业信息结构,提高金融处理信息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进而实现解决小微企业融困境与推动金融创新双赢的局面,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1.2研究思路与方法及创新点1.2.1研究思路本文以借贷双方间的信息不对称为主线,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总结出采用传统信贷技术的金融模式下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两个根源,即信息不对称和对信贷人员风险管理方面的激励不相容。而大数据的独有的特性,可以改变企业的信息结构,降低信息搜集成本,实现贷前、贷中、贷后风险的连贯性监管,从根源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进而对大数据技术和金融结合的信贷模式的工作原理、运作流程进行了系统性介绍,并结合新模式的典型案例XX公司,详细分析了大数据征信、大数据风控的内在机制,同时探索了新模式中显露的问题,由此提出相关对策,实现小微企业和大数据信贷模式的可持续发展。1.2.2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在论文写作之前通过文献检索搜集并阅读了大量关于小微企业融资、互联网金融模式、信息技术创新融资模式等方面的文献,为接下来论述的展开奠定了理论基础。(2)案例分析法。本文选取XX公司作为解释性案例,对基于大数据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具体运作流程、业务特点以及存在的局限进行详细的分析。(3)对比分析法。在案例分析的部分,本文通过XX公司和美国的Kabbage公司进行对比分析,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进而不断完善我国基于大数据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为小微客户提供更好的信贷服务。1.2.3本文创新及不足(1)主要的创新点。一方面,在现有的研究结果中,大多数文献集中在商业银行小微信贷和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模式上,关于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小微融资的文献很少,本文创新性地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影响小微融资模式的内在机制,并对新模式的运作流程、业务特点做了整体介绍。另一方面,在XX公司的案例分析部分,本位选取有美国的Kabbage公司进行对比分析,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这是本文的另一个创新。(2)研究不足。学者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有了信息技术创新融资模式的思维,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普遍得出信息技术是金融工具创新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来,大数据挖掘、云计算、通讯技术的突破与小微企业巨大的融资缺口,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基于大数据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应运而生。但是作为刚刚创新的金融模式国内外相关文献较少,而且大都是都过建立模型论证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数据是推动金融创新的主要因素,缺少对该模式的运营流程、业务优势、存在的局限等系统性介绍。而且,XX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并没有全部对外公开,所以在案例分析部分运用的相关数据比较零碎而且相对滞后。1.3文献综述1.3.1国外关于小微企业融资的研究小微企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崛起、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成就获得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一致认可。美国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曾将小微企业比喻为国家的心脏与灵魂。因此,小微企业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国外关于小微企业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颇丰。小规模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于1931年在《麦克米伦报告》中被首次提出来的。在金融制度下,市场失灵了,不能把资金配置给小微企业,此现象被称为“麦克米伦缺陷”。Macmillan认为是企业融资的方式与其获得融资支持的困难与否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规模决定的。Modigliani和Merton.H.Miller在1958年提出MM理论,MM理论论证了企业的价值与它具体采取的融资方式、融资策略无关。Edward.S.Shaw和Ronald.I.Mckinnon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金融抑制”理论。该理论指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由于对金融业过多管制,导致金融体系发展的滞后,提供的金融服务不够完善全面,中小企业被普遍排除在传统的正规金融市场之外,不能发挥市场对金融资源的配置作用,限制了本国的经济发展。Besley和Levenson在1996年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他们认为企业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渠道融资会受到大量约束,非正规金融组织因为高度灵活性,可以使难以在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他们指出,民间金融是一国金融体制、金融政策与经济结构产生偏离而导致的必然结果,并且民间金融会在市场的有效配置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一定的正向作用。Berger与Udell1998年在《银行的并购对小企业贷款影响》一文指出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信息记录不标准、管理不正规等原因,对于小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外界很难清楚地了解,因而增加了小企业获得资金的难度。2006年,GebrehiwotAgeba和WoldayAmha在埃塞俄比亚6个主要的城市就企业融资问题调查访问了1000多个小微企业。他们发现小微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亲戚朋友、供应商信用、储蓄、信贷协会,以及鲜有使用的放贷人。他们认为通过连接小微企业、供应商信用以及银行贷款的贸易信贷也许可以作为银行贷款的替代品,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一个新渠道。2009年,YaelV.Hochberg,PaolaSapienza等认为,是信贷标准、组织结构和经营战略的差异导致大银行的借贷成本高于小银行。ParmendraSharma和NeeleshGounder为了解小微企业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以及自身融资的限制性原因,2012年对太平洋岛国的一些小微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银行的利息,其他收费以及抵押的要求成为小微企业融资路上的拦路虎。1.3.2国内关于小微企业融资的研究何健聪(2011)通过对小微企业调查访问的方式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向亲朋好友借款是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除信贷风险外,成本高与不断上调的存款准备金率所导致的银行总资金量减少是造成银行惜贷的主要原因。陈勇俊(2011)采用大数定律来分析小微企业授信模式的选择,指出小微企业应选择集群项目批量开发的授信模式,围绕“―圈两链”(即商业圈,供应链,产业链)集群批量授信,小微企业金融将更容易发展壮大。在大数定律下作者还确定了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即为资金成本率+运营成本率+目标利润率+总体预期贷款损失率+非预期损失率,并就银行控制小微企业授信风险给出了建议,如银行要重视加强前期的市场的调查工作,严格划定小微企业的市场准入标准,并对小微企业金融采取标准化的金融流程。潘振媛(2012)认为要消除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需要建立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对其进行信用评级,建议在评级体系中加入履约意愿、上下游企业经营状况、企业资质等指标,全方位地对小微企业进行评估,此文还运用了Chesser模型与信用评级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潘意志(2012)指出网络信贷是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与民众对资本的便捷性的要求下产生的,它满足了一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但网络信贷是市场需求衍生来的新事物,仍处于摸索阶段,而XX公司则是我国第一家网络小贷公司,它的监管模式应该与其他一般的小额贷款公司有所区别。陈轩,苗丹丹(2013)指出XX公司小贷凭借自身信用数据库,与交易、付款数据、信用评估所自动产生的平台,开创了无抵押、担保的全新模式,引导中国金融进入到全新的领域。微贷的发展将改变小微企业缺乏信用的困局,将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但阿里还需建立网络联贷联保机制,形成与银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宫晓林(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在短时间内不会对银行长期以来的经营运作方式与盈利模式产生影响,但长期来看,一方面,银行应该学习与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已谋求新的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也应该加强自律、完善安全建设、积极创新以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符瑞武,邢诒俊,严蕾(2013)指出我国互联网金融经历了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的初期发展,随着移动支付、社交网络、云计算等新型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互联网金融现在又出现了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网络理财产品、重酬等新的模式,并指出了我国目前互联网金融存在问题,由于当前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使得互联网金融存在潜在的风险,互联网金融平台及其参与者的相关利益权利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杨洋,张宇(2014)认为随着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企业跨行进入金融领域,并纷纷推出众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包括余额宝、微信支付、众贷、P2P等,这将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挑战,从而倒逼银行业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最后他们也指出做好信用评级与有效地控制风险是互联网金融进一步纵深发展的关键。第二章小微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及现状2.1小微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2.1.1小微企业概念界定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郎咸平最早提出了“小微企业”这个词,他把小微企业定义为微、小型企业与家庭作坊式企业,还包括个体工商户。这是郎教授当时从定性的角度来给予说明的,相比较于定量的说明,这个更容易从整体上、宏观上进行把握,但也由于此原因,这种定性的定义方式使小微企业的判断标准并不是很明确,比较主观。也有学者认为,小微企业是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提供的服务、生产的产品种类比较单一,并且市场占有率比较低的企业。2011年7月4日,国家工信部连同统计局、发改委等国家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第一次把微型企业纳入企业划分范畴,将企业按照行业领域划分,在各个领域内按照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把企业划分为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此次新划分标准的出台紧跟时代脚步,与国际接轨,与我国现今经济发展程度相符合,完善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类型,有利于今后对中、小、微型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各项政策,为广大小微企业提供一个更有利的成长、发展环境。表2-1国内对制型企业的划分标准行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50-500万营业收入<50万工业从业人员20-300人营业收入300-2000万从业人员<20人营业收入<300万建筑业营业收入300-6000万资产总1300-5000万营业收入<300万资产总额<300万批发业营业收入1000-5000万从业人员<5人营业收入<1000万零售业从业人员1-50人营业收入100-500万从业人员<10人营业收入<100万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20-300人营业收入200-3000万从业人员<20人营业收入<200万资料来源:《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关于小微企业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小微企业仅仅指小型和微型企业,广义上除了小型、微型企业外还包括个体工商户,家庭作坊等,本文是从广义角度出发,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展开分析的。2.1.2小微企业融资(1)融资条件虽然小微企业可通过中小板与创业板公开发行股票进行直接融资,但由于这两个板块的所设置的门槛对小微企业而言较高,众多的小微企业实际上不能将其作为融资平台中小板的上市条件与主板的上市条件相差无几,创业板的条件较低,即要求最近两年企业连续盈利,并且近两年的净利润累计数额不少于1000万元,或持续增长或最近一年要盈利并且净利润数额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人数额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这样“较低”的创业板的上市融资条件实际上对小微企业而言已经很高了。我国的债券市场还未对小微企业“敞开怀抱”,发行债券要求也较高,一般要求企业具有较高的资信等级,同时还需要第三方的连带担保以及金融机构的承销和监管,并且对资产规模,盈利情况,资金用途等都有严格的要求,根据我国证券法的相关规定,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分别不得少于三千万元与六千万元人民币;且企业最近三年的年平均可供分配利润的数额要大于企业发行的债券的年利息总额。目前虽针对小微企业的债券主要是中小企业集合债与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但这二者的规模都很小。(2)融资成本融资成本是筹集获取并使用资金而必须要花费的成本,是小微企业选择融资方式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不同融资方式的成本有较大差异。由于内源性融资几乎不存在成本,而且小微企业大部分都不能从内源性融资的渠道获取足够的资金,所以着重讨论外源性融资的成本。银行贷款成本主要是贷款利率决定的贷款利息,同时还要缴纳咨询费、保险费、担保费、资产的评估费、登记费、审计费等各种费用。但由于企业所得税是在企业扣除利息费用之后缴纳的,所以利息具有抵税的效用,从而一定程度上可降低信贷融资成本。公司发行债券的成本主要由债券利息率,筹资费率,所得税税率来决定,并且公司债券具有发行价格和票面价格的差别,一般票面价格会高于发行价格。公司债券融资的成本会因为溢价发行和所得税的抵扣而降低。但企业债券融资一般期限较长,金额较大,可能会面临到期无法偿还而破产的风险,并且债券融资要面临金融市场本身所固有的再融资风险和发行风险。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发行普通股,投资者获得股息,所以成本主要来自每股收益。股息通常远远高于其他几种资金使用的价格,并且股息是在税后分配,并且在发行股票时必须承担各种管理和发行的费用,因此股票融资的成本最高。股票可流通转让,企业无偿还本金的压力和固定的利息负担,股东对企业预期的回报是视企业发展情况而定的,就这而言,相比较于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的风险相对较小。小额贷款公司与民间借贷,这两者的融资成本也较高,民间借贷的利率通常为银行贷款利率的3-4倍左右(我国的法规政策明确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不能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有时候会更高。温州民间借贷的利率就曾一度达到40%以上。并且由于缺乏规范性与法律的有力保护,致使民间的融资活动存在较大的风险,容易转变为民间高利贷产生法律纠纷,且易引发社会道德与诚信危机。2.1.3本文小微企业融资研究理论基础(1)信息不对称理论上世纪70年代,Stiglitz,Spence及Akerlof三人共同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理论,该理论研究的核心是交易双方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利益关系。在实际的市场交易中,产生利益的双方不可能彻底掌握彼此的信息状况,信息掌握更多的一方会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使对方的利益受损,进而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小微信贷业务中,资金需求方对自己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财务信息、信贷资金的投向等了解的非常清楚,而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需要通过搜集大许多相关信息才有可能获取申请贷款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但这也不能保证信息搜集的足够全面、足够真实。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在信贷市场很容易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2)长尾理论ChrisAnderson在《TheLongTail》—文中,提出了长尾理论。和传统的“二八定律”恰好相反,该理论的核心是说假设产品存放、市场流通、销售路径足够大,那么之前在市场上没有存在感不被重视的商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可能会等同于或超过主流商品。考虑到成本和效率,大家总喜欢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所谓重要的事情上,而其余的就会因为要付出更多的成本而被遗弃。长尾理论后来被广泛应用到中小微企业融资领域,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被看成长尾理论中的尾部,而大中型企业信贷需求被看作头部。传统的金融机构在经营理念上相信80%的利润是由20%的优质大客户提供的,也因此不会给剩下80%的小微客户过多的信贷支持。(3)信息不对称下小微企业的信贷融资小微企业进行信贷融资时,小微企业内部人员非常了解自身的真实经营状况,掌握全部的债能力完整的信息,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流动资金与非流动资金情况、实际偿发展潜力与市场前景等,同时也非常了解企业存在和面临的风险,因此小微企业自身是信息优势方。小微企业缺乏信用记录,且财务制度不健全使得其提供的财务信息真实性不高,可信度较差,并缺乏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此外,一部分小微企业为了能够获得信贷支持,对企业信息暗地里进行一些操作,如增加企业的收入、减少成本,使企业利润的增加,从而隐瞒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业绩与风险,营造较好的业绩。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银行信贷审查的难度。种种因素将导致银行很难掌握小微企业真实的信息,完全处于信息劣势,从而造成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严重。因此,银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为了规避风险,会对贷款企业进行信贷配给。银行往往会把有限的信贷资源给发展成熟经营良好的大企业,小微企业则沦为银行信贷配给的对象,很难获得信贷支持;同时,为了弥补风险成本,银行会提高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从而使得一部分经营较好的优质小微企业退出市场,剩下不管利率多高都会争取贷款的风险高、资质差的小微企业,结果会增大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使其自身面临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2.2小微企业融资现状2.2.1传统融资渠道企业的融资方式有内部和外部两种,前者主要指企业自筹或盈余的资金。与外源性融资相比较,一方面企业能够自由地使用自身筹借的资金,而不受外部环境的制约;另一方面,这部分资金因为来源于企业内部而不用支付类似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利息得额外费用,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通常情况下,小规模企业在开始创业时会更依赖企业的内部资金,但是该类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总额毕竟有限,远远不能支撑企业的成长。所以,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展,这些成长性微型企业的资金来源路径开始逐渐向市场上资金倾向。除了内部融资路径剩下的就都是外部融资,根据中介机构是否参与融资过程又将外部融资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这里说的中介机构特指那些类似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从事信贷活动的金融机构。假设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发股来筹集资金,则就属于直接融资,而通过向银行申请贷款获得的资金就是间接融资。小型微型企业在进行外部筹资时,首先考虑的是银行信贷,但银行对其存在严重的“惜贷”行为,所以民间借贷也是小微企业非常关注的一种外部筹借资金的方式,这些可以从下节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中体现。2.2.2融资现状小微企业为创造就业、科技创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极大地提高了城乡人民收入并促进了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但是融资困难一直都是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据中小企业的调查资料的数据显示,我们国家的中小企业寿命一般平均仅为2.9年,每年都有约30%的小微企业倒闭,而在倒闭的企业当中,约32%是因为资金问题。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每年大约有8000亿元,而实际可以在正规金融机构获取的融资数额还不足1000亿元,每年资金缺口约有7000亿元。2011年备受关注的温州中小老板跑路现象的原因在于这些小企业资金链断裂,而根源在于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取得贷款,逼不得已选择成本较高的民间借贷,最终导致无法偿还。前面在阐述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式、融资渠道时,已经详细分析了目前实际情况中存在的各个融资渠道包括发债融资、发行股票上市融资、民间借贷融资等对于小微企业而言的优势与劣势,在此不再赘述。从前述分析可知,小微企业实际可行的融资渠道很有限,主要是银行贷款。但实际上银行一一小微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也是障碍重重,往往对小微企业有“惜贷”的行为,并会对其进行信贷配给。根据银监会网站的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获得贷款率达到90%以上,而小微企业仅为20%以下。2017年,金融机构企业贷款共36.59亿元,小微企业贷10.76亿元,可以看到,银行把70.6%的信贷资源给到了所占比例不足1%的大中型企业。根据中央人民银行数据,2018年,全国仅8%的小微企业“幸运地”从银行获得了贷款。由此可见,小微企业的融资面临很大困难,而且尤其表现在在小微企业所严重依赖的银行信贷方面,从而使得小微企业给予希望的信贷融资之路也是异常坎坷。以下将主要分析小微企业在传统金融模式下银行信贷融资存在困难的原因。2.2.3传统融资模式的困境(1)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因为小微企业平均每笔的贷款金额较小,财务信息透明度较低,银行在进行放贷审核时就会产生更高的费用,而且小微企业的违约率整体偏高,所以银行会通过提高利率的方式来补偿额外费用支出和覆盖贷款风险损失,从而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从新华网报道的数据看出,当前小微企业的借款成本平均达到20%,与仅有6%-7%融资成本的大型国有企业形成鲜明对比。当小微企业不能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时就会考虑民间借贷或是向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这部分年利率平均超过25%,部分民间借贷利率高达40%。(2)小微企业有效融资渠道单一尽管传统金融下,企业有内部和外部融资两种形式,外部融资又分为借助金融中介贷款的间接融资和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等的直接融资方式,看似借款渠道多种多样,但是适合小微企业的有效融资选择却非常有限。从上文的数据可以看出,60%以上的小微企业会选择内部融资,但这也仅仅适用刚刚成立的小微企业。外部融资以银行借贷为主,然而银行每年仅仅把两成左右的贷款配给小微企业。民间借贷高达40%的利率又使小微企业承担着和其营业收入严重不匹配的融资成本。另外,资本市场融资对企业的资产总额、经营规模、财务信息、盈利能力等指标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中小板市场上市要求企业连续三年净利润超过3000万,申请上市前一年净利润达到5000万等,很少有小微企业能满足这些标准。2.2.4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成因(1)小微企业角度首先,小微企业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信息透明度较低。小微企业大多规模小,员工数量较少,缺乏正式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与流程,管理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并且财务制度也很不健全,企业通常会准备内外两套不同的账目以应对工商部门、税务部门的检查,导致难以提供外部信任的高质量的财务报表,使得企业的信息透明度较低,银行很难获取有关小微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信息,从而造成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其次,小微企业的存活寿命较短,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差。小微企业大多设备比较落后,创新能力普遍较弱,市场占有率较低,缺乏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小微企业一般很少对未来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谋划以及内部财务制度的混乱,通常致使小微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不高,存活周期较短。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小微企业从成立到最后完全退出市场的整个历程的持续时间平均只有2.9年。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银行对小微企业偿还贷款的能力持悲观态度,对它们的贷款申请谨慎对待。再次,小微企业自身信誉较低,融资担保的能力普遍较弱。小微企业由于本身成立时间比较短,相关的信用记录比较医乏,而且有一部分小微企业存在恶意拖欠供应商贷款,拖欠银行贷款,违规经营以及老板逃跑等现象,影响了小微企业整体信誉,导致银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普遍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持谨慎态度,对信贷资源从严控制。此外,小微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的特质,往往缺乏厂房,设备等可以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导致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较弱。银行角度①贷款成本较高,贷款风险较大对于银行而言,每笔贷款都要进行贷前调查、贷中监控以及贷后管理这个过程,因此,不论资金数额大或者小,其实银行对每笔贷款的所花费的成本相差不大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一方面贷款数额小,透明较低,银行实际上要花费更多的人力、贷款需求比较频繁;另一方面小。相比较与微企业信息时间以及资金成本去做背景调查和贷款监控,所以导致银行贷款给小微企业的实际成本要比大中型企业高很多,而且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大。②担保行业不规范,担保证明难以认可担保机构作用是联系企业与银行的桥梁。担保机构利用自身的专业信息优势能够缓解银行与小微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加强银行为小微企业贷款的欲望。但由于我国目前担保的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商业性民营的担保机构质量参差不齐,担保业市场鱼龙混杂,部分担保机构资金实力不足,运作不规范,信誉不高,致使银行对一些担保机构提供的担保证明并不认可,使得担保机构没有能够在缓解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上发挥应有的作用。③征信制度不健全,小微信用评级不准确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的信用系统来获取小微企业信用记录的,但我国由于征信制度不健全,导致与小微企业相关的信息散落在工商、税务等部门,且各部门之间信息不能共享,小微企业提供的信息可信度又较低,使得人民银行的信息系统难以及时更新并保证精确,同时,我国的信用评级水平不高,导致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难以做到准确性。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成为导致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另一个因素。第三章大数据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模式创新3.1大数据的特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云计算、移动互联以及慢慢成熟的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三项新技术相辅相成,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提供新的路径。移动互联在云计算的基础上将社会生活行为与经济行为交叉融合,由此产生了大数据。对于大数据概念的解释,从宏观层面来说,大数据是物质、信息以及人文世界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过程中相互交叉渗透的产物,无论是看得见的实物还是看不见的人文资产都能凭借发达的网络技术将其相关信息通过海量数据得到表达,形成其在信息世界的数据映像;如果是从信息技术产业层面理解,那么大数据就不止涵盖信息的结构形式和数据容量,还涉及到大数据挖掘计算分析的技术,而且作为未来的战略资产,大数据技术在推进信息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无论从哪个方面理解,大数据的本质是数据,核心是价值。量只是表面,通过运用创新性的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分析模型,对这些数据进行有目的采集、存储、处理与分析,进而挖掘其巨大的商业价值才是大数据信息资产的核心。图3-1数据进化路线数据作为支撑未来发展最有价值的生产要素,其进化路线上图3-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的计算能力和实时更新速度都得到了突破性的进步,相比过去的小数据时代,大数据有以下几个特性:3.1.1借助全部数据大数据的“大”不是简单的指其量大,更主要的是数据的全。空间维度上信息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的交叉,时间维度上相关行为信息表现出不间断连续积累。在传统的小数据时代,因为数据采集、存储、计算处理技术的限制,在对某种现象进行研究时常常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当整个业务过程结束时,选取数据组合的生命周期也会因此截止。然而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采集、储存以及计算技术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使快速获取足够大的样本甚至是全部数据成为现实。这样一来,整合分析数据就不仅仅满足了某一项业务需求,还可以发现更多潜在数据关系。利用全部数据才能找出规律是统计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样本数据可以作为宏观走势的一个判断,而全部数据能够捕捉到事物发展的每个细节,大大增加微观层面分析的准确度。3.1.2追求效率利用大数据分析问题时,关注更多的是效率,而不是没有丝毫误差的精确度。大数据有足够空间容纳错误数据符号和繁琐数据的存在,主要因为大数据覆盖的信息非常的庞大全面,一个小分支的误差对整个信息量的影响微乎其微。就比如一个枝叶繁茂的大树,一个树叶的掉落对整个大树的形貌几乎没有影响。而小数据是抽取样本,这样一个小小的错误造成的影响就会被放大,甚至会影响对整个局势的判断,所以在小数据时代人们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确保每部分析的准确度。就比如银行客户经理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审核,原本所掌握的信息量就很少,如果掌握的某些信息又不真实,那么很容易做出错误判断,最终增加小微企业的违约风险。所以,客户经理在传统信贷技术下会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判断信息的真实性,这样就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导致审核效率降低,信贷战线拉的很长。而利用大数据技术就不会存在某一时点或空间点的错误数据歪曲整个分析结果的现象,从而做到快速分析、快速判断和快速行动。在现在节奏逐渐加快的社会,时间就是金钱,而效率就是时间,这一切都得益于大数据的应用。3.1.3关注相关性大数据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对相关性的关注多于对因果关系的分析。正如上文所讲的那样,在小数据时代,对某种现象的研究是基于抽取的样本,这样追求真理的步骤就是先对结果提出原因假设,然后再去求证。在这样研究的步骤下,那些看似没有关系其实有深层次联系、很难被察觉的规律常常会被忽略。并且,整个的研究工作会因某一阶段的错误假设而全部停止。而大数据关注相关性的核心是量化两个数据值之间的数量关系,如果数据值A随着数值B的变动而改变,则两者就有比较强的相关性,如果A数值没有变动,则没有相关关系。大数据传感器技术、可视化技术的运用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可以很容易发现这种相关性的关系。这些数据间的相互联系为人们解决一些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比如,我们在亚马逊购买图书时,在浏览每个图书的页面下方会有相关推荐,这是亚马逊图书推荐系统的一个功能。这个系统主要是通过分析消费者浏览书籍与最终购买书籍的关系,来向后来浏览同样书籍的消费者做出智能推荐。基于这样一个系统的运用,亚马逊的图书销量同比增加40%。当然,关注相关性并不等于抛弃因果关系,在如今数据极大充足的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先从“是什么”的角度更加全面的认识世界,为深入研究“为什么”做好铺垫。本文研究的大数据背景下小微企业新的融资模式就是将大数据的这些特性很好的得以运用。3.2大数据为小微企业融资创造的新机遇3.2.1减弱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与大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信息披露程度很低,传统信贷技术下会付出很大的成本来搜集小微企业信息,造成成本与收益明显不对称的僵局。而大数据时代,实现了信贷业务与大数据的结合,在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中充分发挥其改变企业信息结构,降低成本的核心优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商平台、物流平台以及社交网络等积累了海量的企业行为数据,这些数据远比小微企业公布的信息丰富、信息,很好的优化了小微企业的信息结构。比如蚂蚁小贷的大数据征信体系除了电商平台上积累的大量网商交易信息、客户评价外,还包括支付宝系统的资金流动信息,以及整个体系之外的海关信息、纳税信息,还会结合第三方实地考察的数据信息。基于大数据挖掘的信贷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金融下的信息不对称格局。而且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分析小微企业清晰化的信息结构,很容易判断企业资信的优劣,进而为那些资质优良的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信息结构的改善也会时刻督促着小微企业规范自己的交易行为,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维护企业声誉,由此,借贷双方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信息互动机制。3.2.2改变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控一直是金融信贷业务的核心板块,在大数据时代,风控理念会随着企业信息结构的改变而变化。在传统金融信贷模式下,金融机构更加关注企业财务信息、资产规模等“硬信息”,通过提高利率或是抵押担保等手段来补偿覆盖损失风险,贷后风险的监管更加依赖信贷人员。金融机构会依据企业的经营规模、抵押资产的市值来确定贷款额度,但由于风险激励不相容的问题存在,信贷人员缺少贷后持续监管的积极性。当发生违约时,这些抵押资产的变现实际操作中会很麻烦,也会出现很大的缩水,使金融机构遭受损失。而基于大数据应用的信贷模式,风控理念变为:通过关注企业的交易行为、客户评价等“软信息”,持续监管考察企业的运营情况、现金创造能力及还款能力,全程电子系统完成,风险管理上也就不存在激励不相容的问题。而且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实时监管系统对时刻更新的数据进行不间断分析,实现了贷前、贷中、贷后的连贯性监管。3.2.3降低融资交易成本信贷服务成本由签约成本、信息成本和履约成本三部分组成。在传统的信贷模式下,因为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充分,再加上单笔融资额度较小,融资概率较频的特点,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更多的业务人员负责小微企业贷前审核、贷中检查和贷后的贷款催收,这样就会产生更多的额外支出,形成小微企业融资贵的现状,而且一笔贷款的发放战线会拉的很长。基于大数据应用的信贷模式可以从多个角度来降低交易成本,总结下来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第一,利用大数据优势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大数据时代,电商平台、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平台等积累了海量的企业行为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额挖掘分析可以将小微企业的运营状况、信用资质等特征清晰地展现出来,直接实现借贷双方间的信息匹配,从而有效的降低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搜寻成本。第二,依靠线上运作,降低签约成本。基于大数据应用的云计算技术,可以在瞬间完成贷款的审核、授信额度的确定以及资金的划转等,整个业务流程实现无纸化操作,缩短了业务流程,大大降低了签约成本。第三,提高风控效率。大数据金融在建立风险控制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代入动态的数据变化,实现对贷款的实时持续监管,从而有效的规避了信用风险的出现。3.2.4实现精准营销传统信贷模式下,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产品和服务通常比较单一,整个金融系统的产品大同小异,不能为小微企业提供个性化的灵活服务,缺少客户体验营销理念,因此也就偏离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基于大数据挖掘的系统处理,可以通过对客户的资产规模、行为偏好、交易数据、贷款记录等动态数据的分析,来预测客户的可能性需求,借此对不同类型的客户主动推差异化的融资产品和服务,实现精准营销。而且,通过大数据跟踪,金融机构可以在客户接受融资项目之后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增加客户的体验价值,进而提升客户粘性。大数据带来的个性化商业模式很好的满足了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短、小、急、频”的特点。3.3大数据影响融资模式的内在机制3.3.1大数据信贷模式的基本原理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工作原理如图3-2所示,企业平台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对其平台上积累的海量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储存、计算和分析,最终形成小微企业资信审核报告,并向放贷机构提供这份报告。放贷机构根据审核报告的结果决定授信额度以及利率,向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小微企业获得贷款则按合同规定按期归还本息,全部流程都在线上完成,高效便捷。目前,拥有比较成熟的大数据平台的企业多为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在这些企业的平台上积累了海量的小微企业信息数据,放贷机构包括电商企业自身、银行以及网络贷款公司等。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企业平台放贷机构企业平台放贷机构图3-2小微企业大数据信贷模式基本运作框架新信贷模式的核心是通过大数据对小微企业“软信息”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可以很好的判断小微企业的还款能力,甚至对其未来的经营状况做出预测。这样一来,极大地减少了放款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了放贷机构对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积极性。而且,因为放款机构与企业的大数据平台实现连接,这样放贷机构就能做到一天24小时的实时监管,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实现贷前、贷中、贷后的连贯监管,大大降低了贷款损失的概率。3.3.2大数据信贷模式的业务流程(1)线上申请贷款和传统的信贷模式不同,当小微企业需要资金支持的时候,不用再去实体网点进行咨询办理,在企业平台的相关页面就可以查阅信息,提交贷款申请。小微企业根据平台提示的贷款流程,下载申请表,并如实填写自己的企业法人姓名、身份证号、以及企业的工商信息等。企业平台把利用大数据分析得到的资信评估报告一同传递给放贷机构,全程无纸化运营。在线申请的模式实现了7×24小时的营业,为那些临时有融资需求的客户解决了问题,扩大了客户服务口径,很好的满足了小微企业“短、急、小、频”的融资特点。(2)授信审批放贷机构在接到企业平台提交的小微企业贷款申请以及大数据分析报告之后,会进一步结合其他的数据信息决定是否放贷,以及授信的额度和利率。如果放贷机构是银行,银行就会结合小微企业在金融机构的行为信息,比如存款信息、理财信息、交易结算信息等;如果放贷机构是企业平台自身建立的信贷服务机构,那么就会委托第三方进行实地考察拜访,收集相关信息;如果是网络贷款公司,则会交叉互联网其他的数据信息,比如微博、微信朋友圈的社交网络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交叉验证,最终决定是否放贷,如果审核通过,则会根据对大数据的分析给出授信的额度和利率。发放贷款当放贷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审核通过后,会立即将信贷资金划到小微企业相应的账户,可以是银行账户或是第三方支付账户,比如支付宝。银行作为放贷机构,会把贷款划到小微企业在本行开的基本账户中去,如果放贷机构是电商企业自身建立的信贷机构,一般会把资金划到第三方支付系统,比如蚂蚁小贷对小微企业贷款申请审核通过后会把资金划到支付宝,并通过对支付宝对该笔资金流向的跟踪监管,预防违约风险的出现。风险管理贷款发放以后,剩下的核心工作就是贷后风险的管理。相比大型企业,小微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固定资产较少,寿命较短,抗击风险能力较弱,整体经营风险明显高于大企业,所以,对小微企业的贷后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新模式下企业平台、放贷机构作为利益共同体,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建立了风险预警系统,根据实行更新的动态数据实现贷后管理,如果有不利于正常还款的因素存在,风险预警系统会立刻发现预警,让放贷机构提前做好贷款回收的准备,极大程度降低坏账的出现。回收贷款考虑到小微企业现金流小而频的特点,大数据信贷模式下放贷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回收一般采取每月等额本息的方式,利率以日利率或是月利率计算。在临近还款日的前几天,系统会自动发送短信提醒,小微企业按照约定每月把相应资金划到银行账户或第三方支付账户即可。新模式下,放贷机构在经营一笔贷款时,人力、财力都得到了极大的降低,有足够的能力接受小微企业这种琐碎、频繁的还款方式。第四章大数据平台下企业融资模式研究--以XX公司为例传统金融机构对大中型企业趋之若鹜,以大为美,但XX公司却特立独行,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始终扎根小微、服务小微,以小为美。XX公司始终深入最底层的客户群体,向它们提供在传统金融模式下无法享受的信贷金融服务。阿里小贷(即阿里金融)就是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下专门从事面向小微企业群体与创业者群体提供小额贷款金融服务的部门。在XX公司看来,“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并提倡“让诚信创造财富”,XX公司把小微企业的电子商务行为数据转化为有效的信用数据,通过互联网为小微企业提供全天候24小时、简单快捷的信贷服务,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和贷款困难。4.1XX公司的发展情况4.1.1发展背景广义上讲,XX公司集团旗下的各类金融业务包括消费者金融服务和XX公司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被定义为阿里金融,而蚂蚁小贷则主要指狭义的阿里金融,即针对小微企业和创业者个人的金融信贷服务。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涉足金融服务领域,不断丰富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作为全球十大电商平台之一的XX公司集团从2002年就开始创新性的尝试金融发展的新模式,目的就是为了给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更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2002年,XX公司为了解决贸易型小微企业在贸易过程中遇到的信用问题,推出来诚信通会员服务,为XX公司B2B平台168.com上的网店建立诚信评级体系。2003年淘宝网、支付宝相继成立,支付宝在最初第三方支付的基础上创新性地丰富和完善了各种服务,截止2019年12月,支付宝实名用户已达5.5亿人。其中活跃用户2.7亿。2007年,XX公司和商业银行合作,为其电商平台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其整体的运作模式是XX公司根据平台的数据信息向银行提供企业的信用记录,然后由银行审核是否发放贷款。2010年后阿里集团解除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先后建立了浙江XX公司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重庆XX公司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重庆阿里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独立开展信贷业务。2014年8月,XX公司集团和蚂蚁金服完成关系重组,阿里小微金融服务更名为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业务包括蚂蚁小贷(原阿里小贷)、支付宝、余额宝、网商银行等。2015年6月,XX公司发起的网商银行开业,其最大的股东是蚂蚁金服,这给未来蚂蚁小贷的发展提供无限可能。4.1.2发展历程所谓大数据平台,是对XX公司分散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长期以来积累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提炼、整合,同时通过十多种数据建模对这些原始的海量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从而最终形成对XX公司有巨大价值的信息。大数据平台是XX公司小微企业信贷模式乃至整个XX公司互联网金融运行的强大基础。如果把阿里金融比作一间工厂,则数据就是这间工厂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根基即生产资料,而大数据平台则相当于技术环节—生产线,它负责把生产资料(数据)加工成有使用价值的产品(信息)。大数据平台本身的形成源于XX公司电商平台上本身拥有所积累的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在未经任何处理前是毫无规律的,没有价值可言的,只有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地挖掘与有效地分析,把看似无关联的庞杂的数据转变为对平台上商户经营状况与资信条件的准确把控的有用信息,真正实现数据信息的商业价值化,才能实现XX公司的终极目的即解决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XX公司海量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电商平台数据,依托三大电子商务平台即阿里里巴巴(B2B)、淘宝(B2C与C2C)以及支付宝(支付平台)上每一次电商活动产生的各种数据,包括上下游交易情况、客户与物流数据、店铺与商品服务的评价、投诉纠纷情形、相关资格认证信息、近期店铺交易动态、实时经营信息、平台工具的运用程度等。这是最主要的数据。二是贷款申请数据,在客户提交贷款申请时,需要提交自身的各项数据,包括企业相关的信息、家庭情况、配偶信息、学历、收入、住房贷款等信息。三是外部数据,涵盖了海关、税收、水电网络使用量、话费以及央行信息系统的数据,还包括对平台外部的网络信息进行采集和整合,如小微企业在社交网络平台的与客户的互动数据、搜索引擎数据等,达到增强数据的维度,进一步完善大数据平台的目的。4.2XX公司中的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模式概述4.2.1信用贷款模式蚂蚁小贷在为了更好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对市场进行细分,推出多种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主要包括针对B2B电商平台企业的“固定贷”和“循环贷”,针对淘宝、天猫等B2C电商平台企业的“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大家在淘宝平台购物的时候大概有这样的一个流程:消费者下单付款,卖家发货,消费者收到商品点击确认收货,卖家收到货款,这个流程最快也要两天,有些时候又会存在买家收到商品后不主动确认收货而是等着系统自动确认收货情况,这样战线最长就能拉到十天以上,造成商品和资金在时间上的严重不匹配。对于小微电商企业来说,其资产规模有限,可用来周转的资金本就不多,再加上资金的滞留,小微企业在交易旺季很容易出现没有足够资金进货的困境,比如“双十一”、“双十二”、“年货节”等。B2C平台订单贷款的设计理念就是为了解决小微企业商品发出和货款收回的时间不匹配问题,小微企业以订单为抵押可以向蚂蚁小贷申请相同额度的贷款,整个贷款的申请和发放都是在线上进行,最快三分钟企业可以收到贷款。B2C平台的信用贷款,是一种无抵押、无担保的信贷形式,其审核程序相对较严格,除了借助其内部网络数据模型外,还会和商户进行视频沟通,委托第三方对商户进行实地考察,最终给出综合资信评估。B2B电商平台的“循环贷”和“固定贷”都属于信用贷款,最大的区别在于还款方式上,“循环贷”是企业向蚂蚁小贷申请一定额度的贷款作为备用金,随借随还,比较灵活,而“固定贷”则是蚂蚁小贷一次向企业发放一定额度的贷款,还款期限比较固定。根据阿里金融官网公示的相关信息将这些信贷产品的特点归纳如下:表4-1蚂蚁小贷信贷产品电商平台淘宝、天猫等B2C平台阿里巴巴1688等B2B平台信贷产品订单贷款信用贷款循环贷固定贷抵押类型电商企业提供的订单作抵押无抵押、无担保无抵押、无担保无抵押、无担保客户群体在阿里巴巴B2C平台运营2个月在阿里巴巴B2C平台运营6个月阿里巴巴B2B平台注册满2年阿里巴巴B2B平台注册满2年贷款额度0-100万0-100万5-100万5-100万贷款期限3个月6个月一年一年日利率0.05%0.06%0.06%0.05%4.2.2订单贷款模式借助大数据应用的蚂蚁小贷信贷业务,整个流程在线上进行,通过7×24的在线服务大大提高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效率,满足小微企业“短、急、频”的融资需求。阿里信用贷款专门是为XX公司电商平台之上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申请对象只能是企业的法人或者是实际的运营者,同时还要在线提供申请企业最近一年的销售额、净利润率、资产、负债以及其订单总额在XX公司全部订单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等数据。贷款者所提供的数据越详细、完整、真实则相应的贷款审批花费的时间就会越短。随后,XX公司的员工将会与贷款申请者进行网上视频,通过面对面的对话沟通来调查、核实申请人的各项信息,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及运营能力,审核通过之后即可放贷,最高额度为100万,对于部分商户还包括实地考察核实环节,这具体是由XX公司授权委托第三方进行工作的。待所有贷款环节都审核获得同意之后,大约一周客户就能够拿到贷款。若初次贷款申请没有通过,距首次申请日30天后,申请者就能够进行重新申请。图4-1阿里小贷审批的流程图蚂蚁小贷的具体业务流程如图4-1所示,当XX公司集团的电商平台企业有贷款到申请后会对企业的数据有个初步的审核,主要是审核网商注册经营期限是否达到要求。通过初步审核后,蚂蚁小贷的网络数据模型会根据商家平时的交易情况,支付宝的资金流情况等大量相关的信息给出一个初步的信用评级,再根据远程视频沟通和第三方交叉技术验证,最终给出对客户资信的综合评估,判断审核是否通过。审核通过,蚂蚁小贷公司会把贷款打到商户的支付宝账户,在这里贷款的发放、收回,利息收入和贷款逾期的额外收费都是通过XX公司自身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的支付清算体系完成的,这样就可以实现对资金使用情况的持续监管。4.2.3网络联保贷款模式XX公司拥有电商平台积累的海量数据,它不但了解企业的资金往来,而且还掌握企业的销售情况、订单数量、产品的仓储与流动周转、投诉纠纷情况等企业经营过程的种种细节,而通过大数据平台、云计算的应用,可实现对数据地深度挖掘与分析,从而最终建立完善的小微企业征信系统。为全面、真实地反映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XX公司会对在其平台上注册并获得认证的信息、客户的交易数据及平台交易的表现信息等进行细致分析,同时所有这些相关的信息都会在数据库中进行定量化。XX公司还引进了当下世界最流行最科学的心理测试体系对小微企业经营者进行心理分析,判断他的情商、性格特质,并将此测试结果进行定量,然后相应的互联网行为模型充分运用这些数据信息对贷款者的经营行为进行分析,最终使得对客户得以评级分层。另外,企业评级系统还会采集应用客户在平台外部网络上留下的数据信息,连同客户的上下游的相关评价等信息,并辅以调整因素如行业、政策数据进行系统数据评级的完善。XX公司与外部的第三方机构合作,获取并掌握客户过海关的相关税务数据信息,最终实现对客户360度全方位的最真实最准确的评价。4.3XX公司的优势4.3.1信息平台优势显著技术与数据是阿里小贷的最大优势。和当前传统金融模式下的众多金融机构所采取的贷款技术存在很大差别,XX公司运用的是基于大数据平台之上的崭新的微型贷款技术。拥有淘宝网、XX公司、支付宝等平台的海量电商信息数据库,企业在平台上的交易与经营数据会传输导入到传统的经营情形的公式与各种动态图景,这些数据在代入数十种模型后将会对贷款者的准入资格与相应的授信金额进行判断,以此建立了一套对贷款风险的控制机制。同时阿里的数据模型会在业务场景的推动下不断优化提升。这些场景涉及包括了各类项目运营、企业所处的发展水平、一些规定的更改所带来的经营模式更改的场景等,然后以此应用相应的风险权衡测度体系,比如预测性的模型会根据商家的招商、促销活动而修改权重,进而做出将来是否会面临资金短缺的结果判断。这种新的贷款技术方法不同于传统金融模式下银行的担保、抵押、方法手段,贷款风险。它借力IT技术,以此来掌控、把握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形,最大程度的控制贷款风险。这样一来,一则将小微企业的信贷融资门槛大幅度降低,二则大大化简了贷款申请与审核环节,与传统金融模式下纯粹的抵押与保证贷款不同,创新了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形式。4.3.2成本价格低廉对于XX公司而言,每笔贷款都要进行贷前调查、贷中监控以及贷后管理这个过程,因此,不论资金数额大或者小,其实XX公司对每笔贷款的所花费的成本相差不大。相比较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一方面贷款数额小,贷款需求比较频繁;另一方面小微企业信息透明较低,XX公司实际上要花费更多的人力、时间以及资金成本去做背景调查和贷款监控,所以导成本价格低廉。4.3.3有效降低风险XX公司凭借大数据管控技术构建了完善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将贷前、贷中、贷后三个环节紧密衔接,有效地控制了贷款的风险。截至2019年6月底,阿里小贷已经累计发放贷款数额5000亿元,服务客户已逾32万,但不良贷款率只有0.84%,还不到1%,这样漂亮的数字几乎和传统金融银行对大中型企业的不良率不相上下。①贷前审核。阿里小贷把来自XX公司、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以及支付宝平台上反映的企业经营与交易的信息,包括买家对产品的质量与物流的评价与得分、退换货次数、投诉纠纷情况、交易量以及交易金额等信息,通过大数据管控技术得到有效的信息报告,准确把握企业资质,实现贷款前的审核与控制。如通过风险评分模型,可有效预测企业在将来一定的时间段内发生违约风险的概率,以此甄别客户的质量高低,对客户进行相应级别地授信。同时运用违约风险概率模型与利率敏感模型,从而确定每一名客户的最理想的贷款利率,并采用差异化的定价模式,即对首次贷款的新客户实行“前低后高”的定价模式,同时针对接续贷款的老客户采取一定程度的优惠,即“前高后低”的贷款利率模式,达到留住老客户、发掘新客户的目的。②贷中监控。在贷中,XX公司则通过两大平台一一支付宝平台与阿里云平台以及微贷技术中所包含的十余种数据模型的应用,实现对监控商户的经营交易状况与现金流的实时监控,为风险预警提供信息输入。③贷后管理。在贷后,XX公司对于违约的淘宝商家会关闭其在淘宝平台上的网店,在这种机制下网店实际上等同于传统金融模式下银行的抵押品款会丧失店铺继续经营的权利以及将来的潜在收益客户一旦出现违约无法偿还所借贷。对借款者而言在的违约成本设置的较高,所以其客户通常不会无故冒险轻易违约。由于XX公司将潜而对于XX公司平台上违约的商家,XX公司在其小额贷款的官方网站上特地开辟设置了“欠贷企业曝光”一项,此处将披露有关拖欠贷款企业的详细信息,包括企业基本组织信息、高层管理人员信息等。将欠贷企业的一些详细信息予以公开将会对其市场声誉与信用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它们以后的店铺经营业绩。4.4XX公司的劣势4.4.1资金来源有限既然是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就得有资金的流入,和银行庞大的存款业务相比,蚂蚁小贷的资金来源非常有限,这一直是电商金融信贷开展的最大“瓶颈”。上文提到,目前蚂蚁小贷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在浙江、重庆三家小贷公司18亿注册资本基础上的27亿贷款额度,推行信托计划筹借资金,信贷资产证券化募集资金和建立网商银行。通过推行信托和资产证券化,蚂蚁小贷所募集的资金很有限,不能从根本是解决问题。网商银行的建立给蚂蚁小贷未来业务的扩张带来了希望,但是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国家对远程开户的政策还没有彻底放开,存款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而且,网商银行的存款客户大多数会来自支付宝用户,这样又会受到来自内部余额宝的竞争,如果利率不超过支付宝,会出现很多用户把钱继续放到余额宝,如果超过余额宝利率,则网商银行的收入却很难保证。所以说,目前蚂蚁小贷的资金提供远远跟不上信贷业务的发展。Kabbage公司的资金来源外部投资者或投资机构投资,虽然2015年Kabbage完成了E轮融资,其中投资者包括了美国的ReverenceCapitalPartners、荷兰的ING,西班牙的Santander,以及中国的Yuan资本等世界级的专业精深的金融机构,但资金来源依赖第三方的模式一样会限制其业务的开展。4.4.2微贷覆盖规模有限大数据电商模式只对电商平台上的网店提供资金支持,主要是由于这样的模式是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利用,而电商平台可以提供庞大的数据支撑,这也导致很多线下小微企业不能申请该模式下的贷款。而且,蚂蚁小贷只对自己阿里巴巴集团的网店提供资金服务,没有向第三方平台开放。虽然阿里巴巴是国内电商巨头,在2015的电商市场中阿里巴巴、天猫分别占B2B、B2C市场份额的42%和57.4%,但是国内还有像京东、唯品会等大规模的电商企业,这些平台上一样汇集着大量的小微网店,这样一来蚂蚁小贷覆盖的人群最多是电商行业的一半小微企业,如果分母在变成全国的小微企业,这个覆盖比率就变得微小。Kabbage自己不做电商,一直是在第三方电商平台上的网店提供资金支持,这是蚂蚁小贷应该借鉴的地方,不过Kabbage的微贷服务依然没有对线下客户开放。2012年马云在“网商大会上”将阿里巴巴的未来发展归纳为“平台、金融、数据”三大板块,相信阿里未来会利用自己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其他电商平台以及线下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XX公司与国外大数据驱动的网络贷款模式对比5.1Kabbage的商业模式2008年底,MarcGorlin、KathrynPetralia和RobFrohwein在美国亚特兰大创建了Kabbage,专门为电商平台上的小微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也因此常被我们称为美国版的“阿里小贷”。就像中国的淘宝网店一样,在美国eBay、Amazon等电商平台上也有着众多不同类型的网商,他们的经营规模通常较小,资金周转较快,会经常遇到资金短缺的情况,又因为缺少固定资产,这些小微企业很难从传统银行申请到贷款,Kabbage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从Kabbage2009年上线以来已经获得了五轮融资,详细金额如表所示,公司的资金池目前已达到9亿美元,服务了10万家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20亿美元。5.2XX公司和Kabbage的商业模式对比中国的蚂蚁小贷和美国的Kabbage公司,都在为更好的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做着努力,坚持“以小为美”的理念。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两者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第一,运营模式相同。蚂蚁小贷和Kabbage公司都是基于互联网的背景下利用大数据技术来为电商平台上的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24×7的在线模式随时随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操作简单,服务高效,均能在几分钟内完成一笔资金的发放。第二,征信体系类似。蚂蚁小贷和Kabbage公司都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大数据信用评分体系,对提出申请的小微企业进行资信评估,最后给出一份客户评估报告也就是“KabbageScoreCard”。信用评级系统都包括了传统的信用数据和非信用数据,比如Kabbage公司在参考美国FICO信用评分的基础上大量引进用户评级、在线网店访问量等非信用信息。两者的不同点体现在:第一,Kabbage服务的电商平台更广。Kabbage自己没有电商平台,从开始上线就在为第三方电商平台上的网店提供运营资金,其服务的电商平台已由最初的eBay扩展到了Yahoo、Amazon、Shopify、Etsy等电商平台。而蚂蚁小贷只为XX公司集团电商平台上的网店提供金融服务,来实现XX公司“生态圈”的良好运营,还没有对第三方电商平台开放。第二,蚂蚁小贷的产品更丰富。蚂蚁小贷根据B2B、B2C电商平台的不同设置不同种类的信贷产品,有循环贷、固定贷和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而Kabbage的预付款种类只有一种,只是在期限上划分为6个月和12个月。第三,数据的来源Kabbage更广泛。Kabbage的征信数据不仅仅包括电商平台上商家的交易信息,还包括从网店记账软件的信息、UPS的物流信息、以及Facebook账户、Twitter账号的社交网络信息,而中国的蚂蚁小贷主要的渠道来源是XX公司集团电商平台、金融平台和物流平台的三个板块上的信息,信息的获取面相对Kabbage比较狭窄。在中国,也有类似Facebook、Twitter的社交网络平台,比如新浪微博等,也有很多物流大企业,但是XX公司集团并没有和这些信息关联。表5-1蚂蚊小贷和Kabbage的对比Kabbage蚂蚊小贷主要客户群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小微企业阿里巴巴电商平台上的小微企业数据来源从第三方获取阿里巴巴集团内部积累授信审核网店注册,Kabbage向进行初步审核,通过后才能提交申请,全程通过在线信用评级系统完成,最终给出信用评分来确定授信额度和利率网店提出贷款申请,阿里小贷会在内部网络数据分析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视频沟通和委托第三方实地考察,做岀判断,给出信用评级来确定授信额度资金流动渠道预付款的发放和收回都是通过PayPal的支付通道API完成实名认证的支付宝账号利率6个月的预付款:前两个月1.5%-10%,后四个月1%;12个月的预付款:前六个月1.5%-10%,后六个月1%循环贷:日利率0.06%;固定贷:日利率0.05%;信用贷:日利率0.06%;订单贷款:日利率0.05%提前还款不收取额外费用收取3%的服务费逾期惩罚35美元的逾期费用并有向追债机构报吿的权利在逾期期间依据利率的1.5倍收取利息,并保有关闭店面的权利数据的获取和数据的分析技术是大数据电商平台模式的核心环节,Kabbage公司和蚂蚁小贷对数据的分析技术模型都达到了成熟,但是Kabbage多元化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对第三方平台开放的模式是蚂蚁小贷应该借鉴学习的。5.3启示数据的获取和数据的分析技术是大数据电商平台模式的核心环节,Kabbage公司和蚂蚁小贷对数据的分析技术模型都达到了成熟,但是Kabbage多元化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对第三方平台开放的模式是蚂蚁小贷应该借鉴学习的。第六章结论和建议6.1结论小微企业现已占据了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是支撑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这一贡献卓著的群体却一直备受融资问题困扰。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获得贷款率达到90%以上,而小微企业仅为20%以下。资金紧缺已经成为小微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的绊脚石。解决好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和谐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借贷双方间的信息不对称为主线,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总结出采用传统信贷技术的金融模式下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两个根源,即信息不对称和对信贷人员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