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有效课堂管理策略研究_第1页
小学有效课堂管理策略研究_第2页
小学有效课堂管理策略研究_第3页
小学有效课堂管理策略研究_第4页
小学有效课堂管理策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引言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以前相比均有着很大不同。营造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将成为教师努力的一个方向。高效的教学通常发生在管理得好的课堂中。课堂管理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互相沟通,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此本文将尝试总结小学有效的学者以及老师的课堂管理经验,提出更为有效的课堂管理理论建议,为丰富教学理论做出贡献。一、相关概念界定(一)课堂管理课堂管理也并非课堂和管理这两个概念的简单结合体而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统一体。而课堂管理本身的复杂性,国内外学者对其认识的差别也很大。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学者对课堂管理的界定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一种是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控制,约束学生的课堂上的行为,而另一种则是重视学生自身潜能开发,并重视学生兴趣的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其作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认为,课堂管理主要是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积极的互动环境,对课堂内各要素进行调控,使课堂教学朝着最优化方向发展的创造性过程。本文所阐述的课堂管理主要是针对小学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活动需要、认识需要、成就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本文主要就小学阶段的课堂管理所包含的课堂管理观念、环境管理、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旨在通过提出可行有效的策略,从而为促进小学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做些有益的研究工作。(二)课堂管理有效性的含义与有效性相关的两个概念是效率与效益,效率即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效益则是指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与所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普遍意义上的课堂有效性,是指课堂的管理效度。我们可以理解为教师要对教学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要进行有效的管理,教师对自己要进行有效的管理。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联系。在课堂管理中,课堂有效性的体验主要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管理之后的,教师无论在管理的理念还是具体管理学生行为方式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方面所获得的一定的进步或发展。在有效的课堂管理下,教师有效地分配利用课堂时间、保证课堂教学顺利的进行,努力为学生营造出融洽的学习氛围,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去组织课堂活动教学,优化课堂环境。课堂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教师洞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有更多的具有时效性的学习而真正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让更多的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二、课堂管理的现状(一)当前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仍以权威型为主教师们认为在课堂管理中理想的管理方式是民主型、风趣幽默型、情感型,而比较适合自己课堂管理的方式基本上属于民主式,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用表扬学生进步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但是在学生看来,他们则认为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基本上属于严厉强硬型,而非民主式。学生反应老师常常用指出学生缺点的方式压制学生,并迫使他们在心里形成劣势,甚至产生自卑感,从而使自己不得不投入学习。这说明当前教师的课堂管理理念与教育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同时学生与教师之间是管与被管,而非互相促进。在实际课堂管理操作中,民主型的课堂管理方式在实际课堂中真正实施还比较困难。因为风趣幽默型、情感型、民主型的交往方式是师生在精神上的一种对话,由于对话是未曾预演的理智探险,具有较大的随机性与开放性,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文化素养、机智灵活的反应能力、兼容并包和海纳百川的胸襟与气度,这对教师群体的职业素质是个很大的挑战。(二)课堂管理问题虽然广泛存在,但师生之间相安无事除少数优秀教师对自己的课堂管理效果不太满意之外,大多数教师都比较满意自己的课堂管理效果。他们置身于课堂,感觉良好,在学生中很受欢迎或比较受欢迎。他们的课堂管理是比较高效的,能保证学生有一个很好的班级学习环境,并且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错。然而学生的看法却不一样,置身课堂感到紧张、压力很大或无聊、乏味。有的学生认为课堂中的气氛并不令人愉快,并非充满活力,不少同学会课堂中最大的烦恼却是班级课堂纪律差,班级课堂气氛沉闷,自己没有或很少有教师朋友。以上情况现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一般来说,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仍尊敬或喜欢任课教师,对于所学学科也不觉得反感。而教师呢,只要学生不捣乱、服服帖帖,他们就认为自己的管理是成功的。而且经过训练以后,学生已经习惯于接受教师的指挥与支配,对于缺乏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处之泰然,只要考试成绩能上去就行。因此,虽然课堂管理存在着种问题,但是一般情况下,师生之间能够相安无事。(三)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多以经验为主,反思较少不少教师的课堂管理与调控以长期课堂教学中习得的经验为主,因此一般年轻的老师在课堂控制方面是不足的。他们也多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寻求方法上的支持。但是我们也发现,在课堂管理中,许多教师对管理中的得与失反思太少,没有很好地总结课堂教育与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与有效度。三、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一)课堂管理观念落后作为一名教师,具有自身素质特别是教育教学、课堂管理方面的素质是十分必要的。有的教师不善于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几个学期,甚至几年都是使用一套教案。对于新的管理方式、管理理论不予关注,更不会去参与有关课堂管理方法的培训。有部分老师的教育管理观念仍停留在几年前的水平,有的小学老师甚至根本没有课堂管理观念。许多教师没有经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培训,这也成为了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遇到困难的一个困难。教育学知识不仅包括这门学科的专业知识,也包括与教育学相关的心理学及哲学知识。而小学老师缺乏教育学知识,就会产生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的后果,教师不能对于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问题行为作出解释。教师只能运用成人的道德标准来判断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而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错误定性,为课堂管理的实施制造了障碍。缺乏教育学知识的教师只会把学生看作是管理的对象,从而影响课堂管理的顺利进行。这样错误的管理观念会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其各个方面的发展。从表面上看,教师通过课堂活动给孩子们参与的机会了,而从本质来看,这种参与却是在教师的操控下进行的,是不可变通的固定程序。此时,小学生就如同教师的棋子按着教师的意愿被动地完成特定任务而己,完全无法自然地展现自己的想法,更谈不上创新。在这种专制型课堂中,教师意识不到课堂学习是一个让学生不断生成、不断创新的过程,而注重的却是机械式的无任何意义的思维训练。在绝大多数学校里教师所追求的理想课堂是自己能够轻松调控的、安安静静的课堂。(二)课堂缺乏互动师生的互动情况中,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少与小学生的互动,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老师只重视如何控制课堂纪律,并认为学生不说话就是控制好了课堂纪律,自己的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完成才是良好的课堂管理。不少教师也认为如果学生太活跃,不仅自己的教学工作会受到影响,课堂也会变得混乱,所以,他们认为过于活跃的课堂不应开展。同时在观察中发现,不少教师热衷于对手中权威的炫耀,对学生的管理过于苛刻,认为绝对安静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这种要求下,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则是完全听命于教师的“指挥”,整个课堂氛围十分压抑。小学生们身在其中处处受限制,必须谨言慎行才会免受教师的惩罚,这种压抑的课堂气氛使小学生有一种被束缚、被拘役的感觉,从而其个性无法得到正常的展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而非压制学生的本性,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学习兴趣并使其成为教学主体,而教师则承担指导学生的重任。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心理状况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加大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同时在实际教学中还要多给予学生发展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认可学生,加强与学生自身情况的联系。(三)教师处理问题不当课堂教学经常被认为是教学活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使得不少教师将课堂管理落在了如何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上,很少关注学生内心,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并不利。以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将学生看作是工具,被管理的对象,处处约束学生,并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课堂管理规定,只要学生稍有违背就会受到处罚,让不少学生对教师的管理产生了忌惮心理,不敢轻易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看法。长此以往,学生就变得呆板,很多学生也感觉教师对自己的管束太多,让自己吃不消,师生关系愈加紧张。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可以发现,不少学生与教师都认为师生关系并不好,也有不少师生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一般,很少有师生认为两者关系很好。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课堂管理不能缺少纪律的约束,它既可以体现教师的地位,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还能保证教学稳定性,让学生学到应有知识,但如果应用不得当就会起到反作用,恶化师生关系,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在长期的控制与被控制中,很多教师就会失去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认为管理学生才是最重要的,学生处于畏惧也不敢轻易与教师沟通,久而久之,师生关系就会逐渐恶化,学生也感受不到来自教师的温暖。所以,教师应改变自身态度,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为学生创设充满人性化的课堂。(四)教学方式单一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接受度、参与度息息相关。如果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则可能会诱发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比如,有的老师上课时不考虑学生当前认知水平和己有经验,随意制定教学目标,不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形式单一、语言寡淡而随意,从而使学生早早的对教师教授的内容失去兴趣而被动的接受灌输。通过这节课的观察,我发现教师的提问方式比较单一,提问内容没有任何难度,并没有把课堂提问当成是师生有效互动的教学形式,从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致不高。在其他课堂听课时,这种情况也很常见。所以,教师不能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讲授知识,而应该多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挖掘学生的最佳潜力,促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提升。四、课堂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一)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教育者作为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普遍意义上,教师在课堂上具有领导作用,一节课能否顺利的实施、完成教学目标,多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管理与掌控。在现实的课堂管理中师生间的交流不畅仍会不时出现。教师并为反思课堂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未将各种因素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联系到一起。教师的教育方法欠缺,不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还会影响到教师对整个课堂的管理。有的学校受各个方面的影响,学校领导对于学校的课堂管理方面并未足够的重视,仅仅是完成工作而己,并未真正做到对工作认真负责,对于学生和教师也缺乏充分的理解和关心,对于学校中环境、教育设施的建设以及学校文化的建设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样的学校管理之下,不能够为教师、学生所想,特别是未形成协助教师管理课堂的制度,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会有些学校仍会出现学习成绩差、行为表现差的乱班,而这些表现差的班级未得到有效的管理而长期处于散漫的状态。(二)社会对学校期望过高学校原本只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却被社会和家长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学校和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的任何行为负责,对于学校的要求十分苛刻;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了学校和老师。当学生在学校出现了打架事件就要怪老师没有及时制止。当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就要怪罪老师教学水平差。这样对学校的错误定位对教师和学校对于小学课堂的有效管理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当前,各类关于教师、学校的负面消息层出不穷,这样的社会舆论对于教师和学校而言往往都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和认识。社会应当给予学校和教师更多的理解,教师的工作任务也是相当繁重的,教师对于学生的付出也是相当多的,尽管有一些学生在学校出现了一些小事故,却被家长和学校夸大事实制造一种假象形成了一种错误社会舆论。这样的社会舆论影响之下容易使教师失去管理课堂的欲望,这样的社会舆论之下降低了教师对课堂管理的积极性,影响了小学课堂管理有效性的形成。(三)课堂内外不和谐1.学校周围过乱古语道:“于君子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市,久而不闻其臭。”可见环境无论对人还是对事物的影响都不可低估。环境对于课堂的有效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如今,每逢小学生上学放学的时间段便会有许多小商小贩出现在学校门口,不但影响了小学生正常的上下学秩序,而且利用了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向学生们兜售玩具等新奇物品。大多数物品不但不会促进学生学习,而且会影响其在课堂上的表现。有些同学甚至还会吸引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便影响了教师对于课堂的管理。2.班级内部设施不完善课堂的设施包含教学场所与教具等物资,教学资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环境和教学质量。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课堂的环境及气氛对学生和教师的身心活动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课堂的环境不幽雅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心理需要,同时教具等物质资源的不完善也会影响到教室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掌握情况,课堂环境和学习氛围均对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班级内部设施的不完善在影响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影响着教师对于课堂的有效管理。3.班级座位安排不灵活座位的编排也是一种艺术,学生座位编排也作为一种课堂环境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起到了影响的作用。座位编排的体现了同伴相互影响的重要性,正是这种同学间相互影响,使原本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改掉了原本的坏习惯而规范了其行为,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学生。教师使用不同的排列班级座位的方式,会起到不同的效果,教室还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来调节座位。而我国的教室座位编排长期以来都是按照行列式来排列的,形式单一且不灵活。这种座位模式的缺点是:达不到座位排列的最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作用不明显。这样排列作为的方式通常是按照身高的高矮来排列,因而使得一些学生永远在教室的后方或一直离黑板太近。除了这种座位模式外,还有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排列法,这样虽然方便了老师组织课堂活动促进小组合作任务的完成,但由于相邻的同学都是具有相同兴趣的,在小组合作时容易过度兴奋,教师对课堂的掌控难度增加,不利于教师对课堂的管理。可见座位的编排也对教师有效管理课堂产生一定的影响。五、小学课堂有效管理的策略(一)制定并执行课堂规则对问题的讨论应把握时机。如果过早,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达到最近发展区,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白白地浪费时间而一无所获。如果过迟,学生对问题已基本弄懂,讨论的意义不大。课堂讨论的有效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机的选择。那么,何时进行课堂讨论才恰当呢?1.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讨论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出现意见不统一,这时安排讨论,有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探索“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由于有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已有知识经验,一部分学生会得出:个位上是0的数能被5整除;另一部分学生会得出:个位上是5的数能被5整除。这两个结论对吗?这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对这两个结论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同学间讨论,发现这两个结论都对。那么,“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该怎样来概括呢?学生马上就会得出: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能被5整除。这样得到的学习内容,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掌握也更加牢固。2.在知识疑难处讨论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会产生困难。教师如能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就能更容易帮助学生实现认知目标。如果在此时,能组织课堂小组讨论,则可以帮助学生在认识上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例如,我校的张老师在上精品课¬——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探索“商不变性质”时,是这样开展小组讨论的。张老师课前准备好小组讨论的学习内容,每人发一张学习纸,如图:被除数

20

100

200

400

除数

4

20

40

80

(1)填好表格里面的商。(2)仔细观察被除数、除数、商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3)这样的例子你还能举吗?把它填在表格里。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很容易求出商,而在寻找“商不变性质”时会出现困难,这时就可以进行小组间同学互相交流,每个组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讨论的结果可以互相补充,记录员负责记录,组长维持活动的顺利进行,并总结组员的意见并归纳出“商不变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这是学生自学获得的知识,因此记忆会更加深刻。3.在解题策略上小组讨论有解决问题时,如果在策略的应用上展开小组讨论,自由争辩,呈现出不同解题过程的策略方法,既可以为教师提供反馈的信息,又有助于学生间的相互启迪,拓宽解题思路。例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有一道这样的题目:“果园里桃树和杏树一共有180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数量关系:桃树的棵数+杏树的棵数=一共的棵数。这道例题有两个未知数,先设其中哪个量为X,这是与以前学过的求一个未知数不同之处。教师抓住这个解题的思路点,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怎么设未知数X?在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最后学生们得到两种设法,列出方程。一种设桃树有X棵,得方程X+3X=180;另一种设杏树有X棵,得方程X÷3+X=180。再次组织小组讨论:哪个方程便于解答?得出第一种设法为好。最后教师加以小结:在解这类应用题时,设一倍数为X时,解方程较为简便。(二)建立师生和谐关系师生关系是构成课堂的主要关系,只有师生之间平等和谐才能形成融洽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一定要互相尊重,相互信任、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一旦得到学生的信任,师生关系进一步发展,可促使学生对待教师的教育要求更加积极化,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以及教师对课堂的有效管理。学生作为课堂管理的主体,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建立适应学生发展的民主性的课堂常规,而不是简单的条条框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教师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才能促进教师对课堂的管理。沟通和交流能够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达到一种对彼此的认同感,因此在课堂管理中教师一定要具备一定的交流和沟通技巧。教师要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心声,倾听同样有助于对课堂的有效管理。例如,有位老师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0没有倒数”这一知识点,教师通过假设0有倒数,并让学生找0的倒数,下面是部分学生的讨论的过程:师:如果0有倒数,那么0的倒是什么呢?先请你们各自说说理由,如果你对别人的想法有意见,请在他说完后进行反驳。生1:0乘0得0,所以0的倒数是0;生2:因为0×0=0,所以0与0不能互为倒数;生3:0乘任何数都得0,所以0的倒数是任何数;生4:课本上告诉我们“0除外”,所以0没有倒数;生5:“0除外”就是告诉我们,0不能像其他数一样只有一个倒数,应该是无数个,所以“0除外”;生6:不对,课本上在倒数的意义中,为什么加“零除外“呢?“0除外”就是0没有倒数。生2:那你能说说0没有倒数的理由。生6:……学生的争论更加热烈,教师没有让他们停下来,因为这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他们需要交流。这时,又一个学生站了起来:我还能说理由,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0不能作为除数,所以0也不能作为分母,0如果有倒数,就是1/0,这是不成立的,所以0没有倒数。教师心里十分清楚谁是谁非,但却没有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以鼓励的语气激励学生动脑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处理就为营造讨论的良好氛围。(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课堂氛围是在课堂活动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是感染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的结合体,是影响课堂的一种环境因素。环境对一个人有非常大的影响,课堂气氛轻松融洽,学生就可以较好地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进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有所保证。反之,紧张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的心情处于一种消极状态,继而会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以人为本的小学课堂管理,倡导学生积极的自我表达和自我展示,这就需要教师在解决学生问题时要以指导者的身份,给予学生人格的尊重和平等对待的态度,帮助学生解放自我于严肃拘谨的课堂。此外,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为了促进学生智力开发,使其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促进其主体性的发挥。师生关系是构成课堂的主要关系,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在传统的课堂管理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传达通常是单向的从教师到学生,这种“直线式”的结构经常会由于学生数量太多,而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不畅并对师生和生生关系的和谐带来不利影响。在深入班级观察中发现,学生在被问及不喜欢某节课的原因时,有的孩子却是因为不太喜欢教这门课的教师。所以,要做好课堂管理,就要注意情感因素的考虑,重视情感教育,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心理,并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认可学生、尊重学生,只有这样达成彼此的认同感。当学生遇到问题也愿意与教师沟通,师生关系变得十分和睦,教学质量也会提高。(四)加强对课堂违纪行为的管理我们在设计课堂管理策略时,要考虑如何避免问题的发生,这就是所谓的管理预防性。但是我们还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课堂发生了问题,产生了不良行为时采取什么措施,一个高效的管理者懂得在预防的监督的同时,迅速地制止不良行为。在课堂管理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学生违纪行为进行管理。一般来说,有效的忽略较小的干扰或引起注意的行为。如一个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而当老师注意他时,他就会停止这种动作,这种干预策略就是消除法。小学生小问题特别多。常表现为多动,包括动手和动嘴,其实多动的原因之一就是想以此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因此你越是关注他的行为,便越是强化了他的多动行为。对于这种问题,最佳的处理办法就是“忽视”,当学生出现多动等“不良”行为时,你就视而不见,而当多动学生表现出良好行为时,你就立即给予关注,给予赞许。口头责备在课堂上很普遍。有研究表明,任何年级的老师每两分钟责备学生一次。更遗憾的是,二年级之后,老师的责备次数要多于表扬的次数。老师可以在上课时以责备的方式整理课堂,让学生进行上课的状态。不过,有管理经验的老师在责备时很讲究技巧。他们私下里找学生谈话,而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训斥他们,从而尽量减少了学生的对立情绪和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他们质问学生是否了解自己的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