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的情绪与认知_第1页
行为的情绪与认知_第2页
行为的情绪与认知_第3页
行为的情绪与认知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为的情绪与认知

关于情感和感知关系的讨论自古以来就发生过。对这两种关系的讨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1它也是心理学领域激烈争论的一个问题。现代最早关于情绪与认知关系的争论是Zajonc与Lazarus之争,Zajonc认为情绪是第一性的,完全独立于认知;而Lazarus则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情绪是第二性的,总是依赖于认知。2这场辩论历时6年,结果仍然难分伯仲。近年来,脑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使我们看到了解释二者之间关系的曙光。1.对情绪的认知影响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过程。但是,要为情绪提供一个统一的定义则相对困难得多。有些研究者将情绪定义为驱动力和动机,有的研究只强调基本情绪,我国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则认为情绪“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的态度体验”。尽管有关情绪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是近期研究表明,认知与情绪在功能上存在密切的交互作用。3(1)情绪对认知的影响。目前已有大量证据表明,情绪和动机在知觉、注意、记忆、执行控制和决策中起着关键的作用。Stefanucci及其同事发现,情绪激活和情绪效价都会影响高度知觉,而且恐惧情绪可以导致对高度的过度估计。4除了空间知觉,有些研究还发现情绪激活和情绪效价会共同影响时间知觉,并且个体控制负性情绪的能力会影响由情绪引起的对时间的过度估计。5记忆的心境一致性效应表明,情绪不仅在记忆编码、提取阶段对记忆绩效产生影响,还可以在回忆阶段起作用。6此外,情绪一直都被视为人类行为(如注意和决策)非理性或者偏差的来源。例如,人们会受到问题表征形式的影响,更倾向于选择具40%成功概率的操作,而不是具有60%失败概率的操作。Clore与Storbec进一步指出,情绪能够提供关于好与坏价值判断的具体信息,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情绪体验支配着我们的态度和思考风格。7(2)认知对情绪的影响。首先,注意等认知加工对情绪的影响。近期大量研究证明,注意等认知加工对情绪的确存在反作用。例如,在预览搜索任务中,和与其相似的、没有预览过的干扰项相比,预览过的干扰项会在随后的情绪评价任务中被评为更加负性。8相对于那些远离目标项呈现的干扰项,被试对靠近目标项周围的干扰项的评价更加负性,而且,被试对干扰项的评价会比目标项的评价更加负性。此外,Kiss等人进一步发现,注意选择的效率可以预测随后的情绪反应,并且注意选择可以影响随后对视觉刺激的情绪评价。Fensk等人也发现,对不熟悉面孔的抑制,会降低被试随后对这些面孔进行可信度水平的评价,尽管被试根本不认识这些面孔。9其次,语言对情绪知觉的影响。传统的面部表情识别研究都遵循基本情绪的研究取向,主张存在明确的几个情绪范畴,而且它们是普遍的情绪状态,适用于人类的所有种族和民族。10根据基本情绪的研究取向,面部表情是明确的、确定无疑的,因此表情识别对所有人都非常容易,而且,情绪的识别会自动地发生,不需要语言的参与,甚至年幼的婴儿都能够区分不同的表情。但是,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模棱两可的情境,需要额外的线索来帮助我们判断面部表情。例如,当别人的情绪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时,人们就比较难以识别这一表情。近期的研究表明,语义信息是情绪知觉的必要的背景线索,并且语言本身可以影响一个人如何理解其他人行为中包含的情绪。此外,Lindquist等人的研究还发现,通过使用标准的语义饱和程序使得情绪语言不容易通达时,被试会更难以判断面孔所表达的情绪。11第三,情绪的认知控制。情绪调节能力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的认知功能,它是指我们对产生什么样的情绪,什么时候产生它们,以及如何体验和表达它们等过程的控制。12情绪调节反映了认知对情绪的控制作用。Gross提出了5个情绪调节策略:情境选择、情境修正、注意调配、认知变化和反应调节。他认为前4种是在情绪反应发生之前采用的聚焦策略,因为这些策略发生在情绪反应趋势被完全激活之前,它们在尚未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外周生理反应之前被使用;而第五个策略是针对情绪反应的策略,出现在情绪反应倾向产生之后,这时上述策略都已经被使用。通过回顾与再评价(即认知变化)和抑制(即反应调节)相关的研究,Gross认为再评价和抑制策略会导致不同的情感体验、认知和社会后果。2.情绪脑区:情绪中心随着fMRI技术的使用,大量认知过程可以与大脑特定部位建立对应关系。大部分fMRI研究结果都表明,认知过程对应的脑区是大脑皮层。但关于控制情绪的大脑区域则众说纷纭,难以取得一致意见。因为人们在研究情绪时,对情绪的定义常不一致。然而,人们通常认为与情绪相对应的大脑结构是皮层下的,比如杏仁核、腹侧纹状体和下丘脑。这些结构通常是进化而来的较原始的结构,快速地进行自动反应。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一些研究者已经指出情绪与认知系统存在交互作用,Pessoa也认为,将大脑划分为认知脑和情绪脑的做法是不可行的,并且不存在专门管辖情绪或认知的脑区。具体表现在:划为情绪脑的区域也涉及认知过程,划为认知脑的区域也涉及情绪过程,认知与情绪在大脑中存在广泛的交互作用。因此,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131.情绪脑中的认知区。最早发现的与情绪相关的脑区是下丘脑。它的发现可能比Papez提出的情绪环路理论还要早。后来MacLean将“Papez环”进一步发展为“边缘系统”。但不幸的是,研究逐渐发现,最初定义的边缘系统中包含的一些区域并不与情绪有重要相关,比如海马。相反,很多最初没被包含进边缘系统的区域,比如前额叶眶回(OFC),却是重要的情绪发生机制。由此看来,要定义一个明确的情绪脑区是极其困难的,因为目前划分为情绪脑的大脑区域其本身就是一个涉及到众多机制的复杂区域。以杏仁核这一核心“情绪脑”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其功能仍存在很多模糊之处。尽管关于杏仁核机能的争议越来越多,但因为杏仁核与恐惧紧密联系,多数人还是认可它是情绪发生的主要机制。白鼠的恐惧条件反射,双侧杏仁核受损病人恐惧情绪表达不能,神经成像研究中杏仁核为恐惧表情高度激活等等这些证据使得杏仁核是“恐惧中心”这一观念深入人心。然而,这一结构同时也与认知的若干机能紧密相关,例如注意、联想学习。注意的核心机制,也即一个认知过程的范式,便是调节感知觉的加工。例如,个体注意某刺激(包括情绪性刺激)时,感觉皮层中的二乙基捏乙酰胺发的射速度(以及fMRI反应)会提高,因此促进个体的行为反应。这些反应的生理基础可能就是杏仁核。神经成像研究表明,杏仁核的激活与视觉皮质的激活相关,且相关的程度在杏仁核受损病人中有所减弱。因此,在视觉皮层观察到的注意效应中,信息的情绪调节机制可能高度依赖于杏仁核。人们普遍认为,杏仁核的加工机制是自动的,独立于注意和任务背景等因素,因此,它也独立于有意识的过程。然而,近期研究却提供了相反的证据。例如,杏仁核反应高度依赖于注意,即使刺激的情绪特征非常明显。杏仁核反应似乎也与知觉存在密切关联,并且不再能简单地为刺激的一些物理特征所激发。总的来说,控制注意、改变刺激的“认知”意涵、高度情绪唤醒的刺激都能影响杏仁核的反应。因此,众多证据开始使得原来“杏仁核自动对特定对象特征发生反应”的理念得到补充。这些研究发现与早期的观察结果一致,早期的观察结果表明,对杏仁核的电刺激会引发注意和情绪的双重反应。更重要的是,它们也符合这一理念:“杏仁核能够增强动机,更新并整合感知信号”1415。2.认知脑中的情绪区。前额皮层和顶叶皮层被认为是控制认知(如,注意)的核心脑区。前额皮层(PFC),尤其是其侧面,对信息的保持和控制起着关键作用,通常被当作认知的核心生理机制。然而,自从Nauta的额叶综合机能理论提出以来,事实证明PFC在情绪方面也起着核心作用。现在已清楚地认识到,PFC并非一个同质结构,而是可以在功能专门化、细胞结构、连通性等基础上被划分为多个区域。大部分PFC的亚区——包括前扣带皮层(ACC)、OFC、腹内侧前额叶皮层(vMPFC)以及与前脑岛邻接的额下回的额下部位,都对情绪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3.认知—情绪整合的大脑回路。功能研究表明,外侧前额叶皮层(LPFC)是大脑中认知与情绪整合的脑区之一。认知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行为抑制。反应抑制(一个要求取消行动倾向的过程)被认为是与前额皮层的控制区域——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ACC以及前下皮层相关。Goldstein及其同事研究了情绪性词语刺激与反应抑制之间的交互作用。伴随消极词汇(如,无用的)的反应抑制与DLPFC相关。这恰恰说明了二者之间存在内隐的交互作用。在另一项fMRI研究中,被试观看一些短影片以诱发出相应的情绪状态,之后进行一些工作记忆任务。明显地,双侧LPFC的活动反映了情绪和工作记忆任务成分的并列存在,而如果情绪或工作记忆成分单独呈现的话,这种活动是不会出现的。此外,LPFC中的fMRI信号也出现于任务执行过程中。总之,LPFC的功能研究为认知与情绪在这一领域存在交互作用提供了证据。此外,因为PFC的其他区域,尤其是OFC,vMPFC以及ACC与情绪紧密相关,现有证据显示,认知与情绪在这些区域也存在功能上的整合。近期解剖学证据表明了“前额—基底前脑—前额”环路的存在,因此基底前脑的特定前额皮层目标与向皮质纤维的发源处相连。这一环路为认知—情绪一体化提供了直接证据,例如,它使得杏仁核信号得以广泛传递,包括传至对注意起控制作用的额顶骨区域。更普遍的是,基底前脑的解剖学结构可能将多重功能—解剖宏观系统与对大脑计算的广泛影响及重要的临床学意义联系起来。总而言之,尽管解剖学的观点通常都支持认知和情绪在大脑中是相互独立的,但大脑各区域间连通性的数据已经明显证明了信息整合的可能性。那些以往认为是纯粹情绪区的脑区,如杏仁核、下丘脑、OFC/vMPFC以及ACC等,可能也起着连通脑区的重要作用。3.认知与情绪的相互作用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交互作用的取向,Wolfe和Bell试图通过考察认知控制(工作记忆)和情绪调控(儿童的气质)的交互作用,来研究儿童最初几年中认知发展和情绪发展的关系。他们选择8个月和4.5岁大的儿童作为被试,发现儿童早期的调控和注意行为会极大地影响其后期的发展,说明或许并不是儿童的认知成绩,而是儿童的气质特点可以预测儿童早期的认知能力。16认知和情绪行为的不足可以解释很多神经失调和精神疾病,包括癫痫、老年痴呆症、孤独症和精神分裂症。例如,对青少年时期发病的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表明,认知和情绪交互的大脑功能障碍出现在很早的年龄。17认知与情绪相互作用的主要脑区,如前额叶、前额叶眶回、杏仁核和其他相关脑区的整合,对于人类日常心理体验的质量和范围至关重要。此外,情绪与认知的关系不仅是心理学的问题,也是人工智能、社会学、美学、伦理学、哲学等学科所关注的问题。以人工智能为例,研究者越来越关注情绪在计算机科学中的作用,开始了如何将情感因素应用到智能机器中,以创造出包含情绪智力的智能机器研究。18无疑地,这将会有效地改善人类对技术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构建和谐电子社会,也有益于推进心理科学的发展。历史上,人们将情绪和认知视为单独的实体。导致这种分离的原因之一便是研究方法上的不足。例如,单变量或脑损伤研究的数据常常使得研究者仅仅根据研究的特定区域下结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