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15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小
说阅读(四)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侯银匠
汪曾祺
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
子儿、踢越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开门扫地、撑土抹桌、
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侯银匠千挑万选,
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菊子说:“爹作主!”侯
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菊子噗嗤一声笑了。“笑什么?”——“这
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中意的。
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侯菊有点不耐烦:
“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
个戒指。侯菊说:“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
饰戴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磅。”
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轿,说:“我要这顶花轿。”“这是顶旧
花轿,你要它干什么?”
“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
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
她又请爹打了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轿子一动,银铃碎响。轿子完
工,很多人都来看。转过年来,春暖花开,侯菊就坐了这顶手制的花轿出门。
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爹!
您多保重。”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
菊把轿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顶花轿。全城的花轿,
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这样她每月都有进
项。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
屉里拿。”
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陆家人多,众口难调。老大爱吃硬饭,老二
爱吃烂饭,公公婆婆爱吃烟i饭。侯菊竟能在一口锅里煮出三样饭。
公公婆婆都喜欢三儿媳妇。婆婆把米柜的钥匙交给了她,公公连粮行账
簿都交给了她。她实际上成了陆家的当家媳妇。她才十七岁。
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他的灯盏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菊
子!给我拿点油来!”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
女儿有时提了两瓶酒回来看他,椅子还没有坐热就匆匆忙忙走了,陆家一
刻也离不开她。
侯银匠不会打牌,也不会下棋,他能喝一点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
两块茶干,二两酒,就够他消磨一晚上。侯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藜
在银簪子上的。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
客船。
(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
(1).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请具体说明。
(2).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越野滑雪
【美】海明威
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
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
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
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尼克顺着陡起
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
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
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
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在滑雪板上,
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稳住了。
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
了几个筋斗,然后停住,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耳朵里满是
雪。
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僻僻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
“你的姿势真美妙,尼克,”他大声叫道。"那搭烂糟糟的雪真该
死。把我也绊了一跤。”
“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
“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
身。”
“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
“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
尼克赶过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他
坚持靠左边滑,末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
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慢慢减速,跟铁
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
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
腿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他一腿下跪,一腿拖
随,整个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
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加突出,
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
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们
沿路屈膝滑行,进入一片松林。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运原木的马儿
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一搭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片雪地滑
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他们透过林子,看得见
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檐较低的长形的房子。走近了,看出窗框漆成绿
色。油漆在剥落。
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
客栈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很低。屋
内两边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子后面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
边,喝着小杯浑浊的新酒。尼克和乔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下。一个围着
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
“来瓶西昂酒,”尼克说。“行不行?”
“行啊,”乔治说。“你对酒比我内行。”
姑娘走出去了。
“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对吧?”尼克说,“你滑了老长一
段路,头一回歇下来的时候就会有这么个感觉。”
“嘿,”乔治说,“真是妙不可言。”
姑娘拿进酒来又出去了,他们听见她在隔壁房里唱歌。
门开了,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里把靴子上的
雪跺掉,身上直冒水汽。女招待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
桌,光抽烟,不作声,脱了帽,有的背靠着墙,有的趴在桌上。屋外,拉
运木雪橇的马儿偶尔一仰脖子,铃铛就清脆地丁当作响。
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很合得来。他们知道回去还有一
段路程可滑呢。
“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
“今晚,”乔治回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
“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
“我得上学啊,”乔治说。“哎呀,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就这
么在一起闲逛吗?带上滑雪板,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
路,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脉,直奔瓦莱州,穿过恩加丁谷
地。”
“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
“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
“是啊。”
他们喝干了剩酒。
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
“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
“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
“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
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
“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
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
坡通到松林里。
(陈良廷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描写滑雪的段落多从尼克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
感受,要么通过他的眼睛来观看乔治滑雪的姿态,虽多次描写而无雷同之
感。
B.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客栈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
形成鲜明对比,小说氛围由此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发生转折。
C.小说插入了对喝酒的瑞士人、客栈女招待、伐木工人等人物的描写,这
符合主人公在客栈小憩时的观察,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
D.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
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
(2).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
对话者的心理。
(3).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
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
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
果。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雪
[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
彼得洛芙娜搬来一个月后,波塔波夫老人就去世了。这座房子里就
剩下彼得洛芙娜和她的女儿瓦丽娅。
这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屋坐落在山上,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
园。
离婚后的彼得洛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习惯
这座空旷的小城。可是回莫斯科已经不可能了。她在这座小城的军医院找
了事做,受伤的心也就暂时安定下来了。
渐渐地,她有点喜欢上这座小城了,喜欢上了这小城冬日里洁白、温
柔的雪。她渐渐习惯了小屋里摆放着的那架走了调的钢琴,习惯了挂在墙
上的那些业已发黄的照片。
她知道老人有一个儿子,如今正在黑海舰队上服役。桌上有一张他
的照片。有时,她会拿起他的照片,端详一番,她总是隐约觉得似乎见过他,
可是,是在哪里呢?是什么时候的事呢?
水兵那双安详的眼睛仿佛在问:“喂,怎么样?难道您真的想不起来,
我们是在哪里相会的吗?”
冬天到来之后,陆续有写给波塔波夫老头的信寄来。彼得洛芙娜把
这些信都叠放在书桌上。有一天夜里,她醒了过来。窗外的白雪发出昏暗
的光亮。她点燃桌上的蜡烛,小心地抽出一封信,拆开了信封,环顾了片亥山
便读了起来。
“亲爱的老爷子,”她念道,“我从战场上下来已经在医院里躺了一
个月了。伤不是很重。总的来说,伤快要养好啦。”
“爸爸,我常常想起你,”她接着念下去,“我也常常想起我们家这
座小屋,但这些离我似乎都非常遥远。我只要一闭上眼睛,立刻就会看到:
我好像正在推开小门,走进花园。这是在冬天,白雪皑皑,可是通向那座旧
亭子的小径被清扫得干干净净,钢琴当然已经修好啦,你把那些螺旋状的蜡
烛插在了烛台上。钢琴上摆着的还是那些曲谱:《黑桃皇后》序曲和抒情
曲《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门上的铃还响吗?我走的时候还是没
来得及把这修好。我难道还能再见到这一切吗?我明白,我在保卫的不仅是
整个国家,也在保卫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们家的花园小屋。
“我出院后,会有一个很短的时间回家探亲。我还不能确定。不过
最好别等。”
她思忖,或许就在这两天内,这个陌生人就会从前线回来。
一大早,彼得洛芙娜就吩咐瓦丽娅拿起木铲去清理通向山坡上那座
亭子的小径。这座亭子已经非常破旧了。彼得洛芙娜修理好了门铃,她按
了按门铃,门铃响了起来,声音很大。她显得格外精神,面色绯红,说话嗓门
特别大。她从城里请来了一位老技师,他修好了钢琴,说这确是一架好钢
琴。
老技师走了之后,彼得洛芙娜小心翼翼地从抽屉翻找出一包粗粗的
螺旋状蜡烛。她把蜡烛插到了钢琴架上的烛台上。晚上,她点燃蜡烛,坐到
钢琴前,顿时,整个房子都充满了音乐声。
还在火车上,波塔波夫中尉就算好了,留给他待在父亲那儿的时间不
超过一昼夜。火车是下午到达小城的。就在车站,中尉从认识的站长那儿
了解到,父亲已经在一个月前去世了,如今在这座屋里住着的是一个带着女
儿从莫斯科来的陌生的女歌唱家。站长建议中尉就别回家去了。
中尉沉默了一会,说了声“谢谢”,便走了出去。站长看着他的背影,
摇了摇头。
穿过小城,一片暮霭中,波塔波夫终于走到了房子跟前。小心翼翼地
打开小门,可是小门还是咯吱地响了一声。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树枝上
有雪花簌簌飘落,沙沙作响。他环视四周。雪地里,一条已打扫干净的小径
通向旧亭子,他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亭子里,把手放在年代已久的栏杆上。远
方,森林的尽头,天空雾蒙蒙一片,呈现出粉红色的霞光,大概是月亮在云层
后面慢慢升起的缘故。
“怎么会是这样?”波塔波夫一脸茫然,轻声地自言自语道。
不知是谁小心翼翼地拍了拍波塔波夫的肩膀。他回过头去。在他身
后站着一位年轻的女人。“进屋吧,别在这站着。”女人轻轻说。波塔波
夫一言不发。女人拽着他的袖口,沿着打扫干净的小径走向小木屋。快到
台阶的时候,波塔波夫停了下来,感到喉咙里一阵痉挛,几乎喘不上气来。
女人还是那样轻柔地说道:“没关系。请您别拘束。很快就会过去的。”
他进了屋子。整个晚上波塔波夫都无法消除一种奇怪的幻觉,仿佛
他处在一种飘然的、影影绰绰的,但却十分真实可靠的梦境中。钢琴、蜡
烛……屋子里的一切都如他当初想看见的一样。
彼得洛芙娜坐到钢琴前,小心翼翼地弹奏了几曲,转过身,对波塔波
夫说:
“我觉得我好像在哪儿见过您。”
“也许吧,”波塔波夫答道,“不过,想不起来啦。”
几天之后,彼得洛芙娜收到了波塔波夫写来的信。
“我当然记得我们是在哪里相逢的,”波塔波夫写道,“可是我不想
在家里对您说。您还记得1927年在利瓦季亚吗?在一条小道上,我只看了
您一眼,您的倩影就永远刻在了我脑海里。当我看着您的背影远逝,我就知
道,您是会让我的一生发生改变的人。可我当时不知为什么就是没有追上
去。在这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就永远失去了您。不过,生活看来对
我还是很宽厚的,让我又遇上了您。如果能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如果您需要
我的生命,那它当然是属于您的。”
彼得洛芙娜放下手中的信,两眼朦胧地望着窗外那白雪皑皑的花园,
低声说道:
“天呐,我从来没有去过利瓦季亚!从来没有!可是,现在这还有什么
意义吗?该不该让他知道这一点呢?或者干脆欺骗一下我自己吧!”
她捂住自己的双眼,笑了起来。
1943年(有删改)
()1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2)简析彼得洛芙娜这一人物形象。
(3)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
(4)钢琴的修复在作品中有哪些寓意?试加以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的裁缝店
李娟
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
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
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订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
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
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
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
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
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
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晃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晕染在
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来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屋,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
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们往镜子跟
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
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
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
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家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
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
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
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
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
叨、责怪)嘛!”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
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她的婆婆轻轻嘟喷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
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
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对着新衣服摸
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要过
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
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
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件、
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锁裤边。浅
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染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
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
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
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
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
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
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
个名字:“马蹄袖”。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
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
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
情。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
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
B.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
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
C.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她个人
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
D.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
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3)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比邻而居
王安忆
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
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
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
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
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
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
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
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
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
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
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
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
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
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
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
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
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
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
照常进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
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
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
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
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
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
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
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
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
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
香味,弥漫开来。
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
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
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
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是,
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
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
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
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泅染,
泅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厨房的“气味”为线索,有详有略地写了几家人饮食生活的不同
风格。
B.文章首段写“我”不听人劝说,家里厨房使用了公共烟道,给我带来了莫
大烦恼。
C.②-④段展现了一户实打实过日子的人家,从烟道传来的气味的频率及变
化可以看出。
D.第⑤段中加粗词“孱弱”写出了相对第一家气味,第二家的咖啡味弱,主
人日常的生活气息不浓烈。
(2).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
(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窗子以外
林徽因
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
头。
②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
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
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
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
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
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
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③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④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
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
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
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
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
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⑤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
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
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
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目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
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
个人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
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
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
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
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
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⑥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
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
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
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⑦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
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
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啜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
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
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
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
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
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
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
过!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
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
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
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
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2).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义。
(3).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
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答案:(1).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
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
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2).①要花轿早有打算,心思缜密;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精明能干;③出租花
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2.答案:⑴.D
(2).①两人一再相约,表明他们对此有强烈的愿望;②分别之际的一再相
约,也表达出依依不舍的心情;③但已经感觉到这一愿望不会实现,心情
有些惘然。
(3).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
出水面的八分之一”;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
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③这种情节安排使
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解析:(1).“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
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错,《老人与海》的主旨是通过圣地
亚哥捕鱼的故事,写出老人在重重困难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集中体现了
海明威对人的力量与意志的赞美,对人的命运的关注,显示了人类战胜自
然的坚强意志。《越野滑雪》写两个年轻人相约滑雪,在运动中挑战极
限,享受身体与心灵的快乐以及对这项运动的真心热爱。
(2).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
和说。”这里显示了他们对越野滑雪这项颇具挑战的运动有共同的热爱;
“'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我们一定得
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两个人在越野滑雪中志同道合,
共存共荣,但回到现实,还是被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击溃,显示出他们
无奈的心理;“'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说定了可一
点也靠不住。'他说。”乔治在滑雪运动中触碰到默契与精神上的快乐,
重视友谊,重视承诺,尼克害怕承诺无力兑现。
(3).本题主要考查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的效果。海明威认为,冰山露出
水面的八分之一是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外部特征,即小说的人物、环
境、情节。冰山隐藏的思想内容,具有巨大的张力,需要我们去填充。这
篇小说,一开始就安排了既客观又如实景一般的雪景描写,又像摄影师一
样聚焦越野滑雪精彩刺激的动作,让人如临其境,同时也引起悬念,让人
想要追问两位人物何时何地相识,为何如此默契;在客栈休息时,通过他
们简短的对话,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对这项极限运动的热爱,感受到滑雪给
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冲击与诱惑,情节安排
使小说留白,引起读者对人物的好奇。
3.答案:(1)①使用叠词、拟声词。如用“簌簌”“沙沙”等摹写环境,衬托
人物心理。②语言具有暗示性(或具有象征色彩)。如通过描写月亮升起,暗
示(或象征)波塔波夫内心重燃希望。③语言具有诗化风格。如通过“花园仿
佛抖动了一下”的拟人化描写,表现波塔波夫内心的情感波澜,情景交融,充满
诗意。
(2)①体贴别人、善解人意。当她从信中得知男主人公的期待之后,帮他
实现了愿望。②多情、浪漫。比如修好门铃后,她对即将回来的男主人公
充满了期待,兴奋得面色绯红。③热爱生活、积极主动。离婚后移居小城
的她,积极拥抱生活的新变化。见到不敢进屋的男主人公,主动拉他进屋,并
为他弹奏钢琴。
(3)①情节前后照应。小说开头以悬念的方式提到女主人公觉得和对方
似曾相识,结尾进行呼应。②利用书信来加快小说的叙述节奏。通过书信,
将男女主人公的心灵迅速拉近。③利用景物进行前后勾连。雪、钢琴、蜡
烛等景物反复出现并前后勾连、照应。④场景相对集中。通过压缩空间的
方式,将场景集中到波塔波夫老人的花园、小屋。
(4)①心理创伤的修复。受伤的心灵就像小说中架走了调的钢琴,钢琴修
复寓有人们的心理创伤得到修复并重新奏响心灵的美好乐章之意。②爱情
的修复。战争背景下被冲淡的爱情乐章重新奏响。③战后家园与生活的重
建。战后家园重建与美好生活的乐章重新奏响。
解析:(1)本题要求赏析作品中指定部分的语言特点,是一道常规题
型。赏析语言特点时,应从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选择、
语言的整体风格(包括语体色彩等)及所传达的情感等角度考虑。画线部
分是写波塔波夫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中时看到的场景,赏析时应注意联系人
物此时的心理和情感。从词语的选用看,画线部分用了叠词、拟声词,如
“簌簌”“沙沙”等来摹写环境,衬托人物心理。从语言风格及修辞手法
看,对环境的摹写具有一定的暗示性或象征色彩,比如,月亮升起暗示波
塔波夫内心重燃希望;另外,语言整体上具有美感,有诗的特质,如“花
园仿佛抖动了一下”这一拟人化的描写表现了波塔波夫内心的悸动。
(2)这是一道欣赏作品形象的题目。答题时,需要先概括出人物的形象
特征,再从文本中梳理出和人物相关的情节做简要分析。彼得洛芙娜的形
象特征,主要体现在她来到小城后的表现上。看过男主人公给父亲的来信
后,她得知了男主人公的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新艺术素质测评
- 2024年度租赁物购买合同范本2篇
- 2024年度影视制作合同:电视剧制作及版权销售协议3篇
- 基于二零二四年度销售目标的特许经营合同
- 复配定制纤维素酶实现浓醪底物的低酶高效水解糖化
- 2024城市步行街雕塑工程设计与施工合同3篇
- 土方工程居间的合同范本
- 合同书模板下载3篇
- 楼盘销售代理合同2024年度
- 基于二零二四年度的软件开发合同
- 2024年全国中学生地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秋八年级英语上册 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教案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船用航行照明灯产品营销计划书
- 《中医妇科学》课程标准中医专业
- 中国传统文化第十章-古建筑与传统文化
-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全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 DB13(J)-T 137-2012 塑料排水检查井应用技术规程
- 大班幼儿生命教育教案反思总结(3篇模板)
- 中国法律史-第一次平时作业-国开-参考资料
- 2024年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
- 2024年浙江省杭州余杭区机关事业单位招用编外人员27人历年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