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芒芒被安排的年轻人_第1页
曾芒芒被安排的年轻人_第2页
曾芒芒被安排的年轻人_第3页
曾芒芒被安排的年轻人_第4页
曾芒芒被安排的年轻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曾芒芒被安排的年轻人

20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在他们成熟之前有许多相似的生活经历。他们出生在困难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成长于动荡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无论他们是否共享“山外”,在80年代的情况下,他们基本上有相对稳定的基础。文革造成的心灵创伤还未完全愈合,改革开放的浪潮又一波波袭来。这时的年轻人,对于自己将来要走的道路,毫无心理准备,也无可选择,但比起苍白荒芜的文革十年,生活又是日渐鲜活的,他们一方面在惶惑,犹豫,不安,一方面又在试探,摸索,兴奋。在池莉的许多作品中,着墨最多的就是这样一批人,例如其八十年代后期发表的短篇小说《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等,多是截取八十年代青年恋爱、结婚、生子的某一片断进行叙述,构筑了那一时代青年特有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而池莉在2001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水与火的缠绵》则为读者勾勒出一部八十年代青年完整的青春成长录。一、曾输出的学习习惯对于八十年代的年轻人而言,文革像休止符一样暂停了他们青少年时期应有的欢愉记忆,取而代之的是十年的苍白与惶惑。他们像任人摆布的木偶一样,丧失了自己的主观意志。小说的主人公曾芒芒,就是一个被放大的例子:父母在文革中受到冲击和侮辱,自己也遭受牵连,惶恐不安。与广大知青一起下放,在农村刚刚呆了一年,又意外地以最高票数获得了读大学的“光荣机会”。在没有征求本人想法和意见的前提下,便被分配学习陌生的液压传动专业。曾芒芒就这样由下放知青变成了工农兵大学生,又由大学生变成了轧钢厂的一名普通技术员。当约翰·克利斯朵夫在小说中感叹这“奇怪的静默”时,她才意识到自己人生的苍白:周围很热闹,她却无法抓住属于自己的东西。她从来没有抓住过属于自己的东西。……许多苦恼,许多委屈,许多忧伤,都无法诉说。……人生所有的空间,都拥塞着期待,渴望,矫情,惶惑,胡思乱想以及流不出来的眼泪……122岁的曾芒芒表现出与实际年龄不符的单纯、敏感和内向,当崭新的生活在她面前铺开时,她却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她已习惯了或者说是顺应了这种“被安排的人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她的家庭有很大关系: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国家干部,任何时候显露出的都是一副领导的端正和肃然。经过文革的平反昭雪,夫妻俩做事更加小心谨慎,一丝不苟,全心全意投入到国家与革命的宏大事业中,很少甚至是不善于处理家务琐事,对女儿的教育缺乏细致与温情。用郝毓秀(曾芒芒母亲)的话说:他们家庭,是一个典型的革命家庭,从来不会发生无聊的事情。……生活琐事就是这么简单。他们一家三口,大家都正常地上班和上学,都关心国家大事,积极要求进步,努力在各自的工作中和学习上取得更大的成就。1父母的“正襟危坐”,带给曾芒芒的是一种上级命令下级的压迫感。再加上自己是独生女,没有兄弟姐妹的体贴与关照,没有人与她商量,为她出谋划策,曾芒芒便养成了顺从的习惯。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是父母规定好的。曾芒芒的青春,没有可以言说的对象,“她只有阅读。她唯有阅读。”青春的惶惑、苦恼与憧憬,都被她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也势必造成其心理成长的相对滞后。二、职高生的事功观八十年代的中国社会虽较以往开放了许多,自由恋爱也逐渐兴起,但经人介绍的传统婚恋模式依然占据不可动摇的牢固地位。对于多数父母而言,在对双方子女都有大致了解后再安排见面,是最稳妥的方法。曾芒芒的父母,显然持有同样的想法。他们对于女儿择偶的要求,也代表了当时的主流观念:首先,一定要出生于无产阶级家庭,要政治红,工作好,人品好,爱学习,爱劳动,当然,相貌也不能够太差。而且,现在国家又开始重视知识,所以,还是应该考虑文凭的问题。第二,开始交往,要保持距离……一定是首先注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政治上共同要求进步,切忌搞小资产阶级情调,以免引起领导和同事们的反感,影响了自己的进步。第三,现阶段主要进行接触和了解,绝对不能越轨!绝对不能对父母搞突然袭击,不能搞闪电式的结婚。1在种种条款的约束下,曾芒芒得到了能够考虑个人问题的通行证,将要被安排与某个男青年见面。这种命令式的“恋爱任务”难以激发年轻女性应有的那份幸福感与憧憬,取而代之的是突然与羞怯,以及内心深处潜藏着的不情愿。但是,她能做的也只是服从和感谢父母,因为“他们是父母。他们是权威。他们是领导干部。他们富有宝贵的人生经验。他们是在为女儿谋幸福。曾芒芒可以沉默。但从来就不可以对她的父母说不可以。”听话的曾芒芒从22岁到25岁的三年间,先后被介绍了五个父母眼中的优秀男青年,却均以失败告终,还因此被扣上了生活作风不严肃的帽子,这个滑稽的结果是对其父母“良苦用心”的极大讽刺。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相比较现今社会的青年,八十年代青年要保守和听话很多,这也是由当时特殊的时代环境造成的。三、曾互对曾边界的救赎邝园可以算作是第一个打动曾芒芒心扉的人,是她三年恋爱悲剧中的“第六人”。这场还未开始就已结束的“自由恋爱”,归根结底是被根植于曾芒芒头脑中的“门第等级”观念所扼杀。因为邝园是一个只有高中文化的锅炉工,父亲是剃头师傅,母亲是菜农,这样的家庭条件无法与曾芒芒“门当户对”。纵然他有着炽热的真情,细致的关怀,也只能被拒之千里。因为曾芒芒觉得她的丈夫“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他将是一个深负众望的人。……他们的家庭,明亮而安静,一尘不染……夜晚,床头的台灯亮着,他们夫妻洗过澡,头发洁净,指甲粉红,靠在床头,各自捧书阅读,偶尔会意地对视一笑。”这些,都是邝园所无法给予的。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祟,同样也是父母、同事等舆论压力迫使曾芒芒放弃了到手的幸福,逼迫她必须“务实”。邝园婚后生活的局促与简陋曾让曾芒芒心中略感平衡,但是他一家三口清贫却又不失欢乐的生活带给曾芒芒的又是一种安静的怅惋。“怅惋也是一种疼,一种钝钝的落寞的疼。”曾芒芒迷失在自己和别人限定的条条框框中,陪葬着青春。不过,池莉又是心疼我们的主人公的,因此她为曾芒芒安置了一个乐观开朗,无所不能的爷爷(军区首长)。在爷爷那里,曾芒芒调整了心情,重拾了自信。当她决定要自己寻找幸福的时候,高勇适时出现了。这个基本符合曾芒芒择偶标准但是略显沉默寡言的青年便成了曾芒芒的男朋友。他们的交往也就这样平淡无奇地进行着:平时按时上下班,一周看两到三次电影。在平静的让人发闷的生活中,二人的恋爱从未表现出应有的激情与甜蜜:高勇少言寡语,说话直截了当。曾芒芒敏感,嘴巧,好弦外之音,得理不饶人。一不小心,他们的对话就钻进了死胡同。随即,双方沉默,用沉默表示各自的退让。因为高勇非常希望曾芒芒成为他的女朋友。当然,曾芒芒也非常希望高勇成为她的男朋友。为什么?很清楚,情况明摆着,因为她的人生,行进到这个阶段,急需一个男朋友。1其实,对于同样是大龄青年的高勇来说,他心中何尝不抱有同样的想法呢。说女朋友“各方面都很好”的言外之意也可以理解为“不知道哪里好”。而曾芒芒对于高勇,似乎仅仅是被他俊美的双手所吸引。他们的恋爱就像一场交易,这也为今后婚姻生活的不幸埋下了导火索。四、性格差异导致婚姻观的差异小说从第五章起,使用了大量篇幅叙述曾芒芒与高勇的婚姻生活:办理结婚证的琐碎,分房子的艰辛,生孩子的痛苦……每一件事情都让人焦头烂额,也是八十年代年轻夫妇所共同面临的问题,笔者在此不做展开。以下着重分析婚姻对于曾、高二人的不同意义: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夫妻俩在性生活上的不和谐,这使得二人难以获得水乳交融的贴近感。对于妻子,高勇似乎只是找到了一个合法的泄欲对象,缺少应有的体贴,曾芒芒慢半拍的反应让高勇感到的是索然寡味。她的忍让与妥协变成了高勇眼里的“太矜持,太不主动,太没感觉”,这也是导致高勇出轨的原因之一。但是,曾高错误婚姻的最大问题还要归结为二人性格和人生追求上的差异。曾芒芒敏感纤细,高勇粗枝大叶,对于对方的误解,常常是由于二人的“文不对题”所造成。两个人对于世界的感觉和判断完全不一致,“关键的时刻,他们总是无法对话。他们长期文不对题。他们是两列对开的火车,面对的永远是交错。”同时,曾芒芒在婚后的日渐成熟与高勇的委靡之态形成了鲜明对比。大到结婚生子,小到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更多的都是落到曾芒芒头上去处理。在这些事情的处理过程中,她学会了与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不再害羞胆怯,逐渐变得成熟。而高勇在多数情况下采取的“鸵鸟政策”,以及禁不住忍耐的暴烈脾气,则暴露了他的幼稚与脆弱。考研失败的重创,在“八九”学生运动中的含冤入狱,都无情地摧毁了他的天真幻想,磨掉了他的锐气。而妻子在工作上的飞速上升以及自己婚外情的曝光,又极大地伤害了高勇的自尊心,这些无疑都将他们的婚姻推向了崩溃的边缘。现实在离间他们。对于住房,从前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在这个理想中曾芒芒很自然地从属于高勇。高勇所有的努力和奋斗,其中就包含着为妻儿获得更好的住房。而现在,他们忽然获得了住房,房主却是曾芒芒。理想之花,忽然在曾芒芒头顶上盛开了。135岁以后才开始出彩的曾芒芒,终于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她丈夫认识的那个女人,“她还是另外一个女人”,“她是水,她是火,她天生就是,只是从前她看不见自己。”作为新时期的知识女性,曾芒芒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坚韧与淡定。从1980年到1998年的漫长的十八年间,曾芒芒终于从幼稚走向了成熟。五、社会主义的成长在由主人公曾芒芒贯穿首尾的故事中,作者同时还塑造了另外几个不同类型的八十年代青年形象。当大写的“人”字在八十年代不断被放大强调,张扬个性便成了一部分年轻人勇于表现自我的方式之一,他们那个时代的“另类”与“前卫”。肖克便是一个典型:“留长发,穿拖鞋上课,大声打嗝,写朦胧诗,着一条无人敢穿的喇叭裤,其裤腿足足有一尺八寸”,妻子比他大七岁,二婚,带小孩,是饭店的服务员。他们的结合就是为了纯粹的“爱情”。但是,由于国家经济刚刚起步,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毕竟还是比较低下的,当窘迫甚至是残酷的现实生活摆在面前时,所有的“另类”都只能被迫于生计所湮灭。肖克婚后也只能剃掉长发,收敛个性,为基本的生存所苦恼。同时,改革开放的浪潮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席卷着中国的大江南北。邝园、燕子(曾芒芒的姑姑)、肖克等一批弄潮儿便前赴后继地奔向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精神状态的转变,或者说是开放:邝园包了二奶,燕子不结婚养情人,肖克与妻子离婚。穿着时髦,注重享受,这都是他们认为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传统的道德标准,已经无法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道德尺度的放宽,也无法用三言两语说得清楚。而常声远代表的又是另外一类青年:一方面接受社会的变化,不排斥改革开放带给人的转变;一方面又不盲目效仿,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在工作上稳扎稳打,一步一个台阶,对妻子忠诚,对婚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