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4课《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4课《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过零丁洋》教学设计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01教学准备教材分析本诗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5课,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的作品。是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后,过零丁洋时决心以死殉国时写下这首诗。从艺术上说,此诗是大气势、大手笔,在具体表现手段上同样是别具匠心。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光照天地,主要原因不在于艺术技巧,而是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崇高气节、悲壮情调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古代诗歌的学习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品析、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对于诗歌的朗诵也有一定的基础,只是平时缺乏专门的训练,在朗诵的技巧和表现力上有很大的不足。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根据注释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2.理解、赏析诗歌精炼概括的语言。3.感受文天祥高尚的气节和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及方法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02教学过程一、导入语同学们,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古代诗歌。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方法指导:读三遍明大意查资料提问题三、朗读在线知背景苏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苏轼(一)字正腔圆地读,读准字音。(二)有板有眼地读,读准节奏。1.律诗结构:起——承——转——合,它的音调不会那么单调,语速和轻重音也有讲究。我们先来定基调。你觉得基调应该是▁▁,从▁▁句看出来。明确:悲壮,孤独背景:《过零丁洋》,作于公元1279年。公元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背景: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非常激动,他连连赞道:“好人,好诗!”他把文天祥的诗搁下来,继续对抗张世杰。崖山灭宋后,元主忽必烈接到张弘范的奏书,对文天祥的气节,既欣赏又感慨。他下令使臣带着圣旨南下,命令护送文丞相入京。忽必烈还特别嘱咐:“千万不可以怠慢他。”2.怀着对孤臣志士的崇拜,再来读这首诗。(指导语气、语速、语调)(三)有情有味地读同学们,朗读古诗做到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这只是最基本要求,下面老师要给大家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朗读古诗还要做到有情有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在对诗歌内容理解的基础之上。那么,这首诗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呢?要求: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该联内容。2、抓关键词明确朗读时的情感。3、尝试着有情有味地朗读该联。对照要求,各组讨论完成。1、首联写了作者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国家起兵抗元这样两件事。背景: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天祥于家乡起兵抗元。次年,临安被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生小声试读,很有感情。师找一男生朗读,读得感情充沛,读出了一种凄楚的味道。)2.颔联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诗人为什么说山河破碎像柳絮呢?身世浮沉像雨打萍呢?柳絮,大家非常熟悉,微风一起,四处飘零,落在地上,任人踩踏。因为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覆亡在即,所以像风中柳絮。“漂泊浮萍本无根”。文天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部下将士牺牲,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岂不就像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国破家亡的悲哀。(一男生朗读,语调低沉,语速要慢。)3.读颈联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胆战心惊,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这两句以双关的手法。将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全班男生朗读,读出“悲愤”)4.读尾联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誓死报国的精神。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血性精神。(全班齐读读出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感)总结诗句赏析方法:1.诗意解析。2.字词品味。3.情感体会。4.修辞手法。四、探究英雄缘起我们通过探讨和朗读感受到了英雄身上也具有普通人的情感:他惶恐!他也感叹!同学们,这就是人的本性。他是人而不是神!可是正是因为他是人,他却做出了宁死不屈的壮举,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击元兵入侵,兵败被俘,拒降不屈,殉难于燕京。就义前在衣服上留下这样的绝笔:“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南向百拜以死。其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真正做到了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就让英雄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请记住这是文天祥用生命谱写的赞歌!五、学会思辨说实践思辨文天祥如果选择了生,会不会对国家的贡献更大?师生讨论……浩然正气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传统文化核心。精神永远不死!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数千年而不断绝,正是因为有着一代又一代像文天祥一样的仁人志士,是他们用血肉之躯高高地擎起了精神的火把,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也照亮了全人类的历史。展示:这种精神就是屈原的: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这种精神就是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种精神就是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这种精神就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六、课堂小结同学们,一曲《过零丁洋》让我们的内心受到了深深地震撼!文天祥的躯体倒下了,但是他的精神却上升了一个历史高度。在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应该更爱我们的祖国。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一个具有正能量的人,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进取,努力学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愿同学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七、作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英雄事迹,写一则读后感。03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新颖,层次清晰,通过反复朗读成诵,体现诗歌的朗读教学。课堂上师生互动效果较好,真正体现以学生的主题意识。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更教会学生学会思维的发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涵,教师在学生回答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